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论文注释课题研究

2023-03-14 09: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注释课题研究

注释是作者自己对于这个名词或者概念的详细说明,用于向对于此类课题还不了解的人进行解释。注释是对论文篇名、作者和文稿中特定内容所作的必要补充、解释和说明。

论文的注释分为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因为注释也是对文中引用的内容进行标注,这类型的注释和参考文献十分类似,在论文发表中,有对注释不做要求的情况,所以总体来看,注释的重要性相比参考文献而言略低一些,是否写作注释一要看文章的必要性,二要看具体的写作要求,也要考虑作者本身的写作习惯。

对篇名的注释,包括论文产生的背景、立项项目、基金项目等等所作的说明。如系系列论文,则应说明此前已发表的论文篇名、发表报刊、时间(期数),以便读者查考。对作者的注释,即“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工作单位或住址、职称、学位、邮政编码等等。

不同类型的注释类型写作格式上有一些不同之处,比如著作类的注释与期刊论文类注释就不同,学位论文、报纸文献或者网络文献的格式也是不同的,作者要根据自己文章的实际情况来写作。

论文开题报告中的课题研究现状怎么写?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求一篇高中课题研究论文,主要是格式问题

我是照着这个在写。讲解和例子在一起的,希望有用

一、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研究报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科学论文。这类论文的写作有比较固定的模式。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分为三大部分:一是题目部分,指正文之前有关资料;二是正文部分,指研究报告的主体;三是结尾部分,指正文后所附的资料。

1.题目部分
题目部分包括: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
①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能给人以深刻的第一印象,使人一眼就能判断研究的是什么、研究的价值、意义。标题当然要简洁,但意义明确是第一位的。为了涵义确切,有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标题在表述上最好能涉及两个变量的关系,涉及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如,“小学生识字量与语文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儿童对时间顺序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5—6岁幼儿有意注意稳定性的实验研究”等。总之,标题要与研究主题吻合,文字简洁,一目了然,要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②署名。署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并在姓名前或姓名下标出作者的工作单位。署真名和单位,一方面是为了表示负责,另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同行联系和交流。有时研究报告是集体成果,可署集体名称或课题组名称。通常要在标题或所署名称后打个“*”号,在该页末尾划一横线,作题注。说明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注明是谁执笔,以及对课题研究作出贡献(包括提供资料、设备、研究经费、赞助等)的人或单位致谢。署名的排序按对课题研究的贡献大小顺序排列。
③摘要。摘要也称提要,是用简洁的形式提取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是论文的浓缩、梗概。一般读者总是先读标题、摘要,然后再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研究报告摘要的字数应按刊物的要求。一般5000字左右的研究报告,摘要在200字左右。学位论文的摘要可达500字。摘要的表述—般涉及问题、方法、结果和结论。例如:

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张莉
华中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情境,进行了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作用的比较研究。实验表明:移情训练在小班、中班的效果优于在大班的效果,榜样训练在各年龄班的效果差异不明显。同时,移情训练和榜样训练的效果在幼儿初期和中期.无显著差别,但是在幼儿晚期,榜样训练的效果在幼儿的玩具和奖品分享行为上比移情训练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分享行为 移情训练 榜样作用 比较研究

