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宗教论文发表

2023-11-01 23: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宗教论文发表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高中生可以发宗教学的论文吗?

如果是论文而不是一般的文章,建议楼主注意下列几点......
1. 看看老师、家长、学校的态度。
2. 看看影不影响学习或未来的升学竞争。
3. 写论文除了总结成果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撰写过程中一系列逻辑思维架构的建立及整理,
因此,指导老师的选择很重要。
4. 宗教学的范围很广,论文论述的着重点,是在宗教学中的那一个领域,建议楼主仔细选择。
5. 发表尺度及期刊选择的问题,楼主要了解清楚。
6. 在宗教学中,参考文献的正当性与获得途径很重要,还是尺度的问题,楼主要注意。

宗教学的领域太大,楼主未必驾驭得了,建议楼主还是选择一个宗教学中小一点的论点来讨论会比较妥当......

课业为重......

关于宗教哲学的学生论文

宗教与哲学既是社会 文化 体系中最重要的两种文化形式,又是社会上层建筑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关于宗教哲学的学生论文的相关 文章 ,欢迎阅读!

从宗教哲学的角度浅谈宗教与哲学的联系

宗教与哲学既是社会文化体系中最重要的两种文化形式,又是社会上层建筑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把整个社会的文化体系和上层建筑体系比作金字塔式的结构,那么,哲学与宗教的地位则处于它的顶端。两者都对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 其它 各种社会文化形式发挥了自己的影响和作用。

从现象上看,宗教与哲学的区别与分歧似乎是毋庸置疑的。马克思曾经指出:“哲学是理性的,宗教则是非理性的;宗教许诺人们以天堂,哲学只许诺真理;宗教要求人们信仰宗教的神灵及教义,哲学则并不要求信仰其结论,而只要求检验疑团。”由此可见,两者不但很不相同,而且是明显地矛盾对立。但这并不代表宗教和哲学之间就根本不存在相互联系或者彼此渗透的情况。由于哲学与宗教具有共同的起源和归宿,具有共同的对象:对于绝对者(上帝) 的认识,以及无限与有限、有限与有限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关系。宗教常使用哲学思维的方式和哲学的语言来论证其教义、确立其信仰;哲学则常把宗教视为神圣的教义信仰和哲学思考的对象,把它们放在理性审视台前进行考察和批判。

当我们研究某些具体宗教时,会碰到这样一些情况。比如说佛教,佛教既讲信仰,又不纯以信仰为基础,而且十分重视智慧,强调“智解脱”,“般若”是佛教中一个重要学说,般若二字本身就是“智慧”的意思。般若学以缘起的理论去说“空”,以“空”的智慧去求解脱,要真正理解“空”,绝不是感情直观所能解决的,而是一定要有相当的理论思辨才可以。不但般若学这样,佛教中的佛性理论固然不乏情感直观的东西,但更多的确是深奥晦涩的哲学论证。

____里也有这样的例子。基督____信仰上帝为基础的,但这个信仰体系用恩格斯的话说,却是“从普遍化了的东方神学,特别是犹太神学和庸俗化了的希腊哲学、特别是斯多葛哲学的混合中悄悄地产生”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对中世纪基督____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就是运用形而上学的理论来论证说明上帝的存在和天主的本性的。中世纪后期的经院哲学以辩证的 方法 运用理性支持基督____,以基督____仰指导理性,实际上是基督____许可范围内的思辨哲学。但将哲学与宗教两者结合运用的最好的例子还是中世纪天主教的神学大师托马斯·阿奎那,他使用哲学的方法来论证神学命题,认为真理首先在理智中,然后才在事物中,甚至指出所谓哲学,是以“理性”为本,而神学则是以“启示真理”为本,二者并不矛盾。

翻阅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自古以来哲学的思辨和宗教的信仰两者就总是共同出现在中西方的哲学理论中。中国哲学史研究者都把《周易》作为一部哲学著作来看,认为它对中国古代的太极、阴阳、八卦学说有着深刻的影响,但《周易》原来却是一部占卜用书,拥有十分浓厚的宗教色彩。天人关系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但西周时代的“天”原是指上神,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天”逐渐被自然化了,但其中的宗教痕迹还是明显存在的。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宗教与哲学就越发不可分了,甚至到了玄佛合流的地步,要研究玄学,不能不懂哲学。在隋唐两代,佛学成了这一时期哲学思潮的主流,如果把天台宗、唯实宗、华严宗、禅宗等几个较有影响的佛教宗派的哲学思想排除在外,那么整个隋唐哲学无疑将会顿时失色。中国古代哲学中还有一个大的流派就是宋明理学,理学同佛学的关系就更为密切了,理学家们虽然往往是打着儒家的招牌,以恢复孔孟道统为己任,但究其深层不难发现理学的骨子里却是佛学,或曰禅学,所以后人也有人评程朱理学为“儒表佛里”,或称陆王心学为“阳儒阴释”。

