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博士论文答辩奇迹

2023-03-14 05: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博士论文答辩奇迹

生命的奇迹 的故事 急用!!!!!!!!!!!!!!!!!!!!!!!!!!!!!!!!!!!!!!!!!!!!!!!!!!!!!!!!!!!!

活着,是对生命的珍惜;坚强地活在痛苦中,更是一种对生命地依恋、不舍。然而能使人支撑这个生命地是一股庞大的,震撼人心地力量——生命地力量。 虽然生命的脆弱就如同一颗小草,任人践踏,任风吹摆,任雨潮打。但只要有求生的意识和信念,为自己而努力奋斗,为自己的一生而活着,我相信终有一天,它能历经狂澜,变薄弱为力量;更能顽强自己的意志,创造生命的奇迹! 从古至今,这股生命的力量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为生命奋斗拼搏。在冥冥中,我真真正正地看到了一个奇迹的诞生——海伦·凯勒。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她不仅能在黑暗中为自己寻找光明,更为无望的世界带来了希望……她让为生命绝望的人类相信命运可以用双手去改变;她让为生命叹息的人类坚信命运无法掌握人的生死;她更让为生命而自暴自弃的人明白生命的可贵!海伦,是世界上所有人类的精神楷模;海伦,她更是世界的一个奇迹! 当我翻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心里是三分惊喜七分好奇。然而当我翻完这本书中每珍贵的一页,我心中是汹涌彭湃的,又是惆怅万千的。它带给我的是惊讶,是感动,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震撼着我。在整整的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里,竟磨练出一个如此勇敢、坚强,有着顽强的求生意志的非凡女子。对于一个常人来说,三天——也就是72个小时,能办成的事根本就寥寥无几。但是对于海伦来说,三天似三十年。如果她能拥有三天的光明,她的心里满足和快乐…… 谁能想象年幼的海伦面对自己又聋又哑又瞎的现实曾经也堕落过,暴躁过,为上帝的无情而忿忿不平,但正是因为她在老师,莎利文的帮助下,正确了自己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并依靠着自己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竟奇迹般的重新振作起来,用那仅有的却又蕴藏着不可思议的力量的精神去创造更多的奇迹!日复一日,海伦成功了,她终于成功了!她借助了自己的双手看到了美丽的世界,听到了绚彩的世界。海伦终于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海伦的不幸与生活在黑暗中的痛苦是我一辈子都无法体会的,但她对生命的永不放弃是令世人刻骨铭心的。可能在一百年、一千年后,还会有人提到海伦·凯勒,还会回忆起这个创造生命奇迹的女士,诉说生命的珍贵与短暂…… 海伦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同时也是一种可惜。而我们这些花样年华的青少年有着青春美好的时光,难道就让它白白流逝吗?海伦·凯勒说过:“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我将把这三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我要在现实世界里,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海伦的三天就如此仅仅有条,可我们的时间和机遇还很多,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光明对我们来说不是奢望,声音也不是可欲而不可求。对我们来说,并不缺乏身体上的组织结构,我们需要的是意志上的顽强,不向命运投降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积极、乐观、敢于创造奇迹的心! 为善为恶在一念之间,生命中的奇迹出现与否也是一念之差。上天赐予我们眼睛,是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上天赐予我们思想,是让我们改变世俗,让精神世界更美好;而上天赐予我们双手,是为了让我们拥抱未来,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故事:郭晖:摇着轮椅上北大 她把生命的所有光亮全部聚集到了一个焦点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扇扇沉重的大门在她面前洞开了…… 她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因为一次变故,她的生命核能被激发了。这个小学未毕业的弱女子,完全依靠自学 ,成了北京大学百年历史上第一个残疾女博士。 噩梦降临,人生之路从此转了弯 她曾有一双弹跳如簧的腿。 在河北省邯郸市实验小学读书的时候,郭晖喜欢跳舞、长跑,那时,她的梦想是当一个舞蹈演员。 一切的转折在1981年5月9日,她刚刚11岁,正读小学五年级。体育课上练习跳远,她不小心崴了脚,母亲发现后把她带到了医院。 这一去,孩子却从此走上了一条谁也意想不到的人生道路。医院的误诊,导致小郭晖高位截瘫。 两平方米的世界,创造人生奇迹 以臂为半径,郭晖的世界只有两平方米。她只能仰躺在床上,不能侧身,不能翻身,更不能坐起来…… 然而,无腿的她开始了一场令世人匪夷所思的攀登,一起上路的还有她的父母。 母亲日夜操劳,端水喂饭,梳头洗脸,她生了褥疮,后背溃烂,母亲时时扶她翻身。大小便失禁,被褥需要天天清洗,母亲的手指竟变成了畸形,像树根一样曲折了。 父亲爱好音乐,拉得一手小提琴,可现在,乐器全藏在了床下,被老鼠咬断了弦。他学会了打针,成了女儿的保健医生,每天夜里帮她 *** 和屈伸双腿,一次、两次,直至2000次……固执的父亲总希望突然有一天,女儿猛地站起来,笑盈盈地说:“爸,妈,我好了,上学去了。” 在母亲的搓衣声中,在父亲的 *** 声中,郭晖用三年时间自学了全部初中、高中课程。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物理、化学等需要做实验才能弄通的原理和公式,她也全部揣摩透了。 胸中的世界慢慢大了起来,有了阳光,有了笑声。 无悔的坚持,找寻人生的未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自己可以报名参加英语自学考试大专班,郭晖眼前一亮。 大专班的教室在五楼,每次上课的时候,父母轮换着把她背上去。到教室后,她坐不稳,父母就用四个课桌把她紧紧地挤在中间。但仍是不稳,身体在课桌间直摇晃,她的双手只得抠住桌沿。为了避免上厕所,她不吃饭,不喝水。 上课的时候,健全人大都嘻嘻哈哈,心不在焉。只有她认认真真,字斟句酌,如春蚕食桑,全变成了腹中经纶。毕业考试的时候,全班30多名同学,只有郭晖一次性全部过关。 1996年初,郭晖参加了山东大学在邯郸开办的英语研究生班。在硕士论文答辩现场,李玉陈教授紧紧握住郭晖母亲的手,说:“感谢你培养了一个好女儿,这是我们十年来听到的最好的论文答辩……” 迈入最高学府,在北大圆了博士梦 2002年底,郭晖试探着向四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各写了一封信。 一周后,只有北京大学的沈弘教授回信了。这位从剑桥大学留学归来的博导欢迎郭晖报考,并“坚持择优录取”,至于残疾情况,他只字未提。 郭晖一头扎进书海里,开始了最后的冲刺。分数出来了,郭晖考了第一名。 北大百年历史上从没招收过如此高度残疾的博士生,但国家明确规定:各大学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招残疾学生。面对这个从未有过的难题,北大犹豫了。 招生办的一位负责人试图劝退郭晖,却又不好明言,便与她进行了一次网上对话。 “北大博士不好毕业,好多人都延期,你的身体和经济条件能承受吗?” “北大是我儿时的向往。翻译是我最大的心愿,我从小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我要在这里实现我的梦想。据我所知,桑兰也是高位截瘫,去年被北大新闻学院(本科)录取了……” 这时,沈弘教授站了出来,向学校写信:“在国外,我从没有听说过因残疾而被大学拒收的先例……”北大招生办经过多方权衡后,终于向郭晖伸出了欢迎的手。 那一天夜里,沈弘向郭晖发出了最后一个E-mail:“我本人敬佩你,北大敬佩你,欢迎你来北大读书!” 郭晖报到的时候,校领导指示破例为她单独分配一间宿舍,允许家人陪读。更让她感动的是,第二天,她将经常出入的房间、楼道、厕所、教室等地方的台阶被全部铲平,代之以适合轮椅行走的平缓通道……

有关生命的奇迹的故事!速度!

