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华为5g论文题目

2023-03-14 04: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华为5g论文题目

作者:周其仁

在中国逐步崛起、中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明显加剧之时,中国改革的先行示范者——深圳迎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用加速度腾飞和高质量发展向世界证明了改革开放的强劲动力。 今日,在一场主题为“进无止境——纪念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暨企业精神”高峰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汇集一堂,共同探讨深圳奇迹的动因与密码,展望深圳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方向。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指出,从“看到了造”到“想到了造”, 后发创新应成为深圳新的企业精神,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 科技 研发,才能在产品上获得独到性或取得成本优势,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和尊重。

我国经济面临成本大幅提高的困境

周其仁认为,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困难境地。如果说40年前中国是凭改革开放,然后以很低的成本加入了全球竞争的话,那么今天这个格局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我们上头有很硬的天花板,这就是发达国家。虽然它们矛盾重重,面临经济增长的很多新问题,但是其具有独到性经济优势,能捕捉到关键的产品、关键的要素。”

举两个例子。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年,美国华尔街给全球经济烧了那么大的洞。但是2008年美国有一家公司叫苹果,它的产品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今年受疫情影响,美国经济也是面临很大的困难。但是有一家美国公司的电动 汽车 特斯拉,也是引起全球包括中国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可能要重新定义 汽车 这个行业。

这种独到性优势,在全球竞争当中始终高高在上,特别是在贸易战、 科技 战打到“卡脖子”领域,没有独到性的话不行,这是我们头上的一块天花板。

几十年前中国多差钱,现在不差钱。这些钱进入了土地,进入了要素,你的成本就上去了。经济在不差钱的环境下运转,你的成本在极速提高。此外,还有市场竞争的成本、法定的成本。看一下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间,名义的GDP增长了8.6倍,工资总额增长8.8倍,税收增长16.7倍,最厉害的就是土地出让金增加了64倍。这些背后,就是成本的极速提高。

“即便疫情消失,我们要回到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的难度都非常大,这个难度在我看来是结构性的。”周其仁说。

解决之道:独特性+持续的成本优势

怎么对付上升的成本线呢?周其仁指出,有两个办法,也是2007年以来讨论突围的两个主要方向。

一个方向是,用新的办法来组织生产,把成本项往右下方推,会找到一条还可以持续下降的曲线。无论是政府改变营商环境,还是企业优化环境,控制成本永远有潜力;第二个方向,用更高的投资买更高端的设备,开发新产品。如果你生产的是附加价值更高的产品,那么这就是整个商业世界最重要的东西。

“要么有本事生产别人要、别人不能生产的东西,要么是成本比别人低,就靠这两个东西来立足。用我的语言,一个是独特性,一个是持续的成本优势,这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周其仁说。

中国市场是个后发国家,后发国家的特点就是等到你和平下来搞经济建设的时候,发达国家早走到前面去了。前面有人造出来,我们看到以后,马上造出来就可以,这就是后发优势。

中国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看到了也不会造;第二个阶段是慢慢会造,造不好;第三个阶段造得不好,但是成本低,价格有足够的吸引力;第四个阶段,把品质提上去。

周其仁提到,以色列是个小国家,但是以色列有很多独到性的东西,有很多大国都没有的东西。大家都知道摩尔定律,怎么让信息量储备上升,热量不上升,这个关键技术以色列解决了,否则就不会有移动互联网,也不会有这么轻薄的手机和巨大的计算能力。这种例子以色列可以举出不下100个。

后发创新应成为深圳新的企业精神

谈及以色列,周其仁指出,今天我们要定义一种新的企业家精神,就是从大量“看到了造”跳到“想到了造”,要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大学、国家研究所和产业市场打成一片。“因为讲到底,企业要通过产品的独到性(获得竞争优势),有了这个东西才有交换筹码。如果只会看到了造,不会想到了造,在全球竞争就会有问题。”

周其仁认为,通过技术创新,中国的产业是有希望的。佛山一家小公司,做的是特种气体,结果这个特种气体被ASML认可。虽然样本很小,但是它的产品已经做尖了,光做大做强还不够,还要做尖做硬一点。这种产品越多,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的筹码就越多;再如华为,华为手机系统变成了5G标准之一,华为实际上是用了一位科学家的论文。这种做法就是把论文和原理转化为技术,技术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品。

“今天的形势告诉我们,仅仅看到了造,仅仅跟随,是不够的。中国的企业家,特别是深圳的民营企业家,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往前行进。未来我们在五年、十年可以在‘想到了造’方向上取得一些新的成就,这样在全世界才会赢得真正的尊重。”周其仁称。

华为5G技术共享,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成果共享,作文主题是什么?

