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周星驰议论文素材

2023-03-13 19: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周星驰议论文素材

  有一个小男孩,从小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生活。因为生活拮据,一家5口,挤在一闻四面漏风的木板房里,睡的是“上下铺”的高低床,把豉油捞饭当作天下最好的美食。他从小就长相一般,寡言孤僻。小伙伴们都觉得他又脏又不好看,都不愿跟他在一起玩。上学后,更是受到同学的奚落和羞辱,被人称为“没有父亲的野孩子”,他曾经自认为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读书时,他非常顽皮,好动、贪玩,成绩也一直不好,为此,每次的家长会,他的母亲必被请到。

  他对拳击和武术有着狂热的兴趣,每场比赛必看。从小,他练得最多的就是咏春拳和铁砂掌,后来还偷偷练过泰拳,最喜欢李小龙自创的“截拳道”。他几乎每天勤练功夫,甚至还与其他小孩打架比试,以切磋武艺,为此,没少受到母亲的责骂。他曾经渴望做一名像李小龙那样的功夫高手,但却因体质较弱,最终没能被体校选中。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公司做助理,但因种种原因,他没能继续在那家公司任职。

  他在茶楼当过跑堂,在电子厂当过工人,但结果都未能长久。

  1983年,他结业成为香港无线艺员。同年被选派到儿童节目“430穿梭机”当主持人,一做就是4年。当时有记者写过这样一篇报道,说他只适合做儿童节目的主持人。他把这篇报道贴在床头最为醒目的位置,时时提醒和勉励自己:握紧拳头,一定要创出一番像样的事业,让人们对自己刮目相看!

  从此,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痴迷上了演艺事业。从早期的跑龙套开始,他一步一步地迈进了影视圈。但是,在繁星璀璨的香港影视圈,他只能扮演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配角,勉强混个盒饭。对待失败,他从没有选择放弃,也不去和别人攀比。他在日记中写道: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地做好自己!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个人经历:在片场,他曾扮演一具死尸,大火烧身,在导演没有喊停时,他一直强忍剧痛。这种近乎残酷的坚毅表演,使他在圈内逐渐有了名气。继而,他独辟蹊径,赋予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幽默俏皮的风格。正是看似荒诞不经的“无厘头”表演。以及那种小人物的市侩和富有正义的矛盾对立,使他开了喜剧表演的先河。

  虽然,他最终没有成为李小龙那样的功夫高手,但他却用另一种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成了一个最出名的喜剧演员,他的名字叫周星驰。20年前,他是被人呼来唤去的“星仔”,20年后,他的名字叫做“星爷”。仅《功夫》一剧的全球票房就超过了6亿港元,他开创了香港电影的票房神话。

  成功的定义,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像周星驰那样,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更没有必要去和别人攀比。成功不可复制。关键是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中,演绎好自己不平凡的角色。很多时候,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一位名人的故事的作文400字

『壹』 名人故事作文400字左右

映雪夜读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 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 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贰』 介绍一位名人作文400字

我最敬佩的名人是爱国诗人_屈原,他是一位文学造诣相当高的诗人,而且十分爱国。 出生于公元前三四三年,也是我国的战国时代,屈原诞生于当时楚国,屈原从小就很聪明,记忆力特别强,加上父母为他请最好的老师,让她受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不但知识渊博,才华更是出众。 二十六岁那年,他开始跟随楚怀王,一开始仕途顺逐,可惜其他同事的忌妒和排挤,而遭到放逐。放逐在外的屈原,心仍向朝廷,抑郁不得志,加上忧国忧民的情怀,使他上跳汨罗江寻死得绝路。 这两次的放逐,对屈原来说,实在很大的打击。不过,经过这两次的放逐,使他有机会由宫廷走向民间,深入了解民生困苦。而他振兴国家的心愿,也更为迫 切,虽然屈原知道自己没有招回宫的希望,他怀是满怀对国家的热爱,时时刻刻关怀国家的安危。他常常利用诗歌的写作,抒发自己的情感,只希望能唤醒当政的 人,力图振作ˋ挽救国家ˋ改善百姓的生活,而这些诗歌后来都被收入(楚辞)总集里。 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诗人屈原。他遇到困难时,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受到一些挫折,我一定要像屈原学习,坚持自己的信念,永不放弃。