儿子再有一年就要参加高考了。但医生告诉母亲,她得了绝症,而且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 母亲没有把医生的话告诉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儿子。母亲生活在乡下侍弄几亩薄田,农闲时就去村口卖冰棍,攒钱供儿子念书。儿子从小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是儿子惟一的精神支柱。没有母亲,儿子就在学校里吃不上饭,更不用说读书学习了。 母亲不声不响,她拒绝接受医生化疗的建议。因为她知道,需要一笔昂贵的费用。而自己只有一个月的生命了,多维持几天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母亲照旧去田间劳作。玉米长势喜人,谷子眼看着也要大丰收了,母亲不想放弃。母亲仍然去村口卖冰棍,她不去,孩子们想她,母亲去党校给儿子送伙食费,母亲喜欢看儿子一身校服精神快乐的样子……这一切,母亲都舍不得放弃。 母亲一直没有流泪,她在跟生命赛跑。她在心里说,在儿子考上大学之前,一定不能让死神撵上。 就这样一年过去了,母亲在忙碌中忘记了自己的病痛。儿子高考落榜,整日愁眉苦脸,母亲给了儿子一记响亮的耳光,儿子被母亲这一耳光打清醒了,他在母亲面前发誓,一定重新振作起来。 儿子去复读,母亲还不能倒下。儿子需要钱,需要帮助。于是,母亲仍然顽强地奔波着。 县邮政局送高考状元通知书的喜车来时母亲正在村口卖冰棍,她颤巍巍地接过录取通知书,眼泪滚滚而下。突然,母亲伏在冰棍箱上,再也没有站起来。 大家把母亲送到医院里。医生诧异地发现,她就是两年前那个已被医学宣判死刑的病人!母亲得的这种病,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药物能攻克。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又活了两年多的时光?医生们百思不得其解。 这件事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母亲用生命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医学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却没有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只有她的儿子知道那个奇迹产生的原因。那就是:母爱

创造生命奇迹的事例

21 00。1333

有没有主旨是“生命是奇迹”的小短故事最好是民间传说啥的

生命就是奇迹 小鸟和父亲飞过一座陡峭的山崖。 山崖一片荒凉,了无生机。 突然,小专鸟发现峭壁上属有一株细如手指,歪歪扭扭,仅顶着几片针叶的小松树,小鸟说:“它那么小,那么丑,摇摇摆摆,随时都要坠下深渊的样子真好笑……” 父亲说:“孩子,不要嘲笑它,在它背后不知有多少颗种子曾试图在这儿安家落户,生长发芽,但都失败了,只有它顽强地活下来,它不丑陋、不卑微,它是自强者创造的生命的奇迹啊。”

请你选择一找关于生命奇迹的故事写下来

生命的奇迹 她是拼上命也要做母亲的。 她的命原本就是捡来的。4年前,25岁,本该生如夏花的璀璨年华,别的姑娘都谈婚论嫁了,而她,却面容发黄,身体枯瘦,像一株入冬后寒风吹萎了的秋菊。起初不在意,后来,肚子竟一天天鼓起来,上医院,才知道是肝出了严重的问题。 医生说,如果不接受肝移植,只能再活一个月。所幸,她的运气好,很快便有了合适的供体,手术也很成功———她的命保住了。 她是个女人,度过险滩,生命的小船还得沿着原来的航向继续。两年前,她结婚,嫁为 *** 。一年前,当她再次到医院进行手术后常规例行检查时,医生发现,她已经怀孕3个月了。 孕育生命,是一个女人对自己生命极限的一次挑战,更何况是她,一旦出现肝功能衰竭,死神将再次与她牵手。这一切,她当然懂得,但是,她真的想做母亲。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她都舍得,她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2004年3月18日,医生发现胎儿胎动明显减少,而她又患有胆汁淤积综合症,可能导致胎儿猝死,医院当机立断给她做了剖腹产手术。是男孩,小猫一样脆弱的生命,体重仅2公斤,身长42厘米。虽然没有明显的畸形,但因为没有自主呼吸,随时可能出现脑损伤及肺出血,只好借助呼吸机来维持生命。 而这一切,她都不知情,因为她自己能否安全度过产后危险期,都还是个未知数。她要看孩子,丈夫和医生撒谎称,孩子早产,需要放在特护病房里监护。 自己不能去看孩子,她就天天催着丈夫替她去看。等丈夫回来了,她便不停地问,儿子长得什么样?到底像谁?他现在好不好?有一天,她说做梦梦见了儿子,但是,儿子不理她。 7天过去了,她一天天好起来,天天嚷着去看儿子。但孩子,仍然危在旦夕,情况没有一丝好转。怎么办呢?医生和丈夫都束手无策。只是,再不让她去看孩子,已经说不过去了。但愿,她是坚强的。 第八天,她来到了特护医房。看到氧气舱里,皱皱的、皮肤青紫的儿子浑身插满了管子,她无声地落泪了。医房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不知道该怎样安慰这个心碎的母亲,甚至不知道该怎样向她解释这一切。 她打开舱门,把手伸进去抚摩着儿子小小的身躯和他手可盈握的小脚丫。一下一下,她小心翼翼地,像在抚摩一件爱不释手的稀世珍宝。那一刻,空气也仿佛凝固了。 突然间,奇迹出现,出生后一直昏迷的婴儿,竟然在母亲温柔的抚触下第一次睁开了眼睛。医护人员欢呼雀跃着,那个7天来一边为儿子揪心,一边又只能在妻子面前强颜欢笑的男人,此时此刻,泣不成声。而她,痴痴地、久久地与儿子的目光对视着。 第九天,婴儿脱离了呼吸机,生命体征开始恢复。 第十一天,婴儿从开始每天只能喝2毫升牛奶,发展到可以喝下70毫升牛奶。而且他的皮肤开始呈现正常婴儿一样的粉红色,自己会伸懒腰、打哈欠,四肢活动自如,哭声洪亮。 第十二天,她抱着她的儿子———她用命换来的儿子、她用爱唤醒的儿子,平安出院。当天各大报纸有消息说,全国首例肝移植后怀孕并生产的妈妈今日出院。她的名字叫罗吉伟,云南盐津人。每天都有类似的新闻,不过是在报纸上的一角,仿佛与我们的生活无关。但是,又有谁了解,在这背后,一个母亲所创造的生命奇迹。

