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贺庆发表论文

2023-11-02 03: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贺庆发表论文

行姓

  一、来源
  周有大行人之官,吾祖居之,任官之以官为氏,此之谓行氏之始也。
  注:《周礼》: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春朝诸侯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谟。冬遇以协诸侯之虑。时会以发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覜以除邦国之慝。间问以谕诸侯之志。归脤以交诸侯之福。贺庆以赞诸侯之喜。致禬以补诸侯之灾。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之爵。以同邦国之礼。而待其宾客,大戴礼记。朝事》云,《礼》:大行人以九仪别诸侯之命,等诸侯之爵,以同域国。
  二、郡望堂号
  【郡望】:《千家姓》郡望平襄郡(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
  现在分布地
  1、陕西省合阳县坊镇镇,
  2、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
  3、山西省绛县横水镇坡地村,
  4、河南省孟州市(孟县)行庄村, 赵和镇苏庄村,上寨村,槐树乡史家沟村 南庄镇南庄村 谷旦镇长店村
  5、河南省济源市张金村(迁出来的)
  6、山西省新绛县横桥乡行云庄
  7、陕西省合阳县新池镇北王庄
  8、陕西省合阳县甘井镇北护南村
  9、陕西省合阳县新池镇行家堡
  三、历史名人
  1、后汉记中已有记载行氏人,名曰:行巡
  隗嚣归天水,复招聚其众,兴修故业,自称西州上将军。三辅士大夫避乱者多归嚣。嚣倾身引接,为布衣交;以平陵范逡为师友,前凉州剌史河内郑兴为祭酒,茂陵申屠刚、杜林为治书,马援为绥德将军,杨广、王遵、周宗及平襄行巡、阿阳王捷、长陵王元为大将军,安陵班彪之属为宾客,由此名震西州,闻于山东。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班彪,稚之子也。
  2、行氏,汉有行佑为赵相。(后汉书光武纪注、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3、行海亭:陕西合阳坊镇人,曾与杨虎城等人结拜为《中秋十八弟兄会》,后随杨虎城从军,抗战中中条山一战成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题:“杨门虎将”条幅赠之,职至旅长,衔为少将。
  4、北护难村的行知省(1902—1976)先生是誉满关中的拓碑专家,曾被西安碑林博物馆聘为“陕西省金石采访员”、“陕西省博物馆之友”,许多珍贵碑石靠先生的精拓而得以保存下来。今年6月,我有幸在北护难村见到了先生在1963年农历正月亲手续成的《重续行氏家谱》
  5、行治民 教授。1930年5月出生,河南省孟州市人。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电信系通信专业本科。曾在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大学等单位进修计算机专业有关课程。兼任湖南省自动化学会、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铁道部自控与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先后在北方交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任救。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主讲过本科及研究生的汁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程接交换机原理等课程。从1982年起担任指导硕士研究生工作,先后培养了10多名硕士研究生。科研成果有“多媒体环网系统”,通过湖南省级鉴定,并获科技进步奖;“货运发送及零担配装微机管理系统”,通过省级鉴定;“列车起载、偏载微机自动检测系统”,通过铁道部部级鉴定。主要出版著作有《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主要学术论文有《计算机网络中接口信息处理机结构技术的研究》、《如何提高环网的可靠性》、《网络中信息通过节点无位延时的结构的研究》等10篇,其中有两篇获优秀论文奖。传略被辑入《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国人事出版社《人才辞书》等典籍。
  6、行作霖 陕西省合阳县甘井镇北护南村人,早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延安大学,对于历史有较深的研究。
  7、行尚安 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岳阳市优秀教师,岳阳市郊区北港乡一中中教一级教师。1962年师范毕业后,先后在岳阳县、岳阳市郊区中小学任教。 1984年以来,多次被评为乡、区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市优秀教师。1985年开始写文章,曾多次在岳阳市《教育信息》报上发表,荣获优秀通讯员三等奖。论文《关于曹家衰败的真实原因管见》发表于1987年第三期《红楼梦学刊》。1990年与人合作,编写《小学生语文趣话丛书》,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
  四、 行氏由来
  《阿衡与合阳行姓 》
