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才女发表论文

2023-11-02 00: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才女发表论文

一、生平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7年(民国十六年),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现为哈尔滨市萧红中学)就读。萧红喜欢文学和绘画,在校刊上发表过署名悄吟的抒情诗。

1932年,结识萧军。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11月,萧红、萧军从欧罗巴旅馆搬出,安家于道里商市街25号(现道里区红霞街25号)。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1月22日上午10点,萧红病逝,享年31岁。

二、著作

1、《生死场》

《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中篇小说。在《生死场》故事中,作者描述了一些女人在男权世界里卑微而无助的生活和死亡。

从文本的实际构成来看,事件的发生与演进则大半是在家庭的“平台”上——全书共分17章节,去掉极短的过渡性的两节,15章节中有11章节描写的是家庭中的故事。

该作品的总体结构看似散漫,实则别有匠心在。贯穿全书的是三个家庭的变迁。开篇与收尾写二里半与麻面婆的家庭,“套”在结构第二层的是王婆与赵三的家庭,“套”在里面一层的,则是金枝家庭的故事。

全篇首尾呼应,一层套着一层,在三个家庭的空间里演进着生与死的故事 。“生死场” 的“场”,既可以说就是那块灾难深重的黑土地,又是那块土地上一个个痛苦的家庭。

2、《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3、《小城三月》

《小城三月》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中篇小说,该作品写于1941年7月,发表于同年8月《时代文学》第1卷第2期。

《小城三月》讲述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对自由、幸福的向往与追求,以及最终被传统的宗法制度所吞噬、香消玉殒的故事。

这是一篇在思想和艺术上都纯熟的作品,承袭了作者一贯的散文化笔调,以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将一个极其普通的爱情故事渲染得凄凉哀婉,穿过几十年的时光,带给人们强烈的震撼与反思。

4、《马伯乐》

《马伯乐》是中国现代女作家萧红后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品的足本于1981年整理出版。

《马伯乐》描写了抗战初期国统区的混乱和狼狈,刻画了马伯乐等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惊慌失措纷纷逃跑的投降主义者的嘴脸。

在当时给世人一个警醒,也给历史留下了一幅难得的战乱世俗图。该作品揭露了中国抗战现实中“一方面庄严,另一方面却荒淫无耻”的状况。

5、《旷野的呼喊》

《旷野的呼喊》是萧红创作的短篇小说,作品以其敏锐纤细的艺术感受力,朴实细腻的笔调,写出当时东北乡村小镇的闭塞与荒凉,塑造的人物鲜活可爱,风格明丽凄婉,弥漫着忧郁和感伤气息,为诗化小说的精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红

“中国才女”黄芊芊全球仅3人的芯片奇才,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你怎么看?

她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是“土产科学家”,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中国的本土科学家也能有世界瞩目的成就。她17岁考入北大,在北大九年的学习生涯结束之后,28岁即当上了博士生导师,成为同学们口中的美女导师。

她荣获全球仅有三位获奖者的奖项,她是亚洲唯一一位获得者。她不仅证明我国的科学家不差,也为我国芯片技术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她就是获得科学探索奖时年龄最小的黄芊芊。

本期子牙童趣铭人观察就带大家了解芯片才女黄芊芊的不凡经历。黄芊芊出生于1989年,江西上饶人。在黄芊芊小时候,她的父母就注意到,她展现出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地方,黄芊芊总是有很多奇思妙想,她想象力很丰富,以及她的创造力很强。黄芊芊从小就是老师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她不是因为乖巧听话而学习好,而是发自内心地热爱学习,热爱对新事物的探索,研究。

黄芊芊家虽然是一般的工薪家庭,但是父母十分开朗,尊重孩子的意愿,既然孩子在学习上颇有天赋,就在背后默默支持她。黄芊芊也不负所望,成功进入北大。在大三,她加入了一个课题小组,这个课题的困难远超她的想象,有一半的同学在第一个月十分难熬,甚至神经衰弱。

在最难的那段时间,黄芊芊提出来的三个设想接连被否定,她说,那段时间每天脑子里都是还有什么解决办法,还有什么是自己没有应用到的,究竟怎么样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第二天的课程该怎么进行下去。

那段时间,课题十天半个月没有丝毫进展是普遍现象,这令人很焦躁,做研究的最忌讳的就是自己的心态不正。好在,黄芊芊凭借自己广泛的阅读思考与不懈的努力,在不断实验之后,她的这个课题终于完成了。

在完成之后,黄芊芊回顾这段时光时曾说,现在回顾那段时间觉得真的挺痛苦的,不断地实验,但是没有结果,没有有用的数据,不过那段时间也让她有所沉淀,这是科研人不可避免的。最终她以综合素质排名第一的成绩从北大顺利毕业。