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

华为5g技术源于Arikan的什么论文?

任正非对华为的5G技术充满了信心,值得注意的是,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华为在5G的成就,离不开一位土耳其的科学家的贡献:5G标准是源于十多年前土耳其的阿勒坎教授的一篇数学论文……,十年时间,我们就把土耳其教授数学论文变成技术和标准。那么,这位土耳其科学家做了什么工作?这与华为的5G技术又有怎样的联系?

5G时代 | 华为的车联网商用思考

华为什么都做,而5G时代的车联网恰恰是华为的老本行,焉能不做?

5G时代为智能驾驶(或自动驾驶)带来了空前机遇。为确保安全性,除了车辆本身的传感器融合,行业参与者还在想方设法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的各种能力,不断加速智能驾驶技术的演进,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车联网),特别是C-V2X(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蜂窝车联网)就是首当其冲的技术。

不过,要让C-V2X真正商用落地,特别是让价值变现,整个产业仍有待破局。华为无线车联网市场总监徐长青提出:“应该利用4G车载孵化应用,提升5G车载渗透率,加速产业进程,尽快启动车联网商业运营。”

我们来看他如何解读。

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C-V2X产业进展提速,有了一定成熟度,标准、测评规划等都在跟进。2018年的“三跨”,2019年的“四跨”,今年的“新四跨”,包括供应商在内的企业已有200余家,C-V2X产业链已经基本打通。从2019年13家主机厂加两家供应商发布C-V2X量产车计划开始,现在已有8家主机厂落地,一家计划明年量产。

那为什么C-V2X还没有真正落地?徐长青指出:“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示范区很多,虽然‘三跨’、‘四跨’都已打通,之所以没有看到某一个城市规模使用C-V2X,是因为人们都在等待可能10年之后才能实现的自动驾驶。”

他认为,C-V2X的价值就在于,它不仅能用于自动驾驶,在辅助驾驶(ADAS)中也可以发现它的价值。C-V2X可以提升驾驶能力,做一些自动驾驶不能做的事情。至于目前C-V2X的一些困境,徐长青认为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并找到答案:

在目前阶段,要尽快实现C-V2X商用,“时延是不是一定要20毫秒?定位是不是一定需要厘米级?C-V2X测试可以做到时延20毫秒,但是需不需要20毫秒呢?我觉得不需要20毫秒,”徐长青表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对基本用例的分类分析表明,一些用例用Uu(运营商网络)接口就可以实现更多覆盖,原来将时延敏感的几个业务放在了RSU(路侧单元),是因为Uu接口还不具备这样的功能。现在,Uu口已经补齐V2X网络覆盖的短板,伴随优化4G网络性能的提升、高可靠低时延5G网络规模扩大,V2X体验将渐入佳境。

Uu口迅速补齐V2X网络覆盖短板

在4G/5G优化(目前主要是4G,5G网络能力还没达到一些要求)过程中,LTE-V(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V2X技术)基本上能够覆盖所有用例,也就是说,现在的4G网络和未来的5G网络都能够支撑C-V2X。

“那么,有了4G网络的支撑,扩大C-V2X规模就比较容易了。如果只靠5G就会有问题,比如苏州部署了5G,昆山没部署,交界处不部署,走到这里就挂了。如果用4G,几百万个基站的覆盖,到喜马拉雅山都能用,”他说。

实现自动驾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针对现阶段车路协同对连接、定位的要求,利用C-V2X基础设施就可以解决许多应用问题。徐长青提出:“现阶段不用所有指标都按照自动驾驶的要求来实现,因为C-V2X在辅助驾驶阶段就可以立即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在这个阶段,人是驾驶责任主体,C-V2X车路协同的车辆可以接收几种传感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的信息,有助于提升驾驶安全与效率,也包括C-V2X的 娱乐 信息。提供价值服务的信息可以收费,但收费并不意味着发送方必须承担100%的责任。

