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巴西发表论文

2023-11-01 19: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巴西发表论文

巴西的地理位置及邻国
(1)地理位置: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大西洋西岸,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广的国家,也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还是领土和人口皆居世界第五位的著名大国。
(2)邻国:巴西的邻国众多,主要有北部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以及西部的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阿根廷、乌拉圭等,可以说,南美洲大部分国家是它的邻国。
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巴西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北部为亚马孙平原,占国土面积1/3,南部为巴西高原,占国土面积2/3。
(2)气候: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其气候特点是湿热。巴西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境内l/3为亚马孙平原,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降水丰富;2/3为巴西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旱季和雨季分明。
(3)河流:巴西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所有河流全部注入大西洋。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亚马孙河流域覆盖有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被称为“世界之肺”。
(4)资源:①巴西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和巴西高原的热带草原上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资源丰富。亚马孙平原内森林茂密,人烟稀少,动植物种类繁多,被称为“世界动植物王国”。
②巴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铁的储量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锰的储量也很大,是世界四大产锰国之一。但是煤、石油资源短缺。
③巴西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水力发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90%以上。
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1)人口:巴西人口数量大约1亿7千万,是世界人口数量第五大国,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这里海上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适于人们居住;开发较早,经济发达。
(2)人种:巴西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是黄种人,随着黑人奴隶被贩卖到拉丁美洲。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之间通婚普遍,形成特殊的混血人种。在巴西,以自种人为主,占总人口一半以上;混血人种其次,约占40%;黑种人占6%;印第安人不到l%;黄种人最少,主要包括印第安人、日本人和华人。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玛雅文明以及独特的艺术文化。
在巴西这个民族的大熔炉里,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热情的桑巴舞、盛大的狂欢节以及世界一流的足球运动,无不透射着这个民族的活力与激情。
(3)居民语寿:通用葡萄牙语。
(4)居民宗教:多信奉天主教。
(1)二战以前,由于受殖民地主义的长期统治,巴西经济落后,以单一出口农矿产品经济为主,殖民初期出口木材,l6世纪种植甘蔗,17世纪出口矿石,l9世纪种植、出口咖啡等。成为世界上的“咖啡王国”。
二战结束后,巴西发展了多种经济结构,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仍是巴西重要的基础部门。
(2)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巴西铁矿储存量大,质地优,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国土的东南部,巴西主要的矿产资源是铁、锰、金、钨等;巴西水力资源丰富,能源矿短缺,为弥补煤和石油的不足,巴西和巴拉圭合作,在西南边境的巴拉那河上修建了著名的伊泰普水电站,年发电量达800亿千瓦时。
巴西的主要工业部门有汽车制造、纺织、钢铁、造船、石油、化工等。其中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之列,重要的工业中心有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它们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邻近铁矿区的地区。
(3)巴西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有咖啡、甘蔗、剑麻、香蕉、大豆等。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咖啡豆、蔗糖、橘汁成为巴西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热带雨林的危机
(1)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湿热
(2)亚马孙河流域——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60%在巴西境内。

热带雨林的作用
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调节全球气候;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环境问题:森林遭受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保护热带雨林:可持续发展——《21世纪议程》
巴西政府已经制定了《我们的大自然计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城市化问题
(1)分布:巴西的人口90%以上集中在东部沿海,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
(2)城市:人口超过l 000万的特大城市有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圣保罗是巴西最大城市和工业中。里约热内卢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新建首部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
(3)城市化问题:巴西城市人口占人口总数的3/4。人口高度集中,城市化速度过快,带来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污染严重等。
(4)解决措施:巴西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城市化问题,如把首都迁到巴西利亚,一方面加强了对内地的开发和管理,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城市规模过大所造成的城市化问题。

CVPR/ICCV发论文的难度,和什么档次期刊差不多

CVPR的workshop审稿还是很严格的。虽然reviewers和主会不是一套班子,但也都是来自Google/Facebook的顶级学者。难度上,CVPR workshop=B类主会>C类主会。

CVPR录用标准

CVPR有着较为严苛的录用标准,会议整体的录取率通常不超过30%,而口头报告的论文比例更是不高于5%。而会议的组织方是一个循环的志愿群体,通常在某次会议召开的三年之前通过遴选产生。CVPR的审稿一般是双盲的,也就是说会议的审稿与投稿方均不知道对方的信息。