本科结束时,黄芊芊已是小有名气,当时也有不少的美国名校向她抛出橄榄枝,希望她能加入,但是黄芊芊却选择留在北大。在北大,像她这样毕业于高等学府,综合成绩优异的,基本都会选择出国留学,似乎已经成了某种惯例。

人们都认为,美国的科研环境好,资源丰富,资金到位。有些人是到美国读研,然后留在那里。有些人是在国内读书,但是学有所成后,并没有回归为祖国的事业做出贡献,而是选择到国外去,为外国发表科研成果。黄芊芊身边的不少同学也是这样的选择。

黄芊芊说,人人都觉得美国有更前沿的科技,更好的教育,科研资源与设施,但是她要证明,我们国产的科学家并不比美国的差。如今我们的国家已不是钱学森先生那时,为了回国,给祖国做贡献要有详细的回国计划,但是如今的人们却是主动去往国外。

北大邀请“敦煌女儿”樊锦诗,“开启北大新百年的校长”许智宏等七位不同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物给新生写信,黄芊芊,就是七位之一。黄芊芊的研究方向是后摩尔时代的超低功耗微纳电子器件及其在逻辑电路,新型计算机等领域的应用。但是黄芊芊成名于她在芯片上的成就。

在其专长的微纳电子产品领域,他领导的研究小组获得了多项国际奖项。这件事,震惊了所有的西方记者。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和欧美的差距很大,甚至还被西方嘲笑过,认为我们在芯片上没有天赋,这让黄芊芊无法忍受,她用自己的能力,堵住了所有媒体的嘴,让“中国芯”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这一届的“科学发现奖”,虽然是由民间组织举办的,但数量并不多,而且很难拿到。评审委员会成员包括800名美国科学院院士,1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图灵奖获得者,菲尔兹奖获得者。黄芊芊刚生完月子,在台上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哭,因为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哭,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做这么复杂的事情。”

而现在,黄芊芊已经发表了六十多篇论文,发明了七十多项专利,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黄芊芊,她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走到今天这一步!想了想,想了想,想了想,尝试了各种方法,看着仪器上的完美电流,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一样,充满了成就感。

山东才女唐晓琳:北大毕业赴美深造,为何却从金门大桥一跃而下?

自古以来,中国就不短少冷艳世人的“神童” ,不管是题记里的方仲永,还是那些十多岁就读完高中,大学课程的天才,他们常常在童年时就展示出杰出的天资,超越大多数成年人,以至年岁悄悄就参与了国度最尖端的研讨。

但是,方仲永的故事,结局却是一个悲剧;由于其父亲贪图蝇头小利,不送方仲永去读书,而是把他留在村子里当做一个展览品,并从中获利,最终,他的故事以学识缺乏而“泯然众人”完毕了。

上帝是公平的,类如方仲永此类的天才少年,常常都不得善终,这的确令人费解,到底是什么缘由,让这些本该在天上熠熠生辉的星星陨落呢?

01身负众望,鱼跃龙门进北大

唐晓琳就是这样一位神童,她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普通家庭,从很小的时分就展示出了杰出的天资,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她都是永远的第一名。

唐晓琳在童年时期,就立志考上我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2004年夏天,背负着父母与教师的希冀,唐晓琳走进了高考考场,一个月后,果真,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了家里,父亲忙着放鞭炮,母亲在叫亲戚朋友们吃饭,一切仿佛都在向好的方向开展。

进入北京大学,唐晓琳照旧是那个努力的学霸,经过四年的学习,她取得了去往犹他大学进修的时机,并在两个月后飞向了欧洲。

可是这个时分,人生的转机点呈现了,经过前两年在学校里的学习,她胜利地取得了研讨生的学位证书,似乎这次也和以前一样顺风顺水。但谁也没有料到接下来事情的开展。

02悲剧发作,长眠于异国他乡

犹他大学当时规则,博士生必需在第三年经过资历考试,而唐晓琳发布了六篇论文,却依然没有顺利毕业,加上超强的工作压力,她开端疑心,焦躁,解体,整日憔悴不堪。

父母每天都在打电话讯问其近况,唐晓琳只能敷衍过去,没有人晓得她遭受了多大打击,一个自信的女孩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肉体恍惚,面容憔悴的失败者容貌。

终于,在一个深秋的下午,她从金门大桥一跃而进冰冷的海水,永远的长眠

悲剧就此发作了,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个小小的打击,就让这位“天之娇女”接受不住,从而放弃了生命,为什么在跳下来之前不多想想本人光明的出路?

