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医学杂志合谷

2023-11-01 12: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医学杂志合谷

惊风又称“惊厥”,俗名“抽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病证,可由多种原因及多种疾病引起,临床上出现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或意识不清症状者,均归属于惊风的范畴。一般以1~5岁婴幼儿为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七岁以上则逐渐减少。发病时往往症情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常能威胁到小儿生命。

【方一】定风丹

【出处】《中国医学杂志》

【组成】生乳香10克,生没药10克,朱砂2克,全蜈蚣1条,全蝎3克,双钩藤10克。

【功用】定惊安神,熄风止痉。

【主治】小儿急惊风。

【方解】乳香、没药行气活血;朱砂安神定惊;全蝎、蜈蚣熄风止痉;钩藤镇肝熄风止痉。

【药理】乳香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促进伤口愈合、祛痰的作用;没药有抑菌、降脂作用;朱砂能降低大脑中枢神经兴奋性,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全蝎、蜈蚣有明显抗癫痫、抗惊厥作用;钩藤有降压、镇静、抗栓、抗凝的作用。

【用法】共研为细末,每次冲服0.3克。亦可置其口中,乳汁送下。

【方二】定风散

【出处】《河南中医》

【组成】生石膏24克,天竺黄18克,胆南星12克,朱砂9克,蜈蚣20条。

【功用】清热泻火,豁痰开窍,定惊熄风。

【主治】小儿急惊风。

【方解】石膏清热泻火;天竺黄、胆南星化痰开窍,清热定惊;朱砂安神定惊;蜈蚣熄风止痉。

【药理】天竺黄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提高痛阈强度优于消炎痛;朱砂能降低大脑中枢神经兴奋性,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全蝎、蜈蚣有明显抗癫痫、抗惊厥作用;胆南星有祛痰及抗惊厥、镇静、镇痛作用。

【用法】研为细末,根据年龄酌量服用。定风散内朱砂,因含汞不宜煎煮,长期服用时,剂量宜小,以免蓄积汞中毒。

【方三】人参汤加味

【出处】《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组成】人参9克,干姜2克,白术6克,茯苓8克,炙甘草5克,山药6克,扁豆5克,薏米8克,天麻5克,钩藤6克,地龙5克。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平肝熄风。

【主治】小儿慢惊风。

【方解】用白术培脾土之虚,人参益中宫之气,干姜散胃中之寒,甘草缓三焦之急也。且干姜得白术,能除满而止吐;人参得甘草,能疗痛而止痢。方中炙甘草、干姜温中散寒;人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薏米健脾益气,除湿止泻;天麻、钩藤平肝熄风。

【药理】人参汤(《伤寒论》理中丸)能促进黏膜细胞再生修复,促进醋酸型胃溃疡愈合。能降低胃液中游离盐酸浓度,减轻黏膜侵蚀和减少胃蛋白酶激活,对胃溃疡的发生起保护作用。对脾胃阳虚型低血压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血压作用。本方现代主要运用于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扩张、胃下垂、慢性结肠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等证属中焦虚寒者,为本方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平肝熄风的功能提高了一定的药理依据。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麻翘石膏汤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麻黄6克,生石膏20克,连翘20克,金银花20克,大贝母20克。

【功用】解表清里泄热。

【主治】急惊风证见发热,怕冷,咳嗽,流涕,心痛抽风,白苔或黄苔,纹红紫,脉浮数。

【方解】麻黄解表邪,石膏清里热,大贝母泄降,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蜂蜜、白糖润肠缓下,以泻里热。并能补虚解热、强心等。综合起来,有解表清里,泄热之效。

【药理】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金银花的化学成分有环己六醇、黄酮类、皂苷鞣质等,具有抗菌、消炎、收敛作用,对多种细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川贝含贝母碱、西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具有降低血压作用;石膏能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抑制汗腺分泌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用法】一剂药煎两遍。合在一起,加白糖、蜂蜜各30克。一岁内小儿,分六次服;1~8岁,分五次服,3~6岁,分四次服,6~9岁,分三次服,9~12岁,分二次服。

【方五】麻翘石膏汤加服蝎蚕珀牛散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蝎蚕珀牛散(蝎牛散):全蝎15克,僵蚕15克,琥珀5克,天麻15克,川贝母18克,牛黄1.2克,麝香0.6克,梅片0.6克,赤金16张。麻翘石膏汤见方四。

