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发表ns论文

2023-11-02 00: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发表ns论文

要想在Nature 或者Science (以下简称NS)上发表文章,首先要对自己领域最近10年有哪些文章发表在这些刊物上,并进行分类。以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为例,在2002-2012年区间总共有8篇文章发表在这两个杂志上。如果你研究的小领域没有文章在NS或者Nature的子刊上,那说明杂志编辑认为你的领域不具有很广的关注度。同时,要分析是些什么样的突破发表在NS上。比如在这8篇文章,有6篇文章直接与燃料电池的阳极材料有关。这说明如果你能在阳极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存在在NS上发表的可能性。再进一步分析其细节,你会发现更多的规律。比如,燃料电池阳极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碳氢燃料在高温下的裂解导致碳沉积和硫在镍表面吸附导致阳极硫中毒。早前的SN上的文章主要关注怎样防止在阳极上的碳沉积,在2006年首先出现了一个新的阳极材料同时有抗碳沉积和抗硫中毒。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个启发,说明现有的阳极材料必须能够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才有可能在NS上出现。当然这也是合理的,因为碳氢燃料包含碳和硫。 当然,并不是说你知道这些趋势,你一定能够在这样上面有所突破,但是能够给你一个非常具有指引性的思路。比如说,当时我的研究课题是做电解质的,因为师兄毕业需要移交阳极的课题,我学习了一段时间。我把我所研究的新电解质去做阳极的抗硫测试,发现具有不可思议的抗硫性能。在我多次重复加以确认之后,我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其实当时有人建议说可以用这个结果在Advanced Materials上投一篇文章,但是在我分析这些年在SN上发表的氧化物燃料电池文章,我决定继续研究该阳极的抗碳沉积特性,然后进一步优化。这个做法非常重要,为后来冲击Science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系统性的设计实验 据我了解,很多最为关键或者突破的实验数据都是意外得到的,或者超过自己预期的 (当然也存在像Goodenough教授这种牛人能够从理论上设计材料)。当你获得比以前文献中更好的性能时,就要开始考虑怎么设计一系列系统的试验,以能够将来写出一篇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章。因为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除非你的结果能够改变人类的认知,否则都需要思考围绕该突破的实验设计。其工作量大约是一般长文的2~3倍。除了最为关键的4个图放在正文,其余的将放到补充材料里面。 实验该怎么设计才会对主编和审稿人的口味?当然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文章结构。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尽可能把自己领域中不同小方向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和Advanced Materials 上面的文章综合起来。比如,这些杂志上有专注于合成的、有专注于表征的或者专注机理理解的文章。你如果能够把这些文章的最有特色的东西有机的糅合在一起,你的文章就已经高于这些杂志的档次了。以催化和表面化学为例,SN上的实验设计思路一般来说就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纳米结构,比较高档的表征(如STM或同步辐射)、优异的性能和分子动力学的理论计算。如果你去详细比较SN上某一篇文章每一小部分和JACS上类似的的全文,你会发现其实JACS上的水平更专。根据这个思路,你就可以设计完整的实验,寻找合作对象,相互促进,最终达到一个完美的实验结论。我的那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就是以这种思路设计的。当时需要对我们现有性能的理论解释,我们寻求了与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合作。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继续优化实验,与他们的理论达到了较好的融合。虽然在投Nature主刊40多天后被拒,但是审稿人对实验设计非常肯定:This paper has really nice science;The science is top notch等等。这篇文章本身的实验结果没有我Science上那篇文章的突破大,但是好的实验设计让这篇文章被子刊接受。 三、撰写完整且吸引人的文章 当你做完大部分实验或计算之后,就要开始着手写论文了。对于Natured子刊、JACS和Advanced Materials这类杂志来说,论文撰写的重要性我觉得至少占40%。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够切入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角度,你可以让你的实验结果发到更好的杂志。对于NS来说,我觉得实验的设计更为重要。如何能够写好一篇文章,我认为首先应该抛弃两个错误的看法。第一:不要鄙视烂的结果都能够发在好杂志上。你需要思考如果你拿这些数据能够把文章写成怎样。你要学习你没有想到的“点”。比如说,性能可能并没有非常突出,但是他/她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假设。第二:不要认为审稿人误会你的评语愚蠢。我知道审稿人在审阅时(包括我在审Advanced Materials时)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一个领域的评审人在短时间内都没有看出你的创新点,说明你没有表达清楚。我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我这篇文章其实和以前不一样,审稿人却认为没有新东西”或者“我的性能明显要比别人的文章好,不知道为什么审稿人没有注意到”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后,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思考怎样写别人不会忽视我的重点,怎样写不会让人误解。一个小窍门是让你的同学(大方向一致但不是一个小领域的)快速浏览一下你的文章,让他指出不确定的东西,然后加以改正。 我觉得写文章最重要也最难写的就是Introduction。这是审稿人看得比较认真而且容易理解的部分。而且我发现一个规律,越好的杂志,审稿人越喜欢攻击introduction。可能是因为你的实验设计已经很好,不太容易有问题。但是对于introduction,审稿人却非常容易下手。比如这篇文章没有新意,或者你在introduction提到的问题,在正文中没有解决等等。在读好文章时一定要学习他们在组织introduction时的思路。其次,一定要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不要过于中立。我以前投一篇文章的时候,刚开始拟定为Sulfur Poisoning Behavior of ....。后来偶然看到Berkeley物理系的一片不相干的文章,用了New Insights into ..。我就把这个模式套用到我的文章上,我导师认为这个标题立马让文章档次提高。我的一个经验,经常收集那些好文章的title (不需要局限你的领域),以备将来时灵活运用。至于正文,只要围绕你的Introduction,反复强调你的创新性(一定要“反复”,因为审稿人会忽视),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另外,因为审稿人是带着寻找问题的模式去评判文章的,所以在正文中的每一句话不要过度发散,否则很容易招致不严谨或者补充数据的评语。 后记:这三个部分分享了很多关于提升自己成果的经验,但是大家不要进入一个误区:为了发文章而做实验。 发牛文更多是因为你的研究热情和辛勤付出,因为科研成果的内核还是你能否真正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当然,从营销学角度,我们去探寻并运用这些规律也是无可厚非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怎么样