其实,答案很简单,让我们来走进她的内心:一个从小不曾受过打击的孩子渐渐生长,身边都是外人的夸奖赞誉,耳边只要父母的鞭笞:你要争气。

没有人去真正理解她,人们对其的成果单的关注大于其本身,兴味喜好更不用说,或许在异国他乡的夜里,她也曾在深夜里痛哭,可是却没有人听得到。

压力越来越大,她无法改动本人的生活,开端质疑本人以前获得的成果,无法毕业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她选择完毕了本人的生命。

03深化分析,找寻天才解体之谜

她是中学荣光无限的学霸,但没有人晓得他其实不断想要一把吉他;她是旁人眼中前程似锦的才女,但她连做错一道题都关键怕被妈妈责骂;她是人人羡慕的海外华裔,但其实比起汉堡来,她更喜欢热火朝天的饺子,或许那个真正的唐晓琳,早就渐渐死在了父母的鞭笞里,而留在世上的只是一副空躯壳而已。

唐晓琳以生命为代价通知了我们答案:打败这些天才的,历来都不是偶然的打击,而是压力渐渐积累,最终迸发不可拾掇,纵然有八斗之才,没有接受压力的才能也徒然。

所以如何让孩子正确承受失败,如何接受压力,成为了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04深入深思,莫让孩子身负重担

首先从本源上聊,学会接受压力,必需要使其的量级在一个可控范围内,也就是减压。压力的直接来源是父母,他们大多凭仗“起跑线理论”不时给孩子施压,报补习班,死死盯着成果单,潜移默化的给孩子形成了一种:我要成果不行我就是个废物的想法。

典型的中国式教育是“我不要你安全快乐,我只需你高人一等”,长期以往,孩子心理压制过久,最终都会酿成恶果。

恰当的给孩子减压,带他多去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望子成龙,这样的孩子心理才安康,也才会有更大的可塑性。

其二,是我们都在无视的“失败教育”,望文生义,失败教育就是让孩子懂得怎样承受失败,好事多磨终归不是好事,早早遇到波折,他会明白,不可能会有人不断胜利下去。

这时分通知他,失败其实一点都不可怕,我们能够再次站起来,深思本人的失误,从而凭仗经历再次应战。而不是一旦没考好就开端责骂,让他以为失败了就是世界消灭,本人再无翻身的可能。

最后,我们都难免落俗于金钱这个东西,但切忌过火“穷养”,也就是时时辰刻提示孩子,家里穷,你读书都是天大的荣幸,只要你好好学习,以后挣钱,才干改动家里的现状。

这只会给孩子徒增压力,早早的给本人打上标签:穷人家的孩子。渐渐地就会变得自卑,敏感,他会觉得学习是本人独一的出路,心理慢慢矛盾,压力日积月累,早早的就接受父辈的压力。

所以,不管家境如何,我们需求让孩子活得有威严,有骨气,而不是天天张口闭口又在你身上花了几钱,无法改动本人的生活,总要给孩子一个安康的心理吧。

可惜,这个女孩再也无法醒来了。她的父母该用怎样的状态去渡过余生啊!

天才的陨落总是让人难免可惜。可惜之余,更多的该是深思,国度也在渐渐注重当代中小学生压力大这个问题,也有相关的政策和规则在出台。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时时辰刻关注那些孩子们的心理安康,做出正确的引导,并停止引导心理教育,不要让这些孩子们过早的生活在压力之下,也就不会呈现下一个唐晓琳了。

清华才女,留学后却不愿意回国,如今她怎么样了?

南宋时期岳飞大将军一首壮怀激烈的《满江红》,不知令古今多少爱国的仁人志士读来常怀热泪。

纵观历史长河,不论是像精忠报国的岳飞,封狼居胥的霍去病这样一刀一枪效命疆场的军伍中人,还是如国破身死的文天祥,持节不屈的苏武这样壮志报国的忠义文士都是为后世人所赞颂感怀的,而反观那些祸乱朝纲,卖主求荣之辈则遗臭万年,被后世人所唾弃。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像这样大忠大奸的例子已经很少有耳闻了,本文要介绍的就是在当代身负叛国难民的一个女子。

凡敢为大奸者,才必有过于众而能自媚于上者

若要说我国的最高学府,那便是清北无疑了。

作为我国的顶尖高校,享有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深造机会。

同样的,能够过五关斩六将,经历层层选拔考入最高学府的学生,也非是等闲之辈,正如同本文的主角高杏欣,高杏欣在学生阶段就展现了惊人的学科天赋,最终在高考中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随后在本校连读硕士,于2003年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毕业,毕业后赴美斯坦福大学继续深造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新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所使用的信号及其接收机等方面的研究。

从简历来看,这样的一位清华才女,称得上是顶级的精英人才了,理应有大好前程,优良的就业机会,受到国家的重点培养,却为何会遭人唾弃,背负叛国骂名呢?

