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医学杂志案例

2023-11-01 11: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医学杂志案例

目前女子的身体状况是良好,没有问题的。但是医生说不排除后续有其他问题出现,毕竟身体装了55个电池,多少是对身体有损害的,只是暂时没有出现而已。

01、医生从女子胃和结肠取出50节电池,女子身体目前没有问题。

先说,《爱尔兰医学杂志》更新最新的动态,其中说到爱尔兰一家医院接待一位66岁的女性。医生通过检查发现女性身体里面有50节圆柱形的电池,为此医生专门研究手术方案,确保顺利取出电池,减少对女性身体的危害。

再说,《爱尔兰医学杂志》发表这个案例,也是全世界人体发现电池最大的。真不知道这名女子是怎么想,体内存在那么多电池,对自己身体也是负担,可是她没有出现任何不妥当,就算是做完手术也很快就恢复正常了。

02、女子是故意吞下电池,入院后又吞5节电池。

一开始医生以为女子遇到什么不好事情,可是随着女子入院之后的神操作,彻底否定医生之前的想法,女子本身就存在自残行为。因为一个正常人不可能去吃电池,要知道医生给她做过检查,明明是50节电池,可是她入院之后就变成55节电池,就可以很好说明她是自己吃下去的。

还有要是其他人胁迫,可以帮女性报警帮助她,可是她自己想不开吞电池,那就防不胜防,谁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又再吃电池进肚子。另外有网友说这不是现实版的机器人充电状态吗?这样一说好像也挺像,毕竟电影上机器人就是吃电池充电的。

03、总结一下。

希望广大网友都要吸取经验教训,电池真的不乱吃,严重是会危及生命的,不要拿自己的命开玩笑。

“憋住喷嚏”能致喉咙破裂,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一名来自英国莱斯特的34岁男子试图打一个大喷嚏(捏住鼻子,闭上嘴),导致喉咙破裂。男的说当时感觉脖子“砰”的一声,马上就觉得疼,难以下咽,难以开口。医生给他检查时,发现他的喉咙和脖子肿胀。

经过x光检查,发现空气从他的气管中漏出,并通过裂口进入他颈部的软组织。耳鼻喉科医生说:“堵住鼻孔、闭嘴来停止打喷嚏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打喷嚏时不要屏住呼吸。”

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口鼻,病毒就会粘在手上。当你揉眼睛抠鼻子的时候,病毒很可能会通过接触进入你的眼睛和鼻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这些部位的感染。人打喷嚏时,会把口鼻完全捂住,来自上呼吸道的强大压力没有缓解,所以压力会通过咽鼓管作用在耳道的耳膜上,造成鼓膜破裂等灾难性后果,还会导致长时间听力下降或头晕。

打喷嚏不仅会影响耳朵,还会导致眼睛血管破裂和失禁。它也会伤害你的横膈膜,横膈膜是一种水平伸展的肌肉,位于你的胸部底部。另外,打喷嚏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可能会导致脑血管破裂。打喷嚏并用手捂住口鼻的想法是对的,但操作是错的。专家说打喷嚏可能会传播疾病,所以尽管打喷嚏是一件好事,但一定要用纸巾盖住它。

流感季节,咳嗽或打喷嚏时,成人和儿童都要用纸巾捂住口鼻,然后将纸巾扔进垃圾桶,及时洗手,防止细菌传播。

准备手帕来不及的时候,我建议用手肘窝打喷嚏,不要用手捂嘴,以免通过手口接触传播细菌和病毒。小贴士:打喷嚏后要及时处理手帕和纸巾,以免细菌和病毒进一步传播,记得洗手!

关于非那雄胺的副作用的这几点,你够了解吗?

关于非那雄胺的副作用,在网络上已经被过度的解读了,其实每个药物有副作用本身很正常,只不过涉及到了男性比较隐私的话题,所以才会备受关注和议论。我曾经碰见过一个脂溢性脱发的发友,一听说要用药物治疗脱发,首先的一个问题就是,会影响勃起吗?

