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放疗医学杂志

2023-11-01 11: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放疗医学杂志

。。原作名: 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

。。ISBN: 9787521714319

。。内容简介。。

平装版《癌症传》,普利策奖作品,文津奖推荐,10周年全新译本。

这是一部恢弘、深刻和饱含人文主义色彩的“癌症传记”,讲述了癌症在几千年前首次被记录,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人类认识、治疗和征服癌症的过程,并对癌症的本质有了全新的理解。

作为医生、科研工作者和普利策获奖作家,穆克吉以细胞生物学家的精准、历史学家的视角和传记作家的热情,来审视癌症,记录了几千年来人类的抗癌战争,最终为读者带来这部内容震撼的癌症编年史。

癌症的故事饱含人类的智慧、坚韧和毅力,但也掺杂着傲慢、家长式作风和误解。穆克吉通过医学前辈和同辈的视角,讲述了几个世纪以来医疗工作者眼中的认识、挫折、胜利和死亡,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对抗这个无限狡猾的对手。就在30年前,人们还认为,通过一场全面的“抗癌战争”,人类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击败这个对手。

这本书读起来就像一部以癌症为主角的惊悚小说。从切除乳房的波斯女王阿托萨,到接受原始放疗和化疗的人,再到作者的白血病患者卡拉,这本书讲述了那些为了生存而经受严酷治疗的人的故事,同时也加深对这种标致性疾病的理解。

这本内容引人入胜、情节紧迫和到处充满惊奇的书,为癌症治疗的未来提供了独特的参考,也为那些试图了解癌症真相的人打开了清晰的视角。

---------------

看点:

医学人文领域经典畅销著作,10周年纪念版。

穆克吉医生历时六年写作,马向涛医生多年打磨,两位医学专家强强联合。

2011年获得被称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的普利策奖。

豆瓣评分9.1,超过10000+条评论,豆瓣医学热门。

《时代周刊》《纽约客》《经济学人》等数十家媒体推荐。

比尔·盖茨、韩启德、尹烨、马向涛、李治中(菠萝)、薄世宁等,赞誉推荐!

文津奖推荐图书,本书被改编成3集长达6小时纪录片由美国公共电视网(PBS)播出。

高超的叙事和专业知识、历史、现实融合。

生动的人物和事件,充满人文关怀。

非虚构写作的经典文本。

医学专业的推荐图书,更是写个普通读者的读物。

什么是癌症?

癌症是细胞不受控制的、畸形而疯狂的病理性生长和变异。它不停的复制,吞噬人的生命,从而达到永生的目的。癌症不是某一种疾病,而是一整族疾病的统称。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因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致癌理论,是癌症研究史上第yi个令人信服的、综合全面的致癌理论。细胞分裂,就会发生一定数目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会引起某些细胞的癌变,癌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变异就可能引发癌症。

人类能战胜癌症吗?

目前来看,不能完全战胜。癌症不是由外部侵入,而是从生命内部的基因层面发起变异攻击。癌症医学干预的是人类的生命密码-基因组,这就意味着,人类很可能根本无法把癌症从自己身体里分离出来。

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癌症?

靶向药物、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先进医学手段和药物的诞生,使得癌症的死亡率稳步下降,如果未来我们能在人衰老之前阻止癌症带来的死亡,把癌症筛查等预防手段放在和癌症治疗同样重要的位置,把癌症变成慢性疾病,这或许是生命和癌症和谐共存的好办法。

。。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

悉达多·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肿瘤学家、血液学家、科普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助理教授,他拥有斯坦福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牛津大学免疫学博士学位,以及哈佛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症治疗和与血细胞有关的基因功能上。

著有《癌症传:众病之王》《基因传:众生之源》《医学的真相》。其中《癌症传》荣获普利策奖,并被改编成3集长达6小时的纪录片,由美国公共电视网(PBS)播出。

------

译者简介:

马向涛,研究员/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并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外科肿瘤学临床与基础研究,译有《癌症传》《基因传》《认识身体》《肿瘤临床试验》等专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北京市扶贫协作突出贡献奖、北京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首都优秀医务工作者奖章。马向涛博士是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人文协作组副组长,《肿瘤防治研究》与《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编委,在《中华医学杂志》《癌症》《医学与哲学》等数十种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100余篇,目前致力于医学人文传播与健康知识科普。