有关于生命奇迹的故事,是作业,快,求了

一个“白血病妈妈”的感人故事,近日在嘉兴流传,连中央电视台的版编导,也不远千里权赶来寻访——“希望她的精神感染更多的人”。 3年前,家住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的顾晓欢,突然成了轰动禾城的新闻人物:在妊娠晚期被查出患了急性白血病,但她顽强地创造了生育奇迹。如今,她快乐地陪伴着双胞胎儿子健康成长,面对病魔仍坚毅乐观。从有关部门检索的资料看,顾晓欢是目前世界上白血病患者中生存时间最长的。她脸上灿烂的笑容,不时透出健康向上的心态:3年多来,她做过24次化疗,不屈不挠地与病魔抗争,不知情的人根本看不出她是一名白血病患者。 虽然生活条件清苦,但顾晓欢却为双胞胎儿子的健康成长而宽慰:“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教会了我懂得宽容和感激。对生命,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珍惜;对生活,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热爱。”

求一个有关生命奇迹的故事500字的。

生命的奇迹 稚气的声音时常会在耳畔响起,看着身边的小孩,想起年幼的我总是会带着“妈妈,我从那里来?”这里的问题,反复的问着妈妈。那些“为什么”伴随着我的长大,总是把父母带入迷宫,而我依然不知所以然的在后成不停的追问。对于学龄前的我来说,父母是我的一切,他们说的话是百分之一百是对的。小时候的我拥有男孩子的调皮却未能拥有女孩子的文静。时间一点点的向后推行,我的视线开始扩大,我能看到的更多的其他的东西,能接触到更多其他的世界,开始对他们说的话不再那么的执著,依然过着悠闲的生活,只是不同的是,我开始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信念。 决定离开父母一个人独自的生活,当我的生活网日渐扩大的时候,转身才发现他们也在日渐的衰老。七点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熟悉的声音,依然是一样的开场白,没有绚丽的前奏语,只是这一次的不同在于我听到父亲说:你毕竟还小,有时候想起你一个人的外面的时候,心里像是揪着一样的,总是会醒来。我不知道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否如我在听的时候一样泪花在闪。有时候我也想也许他们真的是老了,如今的我在面对这个倘大的世界的时候,我可以毫不退缩,只是因为我的视线开始出现那些你们没有的东西,如你们年轻的时候一样,但是你们的视线不知从何时起,视角里只有我的存在了。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心里会存在对你们的恨,偶尔会想起几年前发生的事。但是每一次当手中握着电话的时候,听着你们那沙哑的声音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你们已经不是当年的你们,而我要学着勇敢,有些东西都已经过去了,你们是我最亲的人。是的,你们创造了我,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有时候一个人坐在电脑前,看着那些网页,看着那些生离死别的情景的时候,看着那些让人悚然的新闻的时候,我想对于我来我是鲜活的,而对你于你们来说我是你们一个奇迹吧。二十年,我们都在不停的改变着,你们在不停的变老,而我却在不停的长大,当你们的视角开始变的模糊的时候,而我却日渐清晰。 越来越多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拿起手里的电脑,按下熟悉的号码,只是为了听一下电话那个熟悉而又遥远的声音。当一个人觉得委屈的时候,当一个人无助的时候,只需要那一头一句简单的话就好。有人说人生就像是一张单程的火车票,只要向前走,不能返回,因为我们没有回机。如今的我,依然是一个人生活在这一个陌生的世界里,完全的不同,一切得那么的不真实。而我能做的,只是由开始的漫不经心转变过来,开始去对待另外一种生活,去体验那不同的人生。在生命面前,我们的所作所为有时候显得很渺小。就如同在思念的时候一切的一切都好像不存在一样。 不想去感叹生活的悲观,也不想去抱怨生活的无助,在那些东西看来,生命中的奇迹才是最让我学着去欣喜的。 我想只要我生活着那么每一天都是奇迹吧。 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奇迹,用心去发现生活的真谛。 今天又是一周,又是给家里打电话的时间,似乎这是爸爸给我布置的作业,每次如果我二周不打电话,父亲总是会提前打电话过来,问我如何了。 重复的生活, 用心去体味其中的自己的乐趣其实也不错。

关于生命奇迹的故事

5月15日,消防战士在四川省什邡市蓥华镇云峰化工厂倒塌的宿舍楼废墟中营救出一名生还者。新华网北京5月17日电 尽管震后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已过去,但在废墟中搜救生存者的行动,仍在泪眼模糊中继续。当谭千秋老师舍死趴在课桌上救护桌下的4个孩子,当只有电锯才能分开张米亚老师跪着搂紧两个学生的手臂,当中学生马健为救同学疯了似的刨烂了双手,当累晕的战士推开强行让其休息的战友呼喊着“救人要紧”——我们看到的是废墟下求生的渴望和生命的尊严!(一)生与死的考验,爱与被爱的执著,一次次荡涤着我们的心灵:坚持,将救人进行到底!坚持,让我们共同创造奇迹!16日,在北川县城一民宅废墟下面,死神似乎“吃定”了被埋老人冯绍荣:他已经近4天4夜没吃东西,坍塌一半的房屋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再次垮塌。在冯绍荣儿子冯林绝望的哭叫中,几名战士闻声赶来。16日12时许,在一面倾斜成70度角的墙体下,两个战士正蹲在下面用钢钎使劲凿洞。刺耳的铁器碰击水泥板声,一下紧似一下,不仅敲击着在场所有人的耳膜,更撞击着人们的心。冯林不时急切地向里喊话安慰父亲:“解放军来了,他们在救你!”在旁负责监视险情的战士李正云说,自从15日凌晨赶到县城,他们已一天一夜没合眼,两天只吃了一顿热饭。“很累很困,但觉得很幸福”。他的“幸福”来自于昨晚一宿没睡同战友们一起从废墟堆里救出了3个人。14时10分,冯绍荣头顶的水泥板被凿出了直径40厘米的大洞,再扩大10厘米,就可以把他从洞里拉出来。敲击的声音在继续。满脸泪痕的冯林脸上现出一点喜色。15时15分,冯绍荣虚弱的身体被5名战士抬出,冯林激动地跪下来,用带着哭腔的声音表达着汹涌的情绪:“谢谢解放军!谢谢救援队!”给冯绍荣滴了生理盐水后,救援队员以几乎百米冲刺的速度,抬着他向2公里外的救护车跑去。记者拼命追赶,勉强才赶得上。

生命的奇迹,事例,少见的,感人的

1、唐山大地震中一位名叫王子兰的护士,被“活埋”了整整八天八夜!获救后仍然一跃而起,精神十足。被“活埋”的八天八夜里,她始终坚信会有人来救她。正是这一求生的信念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

2、植物人母亲孕育生命,并成功生下一名女婴,这名植物人也因为受分娩的 *** 而慢慢醒了过来。

3、二战期间,位于德国东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纳粹看守们创造了一种“死亡游戏”,他们在集中营附近埃特斯山的一道峡谷两端固定了一条钢索,隔一段时间就把那些等待行刑的囚犯驱赶到这里,让他们赤手攀爬钢索。纳粹许诺,谁能成功攀到对岸,谁就能获得自由。

这个游戏十分艰难,几乎不可能成功。但有一次,在这个“死亡游戏”中,竟然有人创造了生命奇迹。而且,创造这个奇迹的还是一个叫做艾米丽的女人。

艾米丽最终凭借超凡的毅力,完成了一个连男人都不可能完成的壮举,为自己敲开了一扇自由之门。据说,在纳粹精心设计的“死亡游戏”中,在囚犯们无数次的攀爬中,艾米丽是成功攀爬到峡谷对岸的唯一一人。

