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台湾医学杂志

2023-11-01 10: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台湾医学杂志

医学科普期刊有《健康之路杂志》、《祝您健康杂志》、《健康博览杂志》、《婚育与健康杂志》、《大众医学》、《家庭健康》、《家庭用药》、《医食参考》等等。

《大众医学》是中国办刊历史最悠久的医学科普杂志,1948年8月创刊于上海。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分别在台湾、新加坡发行台湾版、新加坡版,并与中国盲文书社共同发行盲文版。

褪黑素是什么耶,吃多了影响身体吗

一:褪黑素是人体当中不可少的天然荷尔蒙,也是一种激素成分的,这种成分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激素的分泌功能,尤其是一些年龄很大的中老年朋友内分泌也会很少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中老年朋友肌肤会出现黑斑等,都是因为体内缺少褪黑素导致的。
二:褪黑素有副作用吗
1、如果长期吃褪黑素还会对机体产生依赖性,有的人是初次服用褪黑素,服用之后会产生头晕恶心等症状,所以一旦有一些身体不适的时候还是要停止服用。
2、过量服用还会影响生育能力的,有一些人会过量的服用褪黑素,一般来说这种安神安眠的药物千万别过量服用,有的褪黑素服用过量之后肯定会刺激到女性的排卵功能,长期这样还会影响到女性的生育能力。
tips:在选择上注意两点:1、看品牌,选择大品牌,质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是否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售后有保障。

末肢血液循环不佳非截肢不可?易死于心血管疾病?台研究颠覆过往认知

饮食西化、缺乏适度运动、工作压力增加及三高控制不良,都是造成末梢血液循环不良的案例与日俱增的原因。而这类患者若未及时治疗、疏通血管,往往会因长时间肢体缺血,面临截肢命运;且过去医界更普遍认为,纵使疏通了血管,多数患者治疗后仍多死于心血管疾病。但台北慈济医院周边血管中心黄玄礼主任及其团队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轻忽周边血液循环不良,小心面临截肢危机 有这些慢性病问题要注意!

台北慈济医院周边血管中心黄玄礼主任表示,在众多周边血液循环不良原因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糖尿病足,而其他造成血循不良的原因则包括有抽菸、洗肾、感染、免疫疾病等。血管病变初期,许多病患会将间歇性跛行误认为关节、肌肉问题而忽略,直到末端肢体疼痛发麻、溃疡感染才就医,却往往因血管多处阻塞而面临截肢。

不过,台北慈济医院秉持「来者不锯」的准则,启业至今14年收案逾千名病患,周边血管团队以导管技术疏通患者末梢血管,已治疗超过1600只脚,成功率达96%,免于高位截肢的比率达91%,相当于全球第一流的医学中心成果。

末肢血液循环不佳=全身循环状况差,易死于心血管疾病?营养状态、免疫力与活动能力是关键

除了分享相关数据外,黄玄礼主任也提到,过去早期观念普遍认为「危急性末肢循环不良病患的全身循环状况应都不佳,因此接受治疗后仍死亡的主要原因应该以心血管疾病为主。」但随着医疗进步,心血管疾病照护资源大幅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却未有显著改善。

为提供周边血管缺血患者更完善的照顾,提升整体存活率,黄玄礼主任带领医疗团队,长期追踪自2005年起至2018年底曾接受「通血管」治疗的936位慢性周边血管缺血病患,这群病患中,共有1246只轻则跛行(20%)、重则坏疽的病足 (80%),透过数据分析与完整追踪,探讨病患在因血管病变接受通血管治疗后,死亡事件的发生率、可能性及决定因子。

研究结果发现,两年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仅约40%,而因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占约60%,颠覆过往医学界认知。黄玄礼主任指出:「营养状态、免疫力与活动能力是决定肢体末端严重缺血的患者在治疗后能否长期存活的主因。接受通血管治疗后,若三者状态都不佳,患者恐因感染或败血症死亡,两年存活率只有20%;但三者都很好的病患,两年存活率能高达80%。」

而该份针对疏通周边血管阻塞后,患者预后的长期研究成果〈当代心血管预后之世代研究-下肢周边循环疾病介入治疗〉也于2019年9月发表于《台湾医学会杂志》,颠覆过往医学界认为「多数患者治疗后多死于心血管疾病」的认知,获得广大回响。

他曾被建议小腿以下截肢 疏通阻塞血管、搭配正确营养调控,降低切除范围

黄玄礼主任也分享,以近期收治的60岁黄先生为例,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的他,4年前因左脚背的伤口大到体无完肤,深层的肌肉筋膜皆无血色,肢体冰冷到疼痛,被医学中心建议小腿以下截肢。辗转来到台北慈济医院后,为其疏通髂动脉与浅股动脉阻塞的血管。

考量患者当时食欲不佳,营养指标白蛋白过低,免疫能力衰退,因此除了注射营养针剂外;也照会营养师调配高蛋白饮食与糖尿病饮食,以维持足够的营养和免疫能力,同时会诊复健科与整形外科教导床边复健与清创植皮。

9个月后,黄先生发炎指数下降,白蛋白上升,营养状态与免疫能力趋于正常,最后仅截除因缺血而坏死的五根脚趾而已。4年过去,黄先生透过不间断的复健与追踪,复原良好,已能靠辅具自己行走。

【医师小叮咛】:

黄玄礼主任提醒病患,除内科药物治疗与接受通血管治疗外,尚需补充营养促进养份吸收,改善免疫能力,贯彻运动复健;五项俱足,才能有效改善治疗后的生活品质,维持身体强健,从而提升整体存活率。此外,患有糖尿病、肾脏病等慢性病患者,建议维持适度运动,保持肢体血液循环,如有不适需尽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