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论文发表丁夏

2023-11-02 03: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发表丁夏

1.《赵师秀生卒年考》,《文学遗产》,1985年2.《论山谷诗》,《清华大学学报》1987年1月3.《论曹丕诗》,《清华大学学报》1995年1月4.《感性与理性的冲突》,《清华大学学报》1995年4月5.《称谓与中国文化》,《清华大学学报》1995年4月6.《论学术级汉语教学理念》,《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2月7.《本土视角的优与劣 —— 试论美国学者所编汉语教材》等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机构设置

中国语言文学系 创建于1926年。至1952年,先后执教于中文系的著名学者有陈寅恪、赵元任、杨树达、闻一多、朱自清、刘文典、俞平伯、浦江清、王瑶、王力、吕叔湘等,倡导和建立了包括戏曲史学、文学人类学、诗史互证之学在内的一系列新的学科方向,被公认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祥地。1952年院系调整,中文系停办,师生分别转入北京大学等兄弟院校或其他学术单位。1985年中文系复建,重视师资队伍、学科发展和学术建设。有教师24名,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7名,有博士学位者15名,22名教师有国外长期学习、任教或合作研究的经历,是一支高水平、有活力、国际化的师资队伍。2006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7年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下设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汉语言文字学共6个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点,“语言学研究中心”、“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跨语际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书法与文化研修中心”、“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学术研究中心。承担多项国家、部委重要研究项目,出版和发表多种高水平学术著作,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中文系重视人才培养,秉持“中西融合,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综合创新”的学术范式,本科生注重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中西融合优势的人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致力于培养扎实宽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中文系积极开展留学生人才培养,留学生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对中国语言文学及中国文化有较系统完整的了解,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理解、研究中国语言文学及文化的能力。同时,每年接收来自各国多所高校的交换生。中文系重视开展学术交流,每年都有多位教授出国讲学、访学,亦有多位国内知名学者和海外名校教授应邀来系从事各种学术活动。现任系主任刘石教授,副主任张美兰教授、刘颖副教授,党支部书记王中忱教授。 历史学是清华大学历史最悠久、成就最辉煌的学科之一,1911年建校初期就开设有中国史、西洋史等课程,1926年正式成立历史系。著名学者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等都先后在历史系执教,并形成了中西交融、古今贯通的学术传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史学人才。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历史系并入北京大学等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人文学科。1985年,清华大学成立思想文化研究所,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研究;1993年,历史系恢复建制;2001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艺术史学科也成为清华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历史系与思想文化研究所合并,成立了新的历史系。清华历史学科依托清华大学良好的学术环境,已经形成了以历史系为中心,多学科密切合作,名家汇集,梯队合理,优势集中,特色明显,图书资料积累量大,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的学术格局。历史系下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思想文化史等教研室,以及礼学研究中心等专门研究机构。2008年,历史系还与化学系、图书馆等单位合作,成立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从事清华简等出土文献的保护整理与研究工作。2011年,以该中心为主建立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获批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史系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0余人,另有兼职教授多人;专任教授中有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历史教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级学会会长、副会长等。历史系可以招收中国史、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各相关领域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和外国留学生,并设有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博士后流动站。现任系主任刘北成教授,副主任刘国忠教授、彭刚教授,党支部书记张勇教授。 清华大学外文系 始建于1926年,初名西洋文学系,后改为外国语文学系;在建系早期的名师中,有首任系主任王文显,他早年负笈英伦,主要从事戏剧创作和文学研究,所著英文剧作在国内外上演均获得热烈反响;有开中国比较文学之先河的吴宓,“新批评”理论的大师瑞恰兹等,当时半数教授均为外籍教员。在名师的引领下,清华外文系陆续培养出曹禺、李健吾、张骏祥等戏剧大师,享有“戏剧家的摇篮”之美誉;此外,文化昆仑钱锺书、学界泰斗季羡林,查良铮(穆旦)、杨绛、赵萝蕤、田德望、曹葆华、李赋宁、王佐良、许国璋、英若诚、许渊冲、宗璞、资中筠、胡壮麟等都是清华外文系的骄傲。1952年院系调整,外国语文学系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为培养外语师资和外事翻译,清华大学曾分别于1965年、1970年和1974年招收英语、日语和德语专业本科生。1983年复建外语系。现设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等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英语、日语和英语双学位三个本科专业。面向全校开设英、日、德、俄、法等语种的公共外语课程。20余年来,外语系在学科发展、学术研究、教学改革和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对外合作交流、教学辅助基本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发展和长足进步。在两次(2004年和2008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我系均名列第五,2008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北京市重点学科评审中被评为重点学科,2008年英语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特色专业。2010年清华大学外语系更名为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简称清华大学外文系。曾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多项,国家精品课两门。在读各类学生804人;其中,国际留学生411人。培养出邓亚萍、李昕晢、焦三牛这样备受瞩目的优秀人才。1983年复系以来,在学校的领导与支持下,外文系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引进工作,先后引进多名学术带头人。同时,我系又鼓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攻读博士学位。