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知乎网经济学论文

2023-03-13 21: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知乎网经济学论文

这期推送简单谈一下我本人 对经济学实证论文写作排除干扰性因素、机制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的一些不甚成熟的理解 。

论文的实证部分一般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 核心解释变量 x 是否影响被解释变量 y ,二是 具体的影响机制,即 x 如何影响 y 。

为了回答第一个问题,论文在基准回归之后一般会设计一系列的识别条件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包括对模型的特定假设进行检验(如 DID 的平行趋势检验),对模型可能存在的因果推断问题(内生性)进行讨论、检验和缓解,排除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的其他干扰性因素,对 x 影响 y 的预期效应和滞后效应进行讨论等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某些情况下,对基准回归结果的识别条件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甚至需要占据实证部分篇幅的一半以上。

如此大费周章的原因或者说目的在于,一方面,回答好 x 是否影响 y 这个问题是进一步分析影响机制的基础,因此确保 x 对 y 的影响稳健可信是实证设计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我们要赶在读者或审稿人提出“灵魂拷问”之前把论文中可能存在的或大或小的问题都给考虑到,想读者之想,思审稿人之思,虽然不管我们怎么绞尽脑汁去发现和填补这些漏洞,审稿人总是能够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但前期做足工作可以把这些问题被问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对第二个问题进行回答可以增加论文的科学性、故事性和丰满度。 x 对 y 存在一定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稳健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想知道 x 对 y 的影响究竟是通过什么渠道实现的,即探讨“存在性”背后的“过程性”。对客观影响机制的探讨本质上就是对现实经济运行规律的一种总结与提炼,体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之所在。

如果怀疑变量 m 是 x 对 y 作用背后的机制,那么论文的理论分析部分就要对这一机制的基本逻辑进行较为清晰的分析说明,然后在实证部分对这一机制进行检验。机制检验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式,一般需要结合论文的研究内容、理论、模型,甚至是所使用的数据进行设计,但是 经济学研究的机制检验应尽量避免使用中介效应模型 ,原因在于(引自 我在知乎的回答 ):

相比于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经济学更强调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推断,而恰恰由于中介效应模型没有考虑到中介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因此该模型可能符合管理学的研究范式,但不符合经济学研究范式。

中介效应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在于:

参考连玉君老师的回答,中介效应模型存在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是:我们大多数都是在和一个内生变量作斗争,而中介效应要求我们不仅要克服 的内生性问题还要克服 的内生性问题,着实有些苛刻。

排除干扰性因素是实证论文稳健性检验部分的基本步骤之一。

如, 陈登科(2020) 在研究中国加入WTO后贸易壁垒下降是否带来环境污染的改善时,怀疑加入WTO同时期中国实施的其他政策,特别是国有企业改制政策与鼓励外资进入政策,以及环境规制政策(如两控区、“十一五”污染控制政策)可能对结果造成潜在干扰。为排除这些干扰性因素,作者在回归方程中进一步加入国有经济比重与外贸经济比重来控制前两项政策的影响;对于环境规制政策,作者认为中国的环境规制政策大多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来实施的,因此在回归模型中进一步加入地区-年份固定效应来控制环境规制政策对结果的潜在影响。

如, 江静琳等(2018) 在研究农村成长经历对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的影响时,认为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十分复杂,因此怀疑农村成长经历对股票市场参与的作用可能受到社会互动、信任水平、金融知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风险态度等因素的干扰。为了排除掉这些因素,作者做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包括(以社会互动为例):

再如, 陆菁等(2021) 在研究绿色信贷政策的微观效应时,怀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同时期的环境规制政策(如清洁生产标准、“十一五”污染控制政策、区域限批政策等)可能对研究结论构成潜在干扰。对于前者,作者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额外控制了代表企业投融资需求的两个代理变量;对于后者,作者引入了若干虚拟变量并剔除了相关样本(具体请看原文)。