通常某一篇论文需要由三位审稿者进行审读。最后再由会议的领域主席(area chair)决定论文是否可被接收。

第一届CVPR会议于1983年在华盛顿由金出武雄和Dana Ballard举办,此后每年都在美国本土举行。会议一般在六月举行,而举办地通常情况下是在美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之间循环。

例如,2013年该会议在波特兰召开。而2014年有超过1900人参加了在哥伦比亚举办的会议。而接下来的2015,2016和2017年,该会议分别于波士顿,拉斯维加斯和夏威夷举办。

CVPR有着较为严苛的录用标准,会议整体的录取率通常不超过30%,而口头报告的论文比例更是不高于5%。

而会议的组织方是一个循环的志愿群体,通常在某次会议召开的三年之前通过遴选产生。CVPR的审稿一般是双盲的,也就是说会议的审稿与投稿方均不知道对方的信息。通常某一篇论文需要由三位审稿者进行审读。最后再由会议的领域主席(area chair)决定论文是否可被接收。

在各种学术会议统计中,CVPR被认为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和很高的排名。目前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的排名中,CVPR为人工智能领域的A类会议  。在巴西教育部的排名中排名为A1。基于微软学术搜索(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2014年的统计,CVPR中的论文总共被引用了169,936次。

巴西sci期刊靠谱吗

sci巴西期刊?2022sci全程协助发表+sci期刊咨询+sci论文预审+sci学术翻译.世界范围内主流中英文期刊审稿人,近百名对应学科的专业咨询团队,高效-准确-安全.

书评丨科学研究的“生产力”

文/郑磊

生产力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提高生产力可以提高经济产出的质量和数量。科学是一种发生在学术群体内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如果能够提高创造科学成果的效率和质量, 科技 发展速度将突飞猛进。这不是一个怪诞出圈的想法,科学学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科学研究工作的规律。《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由王大顺和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两位科学学研究专家撰写,系统地总结了科学研究发现的一些特点,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研管理水平。

现代科学学是建立在大数据研究的基础之上,作者从科研人员的职业发展、团队合作和科学成果的影响力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首先,科学家也需要个人成就感和激励,如何评估科学工作的质量和产出量,论文发表是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全世界科学家每年发表论文的平均数是2.5篇(包括合作者)。虽然这个指标对于不同学科是不同的,但是仍有超过99%的科学工作者没能发表论文。换言之,每个科学工作者的论文发表数量是非常不均衡的,极少数科学家是非常高产的,比如匈牙利数学家保罗·厄尔多斯在60年里发表了1475篇论文,平均每年发表二十多篇。

科学论文的成功发表有八个步骤:发现一个好的选题,取得研究进展,获得有价值的结果,决定何时结束研究并开始整理结果,撰写文章并征求建设性意见,应刊物或审稿人要求对文章进行修改。每一步都必须成功,论文才能顺利发表,科学工作者在论文发表数量上的差别来自在这些步骤上的能力有高有低。

然而,科学生产力并非只有成果数量这一个维度。有些科学家一生发表论文数量相对较少,却推动了科学大步前进。科学成果的影响力是科学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维度。例如,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在84岁高龄获得诺贝尔奖时,只发表过25篇论文,其中就有预测希格斯玻色子的重要论文。当然,天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一生发表了248篇论文,其最早发表的相对论方面的论文让他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是一个数量和影响力都非常显著的特例。

h指数被用来预测一位科学家未来的产出量和影响力。h的意思是一位科学家h篇论文每篇至少有h次引用。例如,某位科学家的h指数是20,意味他有20篇引用量不低于20次的论文。但这里有个例外。通常成果综述性的论文的被引用数量高于对独特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论文,尤其是在一些 社会 科学领域,比如 历史 学、经济学等。在统计时,可以剔除这类特殊文章。当然,科学家通过引用自己的文章也可以提高引用量,这属于科学道德伦理范畴的问题。