【功用】泄热豁痰,清热解毒,镇惊安神,平肝熄风,镇疼解痉,通络开窍。

【主治】急惊风证见后脑部剧疼,脊背和四肢酸痛。

【方解】方中以全蝎、僵蚕、天麻镇静解痉;以琥珀,赤金养心安神,平肝镇惊;以梅片、麝香、川贝母、牛黄泄热豁痰,通络开窍。

【药理】僵蚕醇有催眠、抗惊厥作用;琥珀酸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天麻能使小鼠自发性活动明显减少,可抑制或缩短实验性癫痫的发作时间;牛黄有解热、镇静、抗惊厥、降压、抗炎、止血、降脂作用;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兴奋,大剂量则抑制。

【用法】恶心呕吐,抽搐不安时,可刺少商,曲池,合谷。共为细末。1岁内小儿,每服0.1~0.3克;1~3岁;每服0.15~0.5克;3~6岁,每服0.3~0.6克;6~9岁,每服0.5~1克;9~12岁,每服0.6~1.2克。1日3次,开水送下。

【方六】麻翘石膏汤加服青蝉散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青蝉散:大青叶30克,蝉蜕30克。麻翘石膏汤见方四。

【功用】清热化痰,定惊熄风。

【主治】小儿惊风抽搐,高热昏迷,头疼发冷等证。

【方解】青蝉散用大青叶,清热解毒;用蝉蜕,熄风镇惊,平肝解痉。

【药理】蝉蜕有抗惊厥、解热的作用。大青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乙肝表面抗原以及流感病毒亚甲型均有抑制作用,并有显著的抗白血病作用。

【用法】共为细末。1岁内小儿,每服0.3~0.6克;1~3岁,每服0.5~1克;3~6岁,每服0.6~1.2克;6~9岁,每服1~2克;9~13岁,每服1.5~3克。一日三次,开水送下。

【方七】银葛桂枝汤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金银花20克,连翘20克,大青叶20克,葛根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僵蚕10克,蝉蜕10克,生甘草3克,生姜10克。

【功用】清热解毒,熄风解痉,镇惊安神,解表散邪。

【主治】小儿急惊风证见昏迷不醒,头向后背,口张不开,脖项强直、硬,高热谵语,烦躁不安,发惊抽搐。

【方解】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清热解毒;葛根、桂枝发表解肌,祛风解痉;僵蚕、蝉蜕熄风解热;生姜解表和胃;白芍养血敛阴,平抑肝阳;生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蝉蜕、葛根有明显解热、解痉作用。金银花的化学成分有环己六醇、黄酮类、皂苷鞣质等,具有抗菌、消炎、收敛作用,对多种细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大青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乙肝表面抗原以及流感病毒亚甲型均有抑制作用,并有显著的抗白血病作用;僵蚕醇有催眠、抗惊厥作用;白芍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有提高免疫力、镇痛、解痉的作用。

【用法】配合刺十宣,大椎。一剂药煎两遍,合在一起。1岁小儿,分6次服;1~3岁,分5次服;3~6岁,分4次服;6~9岁;分三次服,9~12岁,分2次服。

【方八】蚕蜈雄星散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僵蚕6克,全蝎6克,蜈蚣6克,雄黄6克,胆南星6克,蝉蜕6克,天竺黄6克,麝香0.6克。

【功用】泄热豁痰,平肝镇痉,安神定惊。

【主治】急惊风证见一直高热不减,或是一阵一阵发高热,纳呆。

【方解】本方用僵蚕、全蝎、蜈蚣镇痉解毒;用雄黄、蝉蜕平肝安神;用南星、麝香、天竺黄泄热豁痰,开窍通络。

【药理】僵蚕醇有催眠、抗惊厥作用;全蝎、蜈蚣有明显抗癫痫、抗惊厥作用;雄黄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00%的杀灭作用,也可杀灭大肠杆菌;天竺黄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提高痛阈强度优于消炎痛;胆南星有祛痰及抗惊厥、镇静、镇痛作用;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兴奋,大剂量则抑制;蝉蜕有明显解痉作用。