借鉴以上三篇文献,下面简单梳理一下排除干扰性因素的逻辑与实证思路。

由于被解释变量 y 的影响因素众多,基准模型中的控制变量也仅仅是根据一般常识与理论(即已有文献的做法)引入的,如果怀疑某个不同寻常的意外因素 z 对 y 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即直觉上认为 z 是 y 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在考虑 z 的情况下 x 对 y 的作用可能改变,那么为了检验结论的稳健性,可以把 z 当作控制变量引入基准模型中,如果核心解释变量 x 的系数与基准回归结果大体保持一致,就说明排除了 z 对研究结论的干扰。

此外,还可以使用反证法,即假设 z 对研究结论确实构成不可忽视的干扰,那么就存在如下推论:随着 z 的取值变化, x 对 y 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而我们的检验逻辑就是证明该推论不成立。为了证明这个推论不成立,有以下两种实证思路:一是按照 z 的取值大小对样本进行分组,进行分组检验,如果在不同分组下 x 的系数基本不变且与基准回归结果大体保持一致,就说明该推论不成立;二是使用调节效应模型,调节项为 x 与 z 的交互项,且两个单独项不可忽视,如果调节效应模型中的交互项不显著(单独项 x 是否与基准回归结果保持一致,甚至 x 显著与否都不重要,因为在调节模型中 x 的系数含义不同),就说明该推论不成立。

机制检验没有统一范式,一般根据研究内容而定,以佐证论文所讲的故事,比较常用的实证设计包括(引自我在知乎的回答):

戴鹏毅等(2021) 在研究“沪股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时,认为提高股价信息含量和信息传递效率、矫正股票错误定价和改善信息披露质量是沪股通提升企业TFP的主要机制。在机制检验部分,首先实证检验了“沪股通”开通对这几个机制变量的影响,然后利用已有的权威文献在理论上讨论机制变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

陈登科(2020)的机制检验思路与之类似,但在逻辑上与其自身的研究内容紧密联系。贸易自由化显著降低了企业 的排放强度,而 的排放强度等于 排放量除以工业总产值,为了讨论企业 的排放强度的降低究竟源于 排放量的减少还是工业总产值的提高,作者分别用贸易自由化分别对企业 排放量和工业总产值做回归,结果显示贸易自由化主要通过降低企业 排放量而非提升产出的方式来降低 排放强度。在这之后,一个新的疑问是:企业 排放量的下降是由生产过程中的 产生量下降引起,还是末端处理过程中的 处理量增加引起?为了回答该问题,作者用贸易自由化分别对 产生量和 去除量做回归,结果显示贸易自由化通过降低 产生量,而非增加 去除量来降低 排放。

这样的机制检验思路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因此论文的故事性极强。除此之外,论文还对煤炭使用及技术进步这两个具体渠道分别进行了检验。

异质性分析一般可以分为两种:

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事实上,异质性分析可以作为机制检验的一种辅助性手段,用以进一步增强论文的故事性。

如, 万攀兵等(2021) 在研究清洁生产行业标准对企业绿色转型时,在验证技术改造这一具体机制之后,认为技术改造受制于企业的技术改造需求和融资能力,基本逻辑如下:

依据以上逻辑,作者在基准模型中分别加入技术改造需求和融资能力与双重差分的交乘项(即构建三重差分模型 DDD )来捕捉可能的异质性效果。

经济学有哪些值得推荐给初学者的论文

经济学有哪些值得推荐给初学者的论文 (Paper)?
2015-04-28 pgl147258

【周皓南的回答(5票)】:

第一次答题,能力所限,还请各位知友多多包涵。

这个问题其实挺难答的,原因很简单:何为“值得”,何为“初学者”,每个答主们都可能因为自己的专业、研究和阅读范围,给出不一样的回答。就这点来说,不能说任何答主的回答是不对的。首先,和题主同为初心者,我觉得经济学作为一门高度体系化的学科,是不能脱离教材和知识结构说事的。所以,题主可以,也应该去继续阅读中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其次,阅读paper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掌握方法,那么就如 @Jichun Si 所说,没有知识基础便不可能知道如何应用方法;而如果是对经济学的各方面作一些大略的了解,或是像 @SlowMover 所说,尝试去掌握一些idea的话,读他推荐的几本期刊都是不错的。[我也不完全同意SlowMover对于methodology的想法,不过也不需要说太多,下面一段会提到一点,这件事情本身在学界应当也不是没有争议的,对于初学者,避开这种争议也是不错的一种选择。不过我依旧认为搭建数理模型本身便是一种idea的体现,而不仅仅是方法问题,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expected utility theory和prospect theory对于数理模型和公理假设的运用]

而同时经济学作为一个知识学科的一大特点又是:如何定义所谓的知识结构?上面有答主说到了Gary Becker。我在还没有进入芝加哥大学就读时便深深敬仰其学术成就,即使当时还不能完全读懂他的任何著述。但是,作为芝加哥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Gary Becker的理论也必然是基于一些会被其他学派challenge的理论上的。简单的问题:如果让米塞斯绘制一张经济学的结构图,他的答案会有多少和Becker或是小卢卡斯不一样,甚至相矛盾的地方?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此处也就暂且说这么多。对于初学者,我个人觉得阅读经济学书籍的时候可以适当把各学派的观点糅合一下,但也可以只看芝加哥/奥地利的。并不是特别影响收获方面的东西。

我在芝加哥大学本科学习中级微观的过程当中还是很注重文献阅读的,我觉得读paper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一方面,合适的文献可以让我知道,自己在芝大上课做的题目到底是怎样研究出来的,它的语境是什么?它的思想源于何方,又有什么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作为拓展阅读这些paper也是非常好的精神调剂=。=(我在上面说到的prospect theory实际上便是我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题,但我们并没有在课上了解到。这样一来,Tversky和Kahneman的文献可能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最好的拓展阅读吧)

介绍具体东西之前吐一个槽。我觉得直接扔journal list是一个不太好的回答,原因是因为journal本身涉及到一个专业性的问题,对于题主没有“直接的”帮助作用(举两个例子:我个人认为最近看到的AER上面的文章已经很少有能直接让初学者看明白的东西,或是让初学者觉得“我好像上课的时候/自己读书的时候读到过它”的内容了;但同时,最近的RES上面有介绍对于一个status quo constraint的utility maximization model的发展,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比较适合初学者的paper,原因很简单:我看到了围绕价格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 utility maximization,我可以通过这篇paper看到这个核心概念的发展,和一些所谓“原理”所没有考虑到、或者值得去考虑的核心问题。这里的东西写得很快,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我会回头好好写一下)。不过,大多数上面提到的journal都可以选取一些文章看看的,这里不多说。

鉴于题主的阅读范围主要涉及最基本的价格理论和货币理论,以及一些计量(其实我很好奇为什么要这样读。。),下面就推荐一些我觉得这一方面最有价值的paper,以及我比较推荐的阅读方法。我的标准很简单:奠基性的一定要读,开拓理论框架的也是值得一读的。(这其中我也算上了一些书的excerpt,我是觉得除了一些经济学史书籍比如斯蒂格利茨的The Roaring Nineties,没有必要推荐全书,特别是一些“流行经济学”书籍)

Gary S Becker, 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Human Behavior, 第一章. 最最简练但又最最精妙的对于理性选择的论述。值得注意的点是:什么是purposive behavior. 这个pdf谷歌的出来。

与之相对应的:Gary Becker, Irrational Behavior and Economic Theory。jstor可查。Irrational Behavior是不是真的irrational到无法用理性的模型取推测?Becker的想法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前两篇东西(最多再加上一个risk-aversion)的应用:Becker & Murphy, A Theory of Rational Addiction。jstor可查。