截至目前,h指数的诞生避免了被广泛采用的论文发表总数、总引用量、每篇论文平均引用量等学术成果评价指标存在的缺陷,能预测学者从过去到未来一段时间的累积影响力。h指数高的科学家通常具有更高的学术造诣,反之则不成立。比如希格斯就是一例。只有一篇高引用量论文是无法提升h指数的,但也许这篇论文奠定了这位学者在本学科的泰斗地位。当然,这种情况发生机会较小。在很多学科领域里,首先提出新概念、新观点但是没有继续深入研究的学者,其作为首创者的地位未必能得到认可。而一旦这位学者不断在某个方面发表了高引用量的论文之后,h指数就会上升。对于比较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科学家,需要使用同时期h指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物质流分析方法

近年来,物质流分析已成为欧美国家评估资源效率与环境影响的一种重要方法,并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9]。物质流分析理论认为,经济社会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从根源上主要来自于环境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物质流动,包括从环境向经济系统所输入的自然资源和从经济系统向环境所输出的废弃物。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输入的自然资源数量和输出的废弃物数量,二者的数量越少,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越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若要增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一方面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从环境获取自然资源的数量,降低环境遭扰动破坏的风险;一方面要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向环境排出的废弃物数量,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因此,可以采用环境-经济系统输入输出物质的重量作为经济发展对环境压力的衡量标准[10]。

虽然物质流分析的思想萌芽于100多年以前,但是较为成形的物质流研究思想直到1968年Ayres等关于经济系统物质与能量流动论文的发表[11]。随着物质平衡、工业代谢等概念的提出与完善,物质流分析方法逐渐从理论进入实践层面。日本较早引入了物质流分析方法,于1992年由环境署首次公布国家物质流账户[12]。次年,德国也发布了国家物质流分析结果[13],物质流分析遂迅速成为环境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德国Wuppertal研究所等4国研究机构系统提出了物质流分析的框架与方法,并于1997年和2000年联合发布了德国、日本、荷兰、美国、奥地利等国的输入物质流和输出物质流[14,15]。之后,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本国经济系统进行分析的国家不断增加,比如丹麦[16]、芬兰[17]、匈牙利[18]、英国[19]、巴西[20]、菲律宾[21]、捷克[22]、意大利[23]、瑞典[24]、中国[25]等。2001年,欧盟统计局发布了物质流分析方法手册,规范和指导各国物质流核算和分析[26];2004年,奥地利资源管理学家Brunner等出版了《物质流分析实用手册》,系统介绍了物质流分析的概念、历程、方法与应用案例[27];200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OECD国家物质流与资源生产率测算指导手册,包括技术指南、核算框架等[28]。这些手册的出版对物质流分析方法的推广应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国家尺度物质流分析基础上,近年还开展了区域尺度或全球尺度的物质流分析。德国Wuppertal研究所于2005年对欧盟15国输入、输出物质流进行了核算,发现欧盟15国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存在相对“脱钩”的趋势[29]。联合国环境署(UNEP)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于2011年和2013年发布了1970~2008年亚太地区资源输入流与资源生产力核算结果[30,31]。Steinberger等人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全球生物量、化石能源、矿石与工业矿物、建筑材料等自然资源开采量进行了核算,表明近十几年全球自然资源开采量迅速增长,在21世纪初每年约开采(470~590)×108t自然资源用以支撑世界经济的发展[32]。

地质环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大部分来自于地质环境,所排出的废弃物大部分也去向地质环境。Neuman-Mahlkau研究得出,全球社会经济每年所搬运的岩石物质总量为35km3,已经与外地质作用造成的岩石物质流37km3相当[33]。牛文元等统计得出我国社会经济每年搬运的土壤和岩石约为381.7×108t,是我国河流每年携带入海泥沙总量的76.3倍[34]。由此可见,地质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物质流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目前地质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物质流分析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专门的地质环境与经济系统物质流核算尚不多见。

物质流分析在资源环境管理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成为制定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要依据。欧盟采用物质流分析核算数据来监测、评估各成员国提高资源效率与促进环境保护的进展情况,推动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的减量化,目的是促使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脱钩”[35]。物质流分析方法具有物理意义清晰、方法先进、适用不同层面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例如,物质流核算的基础是各种自然资源开采利用的统计数据,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统计数据口径不一、含义不一、渠道不一;物质流分析主要跟踪反映物质流动的数量,难以反映物质流动的质量等。随着物质流分析理论的发展,物质流分析方法将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