申报中级职称时,所需要的专业论文中必须是第一作者。
为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人员,可以不受学历、资历的限制破格申报中级职称。需符合以下条件其中之一:
1、获国家科技进步、星火计划四等奖或省、部级科技进步、星火计划三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或获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或获省部优质产品或优质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2、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第一作者专业技术论文三篇以上或专著。
3、直接主持中型项目或中型骨干企业的专业技术工作,且连续二年以上取得了明显效益者。
4、担任助理级期间,成绩显著且获地(市)级优秀企业家或先进专业技术工作者称号的。
扩展资料:
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核,可以直接认定为中级职称;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双学位获得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或三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取得助理职称四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三年以上,方可认定为中级职称。
凡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专业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级职称
百度百科——技术职称
论文的作者排名一般按照职称和责任的大小依次排列,相关内容如下:
一般情况下,论文的作者排名并不严格按照职称和责任的大小依次排列。
1.作者排名原则:
论文的作者排名是根据各种因素综合考虑而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规定。在学术界,常见的作者排序方法有六种: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其他作者(中间作者)和最后作者。
其中,第一作者通常是对该研究工作做出最大贡献的人,而最后作者则往往是主要负责人或者实验室的负责人。中间作者的排名则根据其具体贡献和工作分配来确定。
2.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在作者排序中通常被认为是对该研究工作做出最大贡献的人。他们往往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承担了大部分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工作。第一作者通常是学生或研究人员,他们的职称较低并不影响排名。
3.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是与期刊编辑和读者之间进行交流的联系人。通常情况下,通讯作者与论文的主要负责人或研究团队的负责人是同一个人。通讯作者在论文发表后负责回答读者的问题、提供进一步的实验数据等工作。
4.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
在一些合作性质较高的研究项目中,可能会出现共同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指的是对该研究工作贡献相当的两个人,在论文中以并列方式表示排名。而共同通讯作者则是指在通讯作者中有多个人共同承担交流工作的情况。
5.其他作者和最后作者:
中间作者一般是对该研究工作做出了一定贡献的人,他们根据实际贡献的大小和工作分配来确定排名。最后作者往往是实验室的负责人或研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也负责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和审查。
综上所述,论文的作者排名并不是严格按照职称和责任的大小依次排列的,而是根据各种因素综合考虑而定。每个作者的具体贡献和工作分配是确定排名的重要依据。
学术界对作者排序的原则有一定的共识,但没有统一的标准规定,具体的排序方法可能会因学科领域、研究项目性质和研究团队的合作方式而有所不同。
评职称的时候,论文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文章的署名也是有讲究的,有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通讯作者。而这些位置不同,重要程度也不同。一般最看重的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那么这两者哪个评职称才是有用的了?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文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一般情况下署名的位置越靠前,作用也就越大,通讯作者算是独立于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之外的,一般是论文导师的位置。如果是评职称,还是建议第一作者。因为我们在评审文件上级别都能看到详细的要求,基本都是要求独立作者或者第一作者的文章才会有效,其他位置并不一定对职称的晋升有多大的助力。通讯作者虽然也是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相比第一作者还是有所差距,特别是在国内。
总的来说,第一作者是文章的主要执笔人,对论文的贡献度也是最大的,所以职称晋升的时候,第一作者会比通讯作者更加有用,尽量以第一作者或者独立作者去发表文章。
WOSCI沃斯编辑:高级职称评审论文必须是第一作者吗?据我所知评高级职称论文大多数都要求评职人员为第一作者,也有一部分也认可通讯作者。建议大家在评高级职称时最好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即使不要求是第一作者,但是如果你以第一作者的发表的论文对你评职是有帮助的。不过,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要求不同,具体以单位下发的评职文件为准。
评职时评审是根据论文中作者署名的前后加分的,一般第一作者是加分最高的,其次是通讯作者。如果单位认可通讯作者的话,那么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加分是相同的。其次是第二作者、第三作者,以此类推,前一名作者要比后一名作者职称加分高。
这里我给大家解释下: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区别。第一作者是论文的主要撰笔者;通讯作者是论文的组织者和联络者,也是论文的主要负责人,是负责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在某种意义上讲,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对论文的贡献是不相上下的。只是,目前国内对通讯作者的认可度不是很高,所以最好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投稿。
除了上述情况下,有的论文还会存在共同第一作者的情况。这是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不确定双方哪个研究者贡献更大时,就会有共同第一作者出现。那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可以用吗?经常会有作者问到这个问题。其实能不能用,要看单位是否认可。如果认可那是没有问题的。反之,如果不认可,那么就需要评职人员按照评职文件中的要求,准备论文。
1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First author)通常是承担研究工作的学生/研究者。第一作者通常也被称为主作者。他/她负责与可能在研究工作中帮助他/她的合著者或可能是来自同一工作组的同事一起实际地进行研究。他/她还负责分析数据和准备手稿。
现如今几乎所有的职称文件中对申报人员发表职称论文都有作者排序的要求,一般来说,最常见的就是要求申报人员是第一作者或是通讯作者,第一作者更多见一些。
但在我们旁边,总存在着一些怪现象,比如在一些机构,实验的实际作者被列为第二作者。在我看来,这是不道德的或不公平的,学生们在这种情况下都是受害者。
2
通讯作者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通常是高级作者,提供智力输入,设计和批准研究中要遵循的协议。负责论文投稿过程中的稿件修改、校对,处理稿件的修改、重新投稿直至稿件验收(当然,这些工作也需要第一作者甚至其它作者的参与)。
在作者排序中,通讯作者可以是论文的任何作者,比如一篇论文有数个作者,通讯作者可以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位。换句话说,通讯作者可以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作者等。但国外大部分文章一般的习惯是把通讯作者列在最后一个作者。
3
其他作者
除了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一篇论文还可以挂很多个作者和单位。一个作者也可以挂多个单位。如何安排作者和单位,这就是一个组合优化问题,这个内容以后讨论。
对于那些不够署名条件,但对研究成果确有贡献者,可采用在“致谢”(Acknowledgements)或“脚注”中表示感谢的方法。不能列为作者,但可作为致谢的对象通常包括: 协助研究的实验人员; 提出过指导性意见的人员; 对研究工作提供方便(仪器、检查等) 的机构或人员; 资金资助项目或类别(但不宜列出得到资助的经费数量);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提出建议、给予审阅和提供其他帮助的人员。
松子期刊
提供专业的学术论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