我给他解释了好久非那雄胺副作用的发生几率和可逆性,才勉强说通了他试一试。使用了大概一周,就抱怨说确实会影响性欲,准备停药了,还在不停的埋怨我。问清了他的感受和大致情况,其实反应并不是很强烈,说白了就是心理作用作祟。在和他说明白,解释清楚,又使用了到现在三个月,没有发生过一点问题。举这个实际的案例,并不是说非那雄胺没有副作用,而是想告诉大家它的副作用并没有那么的强烈,发生的概率也是很低。 下面是整理的一些资料文献上关于非那雄胺效果和副作用的实验研究数据: 非那雄胺是一种药物成分,英文名 Finasteride,化学名 N-(1,1- 二甲基乙基)-3- 氧-4- 氮杂-5- 甾-1- 烯-17- 酰胺,这个成分并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合成的。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 年 6 月刊发文章《低剂量非那雄胺控制男性型秃发临床观察》。数据来自 2006 年 ~2009 年医院门诊资料,治疗组 88 人,1mg 每天,治疗 24 周,24 周后减少用量,2 天服用 1mg,到第 48 周结束。非那雄胺组,24 周时,治疗组脱发率为 48.86%(对照组 98.85%),轻度脱发率 11.36%(对照组 32.18%),重度脱发率 37.50%(对照组 66.67%)。

48 周时,治疗组脱发率为 73.86%(对照组 100% ),轻度脱发率 17.05%(对照组 32.18%),重度脱发率 56.82%(对照组 67.82%)。 总结一下,在非那雄胺 1mg 剂量服用 24 周后,有至少 50% 的人脱发改善了,其中有 30% 左右有显著的脱发改善,而逐渐停药(1 天 1 次改为 2 天 1 次)后,有大约 25% 的人脱发又复发了,而且此前脱发越严重的人,复发的现象就越明显。这项研究没有提及到非那雄胺的副作用。需要强调的是逐渐停止使用非那雄胺后,有明显的脱发复发现象,这清楚表明非那雄胺需要长期使用来保持效果。 以上是《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的研究数据,接下来我们再看其他的一些权威医学杂志的研究数据: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年 4 月刊发《男性型脱发 201 例相关因素分析及非那雄胺治疗体会》。口服非那雄胺 1mg,至少连续服用 4 个月, 201 人参与,坚持用药 3 个月以上的患者 72 例,占 36%。非那雄胺组 72 例服药 3 个月以上的病人中,56 例感觉有效,有效率占 77.8%,见效时间 3 个月左右。不良反应方面,大约有 2% 的人性功能受影响,停药后 2 周消退。 日本东京医科大学、大阪大学、日本医学院皮肤科等专家共同发布的《雄激素脱发治疗指南 2010》在脱发行业中产生过重要影响,我们只看文章中提到的非那雄胺的部分。日本人治疗数据显示,连续用非那雄胺 12 个月,中度以上改善的人占 58%,脱发停止加重的人占 98%。不良反应方面, 性欲减退占 1.8%,阳痿占 1.3%,射精障碍占 1.2%,其他性功能问题占 1.2%;非那雄胺性功能障碍整体发病率是 2.9%,和安慰剂几乎没有差别。重要的是,长期使用并未发现肝损伤之类的问题,而肝功能受损是长期服药最大的问题。这篇文章中还建议,临床研究认为 18 岁男性可服用非那雄胺, 但是日本国内建议是 20 岁以上,因为这个药物针对年轻人安全性的研究并不太多。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非那雄胺对女性怀孕和生育是有重大隐患的,而且对于绝经后的女性无效,不建议女性使用任何非那雄胺药物。 2002 年 6 月的《皮肤病治疗》杂志上刊发了《非那雄胺治疗中国男性雄激素秃发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用 1mg 非那雄胺按照 24 周随机双盲对比实验,结果是:非那雄胺组 106 例治疗人员,有 75 人(70.8%)感觉有改善,其中轻度改善 22 例(20.8%)、中度或者明显改善 53 例(50%),能够保持现状的有 29 例(27.4%)。副作用方面,有 65 例(61.3%)感觉到不适,但是仅有 1 例出现了明显的性功能减退的问题,占实验总数的 0.9%。这项研究中多达 61.3% 的人在用药过程中感觉到不适,这是学术文献上是很少见的。在绝大多数国内和国外的文献中,对于非那雄胺的副作用均低于 3%。但这不意味着 97% 的人服用非那雄胺没有任何感觉,他们可能会有感觉,只是感觉并不严重罢了。