④关键词。有些刊物要求作者写出课题研究的关键词。一般一篇研究报告的关键词不超过8个。关键词是将研究论文中能反映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的最重要的词提取出来,放在摘要之下,以便读者一看之下就能了解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攻方向,也便于文献检索系统进行主题分类和做索引。通常关键词取之于标题中的变量,研究假设中的变量以及研究主题中的变量。重要的词应尽可能往前放。
2.正文部分
研究报告的正文部分涉及5个方面:一引言,二方法,三结果,四讨论,五结论。
第一,引言
研究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是引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什么问题,向读者提供有关课题研究的背景信息,使读者能理解和评价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引言部分包括:问题的陈述、文献综述、研究假设、变量的定义、研究的目的意义等。
①问题的陈述。主要说明所研究问题的由来,介绍问题的理论背景,经验背景,要使读者—进入正文就能了解该论文的主旨和要义。问题的陈述应尽可能放在前言部分的开端,直截了当地提出,以便读者迅速了解研究方向。问题的陈述最好涉及研究的主要变量,可用一、二句话开门见山地把问题提出来,如“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之间的关系”,或“目前要探讨的问题是……”
②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主要是给研究问题提供背景和基础,让人知道现在的研究起点在哪里,是在怎样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表明作者对该问题有关知识的把握情况。文献综述可以是有关研究工作近期的进展状况的描述,也可以是国内外刊物发表的研究成果的简介。综述不是文献的堆砌,要简练,要有概括。对有争议的观点应同时列出。如,“在对幼儿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或“综合儿童游戏理论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是……代表人物有……;二是……代表人物有……”文献综述均要作注,说明文献的来源出处。
③假设的陈述。提出研究假设有助于集中研究问题,给研究定向,并使研究易于理解。有了研究假设,研究中的变量关系,研究的主题就会变得清晰、明朗。提出假设还需说明假设的依据和理由,使读者明白假设的合理性。例如,“本研究要检验的假设是5—7岁儿童学习阅读的经历与认知言语技能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言语技能发展越成熟的儿童,在阅读中学得越多,反过来说,阅读教学也能促进儿童认知言语技能的发展。”
④给变量下定义。对重要的名词术语,对研究的主要变量要加以界定,提供操作定义。下操作定义可以使读者准确理解变量的意义,避免产生歧义。尤其是当名词术语抽象、笼统、比较复杂时,更应明确地加以界定,作出必要的解释。
⑤研究的目的意义。这是对研究重要性的描述,要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这项研究的价值有多大。研究的意义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能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二是能构建或检验理论。对研究的目的、范围,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价值和潜在意义作出描述,这对作者和读者都是有益的。
当然,引言部分的这几项内容并非每份研究报告都要有,但对于严格的研究报告,学位论文来说,必须具备这些项目。以上几项内容的顺序只是提供如何写引言的大致思路,并非是绝对要求。引言部分文字不宜多,篇幅控制在全文的五分之一以内。
第二,方法
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材料以及过程,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研究细节,以便同行能够重复你的研究,评估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部分的内容必须认真、详尽地描述,为他人提供重复研究的基础。方法部分的基本内容包括:被试的数量、年龄,选取被试的方式和理由,材料、工具的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模式,研究的具体安排和步骤,如何收集资料和数据处理的方法等。
①被试。被试指被研究的对象。确定被试目的在于指出哪些人参与了研究,数量有多少,他们是如何确定的,是怎样选取的,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是什么。一般要求描述性别、年龄(有时精确到几岁几个月),有时还要描述被试的特征。
②材料。材料指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各类物品或资源。材料本身不是研究变量,而是工具。描述材料包括:规格、数量、来源、制作方法、测定指标等,必要时还要下操作定义。
③研究程序。研究程序通常包括实施步骤、具体次序、如何操纵自变量、如何测定因变量、如何控制无关变量,有时还需规定时限、指导语等。
④数据处理方法。实证性研究通常涉及数据分析的方法。一般只需简单地提及统计检验的方法即可。例如:“实验结果的检验有二,一是对书面测验的成绩进行t检验;二是对口试成绩的等第进行 检验。”
研究方法部分的文字描述要客观准确、具体、直截了当。不要用抽象笼统的、模棱两可的词语。方法部分在长度、内容和写作方式上会有所不同,但重要的是方法部分应向人提供充分的操作信息,使人能理解或能重复该项研究。下面是李洪曾等在《心理学报》发表的“5—6岁幼儿有意注意稳定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的方法部分:
二、实验方法
1.被试
上海市闸北区塘沽路第二幼儿园5岁4个月-5岁7个月的中班幼儿24名,其中男孩、女孩各12名;6岁4个月-6岁7个月的大班幼儿24名,其中男孩、女孩各12名,合计48人,全部幼儿入园时间均在半年以上。
2.材料和方法
采用校对改错法。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印有“ ”和“ ”的改错练习纸。改错练习纸上每行印有31个符号,共15行,总计符号465个。两种符号的排列是随机的,播送按一定速度读“圆圈”和“三角”的录音。录音中的符号排列与改错练习纸上的符号排列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每隔1—4个符号出现一次错误,错误出现的间隔长短是随机的。
要求幼儿根据录音校对纸上的“ ”和“ ”两种符号,并将纸上错误的符号划去。实验在教会幼儿掌握校对改错法后正式进行。每个幼儿用快、中、慢三种不同的速度先后完成三次练习,每两次练习间休息20分钟,休息时进行娱乐活动。其中快速录音播放每分钟读35个符号,中速为每分钟19个符号,慢速为每分钟13个符号。为排除每个幼儿前后三次练习中疲劳和熟练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将全部48名幼儿分为A、B、C三组,每组幼儿人数为16人,其中5岁男孩、5岁女孩、6岁男孩和6岁女孩各4人,各组的练习程序如下图:

1 2 3
A组
B组
C组 中速
快速
慢速 快速
慢速
中速 慢速
中速
快速
3.成绩的评定
批改幼儿完成的改错练习纸,凡将正确的符号划去或没有把错误的符号划去都作为“练习错误”。将幼儿连续“练习正确”的符号数目中最大的一个,称作“改错练习的最大连续正确数”,并以它作为有意注意稳定性的指标。
4.实验的阶段
实验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于1980年5月同时对5岁和6岁48名幼儿进行测定,对结果进行横向的比较。第二阶段于1981年5月对一年前测定过的24名5岁幼儿(当时是5岁,此时为6岁)进行再次测定,将这一结果跟一年前该24名幼儿的测定结果进行纵向的比较。

第三,结果
结果部分是描述研究有何发现,并将研究结果客观地呈现给读者。通常可看作研究报告的核心,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这部分是研究对人类知识宝库的贡献,是为知识的大厦添砖加瓦。研究结果的表达形式主要是叙述性的文字,但为了叙述更清楚,更易于读者理解,常需要辅以图表形式,以便直观地、形象地显现结果。好的研究结果的表述是图表和文字叙述融为一体的。叙述部分所占篇幅应大于图表所占的篇幅。一般来说,好的叙述是光阅读文字叙述部分,便能明了结果;好的图表则是只看图表,也能理解结果。
①概括性描述。结果部分可以简要重述假设开头,然后排列出代表性的数据。如研究数据较多,结果的项目较多,可分别用一句概括性的句子描述,如,“本研究的结果之一是……”再按具体内容列出数据。
②列出表格和图解。结果部分除了文字叙述外,通常要有图表给出数据。用图表来表述信息量大,便于理解,正所谓“一图顶千字”。结果中的文字叙述可以点出图表中的主要数据,并对数据作—定的解释,但不必用文字完整地将数据重新描述—番。当然也不能只给出图表,文字叙述只写:研究结果见某表某图。表格对结果的表述非常有效,尤其是研究包括大量统计资料时更是如此。但表格内容的排列要清晰、简明、符合逻辑。现在比较流行的是三线表(见图11—2):

表0.0 大班幼儿期末测验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实验组1 实验组2
平均数 标准差 平均数 标准差
言语
计算
常识 - -
- -
- - - -
- -
- -
图11—2 三线表示意图