。。短评。。

#

癌症,让世人为之色变,患病之人就像和死神建立联系,随时等待着它的召唤。但癌症真的有那么恐怖吗?好像也不是,现在被攻克的癌症越来越多,治愈率也越来越高,但为什么还会有癌症在近几十年没有进展的说法呢?关于癌症,有着太多的内容要说,从古到今,癌症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吗?近现代,癌症的治疗技术到底有什么突破呢?说到癌症,我们到底面临着什么呢?美国知名医生、肿瘤专家悉达多·穆克吉用这一本专业的《癌症传》带我们来认识这一千古难题。

#

读《癌症传》这本书真的需要极大的勇气,可同样,当你读完你也会获得极大的力量。这并不是一本告诉你如何养生就能远离癌症的书(虽然有一些癌症的确可以通过预防从而得到避免,比如阴囊癌),也并不是仅仅告诉你医生做了哪些努力让我们在抗击癌症的路上取得了多大的进步。它通过一起起病例带我们看到了病魔的残酷和我们的无能为力,却也同样由这些病例带我们看到了即使前进的步履维艰也有人在拼命地前行。数据和身边的病例告诉我们,癌症将是我们长期的敌人,而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敌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正视是我们战胜敌人的第一步。

#

看到《癌症传》再版真的很惊喜,十年过去,这本书依然畅销并且好评如潮绝非空穴来风的。医学史亦是人类史,而癌症作为众病之王,带给人类社会的恐惧和伤害是触目惊心的,现代医学给人们带来曙光。作为一本医学书,《癌症传》的写法非常有趣,即便是对于社科类图书并不擅长的读者而言,也会收获非常流畅且愉悦的阅读体验。虽然已读过旧版,但还是入手了这本十周年纪念版,经典就是常读常新。

#

《癌症传》介绍了癌症的历史,包括人类对其认知的发展、抗癌的漫漫长路、以及社会对其态度的变化……在阅读此书时,“新常态”一词让人触目惊心,但又在意料之中。癌症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这令人闻风丧胆的疾病不可避免地成为人类社会的新常态,我们要如何面对它?当我们全面地了解癌症的真相后,才能化恐惧为勇气,为全人类的抗癌之战献出力量。

#

每个人都知道癌症,但大部分人很难说出癌症的确切定义,只知道癌症会破坏人体自身正常的细胞,尤其患者在治疗过程难免需要进行化疗,而化疗对病人来说极其痛苦的,越是癌症末期化疗的次数越多。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癌症,只有了解癌症,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癌症。这也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科普书,就是希望更多的人重视自己的身体,其实癌症并不可怕,癌症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早期发现治疗,还是可以痊愈,但很多人都是因为耽误病情,等治疗的时候已经是末期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每年参加体检!

#

如果说结核病通过病理性侵蚀(结核杆菌逐渐使肺组织形成空洞)夺去患者的生命,那么癌症的死因可以归咎为细胞过度增生令机体窒息,而这种病理性累积只是此类消耗性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罢了。癌症是一种具有霸权主义属性的疾病,它可以肆无忌惮地侵犯正常组织,形成各种病灶,并且能够把某个器官作为“跳板”伺机向远处转移。除此之外,癌症始终在绞尽脑汁改头换面,它不仅在向机体大举进攻时无恶不作,还在对抗治疗时施展阴谋诡计蒙混过关,似乎癌症正在给人类传授生存技巧。癌症可以被视为与人类平行的物种,或许这种疾病比人类更适合生存。 由于癌症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被不断演绎,因此它也化身为某种穷凶极恶的现代幽灵。其实癌细胞就是由正常细胞变异而来的。之所以癌症可以成为横行霸道的侵略者与殖民者,部分原因在于它利用了人类物种或生物体正常进化过程中的某些特性。癌细胞不仅分裂方式与正常细胞相同,而且也会遵循生物学的基本规律:由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虽然细胞分裂在正常组织中会受到严格调控(细胞生长或停滞分别由不同的信号控制),但是恶性细胞在肿瘤组织中却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受控制。众所周知,“克隆”这个术语被生物学家用来描述那些具有共同遗传祖先的细胞,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癌症就是一种克隆性疾病。几乎所有已知的恶性肿瘤均来源于自身的某个祖先细胞,它一旦获得了无限分裂与永久生存的能力,就可以永无止境地产生子代细胞(就像菲尔绍在细胞学说中提到的那样,“一切细胞来源于细胞”)。 然而癌症不仅属于克隆性疾病,它更是某种克隆性进化疾病。如果癌细胞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发生进化,那么它们就不会被赋予强大的侵袭、生存和转移能力。每代癌细胞都会产生少量与母细胞遗传物质不同的变异细胞。当化疗药物或免疫系统向癌细胞发起进攻时,突变克隆将在防守反击中继续扩增,最终实现癌细胞的适者生存。这种循环往复的突变、选择与增殖会产生越来越多适应生存与生长的癌细胞。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突变还会加速诱导产生其他突变,遗传不稳定性也将不遗余力地为产生变异克隆推波助澜。综上所述,癌症进化的基本逻辑与其他任何疾病完全不同。如果将人类物种作为达尔文选择的终极产物,那么这种潜伏在人体内部的疾病也将与我们结伴同行。