4、桑兰浙江宁波人,出生于1981年,1993年进入国家体操队。1997年取得全国跳马冠军,1998年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上,练习跳马时,出现意外,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

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桑兰总是面对微笑,她凭借着顽强、乐观、坚强、勇敢的心态,用自己的行动与事迹感染着整个世界。她是最富奥运精神的女性榜样。跳马冠军成为瘫痪后,她没有选择沮丧,而是坦然地接受了事实,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奥运梦想。

5、张海迪自幼失去了自胸部起下半身的知觉,但在这种情况之下,她仍然 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取得了健全人都很难取得的博士学位。她的精神支柱就是保尔·柯察金珍惜生命的伟大精神。

由此可见,在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中,珍惜和爱惜生命的崇高精神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在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中,虽然不能向那些人一样做出一些大事来,但珍惜生命仍非常重要。应尽所能的用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些事。

物理史话之量子理论的引路人维恩

如果你在知乎上问:一个对物理一窍不通,基础非常差的人,如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估计答案会是五花八门的,但是一个唯一的结论就是:痴人说梦。然而,世事无绝对,在物理学史上真的有这样的一个人,只用了3年时间就从一个对物理一窍不通的人到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继而又为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就是本文的主角--德国物理学家--维恩。

威廉·卡尔·沃纳·奥托·弗里茨·弗朗茨·维恩于1864年出生在东普鲁士菲施豪森(现属俄罗斯)的地主家庭。1866年,维恩随父母迁往拉斯滕堡。维恩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家里又非常有钱,所以维恩的童年应该来说还是过得非常爽的,他的活动包括骑马、游泳和滑冰。1875年,维恩被送到当地的中学学习,但他迷恋于自由散漫的生活,热衷于玩耍而不是学习。由于他的各门功课基础薄弱,尤其是数学基础更差,1880 年,他被学校开除了。父母只好请来家庭教师,特别是请了一位非常有名的数学老师为他补课。之后,又把他送到柯尼斯堡的一所中学学习。1882年,维恩在母亲的劝说下,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由于他自由散漫惯了,觉得学生生活实在索然无味,而自己的数学基础又差,上课基本上听不懂。因此过了一个学期之后,他就开始离校游荡,后来又想干脆回家去当地主算了。但是回到家以后,他又吃不了干农活的那个苦,整天在田间游荡。最后家人劝说他还是回学校去学习,维恩只好同意。不过这次他决定去柏林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估计他擅自离校的事,已经让哥廷根大学将他除名了)。然而这时的维恩对物理根本就是一窍不通,而且当时的他对自己的未来也毫无打算。但是让维恩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柏林之行,竟让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维恩在柏林大学的第一年依然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之中。到1883年的冬天,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进入到了亥姆霍兹的实验室,这对维恩来说是一片全新的天地,这里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他。很多年以后,维恩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这是他第一次真正跟物理学建立了联系。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从此以极大的热情开始物理学习。但是不久之后,一次误会差点让维恩刚刚燃起的学习热情被彻底浇灭。当时亥姆霍兹的助手凯泽尔指责维恩做实验不认真 ,实 验数据造假(估计维恩天性中的那种自由散漫是刻板到骨子里的德国人所最痛恨的),于是凯泽尔建议将维恩开除出物理研究所。维恩在随后的一个学期的确离开了柏林大学,去了海德堡大学专门学习了他非常缺乏的大量的物理学基础知识。但是到第二个学期,他又回到了亥姆霍兹的实验室。亥姆霍兹亲自对维恩进行了测试,随后给了他一个博士论文的题目。这对于一个经历过多次失败,在学校中从未得到过认可的维恩来说,简直是天大的鼓舞和鞭策。亥姆霍兹还因为维恩的物理基础差而特意给了他更多的关注,及时给予他指导和帮助。在亥姆霍兹的帮助之下,维恩用了两个学期的时间,顺利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于1886年获得博士学位。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亥姆霍兹仅用3年的时间,使维恩从几乎不懂物理的一个糊里糊涂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获得学位的博士,简直是一个奇迹。

维恩虽然获得了博士学位,但是在答辩时由于一个数学问题没有讲清楚,使得他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又遭到了巨大的打击。这时候亥姆霍兹和孔脱都劝维恩不要着急找工作(毕竟人家家里有地)。于是维恩回到家中,帮助父母照看农场,直到1889年。1890年,由于干旱,维恩的父母卖掉了农场,而这时候,经过几年恢复的维恩也已经重新建立起了自信,他回到了柏林,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成为了亥姆霍兹的助手。

19 世纪末,人们已经认识到热辐射和光辐射都是电磁波,并对辐射能量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分布问题,特别是黑体辐射,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1893年,维恩在热辐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热力学和电磁学理论出发,根据多普勒效应和斯特凡-玻尔兹曼定律,推导出了理想黑体辐射的位移定律。该定律指出,随着温度的升高,与辐射能量密度极大值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光测温度计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曾这样评价说:"维恩的位移定律是一个天才的成就,是经典物理学所能做出的最大进展"。1895年,维恩首先指出,绝对黑体可以用一个带有小孔的辐射空腔来实现。第2年,卢梅尔和普林舍姆实现了第一个实用黑体--空腔发射体,为他们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所需的"完全辐射"。接着,维恩研究了黑体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问题。1896年,维恩在分析了实验数据之后,假定黑体的热辐射和气体分子类似,服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导出了一个半经验的公式,即维恩公式。当时正是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候,而维恩把分子运动论规律应用到了电磁波里,用类似牛顿光粒子的理论来处理电磁现象,这种大胆的做法被当时的许多物理学家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但是该公式与当时的实验结果却相当吻合,因此发表后立刻引起了物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实验物理学家力图用更精确的实验予以验证,理论物理学家则希望把它纳入热力学的理论体系。

维恩在热辐射理论的先驱性工作对普朗克最终提出量子理论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1899年普朗克把电磁理论用于热辐射和谐振子的相互作用,通过熵的计算,推出了维恩公式,证明了它的理论合理性,从而使这个公式获得了普遍的意义。然而维恩公式在短波波段与实验符合得很好,但在长波波段与实验有明显的偏离。而瑞利于1900年、金斯于1905年在作出振子能量按自由度均分的假定后导出的辐射公式则在长波段与实验结果相符,但在短波段则完全不符合实验结果。由于该公式完全由经典物理理论推导得出的,在逻辑上无懈可击,所以直接暴露了经典物理学在处理微观领域的局限性,经典理论与实验结果在短波段的这一严重分歧,物理学史上称为紫外灾难。也就是开尔文勋爵所说的两朵乌云中的"黑体辐射"那朵乌云。这充分说明经典物理还存在缺陷,从而促使普朗克对黑体辐射问题的研究,最终导致了普朗克量子论的建立。维恩也由于他的黑体辐射研究而获得了1911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正如劳厄评价的那样:" 他的不朽的业绩在于他引导我们走到了量子理论的大门口。"

1928年,维恩在慕尼黑去世,享年64岁。

预告一下,下期人物:索末菲

中国 建国60周年以来的杰出人物的事迹.