【用法】可刺少商,大椎,十宣。共为细末。1岁内小儿,每服0.15~0.3克;1~3岁,每服0.3~0.5克;3~6岁,每服0.5~1克;6~9岁,每服0.6~1.2克;9~12岁,每服0.7~1.5克。每4小时服1次,开水送下。

【方九】参麝樟脑散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红丽参8克,樟脑3克,麝香0.9克。

【功用】益气固脱。

【主治】急惊风证见脉快无力,并且乱,大囟门膨胀,眼斜视,眼皮下垂,瞳孔散大,或左右瞳孔大小不等,口眼歪斜,腹泻等时。

【方解】红丽参、樟脑强壮健脑;麝香气味香窜可以芳香开窍。

【药理】三药可以强心兴奋,亢进脑中枢之机能,消除脑中枢之抑制状态。

【用法】可剌人中、印堂、合谷、隐白。共为细末。1岁内小儿,每服0.15~0.3克;1~3岁,每服0.3~0.6克;3~6岁,每服0.4~0.9克;6~9岁,每服0.5~1克;9~12岁,每服1~2克。1日3次,开水冲服。

【方十】朱冰散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朱砂0.5克,冰片0.9克,薄荷冰0.6克,生甘草3克。

【功用】醒脑通窍,安神镇静。

【主治】急惊风证见脉快无力,并且乱,大囟门膨胀,眼斜视,眼皮下垂,瞳孔散大,或左右瞳孔大小不等,口眼歪斜,腹泻等时(同方九)。

【方解】方中冰片,芳香去秽,通窍启闭;薄荷冰、朱砂镇心安神;生甘草补虚清火。

【药理】朱砂能降低大脑中枢神经兴奋性,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冰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主要成分有耐缺氧作用;薄荷含有薄荷醇、薄荷酮等成分,具有镇痛止痒之功;甘草其所含甘草次酸、甘草锌能治疗急慢性炎症。

【用法】共为细末。1岁内小儿,每服0.15~0.3克;1~3岁,每服0.3~0.6克;3~6岁,每服0.4~0.9克;6~9岁,每服0.5~1克;9~12岁,每服1~2克。1日3次,开水冲服。

【方十一】附星散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白附子6克,天麻6克,天南星6克,防风6克,白芷6克。

【功用】通阳散寒,祛风辟秽,开窍涤痰,熄风导滞。

【主治】急惊风证见小儿昏迷,不省人事,口眼歪斜,手足抽动。

【方解】白附子辛温散寒,温发阳气;天麻,南星涤痰启闭,熄风除湿;防风,除风解热;用白芷辟秽开窍。

【药理】白附子有明显的镇静、抗惊厥及镇痛作用;防风有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过敏作用;天麻能使小鼠自发性活动明显减少,可抑制或缩短实验性癫痫的发作时间;天南星具有祛痰、抗惊厥、镇静及镇痛作用;白芷有抗菌、抗真菌、解热、抗炎、镇痛、解痉、抗癌、降血压的作用。

【用法】可刺人中,印堂。共为细末。1岁内小儿,每服0.15~0.3克;1~3岁,每服0.3~0.6克;3~6岁,每服0.4~0.9克;6~9岁,每服0.5~1克;9~12岁,每服1~2克。一日三次,开水冲服。

【方十二】抱龙丸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抱龙丸(片玉心书方):胆南星15克,天竺黄3克,雄黄1.5克,辰砂3克,老琥珀0.9克,牛黄0.3克,麝香0.15克。

【功用】化痰开窍,清热醒神。

【主治】急惊风证见昏睡喘促,痰声漉漉,抽搐。

【方解】牛黄清热开窍;麝香开窍醒神,通经活络;朱砂清心镇静,安神解毒;琥珀镇惊安神;胆南星、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雄黄祛痰。

【药理】牛黄有解热、镇静、抗惊厥、降压、抗炎、止血、降脂作用;琥珀酸具有中枢抑制作用;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兴奋,大剂量则抑制;天竺黄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提高痛阈强度优于消炎痛;胆南星有祛痰及抗惊厥、镇静、镇痛作用;雄黄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00%的杀灭作用,也可杀灭大肠杆菌;辰砂能降低大脑中枢神经兴奋性,有镇静、抗惊厥作用。