总结一下这几篇文献的几个重要观点:

1.在临床上,非那雄胺有效率说法是 70%~90%,这个有效率仅仅是指药物产生了效果,而达到有显著改善脱发外观的程度,几率在 40%~60%; 2.非那雄胺副作用几率一般不高于 3%,严重副作用几率不高于 1%,永久性副作用记载很少见到,停药后 2 周都可以消退; 3.非那雄胺显效的时间一般 3 个月以上,大部分人坚持不到这个时间,只有不到 40% 的人可以坚持 3 个月; 4.大部分人开始服用非那雄胺之后可能会有不适的感觉,这个比例可以高达 60%,但是逐渐用药之后这些感觉会逐渐消退; 5.非那雄胺不适合女性使用,女性备孕期间,男性也不可使用这个药物。

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在使用非那雄胺如何才能安全有效的使用呢?作为一个专业的脱发行业从业者,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给大家分享,供大家参考:

1.做一个精子方面的检测 非那雄胺的副作用有一项可以观测到的数据就是精子质量,包括精子密度和活动精子密度等数据,服药之后再做一个检测对比,可以大概了解自己精子受影响的情况,这对于副作用有多严重会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2.至少坚持吃 1 个月 不要用药后第二天感觉不适就决定停药,两三天的反应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很可能是源自你的心理作用,至少要服用一个月之后在做评判,很多副作用都会在这个期间消失。 3.停药测试 用了 1 个月后,确实发现性功能受到影响了,也不要着急。停药一段时间试试,如果停药后副作用很快消失,证明副作用对你完全可逆,你可以考虑更长时间用药来观察副作用,如果副作用消失很慢,那意味着药效对你影响很大,可以考虑终止药物使用。 4.减小剂量 如果副作用明显,但是又不想放弃非那雄胺,也可以尝试减少剂量,比如每天 1mg 的用量改成每天 0.5mg。这会降低副作用,同时仍然可以取得效果。

世界医学杂志论文

世界医学杂志论文

“大数据”浪潮下,传统的临床案例的研究是不是“过时”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几位医生最近的行动鼓舞了临床医生进行临床研究的士气。他们对世界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篇重点文章提出了质疑,最终获得了《柳叶刀》及原文作者认可。

发表于《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的这篇论文是《2008年至2012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由中国疾控中心、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和美国NIH等多家研究机构共同完成。

这是一项基于“大数据”的研究。研究者们基于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系统记录的共31个省市自治区的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篇论文其中一处提到,“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多持续一天,死亡率便增加1%。”这引起了市妇儿中心的几位临床和公卫医生的'注意:这句结论与自己观察到的临床数据并不吻合。

“在我们的临床病例中,并不是所有症状出现都增加死亡风险,如发热;相同的症状出现在急性期和后遗症期对死亡风险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如吞咽障碍。”作者之一李佩青告诉记者。市妇儿中心的几位医生向《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提出了质疑:“根据对2012年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EV71型手足口病病例的连续统计,我们发现,患者发病早期若出现脑干和丘脑方面的症状,会增加死亡风险。”

结果让李佩青们很自豪:《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采纳并刊登了他们的提问,原文作者的回复也发表在了该杂志上。作者承认,这项研究确实没有收集到临床合并症或并发症的数据。市妇儿中心神经康复科主任杨思达认为,“这次临床数据与大数据的交锋中,大数据放弃了自己的观点,这样的结果提升了临床医生的价值,鼓舞临床医生坚持临床研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