“在辅助驾驶这个粗放的窗口期,不用特别关注性能指标的事情,只要看最宽指标是什么,在这个指标下能够满足哪些用例,能够孵化出哪些有价值的应用来打通商业闭环,让这个事情真正跑起来,让每个人都有获得感,无论是2B、2G、2C,用这个技术真正解决生产、生活、工作中的问题,而不是一直把这个事情放在研究课题里,”徐长青认为。

华为正在和一些运营商探讨C-V2X组网的问题。第一阶段是4G、5G和RSU的混合组网,第二阶段是协同组网,第三阶段是融合组网,最后阶段是打通终端侧。

C-V2X组网三部曲

终端侧也就是主机厂,无论安装哪一种C-V2X T-Box车载终端,最大的问题都是渗透率。现在虽然有主机厂在装,但是规模有限,不是全车系都安装。好在有的主机厂愿意大规模铺开,至少国内一些主机厂已有这方面的计划。

现在,4G/5G T-Box的渗透率在50%左右,业界预测到2023年可达70%,2025年达到90%,如果哪个主管部门强制安装T-Box,它就会成为车辆的标配。从这个角度看,完全可以利用Uu口T-Box将产业前装渗透率做起来。

4G车载孵化应用提升5G车载渗透率

车辆后装怎么办?徐长青提出:“提升渗透率应该多管齐下,后装虽比前装用户体验差,但T-Box是提供附加信息的,就像用百度导航,它不收费,但很有用,一旦出了什么问题,也不用负责。”

作为商业机构,都希望产品的用户数越来越多,让大家有获得感,用起来有价值。如果产生不了经济价值,先产生 社会 价值也可以,特别是后装安装很简单,每个手机都是一台终端,普及起来也很容易。

解决了网络侧和终端侧的问题,运营主体就可以投入更多精力攻破最后的杀手应用和价值变现的堡垒。

Uu空口V2X车联网可降低投资运营门槛

“我认为,C-V2X有很大价值,哪怕是在辅助驾驶阶段,像对路侧探头、抛洒物的探测,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所以运营主体聚焦到这些有价值的事情上,就有机会打通一些商业模式,”徐长青说。

车道级定位是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普遍需求。先不考虑自动驾驶,只考虑车辆定位,不同车道和同一车道的车辆探测是完全不同的,采取的决策也完全不同。在不同车道,如果前车刹车,后车一般是不刹车的,因为它认为前车不在自己前方,所以车的决策一定要与所在位置的相互关系结合起来,这个有效关系的最低级要求就是车道级定位。目前,车道级定位的研究成果已经足够多了。

几乎所有场景都需要精准定位

车道级定位需要可靠和精准的地图,不过,在高架桥、地库等场景,全域定位还处于缺失状态。目前所有的解决方案,如惯性导航、车端多元融合、场端定位成本都太高,用这样的成本在地库部署雷达对车辆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都是困扰产业发展前景的问题。

全域可靠定位影响很多商用场景

徐长青的观点是,在辅助驾驶阶段,一定要使用车道级地图,而地图公司最困惑的事情就是没有人出钱买地图,但其技术确实很全面。在空旷场景,车道级定位没有问题,现在国内提供全国性车道级定位的服务商至少有三、四家,而像“城市峡谷”等场景仍存在问题。如果用摄像头辅助,哪怕是后装摄像头难度也不大。

地图和定位厂商的痛苦在于没人买车道级定位服务或整合其业务。为什么?就卡在C-V2X装车率上,一方面行业在等待主机厂安装PC5终端设备,以实现车与车之间的直连;另一方面,如果用Uu口接入,就会迅速提高装车率,先让车跑起来。由于后端产品是不收费的,先让大家用起来,从中孵化新的业务,找到商业模式,就能让行业赚钱。如果再利用一些推广手段让大量用户订阅服务,C-V2X就能够运行起来。

地图、定位、V2X三位一体构建商用环境

最后一个思考是作为运营主体的网络应该有几层?徐长青认为至少要有三层:

车路协同运营主体的三张网络和三类业务

他表示,华为希望与运营商、业内其他的合作伙伴一起,采用Uu口方式在某个地方做一个规模化商用示范,而不再是测试,因为测试已做了好几年,重要的是商用实施。

徐长青最后强调:“如果没有C-V2X的蛋糕,做相关产品的厂商什么都卖不了。现在的关键是抓大放小,加速产业进程,尽快启动车联网的商业运营。归根到底就是需要实现产业突破,推动商业化进程。”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