但若与西方比,中国古代各种意识形态的宗教色彩还算是比较淡薄的。在西方,整个中世纪都是神学

的世纪,当时的 哲学也只是神学的一个分支,或称之为“婢女”。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是一种与中世纪____神学相对立的市民资产阶级 文化思潮,按其本质说是反宗教的,但由于它是刚从神学中脱胎出来的,在 思维方式 、名词概念等方面自然免不了带上许多神学的痕迹,这一点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至于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则是另一种情形。康德把彼岸世界让个信仰,把此岸世界留给理性,认为天主是超乎理性,理性是不能解释的,但是人的良心确实知道天主的存在。可以说康德是使宗教与伦理哲学合而为一。黑格尔则反对超乎理性的绝对现象,而以宗教为理性的辩证 发展阶段,作到 了把理性和宗教合而为一。到了费尔巴哈,他的整个哲学思想可以说是关于宗教的哲学——尽管他是以人本主义的形式把上帝的本质还原为人的本质,但他的主要哲学著作主要都是围绕着人与上帝关系这个主题展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一场革命,但宗教观确是他借以实现这场革命的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西方哲学的思想旁杂、流派繁多,但几乎每一个流派都不同程度地与宗教有着某种 联系,这里就不一一指出了。

宗教信仰是人先天潜在的认识,而哲学则是人们通过实证等形式后天趋于真理的认识。无论它们在那一个发展阶段,这两种认识最终将和二为一,殊途同归,即它们认识的目的是同一的,都是趋向宇宙真理的。我想这也是宗教哲学这门学科存在的意义,即通过分析和批判地评估宗教信念,使二者向同一个目的迈进。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关于宗教哲学的学生论文

要写毕业论文,想写宗教方面的,需要以下资料:

  1、关于定,看佛学辞典的定义就知道:止心于一境,不使散动,曰定。心性之作用也。有二类:一生得之散定,二修得之禅定。修得之禅定者,为色界无色界心地之作用,必勤行修习而得之者也。如三学中之定学,六度中之禅定波罗蜜,即指修得之禅定。梵名三摩地,译言定,或等。等持者,平等保持心性之义也。个人体验,无论行立坐卧,均可以得定。80年代,在下曾学过气功,会打坐,能入定。90年代,学念佛,也有念佛得定的情况,后来结婚建立家庭,得定的情况就少了,这也说明依戒得定确实是真理。入定的体验难以直接描述,只能说两件实例:其一,1988年,上大学期间,有一天上午,我感觉身体有些不适,遂逃课上山欲练气功,在一树下,背风而立,观看远处时,突然有气往下沉之感,我知道要入定了,遂不作任何思想,任运自然,低眉垂目,站在那里约有半小时之久,周围微风轻拂,风吹草响,任何微细的响动了然于心,而身心不为所动。如果不是有意要出定,恐怕能站上更长的时间。其二,我祖父早逝,父亲是遗腹子,父母亲经常梦见穿长衫人,疑为祖父求超脱。我从1989年起学净土宗念佛法门。1990年春节,按农村习俗,要看祖坟。我想趁机为祖父念佛,于是在坟上静心,念起佛号,不经意间,佛号起处,契入定中,一念即有十来分钟,十来分钟只念了一句佛号,历历在心,清清楚楚。如果不是有人喊叫要走,相信此定可以维持更久。由此,我印证了一个道理,一念,并非一句,也并非一直念,而是真真切切只有一念,时间长短没有固定的。
  这些体验,仅为个人体验,目前还没有任何善知识为之印证,我自己绝不敢作为圣解,也请楼主及观者勿作圣解。