王进喜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母亲何占信,父亲王金堂。40岁得子的王金堂,看到出生的是一个男孩子,心里非常高兴。按照当地的习俗,父母把孩子和包孩子用的筛子放在秤上一称整好十斤,于是就给孩子起名“十斤娃”。十斤娃名字听起来非常雄壮,可身材瘦小。十斤娃长大后,按照王家的家谱往下排,起名王进喜,希望他欢欢喜喜去上学,学到本领后重整家业。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王进喜受尽苦难。1929年,玉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灾荒。为了活命,6岁的王进喜用一根棍子领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
1932年,军阀马步芳要建羊毛厂,王金堂被强迫出劳役。9岁的王进喜让父亲坐在牛车上,赶车把羊毛送到百里之外的酒泉。为了挣钱给父亲治病,10岁的王进喜和几个穷孩子一起到虎狼出没、气候变化无常的妖魔山给地主放牛。王家有几亩地被区长以借为名长期霸占。12岁的王进喜不畏强权,前去讨要。虽然只要回了几丈白土布,却是王进喜与恶势力抗争的一次胜利。14岁时,为了躲兵役,王进喜淘过金、挖过油。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旧玉门油矿当童工,年龄虽小,却干着和大人一样的重活,还经常挨工头的打骂,但他不甘屈辱,奋起反抗。王进喜常因反抗而受惩罚。师傅知道后,给他讲骆驼“攒劲”的故事,告诉他要讲究斗争方法,培养“耐力”。王进喜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正是这苦难的经历和恶劣的生存环境,炼就了他刚毅坚韧、倔强不屈的性格。
赤城报国
1949年9月25日,玉门解放。1950年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从1950年春招工到1953年秋,王进喜一直在老君庙钻探大队当钻工,他勤快、能吃苦,各种杂活抢着干。他说,党把我们当主人,主人不能像长工那样磨磨蹭蹭、被动地干活。艰苦的钻井生产实践,锻炼了他坚忍不拔的品格和大公无私的先进思想。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人生旅途的一个里程碑。入党不久,王进喜担任了贝乌5队队长,带领贝乌5队在石油工业部组织的以“优质快速钻井”为中心的劳动竞赛中,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祁连山上立标杆”的口号,创出了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10月,王进喜到新疆克拉玛依参加石油工业部召开的现场会。余秋里部长、康世恩副部长把一面“钻井卫星”红旗颁发给他。贝乌5队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王进喜被誉为“钻井闯将”。
1959年9月,王进喜出席甘肃省劳模会,被选为建国10周年国庆观礼代表和全国“工交群英会”代表。休会期间,王进喜参观首都“十大建筑”,路过沙滩时,看到行驶的公共汽车上背着“煤气包”,才知道国家缺油,他感到一种莫大的耻辱,这位坚强的西北汉子,蹲在沙滩北大红楼附近的街头哭了起来。从此,这个“煤气包”成为他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思想动力之源。
艰苦创业
1960年2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玉门闯将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于3月25日到达萨尔图车站,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面对极端困难和恶劣环境,会战领导小组作出了学习毛主席《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王进喜组织1205队职工认真学习“两论”。通过学习,王进喜认识到:“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1205队的钻机到了,没有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王进喜带领全队工人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人拉肩扛”把钻机卸下来,运到萨55井井场,仅用4天时间,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井架立起来后,没有打井用的水,王进喜组织职工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吨,保证了按时开钻。萨55井于4月19日胜利完钻,进尺1200米,首创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
1960年4月29日,1205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王进喜右腿被砸伤,他在井场坚持工作。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房东赵大娘看到王进喜整天领着工人没有白天黑夜的干,饭做好了也不回来吃,感慨地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 余秋里得知后,连声称赞大娘叫得好。在第一次油田技术座谈会上,余秋里号召4万会战职工“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
1960年4月29日,“五一”万人誓师大会上,王进喜成为大会战树立的第一个典型,成为大会战的一面旗帜。号召一出,群情振奋,战区迅速掀起了“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的热潮。
1960年7月1日,会战指挥部召开庆祝建党39周年和大会战第一战役总结大会,突出表彰了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他们被树为大会战的“五面红旗”。一个铁人前面走,千百个铁人跟上来。大会战出现了“前浪滚滚后浪涌,一旗高举万旗红”的喜人局面!1960年,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连续创出了月“四开四完”、“五开五完”的好成绩,到年底,共打井19口,完成进尺21258米,接连创造了6项高纪录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很快取得了显著成果。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1960年底,大庆油田生产原油97万吨。
科学求实
王进喜是吃苦耐劳的实干家,也是科学求实的典范。在科技领域,他以“识字搬山”的意志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难,刻苦学习,带领工人们以创造性的劳动,创出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1961年2月,王进喜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生产二大队大队长,负责管理分布在大荒原上的12个钻井队。他经常身背干粮袋,骑着摩托车或步行,深入到各井场,调查研究,检查工作,帮助基层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当了大队长后,他深感没文化开展工作困难,拜机关干部为师,抓紧一切机会学文化。他说:“我认识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经过两年多的时间,铁人已经可以独立地看报、读文件、学“毛选”,甚至可以列出简单的发言提纲了。
王进喜学习技术知识始终坚持学以致用。他说:“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他带领工人们不断地从实际需要出发搞技术革新。为提高钻井速度,他和工人改革游动滑车。为打好高压易喷井,他带领工人研究改进泥浆泵。为提高钻井质量,他和科技人员一起研制成功控制井斜的“填满式钻井法”。他还在多年的钻井工作中摸索出一套高超的“钻井绝技”,能根据井下声音判断钻头磨损情况。他对待工作严细认真,一丝不苟,经常向工人强调:“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要经得起子孙万代的检查”。1961年春,部分井队为了追求速度,产生了忽视质量的苗头,连铁人带过的1205队也打斜了一口井。为了扭转这种情况,4月19日,油田召开千人大会,对钻井质量问题提出严肃批评,这个日子被人们称为“难忘的四•一九”。事后,已担任大队长的王进喜带头背水泥,把超过规定斜度的井填掉了。他说:“我们要让后人知道,我们填掉的不光是一口井,还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坏作风”。
无悔奉献
铁人王进喜从普通工人成长为领导干部,但他功高不自傲,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对工人和家属关怀备至,而对自己和家人却严格要求,一辈子甘当党和人民的“老黄牛”。他说:“我从小放过牛,知道牛的脾气,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1964年年底,他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大会并代表工人做了《用革命精神建好油田》的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从北京回来后,他依然保持谦虚谨慎的习惯,说,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他一边参加劳动一边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工人的实际问题,成为大家的知心朋友。他看到天冷时工服不保暖,工人挨冻,就到缝补厂建议把棉工裤后腰加高加厚,给工人做皮背心和皮护膝。钻井生产、生活特别是住房、吃粮面临困难时,他利用工余时间带领职工和家属开荒种地,烧砖、割苇,盖“干打垒”住房,让工人和家属“吃饱肚子去会战”,“回来有个窝”。大队驻地离市镇比较远,工人和家属买粮、邮信、看病都不方便,他又带领职工家属想方设法办起了商店、粮店、邮局、豆腐坊、卫生所等,建起了设施比较齐全的生活基地。钻工子女没处上学,整天在荒原上玩耍,他带领人们在大队机关附近支起一顶帐篷,建起了大队级第一所小学——帐篷小学。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王进喜,把这所小学命名为“铁人小学”。他到阿尔巴尼亚访问期间,还惦记着钻工们的困难,利用补助的一点外汇特意买了两个“热得快”,带回来给职工烧开水、熬中药。钻工陈国安病了,在大庆治不好,他利用开会机会把他送到省城医院治疗。生产骨干张启刚因工牺牲后,他和1205队的职工经常给他的老母亲寄钱和粮票,一直供养到老。
铁人王进喜对自己和家人要求非常严格。铁人家是个大家庭,全家10口人,弟妹子女还要上学。为了维持全家生计,王进喜叫老母亲管账,精打细算过日子。会战工委和各级党组织都想尽办法对困难职工给予补助,像王进喜这样的情况可以享受每月30元的“长期补助”,但王进喜自己从来不花,他把这些钱都补助给困难职工了。大队派人给他家送去猪肉和面粉,他都一律拒收。工人们想把他家铺炕用的苇草换成席子,他老母亲也不让。铁人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上级为照顾他,给他配了一台威力斯吉普车。王进喜自己很少坐,就用它来给井队送料、送粮、送菜,拉职工看病,完全成了公用车。可老母亲病了,是铁人的大儿子用自行车推着去卫生所。与他的爱人同期来油田的家属多数已转成正式职工,他的爱人却一直是家属,在队里烧锅炉、喂猪。他甘当党和人民的“老黄牛”,为我们树立了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公仆形象。
鞠躬尽瘁
1965年4月,王进喜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65年7月,在石油工业部第二次政工会上,王进喜应邀作了报告,他在发言中首次提出了:“要让我们国家省省有油田,管线连成网,全国每人每年平均半吨油”的奋斗目标。“文革”开始后,大庆油田生产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1966年12月31日,王进喜毅然到北京向周总理汇报大庆油田生产的严峻形势。返回大庆后,他走遍油田,贯彻总理的指示精神,大声疾呼“大庆生产一天也不能停”。一些人罗织罪名,对他进行残酷迫害。他说,想让我承认大庆红旗是黑的,那是痴心妄想,刀架脖子我也不承认!在周总理的谋划下,继鞍钢之后,大庆实行了军管。周总理指示军管会把王进喜送到基层连队保护起来。
1968年5月,大庆革命委员会成立,王进喜被推选为大庆革委会副主任。1969年2月,中共大庆党的核心小组成立,王进喜担任副组长。1969年4月,党的“九大”在北京召开。王进喜作为大庆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并当选中央委员,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文革”期间,大庆油田出现了地层压力下降、原油产量下降,原油含水上升的“两降一升”严峻形势,王进喜焦急万分。在油田呼吁得不到支持的情况下,就到北京向燃化部和国务院汇报。周总理在《当前大庆油田主要情况报告》上批示,“大庆要“恢复‘两论’起家基本功”。油田生产被动局面逐步得到扭转。为了把散落在草原上的物资器材回收回来,王进喜于1969年7月,集中30多人,成立了废旧物资回收队,带领工人们风里雨里,为国家回收散失的废旧物资。形成了今天仍被我们颂扬的“回收队精神”。
1970年春节前,王进喜受周总理委托,到江汉油田慰问,并做了大量的解放干部、稳定队伍的工作。1970年4月5日,全国石油工作会议在玉门召开。王进喜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大会。他在会上大声疾呼要恢复光荣传统,充满信心地提出“大庆产量要上四千万吨,全国产油一亿吨”等一系列远大的奋斗目标,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玉门会议期间,王进喜胃病发作。后经解放军301医院检查确诊为胃癌晚期。病中的铁人心里想的仍然是油田生产建设和广大职工家属。得知油田生产不稳定,他想还是因为主要干部解放不出来。叫警卫员方廷振代笔写信给大庆当权者,叫他们赶快解放宋振明。听说家属基地有臭虫,他托人买来敌敌畏,让来看望他的人带回大庆。
1970年10月1日,王进喜抱病参加国庆观礼,以中共中央委员身份检阅游行队伍。国庆节刚过,铁人的病情急剧恶化。临终前,他用颤抖的手取出一个小纸包,交给守候在床前的一位领导同志。打开纸包,里面是他住院以来组织给他的补助款和一张记账单,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一分也没有动。王进喜说:“这笔钱,请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难。”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临终前,弟弟王进邦守候在病榻边,王进喜手拿300元钱交给他,强忍剧痛,断断续续地说:“看情况,我可能看不到咱妈了,妈这一辈子很苦,你就多替我尽孝道吧”。
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王进喜同志因医治无效不幸病逝,享年47岁。18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举行了向王进喜同志告别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等以及中组部、石油工业部、黑龙江省的领导,大庆油田、玉门油田的干部、群众来向铁人告别。王进喜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铁人王进喜逝世的消息和他的英雄事迹。1972年1月27日,《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刊发了长篇通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高度评价了王进喜伟大的一生。大庆油田做出了“向铁人王进喜同志学习的决定”。学习铁人精神,继承铁人遗志,大庆人决心把他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
铁人诗话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
北风是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好大油田。干!干!干!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安徽邓氏家族杰出代表:邓石如、邓艺孙、邓季宣、邓以蛰、邓稼先等),清朝誉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书法家与篆刻家邓石如的第六世孙,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1925年,母亲带他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
他从青少年时代就有了科技强国的夙愿,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的兴亡紧密相连。
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他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16岁的邓稼先随大姐去了大后方,在四川江津读完高中,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是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6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道他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10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细胞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国务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1948年10月,邓稼先赴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去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我看学习》的演讲稿