『叁』 名人故事400字

1、毕加索诚实的小故事

小时候,毕加索就有着很高的绘画天赋,但却经常搞不懂诸如“二加一等于几”的问题。为此,他成了同学们捉弄的对象,他们喜欢跑到毕加索的课桌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然后,他们看着毕加索呆呆的样子哈哈大笑。就连老师也认为这孩子智力低下,根本没法教,老师经常在毕加索父母面前,绘声绘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左邻右舍也不再为他的绘画天赋叫绝,而私下议论说:“瞧那呆头呆脑的样,只会画几幅画有什么用。”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 *** 。

面对风言风语的议论和嘲笑,毕加索的父亲却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绘画是极有天赋的。毕加索父亲对孩子有真正的理解和赏识,他对儿子说:“不会算术并不代表你一无是处,你依然是个绘画天才。”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绘出才华横溢的图画,也渐渐忘记了自己功课方面的“无能”。

有了父亲的支持,毕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虽然功课不好,但他却在绘画的天地里找到了快乐,并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2、齐白石学艺的故事

齐白石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和篆刻家。但他原是一位雕花木工,只在余暇学画和篆刻。二十七岁那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

1889年春节的一天,书画家给齐白石出了个画题,让他画一张横披。作完后,胡沁园十分惊喜,遂即收齐白石为徒。他教齐白石读唐宋诗,并引导他看小说。齐白石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常常读到深夜。

经过几个月的苦读,齐白石背熟了《唐诗三百首》,还研读了不少古人涛文,浏览了许多古典名着。他作的诗也别具一格,具有唐风宋骨的韵味。

胡沁园从“立意”、“用笔”等基本功入手教授齐白石,还把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画借给他观摩。齐白石眼界大开,他揣摩“八大山人”的作品,临摩、领会其用笔之妙,吸取百家之长,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鸟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他苦练书法和刻印。短短几年时间,齐白石在绘画、篆刻、吟诗、书法、装裱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成为名满天下的书画家。

3、徐悲鸿励志学画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4、瞿秋白的风趣

20世纪20年代初,郑振铎在上海结婚,新娘为商务印书馆元老高梦旦之女高君箴。婚礼采用当时最为时髦的“文明结婚”仪式。

按仪礼规定,结婚人的双方家长,均须在结婚证书上加盖私章,以昭信守。婚礼前日,郑振铎才想起他母亲还没有印章,于是去信请瞿秋白代刻一方应急。当天收到瞿秋白的回信,并无信笺,只一张“秋白篆刻润格”,内言:“石章每字二元,一周取件。限日急件,润格加倍。边款不计字数,概收二元。牙章、晶章、铜章另议。”郑振铎一见,以为这是瞿秋白事忙不能代刻的托辞,乃另请人急刻一方备用。

次日上午,婚礼即将开始之际,有人送大红喜包一件,上书:“振铎先生君箴女士结婚志喜,贺仪五十元。瞿秋白。”喜包内并无现金或礼券,乃是三方田石印章。一方是郑老夫人的;其余为新郎新娘各一方。郑老夫人是单章稍大,新郎新娘的两方合成一对,边款分刻“长乐”二字,祝贺新人长乐永康,白头偕老。郑振铎与高君箴皆为福建长乐县人,取意双关。

三章均玲珑雅致,主人把玩欣赏之后,才悟出所书“贺仪五十元”之缘由。原来三章共刻12字,润格应为24元;急件加倍,则为48元;边款2元,故曰“贺仪五十元”。瞿秋白这一出人意料之趣举,给郑高二人之婚礼增添了特别的喜庆气氛,一时传为佳话。