引自 第四章 神秘瘟疫 033

摘录的有点多,但是这一段解释了结核和癌症的区别(之前我一直很模糊),也阐明了癌症的本质,耐药/抗药性的根源。简直恨不得整段都高亮。

#

癌症是一种病理性增生疾病,癌细胞具有自主分裂能力。这种异常增生将导致细胞分裂失控,形成的肿块还会侵犯机体器官并且破坏正常组织。此外,肿瘤也能够从原发灶转移至骨骼、脑、肺等远隔器官。根据组织学来源,癌症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类型,例如乳腺癌、胃癌、皮肤癌、宫颈癌、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但是就细胞水平来说,所有这些肿瘤的发病机制大同小异。无论其组织学来源为何,这些癌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特征,也就是细胞分裂病理性失控。

引自 第一部分 黑色体液,致癌元凶 001

#

现在我们认为癌症是某种细胞生长失控引发的疾病,而基因突变就是导致上述结果的始作俑者[特异性影响促进细胞无限生长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在正常细胞中,功能强大的基因电路负责调控细胞的分裂与死亡;在癌细胞中,由于基因电路遭到破坏,细胞生长将不受控制。其实癌症临床表现千变万化的核心问题就在于细胞的无限生长,当然这种貌似简单的模式也反映了细胞内部复杂的运行机制。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只有通过细胞分裂才能生存,其间还要历经生长、适应、恢复与修复过程。一旦细胞生长机制出现异常、失去控制,那么癌细胞将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上述过程。除此之外,癌细胞还具有生长速度更快以及适应能力更强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的生存能力比正常细胞更加完美。 我们可以将抗癌原则总结为以下两点:找到防止易感细胞发生突变的方法;在不影响正常细胞生长的同时清除突变细胞。虽然上述两点看似简单明了,但是实际上举步维艰。细胞恶性增殖与正常生长在遗传层面上存在许多相似之处,而如何进行鉴别可能是摆在人类面前最具重要意义的科学挑战之一。研究发现,癌症就潜伏在人类的基因组中:由于调控正常细胞分裂的基因能够被机体识别,因此这些执行关键细胞功能的基因发生突变后将被视为异物。此外,癌症还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人类物种的寿命不断延长,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细胞恶性增殖的问题。(癌基因突变概率随着机体衰老而逐渐增高,也就是说,癌症本质上与年龄相关。)从某种相反的角度来看,假如人类在追求不朽,那么癌细胞也在寻觅永生。 然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鉴别细胞恶性增殖与正常生长依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引自 引言 v

假如人类在追求不朽,那么癌细胞也在寻觅永生。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怎样避免得癌症?

预防癌症四点事项
第一,不要抽烟,或者戒烟。抽烟的人有一半会死于与抽烟相关的疾病,其中很多是癌症。在美国,90%的肺癌是直接由抽烟引起的,另外有3%是因为吸入二手烟造成的。Ferri说:“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每天花三五美元来帮助自己折寿8到12年。”
第二,关注你吃的东西。美国癌症协会建议人们应该每天至少吃五种不同的蔬菜和水果,这是帮助抗癌的有效办法。《营养与癌症》杂志也公布说,很少吃水果和蔬菜的人患癌的可能性比吃水果蔬菜比较多的人高一倍。美国癌症协会也建议:选择全麦粉而不是精麦粉,限制红肉食用量,特别要少吃处理过的和高脂肪的肉类,限制酒精饮料,等等。
第三,多做运动。中度运动是科学家推荐的运动方式。据研究,每天散步一小时可以把患结肠癌的可能性降低46%。美国癌症协会建议人们每天至少做60分钟中度或稍强烈的运动,每周运动五次以上。Ferri补充说,过度肥胖也会增加患癌症的可能。
第四,了解家族病史。家族病史是致命癌症的最大诱因,遗传可能导致基因中有致癌因素。如果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有过癌症,那么你可能需要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做定期检查。
但无论如何,人们不应该害怕,而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预防癌症。

