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手机辐射易导致哪些伤害,国内外的专家比较一致看法是: (1) 手机使用不当可致癌 来自德国艾森大学的一份研究表明,经常使用手机的人,患上眼部肿瘤的可能性是较少用手机打电话的人的3倍。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表手机辐射可致癌的正式声明。这些科学家曾指出,手机辐射可导致大脑暂时受损,频繁使用手机,可对人体产生永久性伤害。 瑞典研究人员对于手机可致脑部肿瘤的报道,进行深入研究,他们对瑞典233名脑病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发现脑部肿瘤和使用手机确实有一定的关系。研究人员指出:手机辐射是引起脑部肿瘤的主要原因。若对辐射进行隔离,有较好预防效果。 手机是一个能力极强的电磁波发生器,辐射出的电磁波对人体细胞具有极强的致畸作用。在使用手机过程中,电磁波始终围绕着人的头部。长期高频率使用手机,会造成正常的脑支持细胞(胶质细胞)发生损害,引起细胞癌变。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监控系统因疲劳而功能下降,就可能诱发肿瘤。 (2) 手机辐射与头痛 据新加坡的一项调查显示,使用手机者患头痛的机率要比非使用者高出30%。调查发现,使用手机的时间越长,患头痛的频率也会相对升高。每天平均使用手机超过60分钟的人,患头痛机率可高达65%。但研究人员指出,还不能肯定手机辐射就是造成头痛的罪魁祸首。 来自英国《刺血针》医学杂志的报道说:英国物理学家海兰称,儿童最易受手机辐射 影响,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较成人薄弱。海兰说:“科学界已了解到,辐射会影响脑病节奏。儿童特别容易受到辐射伤害。手机微波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及睡眠失调。”因此,英国政府将发指令,规定儿童不要长时间使用手机。 (3) 手机辐射对生育的影响 据武汉市劳动职业病防治某专家称:手机高频微波可使男性精子数量明显减少,并造成精子活力不足;对女性来说,可使月经异常及发生率明显增加;还可引起流产、胎儿畸形或死胎。低强度的微波可对后代出生后若干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哺乳和月经期的妇女不宜使用手机。 不宜使用手机的人群 1健康人群中的儿童、少年、孕妇、哺乳期妇女、月经期妇女、老年人。 2慢性病中的癫痫病、心脏病、脑血管病、白内障、糖尿病、甲亢患者和严重神经衰弱者。 一般健康人使用手机的注意事项 1手机不使用时不可挂在腰间、胸前,更不可放在贴身的口袋里。应装入手机套里,放手提包里摆在一旁比较安全 2植入心脏起搏器的心脏病患者,因为手机辐射会干扰心脏起搏器的正常工作,会影响检查结果。 3在使用手机拨号发射时,不要急于把手机拿到耳部,对方接通后铃声响上两声后,再拿到耳部接听;同时注意将手机天线离开头部 4缩短通话时间,长话短说。建议在24小时内使用手机通话时间最好累计不要超过9分钟。 5经常改变握手机的姿势,如改变一下持手机的角度,上下前后移动手机等。 6身边有普通电话机,应尽量不使用手机,以减少电磁波辐射的次数和时间。专家建议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分离话筒,以避免受到电磁辐射
[1]方玮,梁广华,王家钢: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探讨,第四版.2004版
[2]张淑琴, 张彭.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8, 34(3):30-32.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 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版
[4]姚智兵, 蒋昊, 吴婷,等.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护[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7, 24(3):177-179.
[5] 严玉平, 任少华. 浅谈电磁辐射危害及防护[J]. 劳动保护科学技术, 1997(6):50-51.
