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联名发表论文

2023-11-01 17: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联名发表论文

可以。
论文可以选择独著,也可以合著,合著就是联合发表了。
合著的论文署名是个敏感的问题,署名要根据作者对文章的贡献大小和参与程度来,贡献越大、参与度越高,署名越靠前。

单位联合大学发表的论文怎么标识

作者是论文著作权的第一主题,而在论文中也需要列出作者单位的,这也是为了方便读者和作者之间进行联系。为此论文作者单位如何标注是十分严厉的问题,因而小编也整理了相关资料,在这里给大家进行讲解,希望对广大作者提供帮助。
论文作者单位标注
  1、作者单位的标注方法
  作者单位一般是依照作者顺序在文章首页左下以脚注表示,第一作者的单位应该写明单位地址以及邮政编码,其余作者只写单位名称,单位名称后注以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应该写全称,省会及闻名城市(如大连、青岛、深圳等)以及所有医学院校均不加省名。省、市、自治区、县、旗等要写全称。作者为进修生者,可脚注“××为进修生”。第一作者已变更单位时,可脚注“××现在××单位工作”,以便读者联系。
  2、一名作者能否标注多个单位
  科技论文的作者单位应标注研究资料的来源单位,小编不建议同一单位标注多个名称,同一单位有多个名称时,应以公章单位名称为准。如同一作者隶属于多家单位(如在职或退休后受聘于其他医疗机构)时,应以其人事关系隶属单位为准。如果资料来源确实为受聘的医疗机构时,应该提供相关单位证明,并以合作者形式标注。
  3、标注作者单位的意义
  标注作者单位,一是为了便于联系交流,二是表明探究工作的主管领导,条件保证和资料来源。作者所在单位应对作者论文的全部内容严格审核把关,确保资料、方法和结果属实,并出具证实。在本单位实习或进修的人员所进行的,根据科研项目,在该项探究结束后所写的论文及在学习、进修结束离院后撰写该探究项目的论文,本单位仍应对其负责,并出具证实。问:硕士论文用什么符号
答:用J。
硕士文献类型标识的符号为: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D、R,报告、S,标准、P,专利。
问:参考文献里硕士论文用什么表示
答:文献类型标识的符号为: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D、R,报告、S,标准、P,专利。
答:中文:某人,论文名称,硕士学位论文,某学校,年。
英文:Name, Thesis Title, Master Thesis, University, year.
问:知网中D是什么意思
答:学位论文的意思。
D是单词degree的缩写学位级别的意思,学位论文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三个级别,其中博士论文的级别最高含金量也最高。
在知网中期刊的标识是J、专著的标识是M、论文集的标识是C、专利的标识是P、标准的标识是S、报纸的标识是N、技术报告的标识是R用于区别不同类型的文章。
问:
D是单词degree的缩写学位级别的意思,学位论文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三个级别,其中博士论文的级别最高含金量也最高。
在知网中期刊的标识是J、专著的标识是M、论文集的标识是C、专利的标识是P、标准的标识是S、报纸的标识是N、技术报告的标识是R用于区别不同类型的文章。
问:硕士论文是期刊还是图书
答:当然是期刊了。不是图书哦
答:就是个论文~期刊和图书都有号

高级经济师论文是能联名发表吗

可以的。
高级经济师评审时,一般要求申报人在公开出版发行的期刊上发表专业著作或论文,一般需要发表2篇左右论文,期刊要求一般是有国内统一刊号(CN)或在有国际统一刊号(ISSN)或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
稿件被录用后,就是等待出刊了,一般国家级省级期刊1-2个月就可以出刊,部分刊物要3-6个月。耐心等待即可。