预防癌症的食物

1)牛奶和酸奶 牛奶含钙和维生素D,在肠道内能与致癌物质相结合,清除其有害作用。酸奶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2)蜂蜜和蜂乳 蜂蜜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造血功能和组织修复作用。近年来发现蜂乳含有特殊的蜂乳酸,对防治恶性肿瘤有效。

3)茶 含儿茶素,能清除体内的放射性物质。放疗病人经常饮茶有益康复。茶还可以防龋齿。

4)花粉食品 效是提高智力,促进发育,补血,增加耐力,延缓衰老,具有激素样作用,增强抗病能力等。

5)蔬菜 新鲜蔬菜如胡萝卜、萝卜、瓠果、茄子、甘蓝等,含有干扰素诱导物,能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这种物质可以增强病人对疾病和癌瘤的抵抗力。但它易受加热的影响而被破坏,因此以上。食物以生吃为好。许多研究都证实大蒜具有防癌抗癌能力,大蒜中的脂溶性挥发性油能激活巨噬细胞,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还含有一种含硫化合物,也具有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葱头也能抗癌,可能是含有谷胱甘肽以及多种维生素的缘故。对淋巴瘤、膀胱癌、肺癌和皮肤癌等均有防御作用。

6)海产品 可用作恶性肿瘤病人的治疗食品。海藻类有效成分主要是多糖物质和海藻酸钠。海藻酸钠能与放射性锶结合后排出体外。常吃海带、紫菜等食品对身体有益。鲨鱼的软骨能抑制肿瘤生长,鱼翅有抑制肿瘤向周围浸润的能力。鱼类中含有丰富的硒、锌、钙、碘等无机盐类,对抗癌也是有益的。

7)真菌食品 中含有多糖物质和干扰素诱导剂,能抑制肿瘤。香菇对胃癌、食道癌、肺癌、宫颈癌有一定的疗效。金针菇也具有同样的功效,对肿瘤有抑制作用。猴头菇对胃癌有疗效,可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免疫力。银耳对癌瘤有抑制作用。近年发现茯苓中90%的B茯苓聚糖可增强免疫功能,有抗癌瘤的作用。

8)果品 杏仁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细胞癌变。它对口腔干燥等症状有缓解作用,但对口:腔有炎症、溃疡以及鼻出血的病人不宜食用。乌梅也有抗癌作用,枣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无花果的提取物可治疗胃癌、咽喉癌、宫颈癌、膀胱癌等。苹果中含有果胶多,可与放射性元素结合,促使其排出。木瓜能阻止癌瘤扩散、发展。

9)其他 山芋中提取类固醇物质能抑制乳腺癌的发展。玉米粉能抑制肿瘤生长,减轻抗癌药物的副作用。薏苡仁中的多糖体和薏苡脂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

预防癌症,如何饮食

(1)食品多样化:食谱广不仅可满足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而且还能抑制有害致癌物质。

(2) 喝含酒精的饮料一定要适量:喝酒多有损健康,口腔、咽喉、食管和肝脏的癌与喝酒过量有关。喝酒多,同时又抽烟的患癌症的危险性更大。

(3)避免过多胆固醇的摄入:低脂肪饮食可以减少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危险性。

(4)食用含有足够淀粉和纤维素的食物:应该多吃水果、蔬菜、干豆、全谷类食品、豆类及其制品。以增加淀粉和纤维素的摄入量,这样可降低结肠癌和直肠癌。

(5)保持营养的均衡,维持理想体重。避免吃过多的糖。

饮食预防癌症14法
癌症是当前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每年全世界约有600万人被癌症夺去生命,其中我国约130万人死于癌症。但是,癌症也是可以控制的。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多年来致力于癌症的基础、临床以及癌症预防等方面研究,总结了全世界在癌症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具有广泛科学依据的从膳食和健康方面预防癌症的14条建议。现摘录如下:
建议一:合理安排饮食。在每天的饮食中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谷类和豆类应占2/3以上。
建议二:控制体重,避免过轻或过重。在成年后体重增幅不应超过5千克。用体质数(BMI)公式来衡量。(见公式)
体重(千克)
BMI=——————————————
身高(米)×身高(米)

