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原医学杂志

2023-11-01 10: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原医学杂志

张世友,男,汉族,1946年生,函授大专学历,乡村医生,从医36年,擅长于中医内科,妇科及疑难杂症。先后曾在《中原医刊》、《河南卫生报》、《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中国中医基础杂志》、《中医杂志》、《新世纪世界名医论坛》、《中国医药科技优秀论文荟萃》、《中华综合医学杂志》等发表论文36篇。参加过多次国家级学术研讨会。曾获得优秀论文奖、科技贡献奖、学术创新奖金奖。并被全国民间医药研究会聘为专家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澳大利亚国际中医药研究学会特约研究员、中国现代临床医药杂志编委等。

毛德西的主要论文

[1]毛德西. 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论”的形成及其启示[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01:9-11.[2]毛德西. 龙子章脉学的特点及其感悟[J]. 河南中医,2004,03:28-29.[3]毛德西. 李东垣脾胃学说的特点与用药规律探讨[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02:10-12+27.[4]毛德西. 刘完素对《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发挥[J]. 河南中医,2004,10:5-7.[5]毛德西. 杂病治验四则[J]. 光明中医,1996,01:38-40.[6]毛德西,孙自学. 老子养生酒治疗高脂血症50例临床观察[J]. 河南中医药学刊,1996,04:27-28.[7]毛德西. 略述治咳八法[J]. 河南中医,1996,01:31-32.[8]毛德西. 从“阳微阴弦”谈冠心病的证治轨范[J]. 河南中医,1997,01:5-7+63.[9]毛德西,朱光. 乙型肝炎的辨证用药思路[J]. 中医杂志,2002,02:144-145.[10]毛德西. 冠心病的整体辨证思维[J]. 中医学报,2010,06:1107-1108.[11]毛德西,禄保平,张海杰,孙巧玲. 邓铁涛谈中医传承与创新[J]. 中医学报,2014,05:659-660.[12]毛德西. 痹症辨治4则[J]. 河南中医,2005,11:72-73.[13]毛德西. 医学革新家张子和的学术思想研究[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01:16-17.[14]毛德西. 谈肝气证治[J]. 河南中医,2007,05:10-12.[15]毛德西. 余听鸿医案分析[J]. 河南中医,2006,02:73.[16]毛德西. 《伤寒论》证候辨析[J]. 河南中医,2006,07:9-11.[17]毛德西. 论中国传统医学基础理论的特点[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04:9-12.[18]毛德西. 老年杂病治验3则[J]. 河南中医,2009,02:191-192.[19]毛德西. 火疫证治[J]. 河南中医,2009,11:1060.[20]毛德西. 余听鸿诊治痿证的启发[J]. 中医研究,1995,02:50-51.[21]毛德西,朱光. 河南医史撮要[J]. 河南中医,2001,01:25-27.[22]毛德西. 张文甫医案3则[J]. 河南中医,2008,01:71-72.[23]毛德西,孙荣科. 对《伤寒论》腹证诊治的认识[J]. 河南中医,1982,02:5-8.[24]毛德西. 翟竹亭及其《湖岳村叟医案》[J]. 河南中医,1982,06:28-30.[25]毛德西. 痰核(皮下脂肪纤维组织增生症)[J]. 新中医,1983,12:14.[26]毛德西,李之,郭转,赵梅荣. 杂证治验[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04:25-26.[27]毛德西. 运用经方治疗咳痰喘的体会[J]. 中原医刊,1983,06:4-5.[28]毛德西. 胸痹辨证论治的体会[J]. 中原医刊,1984,05:19-21.[29]毛德西. 张锡纯治疗外感发热经验初探[J]. 中医杂志,1984,01:7-9.[30]毛德西. 回溯温疫特点  认清SARS脉络[J]. 河南中医,2003,07:12-14.[31]毛德西. 胃脘痛的鉴别诊断[J]. 中原医刊,1985,05:5.[32]毛德西. 刘鸿恩及其《医门八法》[J]. 河南中医,1986,04:39-42.[33]毛德西. 复方胎盘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04:21.[34]毛德西. 浅谈证候的表达形式[J]. 辽宁中医杂志,1986,03:11-13.