叶良辅人物介绍


叶良辅
叶良辅,字左之,杭州人。1894年8月1日出生于杭州。是我国早期的地质学家、岩石学家。1913年叶良辅考入工商部地质研究所学习地质,1916年毕业后,进入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1920年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仍在地质调查所工作,后兼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927年任广州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5月杭州解放,他任浙江大学地理系系主任,不幸于同年9月14日病逝。
中文名:叶良辅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杭州
出生日期:1894年8月1日
逝世日期:1949年9月14日
职业:地质学家
毕业院校:哥伦比亚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
代表作品:《北京西山地质志》
籍贯:杭州
字:左之
人物生平
1894年8月1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佑圣观巷。
1913年毕业于上海南洋中学,同年考入农商部地质研究所。
1916年6月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调查员。
1920年1月—1922年6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系进修,获理学硕士学位。
1922年7月—1927年7月在地质调查所工作并曾兼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1927年7月—1928年7月任中山大学地质系教授兼系主任。
1928年—1937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1929年任中国地质学会第七届评议会副会长。
1934年—1935年任地质研究所代理所长并任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评议会评议员。
1935年任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长。
1938年—1949年任浙江大学史地系教授。
1943年—1945年任浙江大学史地系系主任,兼史地研究所主任。
1949年6月任浙江大学地理系系主任,兼地理研究所主任。
1949年9月14日病逝于杭州。
科研成果
叶良辅属于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地质学家。他工作伊始便参加了对北京西山地区地质矿产的调查工作,并执笔写成了《北京西山地质志》(于1920年出版)。这是我国地质学家详尽解剖一个地区的区域地质的最早研究成果。
叶良辅对全国许多地区的地质矿产作过调查研究,其中较重要的是对火成岩和有关矿床的研究。他于1925年发表了《中国接触变质铁矿地区的闪长岩类岩石学》和《山西临汾县方沸石正长斑岩》两篇著作。1930年,他与其它学者联名发表了《浙江平阳之明矾石》一文,指出明矾石是由凝灰岩和流纹岩受到来自酸性侵入岩中的硫质流体交代蚀变形成,并指出用明矾提取铝及制作钾肥的可能性。
1931年,叶良辅与同仁联名发表了《浙江青田县之印章石》一文,对优质工艺美术石料——刻印章用的“青田石”作了详细研究,指出这种岩石主要是中高温含矿溶液与火山岩互起化学反应形成的,主要矿物成分有叶蜡石、绿霞石等。同年,他又发表了《华南沿海一些省份流纹岩和凝灰岩的明矾石化与叶蜡石化》和《中国南方海岸的火成岩》。1932、1934年,又先后与喻德渊联名发表了《山东海岸变迁的初步观察与青岛的火成岩》及《宁镇山脉火成岩发育史》等。
此外,叶良辅曾与许多学者联名发表研究论文,如《安徽泾县、宣城煤田地质》、《安徽北部铁矿的类型与成因》、《湖北阳新、大冶、鄂城之地质矿产》及《湖北灵乡铁矿》等。
叶良辅早年曾和谢家荣一起考察了长江中下游地质地貌,并于1925年共同发表了《长江巫山以下地质构造与地文史》一文,讨论了长江成因和长江流域地形变化历史。在浙江大学工作期间,发表了《地形研究指要》、《瀚海盆地》等研究论文。