  史耀增
  就全国范围来讲,行(xíng)姓是一个小姓,不载于《百家姓》,但在合阳县,有行姓居住的村庄却有好几个。甘井镇的北护难村、坊镇的赵家村和小伏六村、新池镇的行家堡和北王庄都有行姓聚居。新池镇还有一个大村子叫行家庄,如今已没有一户行姓

翁独健人物简介


翁独健
翁独健(1906—1986),原名翁贤华,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县人,著名史学家、教育家。1928年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35年赴美留学。1938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入巴黎大学深造。1939年回国后,先后担任云南大学、北平中国大学、燕京大学等校教授。
中文名:翁独健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州市福清三山镇坑边村
出生日期:1906年
逝世日期:1986年5月28日
职业:史学家、教育家
代表作品:《元田制考》,《元代政府统治各教僧侣官司和法律考》,《爱薛传研究》
个人履历
翁独健(1906—1986)原名翁贤华,清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十三日(1906年11月28日)出生在福清三山镇坑边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他少时家境贫寒,3岁时又患了小儿麻痹症,行走困难,主要靠二姐丹秋,背着他走。民国2年(1913年)进入小学,虽然天资聪颖,但过分贪玩,所以成绩平平。其母是一位勤劳、贤良、明事理的农村妇女,经常对他教育开导。他牢记慈母谆谆教诲,刻苦自励,奋发向上,此后,学业成绩节节上升。小学毕业名列榜首,并以各科全优的成绩先后就读于福清融美中学和福州英华中学。中学毕业后,这个家贫、志坚、身残、学优的青年,为了摆脱困境,实现继续求学深造的夙愿,经友人介绍,前去北京同乡邵循正的兄弟家中担任家庭教师,并省吃俭用,积攒学费。民国17年(192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燕京大学历史系,并改名翁独健。
人物生平
初进燕京大学就读时,没有奖学金。他一方面勤奋学习,另一方面挤时间去干些擦黑板、扫地、倒痰盂等杂活,维持清苦的生活。从第二年起,即以优等的成绩获得了奖学金,他才得以念完大学。在燕大读书时,为历史学家邓之诚、洪业、陈垣等所赏识。受洪业老师的指导,被破格吸收参加《道藏子目引得》等的编纂工作。在洪业、陈垣等老师的影响下,他决定从事蒙元史的研究。民国21年(1932年),他撰写《元田制考》学士论文,获得文学士学位,进入研究院进修深造。民国24年(1935年),他撰写《元代政府统治各教僧侣官司和法律考》毕业论文,获得硕士学位。燕京大学研究院毕业后,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蒙元史。
由于学习成绩年年优等,所以年年获得较高的奖学金。但依然过着清苦的生活,并且由指导老师介绍他教汉文,积攒一笔资金,进住美国波士顿一家专治小儿麻痹症医院,虽无法根治,但行走较前方便。民国27年(1938年),他用英文撰写了近10万字的《爱薛传研究》论文,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赴法国,入巴黎大学和东方语言学院进修深造,受业于汉学家保尔·伯希和。
民国28年(1939年),抗日战争硝烟弥漫中华大地。他满怀报国的赤子之心,不畏艰险,携同夫人邝平章从马赛港登舟回国。同年10月在国立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翌年9月,在北平中国大学、燕京大学等校任教。他除了教学外,同时开展对蒙元史的研究。同年发表《新元史·蒙元几史记爱薛传订误》。民国30年(1941年)发表《斡脱杂考》。民国35年(1946年)发表《元典章译语集解》。民国37年(1948年)发表《蒙古时代的法典编纂》。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翁独健在燕京大学任教时,为人正直,追求进步。民国31年(1942年)后,就与中国共产党北平地方党组织有着联系,他冒着风险保护地下党和进步学生。在北平解放前夕,学校地下党组织为着防止国民党破坏,组织护校指挥部,他担任总指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翁独健曾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六届委员,历任燕京大学代理校长,北京市教育局局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民族历史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族研究团体联合会顾问,中国社会赞赏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主任(1956-1966)、研究部主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理事长,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元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亚文化研究国际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个人成就