BMI小于20,体重不足;BMI为20~25,理想体重;BMI为25~30,轻微超重;BMI大于30,严重超重。
建议三:坚持体育锻炼。如果工作时很少活动或仅有轻度活动,每天应有约1小时的快走或类似的运动量。每星期至少还要进行1小时出汗的剧烈活动。
建议四:多吃蔬菜、水果。每天应吃400~800克果蔬,绿叶蔬菜、胡萝卜、土豆和柑橘类水果防癌作用最强。每天要吃五种以上果蔬,且常年坚持,才有持续防癌作用。
建议五:每天吃600~800克各种谷物、豆类、植物类根茎,加工越少的食物越好。少吃精制糖。
建议六:不提倡饮酒。即使要饮,男性一天也不应超过两杯,女性一天不应超过一杯。
建议七:每天吃红肉(即牛、羊、猪肉)不应超过90克。最好是吃鱼和家禽以替代红肉。
建议八:少吃高脂食物,特别是动物性脂肪。选择恰当的植物油并节制用量。
建议九:少吃盐,少吃腌制食物。盐的每日消耗量应少于6克(约一茶匙)。
建议十:不要食用在常温下存放时间过长、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建议十一:用冷藏或其它适宜的方法保存易腐烂的食物。
建议十二:食品中的添加剂、污染物及残留物的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限量即是安全的,但乱用或使用不当可能影响健康。
建议十三:不吃烧焦的食物、直接在火上烧烤的鱼和肉或腌肉,熏肉只能偶尔食用。
建议十四:对于饮食基本遵循以上建议的人来说,一般不必食用营养补充剂,营养补充剂对减少癌症的危险可能没什么帮助。

我该如何确定治疗方案?

生物化学家——卡尔罗兹博士,最近在该市出版的一本营养杂志上面,发表一篇极惹人注意的文章,说是芦笋在治疗癌症方面,有着极优异的结果,这里特地请人翻译出来,供给癌症患者,以及有关系的人士作为参考。

我罗兹自称是一名生物学者,在过去的数十年之间,不断的研究有关食物的健康问题,不敢说有多大的建树,却有了多少的心得,今天在此与各位谈谈有关癌症的问题,希望对同患者有多少的帮助。数年之前,我的好友理查德·R宾夕尔大学博士,发表了专题演讲说:“芦笋或许能够治疗癌症”以来,我颇有共鸣之心,从此以后,我在自己本分的工作之内,时常与宾夕博士共同从事研究芦笋与癌症的关系,如此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芦笋确实能够治疗癌症,而且效果还相当的良好,我们特地从很多的实例中,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四、五个例子供大家作为参考。

(一),一名男子罹患了淋巴腺癌,医生诊察后,只有搔搔头,说是绝对没有恢复健康的希望了,该男子请求于我们,我们告诉他芦笋疗法,如此只经过了一年后,医生再检查的结果,竟然全无癌症的痕迹了,医生在惊愕之余,宣布了他已经痊愈,于是他又重新回到了他工作的岗位,从此不再罹患此病了。

(二)一名六十七岁相当成功的商人,十多年前罹患了膀胱癌,他辗转求医,吃尽了各种药品,以及试尽了各种疗法,仍旧丝毫不见效。几乎是要心灰意懒了,最后他抱着姑且一试的心理,尝试了芦笋疗法,前后只实行了三个月,再前往医院检查后,发现膀胱里面的肿胀物已经完全的消失,再度恢复了健康。

(三)一名男子罹患了肺癌,于1971年3月接受了切开手术,医生检查之后,发现癌肿已经扩充开来,情况相当的严重了,实在不能再着手医治了,于是他又把切口再封闭起来,让患者自生自灭了。4月5日起该男子开始了芦笋疗法,每天有恒地持续下去,如此到了8月,当他前往医院接受X光检查的结果,发现所有的癌肿竟完全的消失了。

(四)一名妇女常年以来为皮肤癌所苦,她吃药打针,不仅没有治愈皮肤癌,反而在几年之后长出了七种不同的皮肤癌,让医生都感到束手无策,拿她毫无办法,这时她接受了朋友的劝告,实行了芦笋疗法,每日不断,三个月之后,再前往检查的结果,一切的皮肤癌症都消失了,疼痛也无形中消失,医生告诉她癌症已经完全的痊愈了。