5、周星驰不惧耻辱

从香港无线艺员训练班毕业后,周星驰并没有得到机会立刻从事自己挚爱的表演,而是被安排接棒好友梁朝伟,做了儿童娱乐节目“四三零穿梭机”的主持人,播出时间是下午4点半的冷门时段。周星驰在这里一待就是整整六年。对于一名立志成为伟大演员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痛苦的。

在此期间,周星驰看着梁朝伟接拍电视剧、电影,很快大红大紫,自己却做着并不喜欢的儿童节目主持人,无人喝彩不说,还要忍受别人的漠视、歧视。有位影坛大哥当众说他“活得像狗一样”,一位娱乐圈大姐大说他“你永远红不了”,一位好友说他“整天做白日梦,幻想成为大明星”。更让人难堪的是,有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周星驰只适合做儿童节目主持人,不适合做演员。

面对诸般羞辱,周星驰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认认真真地把那张报纸上的报道剪下来,贴在自己的床头墙上,以此来激励自己,并发誓开创一番大事业。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靠着“无厘头”的表演方式,周星驰成为拥有粉丝无数的喜剧大师。

『肆』 名人的故事400字

高尔基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办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缝店当学徒。 在裁缝店里,高尔基一边干活,一边想方法读书,裁缝店老板订了一份《俄罗斯报》,小高尔基就趁老板不在时,偷偷看这份报纸。 有一次,小高尔基从邻居家借来一本小说,趁老板晚上睡着以后,在窗边借着月光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过了一会儿,月亮躲到了云层后面,小高尔基兴致正浓,怎肯罢手,就点燃一盏小油灯继续看下去。不一会儿,老板醒过来,他看见小高尔苦在油灯下如痴如醉地看一厚厚的书,不由怒气冲冲地说:“看什么看,你把我农的灯油都快用沟了!”老板娘也醒过来,像一头母狼似的扑上去打高尔基。 小高尔基无法忍受下去,他二话不说,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裁缝店。 小高尔在背着行李来到伏尔加河边,他注视着波光点点的伏尔加河,心里感觉有些悲伤,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为他在一艘轮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胖厨师,并做起了胖厨师的洗碗小伙计。更让小高尔基感到惊喜的是,胖厨师也是个书迷,他有满满一箱的书,而且愿意让小高尔基随便读。小高尔基高兴极了,一有空闲时间就如饥似渴地读书,有时还和胖厨师一起探讨书中的各种问题。 小高尔基一边读书一边思索,从大量的书籍中明白了许多人世间的道理。大量的阅读也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使他最终成为苏联大文豪。

『伍』 几位名人爱国故事作文400字开头

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爱国教育基地。另有,电影电视剧《戚继光》上映联播。 明嘉靖四十一年,戚家军攻克横屿,凯旋回师。戚将军和全军将士一同赏月,当时军中无酒,戚将军即席口述《凯歌》一首,教全军将士一起唱和,以歌代酒激励士气。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陆』 名人作文400字

烈日下的送水工骄阳似火,连续几天的高温,我们家的水不到三版天就和完了,妈妈权临走前嘱咐我打个电话给送水公司。我那起电话一拨,对方是忙音,再一拨,还是忙音。我想,大概今天太热了,要送水的人特别多。过了20分钟,我又拿起电话,这次终于打通了。我迫不及待地对阿姨说:“麻烦您赶快送水到...”阿姨对我说:“今天要送水的人特别多,你要稍等一会儿。”正当我玩的兴致勃勃的时候,门铃响了,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去开门。一看,门口站着一位送水工。他头上带着一顶草帽,头项里围着一条毛巾,身上穿着长袖。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晒措施,但还是被晒的黑乎乎的。叔叔扛了一桶水,大步流星的走进客厅,一会儿就把水换好了。叔叔在换水的时候,我看见他的背上都被汗水浸湿了。我马上招呼他在电风扇下坐坐,喝杯茶。送水员叔叔连忙摇摇头,对我说:“不行不行,这几天连续高温,我一天要送100多户人家。你看,我说里还有这么多单子。一分钟也不能耽误啊!”说完。叔叔用毛巾擦了擦汗,快步地走了。望着叔叔远去的背影,我不禁肃然起敬——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不畏炎热,在热火下送水,多么另人敬佩啊

