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油墨配色毕业论文

2023-03-14 09: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油墨配色毕业论文

印刷过程中对油墨颜色的调配心得体会—
  在印刷过程中,无论是何种方式印刷,也无论多色还是单色印刷,印刷前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油墨颜色调配,使之适应被印产品的需要,因而,经常要进行油墨颜色的选择与调配。无论多么鲜艳的油墨,如果操作者不懂一些油墨性能和配色知识,混合出来的油墨也无法达到满意的外观和应有的质量水平。为此,本文想介绍一些调色方法,以供参考。

  一、配色原理

  任何一个彩色均由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表示,因而在配色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三个因素。尽管理论上说黑色是光线的完全吸收,但黑墨仍然具有光泽。油墨是颜料(色粉)与树脂连结料研磨而成的,颜料的粒子周围包裹着一层近乎透明的树脂油,这层树脂油对光线具有折射及反射作用,因而我们能感觉到黑墨印刷在基材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光泽。在油墨配色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印刷工艺、墨层厚度、印刷基材等条件来决定所用油墨。在选择油墨时,要考虑油墨本身光泽、色相、着色力、遮盖力。

  1.光泽

  光泽既可以用仪器测量,亦可以凭肉眼判断,通常在配色过程中仅凭肉眼观察。光泽实际上指的是油墨印刷样受光照射后向同一个方向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小的程度。其直接影响印刷品外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在选择油墨时,要分清油墨本身是亮光、半光还是哑光型油墨,避免混合错误。
  
  2.色相是颜色的基本特征,用于质的区别,配色时,首先要考虑色相是否一致,其检测方法通常是通过 刮样纸刮色或者进行模拟印刷,凭人的眼睛对标准样和试样进行观察比较。
  
  3.遮盖力是油墨遮盖其底色的程度。遮盖力越好则其透明度越差,透明度高低影响着油墨套色的效率及受印刷基材影响的程度。
  
  4.着色力是表示油墨浓度高低的一种方法。其测定是以一定量的油墨再加入一定倍数量的标准白油墨冲淡混合后,再行与标准样比较的方法。差色力强弱反映该墨混色程度,影响着印刷墨膜厚度。
  
  通过颜色鉴定刮色纸做刮色试验(Drowdown)可以比较油墨试样与标准样在光泽、色相、遮盖力三个方面的差异。具体方法:在鉴定纸左上角放标准油墨,右上角放配色油墨,两者之间大约相距一厘米左右,用刮刀在与刮色纸近乎垂直的角度用力展平薄敷部分和以倾斜角度轻力快速展开厚敷部分。待油墨表面干燥后,可以薄敷部分观察油墨色相,在黑带部分鉴定油墨遮盖力、透明度,在厚敷部分判断两者之间光泽的差别并观察整个颜色外观。通常黑色及彩色油墨采用白刮色纸,而白墨则采用黑刮色纸。

  二、油墨配色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仔细观察色样,特别注意观察被印基材,从基材粗糙与光滑、反射程度来选择油墨。例如,油墨印刷在光滑、反光极强的铝板或易拉罐上,选择透明性高的油墨,将有助于大大增强油墨的金属光泽。
  
  2.选择配色所需的油墨时,尽可能避免混合过多油墨,尽量使用接近于标准色及由单一颜料制成的油墨。配色使用色墨越多、离标准色越远,则亮度越差,混合出来的颜色哑光程度越高,不可能借配色来调制原色。
  
  3.要特别注意油墨着色力。如果所选用油墨浓度不够高,不论怎样拼配,也无法达到标准颜色浓度。
  
  4.需要加入白、黑墨时,应特别注电所加入的分量及称量的准确性。在所有油墨中,白墨的遮盖力特强,加入过多,不但会冲淡颜色,同时也会阻止底材反光程度。不过,对于印刷凹凸不平基材如尼龙布、纸板时,为了保证印品外观,最好印刷一层作为底色的白色。由于黑墨的着色力特强,稍不慎加入过多,就需要加入相当多其它色墨来调整颜色,造成浪费,因此需特别注意。
  
  5.制作淡色油墨时,应从墨膜透光程度判断其应加入多少白墨或者调墨油(冲淡剂)进行调色。绝对不允许把溶剂(稀释水)用于冲淡颜色。溶剂加入过多,不但会影响印刷性能,而且会破坏油墨结构,造成颜料与树脂油分离,出现沉淀或者大大地降低油墨光泽。
  
  6.提高印刷墨膜光泽方法
   (1)在颜色浓度允许范围内加入适量调墨油。
   (2)在印刷墨膜表面涂一层罩光油或者调墨油。
   (3)增加油墨透明度,如选用高透明度的高油墨或者加入适量调墨油,利用光滑、反射力强基材的反射增加光泽。
   (4)防止基材表面吸附,合理改进基材印刷面的光滑程度。
   (5)注意印刷环境的温度、湿度。在湿度高、温度低的情况下,进行塑料凹版印刷时,由于溶剂挥发速度快(通常1分钟内墨膜表面就已干燥),吸收墨膜周围热量而造成该处空气中水蒸汽急剧冷凝,使印刷墨膜表面形成雾气,致使墨层失去光泽。在梅雨季节中,要特别注意控制印刷环境的温度与湿度,保证良好的印刷效果。
  
