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老师检查出错误还是一样得改。
论文答辩的目的对于论文的组织者、校方和答辩人、论文的作者都是不同的。大学组织论文答辩的目的,只是为了进一步考查论文,即进一步考证作者对论文主题的理解和现场演示的能力;进一步考察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考察论文是否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它是组织、准备、计划和确定文件的重要形式。为做好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学校、答辩委员会和答辩人(论文作者)应在答辩会前做好充分准备。在答辩会上的负责人尽力查明了论文中的表现水平是否属实。学生应该证明他们的论点是正确的。
扩展资料:
凡是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1、应届毕业生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最后一名符合规定并经学校批准的学生。
2、学生必须通过所学课程的所有考试和考试;在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学生必须获得学校允许毕业的学分。
3、学员撰写的毕业论文必须由导师指导,导师签字同意参加答辩。
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才有资格参加论文答辩。另一方面,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大学生,除特殊情况下经批准的外,经答辩通过后方可毕业。
1. 总结(结论)和展望
这些年有不少学位论文(和答辩)专门增加了“总结(结论)和展望”部分。
总结,应该是对整个博士学位论文的总结,也是再一次总结博士期间研究工作的主要发现和主要结论、理论和实际意义,以及对学科(领域)的学术贡献等,也是对论文开始提出的科学问题的响应。
这部分如果能用一个图(如框图),有逻辑地展示,效果会很好。
展望,应该是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未来发展的展望,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方面,需要进一步验证的方面等等。
展望部分也应该有对国际学术界本领域(方向)可能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论述,甚至可以建议一些具体的方向等。
2. 答辩感言
学位论文答辩都有“致谢”部分。
辛苦奋斗了多年,一路走来,一定受到过不少人的帮助、支持和鼓励。这个时候是需要对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谢意的。
有的研究生在这个时候,往往会五味杂陈,刚才还神采奕奕,一到这个环节就开始泪眼婆娑了。
除了学位论文答辩的“致谢”,还有一个表示谢意的环节,可以称为“答辩感言”。
经过答辩委员会的讨论、投票,最后形成对学位论文的决议,答辩委员会主席需要对研究生宣布答辩委员会的决议。
决议宣布后,答辩委员会主席往往会再给研究生一个发表感言的机会。很多研究生就在这个环节就卡壳了。
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的同时,答辩研究生在心理上是一个质的变化。
多年的奋斗,多年的期待,终于有了明确的结果,应该有很多话要说,也会有很多故事想分享。
所以,如果早一点认真准备几分钟的“感言”,效果是很不错的,也会让答辩专家们进一步加深印象。
如何准备呢?
每个人想表达的情感都会不一样,有的最想分享自己最大的收获,有的想分享自己的求索新路,有的想进一步致谢导师和亲人、朋友… …
如果在讲答辩报告的时候,感觉致谢还有些话没有说,这是一个补充的机会。
一点随感。也许没有必要。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德华科学网博客。
法律分析:硕士论文答辩过了老师不签字不能毕业。抓紧时间修改,晚了会面临延期毕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第七条 硕士学位的考试课程和要求: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必须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参加论文答辩。规定考试的课程中,如有一门不及格,可在半年内申请补考一次,补考不及格的,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过了老师不签字不能毕业。
即使答辩过,但导师要是认为不合格的话,不签字,那么可能要延毕了,毕竟现在高校是导师制,导师是你的第一责任人,所以说,导师有绝对的权力,导师说不合格,就抓紧时间修改吧,要不晚了的话,就要延期毕业了。
关于研究生:
按学籍管理的不同,分为学历教育研究生和非学历教育研究生。
学历教育研究生指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学习形式分有全日制及非全日制两种的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硕士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非学历教育研究生指不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没有学籍,学生参加研究生课程研修班学习,按教学计划修完课程,并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获得申请学位的资格,再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可以获得学位证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研究生
7月份 。
论文答辩通过后一个月左右发放毕业证和学位证。一般答辩时间是六月份,毕业证和学位证发放时间是7月初。如果本人有极特殊情况不能亲自领取,经本人申请说明原因,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授权请他人带领或者邮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