『柒』 名人成长的故事作文400字

司马抄光,宇君实,号袭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捌』 伟人的故事,400字左右

影响中国近代史相当深远的一代伟人—— *** ,一生颇为传奇。他出身于农民之家,生长在湖南湘潭闭塞的农村韶山冲里,小时侯虽然读过私塾,但也放过牛,种过菜,喂过猪,其后走出农村,读过师范学校,又做过图书馆管理员,最后参加革命,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终于能席卷全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之君。他的一生伟业,民间流传一种说法, *** 之所以能成就霸业,与其曾祖所葬风水有很大关系。 据说在一九三○年时,国民党由于战事屡屡失利,认为是毛氏祖坟龙脉好所致。于是湖南省省长何键,曾指派亲信副官熊道乾统帅一个连的兵力,往湘潭去挖毛氏祖葬,但在当地百姓的保护下,何键军队所挖的不是 *** 家的祖坟,而是当地地主毛俊贤家旳祖坟,因此毛氏祖坟并没有被破坏。 *** 也曾对一位美国记者说过:“小时候,曾听说我的曾祖的坟地风水好。” 在 *** 的老家湘潭流传着两则关于 *** 祖父坟墓的风水典故。一则是说, *** 的祖父毛翼臣与他的兄长毛德臣两人都看中了虎歇坪的一块墓地,相争不下,达成了“先死者葬,后死者让”的协议。毛德臣暗喜,因为他比毛翼臣要长五岁,但想不到后来毛翼臣竟然先逝世,于是找人择定吉日良辰安葬。风水先生竟然择了个八年之后的夏月某日,毛家只好将灵柩安放在虎歇坪墓基上。由于墓基之土不能挖动,所以只好用稻草之类覆盖其上。过了八年,毛氏后人揭开灵柩上的覆盖物,发现棺木色泽光亮,完好如初,而破土挖穴,发觉穴下只有穴位处是泥土,四周俱是石头,大家深知这是一处好穴。 另一则故事则比较传奇。说湖南有一位著名的风水师,名叫“不过五”,他每说一句话不会超过五个字,性格高傲。有一年湖南大旱,盗贼如毛,他在饥寒交迫之下,晕倒地上,被 *** 父亲毛顺生救起,毛顺生好心劝他去逃难,并准备一些路费给他。在送他上路时,“不过五”先生大为感动动,于是将他多年找得的一块佳穴告诉诉了毛顺生。“不过五”说:这座山像一个女子奔向月亮,灵气十足,如果在八月十五中秋晚上,嫦娥头顶冒着月亮灵气的刹那,将祖先骨骸放进去,天地会为之一震,你的儿子当中定有一个成为为开国之君。不过那个受恩宠的儿子,一生的命运就会立刻有转变,他的命中注定先苦后甜,青少年时要受尽痛苦,但必有成功的一天。后来毛顺生果如他言,把 *** 祖父的骨骸葬到了嫦娥奔月的穴上,孕育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之君 *** 。

『玖』 名人事迹作文素材400字

物理学家名人故事: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内学习能力似乎并容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 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拾』 爱国人物的故事作文400字

名人爱国故事作文 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版,在国内一无资本、权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满分作文素材的运用技法透视

  套用托尔斯泰的名言: “优秀的作文都是相似的,平庸的作文各有各的不同。”在高考满分作文铺天盖地、纷至沓来、让人眼花缭乱之际,聪明的你,该不会只满足于像外行一样看热闹吧?为此,我们特邀请善于看门道的内行,带你透视满分作文素材运用的技法,并结合实例讲解,为你复习应考提供帮助。

  一、素材运用比较化

  ●技法诠释:

  素材运用比较化,就是把性质相似或者相反的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推导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或差异点,使结论喷薄欲出。