上面有人说到了Becker的核心成就(把“非经济学”的东西纳入到经济学范畴当中),我其实是不完全同意的,看上面三篇paper就能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想了。而且,做Becker这行的人还真不少,比如说芝加哥另一位诺奖得主Theodore W. Schultz。他的Economics of Fertility (1974)值得一读,nber可查。

同样,关于经济学,或者说价格理论最核心的东西,弗里德曼有一篇非常不错的paper。1966年的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问题就来了:你说弗里德曼这篇paper是在说idea还是在说methodology?很多时候这两个概念是不分家的)

我觉得楼主在未来的阅读当中可能会接触到更清楚的也更深层次的概念,如果要对这些概念(主要是价格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有了解的话,可以参考下面的paper,限于能力,如果我的介绍有任何问题,请不吝指出:

Liabson (1997), Golden Eggs and Hyperbolic Discounting。讲intertemporal choice里面的non time-consistent discounting问题,是intertemporal问题在中级之上的非常好的拓展。

Rosen (1999) Potato Paradoxes. 这位能力足以拿诺奖,但却英年早逝的芝加哥学派少壮派经济学家努力告诉我们Giffen good本身的存在性是有疑问的。(很好的衔接了曼昆吧~)

Arrow (1950) A Difficulty in the Concept of Social Welfare。这篇就不用多说了吧~阿罗的paper虽然初学者看起来会有些吃力,但是里面的数理逻辑是可以把人领进经济学的神奇殿堂的。

Samuelson (1977) St. Petersburg Paradox. 萨缪尔森老人家写的对于圣彼得堡悖论的历史总结。非常好的告诉了我们这个引发冯诺依曼思考expected utility theorem的历史悖论怎样产生、如何解决、有什么新的发展。

Kahneman & Tversky (1981)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Hayek (1945)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和哈耶克老爷子一脉相传的一篇东西——Invisible hand and welfare economics by Stiglitz.

因为我本人对于货币理论了解实在不多,所以也不敢大肆推荐相关的paper。但是还是可以介绍一些的,这次直接拿上课的syllabus截屏了——主要是trevor gallen给的,一些关于经济增长模型的介绍。

最后再推荐两本书:Friedman的Capitalism and Freedom以及Becker的Economic Theory。

大概就这么多了。做research空隙写出来的东西,请多多指教。

----------------------------------------------------------------------

回复 @SlowMover :我还是比较赞同针对我的回答补充的部分的。就像我的答案最开始也说了,这个题目因为本身提法太模糊,所以必然会有同等“正确”,但是不一样的解释或者不一样的方向的,也是因为经济学这个学科本身的特点,答题者给出的答案会受到答题者经验、阅历的限制。我确实在一段时间之内还是受到chicago school的影响比较深,也是因为他们的approach (姑且说是从methodology的角度)我比较能够接受,也觉得这样的approach为经济学构建了一个比较rigorous的学科体系。

至于chicago school的问题,heckman和list之间的divergence确实很有意思,在此不提。shiller如果跟fama和hansen并在一起,他的那句话的意思也不一定是“算是客气”(这方面我读的就比较少了,仅是个人推断)。其实我的答案给的paper推荐倒是挺少涉及到所谓methodology和idea的纠缠之中的。比如becker的economic approach,这就是我觉得最基本的可以给初学者看的idea(也是我在学中微时候老师给我们看的第一篇paper。顺带,当时)。包括后面的irrational model,即使这是个模型问题,“取平均”照样也是一种思想,就跟我们看baby rudin的证明一样,尝试从methodology里面看到一些sparks of idea,未免也不是一件坏事。