早年专攻蒙元史,在蒙元史研究工作中成就突出。他与已故的韩儒林、邵循正两位先生各以开创性成就,把我国蒙元史研究推到新的阶段。他在1940年代发表的《新元史、蒙兀儿史记爱薛传订误》、《斡脱杂考》、《蒙古时代的法典编纂》、《元典章译语集释》等论著,史料翔实,论述精辟,文字凝炼,均为蒙古史开创性研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他从1940年9月至1952年在燕京大学历任讲师、教授、教务长、代校长等职。共和国成立后,翁独健荣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兼市教育局局长,并担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1952年起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主任。他曾去乌兰巴托为中苏蒙合作共同研究蒙古史进行了有益的磋商。1956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主任。同年,全国人大民委组织少数民族历史调查组,独健任内蒙东北调查组组长,亲自撰写《蒙古族简史》的部分章节,并审定全书。还作为民族史研究的代表,参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二年发展规划的讨论和制定。发表《关于中国少数民族历史研究的情况和问题》。1958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成立,他任副所长,组织并参加《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苏联历史纲要》中有关蒙古部分(改题为《蒙古统治时期的俄国史略》)的翻译出版,并担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持元史的研究工作。1961年他同吴晗、翦伯赞等发起成立民族历史指导委员会,他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还受聘为《中国历史小丛书》编委、《辞海》民族分册编委,参加《中国历史地图集》有关民族部分的组织领导工作。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他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表现出一个马克思主义史学战士的铮铮铁骨。为此,他被赶到“五·七干校”打扫厕所。1971年从干校回到北京,参加主持二十四史的《元史》标点、校勘工作。他查阅了200多种有关的史书,勘出书中讹误千余处,使中华书局出版的《元史》标点本,成为我国最好的版本。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的职务,并兼任社会历史研究室主任。历任全国政协三、四、五、六届委员。1978年他主持召开民族历史科学座谈会,初拟《1979年至1985年民族历史研究规划》。第二年又在全国民族研究工作规划会议上,就全国民族史研究项目,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建议,为民族史研究工作勾画一幅可行的蓝图。
197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同年去法国巴黎参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中亚文化研究协会会议,并任副主席。他十分重视运用语言工具,能应用蒙古、波斯、英、法、德、俄、日等十余种语言文字,进行科研和学术交流。他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以及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研究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在他的发起、支持和推动之下,在呼和浩特召开的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上,被推选为理事长。1980年他参加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元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提出了《对今后元史研究的几点希望和建议》,受到与会者的关注。1980年1月,他主持筹备成立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事宜,8月在承德召开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成立大会。1983年中国民族史学会成立并任理事长。同年,任元史研究会名誉会长。
他是出色的民族史研究人员和组织者。1979年翁独健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由于他的推动,我国的民族史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许多著作纷纷问世。他校订了志费尼《世界征服者》。他主持翻译出版符拉基米尔佐夫的《蒙古社会制度史》、拉施特的《史集》,并组织《马可波罗行记》的汉译以及《全元诗》的编辑工作。他担任《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编委、民族史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分册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做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和组织工作。