依据这位妇女的发表,芦笋疗法不仅治愈了她的癌症,亦治好了她的肾脏病,因为自从1949年以来,她陆续接受了三十次肾脏结石的切开手术,由于医疗费用毫无着落,以致演变成从政府方面接受特别医疗辅助费哩!她竟然靠着廉价的芦笋疗法治好了她多年的皮肤癌和肾脏病,怎能不让她欣喜万分呢?不过我听到这个消息并不感到震惊,因为1971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发行的医学杂志,即提起芦笋可能是肾脏结石的妙药,又如1972年的杂志又刊载芦笋可能消除膀胱结石等等。

那么芦笋应该如何吃才能治疗癌症呢?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只要把芦笋先行煮熟(或者使用罐头装的芦笋也可以,功效是相同的),然后把芦笋放在果汁机里面打成泥状,把这种芦笋制成的泥状物盛在容器里,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早晚各吃四大匙。

据罗兹博士说,这种芦笋泥效果非常良好,患者在服用三个星期或四个星期之后,即会发现效果,至于吃法,不拘泥于形式,凭各人的爱好即行,用菜汤冲泡,或者冷开水冲薄之后饮用亦可,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化学药品,即使多吃也不至于造成灾害,有时候甚至有吃的不要呢!身为生物化学者的我,以本身职业的立场深信古老的一句说法:“有效的食疗法,亦可以用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如今大家都谈癌色变,我与妻子为了预防这种棘手的疾病之苦,每天三餐都食用芦笋泥(用菜汤冲泡或水冲薄后饮用),然后按时进行血液检查,结果我俩的身体一直健康无恙,站立于生物化学者的立场,我曾经仔细研究癌的成因,以及治疗。依我看来芦笋疗法乃是时下最新的治疗法。我们从事有关芦笋的研究后,发现它含有多量的某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增殖新的细胞,不但能够抵抗癌肿的增殖,亦能变成我们身上的刺激素,使新陈代谢加强,增进身体健康。

总而言之,芦笋疗法并非化学药品疗法,不必担心有副作用,绝对不会毒害身体,可以放心地使用。

生物免疫疗法是什么?生物免疫疗法有用吗?

魏则西患有罕见的滑膜肉瘤晚期,通过北京武警二院的生物免疫疗法治疗,但结果还是去世了。那么生物免疫疗法是什么?生物免疫疗法有用吗?

生物免疫疗法是什么
免疫治疗是指用自身的免疫系统去治疗疾病的一类方法。通过调动患者自身抵抗力(免疫细胞)来抵御、杀死肿瘤细胞,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当前癌症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目前免疫治疗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免疫细胞疗法。简单说就是抽取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把肿瘤的特征“告诉”免疫细胞,在体外诱导出可能具有杀伤肿瘤能力的细胞,再输回患者体内进行“战斗”。此类疗法包括LAK、DC、CIK、DC-CIK、CAR-T、TCR-T、NK、CAR-NK,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等等。但是经过十数年的研究,大浪淘沙始到金,眼下有出色作用的是CAR-T、TCR-T这两种细胞治疗方法。

另一种是免疫检测点阻断剂药物。这些药物能使癌细胞周围削弱免疫系统的信号失效,使免疫细胞不被蒙蔽,继续攻击肿瘤细胞。如抗体阻断CTLA-4以及PD-1通路,能阻断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欺骗”,让T细胞恢复对肿瘤细胞识别和杀伤的能力。魏则西托香港朋友带回来的产生疗效的“靶向药”Keytruda正属于PD-1抗体药物,是被美国FDA批准的首个PD-1抗体药物。

此次事件中涉及的CIK/DC-CIK疗法,属于上面提到的免疫治疗的第一种,即通过体外训练免疫细胞“战士”的做法。

DC-CIK细胞疗法,主要原理如下,首先将患者自己的DC细胞提取出来在体外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或者是肿瘤相关抗原肽进行抚育来诱导DC细胞成熟,同时将患者的淋巴细胞提取出来在体外用细胞因子激活成为CIK细胞,然后在体外将肿瘤抗原诱导成熟的DC细胞和CIK细胞共同培养进行肿瘤抗原呈递来激活肿瘤抗原相应的淋巴细胞,再把它们回输给病人体内。
生物免疫疗法有用吗
目前国内所有的免疫治疗都是辅助治疗,肿瘤治疗主要还是以手术、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为主,所进行的细胞免疫治疗目的是提高患者整体的免疫能力,还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治疗手段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而且免疫疗法对于各种癌症疗效不一,效果也因个人而异。