估计是要写论文
下面的或许有用

一、学习的动力体系

我们讲学习要有动力体系的目的就是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主动权,为自己的学习注入内动力,使学习目的明确,促使我们去获得学习的成功,斗志昂扬,朝气蓬勃,满怀信心,愉愉快快地去学习。

1、要努力探寻学习的内心冲动。人生在世,总想要做成点事情,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将来成就一项宏伟的事业。作为我们中学生,从小就要立下宏伟的志向,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成就一项什么样的事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或考上一个什么样的理想大学,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中国有句老话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也就是所说的“大志得中,中志得小,小志不得”。要建立一个美好的心理冲动,首先就要确定自己要努力考上一个什么样理想的学校,心中有了这个梦想,就会产生无穷的内心冲动,驱使自己奋发图强,向着自己的目标挺进。

2、学习要为成功的人生奠基。首先,学习是为我们日后的事业和幸福作准备.要想使自己事业有成,使家人和个人幸福就必须学习。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母亲的女儿不想学习,天天看电视,母亲非常着急,说你这样下去,将来会没有幸福的。女儿说,我每天这样生活得好好的,看看电视,已经很幸福了。母亲感到很不好回答。她不知道自己能看电视的背后是她父母辛勤劳动的结果,如果一旦中断了经济供需,她就不会感到自己光看电视不学习是幸福的。有的学生会说,我爸爸是什么什么,我家有什么什么,我无论如何都会是幸福的,其不知,一旦意外发生:父母倒下了,家庭变故了,或小偷偷了,失火烧了,地震震了,你就比人家更穷光蛋了。所以我们今天的学习是为成功的人生奠基。没有这个基础,什么美好的人生梦想都是幻影。

