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贵州期刊投稿

2023-11-02 09: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贵州期刊投稿

如下

1.首先是文章的写作。发表论文前首先要有写好的文章,当然如何过于仓促,文章还没完全写好,可以找一些老师帮忙修改完善。论文要做到精细定位,不是泛泛而谈,西出落笔,深挖掘,抓住一个点做好即可,不能奢望面面俱到。

文章写好后,还要看人事或者学校对于发表论文的期刊的具体要求不同,一般而言,各个单位评职称都有自己的明文规定,不要急于投稿发表,要先看看文件对期刊的要求,认可那些期刊,不认可那些期刊,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对于期刊的选择。期刊的选择意义重大,市场存在很多烂刊,假刊,套刊。现就期刊的真伪甄别,总结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1)期刊备案、收录查询。鉴别期刊真伪,首先要到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其备案情况,然后再去一些数据库查询期刊的收录情况,例如: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具体查询链接及查询方法,参看淘淘论文网首页上的“期刊真伪查询”。

若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没有备案,或者与提供的期刊刊号信息不一致,则为假刊。若新闻出版总署有备案,但是没有一家数据库收录(龙源期刊网收录的期刊不算在列,龙源期刊网的收录标准是,只要带字的都收录,因此,不建议作为参考收录标准),

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谨慎,因为评职称时,要求文章要在数据库检索的到的。另外,还有一些期刊在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是“电子版”,但他们仍然出版实体刊物,这种情况更需要十分谨慎,建议作者先去自己的人事部门问问,电子版期刊是否认可。

《山花》期刊简介及投稿详情 丨贵州省文联

1

《山花》杂志是由贵州省文联主管/主办,贵州山花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编辑出版的文学期刊,是贵州唯一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多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曾与《人民文学》《上海文学》《作家》并称中国文学期刊“四小名旦”。《山花》也是全国唯一向世界100所著名大学图书馆及国内100所知名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赠阅的杂志。

《山花》创刊于1950年,曾用刊名《新黔文艺》《贵州文艺》,后改名《山花》。蹇先艾、叶辛、何士光、何锐等先后担任过《山花》主编,现任主编李寂荡。

《山花》因鲜明的个性和开阔的视野而富有冲击力,长期以来,由于高举文学精神的旗帜而得到读者的喜爱和作家、学者的推崇。除纯文学文本外,《山花》亦注重“视觉人文”,提供大量前卫美术作品。既凸显文学精神,又聚焦视觉艺术,使《山花》成为独具特色的杂志。

2

2019年01期目录

朱大可→ 香道师

马小盐→ 文化游牧者的小说嬉戏(评论)

冯圆芳 朱大可→ 重塑神话、历史和现实的三重气质(访谈)

霍香结→ 汤错,以及通往它的道路(中篇)

 ——档案中的汤错概念实体与十六世纪的日常生活

李宏伟 霍香结→ 写作须“切己”,否则就丧失了写作的元动力(访谈)

  ——关于《汤错,以及通往它的道路》及霍香结的写作

小说苑

肖克凡→ 吉祥如意(中篇)

开端季

大头马→ 在南极跑马拉松(非虚构)

张承志专栏

张承志→ 从今日丸写给他

诗文间读

黄德海→ 从金克木说到剑宗

  ——“诗文间读”缘起

诗人自选

苍城子→ 我怀揣孤寂,朝落日走去(组诗)

陈子弘→ 春居何处(五首)

巫  昂→ 美国往事(组诗)

大视野

刘  艳→ “情绪的体操”与“抽象的抒情”

 ——抒情传统与沈从文的小说

视觉人文

杜曦云 尚扬→ 视觉方式的特性及对待方法论的态度

3

投稿方式及声明

近期,本刊发现有不法分子冒用《山花》名义,仿造我刊版式,出版假刊。 另据全国文学报刊联盟消息,世纪期刊网涉嫌冒用含我刊在内的全国多家文学期刊名义,在网上征稿,并欺诈作者,骗取所谓“审稿费”。

特此严正声明,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所谓的“审稿费”和“版面费”。同时,本刊对这类严重侵害刊物和作者正当权益的行为绝不姑息,希望广大作者、读者能提供相关线索,提供有效线索者,我刊将赠刊一年。

现将期刊联系方式公布如下:

投稿邮箱:    

官方网站:

官方博客:

官方微博:

联系电话:

4

ISSN 0559-7218

CN 52-1008/I

国内代号:66-1

国外代号:M574

投稿方式:



联系地址:

贵阳市科学路66号山花杂志社 550002

联系电话:

贵州杂志社联系

贵州教育期刊杂志投稿信箱:

GuizhouEducation(半月刊)1981年创刊,是教育刊物。介绍省内外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经验,反映广大师生员工的呼声,表彰新人、新事、新风尚。

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