  7.荧光油墨不能与大量非荧光油墨进行混合配色,否则会失去油墨荧光效果。

  三、特殊颜色制作
  
  1.金、银墨制作:采用调墨油加入适量金粉、银粉搅拌均匀即成,要注意选择合适细度的金粉及银粉,同时也要选择适应该印刷基材的调墨油,并应在印刷时再配制,以防止该墨因放置时间过长而出现沉淀及分层。金墨也可使用银粉、透明黄色和调墨油进行混合制作。
  
  2.珠光油墨:珠光颜料与合适比例的高透明性油墨或调墨油混合均匀即成。油墨的遮盖力强,很可能会丧失珠光效果。
  
  3.夜光油墨:油墨具有吸收光能后在一定时期内再放光的效果,因而往往能在夜晚发光,故称为夜光油墨或者磷光油墨。通常将夜光颜料分散在透明性高的调墨油中,搅拌均匀即可。

  以上各种油墨都不能研磨,金墨、银墨研磨会损坏研磨设备,珠光、夜光油墨研磨会破坏表面或晶体结构,丧失应有的效果。

油墨的配色原理有哪些?

你好!
油墨的配色原理也就是颜料的混合原理。
若要详细回答你这样的问题,我必须写一本书给你,答案才算完整。总结我的调色经验,概述以下几条,供你参考:
1.油墨最原始、最精粹的颜色是“四色彩印油墨”,即黄、品红、青、黑。其中,(前三色为“三原色”,黑色为辅助色。在彩印中没有白色油墨)。你可以配出人眼感知的所有颜色。
2.三原色中的两个原色相混合,能产生红、绿、紫三种颜色。
3.三原色等量混合,能产生近似于黑色的深灰色。
4.两个原色在一起混合,颜色不会发灰。
5.三个颜色在一起混合,颜色会变灰。
6.黑色加入任何颜色中,颜色会变暗。白色与之相反。

色彩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关于彩报、海报设计用色的几个问题。近年来,我国报业发展迅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报纸数量雨后春笋般增多引发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五彩缤纷的彩色报纸更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进入读图时代,彩报以其艳丽的色彩、清晰的图片和新颖的内容,赢得了读者的青睐。然而,由于科技的进步、竞争的必然和读者审美的要求,彩报普及的速度之快让人始料不及,匆匆出笼的彩报并非都尽如人意。许多报纸虽然运用了色彩手段,却不一定能达到办报者所期望的客观效果,不少彩报存在色彩运用上的种种问题,归纳起来,不外乎四个方面:

一、色彩单一,缺少对比
二、不分主次,没有调子
三、纯度过高,缺少层次
四、用色不当,色不表意

造成目前彩报用色问题的原因有许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编辑和电脑操作者缺少专业的色彩知识,其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具有色彩学专业知识的美术编辑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出版环节存在美编与岗位需要之间的脱节现象;三是从业者对色彩手段认识和重视不够,认为只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标上色彩,就是彩报了,即使用色不当,也不会被认定为差错。这就难免造成报纸的一般化和色彩的低俗化。
如何运用色彩为报纸服务,是当前摆在报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业者需要掌握一定的色彩专业知识,而美术编辑便可发挥更好的作用,可以用美编的专业知识武装及培训电脑操作人员和组版编辑。也就是说,在彩报出版过程中,美编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方面曾获得全国彩报评比第二名的《郑州晚报》就是一例。
彩报用色,即印刷色彩通常为四色:红、黄、蓝、黑,也就是三原色加黑色。三原色混合可产生间色(两色混合)、复色(三色混合),加上黑色混合,可产生千变万化的色彩效果。一种色彩单独使用是一种效果,同其他色彩并置在一起使用又是一种效果,这叫做色彩的对比效应。对比可有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四种,色彩的环境不同,视觉效果就不同。色彩还有同种色与对比色之分,冷色与暖色之分,深色与浅色之分等等。作为彩报从业者,要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并成功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只有这样,所出的彩报才能真正受到读者的喜爱和认可。
下面介绍一下各色彩的运用:

色彩是人的视觉最敏感的东西。主页的色彩处理得好,可以锦上添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色彩总的应用原则应该是"总体协调,局部对比",也就是:主页的整体色彩效果应该是和谐的,只有局部的、小范围的地方可以有一些强烈色彩的对比。在色彩的运用上,可以根据主页内容的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主色调。因为色彩具有象征性,例如:嫩绿色、翠绿色、金黄色、灰褐色就可以分别象征着春、夏、秋、冬。其次还有职业的标志色,例如:军警的橄榄绿,医疗卫生的白色等。色彩还具有明显的心理感觉,例如冷、暖的感觉,进、退的效果等。另外,色彩还有民族性,各个民族由于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色彩的喜好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充分运用色彩的这些特性,可以使我们的主页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从而提升主页的文化品位。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配色方案:

1.暖色调。即红色、橙色、黄色、赭色等色彩的搭配。这种色调的运用,可使主页呈现温馨、和煦、热情的氛围。

2.冷色调。即青色、绿色、紫色等色彩的搭配。这种色调的运用,可使主页呈现宁静、清凉、高雅的氛围。

3.对比色调。即把色性完全相反的色彩搭配在同一个空间里。例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这种色彩的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亮丽、鲜艳、喜庆的感觉。当然,对比色调如果用得不好,会适得其反,产生俗气、刺眼的不良效果。这就要把握"大调和,小对比"这一个重要原则,即总体的色调应该是统一和谐的,局部的地方可以有一些小的强烈对比。

最后,还要考虑主页底色(背景色)的深、浅,这里借用摄影中的一个术语,就是"高调"和"低调"。底色浅的称为高调;底色深的称为低调。底色深,文字的颜色就要浅,以深色的背景衬托浅色的内容(文字或图片);反之,底色淡的,文字的颜色就要深些,以浅色的背景衬托深色的内容(文字或图片)。这种深浅的变化在色彩学中称为"明度变化"。有些主页,底色是黑的,但文字也选用了较深的色彩,由于色彩的明度比较接近,读者在阅览时,眼睛就会感觉很吃力,影响了阅读效果。当然,色彩的明度也不能变化太大,否则屏幕上的亮度反差太强,同样也会使读者的眼睛受不了。

总之,用色是一种手段,又是一门艺术,需要从业者不断探索总结才能取悦读者,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自己的立于不败之地。

油墨调色配方

有的时候专色油墨是可以通过直接购买来进行印刷,有时候则出于成本或特
殊墨色的要求需要由原色油墨调配来得到。一般来说调配油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靠仪器(如密度计)或色谱的比例得到的基础数据来调配,一种是由机台的操作人员依靠经验直接进行调配。后种方式目前较为常用,但对于印刷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相对较高。
  笔者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就本人在调墨实训课程一线的教学经验,认为掌握油墨调配的重点是把握好“精”、“博”、“行”三个方面。“精”和“博”是全面的掌握调墨的专业理论知识,“行”是要通过一些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下面作一简单阐述。
  1 “精”:突出调墨实训教学中的理论精华
  1)油墨颜色调配的色彩学理论:色料减色法混合
  Y+M=R,Y+C=G,M+C=B,Y+M+C=BK
  C、M、Y是色料的三原色,不能由其它色料混合而获得。间色是指由两种原色料混合得到的颜色,典型的间色是R、G、B,还包括Y、M、C色料两两进行不等量混合得到的颜色。复色是指三种原色料混合形成的颜色。互补色是指两种色料混合后如果是黑色,则这两种颜色为互补色,最典型的三对互补色是Y—B,M—G,C—R。
  包装印刷中通常使用专色,专色是指某一种颜色不是用四色叠印,而是需先专门制作一块印版,专门调配颜色,一次性印刷出来的颜色。其特点主要有:通常用在印刷色彩要求高的场合;通过使用专色油墨扩大色彩复制的范围;有些色彩是通过四色印刷无法得到的;使用专色还可以解决色彩套印不准的问题。专色油墨的调配是调墨实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专业油墨的调配方法:看样色目测判断,通过经验调配,也可以依靠色谱的比例来调配。但是印刷色谱表示色彩的数量有限,色谱中色彩受纸张、油墨及印刷条件影响较大,随时间推移,油墨纸张的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影响色彩的使用价值。
  2 “博”:旁征博引,联系相关理论知识
  既然颜色科学是印刷的核心,那在调墨实训教学中就可以引入理论课程中与颜色表现相关的部分。油墨适性调整剂对油墨的影响,《印刷工艺》中通过密度计的测量来计算油墨的色彩要素,色序的安排对油墨的影响等,让调墨实训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动手操作上,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或者我们可以运用实际操作中的经验,不同印刷适性的纸张对油墨的呈色效果;各种油墨添加剂对油墨的性能影响;油墨本身性能的特点;车间工作环境的影响;印刷色序安排与最终颜色效果的关系等等,当然这些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积累。
  3 “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对所调色样进行分析和测量
  通过操作训练,掌握油墨调配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初步具有分析、解决所调颜色色差等问题的能力。
  色度测量是根据色度学原理,获取色彩的色度信息的测色方法。色度测量使用的仪器是分光光度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色度测量,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以及分析所测数据。
  常见的色度测量有Yxy、Lab及色差测量。
  Yxy测量方法中,Y表示亮度,x表示红色的数量,y表示绿色的数量。Lab测量方法中,L表示明度,a轴是红绿轴,b轴是黄蓝轴。
  色差的测量:两种色彩看上去有差别,则称这两个色彩之间存在着色差,色差用ΔE表示。
  色差非常直观地表示出了两个色彩在视觉上的差异。可以看出色差数值越小,色彩间的差异越小,反之则越大,两个色彩外观相同,则色差ΔE=0。色差所表现的视觉感受见表2。
  4 结语  油墨的调配是印刷工作者必备的技能,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的实习指导教师更有责任上好调墨实训课程。通过“精”、“博”、“行”三段式教学,能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调墨及色样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来源: 我的耗材网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