事情要从本文主角高杏欣还就读于清华大学时说起,有传言称高杏欣在清华大学就读时曾有一一次意外的经历窥视到了我国北斗系统民用波段的部分码片。

也有未经证实的传言称高杏欣曾在国内部分参与了北斗项目,但官方并没有证实这一点。不论如何,总之高杏欣因此段经历而受到了启发,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期间成功破解了我国北斗系统民用码片的部分序列并将科研成果无偿送给了美国!

实际上,单就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待,高杏欣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表现十分亮眼,以下罗列一些该女的研究活动:欧洲的伽利略系统首颗试验卫星于2005年10月发射,名为GIOVE-A,在经历了三个月的准备之后,该实验卫星的信号被首次激活。

而就在激活之后的短短几小时内高杏欣与实验组其他研究人员合作捕捉到了该卫星的民用信号,并在接下来约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算法破解。

这个成果在学术圈内引起了小范围的轰动,在2006年出版的《InsideGNSS》杂志上,高杏欣的成果被作为封面故事刊登。

时隔约一年后,中国北斗1号系统的首颗地球中轨道卫星于2007年4月发射,高杏欣和课题组其他成员故技重施,仿真出了北斗系统民用波段的一个伪序列,能够成功地实现北斗卫星信号的跟踪和捕获。随后欧洲伽利略系统的二号卫星GIOVE-B成功发射,高杏欣同样取得了相似的成功。

高杏欣在博士期间的表现不可谓不亮眼,正因如此,美国政府和美国联邦航空局决定资助高杏欣在博士毕业后留任斯坦福大学继续从事有关卫星导航系统的研究,为美国卫星事业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据统计,高杏欣在此期间于各类学术会议上共发表了16篇论文,被其中部分会议评为年度最佳论文。此外还获得了诸多荣誉,其中包括了美国航空无线电委员会颁发的奖项。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高杏欣为美国破解北斗系统卫星民用密码的消息传到国内后自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的舆论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指责高杏欣是背国投敌,在中国享受了最好的教育资源毕业后不仅不愿回国工作,反倒协助美国破解中国的卫星系统,这一举动伤透了国民的心,对中国的利益也产生一定的损害。

这里小编查阅资料后想说几句公道话,高杏欣的科研成果产生的影响实际上想象中要小,根据中科院徐颖教授的权威解读,高杏欣破解的北斗系统部分码片是北斗系统民用波段的一个伪序列,并没有使用特殊的加密手法,这种简单设计的初衷就是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够使用中国的北斗卫星系统进行民用通信。

因此实际上破解北斗系统民用波段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任何掌握相关技术的公司或研究人员只要稍作努力就可以做到,高杏欣的所作所为在专业人士眼中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北斗系统的真正核心技术是军用码波段,想要破解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言可恕,其心可诛

但即便如此,高杏欣此举从家国情感的角度上讲是板上钉钉的叛逆之举,我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想当年中国的物质条件低下、经济基础薄弱,美国政府对于钱学森先生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如今的高杏欣,但钱学森先生果断放弃了富足的生活,经历重重阻隔毅然回到祖国,指导原子弹开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反观高杏欣,只不过小有成绩,便祖国利益而不顾做出背叛之举,实在是令人不齿。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多年过去了,高杏欣此人现状如何呢?仔细搜索一下高杏欣的科研成果不难发现,该女的辉煌成绩在短短几年就迎来了低谷,美国所有杂志和学术会议中都没有再刊登高杏欣的科研成果。

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称高杏欣在美国生活状况很不理想,有回国发展的念头,但介于在国内恶劣的名声,没有任何单位和研究机构愿意给予就业机会。可叹一生光鲜亮丽的开局,却落得个如此下场,只怪她咎由自取了。

赵丽雅的人物生平

赵丽雅,1954年生,浙江诸暨人,笔名“扬之水”,出自《诗经·国风·郑风》:“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1970年初中毕业,于北京房山县山区插队。回城后在北京市王府井果品店上班,开过卡车,卖过西瓜。1979年,调往民间文艺研究会负责图书馆工作,博览群书,自学成才。1986年至1996年间担任《读书》编辑,与金克木、张中行、徐梵澄、唐振常、邓云乡、金性尧、王世襄等著名学者相往还,被称为“《读书》四大金钗”之一。1996年起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开始深入研究文物考古,用考古学的成果来研究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名物或物象有精彩的阐释,主要致力于先秦文学与古代名物研究。著有《脂麻通鉴》、《终朝采绿》、《诗经名物新证》、《诗经别裁》、《先秦诗文史》、《古诗文名物新证》等书,并发表多篇论文,考据精确,言辞优美,造诣深厚,被称为“京城三大才女”之一。2010年获选《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魅力50人之一:释古之魅。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