【用法】共为细粉,将生甘草用雪水熬膏,投入药粉为丸,如皂角子大,黄腊色。1~3岁,每服三分之一丸至二分之一丸;3~6岁,每服二分之一丸至一丸。一日服二次,开水送下。在潮时用灯心,竹叶汤或薄荷汤送下。

淋病要用什么药治疗效果好呀

  治疗
  无合并症淋病是早期的没有任何其他合并症的单纯性淋菌性尿道炎,一般治疗效果好,只要按照如下方案治疗就能彻底治愈。具体方案为:
  (1)水剂普鲁卡因青霉素G:48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同时口服丙磺舒1g。亦可320-1000万单位一天用氯化钠糖稀释,静脉滴注。
  (2)苄星青霉素G(又称长效西林):48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同时口服丙磺舒1g。
  (3)水剂青霉素G:160万单位肌注,每日3次,共3天。
  (4)氨苄青霉素:0.25-1g一天四次口服。2-6g天分次肌注或稀释滴注。
  (5)羟氨苄青霉素:1-3g一天,分三至四次口服。
  以上治疗方案根据具体情况任选一种即可。在注射以上药物时一定要作青霉素皮试,如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如下治疗方案:
  (1)四环素:首量1g,后用0 5g,每天4次,共7天。适用于青霉素过敏者。
  (2)红霉素:首量1g,后用0 5g,每天4次,共7天。适用于青霉素过敏者。
  (3)氟哌酸:800mg 1次口服。
  (4)壮观霉素(淋必治):男性2g、女性4g一次肌注。适用于耐青霉素菌株患者。
  (5)头孢三嗪(菌必治):0.25-1g肌肉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适用于耐青霉素菌株患者。
  (6)氟嗪酸(泰利必妥):200mg,每天3次,共3天。或400mg(女性用600mg)一次口服。
  (7)氧氟沙星(氟嗪酸):300-600mg一天分两次口服亦可用氧氟沙星注射注液静脉注不可滴快。
  (8)先锋五号(头孢唑啉钠):2-6g分多次肌注或衡释后静脉滴注。
  (9)环丙沙星:250-500mg一天分两次口服亦可静脉滴注。不宜跟茶喊类药物同时使用。
  (10)阿奇霉素:1000mg 1次口服。
  (11)以安美汀等青霉素类抗菌素加红霉素族的药物联合口服抗菌治疗一周。

  尽量做到及时、足量、规范她用药。
  淋菌对青霉素较敏感,尤其在感染早期,及时用大剂量青霉素彻底治疗是极有效的。因淋病常并发沙眼衣原体感染,故要加用四环素或红霉素等治疗。当淋病有合并症时,治疗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积极治疗,仍可获痊愈。一般讲治疗的药物与治疗无合并症的淋病一致,但是治疗疗程要长,还要根据症状和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当认为自己患有淋病并且有合并症时,一定要找专科医生治疗。目前推荐在l次性给予淋病治疗药物后,接着常规口服7d-l0d抗衣原体药,如脱氧土霉素(100mg)每日2次)、四环素(0jg,每日4次)或米诺环素(100mg,每日2次)。
  对于医生,治疗方案的选择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感染部位、细菌耐药性、有无合并症、患者的依从性和经济承受能力等。临床上不可能让患者等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出结果才开始治疗。国外经过30年性传播疾病的泛滥,致病的淋病双球菌在长期与抗生素对抗中,逐渐对青霉素、四环素产生了耐药性。耐药淋病双球菌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其传播机会较大,人们对此必须提高警惕。抗生素的选择可参考当地淋菌耐药总体情况。在耐青霉素淋菌占相当比重的地区,采用第3代头抱菌素类,第3代啥诺酮类或氨基环醇类会获得更确实的疗效。应遵循及时,足量,规则用药及疗后随访的原则,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性侣必须检查并做预防性治疗。治疗结束后一定要复查再涂片或培养。gopla治愈标准:症状全部消失;在治疗结束后第四天第八天男性从尿道取材(或前列腺按摩),女性从宫颈和尿道取材做分泌物涂片和培养二次均为阴性。3个月后再复查。3次阴性始算彻底治愈。
  患淋病后内治是主要的,但是某些外用清洗剂也是有帮助的。这是因为,外用清洗剂可直接将局部的细菌杀死,并能冲洗掉脓性分泌物。常用的外用清洗剂有3%硼酸水,0.1%雷夫诺尔,以及皮肤康洗剂,洁尔阴洗剂等。必要时可用马齿苋30g,黄柏30g,野菊花30g,苦参3 0g,煎水待温后冲洗阴部。