③描述假设检验的结果。统计检验是指出数据是否证明接受或拒绝假设,并说明统计检验结果的含义。例如某研究的结果部分在重述假设,给出数据图表后,对假设检验结果作出描述:经 检验,结果非常显著( =12.74,df=1,P<0.001),表明父母从事科学工作的孩子比父母不以科学工作为职业的孩子更可能选修科学课程。虚无假设在极其显著性水平上受到拒绝。
结果部分不宜掺入研究者的主观议论、体会,以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不宜评述研究成果的内在涵义。结果部分需要的只是客观地描述事实与数据,评论应放在讨论部分展开。
第四,讨论
讨论是从各个方面对研究结果的涵义进行评述。通常作者根据客观事实和研究目的,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对与研究结果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构建新的理论框架。讨论部分是最难撰写的部分,因为它不像前几部分那样有结构,但是这也为作者发挥自己的洞察力和创造性提供了机会。
由于研究的目的、内容不同,因而讨论也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展开。凡与课题有关的内容都可提出讨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与结果联系。讨论内容主要与结果部分的内容联系,说明研究结果是否支持研究假设,并分析原因,阐述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将结果纳入某种理论体系之中或构建一种新的理论。
②与引言联系。讨论内容可与引言部分的问题背景、研究假设、文献综述的内容相联系,也可与研究的潜在意义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解释。
③指出研究的局限性。讨论应指出他人研究的局限性和本课题研究的局限性,指出研究中的例外和不完善之处,指出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指出方向和线索。
④总结结果。将分散的结果综合起来构建理论。揭示结果所给予的启示,提出实际应用的价值,有无推广的必要和可能。
讨论毕竟是作者主观的认识和分析,不是客观事实。对研究结果的认识,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讨论在表述上用词要有所选择,不要过分地夸大或贬低事实。讨论部分的篇幅通常要占整个研究报告的二分之一以上。
第五,结论
结论是作者对研究结果作出的推论。结果与结论的区别在于:研究结果传递的是研究最终获得了什么信息,是具体的事实;而结论涉及的是为什么,说明了什么的信息,是对获得事实的推断和解释。如某项研究,实验班的幼儿睡眠时间平均增加半小时,这是事实,是研究的结果。那么增加的这半个小时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结论要回答的问题。下结论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结论必须建立在事实证据的基础之上;
②结论应客观真实地反映研究结果,符合实际;
③结论的适用范围要与取样范围一致;
④结论的文字描述要简洁明了,推论要有逻辑性。
结论的所占篇幅较小。结论内容较多时,可分序号按条项写出。例如,郑晓鸿在《心理发展与教育》上发表的《幼儿合群性的特点及其发展》一文中的结论部分是这样描述的:
五、结论
通过这一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1.幼儿合群性个体差异较大;
2.幼儿合群性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3.男孩合群性及增长速度,低于女孩;
4.男孩女孩都更易得到异性的认同;
5.在从得到异性认同的程度上看,3个班的男孩女孩之间差别不大;
6.在从得到异性认同的人数的百分比来看,在小班,男孩得到异性认同的人数占同性人数的百分比比女孩大;到了中、大班,情况则刚好相反。

3.结尾部分
结尾部分主要涉及参考文献和附录。
①参考文献。科学研究总是在前人已有成果基础上进行的,撰写研究论文过程中,涉及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或摘录引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均应逐一注明出处,编排成目录列于正文之后。列参考文献一方面有助于读者了解资料的来源,有助于查证有关线索,另一方面也反映作者的治学态度,表示对原作者研究成果的尊重。参考文献的多少和质量间接地反映了作者对课题的了解和把握情况。如果引用的是书中内容,参考文献的写作格式是:作者姓名(三位作者以上,在第一作者后加“等”表示),书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时间,页数。如果引用的是期刊的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格式是: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和期号,页数。例如:

参考文献
①李洪曾主编:《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05页。
②郑静等:《幼儿问题行为及其矫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8页。
③杨晓铃等:《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4。
④陈家麟等:《5-7岁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心理科学通讯》,1986,6。
⑤佟焕哲等:《4-7岁儿童性格与父母文化素质、家庭教育关系的调查研究》,《江西教育科研》,1989,2。

参考文献如引用未经翻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用原文注释,以便查证。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最好不要直接引用,如必需引用,事前应征得原作者的同意。研究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一般按注的先后顺序排列。
②附录。有时研究论文最后含有附录。附录并非是研究论文的必备部分。被收入附录的资料通常有:作者自己设计的测量工具(问卷、量表),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重要的原始分数表,与论文密切相关但难以插入正文的资料,以及具有旁证性的文献等。附录的作用是使正文简洁集中,易于阅读,并能为读者提供分析查证的背景资料和原始文献。附录位于参考文献之后,如有几个附录则要编号。在正文行文过程中应标注“见附录”等字样,以说明附录与正文的联系。

撰写研究报告,除了以上几个部分外,行文中还需要用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注释,常用的有:
①题注。是对题目或课题的注释,通常在题目右上角用“*”号表示。在该页用脚注形式注释。
②页注。也称脚注,是在行文作注的那一页的最下面划一横线,进行注释。
③尾注。将整篇论文的注释按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放在论文正文后面一起注释。
④夹注。在行文过程中,夹在文句中用括号括起来的注释。
⑤原作者注。引用原作者所作的注释时,要写明此注为原作者注。
⑥作者注。指作者为帮助读者理解而对术语、人物的介绍,或作者在行文中产生的联想和评论性文字。这样的注释后要写明是作者注。