  2、关于法器方面的知识,有一本《佛教器物简介》的书,可以参考。下面摘录一些: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内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场、修证佛法,以实践圆成佛道的资具,即为法器。
  法器的种类十分的繁多,而各种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差异极大,因此在不同的时空因缘中,也产生了许多的变化。即使是相同名称的法器,也因为时代、国家区域乃至宗教的不同,而在形式、材料及制作方法上,有极大的差异。在佛教的工艺美术中,也往往都是以法器为代表。
  法器如果以用途来区分,一般大约可分为庄严具、供佛器、报时器、容置器、携行器及密教法器等六种。但在本书中,为了使读者能更深切的了解这些法器,所以将之分为八种,做更为细密的分类。其中,除了分出禅门的特别法器之外,再从密教法器中,分出藏密使用的特别的法器,如此一来,读者将更能了解这些法器的原貌及运用情形。这八种法器的分类如下:
  一、庄严道场的佛具:这是指庄严佛堂、坛城、道场的器具,包括:佛坛、须弥坛、幡、盖、经幢等物。
  二、供养用的佛具:这是指日常以供养诸佛菩萨本尊的器具,包括:灯、华、香、香炉、衣(左示右戒)、阏伽器等。
  三、梵呗赞诵用的法器:用于寺院日常行事或临时集会敲鸣用的器具,及唱诵、法会及各种仪式中领众之用。包括木鱼、钟、鼓、磬、云板等。
  四、古代比丘生活用器具:此类用品为古代大乘比丘随身所持及生活中所用的器具,包括:钵、三衣、澡豆、头巾、手巾、齿木、滤水囊、念珠等。
  五、禅门的法器:此类是指禅门中,除了生活上的实用性之外,亦常为禅师悟入学人的器具,如:拂子、如意、竹篦、蒲团等。
  六、置物用的法器:此类法具指可收藏或装置修行用的器具,如:佛龛、舍利塔、经箱、戒体箱等。
  七、密教的法器:此类法器指密教修法时经常使用之法器,包括曼荼罗、金刚铃、金刚杵、法螺、护摩器具等。
  八、藏密特别的法器:此类法器是指西藏密教中特别的法器,如:唐卡、哈达、食子、八吉祥、七宝、颅器、嘎乌等。
  法器其实是实践佛道的器物,同时也是实践佛教礼仪与佛法生活的器具,是与修行相合为一的。因此,法器除了在佛教工具艺术上,有著极高的价值之外。对于修行者而言最重要的当然是要体会法器的内在精神,而应用于佛法的修行上,以实践圆满的佛道,这才是法器真正要展现的风貌。
  佛教的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道具”、“法具”。
  举凡佛坛,用于祈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乃至行者所携行之念珠、锡杖等修道之资具,统称为法器。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宝髻长者章)中说:“如诸菩萨得不思议功德宝藏,乃至修无分别功德道具。”又<观自在章>云:“善财作如是念:善知识者,至一切智,助道之具。”
  在《中阿含经》中说:“所蓄物可资身进道者,即是增长善法之具。”而在《菩萨戒经》也说:“资生顺道之具。”《禅林象器笺》卷十九中也说:“凡三衣什物,一切资助进道之身物,具名为道具。”
  法器的内容依诸书所记,并不一定,但一般均将修行修法等所用的器物类,称为“法具”或“佛具”。依《古事类苑》<宗教部>所记载,古称之道具,即三衣六物、独钴、如意、拂子、坐具等僧众所持的资具类,也称为僧具。而花瓶、火舍、香炉、灯台、斗帐、盖、花幔、幡、磬、铃、法螺、木鱼、铙、钹、金鼓、钟等物,则总称为佛器、佛具或法具。