护理专业开题报告

护理专业开题报告精选范本

西安交大网络学院护理专业开题报告

论文名称:急性白血病化疗病人的护理及分析

作者姓名 孙静

所在单位 山东省费县人民医院

联系方式

指导老师

提交时间 20XX年9月

一、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目前并非少见,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以化疗为主,但化疗毒副作用大,合理化个性化护理对化疗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国内许多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不少护理体会,如范菁、张辉,张树风、吴红梅等。高安丽则着重总结了老年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彭素近、秦社灵分别总结了20例、76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的护理经验,马爱武、单秀梅强调急性白血病治疗期的营养护理。而在关于比较合理化个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措施的优缺点方面很少有人涉及。本研究旨在探讨合理化个性化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二、本研究的目的和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讨合理化个性化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轻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及取得成功。

三、关键词及定义

白血病;急性;化疗;护理

急性白血病:为骨髓中原始与早期幼稚细胞急剧增生的恶性疾病,其特点为体内有大量的白血病细胞无控制地增生,出现于骨髓和许多其他器官和组织,并进入外周血液中;发病急,发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

化疗:是急性白血病最主要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它是用含有特殊化学成份的药物来杀灭或抑制人体内的白血病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护理:护理(Nursing)一词是由拉丁文“Nutricius”演绎而来,原为抚育、扶助、保护、照顾残疾、照顾幼小等涵义。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的基本属性是医疗活动,但它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并以其专业化知识和技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

四、文献回顾

急性白血病为血液系统恶性病,发生于所有年龄组,像其他肿瘤一样,年龄大于50岁发病率明显增高。成人患者主要是二种类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或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而儿童主要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化疗是急性白血病最主要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2】。国内许多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不少护理体会,如范菁、张辉【3】,张树风【4】,吴红梅【5】等。高安丽则着重总结了老年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6】,彭素近【7】、秦社灵【8】分别总结了20例、76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的护理经验。马爱武,单秀梅强调急性白血病治疗期的.营养护理,包括鼓励患者进食和静脉营养支持【9】。总之,科学的护理方法可以避免或减少化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和副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参 考 文 献

【1】 沈志祥,欧阳仁荣。血液肿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73-274.

【2】 卢秉久,张艳,孙淑娟。贫血及血液病患者必读.沈阳:沈阳出版社。1998.108.

【3】 范菁,张辉。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的护理体会 .中外健康文摘,2009,6(9):409

【4】张树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的护理。中国民康医学,2007,19(8):1759.

【5】吴红梅。急性白血病化疗的护理。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6):102-103.

【6】高安丽。老年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体会.中原医刊,2004.3(31):55.

【7】彭素近。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护理。中国现代医生,2008,18:134.

【8】秦社灵。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的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249.

【9】马爱武,单秀梅。 急性白血病治疗期的营养护理。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3):1834.

五、研究设计类型

本研究为调查描述性研究。

六、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4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与对照组24例。两组病例入院时情况、年龄、性别、化疗方案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S]。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68.}。实验组根据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规律、临床表现、转归实施健康教育及自我护理行为指导,填写调查问卷,进行合理化个性化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

七、研究工具

自编的调查问卷,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化疗时间及目前化疗次数、对疾病及化疗毒副作用的了解情况、心理状态及需求等。

八、研究步骤研究方法

1选取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4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与对照组24例。

2对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规律、临床表现、转归实施一对一地健康教育及自我护理行为指导,让其填写调查问卷,进行合理化个性化护理。调查过程中先对患者说明此研究的目的,并向他们保证匿名调查和对调查资料严格保密,征得患者配合。若患者填写调查问卷确实有困难,可由其直系亲属协助完成。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3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九、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

