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东北医学杂志

2023-11-01 13: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东北医学杂志

在辽宁地区,能够称得上 “百年老校、世纪学府”的学校屈指可数,翻阅五中校史,查找五中名人,时光仿佛瞬间倒流,一部有关沈阳城的近代史话如置眼前。那些远逝的风云人物、那些刻录历史的泛黄照片,不经意间竟能拨乱你的怀旧心弦,令人倍感世事之漂泊、岁月之沧桑……讲沈阳城的近代史,古老的五中,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久远故事。 在如今的沈城教育圈,五中的对外名头虽不如省实验、东北育才响亮,但论资排辈,五中却是不遑多让的“大哥大”!这所学校是由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清朝最后一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下令创建的。五中创建的年份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敏感节点。 1905年,日俄两大帝国主义列强的数十万大军在东北大地上掀起腥风血雨,史称“日俄战争”,五中就是在中华民族多灾多难、又孕育历史新生的动荡年月破土而出的。戊戌变法失败后,救国图存的呼声越来越高。改革科举制度,施行学校教育,成为当时有识之士的普遍要求。至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许多封疆大吏联名奏请立停科举、办学堂,获清廷诏准。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管理实现了彻底分离。据《奉天通志》记载:1905年9月,奉盛京将军赵尔巽令,租用盛京北大门外依大人胡同协领佟裕书旧宅30余间为校舍(现五中址),开办奉天普通学堂,杨新畲任监督(校长)。1906年2月,改称奉天中学堂,学制为五年,增设校舍八十余间,先后由戴裕忱、郑鼎臣、邹大镛任监督。 1909年,新建楼房38间,原租佟裕书房屋退还。宣统二年(1910年),更名为奉天省城中学堂,续建楼房38间,又添官银号及民房50余间。五中语文老师葛岚介绍说,如今五中体育馆南侧的那条路,仍称“中学堂路”。“五中是在清末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脱颖而出的,是自上而下建立起的近代学校,在东北实行了最早的学校教育。 ”葛岚说。 1915年5月,奉天图书发行所出版的《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为当时辽宁省各学校国文考试优秀文章汇编,奉天省城中学堂(五中)有41篇文章入选,其中第六班学生李德润所作《奉天省中学校开学记》一文详细描述了1905年冬学校初建的情况。当时就读于奉天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第六班的周恩来有一篇题目《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盛言》的文章即录于此书中。李德润的《奉天省中学校开学记》文字情透纸背,饱含爱国深情,现摘录一段:沧海横流、斯世涫沸,环球万国,磨牙砺爪,睒睒相视。而时局阽危,一发千钧。北蒙叛、南满危,英法等国皆欲染指中原。举目有山河之异,此真时势岌岌,人心汹汹,不能不悻然望,穆然思,而群焉希望此毕业者也,蒙见开学之盛若此,而因以动无限沧桑之感也。是为记。 奉天普通学堂建立之初学制为五年,所设课程计有经学、国文、外国语(包括英文、日文)、历史、地理、算术、博物、图画、体操等。1906年时,学堂有职员6人,教员11人,沈阳历史上的首任市长曾有冀曾任学校教员。曾有冀(1870-1936年)字子敬,沈阳城南红菱堡人。 1909年前后,曾有冀任奉天教育会会长。1923年,在张作霖的举荐下,曾有冀出任奉天市政公所市长(相当于沈阳历史上的首任市长)兼奉天电灯厂厂长。曾有冀当上市长后,着意于整顿市面,拓宽路基,修筑油漆道路,开辟电车路线,无不雷厉风行,奉天市的城市规模,经曾有冀的锐意改革奠定了坚实根基。曾有冀培养了一批在中国近代史闻名遐迩的风云人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杨宇霆。杨宇霆(1885-1929)19岁中秀才,1905年考入奉天普通学堂(现沈阳五中),1906年赴日本留学,是辽宁省最早公派到日本留学的学生。后因与张学良发生政见分歧,被枪毙于大帅府老虎厅。 1913年,老五中学生增至18级(班),同年改称奉天省立第一中学校,学生20班,达八百余人。这一时期,五中人才辈出,蔚然称盛。当年,五中师资力量之雄厚堪称全辽之最,教员群体是以车向忱、金毓黻、阎述诗等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学者为骨干核心的。据1929年6月15日奉天同大印书馆印制的《奉天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校同学录》中明确记载,当时宗英为校长,阎述诗为数学教员,车向忱为伦理教员。车向忱(1897-1971),辽宁法库县人,著名教育家、爱国人士。 1928年在五中任伦理教员,曾参加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他创办数所平民学校,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进行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活动,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革命知识分子。抗战胜利后曾去延安,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建国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长、辽宁省副省长等职务,1971年逝世。金毓黻(1887-1962)字静庵,辽宁辽阳县后八家子人,著名文史专家。1916年入五中任历史教员,1920年后历任黑龙江省教育厅科长和长春电灯厂厂长、辽宁省政府秘书长、教育厅长等职。集中精力于东北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先后编著了《奉天通史》、《东北通史》上卷和《中国史学史》等书,在史学界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尤其是对东北史的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阎述诗(1905-1963),沈阳市人,著名教育家、作曲家、爱国人士。 1928年在五中担任数学教员,曾组建东北第一个业余音乐团体。他创作的歌曲有很多被编入中学教材中,被广为传唱。从1927年开始,他陆续创作并主演了《高山流水》、《风雨之夜》等6部中小型歌剧,著名的爱国歌曲《五月的鲜花》唱遍祖国大江南北,经久不衰。有这些知名学者、教育家口传心授,严格把关,当年的五中学生精英辈出,人才之盛令世人侧目,其中马二琴、金恩祺、童伯潜三名五中毕业生最为杰出。马二琴(1892-1969),原名英麟,沈阳人。他珍藏两张古琴,常独自沉醉于弹奏之中,遂自号“二琴”。于老五中毕业后,便师从当时名医张之乡,精研医典,多有通悟。上世纪20年代初,成为沈阳名医。后来,曾历任奉天市政公所医官(主管考试中医),奉天中医会会长,并创办了东北最早的医学杂志《奉天医学杂志》,在当时医学界影响颇大。1948年后,马二琴被中国医科大学聘为中医研究组主任,是全国最早获教授学衔的中医师。至今各医学院学生考研究生、博士生,还要参考他的著作与教材。金恩祺(1894-1948)字哲忱,辽宁抚顺人,五中毕业生。 1922年与著名爱国民族实业家张志良一道创建了著名的八王寺汽水厂,后任八王寺啤酒汽水公司董事长。曾参加奉天反抗日本临江设领外交后援会,发动沈阳数万市民举行示威游行,并发起成立辽宁国民外交协会,参与组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团,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活动。