很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11工程、985工程,首批20所学位自主审核高校之一。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有20个学院(含6个科教融合共建学院)、33个系以及苏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等;有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和62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扩展资料:

师资队伍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共有教学与科研人员2154人,其中教授701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800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5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7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0人,青年拔尖人才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5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含青年)5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

其中,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不重复统计共有427人,占固定教师总数的33%;青年人才占高层次人才的55%。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其中35岁以下教师约占青年教师总数3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怎么样?

中国科大是老一辈科学家和老一辈革命家共同创办的大学,创建于1958年。自第一届毕业生1963年毕业以来,共培养31名科学院院士和15名工程院院士(不含游学海外的科大学子),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拥有我国2.5个国家实验室。

08年,科大50周年庆,国家主席发来贺电,给科大的国家定位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为我国培养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科大是继清北后第三个被官方定位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高校。

2009年,上海交大给出世界高校学术排行榜,中国科大名列清华之后排名国内第二。
诺奖校友 诺奖 高引论文 NS论文 论文分 人均分 总分
145名 国立台大 13.4 0 10.3 9.9 59.6 18.3 111.5
208名 清华大学 12.2 0 0 9.2 55.8 16.6 93.8
226名 香港大学 0 0 14.5 8.9 44.1 21.5 89
239名 中国科大 0 0 7.3 11.3 44.9 23 86.5
245名 浙江大学 0 0 0 7.9 61.1 16.3 85.3
248名 香港中文 0 0 14.5 6.2 42.2 22 84.9
250名 北京大学 0 0 0 11.4 56.4 16.5 84.3
265名 上海交大 0 0 0 8.7 55.2 17.8 81.7
266名 国立清华 14.5 0 0 9.5 35.4 22.2 81.6
275名 国立成功 0 0 10.3 2.1 47.3 19.4 79.1
280名 香港科大 0 0 16.2 5.8 32.7 23.3 78
298名 南京大学 0 0 0 12.5 42.8 16.3 71.6
337名 复旦大学 0 0 0 6.2 46.3 16.7 69.2

中国科大的优势学科主要是理科、新兴工科和金融,下面简单罗列
理科主要包括: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天文、地球(理科宽基础,所以不列方向啦)
工科主要包括:量子工程、核技术、新兴材料、机器人、超级计算机、软件、微电子、多媒体
管理主要包括:金融(原数学系分出)和管理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在描述中国科大的优势学科前,需要先了解一下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大科学工程
国家实验室是nation lab,要比国家重点实验室牛了一个数量级。我国已建成的国家实验室共4个,高校仅一个既科大的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国务院正式批复在建的有6个,其中3个在高校,科大占了1.5,分别是巨牛的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和共建的稳态强磁场