csci期刊的意思如下:
CSCI,即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hina 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发的,后更名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scd,这也正是cscd被誉为是中国sci的主要原因。
cscd也是国内核心期刊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期刊主要类别,在国内的学术地位仅次于南大核心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
CSCI是基于国内科研需求研发出的检索工具,具有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更加适应国内学术发展需要,CSCI检索收录了涵盖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诸多专业期刊千余种。
CSCI填补了中文检索工具中有关引文方面的空白。该索引通过著者、机构名或主题词查找文献;通过引文索引了解某一课题研究过程,揭示文献间相互联系情况;利用引文著者检索该著者论着被引用情况,引用频率,为科管工作提供参考性的定量材料。也可为机构发文量,地区和国家发文量提供统计数据。
CSCI期刊有的种类:
CSCI期刊有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得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
核心库期刊:669种;扩展库期刊:378种。
核心库期刊有半导体学报、爆炸与冲击、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大帝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等。
扩展库期刊有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计算机自动测量和控制、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上海医学检验杂志、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等。
我们每个人升上都有得爱真的可能性,因为我们身上都会有癌症的诱变因素,只要他们受到了一些外界的刺激,打成了致癌的条件,就会有可能换癌症,那么,都是哪些因素,怎样避免呢?最便宜的防癌处方推荐?哪些简单方法可以防癌?。
防癌的注意事项
少吃点糖
癌细胞最喜欢的“食物”就是糖。
日本《怎样防治癌症》一书中指出,当血液流过肿瘤时,其中约57%的血糖都会被癌细胞消耗掉,成为滋养它的营养成分。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指出,每天只要喝两杯甜饮料,患胰腺癌的风险就会比不喝的人高出90%。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肿瘤科主任、美国癌症基金研究会会员郝继辉表示,最好少吃或不吃含糖食品。国际上一般认为,每人每天糖的摄入量应在50克内。
吃肉时喝杯红酒
用来酿造红酒的葡萄皮中,含有一种物质叫白藜芦醇,对消化道癌症有一定预防作用。
另外,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对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的推荐食用量是每周500克左右,吃得过多,就会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
不过,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吃肉的时候喝杯红酒,其中的多酚就可以防止肉在胃里分解为有害物质。
最少开窗半小时
很少有人知道,装修污染除了甲醛外,还有一种很强的致癌气体——氡及其子体。它一般藏在花岗岩、水泥、瓷砖里,沿着这些地方的裂隙扩散到室内,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时间长了,就会诱发肺癌。
其实,只要每天开窗半个小时,氡的浓度就可以降低到与室外相同。另外,天然气燃烧后也会产生氡,所以厨房烧水时,最好打开窗户,关闭与居室连接的门。
用干毛巾擦背
日本曾掀起过一股用干毛巾擦背的热潮。东京大学副校长水野教授研究指出,这可以起到防癌作用,因为摩擦受热会激活背部皮下肌肉组织里一种细胞,能起到吞蚀并破坏癌细胞的作用。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不管是搓、擦还是挠背部,都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或者用干毛巾两端,直式、横式反复摩擦整个背部10分钟左右,直到皮肤通红发热为止。
就着葱蒜来吃饭
在我国,胃癌发病率最低的省份,是葱蒜种植大省山东。长江以北胃癌死亡率最低的4个县中,第一位的是山东苍山县,那里人均每年要吃掉6公斤大蒜。
王兴国指出,这和大蒜素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人体内致癌物亚硝酸盐的含量有关。
有研究表明,多吃大蒜的人得胃癌的风险会降低60%。大蒜只有被碾碎和氧气充分结合后才会产生蒜素,而且非常不稳定,一旦遇热很快会失去作用。因此最好将大蒜碾碎生吃,或剁成蒜泥放在凉拌菜中。
喝豆浆可防“女性癌”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指出,常喝豆浆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大大降低。据大连营养学会副秘书长、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介绍,这是因为豆浆中有一种很像雌激素的物质,叫“大豆异黄酮”,能起到以假乱真的作用,和抗癌药物的机理非常相像。它对所有和雌激素有关的癌症都有预防作用,比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和前列腺癌。
不过,王兴国提醒,已经患有这些癌症的人,最好不要喝豆浆,以免对癌细胞形成刺激。此外,患有消化性溃疡、胃炎、痛风的人也要少喝。
另外,豆浆最好喝自己磨的,街上卖的很多是用豆浆粉冲的,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很低。
每天走路1小时
美国《读者文摘》杂志曾告诉大家,每天饭后散步30分钟,或者每周散步四小时,能使患胰腺癌的风险减少一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7万人的长期研究也发现,每天只要走路一小时,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肠癌的几率。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孙保存解释,这是因为胰腺癌和身体热量过高有关,走路可以消耗热量,可直接预防胰腺癌。
此外,运动后出汗可使体内的铅、锶等致癌物质随汗水排出体外,从而起到防癌作用。
每天喝6杯水
世界上最权威的医学杂志之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表明,每天喝6杯水(每杯240克)的男性,患膀胱癌风险将减少一半,女性患结肠癌风险将降低45%。
