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艾青诗选研究论文

2023-03-13 22: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艾青诗选研究论文

作品名片

体裁:现代诗

成书时间:1979年后

文学地位:《艾青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关键词:解放前、解放后

考点速览

名著讲解

读后感

好词好句

精选真题

作品名片

体裁:现代诗

成书时间:1979年后

文学地位:《艾青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关键词:解放前、解放后

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 ——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我的保姆》(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作品名片

体裁:现代诗

成书时间:1979年后

文学地位:《艾青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关键词:解放前、解放后

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 ——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我的保姆》(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内容梗概

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中心思想

《艾青诗选》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赞扬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内容评价

在诗歌理论上,艾青主张内容和形式统一,强调诗人的时代革命感。艾青的诗歌多以土地和太阳为中心意象,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处处体现出对乡村和农民命运的关注,对光明、温暖与美好事物的追求。他的诗歌不仅是在传达光明与希望,更是在播撒忠诚与永爱。

①艾青出生时难产,被认为“克父母”,一到三岁被寄养在贫苦农妇“大堰河”家,《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方面写出“大堰河”的勤劳、宽厚,另一方面突出她为自已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②《煤的对话》 写于1937年的紧要关头,诗人意用诗歌唤醒民从,让民众奋起抗争。

③《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表达诗歌情感线索的两句是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

④1938年初,艾青经陕西潼关,因诗人端木蕻良感叹“北方是悲哀的”而引发思考,写下《北方》这首诗,表达诗人对(“土地”)的复杂感情。

⑤长诗《向太阳》,借歌颂太阳,表达对诗人驱逐黑暗和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⑥《黎明的通知》是提前号召所有人觉醒起来,行动起来,为迎接黎明做好斗争与准备。

⑦《鱼化石》诗中,点明中心主旨的句子是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⑧《光的赞歌》不仅是大自然的光,更是诗人对一切光明的追求。

⑨《芦笛》这首诗是在诗人在上海监狱里,借着铁窗外的灯光所写的,借以控诉那个没有自由的世界。

⑩《我爱这土地》选用“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表达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阅读评价

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光明”(太阳)。“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土地—农民”的复活:“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这正是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好词好句

1. 有人害怕光,有人对光满怀仇恨,因为光所发出的针芒,刺痛了他们自私的眼睛。

2. 历史上的所有暴君,各个朝代的奸臣,一切贪婪无厌的人,为了偷窃财富、垄断财富,千方百计想把光监禁,因为光能使人觉醒。

3. 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4.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6. 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7. 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烛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

8. 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去问南来的燕子,去问轻柔的杨柳。

9. 我到过许多地方?生命的洪浪此起彼落,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而谁在溯游在水之中央守住梦想的温床....

10. 在川流不息的日子里我守住梦想。守住灿烂的阳光正如守住涉足远行的方向。

11. 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他最喜欢的最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12. 谁的泪水退回内心?谁的汗水落地成河,数这座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乡。

艾青诗选的主题思想

对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烈的追求。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的讴歌和向往。对物质贫困然而精神富有的依恋。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赞扬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扩展资料:

艾青诗选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 ——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我的保姆》(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艾青诗选》读书小论文700字怎么写?

可以从艾青的生平历程以及他写诗的历程造成他诗作的什么特点以及你读他的诗选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

写读后感的要诀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