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昆明学院论文格式

2023-03-14 00: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昆明学院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其实说实话都不难过,写的时候注意不要抄袭网上太多,答辩的时候保持大方自信,没问题的。祝你毕业顺利

昆明学院的学术研究

截至2012年1月,学校共获批建成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研平台2个,建立了校级高层次研究平台4个,以及校级研究所(中心)14个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滇池(湖泊)流域生态文化研究基地省级科研平台:云南省高校有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都市型现代农业工程研究中心昆明学院科研平台:昆明滇池(湖泊)污防治合作研究中心办公室,昆明科学发展研究院办公室,滇池泛亚合作战略研究院办公室,昆明市物联网及泛在工程技术中心办公室校级研究所(中心):昆明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所,昆明学院西南跨境合作发展研究所,昆明教师教育研究所,昆明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昆明学院民族儿童文学研究所,昆明学院西南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昆明学院历史研究所,昆明群体艺术研究所,昆明智能系统研究所,昆明分子医学研究中心,昆明学院滇菜研究中心,昆明旅游研究所,昆明学院非线性分析研究所,昆明学院生物质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昆明学院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所 截至2014年底,学校共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50项,总经费1455万,省部级项目111项,总经费648.7万;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18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900余篇,SCI、EI、ISTP论文200余篇,专著、编著60余部 .2008年至2012年1月份,学校共取得科研成果1035项,三大检索成果58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的论文78篇,发表在国内一级期刊论文10篇,获得专利15项 。 馆藏资源 截至2012年底,共有纸质图书178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12万册,各类数据库13个。现有中文期刊923种,外文期刊24种,报纸62种 。 学术期刊 《昆明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本科大学学报,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的高校优秀学报,省级学术刊物;曾获全国优秀学报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云南省优秀社科学报等奖项和称号。在最近两年中,《昆明学院学报》于2009年9月获得了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云南优秀期刊奖,10月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10年10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同时学报专栏《儿童文学研究》获得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奖”。 《旅游研究》为云南省教育厅主管、昆明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反映旅游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旅游学与相邻学科的综合研究进展,旅游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前沿理论,特别是与云南旅游发展密切相关并有较大应用价值的旅游学科论文。 《西南学刊》由云南省昆明学院主管,云南省昆明学院人文学院与云南省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两期,于六、十二月出版。《西南学刊》以西南地区的文学和文化为研究对象。开设的栏目有:文化昆明、西南视角、西南文化研究、西南文学研究、西南艺术研究、西南历史研究、西南语言研究、昆明作家影响力研究等 。 截至2013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681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70人,正高级职称人员106人(二级教授4人),副高级职称人员450人 。2014年左右,学校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其以上职称的比例达到55.2%,博士和硕士的比例达到56%。现有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名师工作室8个,省级教学名师11名,以及一批省市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 。 省级重点建设(培育)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化学校级重点学科 :应用数学,教师教育学,旅游管理,资源植物学,区域经济学,文艺学校级扶持学科:结构工程“十二五”省级立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学科:教育学,应用经济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中国语言文学“十二五”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生态学 截至2013年3月,学校主校区占地180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60多万平米,体育中心已建成,有游泳馆、篮球馆、羽毛球馆等等。观物山正在建设中。学校内的24栋学生公寓,设有4人间和6人间,均有独立卫生间、洗浴设施,网络、电视、电话信息端口,晚间自习室及电视收看活动室等。4人间每人每学年收费1200元,6人间每人每学年收费800元。学校学生公寓区有邮政中心、中国移动一卡通综合服务中心、美发店、复印店、甜品店、超市等,有多家银行的ATM机,生活方便。截至2013年6月,学校有4个汉族食堂、2个回族食堂及1个教工餐厅,主要是为全院师生提供物美价廉的大众食品;1个风味城和一个风味小吃,为师生提供特色鲜明的各式小吃;一个接待餐厅为师生提供接待用餐等中、高端服务。食堂、餐厅分布在:澄明苑有二个汉族食堂、一个回族食堂、一个风味城及一个接待餐厅;润泽苑有二个汉族食堂、一个回族食堂、一个教工餐厅和一个风味小吃。截至2012年底,昆明学院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40093平方米,主体建筑8层(地下2层、地上6层),坐落于新校园的中心位置。图书馆分为上下5层阅览大厅、1个学生自修室、2个电子阅览室,阅览座位总计4100余个,每周开馆时间可达98小时,并提供网络24小时全天候的不间断服务 。 质量工程 截至2013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新实验区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1项。在2010年新增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十二五规划教材”项目中,学校申报的6个项目全部获得批准。2011年共有经济学院等10个学院(系、中心)的17个省级项目获得审批立项。2009年11月,学校出台了《昆明学院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工程创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了第一批“教学质量工程”校级项目建设申报工作,经过专家评审,33个项目被评为校级建设项目。第二批“教学质量工程”校级项目建设申报工作中,经过专家评审,21个项目被评为校级建设项目,6个项目被评为校级扶持建设项目 。 