再多说几句,我现在看paper的时候也是会有意跳掉各种数学证明,甚至很多时候会把建立模型的所有部分都跳过不看,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也不是没有坏处,要看他看的是怎样的paper。举个例子,Willig (1976) 在AER上面发了一篇Consumer surplus without apology。核心概念就是用一堆数学说明CS是可以rigorously(在统计学的意义上)反映CV和EV的。问题就是这篇文章除了最开头以外通篇都是数学。。。这样的paper从methodology的角度必然是不适合初学者看的,但是,即使idea非常明白,初学者能够接受,也只是停留在“接受”的层次而已,因为其实初学者不知道衡量welfare的这几个概念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的联系,除了计算时候调整一下curve和upper lower bound。如果真的沉下心去看一篇paper,那么必然能够从method当中获得和经济学思维有关的收获。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倒是觉得method和idea的问题初学者大可不用选择性的去刻意扬弃,看paper的时候采用一种integrated approach,各取所需即可。

最后随便说几句st. petersburg那个例子——如果说idea是marginal utility递减我倒觉得不如直接说人们大多数时候(“在一定的规则下”)是risk-averse的。这就涉及到idea有多少个层次的问题了。总的来说因为不知道题主的需求,所以也很难说拆解paper需要拆解到什么程度。毕竟这也不是一道“how to read an economics paper”的问题。

最后的最后。。因为SlowMover要被recursive method这本书虐。。等我到了SlowMover的层次以后求带~233333

【komarikamikita的回答(4票)】:

You do not need paper, but you need textbooks.

【知乎用户的回答(5票)】:

UPDATE

其实说到给初学者推荐PAPER,第一想到的是这个:The Mystery of the Vanishing Benefits: An Introduction to Impact Evaluation

从一篇里学到的知识/指导思想支撑我高分过了3门考试……

——————————————————————————————————————————

以前参加过一个Scientific Writing Workshop,搬运一下当时导师推荐的文献来源(见最后)。

虽然这些期刊看着超专业怪唬人的,但大部分有一定数学和计量基础的话就能看懂。

知乎之前有个问题:如何评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Gary Stanley Becker 的学术成就?

用经济学来建立人类行为的统一分析模型,并让所有学科都为其所用,为模型提供合适的参数和假定。

现在很多PAPER都是走这个路线(不过也有可能是我的专业方向是这样,曾经选了个发展经济学的seminar,阅读材料把什么科教文卫、妇女儿童权益、环境保护blabla的都包括了,这·些·都·是·经·济·学·论·文……后来还上过研究恐怖主义、青少年犯罪、移民与社会问题之类的课也是一样),如果题主不是想要钻研理论,这些读起来还挺轻松有意思的。发现全新的视角或者是看到作者对数据做了非常巧妙的处理时真是不由自主地在心里点上32个赞。

当然如果志在理论的话……还是多看经典教材吧。

Good general journals:

e.g.

o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o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o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o Econometrica

o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o Economic Journal

Good specific journals:

e.g.

o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o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o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o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o Journal of Finance

o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o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o … etc.

Journals specialized in surveys:

e.g.

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o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Working paper series

e.g.

o NBER Working Papers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o CEPR Working Papers

o IZA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o Working Papers of the IMF, ECB, World

Bank, etc.

o Working Paper series of good universities

【JunAccount的回答(2票)】:

推荐看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每期邀请相关领域的大牛写几篇,高屋建瓴,语言通俗。

【米笑的回答(2票)】:

半夜被吵醒,来逛知乎看到这个,哎呀你们这些人呐,人家要推荐给初学者的paper,你们就搬出顶尖期刊都是好文来敷衍人家,太坏啦。

初学者嘛,可以看看的paper,我觉得该是满足,第一,数学少的。第二,文章有意思但不难理解,第三,文笔不错的。JPE,JEL神马的,人家非专业,不一定会去一期一期借来看。

然后我突然就想到这篇文章了,觉得写得不错,还挺适合初学者的:

Roth, A. E. (2007). Repugnance as a Constraint on Markets.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1(3), 37-58.