  法器的种类非常繁多,其用途、大小、形状等各自不同;即使是同一名称的法器,也会因为制作材料、手法,或宗派、时代的差异,而在形式上完全不同。如果以法器的用途来分类,一般约略可以分为庄严道场的佛具、供养佛菩萨的法器、梵呗法器、置物用的法器等六种。
  (1)庄严道场的佛具,如:幡、天盖、伞盖、宝幢等,可以用来庄严佛堂道场之器物。
  (2)供养佛菩萨的法器,例如香花、香炉、灯笼、净瓶、衣(祴)等可用作日常勤行供养之器具。
  (3)梵呗赞诵的法器,例如钟、鼓、磬、木鱼、云版等,可供寺院日常行事或临时集会之敲鸣用,或于唱诵、法会、仪式中领众之用。
  (4)置物用的法具,如:舍利容器、经箱、经箧、戒体箱等,可收藏或装置有关习道之器具者。
  (5)古代比丘生活器具,指古代大乘比丘生活中必需之物,如:钵、锡杖、如意、尘尾、拂子、念珠等日常随身所持之物。
  钵为比丘游化乞食所用,依个人食量差异而有不同大小,材质则以铁钵、瓦钵为主。锡杖则是为了托钵时避免打扰施主,而于门口振锡,代替敲门。锡杖之杖头为金属所制之轮状宝珠形,其间有数环相接,振之即相撞鸣,僧侣持之,既为圣智威仪之表帜,且可于荒野行脚时,振动警觉,驱遗毒蛇等物。
  (6)密教的法器,包括了修法、灌顶及护摩时所用之法器。例如羯磨杵、金刚杵、金刚铃、金刚盘、六器(火舍、阏伽器、涂香器、华鬘器、灯明器、饭食器),及结界所用之金刚橛。以上,总称为大坛具。
  羯磨金刚又称羯磨杵,亦单称羯磨,呈三钴十字之状。金刚杵有独钴杵、三钴杵、五钴杵、九钴杵等诸种,其各钴(股)形状或呈鬼面,或为人形,钴之上方则呈握状,可供行者手持之用。
  金刚铃亦有独钴铃、三钴铃、五钴铃之别;若将以上三种铃安置于塔顶宝珠形之上端,则称为塔铃、宝铃。金刚盘为修法时安置金刚杵、金刚铃等物者。此外,尚有藏密特别的法器,如:唐卡、食子、摩尼轮、八吉祥、七宝、曼达、嘎乌等。
  密教的法器,除了修法所用之外,由于其制作十分精美,亦常被视为艺术品珍藏。

  3、佛教经典的翻译,可以参阅《古今译经图记》和《续古今译经图记》,在大藏经里有。
  我国的译经事业,从东汉明帝的摩腾尊者开始,至唐朝开元年间的金刚智禅师止,之后就鲜有人敢贸然翻译经典。具体的翻译人和所翻译的经典名称,请看书,内容太多,不可能列举出来。

西方宗教其文化论文:西方文化概论论文

西方宗教音乐是世界非物质文化的珍贵遗产,也为音乐的发展带来的不可估量的动力。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西方宗教其文化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析西方宗教文化与声乐的相互影响

摘 要:西方宗教音乐是世界非物质文化的珍贵遗产,也为音乐的发展带来的不可估量的动力。了解西方宗教音乐的历史,探索西方宗教音乐与声乐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西方;宗教;音乐;作用与影响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5--01

一、西方宗教音乐文化的历史背景

(一)古希腊文化中的神话

荷马在《伊利亚特》中描写了希腊人为了取悦太阳神阿波罗而唱了整整一天的“圣歌”来赞颂他。在希腊,音乐深深地扎根于宗教生活之中,深受人们的喜爱。歌唱在祭祀和宗教仪式中占主要的地位,尤其是与酒神狄奥尼索斯有关的宗教祭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神话给音乐的创作带来的无限的空间,音乐创作的多样性也不断的推动着声乐艺术的发展,也对声乐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基督教声乐文化的发展

1、中世纪时期

1.1格里高利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是从希伯来音乐发展而来,是一种无伴奏的单声部的齐唱音乐,被称为“单声部圣歌”,又或者是“素歌”,其内容来自于《圣经》,并专用拉丁文演唱,现代的调式音乐也是以格里高利圣咏的调式为基础的。

1.2赞美诗

赞美诗对中世纪的艺术文化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赞美诗的内容主要是来自《圣经》中的篇章和祷告文,旋律清晰,容易鸣唱。每个人都希望将自身最美的歌声献给上帝,这也进一步的不自觉地推动了声乐的发展,唱诗的过程也变成了摸索声乐发展的过程。

1.3复调音乐

13世纪,复调音乐在教会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在后期的发展为两种多声部音乐体裁:经文歌和复调合唱歌曲。经文歌的出现让原本单一的歌唱曲调变得立体,使赞美上帝的歌唱更加辉宏,并最终取代了奥尔加农和复调合唱歌曲。