论文中脚注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论文脚注是什么 脚注就是可以附在文章页面的最底端的,对某些东西加以说明,印在书矗下端的注文。
添加方法:
1)将光标定位到需要插入脚注的地方,然后单击“引用”选项卡下的“插入脚注”。(可以调整脚注字体大小,在“开始”选项卡下调整即可。)
2)感觉脚注效果不满意,可以调整脚注的显示方式。切换到“引用”选项卡,然后单击“脚注”组右下方的图标,然后打开“脚注和尾注”对话框(如下图所示),设置好后,单击“应用”即可。
注意:脚注和尾注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可以单击“脚注和尾注”对话框转换即可。
3)脚注是动态排序的,例如在脚注与脚注直接再插入一个脚注,则编号会重新排序。脚注是按照文章的先后顺序来排序的。
4)要删除脚注,只需要删除文中的脚注序号即可,这样下方的脚注序号和脚注内容就会自动删除。当然也可以先删除下方的脚注序号和内容,再删除文中的脚注序号,不过会麻烦些。

问题二:有谁知道论文中注释和脚注的区别啊? 5分 两者区别为

1 注释是对论文中不详细的地方进行的解释,为了不影响篇幅所以单独列出.
2 引用是指论文中引用别人的观点,尊重知识产权,也为了不负责任,所以标明
3 参考文献是指本文写作过程中所学习过的文献。二
脚注是通过符号标记顺序,解释一个词或一个人的意思,即注释,注释解释的词语或人名等意思是在本页文档的最下面。脚注就是一个顺序符号

注释一般放在说明位置,以括号标明。引用在论文中间标序号,然后在当页的页脚标出,也是脚注,参考文献列在论文的最后。

问题三:论文的注释怎么写啊?什么是注释啊? 和“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必备部分,较有学术造诣的人士和专家历来都很重视“注释”和“参考文献”。他们阅读一篇论文,往往先看“注释”和“参考文献”。从“注释”和“参考文献”中可以看出论文作者对论题所涉及的有关文献了解情况,特别是对有关问题研究前沿成果了解的广度和深度。所以,论文写作时,必须十分重视“注释”和“参考文献”部分。
-----------------------------------------------------------
论文引用注释的格式
文中引文(包括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须注明出处,即进行参考文献著录(本刊参考文献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中引文出现的地方用 *** 数字按序编码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如果解释某些内容,或者引文来自经典著作、领导讲话、文件法规、内部资料、工具辞书,以及转引自有关文章,均可做为注释(说明作者、题名和出处)。
注释格式如下:
引自期刊: ① 作者 : 《题名》 ,《刊名》 ,××××年第 ×期,第 × 页
引自专著: ② 作者 : 《书名》 ,出版者及×××× 年版 ,第 × 页
引自报纸: ③ 作者 : 《题名》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引自期刊:〔 1〕 作者(所有作者全列―下同). 题名〔 J〕 . 刊名 , 出刊年 ,卷(期) : 起止页码.
引自专著:〔2〕 作者 . 书名〔 M〕 . 版次(初版不写). 译者(指译著, 所有译者全列) . 出版地 : 出版者 , 出版年 . 页码.
引自报纸:〔3〕 作者 . 题名〔 N〕 . 报纸名 , 年-月-日(版次).
引自论文集:〔4〕 作者 . 题名〔 A〕 . 见 : 论文集编者 . 文集名〔 C〕 .出版地 : 出版者 , 出版年 . 页码.
引自会议论文:〔5〕 作者 . 题名〔 Z〕 . 会议名称 , 会址 ,会议年份.
引自学位论文:〔6〕 作者 . 题名〔 D〕 : 〔学位论文〕. 保存地 : 保存者 , 年份.