  合并症治疗
  对有合并症的淋病,包括淋菌性输卵管炎和附羊炎等,治疗药物基本同上,但疗程为10天。
  淋菌性眼炎
  l.成人淋菌性眼炎:用生理盐水冲洗患眼,每小时l次。每次冲洗启用0.5%红霉素溶液或1%硝酸银溶液滴眼。选用下列药物。
  头孢三嗪:每次1g,肌肉注射,每日l次,共ld-5d。
  壮观霉素:每次2g,肌肉注射,每日2次,共ld-Sd。
  青霉素霉素:每次1000万U,静脉滴注,每日l次,共ld-Sd。
  2.新生儿淋菌性眼炎:局部处理同成人。选用下列药物,通常用单剂量已足够,但也有人主张连用数曰或用至淋菌培养阴性后48h-72h。
  (1)头孢三嗪:每次25m9伙9-50m9蚀(总量以125mg为限),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日l次,共ld-7d。
  (2)壮观霉素:每次4Omg/kg,肌肉注射,每日l次,共ld-7d。通常仅用于对卜内酚胺类抗生素过敏者。
  (3)青霉素:每日10万U/kg,分2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不足1周龄者,分4次),共7d。

  播散性淋菌感染(DGI)
  头孢三嗪:每次1g,静脉注射,每日ld次-2d次,共5d。其后改为每次25Omg,肌肉注射,每日1次,共7d。或者,静脉注射头孢三嗪,直至病情好转后24h-48h,改为口服环丙氟哌酸(500mg,每日2次),疗程7d。对淋菌性脑膜炎或心内膜炎,静脉滴注头孢三嗪,每次19-29,每日2次,前者的疗程为l0d-l4d,后者至少4周。对小儿患者,头孢三嗪每次25mg/吨-50mg(最大量1g),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每日1次,一般病例疗程为7d。淋菌性脑膜炎的疗程为lOd-l4d。

