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专业北大核心期刊有以下:
1.中华实用儿科临床
是由新乡医学院主管、主办的儿科学类高级学术期刊,为儿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
2.中国实用儿科
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录,是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儿科学类核心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新闻出版总署所评双效期刊、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第二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获优秀期刊奖。
3.中国循证儿科
载体现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进行儿科学研究的成果为主的学术技术类期刊,同时也适当地介绍循证医学方法学。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获得2006、2008、2010年上海科技期刊审读、质量优秀奖;2009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4.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被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外科学、内科学、儿科学、皮肤科学、肿瘤学、放射诊断、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口腔医学、检验与临床、护理学、中医、老年学等)、中国药学文摘(CPA)、中国生物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
河南省的期刊总数是297种,医学期刊可以提供
1、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3、眼科新进展
4、眼科研究
5、中国实用医刊
6、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7、肿瘤基础与临床
8、中医正骨
9、中医研究
10、医药论坛杂志
11、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
12、新乡医学院学报
13、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14、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15、临床医学
16、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17、 家庭医学
18、中医学报
19、河南中医
20、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1、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2、河南医学研究
23、河南外科学杂志
24、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5、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6、 国医论坛
27、中医学报
28、中医研究
29、中医正骨
中文核心/CSCD:中国老年学、广东医学、时珍国医国药、中国循环杂志、中国中医基础等。
——————
统计源核心:医学综述、中国性科学、中国医药导报、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医药导报、临床军医、检验医学与临床、临床和实验医学,现代妇产科进展、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临床肺科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局解手术学、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中医药导报、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北华大学学报,实用癌症杂志、中华妇幼临床、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新乡医学院学报,实用口腔医学,中华儿科杂志、放射学杂志、中华影像超声学杂志等。
——————
护理专刊:护理研究、护理学报,现代临床护理,护理实践与临床,中国护理管理、国际护理学杂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等。
——————
国家级期刊:中国医学创新、中国当代医药、中国医药科学、临床医学工程、中外医疗、中国卫生产业、中国实用医药、中国医学工程、中外健康文摘、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亚太传统医药、中医临床研究、中国医药指南、中国保健营养、健康大视野、现代诊断与治疗、实用中医内科、中国药物经济学等。
——————
省级期刊:求医问药、中外医学研究、吉林医学、大家健康、医药前沿、内蒙古中医药、临床合理用药等。
-------------若是要想发表顺利些可以托【论文部落】帮忙!
护理专业期刊目录: (创新医学网)上有各种儿科护理晋高级职称书籍,你可以去看看。
代码 期刊名称
G336 护理管理杂志
G503 护理学杂志
G654 护理研究
G734 护士进修杂志
G316 解放军护理杂志 (创新医学网)
G987 南方护理学报
G847 现代护理
G438 现代临床护理
G417 中国护理管理
G305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G146 中华护理杂志
与护理相关的期刊目录(86种):(创新医学网)
代码 期刊名称
G741 蚌埠医学院学报
G002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G01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G016 北京医学
G020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G005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G021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G022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G023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G024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G028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G035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G05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G057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G068 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
G026 广东医学
G029 广州医学院学报
G031 贵阳医学院学报
G033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G064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G06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G073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G123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G186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G525 华南预防医学
G294 华西医学
G077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G003 基础医学与临床
G014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G453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G047 江西医学院学报
G048 解放军医学杂志
G961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G053 昆明医学院学报
G628 老年医学与保健
G061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G609 热带医学杂志
G062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G069 上海医学
G700 实用老年医学
G324 实用医学杂志
G045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G575 四川医学
G074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G702 温州医学院学报
G038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G707 武警医学
G771 武警医学院学报
G245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G588 西部医学
G223 现代医学
G765 小儿急救医学
G578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创新医学网)
G328 新乡医学院学报
G565 徐州医学院学报
G627 循证医学
G545 医学临床研究
G308 医学与哲学
G091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G036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F048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G241 中国急救医学
G106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G974 中国临床医学
G776 中国全科医学
G629 中国热带医学
G521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G116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G237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G263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G396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G709 中国医学教育技
G911 中国医学伦理学
G622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G131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G945 中国职业医学
G335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G555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G150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G446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G296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G176 中华医学杂志
G177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G039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G181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G225 重庆医学
G186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由于胰岛素分泌紊乱而造成体内的诸多物质代谢紊乱,损坏身心,其共同的临床特征是慢性长期高血糖。糖尿病并发症常常导致多脏器的慢性病变以及慢性进行性疾病以及脏器的功能减退,较严重的的糖尿病并发症比如丙酮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等病理状态,最终导致患者的整个机体受到影响。
糖尿病在我国属于患患者数逐年增多的疾病,给人民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并且并发症种类繁多,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关注糖尿病势在必行。
病理生理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的胰岛功能降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由于胰岛素的效应减弱有关。糖尿病主要会引起葡萄糖在体内的利用度降低,导致患者产生饥饿感,从而通过调节引起肝糖原的分解,最终导致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体内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下降,脂肪合成减少,导致患者极度消瘦。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胰岛素的缺乏和分解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能力下降,会导致更多的脂肪分解产生能够利用的能量,由于大量的脂肪被代谢,会产生大量酮体,并且不能完全被机体氧化代谢,因此容易导致酮症酸中毒。另外,蛋白质合成减弱,分解代谢加速,导致氮负平衡。
临床表现及实验复检查
代谢紊乱症候群:糖尿病患者通常会有多尿多饮的症状,其为“三多一少”症状中的“一多”。因胰岛素量降低以及功能减弱,导致患者不能充分利用体内的葡萄糖,从而通过分解体内的脂肪来获取能量。患者会感到头晕乏力,体重减轻,如果是儿童型糖尿病则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患者则会因为体内供能的不足,而感觉饥饿,出现暴饮暴食,此为另“一多”。
并发症和(或)伴发病:相当一部分患者并无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仅因各种并发症或伴发病就诊,化验后发现高血糖,也有一部分患者于健康体检时发现高血糖。
实验室检查:①尿糖测定: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②血糖测定:血糖升高是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常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③葡萄糖耐量实验:有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后,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OGTT应在清晨进行。WHO推荐成人口服75g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中,5分钟内饮完,2小时后再测静脉血浆糖。儿童按每公斤体重1.75g计算,总量不超过75g。④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由于红细胞在血循环中的寿命约为120天,因此血红蛋白测定可反映取血前4~12周血糖的水平,白蛋白在血中浓度稳定,其半衰期为19天,故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糖尿病患者近2~3周内血糖水平。⑤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有助于了解β细胞功能和指导治疗,但不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诊断
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症状不典型者,需第2天再证实。
治疗
一般治疗: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耐心教育,使其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目前不能根治,治疗需持之以恒,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戒烟、限酒,增加运动。
口服药物治疗:目前口服药物有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非磺脲类等。
胰岛素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选用不同种类的胰岛素,现在有注射型和口服型胰岛素,但胰岛素服用不当通常会引起低血糖,患者要注意平常的饮食和服药量,尤其是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者。
预防
预防工作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从根本上切断糖尿病发生的原因及途径,从最基础上避免糖尿病发生;二级预防是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检查,及时发现糖尿病的发生;三级预防是一旦发现糖尿病,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去治疗糖尿病,并尽一切可能去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莉,杨秀颖,杜冠华.1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合理用药[C].合理用药及新药评价专题研讨会,2010:15-17.
2崔岱.预混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现状[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9,36(1):19-22.
3韩莉.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13-14.
4李静.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宁夏医学杂志,2005,27(9):633-634.
5郭永年.糖尿病治疗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1987,4(1):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