问题四:论文的脚注格式,我的疑惑是脚注是什么? 脚注一般位于页面的底部,可以作为文档某处内容的注释;【其实骇是 页面下面或在各表下面的附注,一般杂志论文的第一页下都有脚注,注明作者的一些简要信息】

而尾注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列出引文的出处等。【其实就是 论文的参考文献】
脚注和尾注由两个关联的部分组成,包括注释引用标记和其对应的注释文本。用户可让Word 自动为标记编号或创建自定义的标记。 在添加、删除或移动自动编号的注释时,Word 将对注释引用标记重新编号。
插入脚注和尾注的步骤如下:
(1)将插入移到要插入脚注和尾注的位置。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脚注和尾注】菜单项,出现如图 6-27 所示的【脚注和尾注】对话框。
(3)选择【脚注】选项,可以插入脚注;如果要插入尾注,则 选择【尾注】选项。
(4)如果选择了【自动编号】选项,Word 就会给所有脚注或尾 注连续编号,当添加、删除、移动脚注或尾注引用标记时重新编号。
(5)如果要自定义脚注或尾注的引用标记,可以选择【自定义 标记】,然后在后面的文本框中输入作为脚注或尾注的引用符号。 如果键盘上没有这种符号,可以单击【符号】按钮,从【符号】对话框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符号作为脚注或尾注即可。
(6)单击【确定】按钮后,就可以开始输入脚注或尾注文本。 输入脚注或尾注文本的方式会因文档视图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问题五:论文的脚注和尾注有什么区别啊 如果需要在每页下方注释的就设置成脚注,在文档末尾注释的就是尾注。如果文章很长,设置引用时就用脚注进行注释。脚注用的多,尾注用的少。参考文献一般情况下在文章的最后直接输入,不用设置成尾注,因为设置成尾注的时候,会在文章当盯出现标识,所以一般不用。

问题六:论文脚注 一、参考文献格式: 1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2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文献起止页码。
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3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 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2)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DB
CP
EB
(4)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4 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问题七:论文的脚注有时候就写个“Id.“是什么意思? 是同上的意思(idem),如果连着两个引住是一样的,第二个可以用id

问题八:论文的脚注和参考文献区别 参考文献是引用人家已发表的观点或者文章或者实验结果等,需要在引用的那段话后面加[1][2]这样的上标,然后文章末尾列“参考文献”时与文中的上标相对应。
脚注一般在文章第一页,在正文部分的左下侧,是写作者的个人信息,例如作者,哪里人等信息或通讯作者的信息,这篇发表的这篇文章是哪个项目或者基金的组成部分。你可以下载一篇已发表的文章进行对照比较,就很容易懂了!

问题九:论文中的注释是什么 注释大多包括作者的个人信息,研究的课题来源以及引用的文献资料,不过文献资料要求明确到页数甚至是行数。他不梗于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只要与你论文有关的,你看过的都可以,不一定非得引用过的。

如何写研究课题论文啊??~~

1. 研究论文写作
这部分讨论的原理可应用于所有的研究课题、报告、论文和学位论文类型,他们的写作过程也是相似的。一般的准备一篇研究论文的步骤是(1)选题,(2)准备参考文献,(3)收集信息,(4)列提纲,(5)写草稿,和(6)准备终稿。当然,研究论文的写作不一定要严格按顺序进行,你可以时前时后,或者同时进行两个步骤。

1.1 选题
选题涉及到课题领域概述、限定论题和缩小之、把论题作为一个问题或假设进行陈述。在作研究的过程中,你将要完善所有的决定和构思一个或多个初稿的语句。

1.1.1 课题领域概述
导师有时指定一个很宽的领域去研究,导师也许指定一个特殊的论题,列出一些可能的论题,或者让作者在一个宽泛的领域中自由选题。一旦这任务宣布,你应该开始考虑这篇论文可能的题目。如研究生能够在学业早期就开始收集可能的系列论文论题,将能选择一些对这些课题需要的知识有益的研究生课程,并在研究小组报告或论文中尝试自己的想法。