话说,权力的游戏第四季不是刚结束嘛,我特别喜欢这戏里面小恶魔在庭前慷慨激昂的一番呈词,当时看完后我就想起这篇文章了。

然后免费下载的我只找到这个working paper的版本:w12702.pdf

看了一下这个的开头,与我当年在JEP上读得最终版略有用词上的不同,但内容应该是一样的。若是你学校图书馆有订阅,那就用上面给的cite去搜索,没的话就看上面的网址链接吧。

就酱,希望你喜欢~

【知乎用户的回答(3票)】:

推荐看Debreu的monograph- theory of value.

------

以及我觉得很多人列的经济学所谓入门的书籍没什么读的必要…有那功夫不如学学数学.

【城市猎人的回答(1票)】:

经济学基础文献选读

更新描述或封面

作者: 罗卫东 编选
ISBN: 9787308056137

这本书里边大部分都是论文。

我推荐其中的一篇《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 》 哈耶克。

【NeiLHG的回答(0票)】:

不知道题主有没有法律方面的兴趣。

当初因为看经济法所以接触了大学里一门经济学与法律的课程,收益很多。

推荐张五常的书目。都是一些有趣的生活小例子阐述了背后的经济学理论。

【Mephisto的回答(0票)】:

不要自以为这两本基础入门书籍就可以帮你读很多paper了……而且读paper是很浪费时间的学习手段。通常paper都是长篇大论证明了几个结论,而教科书里会以最简洁最有效的方式教给你(如果不是适合当下阶段的,教科书也会告诉你)。

如果你是想入门经济金融领域,以下教科书不错

推荐教科书:

Principle of Micro/Macroeconomics

Intermediate Micro/Macroeconomics

Principle of Corporate Finance

Strategies and Games

入门会计学

统计学(如果会了就不用了……)

【邹邹1990的回答(0票)】:

经济学的烟酒僧表示看paper也头痛啊,初学者就应该先看入门级的教材然后不断升入。掌握经济学的各种方法论,原理,知道如何运用。然后针对性的看相关的paper,看paper应该是带着问题,寻求答案的思路去阅读思考。

【SATBBB的回答(0票)】:

paper读得越多,越觉得扎实基础的重要。不过learning by doing could be a way。

【顾志耐的回答(0票)】:

只学了曼昆那本书离能看明白经济学五大期刊上的Paper的距离还是有点远的,这里我也认同 @Jichun Si 说的,在开始的阶段还是去读一些教科书为好,因为教科书已经把成书的时间之前的经典理论都涵盖了。如果实在想读Paper,建议还是从文献综述读起。上面提到的JEL上面的文献综述都很不错。我在这里再给一点别的思路,列一些上面几位都没有说过的领域。如果你对新制度经济学这个领域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读一些这个领域的文章。这个领域有很多经典的论文,并不用很复杂的数学模型,但是思想很深刻,有助于对用经济学的思想审视这个世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下面列一些我自己读过的

R.H. Coase The Theory of The Firm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这两篇经典论文可谓“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奠定了产权经济学的开端。

接下来推荐一下我特别崇拜的经济学家 Mancur Olson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 Economic Growth, Stagflation, and Social Rigidities

Mancur Olson的理论经常是前人从来没有说过的,令人眼前一亮,读完之后可以让人对社会的组织结构有新的认识。

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领域的很多论文也比较好懂,而且读起来可能更有意思一点。这样的论文重点在于实验设计,后面会用一些统计学的方法去检验结论,如果你有统计学基础,读下来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我对行为经济学发展的前景还存在疑虑。

【雨田雨辰的回答(0票)】:

以下主要是对金融研究的学习,转自我给另一个题主的类似回答:

首先,我觉得题主可以尝试先了解现代金融学的发展历史。这个过程可以帮助题主可以理清每一个理论的产生背景和意义,从而使题主更容易整理出自己的金融知识体系。在这里,我有一本书推荐题主看看,邵宇和刁羽的《微观金融学及其数学基础》。这本是主要是针对资产定价相关理论的。这本书在前言部分,总结了现代金融学从1900年巴舍利耶的《投机理论》到黄和达菲的有限证券市场的动态阿罗-德布鲁均衡的相关发展历史,通过阅读这一部分,题主应该会对现代金融学的体系发展和每一个理论所关注和回答的问题有一个很好的了解。进一步,这本书的微观金融学部分很好的将这个历史中的主流金融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分类,条理十分清晰。具体说来,总结了投资者行为(即投资者效用最大化)衍生的资产定价理论、金融市场无套利定价条件在不同模型假设下的表达、B-S方法和风险中性定价在衍生产品定价方面的应用、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和金融市场理论等。每一个方面都是资产定价领域的重点问题。而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数学部分则很好的总结了需要用到的数学基础。

其次,我认为题主可以基于不同的金融分支阅读各领域自身的总结性文章。在这里,我有两篇推荐题主阅读。首先,是哈佛的John Y. Campbell今年写的《Empirical Asset Pricing: Eugene Fama, Lars Peter Hansen, and Robert Shiller》。这一篇文章主要总结了上世纪70年之后基于SDF的当代资产定价理论,非常详尽,适合题主对当代资产定价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上有一个大致的学习,并且Shiller的理论是Behavior Finance方面的先河,现在很多热点的information economics问题都是从这一个分支逐渐发展出来的。第二篇文章是B. Espen Eckbo的《Corporate Takeovers: Modern Empirical Developments》。这一篇文章总结了公司并购方面的实证研究的建立,对于题主对并购理论和实证方法的理解有一定的好处。这一篇文章的最大好处是每一个部分都是基于一个问题的解答过程,有利于题主在学术生涯中形成问题导向型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不断的发现问题并产生解答问题的欲望。

其他的参考读物,我认为题主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阅读各个领域的经典教材。比如,Bodie的《Investments》对资产定价方面的基础知识有所介绍,Stephen A. Ross的《Fundamentals of Corporate Finance》对于公司金融学相关知识有所介绍,还有Hull的《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对于衍生品定价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个人认为,题主的数学本科背景很适合这个方向的发展,恰好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很初步,未来空间辽阔,金融工程技术的掌握一定可以获得政策红利)。当然如果题主读了上述综述性文章,有兴趣也可以读一读参考文献中的原始论文。主要可以读一读Markowitz、Sharpe、Fama、Merton、Black & Scholes、Ross、Breedon、Duffie & Huang、Fama & French、Shiller等人的文章。由于重要理论实在是太多,不在这里赘述。

BTW,我也不认同 @Jichun Si的看法,你现在这个阶段就是应该多多的看一些总结性读物和原滋原味的论文,从中间获得最直接的idea,methodology是后话,但学术思想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一般学术思想都在introduction里面进行了逻辑上的陈述。至于methodology,则可以逐渐的通过看同一个field的论文去总结对于相似问题,academia都用了什么统一的方法。

以上。主要用于抛砖引玉。

经济学论文1500字

写作思路:首先可以开篇点题,直接给出文章的主旨,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进行阐述论证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确等等。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继续迈大步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体现。我国的发展道路,历来都是建立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上的,将全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

长期以来都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代接轨,与全球接轨,最终目的就是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中国梦付诸于实践中,落实在行动上。我党成立的出发点便是实现人民的利益,党和政府的一切行动和政策都是为了群众,让老百姓享有自由、民主和平等,享有法律和政策的保护,享有应该享有的福利。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适应当今我国发展趋势的又一次精神力量提升。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全面铺展开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我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形成的,是我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不断形成精神共识。要坚持不懈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大力弘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越性和领导性,狠狠把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质,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习领悟,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把“三个倡导”和实际相结合,做好本职工作,尽好本职力量,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队伍当中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