  “我爱散文,也爱小说,但我的最爱,还是诗歌。”进行这样类似的、递进的联想,是素材同类映衬运用的思维关键。“喜欢豪放派,讨厌婉约词;喜欢乐观看未来,讨厌悲观想问题。”进行这样黑白突出、褒贬鲜明的联想,是正反对比素材运用的思维关键。

  第一招:同类扩展,连点成线,以求规律显。

  作文片段一:

  对待友谊,要用真心去感受,要用真情去培植。朋友高兴时,我们和他分享快乐喜悦;朋友伤心难过时,我们帮他分担忧愁痛苦;朋友茫然失措时,我们鼓励他给他指明方向。友情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

  (2012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感受爱感恩爱》片段)

  本段在阐述“对待友谊,要用真心去感受,要用真情去培植”时,以同类扩展,连点成线的方式, 引出 “朋友高兴时” “朋友伤心难过时” “朋友茫然失措时”三种情况下的做法,巧妙地展现了培植友情的方法。这样同类扩展,连点成线,要阐述的道理就愈加明显而有说服力,文章主题也就愈发鲜明。

  作文片段二:

  他出身卑微,却身怀远大理想。多年前,他在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中扮演一个宋兵,为增添一点点戏份,他请求导演安排梅超风两掌打死他,结果被告之“只能被一掌打死”。这个年轻时被称做“死跑龙套的”卑微小人物,第一次当着导演的面谈演技时,在场的人无一例外哄堂大笑,但他依然不断思索、不断向导演“进谏”,直至2002年自己当上导演。那年,他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他就是周星驰。

  20世纪90年代,在一趟开往西部的火车上,梳着分头、戴着近视眼镜的他看上去朝气蓬勃,内心却非常彷徨。那时的他很严肃,常常独坐好几个小时不说话。后来转行做主持人,1998年,主持的电视节目第一次播出时,他发现自己说的话几乎被导演剪没了。他让身为制片人的妻子准备笔记本,把自己在主持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哪怕是最细微的毛病都不肯放过,然后逐条探讨、改正。即使今天其身家已逾4亿,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持人,他仍未放弃面“本”思过。他就是李咏。

  (201 2山东高考优秀作文《其实,你也可以成功》片段)

  将两位名人连点成线,形象生动地告诉读者: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就看你是不是有着和他们当年一样的毅力和耐力。

  第二招:先求异,再求同,对比之后见本质。

  作文片段:

  君不见,社会上的一些人,眼里只有利益没有责任,只有索取没有奉献。这样的人,常把自己与他人分得一清二楚,把自己与社会分得清清楚楚。在工作中,即使是分内工作他们也推来推去,对分外的工作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副“不管天摇地转,我自岿然不动”的样子。更有甚者,对事故隐患熟视无睹,真是令人不齿。人与人之间,因此而冷漠,社会也因此失去活力。

  君不见,还有一些人,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别人怎么对他好都像是应该的,对他人的付出没有感恩之情。这样的人,平时为人处事,总觉得自己亏,总觉得别人欠他的。(作文大全 )别人怎么对他好,都处之泰然,欣然接受。更有甚者,不但不感恩,还倒打一耙,把人家的恩惠当不是,甚至对簿公堂。报载某地街头,某人倒地,别人来扶,他却把对方诬为撞人者,这样的事情,真是令人唾弃。

  (201 2年全国课标卷满分作文《诚心补漏手有余香》片段)

  本片段以同类扩展,连点成线的方式,将“社会上的一些人,眼里只有利益没有责任,只有索取没有奉献”, 与“还有一些人,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别人怎么对他好都像是应该的,对他人的付出没有感恩之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通剖析出来,在类比和对比中,让读者感受到这些人的自私自利,进而对社会美德流失产生深深的忧虑。

  第三招:正也扩展,反也扩展,对比之间巧映衬。

  作文片段:

  许多老一辈为解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们有的日后成了战功卓著的元帅,有的赢得了将军的头衔,而更多的则无职无衔。这些驰骋沙场的士兵谁曾夸下过“我将来一定当元帅”的海口?