童伯潜(1900-1983),沈阳市人,著名建筑家,建筑教育家。1917年考入五中,1925年于清华毕业后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曾在美国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后回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并主持设计南京外交部大楼、上海浙江兴业银行。参加设计的工程约100项,其中主要的有南京首都饭店、上海金城大戏院等。在建筑创作上反对因袭模仿,坚持创新进步,晚年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五中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九一八”事变后,学校停办一年多。1933年4月1日复办,招收学生一班。1935年,添招学生两班,共三班,同年失火烧毁校舍,学校停办。 1937年再复办,易名为奉天省立两级中学。 1939年改为奉天地方职员训练所;1944年改为留日学生预备学校。这段时期,成为五中学校教育史上最黑暗的时期。1937年,日本在东北公布所谓的“新学制”。“新学制”规定中等教育设国民高等学校,修业年限为四年。这种学制意在降低国民文化水平,是对奴化教育政策的进一步贯彻。 1939年后,学校先后改为奉天地方职员训练所和留日学生预备学校,将这所学校变为培养汉奸走狗的场所。伪满洲国宣布废止所有教科书,各学校课程暂用“四书”和《孝经》讲授,并规定教育宗旨为“重仁义、讲礼让、发扬王道主义”并以“亲邻善邻、共存共荣”为目的,此时的五中教职员多为日本人。“八一五”光复后,沈阳始得兴力治教,从容办学。五中重立潮头,改称辽宁省立第十一中学,整饬学校校产,孕育良好校风,又现蓬勃蔚然之象。1946年9月,五中改为沈阳市立第一中学校。1949年3月,改为沈阳市第五中学。由北关区区长王真兼任校长。学制仍为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修业年限各三年。 建国初期,五中自1951年恢复为完全中学后,一直采用初中、高中各三年学制。五十年代初,学校教学基本上沿用旧的教学方法。上课教师死板机械讲述,学生被动听讲,很少有思考余地。后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系统学习凯洛夫的《教育学》,逐步用前苏联教学论精神进行教学。 1958年开始,学校搞教育革命,对凯洛夫的《教育学》进行批判,教学强调“多快好省”。1962年,学校被定为市重点中学。 1966年前,学生入学都要经过严格的招生考试。1966年招生考试制度被取消,1968年复课后,学生就近入学。1978年,五中重新被定位首批省市重点中学,并恢复了初中三年的学制。开始以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学生,全市统考,全区统录。2000年底,市、区两级政府决定五中就地整体改造,把五中打造成省内“一流规模、一流设施、一流质量”的示范性、实验性的高级中学。五中改造工程于2000年8月29日破土动工,2002年9月1日新五中教学楼主体竣工,改造后的学校占地面积由原来的28100平方米扩大到5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由原来的不到20000平方米扩大56500平方米。在校学生由原来的27个班级1300余人扩招到48个班级2600余人。百年时光弹指一挥间,评点五中的历史, 校长金巍松感慨道:“回顾五中百年的办学历程,我深切感到,在五中这曲折坎坷而又流光溢彩的百年时光里,推动学校发展的,始终是励志笃学、兴教强国的坚定理想;是筚路蓝缕、自强不息的执著追求;是勇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是团结勤勉、和谐奋进的人文力量!五中开东北学校教育风气之先,是沈阳学校教育的代表性学校,五中见证了整个沈阳的近代史! ”

国家一级医学刊物有哪些?

国家一级医学刊物中没有医学院的院刊。国家一级医学刊物有以下:

1、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血液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血液学与输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包括血液学基础理论研究、血液病临床病理、输血血液制品、代血液研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

2、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全国性的消化专业医学学术期刊。1981创刊,规格为国际通用的大16开本,月刊。

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高级专业性学术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的中高级医学科学工作者。主要报道泌尿外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且与泌尿外科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

4、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1981年创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麻醉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麻醉学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中华麻醉学杂志报道麻醉学领域领先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麻醉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麻醉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

5、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为我国显微外科专业性刊物,是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的专业性的学术性期刊。前身为《显微外科》,1985年更名为《显微医学杂志》,1986年改为现刊名。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技出版的政策、法令;遵守科技道德和编辑道德,严守国家机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为办刊方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百度百科-中华麻醉学杂志

百度百科-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百度百科-中华消化杂志

百度百科-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的主要栏目

论著、论著摘要、综述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科大学主办、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附属盛京医院)承办的《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是集放射、超声、核医学为一身的综合临床医学影像学科的杂志,是全东北唯一的一本国家级临床医学影像类期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