DC-CIK治疗目前也只能对很少数一些病人有一些特异的作用,但是总体效应不大,不能做为主要治疗手段。因此国内大多数肿瘤医院和研究治疗中心都是把DC-CIK治疗作为手术、放疗、化疗之外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要真正直接用于临床,还需在DC-CIK技术有明确突破之后。

肿瘤免疫治疗虽然没能拯救魏则西,但在肿瘤免疫治疗的道路上,并不总是失望,也有一些令人兴奋的成果。

琳达·泰勒(LindaTaylor),免疫疗法的第一个受益者,1984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史蒂文·A·罗森伯格(StevenA.Rosenberg)团队用高剂量白细胞介素-2(IL-2)成功地治愈了琳达·泰勒晚期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

2008年第358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对一名52岁男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进行免疫治疗的报道。免疫治疗前,其肿瘤复发并伴随转移,并对高剂量α-干扰素、4周期的高剂量白介素-2及局部切除的治疗方式无效。后给予患者体外扩增并回输特异性CD4+T细胞,两个月后患者所有的病灶消失,两年内没有肿瘤的复发。这是医学界首例利用复制免疫细胞的方法成功治愈癌症的个案。不过,后来在各种肿瘤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再现。

201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又报道了一位患有溃烂性黑色素瘤的49岁女性病人,在免疫疗法联合用药I期临床实验中,接受CTLA-4抑制剂Ipilimumab与PD-1抑制剂Nivolumab联合注射3周后,转移瘤迅速消失。

另外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上也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果。最为人熟知的例子是一名叫理查德兹的小女孩,她在出生后不久经诊断患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在不满一岁的时候,接受了CAR-T疗法的治疗,成功帮她清除了体内的癌细胞。

MIT科技评论(MITTechnologyReview)也曾报道过一例CAR-T疗法成功治愈的例子:一名20岁的青年MiltonWright,在白血病第三次发作后,选择了参加CAR-T疗法的临床试验。尽管在将改造后的T细胞注射回体内后,Milton一度出现了高烧等严重反应,但他最终还是战胜了病魔。在离开重症监护病房后,医生对他的骨髓癌细胞数进行了评估,而评估的结果是“0”。
癌症的早期症状
癌症的早期症状之胃癌: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症状,而且比较顽固、进展快;突出的表现为食欲迅速下降、食后腹部饱囘胀感及不适感,同时,体重明显降低。或者,过去没出有胃痛(“心窝痛”)的人,突然出现反复的胃痛;以前虽有胃痛,但近来疼痛的强度、性质、发作的时间突然改变,且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变得无效或欠佳。

癌症的早期症状之食道癌:吞咽食物有迟缓、滞留或轻微梗噎感,可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又可出现,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或在吞口水或吃东西时,总感觉胸骨有定位疼痛。平时感觉食管内有异物且与进食无关,持续存在,喝水及咽食物均不能使之消失。

癌症的早期症状之肝癌:早期肝癌无特异性症状,如有亦多是癌前疾病的一些复杂表现。但是如果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人,右上腹或肝区出现刺痛或疼痛加剧,身体不适,食欲减退,进行性消化不良,伴有顽固性腹泻及体重明显下降时,应高度警惕。

癌症的早期症状之直肠癌:凡30岁以上的人出现腹部不适、隐痛、腹胀、大便习惯发生改变,出现便秘、腹泻或者交替出现,有下坠感,且大使带血,继而出现贫血,疲乏无力,腹部摸囘到肿块,应考虑大肠癌的可能。其中沿结肠部位呈局限性、间歇性隐痛是结肠癌的第一个报警信号。下坠感明显伴大便带血,则是直囘肠癌的信号(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囘肠癌)。

癌症的早期症状之肺癌:咳嗽是肺癌的早期症状,其特点是以阵发性刺囘激性呛咳为主,有咳不净的感觉,一般无痰或只有少量白色泡沫痰,继发感染可出现脓痰。如经抗炎治疗2周后无改善,应警惕肺癌的可能。或在原有慢性咳嗽基础上出现咳嗽性质改变,甚至伴有“气管鸣”、“气短”应予注意。肺癌的另一警号是间断性反复少量血痰,或痰中带血丝。此外,还出现胸背痛、胸闷、发热等症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