叶良辅虽然逝世较早,但他对中国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火成岩石学、地貌学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地质学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叶良辅,字左之。原籍浙江余杭县,出生于杭州佑圣观巷。童年时期,父母双亡,全赖祖母教养。他自幼生活简朴,秉性聪颖,冷静寡言,学习勤奋,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时,就深受老师丁文江的器重。1913年毕业后,考入北洋政府农商部地质研究所,该所相当于地质专修科,学制三年,受教于丁文江、章鸿钊、翁文灏及顾问安特生等名师。该班同学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届地质人才,他成绩居全班之冠,为当时师友所共同赞赏。后在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工作。1920年1月派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系进修,1922年6月获理学硕士学位。他在美国学习期间,除攻读地质学方面课程外,还随D.W.约翰逊(Johnson)攻读地形学,为他后来研究地形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叶良辅自1916年起先后在地质调查所工作9年,在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0年,在这期间发表论著21篇,均为地质调查和研究开创性成果。1936年他因积劳成疾,染患了肺病。1938年仍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聘,去浙江大学任地质学、地形学教授。他在浙江大学任教12年,这时他更着重于地形学的研究,发表的论著也多属地形学的范畴。他一生著作十分严谨,内容丰富,文字简练,论点精辟,富有创见,研究方法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当时地质学、地形学启蒙时期,发挥了开拓性的作用,直至今日,他的著作还有重要参考价值。
他在地学方面的知识是很渊博的,培养了很多地质、地貌和地理方面的人才,尤其新中国地貌学发展成很多分支学科,他的学生们是尽了心力的,但光荣的奠基者应属于叶良辅。
他主编《北京西山地质志》,成稿于1919年,出版于1920年,内容分地层系统、火成岩、构造地质、地文以及经济地质等五章,是我国最早的也是当时最完善的一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所附地质图由1:5万实测,缩小为1:10万,也是当时水平最高的图件。这份资料长期为后人所参考,可谓文图俱优,誉满中外。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秉维说:“叶先生的《北京西山地质志》是我最早而又读得最多的一种资料,印象较深”,“我背着叶先生的地质志和地质图,跋涉于门头沟、斋堂之间时,叶良辅三字常常浮现于脑海之中”,可见《北京西山地质志》所起的作用。本区地质测量由叶良辅、赵汝钧、刘季辰、陈树屏、王竹泉、朱庭祜、谭锡畴、谢家荣、马秉铎、卢祖荫、李捷、徐渊摩、仝步瀛等13人分组负责,最后由叶良辅综合成图。文字方面除火成岩一章系翁文灏供稿外,其余均为叶良辅所撰写。他对庞培里、李希霍芬的地层分类,及梭尔格的地质构造的错误处,均曾一一予以纠正。《北京西山地质志》问世后,叶良辅就自然被公认为同辈中的佼佼者了。
1928年,叶良辅与赵国宾合著《湖北阳新大冶鄂城之地质矿产》、1926年著《安徽南部铁矿之类别及成因》和《湖北鄂城灵乡铁矿》是我国早期关于长江中下游地质和铁矿矿床学研究的论著,调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产地,其论著的重要历史意义和实用价值自不待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些论著仍为地质勘探人员的重要。