十、年度研究计划

时间

工作内容

1999年1月~2004年12月

选取合适患者进行小样本护理观察。

2005年1月~2008年12月

继续选取合适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并初步整理资料,总结、分析资料

2009年1月~2009年9月

进一步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论文

十一、经费预算

约8~9千元

心灵导师胡杰一

相信大家对精神病的危害都有所耳闻,而且由于大部分精神病患者在得病之后都不承认自己有病而不愿意接受治疗。

笔者近三年来有幸与河南周口精神病医院(周口华侨医院)董事长、主任医师、高级心理咨询师、周口师范学院特聘心理学教授胡杰一先生同事,深感他在精神病诊疗领域的渊博学识。

胡杰一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对祖国医药学充满强烈的兴趣,童年时就树立了“抚危济贫,救死扶伤”的雄伟抱负。四十余年来,凭着顽强的钻劲和坚强的信念。以惊人的毅力于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宝库中纵横遨游,在精神疾病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让我们回顾一下他刻苦自学、孜孜不倦的求医之路吧。

一、初涉医林、与医结缘

胡杰一从懂事起就常听母亲讲述外祖父、外祖母及舅父为人治病的故事,因此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兴趣,每到外祖父家,总爱翻阅舅父的医学书籍。12岁那年他在家患了一场痢疾,求医吃药都不见好转,且渐加重,每天大便10余次。无奈他找来舅父给的《土方验方集》,试图能找到治疗痢疾的妙方。果然他发现书中记载:“鲜马齿苋100克,水煎服,治疗痢疾有特效”。他即让母亲从田里拔来,按法煎服二次,痢疾果然止住了,兴奋之余他下决心攻读医书,掌握医病硬本领,为改变家缺医少药的现状做出贡献。

后来,县医疗队来到胡杰一的家乡,他高兴极了,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跑到医疗队的住所拜师求教,常常听的入迷。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医疗队举办的针灸讲习班。为了购买针灸用具及书籍,他冒着酷暑一天步行往返八十余里。他常常在自己身上练习扎针,针灸技术迅速提高。当时杰一的一位邻居胃疼病发作请他试治。他立即用学到的知识扎了有关穴位,竟收到针到痛止的奇效。病人兴奋异常,逢人便讲胡杰一扎针治病真是神啊!

初次尝试的成功,使胡杰一学医的劲头更足了。从此,他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先后订阅了《中医杂志》《新中医》等十余本中医杂志,通读了数十部名家的学术著作和《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背诵了药性赋及百余首中药方剂。

1976年夏,胡杰一有位初中时的同学患了精神病,四处求医,花钱数百元,病情丝毫未见好转。无奈,患者的父亲向胡杰一求助,杰一即刻前往其家中,经详询观察,细心诊断,认为是痰火扰心所致,当即以涤痰泻火为法,针刺有关穴位,给以强刺激,并开中药二剂,服药后病人精神就很快恢复了正常。

二、汲取知识、如饥似渴

1975年,当胡杰一在商水县位集公社卫生院工作时,意外发现了老中医珍藏的一部中医手抄秘本。他如饥似渴地研读后,并用几十个夜晚把此书抄了一遍。就是这部手抄秘本,从理论到实践都给胡杰一以很大帮助,使他领略了中医这颗中华民族瑰宝的博大精深和无穷奥妙。

通过10年的努力学习、工作与锻炼,21岁的胡杰一已小有名气,前来就诊者络绎不绝。有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患瘫痪数月,经几家医院治疗,均不见好转,还欠了不少债。其家属报着一线希望将病人抬来求杰一诊治。他了解病情后,认为该病是中风后遗症,属气虚血瘀所成。即给病人以电针配合中药丸治疗,并替病人付药费百余元。治疗的第三天,病人便可单独走路了,1月后病人的上肢亦渐恢复,后来不仅能做家务,而且还可以下田劳动。病人及家属感激得流着热泪说:“胡医生年少有为,医术超人,真是老百姓的好先生啊!”