3、要强化自我激励,使自己的人生充满成功。要使自己产生无穷的学习内动力,重要的还是自我激励,自负加压。有的学生说,我每天都光想是顺心如意的,喜欢听到表扬自己,可别遇到烦恼的事,如果老师总表扬别人不表扬自己,那也会很难受。我们确需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赞扬。但更多的还是要自我激励。古时候,越王勾践为了复国强民,曾一度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是他对成就伟业的自励。我们中学生要成就学业,也要时常提醒自己,要警钟长鸣,持之以恒,要有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为此,我们可以把奋斗目标或激励自我奋进的誓言警语写成字条,贴在显眼处,也可以与同学开展学习竞赛进行互相激励,以达到增强学习信心和内动力的目的。

二、学习的计划体系

1、中学生要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安排好自已的学习和生活。中国有句老话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就会穷”。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要有一定的计划性。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很聪明但高中学习较差的学生,他爱吸烟,爱喝酒,爱上网,爱打架,爱谈恋爱,是典型的“五爱”学生。有一次他竞打了教导主任,在学校将要开除他的时候,他想到了很多,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一次他竞帮助校长拉运了三千块煤,为了得到教导主任的谅解,竞在教导主任门前站到零点以后,教导主任起床发现了他,在取得了教导主任谅解后,又重新获得了学习的机会。同时也遭到了同学老师的白眼,他都忍下来了,象变了个人似的,发愤苦学,后来考上了清华大学。

英国有一个幼儿园,老师想做一个人生理想的测验。就叫每个儿童,写下自己长大后的规划和理想,写得五彩缤纷。有一个叫布伦克特的孩子,他写到要当一个内阁教育大臣。老师把这些纸条一直保存了五十年,后来在一家报纸上登了一则启事,让当年的儿童求索当年自己写的纸条,最后终于接到了来自国家内阁的来信。十分感谢老师50年来还保存着自己的纸条。当然他真的成长为一个国家的内阁大臣。

2、每天都要有一个时间安排表

高考状元们都有自己每天的时间安排表,或叫一日学习生活常规。如早自习50分钟,前面的时间自学非规定科目的内容,然后再上学科自习;三饭后以及各公共时间都有具体的安排,每天坚持写一篇作文,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预习、复习巩固课程,或补差计划;别人吃饭时去抢饭,你可以要求自己进行20—30分钟的强化练习,处理生活琐事时间安排到最佳最短时间,晚自习后坚持20分钟总结巩固和写日记,然后到操场跑10分钟,简单一洗刷,便驰然而卧。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科学安排,最好与高考的时间安排相对应更好。

3、要有阶段性的复习巩固计划。可以以天以周以月为单位来安排学科的补差强化计划,促使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学校的安排以及老师的教学安排相照应。

三、学习的执行体系

每当我们该学习的时候一定不要拖拉,要立即进入学习状态,也不能因身体有所不适或心情不好而改变学习安排。不能等身体完全好了,心情调整好了再去学习。如果不养成这个习惯,高考怎么办,行动是调解情绪的最好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状态,达到忘时、忘物、忘我的境界,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其次要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人问,有没有一种方法,也不用背单词,就能把单词记下来,那是不可能的。许多知识我们就是得认认真真地,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背下来。要能达到指出某科,就能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把要点讲述一遍。有人把这种学习方法叫做“先死后活,死去活来”学习法,这个“死”就是学习的踏实,来不得丝毫的投机取巧。

丁肇忠当年发明复读机的故事就很有说服力。丁肇忠49岁时,为了外交工作的需要,他决心利用一年的时间,通过英语关。有一次他随我国国防部出访英国,英国国防部一个官员欺负我们不懂英语,说了一些有伤中国人尊严的话,后来丁肇忠用地道的皇家英语回击他们,很令英国官员大吃一惊,再也不敢出言造次了。

丁肇忠能用一年的时间学好了英语,而且成为世界著名的英语发音家,还发明了复读机。据知道内情的人讲,他就是一句一句地听,一遍听不懂就听第二遍……直到弄懂记住为止,如果实在听不懂,权且放一放,作个标记,等功力提高后再作记忆,他听一年的磁带装满了一个文件柜。

还有一个故事。1999年高考时,有一个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13岁小孩,基本上没有进过学校大门,考上了国家重点大学,因为他的父亲在教学观点上与校长不符,就愤然辞职,同时把孩子也带回了家,他在自己孩子身上作实验,他要求孩子把每一道例题包括过程都记下来,天天如此,非常单调。他的孩子一年就只有两天的假期,其中一天就是除夕。一天他儿子在厨房使劲地磨刀,妈妈问他磨刀干什么,他回答说,要杀他爸爸。从这个学生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东西非得记死不可。要记死、掌握当然要下非同寻常的苦功夫了。

在平时学习中我们也曾发现,最慢的方法就是最快的方法,最笨的方法往往就是最好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其三,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有句名言说:“没有想象则不可想象”。一个是学习身份的想象,比如学习时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位科研专家,在教室里坐着要想象成是坐在人民大会堂里向万人听众作学术报告或在科研所里研究专题科研课题。

有一个学生一次数学只考了48分,(150分卷),老师为此批评了他15分钟,于是他开始苦攻数学,他就是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位数学大师,是著名的数学专家,他不是在学习课程,而是研究数学专题。每当自己打开数学课本时,就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位白发苍苍的数学研究者,是一位数学家。这是身份想象,大家不妨试一试,效果保证不一样。

再者,是在具体的学科学习中展开想象。一个考生在一篇考场作文《赤兔之死》中写道:关羽战死后,赤兔战马守而不走,不愿离去的情景。最后赤兔马说:“我觉得作为一匹战马最重的是是要讲诚信。”可见这个考生爱看《三国演义》。还有一个学生的作文这样写:我己在水下50年了,我是一个水鬼,我要再拉下一个儿童溺水,我才能获得新生。一天,当他正要行动时,突然良心发现,于是把话题转到诚信上去;可见这个学生爱看《聊斋志异》。从这两个事例可以看出,学习要善于展开想象。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思路弄得太狭窄了。

还有一个学生物理成绩非常好,有人向他请教,他总是笑而不答。一次在操场上踢球时连进六个球,有人就问他,他说我在心里把这个球场想象成一张平面图,找出了六个最佳的力的进球场,所以一连进了六个球。这就是想象力的运用。可以说,想象力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高考状元,使一批又一批参加高考的学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四、学习的反馈体系

学习的反馈体系就是说学习每前进一步,要有总结,有反思,有反馈。要学会清晰地判断自己的学习状况,包括前一阶段,本阶段以及以后阶段的学习情况。判断是预测,执行是实践,反馈是反思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步步提升。