1930年著《浙江平阳之明矾石》(与李璜、张更合著),1936年著《研究浙江平阳矾矿之经过》,1931年著《浙江青田印章石》(与李璜、张更合著),为我国研究该两矿种的先驱,浙江地质人员在50年代起对矿区开展普查勘探工作时,就一直参考他的报告及所附图件,他计算的矾山明矾矿储量与今日勘探结果并无多少差异,其精确性尤其令人敬佩!当时他还发现了苔湖及南雁荡仙姑洞附近的新岩洞等处明矾石矿,提供了后备基地的资料。
他在研究明矾矿时,主张对矿石作工业试验,他说:“本来一种试验,不能一定成功,不过不试验是永不能成功的,况且原料的价格因社会需要、生产方法及产量多少而变迁,今日称为不可用的,又安知非将来的宝藏呢?我们的基础研究工作,做了总是有用的。”这是至理名言。明矾矿如此,其他矿种也莫不如此,他称赞丁文江提出的“同样的研究何不研究应用问题”的研究方针,直至今日,这种科研方针,无疑也是正确的。
他调查过河北临榆柳江煤田、安徽宣城泾县煤田、浙江长兴煤田和鄂东煤田等处,他对地层划分也具有创见,并曾加以命名,如他曾详细研究过侏罗纪地质,确定“门头沟煤系”代表下侏罗统,“髫髻山系”代表上侏罗统;并首先命名志留纪“铜官层”和中上二叠统“宣泾煤系”。据称“铜官层”居下石炭统之下,以砂岩、砂质页岩、硅质砂岩和石英岩为主,因初见于铜陵县铜官山故名。“宣泾煤系”在宣城泾县最为发达,且富于化石,时代可以确定,故以宣径煤系名之。
人物成就
他主张地质工作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野外与室内工作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他重视野外调查研究,但也注意室内岩矿鉴定和综合研究工作,他的火成岩的研究成果居当时国内之首,1925年著《中国接触变质铁矿区闪长岩之岩性研究》,概述了闪长岩的矿物成分、岩石种类、产状及侵入时期,尤着重与铁矿关系的研究,他研究的矿区包括山东金岭镇,江苏利国驿,南京近郊凤凰山、静龙山、蒋庙,湖北大冶、鄂城,安徽当涂、铜官山,湖南武安的红山等,对各处铁矿的开发也发挥了指导作用。
他于1930—1931年连续发表了《浙江沿海之火成岩》,《中国东南沿海区流纹岩及凝灰岩之矾石化及叶腊石化作用》及《中国东南沿海火成岩之研究》。他研究的区域包括浙江永嘉、瑞安、平阳、青田、玉环、乐清、黄岩等县,研究的内容有火成岩的种类、分布、侵入岩时代及产状等,并根据显微镜下研究,确认“明矾石乃流纹岩及凝灰岩变质而成的次生矿物”,“笔腊石(即叶腊石)则为块状流纹岩或凝灰岩经热液作用变质而成”。他的研究方法对后人提供了示范性的作用;他的研究成果一直为浙江地质工作者和岩矿鉴定工作者所学习和利用,并视为宝贵资料。
1934年他与喻德渊合著之《南京镇江间之火成岩地质史》发表,据作者自述“本篇研究除野外之观察外,特重于室内显微镜下之研究与化学成分之分析,凡所有岩石之分类系以尼格里氏之分类法为本,而以矿物与结构为辅”。作者共制成薄片1500余块,加以观察研究,对宁镇山脉火成岩的分布、期次、种类、岩浆类别及岩浆循环等均有精详的研究,并论述火成岩侵入或喷出的影响,本区有接触变质岩的产生及矿产的沉积。1938年张兆瑾曾作书评,谓“此书为研究经济地质及变质岩者所不可不读,欧美各国对于火成岩之研究甚早,独我国对于此类之研究殊属罕见,此篇为著者3年心血之结晶”本文在当时为我国研究区域火成岩的杰作和指南,曾受到中国地质学会的特别奖励。
我国地貌学开创者之一
他在初期著作中就重视地貌的研究,如《北京西山地质志》就专列地文一章,他以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为基础,从事地貌学的研究。
1925年与谢家荣合著发表了《扬子江流域巫山以下地质构造与地文史》。该文以地质构造为基础研究地貌。作者对长江三峡的成因和鄂西地文期有独创的见解,明确提出长江三峡的形成,首先由于河流劫夺,而后是复幼深切的论断,并倡议建立鄂西期准平面,山原期壮年地面和峡谷期的3个著名地文期。后来许多学者如李承三、沈玉昌、杨怀仁等调查研究所得结论都和他一致。近年来并陆续证明,这3期地貌在云贵高原上皆有发育。据南京大学教授杨怀仁称:“巫山以下地文期之研究论点发表后经60余年之考验,不仅地貌上可靠,而且更得到地球物理性质上的证实”,这篇著作对今日长江三峡的开发研究,也具参考价值。
1932年叶良辅与喻德渊合著发表了《山东海岸变迁之初步观察及青岛一带火成岩之研究》。该文以岩性为基础研究地貌。叶良辅在研究工作中,从不迷信专家和洋人。他指出胶州湾与青岛一带地貌之构成主要受花岗岩、火山岩的岩性影响,并就唐县期侵蚀面的研究,否定了日本学者所谓海岸上升的论点。