2、文艺复兴时期

2.1世俗音乐

在1520-1600间,欧洲的音乐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器乐开始得到发展,世俗音乐得到广泛的传播,许多赞歌也开始运用世俗旋律,使得宗教音乐旋律丰富多彩,宗教音乐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

2.2弥撒曲

在文艺复兴思潮的有力推动下,欧洲的宗教音乐艺术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这个时期,宗教音乐的类型主要是弥撒曲和经文歌。

在弥撒《慈悲经》中,可以看出每个相邻的音程之间的度数都不超过二度,因为为了让人的声音更加和谐,并有庄严肃穆的感觉,所以在当时多以合唱哼鸣的曲调为主,哼鸣在声乐当中很重要,要寻找到共鸣点并非简单的事,因此,声乐的发展又寻找到了新的起点。

2.3经文歌

文艺复兴时期,经文歌的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经文歌的出现让宗教音乐旋律变得丰富起来,而不再是死板庄重的旋律,作曲家们的自由发挥也被得到了肯定,乐曲的节奏形式也来世变的多样化,对于歌唱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3、巴洛克时期

3.1清唱剧

清唱剧又被称为“神剧”,这种大型的声乐作品常在音乐会中演出,篇幅较大,有鲜明的戏剧情节,更加富有戏剧性和史诗性。清唱剧来源于宗教戏剧,常以圣经故事为题材,包含了祈祷,叙事,戏剧,忏悔等因素。巴洛克时期的清唱剧一般会运用咏叹调,宣叙调、二重唱等表现形式。

3.2康塔塔

康塔塔主要是单声部或是两声部的歌唱音乐,没有合唱。康塔塔的结构比较小,没用清唱剧的那么恢弘,也不像歌剧那样具有情节,但是康塔塔非常注重气氛的渲染和情绪的表达。康塔塔一般运用独唱和重唱的表现形式。

巴赫和亨德尔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集大成者,他们的创作让声乐的演唱形式更加多样化。

二、当代教会音乐

(一)赞美诗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中国,基督教的音乐形式多种多样,旋律结构简单,有的乐曲还融和地方曲式的作曲风格,而且也经常会看到五声调式的赞美诗,在现在的教堂中所唱的赞美诗已经颠覆了我对赞美诗的概念,我以为,赞美诗是用来敬畏赞美上帝的,因此应该庄重神圣,甚至应该略带压迫感的,但是,从当今的赞美诗来看,我的想法太过片面,人们在教堂中表现得不仅只有敬畏,更多的是喜乐的情感,赞美诗中带有很强烈的情感色彩,每个教徒都会通过自身的理解去诠释每首赞美诗。

(二)选择适当的声乐唱法

《圣哉三一歌》这首赞美诗对声乐的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想唱好这首是个并不简单,看似简单的旋律,却充满了庄重神圣的情感,这首歌曲如果用通俗唱法来表达,从根本上是绝对无法去表达人心中的敬畏感,当教徒们不能够明白其感情色彩时就应当用钢琴诱导他们,在旋律和歌词的同一中寻求唱诗的灵感,而不是用枯燥的理论性的知识去指导他们,因为大部分的教徒对乐理知识都不是了解的很多,更多靠的是乐感和平时多次的模唱训练。

原本我以为,一个有唱歌天赋的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老师的带领,就不会有多么大的成就,但是,在教会唱诗的生活中,我的这个观点让我羞愧不已,在教会中,唱诗唱的好的人很多,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也没有什么人指导,他们靠的仅仅是“兴趣”和一颗虔诚的心!我将我的这个想法运用到了教诗的过程中,就《圣哉三一歌》为例,首先,最先决的条件就是每个教徒都对尝试充满了“兴趣”及浓厚的感情;其次我会让他们读诗,反复地读,用心地去感受歌词的意境;再者就是将乐曲反复的用钢琴演示出来,让他们结合歌词去聆听感受乐曲的内涵;最后便是思考,思考这样的赞美诗应当用什么样的声乐唱法去表达。我觉得这样的过程不仅仅是在教会音乐中运用,而是每一个学习声乐所应该做到的。声乐不仅是建立在技术之上,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融入与表达。

三、小结

在欧洲声乐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宗教文化的身影。宗教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声乐,声乐给宗教文化添上了绚丽多姿的色彩,宗教文化也影响着声乐的发展,它激励人们去寻找去探索前方的路,从而演唱出更多美妙的歌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