2005-2011年省级以上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类别部门项目名称层次级别时间特色专业(共5个)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本科 国家级 2010 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省级 2009 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省级 2010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 本科 省级 2011 经济学院 财务管理 本科 省级 2011 精品课程(共14门) 人文学院 写作 专科 国家级 2006 旅游学院 模拟导游 专科 国家级 2010 模拟导游 专科 省级 2005 人文学院 写作 专科 省级 2006 旅游学院 酒水服务与酒吧管理 专科 省级 2007 人文学院 儿童文学 专科 省级 2007 旅游学院 前厅管理 专科 省级 2008 人文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本科 省级 2008 教师教育学院 教育学(公共课) 本科 省级 2009 经济学院 连锁物流 本科 省级 2010 城乡建设与工程管理学院 工程测量 本科 省级 2010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大学计算机基础 本科 省级 2011 城乡建设与工程管理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原理 本科 省级 2011 教师教育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科 省级 2011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学 本科 省级 2010 教学团队(共3个)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向)教学团队 本科 省级 2009 教师教育学院 师范类专业公共教育学科课程教学团队 本科 省级 2010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 本科 省级 2011 名师工作室(共3个) 人文学院 尹相如名师工作室 \ 省级 2009 旅游学院 窦志萍名师工作室 \ 省级 2010 自机学院 孙学强名师工作室 \ 省级 201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共3个) 旅游学院 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本科 省级 2009 教务处 新建本科院校“整合连贯型”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本科 省级 2010 化学科与技术系 食品与药品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本科 省级 2011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4个) 化学科学与技术系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科 省级 2009 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先进制造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科 省级 2010 经济学院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科 省级 2011 城乡建设与工程管理学院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本科 省级 2011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教务处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 省级 2010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共3项) 教务处 新型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 本科 省级 2010 经济学院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本科 省级 2010 城乡建设与工程管理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研究 本科 省级 2010 小语种人才培养(共3人) 旅游学院 小语种教师培养 \ 省级 2009 小语种教师培养 \ 省级 2010 小语种教师培养 \ 省级 2010 云南省重点建设示范专业(共3个) 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科 省级 2005 经济学院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专科 省级 2007 旅游学院 酒店管理 专科 省级 2007 人才培养 截至2012年2月,共有专业实验室48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95个。在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的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技能竞赛中,学校2008年—2010年共有40多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50多人次获得省级奖项。学校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各类比赛优秀组织奖 。 昆明学院实验室名单所在院系实验室名称经济学院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财务ERP综合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综合实验室、证券投资仿真实验室、物流管理实验室 社会管理学院 社会保障综合实验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验室 教师教育学院 心理学实验室、学前技能实验室、0—3岁婴幼儿早教实验室、师范生教学技能微格实验室 体育学院 体育基础实验室 人文学院 语音听说训练实验室、新闻传媒实验室 外国语学院 大学英语网络化多功能教学中心、英语专业听说教学实验室 音乐学院 音乐实践中心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实验室、现代艺术创新实验室 信息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实验中心 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自动化实验室、通信技术实验室、机械基础工程实验室、现代汽车工程实验室、轨道交通工程实验室、云南省先进制造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城乡建设与工程管理学院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工程实验室、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实验室 农学院 植物生产实验室、动物生产实验室、环境资源与农业文化实验室 医学院 临床技能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病原学实验室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综合实验室、烹饪营养实验室 数学系 数学建模实验室 物理科学与技术系 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物理专业实验中心、教育技术学实验中心 化学科学与技术系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生命科学与技术系 生物科学基础实验室、生物科学综合实验室、恢复生态学实验室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络技术运行维修实验室、多媒体技术运行维修实验室 交流合作 1996年到2013年,昆明学院与泰国吞府皇家大学、泰国普吉皇家大学,泰国武里喃皇家大学及泰国南邦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交流项目。泰方派出累计达450余人次的留学生到昆明学院学习汉语、中国文化和酒店管理知识;泰方教师200余人次陆续来我院交流、学习和访问。昆明学院派往泰国交流、学习和访问的留学生累计达 250余人次,教师达200余人次 。为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学院结合专业建设,一直聘请各种学历层次、不同专业的外籍教教百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我院外语、旅游和经济等专业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外教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 。