1943年著《瀚海盆地》,初由浙江大学石印问世,1948年由正中书局重印。此书主要依据C.P.勃克(Berkey)与E.K.毛里士(Morris)《蒙古之地质》和20多种地质地理文献,提炼精华编写而成。本著沿19条路线进行地貌特写,叙述岩石和构造,从而进一步认识地貌,是一份极其重要的区域地质学和地貌学教材,也是我国干旱区地貌中一本划时代的佳作。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赵松乔称:“我多次在蒙古高原上考察,差不多到过内蒙古自治区的每个旗(县)以及中蒙边界的大部分地方,《瀚海盆地》一书均成为不可缺少的基本参考书”,赵松乔曾发表很多篇有关内蒙古自治区的调查和研究著作,均大量引用《瀚海盆地》中资料,可见《瀚海盆地》的重要价值了。
1938—1940年,叶良辅发表了《科学方法之研讨》(译文)、《科学研究指要》和《科学方法与地学研究》等3篇论文。他以地貌现象为例,阐明科学研究方法,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是专讲科学方法论的珍贵著作,长期以来为地貌学研究生和地貌工作者的重要。他指出“求真为科学之精神,科学方法乃求真之途径”,“臆说与精细之分析,合而为用,实为求得准确之工具,亦为科学研究最善之保障”,“科学之精神,非科学家所特有,亦非科学家所尽有,但为科学家所应有,其所养成之习惯,为公正、谨慎、坦白、温柔、诚实等诸美德,其影响于吾人处世之态度,遇事之方术者至大,故吾人之所以研究地学也,其目的为真理,其副产品为道德之修养,与其他科学之研究,固无异也”。叶良辅本人治学中所坚持的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及道德情操,正是吾人学习的典范。
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
他是中国地质学会26位创立会员之一,也是永久会员。中国地质学会于1922年成立,他任第1届评议会编辑,第2届、第3届编辑主任,自第2届至第6届(1923—1928年)任评议会评议员,第7届(1929年)任评议会副会长。学会自第9届起,将评议会改称理事会,会长改称理事长,评议员改称理事,叶良辅自第9届至15届(1938年)连任理事,并在第12届(1935年)时担任理事长。学会自第20届(1944年)起增设监事会,叶良辅连任监事,直至1949年逝世为止。
叶良辅一生中在中国地质学会担任重要职务,为学会做了大量工作,在学会活动和中国地质学科的发展上,叶良辅是贡献心力的,也是今日中国地质学会会员们所难以忘怀的。
德高望重的教育家
他早期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任教,时间都不长。自1938年到浙江大学任教后,就一直没有离开,他除担任研究生导师外,曾先后开设过自然地理学、普通地质学、历史地质学、经济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及高等地形学、地形学等课程,还为土木系开设工程地质学。他长期肺病缠身,一直是带病上课,声音低弱。但同学们专心听讲,安静无声,均以听他讲课为快。1946年他携家随浙江大学由遵义迁返杭州,以后他的体质更加衰弱,声音嘶哑。同学们不忍心他从佑圣观巷家中走到学校上课,劝他在家中讲课。他执意不肯,同学们只得请他在课堂里坐着讲授,但他经常咳不成声,有时要连续咳喘几分钟才稍安静,但又接着讲课,同学们既为他的严重病情担忧,又为他的崇高工作态度所感动。
他教育学生,要求德才兼备。他曾向同学们介绍原农商部地质调查所老一辈人的为人之道:“他们自有其特点,奉公守法,忠于职务,虚心忍耐,与人无争,无嗜好,不贪污,重事业,轻权利,所以地质调查所内部颇富于融融和睦与实事求是的风气,从未有恭维迎合,明争暗斗,偏护猜忌的那种衙门恶习,后进人才,也跟了同化,这是大有助于事业进步的一个因素。”他的教育思想,在旧社会确乎是难能可贵的,即使在今天,也有实际教育意义的。
叶良辅热情关心年轻人的成长,辛勤培育了很多地学人才,他在工作中先后指导和帮助赵国宾、李璜、张更、喻德渊、陈凯、丁_、孙鼐、刘之远、赵松乔等人,他们后来都成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地貌学家或地理学家。丁_称叶良辅为恩师,“恩者,是承他相遇,在公私两方面鼓励与资助,使我能发奋、坚毅,度过我一生中最艰苦的时代;师者,他并不曾教过我的书,却在短短2年中,为我忧、为我乐,一个微笑,一句简单的言辞,都含有指示,因此我在出国留学之前,拜他为师”。