北京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彭亦凡说,这是因为喝水可以增加排尿、排便次数,把其中可能刺激膀胱黏膜、结肠的有害物质,如尿素、尿酸等排出体外。
他还提醒,40岁以上的人最好每隔两三年查一下肠镜,如果有息肉,早点发现能减少其癌变几率。
晒15分钟太阳
在最便宜的防癌处方里,晒太阳算是做到了极致,不用任何花费,就能通过增加人体维生素D的含量起到防癌作用。
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维D不足会增加患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及胃癌的风险。
为避免暴晒增加皮肤癌风险,每天只要晒15分钟太阳就足够了。
每天四杯绿茶
爱喝茶的日本人曾花费9年的时间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每天只要喝四五杯茶,就能将癌症风险降低4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韩驰教授对茶叶的防癌作用进行过17年研究,他发现乌龙茶、绿茶、红茶对口腔癌、肺癌、食道癌、肝癌等都有不错的预防作用。其中,包括龙井、碧螺春、毛峰在内的绿茶效果最显著,其防癌成分是其他茶叶的5倍。
不过,茶水最好不要喝太浓太烫的,否则会影响其防癌效果。最佳饮茶温度应该是60摄氏度左右,茶水浸泡5分钟后,其中有效成分才能溶在水里。
一口饭嚼30次
有调查证明,吃饭老是囫囵吞枣的人,患胃癌的几率比较高。而多咀嚼可以减少食物对消化道的负担,降低患胃肠道癌症风险。
此外,美国佐治亚大学实验发现,唾液有很强的“灭毒”作用,能让导致肝癌的罪魁祸首黄曲霉素的毒性,在30秒内几乎完全消失。
因此,按照一秒钟咀嚼一次来计算,一口饭最好嚼30次,才具有防癌作用。
睡够7小时
美国癌症研究会调查发现,每晚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高47%。这是因为睡眠中会产生一种褪黑激素,它能减缓女性体内雌激素的产生,从而起到抑制乳腺癌的目的。
上海市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施明建议,最好晚上10点半前就开始洗漱,做好睡前准备工作,保证11点前入睡,早上6-7点起床。
此外,德国睡眠专家指出,中午1点是人在白天一个明显的睡眠高峰,这时打个小盹,也能增强体内免疫细胞的活跃性,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
1、癌症体检知多少
一、影像学检测:如胸片、胸透、PET-CT等
目前的研究显示,胸片不足以检测出直径很小的结节,而使用低剂量螺旋CT也只能检测大小在厘米级别的结节,但是这些结节大部分是良性的。目前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持对于50岁以上,经常吸烟的肿瘤患者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测。而不推荐普通人检测,因为辐射的累积会引发患癌风险。
PET-CT是一个非常价格高的检测,从8000到一万不等,一般用来判断肿瘤是否出现转移,一些没有底线的检测结构把这个检测作为体检的一部分,需要知道这个体检的辐射性非常高,没有任何权威机构推荐使用PET-CT进行健康体检。而且即便是PET-CT也只能检测直径在1厘米大小的结节,PET-CT的阴性结果并不能完全排除一个人未患癌,这个罪造的不值,钱花的也实在冤枉。
二、血液肿瘤标志物
包含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等等在内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有的号称达到了十几项,但是这些肿瘤标志物的数值升高并不是一定患癌,只是说明健康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些肿瘤标志物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临床上,很多已经患癌的患者,血液的肿瘤标志物反而都在正常值,因此肿瘤标志物对于一个人是否患癌并不是灵敏度、特异性很高的指标。号称几滴血检测肿瘤标志物判断患癌风险,其实跟滥开药没有什么区别。
三、基因检测,一些事情您需知道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知道两个事情,一个是患癌的风险是否高,另一个是否已经患癌但是还没有症状,这样如果还没有转移切除不就治愈了吗,这是非常美好的设想。
通过基因检测判断患癌风险是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是检测人正常细胞的基因,看一下是否有天生的肿瘤易感基因。这里也不是越多越好,比如肺癌根本就没有发现什么基因突变跟患癌风险有关,所以随便测几个点告诉一个人患肺癌的风险是很胡闹的。而且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必须检测全部基因的编码区,而不是走马观花地测几个热点,这样虽然几百块钱很便宜,但是对于受检者是不负责任的,不道德的。
另外一种情况,通过抽血检测血液里肿瘤细胞裂解释放的DNA片段(循环肿瘤DNA)或者完整的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CTC),目前都是科研阶段,没有可信服的数据证明这些是可以用于做肿瘤早期诊断的。未来也许可能,但是现在还不能在肿瘤很早的时候通过检查发现它,对于这个美好的未来可以展望,但是不能靠这个去卖钱。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靠谱的?
问题是现在的健康体检多数是走马观花,在体检结果上算是大打折扣了。有一些比较有科学依据的体检如下:
1.45岁以上的乙肝患者,应该定期做腹部B超检查。
2.女性第一次性生活两年后,进行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测,发现宫颈癌。
3.年龄大于50岁,每天抽烟1包以上,连续抽20年以上的人,需要做低剂量螺旋CT。
4.长期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进行胃镜检查。
5.肛门指检,普查直肠癌最简单的方式,长期便血或大便习惯异常者检查。
6.B超,腹部B超可查出腹部各脏器状况,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应查。盆腔B超可了解卵巢、附件等情况。
7.三大常规,特别是血常规出现异常,很可能是血液系统肿瘤的表现。
8.肝肾功能,可查出肝肾的功能状况,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必查。
9.肿瘤标志物,如CEA、AFP和CA125等,有间接提示作用,但是不具备特异性。
10.胸片,非高危人群可查胸片排除一些风险。
11.基因检测,也就是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可以去查,但是注重权威性。
总之,对于防癌体检需了解的是,任何体检都不是100%的灵敏和准确,只是一个间接的参考,更无须花费过多的费用遭受辐射,反而增加患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