一、就理学而言,科大在的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天文、地球都是非常强的,既有学科传统,又有牛人传承。
1、物理
可供选择的专业太多了,有最具明星相的国家实验室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撑腰。单说量子信息、量子计算、量子通讯学科吧,在世界上都是leader级的,成果迭出,让国外傻眼。超导在世界上也巨牛,去年的超导研究成果就入选世界十大科学进展。纳米也是不得了,发表的论文超过加州大学佰克利分校,位列全球高校第三。
科大的院士就属物理的院士最多,一低头,不小心就撞着物理院士了。
培养的人才也贼牛,少年班的伊尹,小小年纪,就在哈佛扬名立万,搞的是超弦理论,该理论目的是统一自然界的物理。科大本校也是有不少人研究这个东西。
2、化学(理)与材料(工)
也是超强啊,科大的老校长朱清时和现任校长侯建国两位院士都是搞化学的,都是40出头就当选院士,侯院士曾在原子上写出中国两字,此外化学老院士还有好几位,基本上主要专业都有院士领衔。
新兴材料也牛得不行啊,特别是纳米材料论文世界高校第三,超导材料制备,《科学》和《自然》大作迭出,还入选世界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原材料和机械材料属于传统工科,该校没有相关专业,此所谓新兴工科。
3、数学
科大早期的数学当然是中国高校最牛的了,有华罗庚、吴文俊(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和杂交水稻之父两人一起领奖,干到退休,仍在发挥余热)、冯康,今年的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数学家谷超豪是上上任科大校长。但90年代后数学显弱,最近几年开始恢复。新世纪该校数学出了个超牛新人叫沈维孝,在国内数学界算是把天都给牛黑了,但该兄今年刚去了新加坡,如果大家在科大学数学的动力系统相关课程,倒是有可能听到他的课。
4、生物
科大的生物规模比较小,但每个专业在国内都是前几名,最重要的是许多生物系统都是“微尺度”的,生物研究同样有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支撑,科大一些生物实验室就放在国家实验室里。
科大的蛋白质学科研究是国家重大科学研究项目,这个学科肯定是很牛的。科大没有医学院,对生物的拖累挺大。
科大生物系培养了一批牛本,都在国外发迹了。如果你来科大,恰巧听到他们的讲座也很正常,出国有牛师兄牛师姐罩着也不意外。庄小威女,30出头就是哈佛终身教授,研究成果就已经候选若贝尔奖。
5、天文
科大天文不清楚是不是国内高校最强的,但科大是中科院的独苗,与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南京天文台关系非同一般。科大和国家天文台从今年开始共同培养天文方面的人才,科大和上海南京的天文台共建我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国家天文台去年还申请国际小行星组织给一个小行星冠名为中国科大星。
6、地学
这个就不说了,是中国高校公认第一的学科。每次南极科考和北极科考差不多都有科大的教授和学生同行,可能是粘了中科院独苗的光吧。

二、工学中的新兴学科是科大的优势
1、量子工程(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撑腰)
量子信息、量子通讯、量子计算或将全面替代电子信息、电子通讯、电子计算,科大在这三个领域核心独步全球,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在战略科技领域建树的突出典型。
2、核技术(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撑腰)
科大去年刚建了核科学和技术学院,依托的是在科大的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我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和合肥科学岛上的托克马克装置(我国的“小太阳”,国际大太阳ITER原型之一),代表了我国在核科技领域的国家实力。学院由科大和中科院合肥等离子所(托克马克建设单位)共建,院长万元熙院士是我国托克马克装置的研发负责人。我国09年参与ITER国际项目的9个专项首席科学家中有6个来自科大和等离子所。
3、材料
见化学(理)和材料(工),略
4、超级计算机、微电子、软件
不为外人所知的是,科大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超级计算机这块也是极强。08年,科大老师研制出了完全中国化的万亿次计算机,该款超级计算机的芯片是科大学子为主的中科院龙芯团队制造。
而龙芯的“原型机”是竟然是龙芯主创人员在科大读书时的设计的原型机(似乎有点夸张),其实早在60年代,中国的第三台计算机也是第一台并行(记得不清楚了)计算机就是科大老师们开发的,我国第一个国家计算机中心就建在科大。我国的第一个占领国际市场的芯片也是科大学子为主开发的,该芯片领军人09年当选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
科大在软件领域也非常强悍,上市公司科大讯飞就是科大的语音实验室的市场化杰作,是我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软件,其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甚至领先国际巨头。
科大计算机相关领域的科教规模不大,但盛育杰出人才,这些人正是我国IT核心竞争力组成的中流砥柱。
5、机器人
科大的机器人在国内高校里更是牛的不行,机器人世界杯里参加的单项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只是科大低调,又远离媒体中心,辉煌国际战绩不大为国人所知。2007年苏州之所以能承办机器人世界杯,除了苏州自身经济优势外,主要是得益于中国科大及其苏州有研究院帮助苏州协办世界杯,由此可见科大机器人在世界机器人竞技舞台的地位。
2009年科大展示了世界上最聪明的机器人“可佳”,不仅能听会说,还能求解复杂难题。
机器人开发涉及多个专业,力学、控制、微电子、软件、语音很多啦
6、多媒体
这个不是特别了解,但科大有个联合多媒体实验室,出了不少成果,牛得很,关键是科大有很多海外多媒体牛人,在国内能碰到他们的客串指导,到国外又有他们罩着引路,呵呵。

三、管理(优势的似乎只有金融)
科大的管理学科和别的兄弟学科整体上相比,差了一截,大部分单项相比也是差了一截。但金融是个例外。科大的管理学院的金融是从数学系里分出来,竞争力可想而知,主要是因为金融虽是管理方向,但技术手段基本是厉害的数学。大家都知道“投资组合”这个名词,它就是科大金融的老师首先给翻译出来的,其实金融领域的不少妇孺皆知名词都是科大老师给捣腾出来的,但科大低调,不卖弄,没人知道。
科大培养的搞金融的同学都出国了,据说华尔街有500名科大金融人,许多人陆续回国或创业或被国家招安了,09年的时候好几位金融牛人就在学校、北京做了好几场校友报告。刚被招安的有我国“首席投资官”。
科大的管理工程也很强,还有一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好像全国管理学科的创新**项目才了了几个。

上面回复略有调侃之嫌,但基本属实,说出来给大家参考吧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