孙鼐于1946年应骋到浙江大学接替叶良辅开设普通地质学,叶良辅当时教授地形学,为了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以及研究普通地质学的教学方法等问题,他经常给孙鼐以指导性的帮助。孙鼐在浙江大学教学上的成功,很多方面实获益于叶良辅。
刘之远在浙江大学时是叶良辅的助教,负责矿物岩石实习和野外实习,实习的内容和要求都是叶良辅帮助他拟定的,实习后,叶良辅经常征询同学们意见,帮助刘之远改进教学。
赵松乔在回忆中说:“叶师曾一度失音,他命我代授普通地质学这门课,在病榻中,他仍严格帮助我备课,几乎要备上三四个小时,才能讲授一课,这也是叶师对我进行严格训练的一种方式。”
叶良辅自浙江大学任教后,呕心沥血地培养人才,他指导研究生的过程是:指定必读书刊,按时审阅论文报告,注重启蒙式教育,引导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叶良辅为研究生拟定毕业论文,修改毕业论文,有时还要带病亲自到野外指导,最后他们毕业了,还要为他们的工作筹划和推荐,他的研究生莫不深感“恩师情深”。他先后指导的研究生9人,即严钦尚(与任美锷共同指导)、丁锡祉、沈玉昌、杨怀仁、施雅风、蔡钟瑞、陈述彭、陈吉余和李治孝等,他们专攻地貌学或地质学某个方面,在新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中起了骨干作用,并开拓了若干新领域。其中以严钦尚的第四纪沉积研究与地貌教育,丁锡祉的区域地貌学,沈玉昌的河流地貌学,杨怀仁的第四纪地质环境变化研究与地貌教育,蔡钟瑞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研究,陈述彭的遥感应用、地理信息与地貌制图,施雅风的冰川研究,陈吉余的河口与海岸研究与教育,李治孝的浙江地质矿产方面的研究、应用和地质教育,均卓有成效。施雅风和陈述彭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良辅教导过的学生中还有原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海洋学家毛汉礼,地理学家杨利普,美国匹兹堡大学地理学教授谢觉民,台湾文化大学董事长张镜湖等,今日叶良辅的学生们很多是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和教授。
叶良辅平时教育学生是言教与身教并重的,他主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很重视野外实习,但自患肺病后,长期不能出野外,他极为遗憾。1944年初夏,他不顾病体,毅然带三四年级学生去云贵高原西部考察,不料天气突变,就引起了严重感冒、咳嗽不停,使同学们都极为感动;他认真的工作态度,更使同学们深受教育。他从不吹嘘自己的成就,记得他在上历史地质学第一课时,首先开列一些参考书籍后,就特别说明自己对古生物学没有很好研究,希望同学们着重参考A.W.葛利普(Grabau)所著《StratigraphyofChina》中的古生物部分。他公开承认自己的弱点,虚怀若谷,实事求是的精神,令人备加敬佩,并受到教育。
他对学术研究从来是实事求是的,1947年李四光在杭州提出九溪十八涧一带的“之江层”(盛莘夫以后命名)为冰川沉积物,叶良辅为了研究其可靠性,竟不顾身体病弱,专程带同学们到现场进行详细观察,确定这是古九溪的洪积物,从而否定了冰碛物之说。他的科学求是精神和研究方法,从实际活动中教育了学生。
叶良辅的学生们都说他如严父慈母,师生关系是非常融洽的。谢觉民在《吾爱吾师》一文中说:“当年我们这批流亡学生,远离江南富饶之地,深入内陆,来到了贫瘠的山区,既无家庭的温暖,又受颠沛流离,前途茫茫;更加上抗战艰苦,物质尤其缺乏,吃的是“八宝饭”(饭中多砂子与石粒),穿的是“空前绝后”(所穿袜子是前空后缺的),既恨日本人的残暴侵略,又气汉奸的卑鄙无耻。20岁左右的青年,满腔怒火,无处发泄。而叶师平正通达,情真意切,我们的牢骚,他总是静心的听,慢慢的解释与开导。
他的家中实是学生们的第二课堂,也是学生们的第二家庭,他家中的常客就是他的学生,他们的话题,可以从具体的学习问题到研究方法,从国家大事到史地系分家,从个人思想到个人生活、前途等,范围广泛,无所不谈;而每次谈话后,总使同学们有所启发,有所收益。久而久之,同学们更感到叶师可亲可敬了。