有一位刚刚高中毕业的男学生患精神病,狂躁打人,夜不入眠,骂詈叫号,在某医院住院治疗2个月不见成就,由家人强行送到胡杰一面前,在杰一的精心治疗和耐心疏导下,不到20天就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病人家属感激涕零,送上“医德高尚,当代华佗”的匾额,以示心声,并送上一场电影与乡亲同乐。放电影前,病人家长感动地说:“是胡医生救了我的孩子,给我家送来了欢乐和幸福……”。从此,乡亲们一传十,十传百,“胡杰一治疗精神病有绝招”的消息不胫而走。商水、项城、周口、淮阳……的精神病患者慕名而来,心悦而归。胡杰一一时名声大震。

三、不骄不傲、不断进取

1986年秋,胡杰一应聘周口市中医院。不久在市卫生局及院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精神疾病研究所,并由胡杰一任所长。从此,他开展精神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工作如虎添翼。他待病人如亲人,对贫病交加者不惜解囊以济之。他不因诊务繁忙而轻意放弃理论学习,也不因取得成就而自我陶醉,而常挑灯夜读。还自费赴北京、上海、浙江、天津、郑州等地拜诸多的名医专家教授为师。1988年夏,又赶往北京参加全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科科研骨干培训班学习。同年考入河南中医学院深造,199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医疗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当年9月,来自湖南的一位姓张的妇女,48岁。因在文革中被枪打掉了发辨,从而吓得精神失常。多年来,历经国内十余家精神病医院治疗,病情始终未见好转,丈夫也与她离了婚。患者在哥哥的陪同下来到周口市中医院精神疾病研究所,经杰一针灸、中西医结合用药,并配合心理治疗,月余便痊愈了。

四、自学成才、走向世界

四十余年来,胡杰一从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出发,将中医的辨证与西医的辩病进行有机地结合,从而探索出“中西药电针心理疗法”这一治疗精神疾病的奇妙方法。他以此方法观察治疗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症及其他精神疾病3000余例或效满意,且复发率低,并减少了西药的副作用。1994年,胡杰一以《中西药电针心理疗法治疗脑血管性痴呆80例临床观察》为题的研究论文,一举摘取了在美国召开的“首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的唯一优秀成果奖,引起了与会各国专家的极大关注。次后,胡杰一先后应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道特邀参加国际传统医学学术交流大会和作专题学术报告。迄今,他已应邀去过9个国家参加国际医学学术交流会。

1996年10月,在悉尼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期间,还受到了世界针联主席我国卫生部已故前副部长胡熙明教授和澳大利亚药管局局长加利·詹姆斯先生的亲切接见和赞赏。

五、潜心研究、硕果累累

胡杰一通过四十余年的勇敢求索和艰苦奋斗,已取得了惊人的丰硕成果。他研制出药食同源的“百合茯苓粉”“杰怡茯苓茶”等受到了国内外的好评。其中“杰怡茯苓茶”被中央和国家机关老干部团拜会指定礼品(2022—2023年度),被评为“民族特产中华国礼”、CCTV国货优品。迄今为止,他已编著的《中医精神疾病秘验锦集》《精神疾病问答》《金匮方临证便览》《胡杰一针灸临证五十穴》《产宝奇校订》等五部医学专著,相继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出版发行。截止目前,他已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和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医学论文百余篇,其中八篇被评为国际及国家级优秀论文。其科研课题《中西药电针心理疗法治疗脑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于1995年通过省科委鉴定,并获周口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有五项成果还获得了国家专利。特别是治疗失眠、焦虑及抑郁症的音乐电疗仪,由上海师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试用于临床后,引起了德国客商纽道夫先生的极大兴趣,并于2004年春由德国专程来到胡杰一的诊室进行考察。