1981年5月,他主持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并主编出版《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论文集。同年8月,前往乌鲁木齐主持中国蒙古学会国际学术讨论会。1981年9月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及哈佛大学等进行为期六周的讲学和学术交流。他还于1982年4月赴苏联塔吉克共和国首府杜尚别参加国际中亚文化研究协会理事会及学术讨论会。他亲自培养出一批批硕士、博士研究生,不少人崭露头角,成为史坛新秀。
1982年他主持编写《蒙古族简史》,并主编国家“六五”计划中重点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一书。他不顾年高体弱,投入紧张的学术活动。1984年他主持《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编写组会议,并发表了《论中国民族史》。同年7月冒着盛夏酷暑到北京师范学院参加元代戏曲研究会的结业仪式,坚持站着把500多份结业证书分发给各个学员。8月,前往呼和浩特参加《蒙古族简史》审书会议。在会议间隙抽两天时间乘汽车前往包头参加《中国历史地图集》的工作会议。回到北京以后,11月又参加《藏族简史》审书会。接着主持在北京召开的民族史学会工作会议。12月前往广州参加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在会上讲了《再谈民族关系史研究中心的几个问题》。终因积劳成疾,才住进了医院。
1985年他重病在身,仍坚持会见全国各地民族史研究工作者。病情稍有好转,他又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会议。紧接着又主持由他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的答辩会。1986年5月,在病榻上,他深知自己在世时日不多,因而抢时间做工作,抱病召集《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编写组人员开会,并约见《蒙古族简史》和《中国民族史纲要》编写组的同志研究下一步的工作。
他是我国民族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经领导批准,正在筹备为他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50周年的庆祝活动,并着手编辑《中国民族史研究集》为其贺庆之际,不幸心脏病猝发,抢救无效,1986年5月28日,一代名学者翁独健与世长辞。

纺织服装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针织女内裤的基本纸样研究
  1、立题依据
  1.1 内衣产业是中国服装业有潜力的产业之一
  内衣产业是中国服装业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在中国经济腾飞的浪潮中,内衣业蒸蒸日上,由于用料少附加值高,在短短的十余年间,以20%-30%的速度崛起,年销售额在1000亿以上,且每年以近20%的速度在增长。国内内衣生产企业共有3000多家,其中初具规模的内衣企业已达400多家。山东、浙江、广东等已经成为内衣厂集聚的加工基地。中国内衣具有极大产能。在服装零售市场上,中国每年要销售3亿个文胸,而针织内衣约占五大类服装(即男、女、童、羊毛衫、针织内衣)总销售比重的25%左右。中国的内衣市场,女式内衣占到了60%,成为整个内衣行业的重中之重。是中国服装产业中活力、成长最快和发展前景的一个分支。
  1.2 科技的发展促使内衣裤的结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内衣是内穿服装的总称。根据内衣的不同品种,可划分为普通内衣、修身(矫形)内衣和装饰(情趣)内衣三类。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新型面辅材料的运用以及大众衣生活中对内衣类产品消费日趋高裆化、时尚化和功能化的饿倾向,促使针织内衣内裤的结构在设计方法、程序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首先,新型面料的不断涌现使内衣的造型和结构产生了变化。如:纯纺包覆纱类针织弹力面料性能的不断优化进一步提升了传统针织面料的舒适性能,改变了相对宽松才能达到舒适的内衣结构设计的传统习惯。其次,国际流行时尚潮流的同步化使我们在内衣设计上应该充分满足消费者追求流行时尚的审美情趣,从而提供各种风格和功能的产品种类,例如不同服装与不同内衣的穿着搭配、不同人群不同场合对不同内衣的选择,而这些不同功用内衣的结构是有差异的。再次,内衣加工的专门化、设备的专业化以及人体采寸数据的精确和产品规格的掌控,这些技术均对内衣结构制板产生根本的影响。
  所有这些因素的影响无疑是针织内衣的结构设计与制板技术日益复杂和精微的根源所在。从内衣研发的角度而言,内衣的结构设计与制板是建立在结构设计师对人体静态动态结构的认识、对内衣纸样结构规律的理解、对内衣的舒适性功能性的把握以及对流行时尚和审美情趣的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上的。
  1.3 女性内裤结构设计根殖于服装结构设计原理而有其特殊性
  服装结构设计的普遍规律体现在从服装基本纸样的获取、设定和具体的应用方法上,这与女内裤结构设计在方法和程序上完全一致,只是由于内裤的裁片作用于人体结构中的部位和作用与普通服装不同而存在差异。众所周知,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造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平面的布料转化为符合人们审美观念和文化的服装立体造型的首要途径。在现代服装结构设计中,假助于基本纸样来认识服用人体结构的特征并进行结构设计已经成为服装设计教学和生产实际中的共识。基本纸样的造型形态和构成方式因不同的人体部位和不同的服装种类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具备三方面的特征:首先,基本纸样是人体作用于服装结构的基本造型,是立体的人体在基础服装(或部件)成型过程中的平面形态,因此,基本纸样体现了相对静态下人体外形结构的基本特征和在一定动态状况中人体运动规律对服装的要求。其次,基本纸样可以随生产实际的要求而设计成不同规格的基础纸样(也称基础样板、基型板或母板),体现为不同的款式设计中能达到相同规格要求的优势。再次,不同的基本纸样其构成形态均呈现为所对应的基本款式的典型样式,据此为使用者提供了款式、结构变化上的方便。