昆明学院

  昆明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 2004年5月正式批准组建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应用型本科大学,校园位于四季如春、风光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市(昆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浦新路2号)。

  学院设有农学院、医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系、历史系、外语系、经济系、旅游系、政法系、社会科学与人力资源系、初等教育系、学前教育系、体育系、音乐系、美术与艺术设计系、数学系、物理科学与技术系、化学科学与技术系、生命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系、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系、城乡建设与工程管理系等21个系(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公共外语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和教师教育中心4个公共教学部;是目前云南省高校中学科最齐全的本科大学。学院现有25个本科专业,66个专科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4万余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新实验区2个,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1项。

  学院拥有一支综合素质优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基础扎实、发展优势明显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1780人,其中专任教师1096人,教授、副教授5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400人。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省、市突出贡献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省市教学名师19名,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学院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学院通过外引、内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引进博士、教授有关政策,目前已引进和正准备引进教授、博士50余名。

  学院拥有固定资产总值20亿元,其中,教学、仪器总值1.4亿元,藏书170多万册。校园总占地2100余亩,现已建成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

  学院连续多年面向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有学生实验、实训基地193个,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业率连年高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2009年度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坚持育人为本,加强“三生教育”,被评为云南省首批“三生教育”示范学校,成为昆明市“科教兴市”、云南省“科教兴滇”人才成长的摇篮。

  学院“立足昆明、研究昆明、服务昆明、辐射全省”,加大应用科研研究,提升服务社会职能,先后成立 “昆明科学发展研究院”、“昆明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 “滇池泛亚合作战略研究中心”、“昆明市物联网及泛在工程技术中心”四个院级科研平台及一批系所结合的科研机构,承担和参与国家、省、市科研项目23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3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及人文社科项目4项,云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项,云南省科技厅项目21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及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132项,昆明市科技计划及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4项。据不完全统计,学院教职工出版专著、教材500余部,省级优秀教材4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3本;发表学术论文415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50多篇,中文核心期刊590多篇,200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办有《昆明学院学报》和西南地区首份《旅游研究》学术期刊。

  学院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著名生物学家张亚平博士为昆明学院名誉院长。

  学院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库克大学,德国波罗的海大学,英国爱姆伍德学院,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泰国吞府皇家大学,马来西亚万达国际学院,台湾屏东大学等大学和荷兰、日本、瑞士等部分国家的科研院所建立了联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滇池治理等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

  学院秉承 “明德至善,知行利物” 校训,始终敬教劝学、兴贤育才,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与校园文化建设,争创文明单位,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文明单位,被昆明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昆明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学院按照超常规、跨越式、追赶型发展思路,抢抓机遇,科学谋划,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创先争优,提升学院办学综合竞争实力与社会影响地位; 努力为早日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地方应用型本科大学而发愤图强。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浦新路2号 邮政编码:650214

昆明学院公选课论文如何网上交

帮着交,,。

昆明学院教务处电话

一、昆明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昆明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该校联系地址为中国云南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浦新路2号、邮编为650214、联系邮箱为。
二、昆明学院简介
昆明学院是国家教育部2004年5月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原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昆明大学合并的基础上整合昆明市优质教育资源组建而成,是目前云南省学科门类最齐全的本科院校。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年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

学校位于四季如春、风光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市。校园总占地面积2366亩,其中,洋浦新校园1817亩,规划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建成面积48.2万平方米;另有校外实习基地549亩。校园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备现代。学校固定资产总值20多亿元。

学校现有55个本科专业,18个特色专科专业,覆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现有21个院(系):经济学院、社会管理学院、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体育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城乡建设与工程管理学院、农学院、医学院、旅游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数学系、物理科学与技术系、化学科学与技术系、生命科学与技术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面向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8000多人。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以“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按照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要求,以“思想品德优,理论基础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为基本规格,着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上手快、后劲足、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获得批准立项的国家级、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达到203项,总数名列省内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高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被省教育厅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大学生创业先进集体、云南省“三生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内培”、“外引”,着力加强队伍建设。现有在职教职工1617人,其中,专任教师1081人;博士及在读博士223人;教授及其它正高职称人员125人,其中,二级教授4人,副高437人。有省级教学团队5支,省级名师工作室8个,省级教学名师12人,以及一批国家级、省市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以高级别项目和应用研究为重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同推进,着力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目前获得批准立项资助的国家基金项目达到64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总数在较短时间内跃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300多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1000多篇论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滇池(湖泊)流域生态文化研究基地成为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昆明学院学报》和《旅游研究》的办刊水平不断提高,学报先后荣获云南省优秀期刊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和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奖。

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己任,立足昆明、研究昆明、服务昆明,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的新空间。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人才。先后成立了“昆明科学发展研究院”、“昆明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滇池泛亚合作战略研究院”、“昆明市物联网及泛在工程技术中心”4个高层次研究平台和一批院(系)所结合的研究机构,并在相关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经费5200万元,其中,滇池(湖泊)流域生态修复与生态文化研究平台获中央财政及滇池治理基金会1600万元的专项支持。紧扣“两强一堡”战略和滇池污染治理,积极承办“昆明科学发展高层论坛”、“滇池泛亚合作战略研究”和“国际水历史学会2012年国际区域会议”等国际会议和重要论坛,举办“昆明讲坛”、“学思讲坛”等4个学术讲坛。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校际交流合作,探索推进国际化进程。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泰国、芬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20个国家和地区72所高校和教育机构签订120余份合作协议和备忘录,10余个专业招收留学生,先后成立荷兰BTEC教育培训中心、昆明学院曼德勒华文教育中心、东盟商学院、爱尔兰中心、瑜伽中心、中加学前教育中心、昆明学院曼谷实习基地、昆明学院•巴黎第五大学合作研究中心、昆明学院缅甸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泰餐饮文化研究中心等10个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与此同时,与 南京大学 、兰州大学等国内高校开展交流,在若干领域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互派交流师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