胡杰一取得的杰出成就,使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惊赞有加,自1986年开始,他先后被吸收为中国传统医学研究会全国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他还受聘为’94海峡两岸特色医疗恳谈会专家代表、《中原精神医学杂志》编委、周口师范学院心理学特聘教授。他曾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曾数次被省心理学会表彰为“省心理学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1998年1月被卫生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授予“中国特技名医”荣誉称号,2021年度全国健康行业先进个人。其业绩被《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中国名医列传》《中国当代名人词典》等多种辞书收载,多次被《河南日报》《河南科技报》《周口日报》周口电视台以及网络媒体等多家新闻单位报道。

六、再接再厉、开创新篇

2000年,胡杰一作为周口市精神科学科带头人,开始了创建省重点精神病专科的努力方向,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04年经省中医药管理局评审合格,一举成了全省唯一的一个中医精神病重点专科。但他并不满足现状,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他毅然辞去了公职,到周口精神病医院发展,先后接任医院院长、董事长,并坚持不脱离临床一线工作。对精神病的诊疗有了自己独到的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

胡杰一告诉笔者,精神病并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虽然它不像其他疾病可以通过B超、心电图、X光、CT、核磁及化验血、尿、粪便等检查进行诊断,但精神科临床医生的治学态度以及是否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直接影响着对精神病的正确诊断与治疗。

每当我看到省内外许多患者慕名前来求医,赞誉他为心灵导师时的情景时,都令我肃然起敬,感叹不已。

近期胡杰一与胡园园又完稿近13万字的专著《精神障碍的中医辨析及特色疗法》一书,相信该书会对精神科的中医传承与更深入的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愿该书早日问世,愿胡杰一先生再创事业辉煌!

崔铣的重要著作

公元1517年,崔铣首次被罢免,回到家乡安阳,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由于他知识丰富,才学广博,彰德府郡守陈策委托其编修《彰德府志》。崔铣修志态度严谨,实事求是。由于安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每逢战乱,安阳都要深受其害,所以大部分史料已经残缺不全。崔铣努力搜集资料,在参照宋《相台志》和元《相台续志》的基础上,查阅大量史籍,保证了《彰德府志》的真实可信性。《彰德府志》全书共八卷九志。崔铣在《序》言中说:“夫志者,郡史也,备物垂轨。不轨不物,眩观惑乡,虽文,奚用哉?故《地理》稽实而黜附会,《建置》遵制而明则,《田赋》以恤隐,《祠祀》以正典,《官师》均列而信教,《人物》、《选举》上行而下秩,《宫室》刺奢,《杂志》辅化。崇正义而黜异端,捐浮冗而简确,然后府事稍可诵览。斯窃取诸君子之志焉。”此言此语,表现了崔铣一丝不苟的修志观。《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其书“颇为严谨”,实乃允当之论。《彰德府志》流传至今,仍是我们研究安阳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洹词》是崔铣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洹词》12卷不分体裁,按照年份编次。《洹词》主要内容是崔铣的为政和学术思想,称颂忠直,褒扬廉朴。这部作品整体上反映了崔铣的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政治上他表现出唯物求实,积极向上的为政思想。但是也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他反对农民起义,宣扬封建迷信活动等。选入中学教材的《记王忠肃公翱之事》即选自《洹词》。崔铣晚年在安阳县城西部修建了一座书斋,命名为“后渠书屋”。他在此耕读调养,弹琴书画,过着自由自在,洒脱无虑的清逸生活。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崔铣来者不拒。他热情招待八方来客,悉心讲授,但财礼一律不收,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口碑极佳。崔铣性格豪爽,爱饮酒,常与来访者对饮。在后渠书屋中,崔铣以“六然训”自勉:自处超然,处人霭然,有事斩然,无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他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心境被后人赞叹。如今的“六然训”被医学界称为老年养生学,劝导人们以平常心对待一切,有利于缓解工作和生活上的精神压力。临别之际,崔学海告诉记者:“后渠书屋所在地如今已经是一所小学了,在遗址上也没有任何当年的痕迹了。”书屋虽已随着年华逝去,但崔铣的治学之道却不应该丢失。现在的学生们坐在课堂里,想起几百年前的大儒风范,又怎能不勤思好学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