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我系的教师队伍结构和水平整体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外文系承担了全校的公共外语教学课程以及部分文化素质选修课程等大量的教学任务,在清华大学的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外文系现为清华大学38个教学科研实体二级单位之一,下设英语专业本科生教研室、英语专业研究生教研室、日语专业教研室、大学英语基础课教研室、大学英语选修课教研室、大学英语研究生教研室、德语教研室、俄语教研室、法语教研室等9个实体教学科研单位以及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欧美文学研究中心、外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中心、语言与心理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大学外语学习环境研究中心、大学外语测试研究中心、大学英语写作研究中心等9个虚体研究机构。在学术研究方面,外文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系教师主持承担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达4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多项,国家精品课两门。自2001年以来,全系教师每年平均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5部以上,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篇以上,覆盖了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翻译研究、文化研究、影视传媒研究等学科领域;在国外权威刊物发表的英文论文中,有50余篇被SSCI和A&HCI收录,在全国同领域中名列前茅;统计数据表明,我系教授在国内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的影响力连续保持在全国同领域中的前列。为推进学术研究走向国际前沿,本系不断扩大同国内外大学的联系和学术交流,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并聘请他们担任兼职教授。外文系每年还派遣教师出国进修、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我系还是国内外一些重要学术团体的总部或办公地,如: 国际文学理论学会秘书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后现代研究中心,中国修辞学会文体学研究会、北京市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会等。此外,我系有多位教授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国际学术团体或学术机构担任编委、顾问或学会负责人。本系先后与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合作举办文学批评、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等方面的高层次学术研讨会。前辈大师确立的贯通中西的学术传统,是一条奔流的文脉,将一直在清华外文系流传。现任系主任刘世生教授,副系主任吕中舌教授、何红梅教授、张为民教授。系总支书记张文霞教授。 清华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26年,是中国大学最早建立的哲学系之一。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冯友兰、张申府、邓以蛰、贺麟、沈有鼎、林宰平、潘怀素、张岱年、任华、周辅成等先后任教于此,形成富有原创思想风格的“清华学派”。1952 年院校调整以后,清华大学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和国家科研机构。2000年5月,清华大学哲学系正式复建。哲学系2003年开始招收哲学专业本科生;拥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哲学等学科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人员。从复建伊始,经过多年人才引进,哲学系会集了一批哲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和国外著名大学的博士归国人员,形成了一支高学术水平、高影响力的科研与教学队伍。任职教师有二十余人,其中教授 16 人(含外藉教授1人,学部委员1人),副教授5人;哲学系还延聘了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他们在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文化哲学与文化批评、马克思文献研究、政治哲学等重要专业领域代表着国内领先水平。通过组织实施“ 三一学术工程 ”(“清华哲学研究系列”、“清华哲学教材系列”、“清华哲学翻译系列”、《清华哲学年鉴》),并集中力量在伦理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等方面寻求优先突破,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多个专业领域取得了具有海内外学术影响的标志性成果,逐渐形成了一个在精、专、深基础上重视会通与原创的学术团队。哲学系今后的建设重点是,在巩固与扩大原有学科专业的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养护原创思想,努力使清华哲学系成为一个酝酿新思想、传播新思想的思想策源地。现任系主任卢风教授,副主任黄裕生教授、刘奋荣教授,系党支部书记邹广文教授。 清华大学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心成立于1988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一批前东欧国家外交官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汉语,揭开了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序幕。美丽壮观的清华园不仅是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镇,亦是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源地。配合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作为学校开放式校园和推进国际化的重要窗口,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心多年来积极致力于国际汉语推广,在稳步扩大教学规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努力进行学术研究、逐渐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进展顺利,成就斐然。每年在中心学习的各国语言进修生、普通进修生、交换生等各类学生千余人,开设有初级、中级、高级汉语和中国文化必修课与选修课程,课程体系较为完备,并注意引导留学生将学习汉语和体认中国结合起来,鼓励留学生打下扎实的汉语基础后攻读学位继续深造。中心已与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多所大学合作开办短期汉语学位课程并派遣中方教师前往任教。此外,中心还承担了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合作开办商务孔子学院,以及面向港澳地区推广普通话的教学任务。中心还为清华大学外国留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了学术级汉语学分必修课。2010年中心与清华大学中文系合作申获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现任主任孙明君教授,副主任丁夏教授、董士伟副教授、刘冬副教授。 人文学院培训中心依托学院完善的学科体系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每年面向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举办企业管理、公共管理、国学等研修班。中心的培训宗旨是通过教师系统性地讲解,及时把经济、社会、科技等理论前沿和研究成果介绍给参训学员,把学员们头脑中原本不成体系的知识点串起来,使政策制订者和执行者做到境界高、眼界宽、理念新,从而不仅在制订政策时能更多地考虑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并且制订出的政策也能够更具科学性、长效性。我们的培训特色是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一方面提升学员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引导广大干部有意识地亲近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从而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院通过培训工作这个平台,把我院的学生工作、科研工作与之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大庆、通辽、漯河等地方政府成立了“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加强了学校与地方的合作,更加凸显了大学的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