  与此相反,袁世凯做梦都想当元帅,结果也得偿所愿,还做了大总统,甚至炮制了称帝的闹剧。他卖国求荣,与外国侵略者狼狈为奸,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致使广大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历史的尘埃无法永久蒙蔽人们的眼睛,最终这位洪宪皇帝成了众矢之的,不久就在万众的

  唾骂声中一命呜呼。像他这种民族败类是军人之耻,不可能永垂不朽。法西斯头号罪犯希特勒抱负远大,最初是一名下士,不久即脱颖而出,摇身变成了恐怖集团中十恶不赦的二战魔头。这个不可一世的战争狂人疯狂迫害、残杀犹太人,且公然藐视和平,在他惨无人道的血腥屠杀下,多少无辜百姓流离失所。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犯下了滔天罪行,令人发指。

  (201 2年浙江卷高考优秀作文《普通小兵也能放光芒》片段)

  拿破仑有句名言,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诚然,胸无大志的士兵很难脱颖而出,但古今中外更多的普通士兵压根儿没想当什么元帅,却也一样赢得了殊荣。本段先正面运用革命先辈的素材,接着选用袁世凯、希特勒两个反面素材连点成线,深刻地诠释“衡量一个人的价值高低不在于他的理想是否远大,而在于他有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的观点。

  二、素材运用颠覆化

  ●技法诠释:

  西谚云: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民间有许多颠倒歌,如“咬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拿起狗来砸砖头,又怕砖头咬我手。”故意把事物颠倒了说,给人幽默风趣的感觉。普通的素材,如果能这样多角度、多层面、多维度颠倒处理,也能够焕发别样光彩。

  第一招:故意曲解,巧妙引申。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原本形容做事没有恒心,但聪明的作者却巧借字词的表面意义,故意曲解为“每两次捕鱼期之间,安排一定的时间为休渔期,严禁捕捞”,以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颠覆,让读者一不小心就上当,且上当之后不仅不恼,反而佩服作者忽悠的技巧。

  作文片段一:

  我要起诉《福布斯》杂志,因为它毫无理由地将我忽视。其实我也是个富人,并且非常富有。不信你们瞧:我活着,拥有健康,有一个温暖的家:妻子贤惠,与我互敬互爱;子女孝顺,给我带来无尽幸福;孙儿活泼可爱,令我开怀。我的兄弟姐妹就像是我的朋友,朋友则像兄弟姐妹一样关心我。有人真诚地爱着我,虽然我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而我也真诚地爱着他们。我只有4个忠实的读者,尽管写得很差,但他们认真阅读我的作品,为此我衷心地感谢他们。 我有一间房子,房子里有很多书。我拥有世界的一小块,它是个果园,每年都为我献上甜美的苹果;我还有一只狗,在我回家之前它不会睡觉,总是欢快地迎接我回家,仿佛我就是它的天、它的地。我的眼睛能看,耳朵能听,脚可以走路,手可以活动,脑子还能想事情,想那些发生在别人身上但我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2012年江西卷满分作文《盘点我拥有,享受我幸福》片段)

  一上来就要起诉《福布斯》杂志,惹人注目,让人以为《福布斯》真有什么不是,忍不住读下去,结果发现,原来作者偷换了概念,“盘点我拥有”,说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作文片段二: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于是,美容院、化妆品、保健药、健身房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惹得众多男女老少趋之若骛。但古往今来的众多事实告诉我们:这些东西的养颜功能都是有限的,即使倾家荡产,也很难阻止衰老的脚步;纵然泡在化妆品里,也很难抹去岁月的痕迹;尤其令人沮丧的是,用这些东西驻颜的人,最脱不了的就是“俗气”,这种俗气实在是美丽与青春的最大敌人。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保持美好形象,让人神采飞扬呢?有,就是读书。读书不仅可以美容,而且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容术;不仅可以美化言行神态,而且可以美化气质风韵,更难得的是,还可以修身养性,美化人的思想和灵魂。

  (201 2年辽宁高考优秀作文《书中自有颜如玉》片段)