  针织内衣的结构设计同样符合服装造型的普遍规律,以内裤为例,其基本纸样的获取、设定以及应用,进一步体现了服装基本纸样的普遍特征。作为内衣品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裤的护体功能是非常突出的。虽然修身功能和装饰情趣在内衣的时尚潮流中体现得那么令人眩目,但从日常适用的角度出发,实用功能无疑是此类产品审美情趣的基石和大众的选购依据。除了面料性能,内裤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也是服装舒适性功能的重要载体。我们认为,构成舒适感的衣内小气候的形成有着诸多因素的作用,如:松紧度、运动量、余缺(浮余)量、透气性、摩擦性等等,这些正与结构有着直接的关联。只有结构合理才能穿着舒适,即:结构的设计既要符合人体的静态要求更要符合人体的动态要求;既护体又舒适。从服装造型的规律和人体对服装的需求上看,要达到服装结构高度合理性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条件正是由基本纸样的获取、设定和应用方式决定的。
  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1 目的
  通过对女内裤基本纸样的获取、设定以及应用方法的研究,揭示服用人体结构、内裤基本纸样、内裤产品纸样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证实基本纸样在服装结构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认识途径和人体之于服装的媒介与桥梁,基本纸样是服装结构设计普遍规律的集中体现。通过资料的查询以及实验的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立体裁剪和平面构成的公式完成对人体静态外形的复制。
  (2)根据人体所需的基本动态和服用功能因素,进行分体组合,构成基本纸样。
  (3)根据内裤不同性别、品种的结构分类,运用相应的基本纸样对典型性款式进行结构设计,实证其可行性,为服装生产实际和专业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帮助。
  2.2 意义
  香港理工大学于2004年正式成立益德内衣专业学院,2005年9月开办全日制学士课程。而国内高等院校尚未开设实质性的“内衣结构设计与工艺”专业,大多只是在服装设计课程内加些相关的主题内容,设计基本停留在平面图的形式,结构和工艺研究则基本无暇顾及,局限性显而易见。因此,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教学的缺位直接导致了国内内衣行业在岗技术人员只能依靠师徒传承或自我摸索来开展工作。这有孛于内衣行业近年来持续、高速发展的势态。从技术层面的现状看,以针织内裤为例,长久以来其结构设计通常依靠经验的定规定数实施,虽然便捷却缺乏科学依据,由于数据的随意性大,教学推广中很难使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更达不到以创新思维来开发产品的要求。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这种传承方式从根本上就不能适应产品开发和创新的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自主创新更是企业成功的不二法则。对内衣而言,产品创新的基础首先就是技术创新,就应该按照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对人体的分析,产品的分析、揭示基本纸样的获取、基础样板的设定以及应用方法和规律。使之更加适应企业生产和学校教学的需要,进一步促进内衣行业产品开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以“女性内裤的基本纸样及其应用”研究为例,寻求内在规律、探索有效方法、创设针织内衣结构设计的新途径正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3、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国内内衣消费的急剧增加,内衣设计的专业性、内衣技术的独特性开始被行业所认识。近年来,在国内外有许多业内专家学者对针织内裤的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
  在国内, 1999年10月,北京服装学院与北京爱慕内衣公司共同筹建了“北服——爱慕人体工学研究所”,通过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了人体体型分布、服装基础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工作,同时也涉及到部分内衣内裤的结构基础研究。