  中医治疗
  中医是我国独有的医学,早在2000年多前就形成了独立的理论,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中医对淋病的病因分析是十分合理的。中医学称本病为“淋浊”、“淋证”、“花柳毒淋”等。治疗上可根据尿频、尿急、尿痛及脓性分泌物,结合舌、脉和全身症状,如发热、口苦、大便干等,予以辨证论治,即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确定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处方治疗。根据中医理论及淋病的主要症状,中医常把淋病分为三型治疗。这三型是湿热下注证、湿热瘀阻证及肾气虚弱证。具体的说来:①湿热下注证者,发病急,尿道肿胀,尿道口红肿,有黄色脓液流出,尿频,尿急,尿痛,妇女白带骤增,脓样腥臭,外阴奇痒。可伴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饮食不香,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病因病机:由于酒色,内蕴湿热,外染淫毒,以致湿热毒邪下注,影响膀胱气化,发为淋病。②湿热瘀阻证者,脓尿减少,但小便涩痛,小腹胀痛,严重者尿道狭窄、输精管梗塞。伴心烦口渴,渴不欲饮,失眠多梦,头昏头痛,舌暗红或有瘀斑,苔黄腻,脉沉细滑或细涩。病因病机:湿热之邪不能及时清利,瘀阻于内,与气血相搏,则湿阻血瘀,气化不利,故常有尿道疼痛不适。③肾气虚弱证者,病程较长,晨起排尿有隐痛,或有白色分泌物,伴有腰酸腿软,会阴部或少腹部冷痛憋胀,头晕耳鸣,疲乏无力,不孕不育,手足不温,失眠多梦,阳痿不举。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脉细数或沉细。病因病机:由于淫欲不节,房劳过度或者久治不愈,耗伤肾气,故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这些都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依据,作为患者,大可不必对号入座,还是应找大夫治疗。
  中医所谓湿热下注型淋病,即早期无合并症的淋病。其主要症状为发病急,尿道肿胀,尿道口红肿,有黄色脓液流出,尿频,尿急,尿痛,妇女白带骤增,脓样腥臭,外阴奇痒。这是由于湿热之邪下注,阻滞气机,膀胱气化不利,则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湿热与气血相搏,蕴而成毒则尿道肿胀、脓液溢出或白带腥臭,外阴奇痒。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均为湿热阻滞之候。故治疗宜清热除湿,解毒通淋,常用的方药为龙胆泻肝汤加减。下面的处方常被应用:龙胆草10g 黄芩10g 柴胡10g 败酱草10g 野菊花10g 土茯苓30g 地丁草30g 车前子1 0g 泽泻10g
  方中龙胆草、黄芩、柴胡清泻肝胆实热;败酱草、野菊花、土茯苓、地丁草清热解毒,除湿通淋;车前子、泽泻淡渗利湿通淋止痛。全方共奏清热、除湿、解毒、通淋之功,故可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型淋病。现有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每次6~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一些慢性淋病,即病程超过1月以上的淋病,中医常辨证为湿热瘀阻证。它的主要症状为脓尿减少,但小便涩痛,小腹胀痛,严重者尿道狭窄、输精管梗塞。伴心烦口渴,渴不欲饮,失眠多梦,头昏头痛,舌暗红或有瘀斑,苔黄腻,脉沉细滑或细涩。这是因为湿热之邪瘀阻日久,耗伤气血,气血不通,则小便涩痛,小腹胀痛,严重者尿道狭窄、输精管梗塞。渴不欲饮,失眠多梦,头昏头痛都是由于血瘀内阻引起。舌暗红或有瘀斑,苔黄腻,脉沉细滑或细涩,依据中医理论均为湿热夹瘀之兆。对于湿热瘀阻的患者,治疗主要是清热除湿,活血化瘀,常用的方药是:黄柏10g 赤芍10g 泽泻10g 泽兰10g 木通10g 制乳没各10g 琥珀粉3g 鸡内金10g
  方中黄柏、泽泻、木通清热除湿,利尿通淋;赤芍、泽兰、制乳没、琥珀粉活血化瘀,通淋止痛;鸡内金活血散结。全方共奏清热除湿,活血化瘀,通淋止痛之效。湿热重者,加入龙胆草、土茯苓;夹毒热者加入野菊花、鱼腥草;小便淋涩不畅者加入马鞭草、三七粉。以上中药方剂仅供参考。中医治病因人而异,找有经验的医生治疗是必要的。
  某些淋病患者由于失治、误治,病程较长(常常超过3个月),晨起排尿有隐痛,或有白色分泌物,伴有腰酸腿软,会阴部或少腹部冷痛憋胀,头晕耳鸣,疲乏无力,不孕不育,手足不温,失眠多梦,阳痿不举。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脉细数或沉细。这时中医认为患者的肾气已经不足。这是因为湿热瘀阻日久,伤及肾气,肾气不固,气化无力所引起。治疗则宜补肾益气,解毒通淋。方药常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10g 山萸肉10g 泽泻10g 车前子10g 土茯苓10g 仙茅10g 杜仲10g
  方中熟地、山萸肉、仙茅、杜仲温补肾阳;泽泻、车前子、土茯苓利湿通淋,全方共奏补肾通淋之功。肾阳不足者可加入仙灵脾10g。
  脾气下陷。表现:每因劳累加重,小便频数,尿内有丝状物,尿道痒痛。伴头晕,神疲乏力,纳差,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2~3次,空腹时温开水送服。
  肾阴亏虚。表现:尿道或阴道有白色脓状分泌物流出,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潮热盗汗,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中成药: 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2次,空腹时温开水送服。
  全国各地在治疗淋病上,都有不同的体会和经验,医学杂志有很多单方验方的报道,这些单方验方治病方便,都有疗效。下面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方剂。
  (1)栀黄车前汤 栀子、黄柏各10g,白花蛇舌草30g,车前子、金银花、连翘、石韦、冬葵子、当归各10g,琥柏粉3g,甘草6g。水煎服,每日2次,每日1剂,药渣再煎水外洗局部。适用于湿热下注型的淋病患者〔王兴龙,等.中医杂志 1992;33(9)∶48〕。
  (2)加味八正散 滑石、车前子、栀子、地肤子各15g,瞿麦各10g,蒲公英、土茯苓各30g,大黄8g,木通6g,甘草4g。水煎服,每日2次,每日1剂。适用于湿热下注的淋病患者〔周平龙.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4(7)∶40〕。
  (3)清淋汤 虎杖、土茯苓、贯众、连翘、蒲公英、黄连、半枝莲、木通、瞿麦、黄芪、茯苓、丹参、赤芍各适量,水煎服,轻者每日1剂,重者每日2剂。适用于淋病中医辨证属于湿热瘀阻及毒热证者〔姚承济.云南中医杂志 1993;14(4)∶48〕。
  (4)补肾通淋汤 土茯苓、生苡仁、怀山药、茵陈、白茅根各30g,熟地20g,泽泻、山萸肉各15g,车前子、各12g,桑螵蛸、生甘草、生益母草各9g,麦饭石颗粒50g,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疗程。适用于淋病中医辨证属于肾虚证者〔王保和.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8(3)∶184〕。
  家庭自疗:
  1.灸法:取膀胱俞、阴陵泉、三焦俞、行间、太溪。可根据症状加减配穴:发热者加合谷、外关;血淋加血海、三阴交;气淋加太冲,膏淋加气海。按艾炷灸法常规施术。每日施1~2次,每次灸3~5壮或每穴每次5~10分钟。
  2.刮痧:主刮经穴部位:大椎、大杼、肺俞、膏肓、神堂。配利经穴部位:中极、膀胱俞、阴陵泉、太溪、太冲。热淋加刮三阴交、内庭经穴部位。石淋加刮水泉经穴部位。血淋加刮血海经穴部位。气淋加刮气海经穴部位。膏淋加剧脾俞、肾俞、大量会经穴部位。轻刮气海、脾俞、肾俞、百会经穴部位3至5分钟;重刮其他经穴部位各3至5分钟。
  3.敷贴①地龙1条,蜗牛1个。共捣烂敷脐部,每日1换。②田螺7个,淡豆豉10粒,连须葱头3个,鲜车前草3棵,食盐少许。共捣烂,做饼敷脐部,每日1换。
  4.熏洗苦参、土牛膝、土茯苓、黄柏、蛇床子、枯矾各20g。每日1剂,煎水坐浴2次,其中1次须在睡前进行。或先熏洗会阴部。
  5.保健功法端坐凳上,双脚着地,与肩等宽,两手放于大腿上,掌心向下,坐时不坐满凳。意守会阴,随腹式呼吸,阴部一提一收,一紧一松。提收是用暗劲往上往里提收,如忍小便状。熟悉以后,即可不拘呼吸,随时可作提收、紧松功法。每日早中晚各练功1次,每次30分钟。