  作者很会“忽悠”,开始肯定人们对美的追求符合天性,肯定美客院、化妆品、保健药、健身房的大量涌现是“应运而生”,接着话锋一转,仔细分析指出这些东西的功效有限甚至有害。正当读者感到对美的消逝无可奈何之际,作者顺势亮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读书是最好的美容术。

  第二招:变换角度,透视因果。

  万事万物都有联系,如能变换角度透视,哪怕陈旧素材,也能妙笔生花成就佳作。比如,最近班上某同学数学成绩提高了,原因就可能有好多种:也许是他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许是他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许是他参加了校外数学辅导班,也许是班主任找他谈心让他端正了学习态度,也许是家长设立了某种奖励机制,也许是榜样的力量在鼓舞他,也许是数学老师讲课水平提高了,甚至还可能是他爱上了某位数学成绩拔尖的姑娘……

  作文片段:

  多年前,巴西曾有位女性起诉一家著名的足球生产厂家,理由是足球夺走了她的丈夫,使她沦为“足球寡妇”。不可思议的是,那个无辜的厂家竟然心甘情愿地支付了价格不菲的赔偿金。

  (2012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有创意,好成功》片段)

  无功不受禄,无错不受罚。但在全球经济时代,厂商的无辜受罚,却成了绝妙的广告。创意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第三招:反弹琵琶。

  一加一等于二,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但写作高 手能创新出一加一等于三或者别的答案。等人家急了,才加以解释:一男一女结了婚,生个孩子,就是一加一等于三;一群羊汇入另一群羊中,那么现在有几群羊?

  作文片段:

  大家都是平凡人,谁曾练过大力金刚指?谁能拥有金钟罩铁布衫?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自信可以,但千万别高估自己,千万别把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累死人不偿命的固执中去。写到这里,我眼前似乎浮现出许多前辈的面容:鲁宾逊跟我说,要是没有“星期五”,他的孤岛生活到死也

  不会结束;刘备告诉我,要是没有“三顾茅庐”,别说那废物儿子阿斗,就连他自己也登不上皇位;牛顿告诉我,他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是因为他站在别人的肩膀上。

  (2012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片段)

  本文颠覆经典, 另辟蹊径, 主张“学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在将阅卷教师眼球吸引过来之后,引经据典自圆其说,让人信服。

  三、素材运用排比化

  ●技法诠释:

  在议论文中,排比可以使表达条分缕析,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在抒情文中,排比可以层层蓄势,把事物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排比用于描写,可以把事物特征描绘得生动细致,从而使文章思路开阔、条理清晰、内容集中、气贯长虹,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为文章加分。

  作文片段一: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谓细节,就是一篇美文的字词标点,就是一栋高楼的砖瓦门窗,就是一件时尚服饰的针线扣眼,就是行军布阵前战士的鞋带,就是考试前准备的橡皮,就是动车出发前查看一眼信号灯的电源;就是爸爸妈妈头上悄然冒出的第一根白发,就是贫困同学在食堂享用免费汤时躲闪的目光,就是投给陌生人的善意微笑……细节如大河腾起的浪花,尽管有的稍纵即逝无法找寻,但总有一些特殊的细节,能触动我们的心灵,绽放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甚至决定或动摇我们对人和事的看法与态度。

  为了将细节的含义阐释得具体入微,作者采用排比手法,推出一幅幅生动传神的细节镜头,使表达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作文片段二:

  他们都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奔跑,不做路边鼓掌的人。他们都勇挑社会的大梁,建立了赫赫功名。其中有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诗情礼赞,有巴金对旧式礼教的深切控诉,有茅盾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剖析,有郭沫若凤凰涅架般的呐喊……他们都勇敢参与了这场战斗,才最终开辟了一个崭新时代。

  (201 2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光荣的荆棘路》片段)

  本段以“他们都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奔跑,不做路边鼓掌的人”为车头, 运用排比的手法, 串起“沈从文” “巴金” “茅盾” “郭沫若”四节车厢,最后打开车尾大门,亮出“他们都勇敢参与了这场战斗,才最终开辟了一个崭新时代”的表达意图, 主题鲜明,论证有力。