即使有些被其他学者研究成熟的领域,也能经常发现可以进一步研究的可能。学者有时会暗示在他们工作中没有讨论的领域或没有解决的争论,这些信息通常出现在注释中。有时,通常列出但未经证实的结论,或者提出测试基础假设的新方法将能提供课题的研究。对你的课题中的专业术语进行思考能产生创新方法来阐释它或甚至给它进行全新的定义。在一个课题中不同书之间观点的矛盾或分离也能产生可能的论题。当前出版的书或当前方向的发展状况能提供对存在的理论一个新的领悟,从而产生深入研究的机会。

1.1.2 论题限定
一旦你确定一个论题,你应该考虑以下一些因素,对课题的兴趣、你的能力(特别如果这个题目具有争议性),完成任务的时间等。根据以下标准来估计可能性:重要性和兴趣,可操作性和可用资源。你一定不想开展一个你不感兴趣的论题,这也是毫无意义的,也不实际,而且在不可能在分配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重要性和兴趣 自然地,你想要把你的时间投入到一个很重要而且感兴趣的题目。在某种程度上说,重要性和兴趣是一个主观判断,它依赖于任务的性质和导师的需要。当然,一个在一个研究领域似乎对人类来说用处不大的题目,可能在另一领域对专家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你的导师确信你的论题的重要性,你的论文应该说服读者它的确很重要。

有时,一个很明显重要的课题,比如枪支控制,可能不会成为一个好的论题,如果大量公众争论束缚你原创性的能力,或者你的强烈的感受会阻碍你研究对立的观点,以至得不到公平的结论。

可操作性 小心地限制一个题目将引导你的研究走向成功。如果一个题目太模糊、太宽、太窄或太专,你会发现很难找到足够合适的资料。一个过宽的题目不能给予充足的研究方向,可能会使对这个课题进行肤浅的处理成为必要。如果一个课题过于狭窄,将会得到不充足的信息,限制了你得到一个充分有效的结论的能力。如果一个课题过于专业,它需要你在项目分配时间内达不到的知识。例如,你可能不会选择一个需要大量统计的课题,除非你有一些数据背景或能向一位统计专业人员请教。当然,最终读者将会通过你给的处理方法来判断你的题目的操作性,因为一篇好论文不仅取决于他的内容,还要看他的范围。

可用资源 即使一个课题值得研究并具有可操作性,如果没有需要的可用研究资源的话,也是不合适的。你工作的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或电子材料等可用的资源,将会影响你选择课题。如果你的研究论文需要一个测量或一个实验,你必须确定在任务有限的时间内是否能收集到需要的数据。

1.1.3 论题的中心思想
你可能希望将你的论题作为一个问题或一个假设来进行陈述,随课题的性质而定。为了理解

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论文,以一个问题的方式构思论题常常会帮助刺激探索性研究。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心理效应是什么?

——E.D.Hirsch的“文化素养”理念是怎样影响教育目标的?

——冷战的结束影响了美国的爱国表现吗?

当构思完这些问题后,你就要去研究探索各个方面的可能的答案。

在你收集信息时,你可能会发现你问错了问题或者对其他相关问题更感兴趣。如果这样的话,你就可以修改问题。在你进行研究时,也可以缩小这个问题。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心理效应这个问题,能缩小到以外语教学为焦点,甚至一门特定的语言,或者更甚至一个用来学习外语的特定的程序。你可以缩小“文化素养”理念对教育目标的影响这个问题,通过限定你的注意力在大学教师,小学教师或普通公众。甚至在早期工作中,你能在初稿中开始构思可能的答案,也许随着你对论题的继续探索不得不放弃或者对其精练细化。

对于一些领域的研究,特别是那些涉及实验性的或描述性的研究,你可以想以假设的方式来陈述你的论题,也就是说,你将尝试用一些试验性的解释或论证。

——学生在电脑上写作比手写或用打字机写更不同。

——美元与主要外币汇率下降不会影响(影响)美国经济。

——绝大部分科学家相信地球正在经历着全球变暖的过程。

——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应该(不应该)对性和暴力进行审核。

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尝试假设的方法,你将需要修改多次使信息合理。例如,例文“书本过时了吗”的作者以这样一个假设开始,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材料将快速地代替印刷书本。在进行了一些研究之后,她得出她开始的假设是错误的结论。

你对问题的答案或你修改的假设将成为你论文的中心句,也就是一些导师说的中心思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