  

医学国际知名期刊有哪些

  柳叶刀、JAMA、BMJ、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双月刊1001
  柳叶刀,这是英国权威的医学杂志,由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的高影响力期刊,柳叶刀杂志上面也有大量OA文章,可供小伙伴们免费下载。
  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该杂志也是国际著名的医学期刊,在网站上注册一个账号,可以下载部分免费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试一试。
  BMJ,英国医学期刊。同样是著名的国际医学期刊,BMJ官方网站上的很多文章都可以免费下载查看的。BMJ还有一个专门的student-bmj板块,是一份针对医学生和初级医生的月度国际医学期刊,有兴趣有条件的小伙伴倒是可以尝试投稿、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该杂志上面有大量高质量可免费下载和查阅。
  双月刊1001,英文版属,自然,审核录用简单,Am,中国知网,我想知道下面向我们国内医学界,医学信息国内发行速度最快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

医学论文发表有什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推荐

北大中文核心医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如下:

1.中国老年学

2.实用医学

3.中国实用护理

4.山东医药

5.重庆医学

中医药类杂志期刊有哪些

1、中华医学杂志:【周刊,变为周刊以后影响因子有一定的下降,最新的为0.461,中文版本,英文摘要,杂志编辑委员会由生物医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组成,一般两个月内回复,加上审稿时间,周期较长】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改为《医学争鸣》,双月刊,由第四军医大学主办,主要发表具有一定理论见解和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影响因子,0.385】

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科技部及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半月刊,影响因子0.538】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月刊,影响因子0.424,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军事医学、药学和中国医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总体上来讲,军医大学学报所刊的论文内容差别不大】

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主要报道本校各学科国内领先或达到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和临床诊疗经验。月刊,影响因子0.51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