  部分内衣企业的资深技术人员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内衣结构设计的方法。如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了印建荣、常建亮两位内衣行业资深制板师编著的《内衣纸样设计原理与技巧》一书。通过大量的纸样实例进解了内衣的基本原理与分类纸样设计与具体打板的操作方法,还涉及到了内衣纸样的放码与排料、计料以及各类内衣的制作工艺等各个方面,其中有针织内裤结构设计的部分内容。印建荣还通过到国内各服装院校开设讲座和短期培训班的方式进行内衣结构设计技术的推广。
  刊登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10期,由王东晖,徐东撰写的论文《基于装饰和人体工学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研究》对人体与服装结构的关系作了相关的分析和论证。由潘健华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出版的《服装人体工效学与服装设计》一书对服装人体工效学作用于服装设计的普遍规律作了更加深入的解析。这些均对内衣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照。江南大学沈雷教授主编的《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薛福平副教授主编的《针织服装设计》、贺庆玉主编的《针织服装设计与生产》等书中均有部分章节讲述针织内裤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
  王成芳、田然等作者在2005年08期《针织工业》杂志上发表题为《紧身平角内裤吊裆问题的解决》的文章,针对一款紧身针织平角内裤的吊裆问题,分析其覆盖的人体部位特点及样板结构,运用转移分割线的方法,进行合理结构设计,文章阐述了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的研究过程。从国内相关专业人士开设的讲座形式授课内容以及出版书籍、发表论文的内容来看,具备企业背景的专业人士侧重于操作方法的研究和工作程序的建立;院校教师则侧重于服装品类造型特点的理论研究,结构技术方面多为选择其一细节展开修正方法的类似探讨,以上均未阐述女裤基本纸样及其应用方面的内容。
  在国外关于内裤结构设计的研究比较早,也比较深入。英国的哈格编著了《内衣 泳装 沙滩装及休闲服纸样设计》2001年8月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其中部分涉及女裤结构设计。日本的内衣研究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的内衣研究和产品开发一直于亚洲,尤其在日本国内人体数据采集,人体工学研究、人体体型分布、结构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为日本国内内衣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由袁观洛翻译的中泽愈编著《人体与服装》一书对服装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解析,其中大量的内容有助于作为女内裤结构原理与设计的理论支撑。中日合资的“华歌尔”内衣即是运用日本技术在中国开发生产销售的内衣品牌,其中女内裤结构的功能设计是该品牌产品在行业内享有盛誉的特色之一。
  综上,对于女性内裤来说,结构设计的方法似乎简单,但其结构原理和规律却很难得以揭示,这不仅因为它与外衣类的裤子结构有着全然不同的构成形态,更因为其初始纸样在转化为不同形式的基本纸样时具备多种可行性。因此,构成和应用基本纸样实际就是内裤结构设计中增强科学认识的关键所在。因目前这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资料也比较少,相关的研究也缺乏深度,大多是通过长时期经验积累所得的零散知识,很少从结构研究和产品开发的角度深层次地探讨针织女内裤基本纸样及其应用问题。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企业生产更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4、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分析法:主要通过查阅权威资料获取数据与信息。
  (2)归纳分析法:主要通过运用服装结构设计的规律和法则对内裤进行结构分类,通过归纳、分析、比较其结构特征,得出相应结论。
  (3)对比分析法(图片法):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从人体结构、面料特性以及款式造型、时尚潮流等方面对女内裤基本纸样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分析。
  (4)实验设计法:制定相应的结构设计方案,对女内裤基本纸样的结构成型设置的依据和过程(即:初始的获取—基本纸样Ⅰ的设置--基本纸样Ⅱ设置)和两种女内裤基本纸样的应用方法进行实验设计,为本课题提供验证依据(设计方案的制定可采用相应的方法,例如直接造型法、空间坐标法、几何造型法等)。
  5、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针织女内裤的基本纸样及其应用。通过资料的查询、对比分析以及一系列的实验,找出女内裤基本纸样结构构成与设置的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找出与款式分类所对应的途径。总结出基本纸样应用于款式变化中的规律以及面料性能对这种变化的规律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1 女内裤的产生与发展
  1.2 女内裤的属性与功能
  1.3 针织女内裤
  1.3.1针织女内裤的造型特征
  1.3.2针织女内裤的分类
  1.3.2针织女内裤的常用面料
  第二章 针织女内裤的号型与规格