叶良辅爱护学生的事例是很多的,1942年浙大学生“倒孔运动”中,国民党特务将逮捕王天心同学,他从湄潭逃到遵义,由施雅风将王带到叶良辅家中,叶师招待他晚饭,安排他住宿,为他筹虑,彻夜不眠。次日王天心脱险,离开遵义,叶师才露出笑容。此外在“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学生运动中,反动派在浙大校园内散布了黑名单,笔者也名列在内,我曾向叶师倾诉胸中的愤恨,他热情地表达了对学生运动的同情,并对反动派表示无比厌恶。他叮咛嘱咐我行动小心,免遭祸害。他的慈母般温暖情意和他的崇高正义感,至今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永远不会忘记。1949年5月杭州解放,叶良辅心情振奋,不久担任了浙江大学地理系系主任。当时历史与地理分家,新建地理系工作十分繁重,加以政治学习和会议很多,他均尽力参加。终于支持不了,肺病加剧,1949年9月14日下午2时,溘然长逝,终年56岁。
(作者:李治孝)
主要论著
1叶良辅.浙江北部长兴煤田.地质汇报,1919(1):75—88,图版1—2.
2叶良辅,刘季辰.直隶临榆县柳江煤田报告.地质汇报,1919(1):27—55,图版1.
3LFYih,ThegeologyofHsishanorthewesternhillsofPeking,Mem.Geol.Surv.China,1920,A(1),Englishpp.1—113,Chinesepp.195,pls.1—15,text-figs.1—16.
4叶良辅,李捷.安徽宣城泾县煤田地质.地质汇报,1924(6):25—50,图版1.
5LFYih,PetrographyoftheDioriticRocksfromtheContactMetamor-phicIronoreRegionsofChina.Bul1.Geol.Soc.China,1925,4(2):105—117,pls.1-Ⅱ.
6LFYih.AnAnalciteSyenitePorphyryfromLingFengHsien,Shansi.Bull.Geol.Soc.China,1925,4(2):119—124,pl.1.
7LFYih英文摘要1—83,图版1—18.
19叶良辅.研究浙江平阳矾矿之经过.地质论评,1936,1(2).
20叶良辅.地形研究指要.浙江大学史地教育丛刊,1940(1).
21叶良辅.科学方法与地学研究.浙江大学史地教育丛刊,1942(4).
22叶良辅.丁文江与徐霞客.浙江大学文科研究所丛刊,1942(4).
23叶良辅.老师作育的成功.地质论评,1947(12).

如何在网络上发表文章

在网络上发表文章的方法有:选择合适的平台、投稿和合作等。

一、选择合适的平台

在互联网上发表文章,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博客、微信公众号、知乎、简书等等,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文章定位选择一个适合的平台是很重要的。不同的平台拥有不同的读者群体和阅读习惯,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平台,并进行深入研究。

二、投稿和合作

如果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可以选择将文章投稿到媒体或者网站上。这需要提前了解目标平台的投稿要求和规定,并准备好自己的优质原创文章。如果没有投稿经验,可以通过与平台编辑或者作者进行合作,互相提供原创作品,从而扩大自己文章的影响力。

投稿发表论文的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期刊:在投稿前要了解各种期刊的专业性和影响力,选择合适的期刊以提高文章的被接受的可能性。

2、遵守期刊的要求:每个期刊都有其特定的规定和要求,如格式、字数、参考文献等,要严格遵守。

3、重视文章的语言表达: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达观点,没有语法和用词错误,以确保文章的清晰易懂。

4、遵守学术伦理规范:文章中不得有抄袭、捏造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

5、持续跟踪投稿进度:关注文章的审核进度,如有需要及时沟通、修改。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