1、要认真理解做题的目的。现在的问题是许多学生没有真正明确做题的目的,一是只看书不做题,只听讲授不愿做题。另一种是只做题,做完了也不总结反思,没有分析,错了就放下。做题意义的本身不是做题,做题后还会有很多后续工作,做对了,做错了都不应该轻易放过,许多题可以一题多想,可以一题多解,可有许多题则可以多题一解,这就要注意归纳综合。要分析做错题是因为旧知识成了做题的障碍,还是知识链条断裂形成的,还是思维方法上出现了问题。如考多选题,往往不会多选,只会少选,思维偏右,所以要警惕右,还要是防止左,如真正领会了做题的目的。做题是通过做题来解决在知识上有哪些是要深刻领会的,哪些是薄弱环节,在思维方法上存在什么错误。做对了,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思路和方法,是否解决了会运用的问题,知识点是否都掌握了,思维方法是否有问题。

2、要重视考试,把考试作为检验思维方法的极好机会。不要厌烦考试,要一逢到考试就兴奋起来,想到是检验自己的时刻到了,只有通过考试才会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平时要把小考当高考,高考时才能把高考当小考。只有通过一次次的小考,才能把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将来才能适应高考。有条件时,还可以自己搞自我模拟考试。关上门,谁也不要打扰,进行准现场的计时、限量考试,有的同学拒绝考试或厌烦害怕考试,那高考怎么办?你能拒绝高考吗。有一个考生,高考前发高烧,考得也很好,没受什么影响,这主要是心态起了作用。所以,要珍惜每一次考试。

3、要珍惜每天临睡前的必修课——总结反思一天的学习情况。可以把全天学习的知识要点进行较为系统的复习回想,回想主要收获和心得,回想不起来时,可以偷看一下书,接通思维链条,直到完整回顾。许多高考状元都是这样,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要象过电影一样一步一步地回忆,其中出现的思维短路,必是薄弱的环节,及时把它补回来,强化了,薄弱的知识就不薄弱了,这一点请同学们一定要重视去做。

此外,阶段性的总结复习也不可少。知识由识记到遗忘,由输入到输出,由掌握到迁移,都应引起高度重视。有个清华的学生说,他每月要做一次学习分析报告,对阶段性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从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作出下一阶段的学习安排。

五、学习的保障体系

学习的保障体系就是为全程学习建立一个确保高效提升的系统。我们每一个学生自我要构建起一个适合自己的体系、一个条件来保障自己的学习取得理想的、最佳的效果。

1、心理保障。建立心理保障系统主要是要求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健全的心理素质,以适应高效学习的需要。心理问题不仅仅是中学生会有,有许多大学生包括清华北大的学生也存在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加上学习苦恼问题,问题加问题,包袱好沉重啊!

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荷塘月色》中描绘得很美,可就是在这个地方,就有一个清华大学的女博士,因博士论文答辩没有通过心理压力过大,而投塘自尽了。

有的同学对考试前失眠现象很苦恼。其实,换个角度想,失眠也没什么可怕的,因为人的潜力是很大的。有一个清华的学生高考三天失眠两宿,他说,我们要把坏事变成好事。失眠说明脑细胞活跃,是好事,让我摊上了,于是索性坐下来,进行翻书猜题活动,果然有效,结果考得很好。被清华录取。

还有的同学对考试紧张、恐惧,这也是不必要的。考试没有什么可紧张害怕的。如果一个学生在考试时一点都不紧张反倒说明他真的有了问题。适度紧张也是好事。所以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要太当回事,要学会变坏事为好事。

解决心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强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自信的人,不仅学习有无穷的内动力,而且心态好,学习效率也高。我们要敢于挑战自己,敢于挑战精英,敢为人先,敢争第一,要勇于超过比自己强的人。不要把任何事情都看成是不可战胜的。世上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神话。人间的诸多奇迹都是从不可能中创造出来的。杰出人物都是做到了常人不能做到的事情才成为杰出人物的。有人曾提议,搞学业也要有几分狂劲,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要学会和自己交谈、对话。比如,当你考得很糟糕的时候,你不妨找个僻静的地方,进行自我交谈对话。自问自答:你感到很难受吗?是的。你想哭吗?你就哭吧。你该怎么办呢?能放弃吗?不能,放弃了就毁了一生前程,就对不起老师亲朋和父母。那你该怎么办呢?挺过去,振作起来,挑战困难……于是就找到了正确的定位。通过这种自我对话,可以慢慢地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明确了自身的力量,这时你会发现自己非常实在。也可以面向镜子里的你倾诉自己的烦恼,每天清晨起床后面对镜子,大喊三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心情就会大不一样。

要学会和老师、父母、同学多交流,多沟通,随着交流的深入你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2、环境保障。这里说的环境保障是说我们要为自己创造一个适宜学习提升的环境,不让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干扰了你的学习和心情。曾有一位女同学,是学校的第一名,因为和同班同学发生了点小磨擦,一冲动从窗户上跳了下去,虽没生命危险,但心理一直很苦闷,结果只考了个二类本科,实在可惜!

我们和老师、同学、父母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老师父母苦口婆心,反复唠叨一些话,千万不能烦,他们的目的还不是想让你考上理想的大学吗?我们要求大家处理好自己与周围的关系,营建一个安全、清静、和谐、奋争的良好学习环境,对我们学习很重要。要学会宽容,学会调解化解矛盾,千万不能太任性。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来保证你的一切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学习上去。所以,要优化我们的学习环境时一定要学会宽容。

再一点就是有个别同学会萌发早恋问题。中学生恋爱按理说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可以促使感觉、心情好起来,但它非常能分散精力,所以,我们还是反对中学生恋爱的。因为,从要求、任务、前途、未来等看来。中学生恋爱实在太早了。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研究生三十来岁还不恋爱,因为他们以事业为重了。中学生恋爱就像一杯有毒的美酒,究竟喝不喝是由自己决定的。如真的认识到前途问题,干脆在萌芽状态就中止。如果任其发展,不但谁也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有的还会酿成悲剧或苦果,成为终生遗憾,要谈就等到学业有成了,房子、位子、车子、票子都有了再谈,条件也好,不用东躲西藏,那才真有质量。

此外,有人认为向别人请教不好意思,这也是不对的,不能一见问题就请教,要思而不解再请教。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老师同学可以问一问,我们都不去利用这个条件,多可惜啊!

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我们应取的态度。如果学习成绩上不去,何不去向老师请教,而心甘情愿地浪费向老师学习这一有利资源呢?

还有一个营养资源的利用问题,也应注意,大脑需要不停地供给氧气和能量,这就必须多运动,安排好饮食,坚持运动,坚持饮食多样化,千万不可为了减肥就不吃早餐或不吃营养高的东西。

3、身体保障。身体是成就学业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就不能顺利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所以,清华大学提出“要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再忙,学习任务再紧张每天也要安排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因为体魄不健壮,大脑就会缺氧,学习就会受损,理想就会破灭,所以要注重身体锻炼。以确保学习活动正常运行。

另外,要学会有规律地安排生活,有的学生是“夜猫子”,喜欢开夜车,必然造成白天精力不足,而高考都是安排在白天进行,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如果把生物钟搞乱了,就会影响学习效果,弄不好还会闹出脑神经衰弱等病来,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最后送给大家四句话: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持力,求人不如求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