  2.1 针织女内裤人体测量的方法
  2.2 针织女内裤号型数据的采集
  2.3 针织女内裤的号型系列
  2.4 针织女内裤的规格设置
  第三章 针织女内裤基本纸样
  3.1 针织女内裤初始纸样的获得
  4.1 标准立体裁剪的模型准备
  4.2 女内裤立体裁剪的面料选择
  3.1.1通过立体裁剪获取的初始纸样
  一、标准立体裁剪人台准备
  二、立体裁剪面料的选择
  三、通过立体裁剪获得初始纸样
  3.1.2 通过平面制图获取的初始纸样
  3.2 针织女内裤的基本纸样
  3.2.1 女内裤初始纸样的修正
  3.2.2 女内裤基本纸样的设置
  3.2.3女内裤基本纸样Ⅰ---分裆式结构
  3.2.4女内裤基本纸样Ⅱ---连裆式结构
  第四章 女内裤基本纸样的应用
  4.1 女内裤基本纸样的应用原理和方法
  4.2女内裤基本纸样的应用
  第五章 结论
  6、实验设计
  (1)根据国家号型系列数据和标准人体模型进行针织女内裤的结构分解,尝试按照预想的人体空间坐标进行定位,并且将坐标按照款式类别进行空间位置的重构设置。以总结出人体形态、款式特征影响和制约内裤结构线变化的规律。
  (2)初始纸样结构的重构设计。将初始纸样结构线的各个组成部分按照产品的结构类别进行设定,并优化组合,将成衣穿着于标准84A型人台,创设出可行、易行的基本纸样,并通过制样、试样、分析比较不同因素下各个部位对廓型的影响程度和规律。
  (3)根据女内裤基本纸样Ⅰ、基本纸样Ⅱ的应用性实验设计,论证创设方法的可行性。
  7、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从服装基本纸样的规律入手,根据女性人体与内裤结构相互关系的研究,通过归纳、对比、分析和应用实验总结创设出女内裤的基本纸样,寻求出女内裤基本纸样的结构规律,为国内内衣业女内裤产品的结构设计提供有效的方法和便捷的途径。必将提高这一内衣品种在结构设计方法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服装结构学基础研究的深入,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这也是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所在。
  8、课题可能遇到的问题
  (1)由于服装结构源于人体结构而又有差异,因此如何选择标准的人体进行采寸,并通过假体的模拟展开初始纸样的获取工作,其中的运动量的把握以及运动幅度的域定范围和数据收集则是重中之重。
  (2)由于针织女性内裤基本纸样的研究资料极少,加之,女性人体因种族、区域等因素因此本课题最终得出的结论可能有不具体、不准确的地方。
  9、预期的研究结论
  归纳出女内裤结构设计的规律,总结出针织女内裤基本纸样的设置及其应用方法。
  10、时间进度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初步定位5个阶段:
  (1)20XX年9月――20XX年12月:查找相关文献,明确目标,选题
  (2)20XX年1月――20XX年4月:搜集资料,学习研究
  (3)20XX年4月――20XX年7月:资料分析,设计实验
  (4)20XX年7月――20XX年12月:初步结论,论文撰写
  (5)20XX年12月――20XX年3月:论文修改,答辩
  参考文献:
  [1] 中泽愈.人体与服装[M].袁观洛,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2] Ann Haggar(英)安•哈格 ,内衣、泳装、沙滩装及休闲服纸样设计[M]. 北京服装学院爱慕人体工学研究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8
  [3] 内衣结构设计的原理与技巧,印建荣,常建亮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
  [4] 内衣结构设计教程,印建荣 [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3
  [5] 女性内衣设计制图技法,洪境,汪林[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3
  [6] Valerie Steele(美)瓦莱丽•斯蒂尔,内衣--一部文化史 [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1
  [7]潘健华.服装人体工效学与服装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8] 刘瑞璞.女装结构设计的原理与技巧[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4
  [9] Joan Nunn(英)琼•娜,服饰时尚800年 [M].贺彤译,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10] Kathryn Mckelvey & Janine Munslow [英]凯瑟琳•麦凯维,詹莱茵•玛斯罗.时装设计:过程、创新与实践[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11] 王东晖,徐东.基于装饰和人体工学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2(10)
  [12] 倪红,李春萍.面料的悬垂性能对服装波浪造型的影响[J].丝绸,2001(2)
  [13] 戴鸿,陈国桢.省道变位在服装中的应用[J].四川丝绸,2003(4)
  [14] 王平,阎玉秀.谈服装上的分割[J].丝绸,2004(6)
  [15] 王秀之,李敬华.服装设计中分割线的应用[J].四川纺织科技,2003(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