  四、素材运用因果化

  ●概念诠释:

  素材运用因果化,就是对以描写、记叙、引用等方式呈现的素材,进行点评、分析判断等,以打通素材于主旨之间的因果关联,让素材和主旨高度吻合,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一招:先素材后点睛。

  作文片段:

  记得那是上初中的时候, 因为一点小事跟母亲拌了嘴,于是赌气,晚饭也不吃就去上学了。下了晚自习开始饥肠辘辘,后悔当初没填饱肚子再出门。在出校门的那一刻,看见母亲拿着一个大大的冒着热气的鸡腿向我走来,说: “孩子,饿了吧,赶紧把它吃了!”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开始反思:他们用无声的爱呵护我健康快乐地成长,而我却把这种爱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厌烦母亲的喋喋不休,憎恨父亲的严厉批评,殊不知这样的亲情是需要怀着感恩的心去铭记,去报答的。要学会感受父母那崇高无私的爱,学会感谢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

  (201 2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学会感恩》片段)

  用生动的描写展现“我跟妈妈闹别扭、妈妈给我遂吃的”素材,接着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画龙点睛的反思和分析,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习惯于得到,便不懂感恩”的道理,使文章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第二招:夹叙夹议。

  作文片段: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哪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句话,阐明了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阿甘,遵从母亲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奇迹。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感情,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被别人拒绝,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于一点,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生命就像空中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然而这就是生命的路程。谁能说阿甘的一生不是丰富多彩的?在有限的生命中他做了我们这辈子或许都做不到的事情,至于人生比赛的输赢对阿甘或许并不重要。

  (2012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人生中的赛跑》片段)

  阅读夹叙夹议的文章,就像跟着优秀的导游游览, 既看到了花花草草奇山异水,更明白风景的来龙去脉及妙处。首先引用阿甘母亲的名言,怕读者发现不了其妙处,赶紧解说: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接着写阿甘是如何进行人生赛跑的,夹叙夹议,事清理明。

  第三招:演绎观点。

  作文片段:

  特蕾莎修女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曾说:“我在做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给贫穷、困苦的人一双温暖的手。”一次她从下水道中救助奄奄一息的流浪者,那人不断咒骂命运给予他的苦难与不公。特蕾莎修女将他带回修道院,亲自给他擦身、喂粥,为他换上干净衣服,然后守在他身边,紧紧握着他的手。几个小时之后,流浪者死去了,他的最后一句话不再是咒骂,而是“谢谢”。一双暖暖的手也许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却可以给人心灵的慰藉,融化心灵的坚冰!

  (2012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伸出手温暖他人》片段)

  点金]

  本段开门见山亮出特蕾莎修女的名言, 紧接着用“特蕾莎修女救助流浪汉”的素材对该名言进行解读,最后画龙点睛揭示主题: “一双暖暖的手也许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却可以给人心灵的慰藉,融化心灵的坚冰”,让读者印象深刻。

  五、素材运用新鲜化

  ●技法诠释: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素材运用新鲜化,就是力戒老一套,尽量回避众所周知的大路货,回避人云亦云模式化的套话,回避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废话。别人热衷音乐,你不妨做美术发烧友;别人都积累“感动中国”事迹材料,你不妨关注道德模范;别人都在广泛涉猎,你不妨深入挖掘。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都入我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进我心。想让读者有新鲜感,还在于修辞方法的运用。熟练运用拟人、比喻、通感、比兴等修辞,巧妙运用歇后语、俗话、谜语等,对素材“改头换面”,从而达到陌生化的表达效果。

  第一招:变换说法。

  借助联想和想象,以相似或相关甚至相反的事物或情景作比的写法,往往可以让素材变得鲜活有趣。比如要形容时间流逝,直言“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显然不新鲜,用“日子如小鱼一尾一尾轻快地游走了”,则生动形象。比如描写女孩子如何纤细如何婀娜,直言三围是多少显然不妥,用“行动处如弱柳扶风”之类的来表达,立马生动起来。

  作文片段:

  我,虽然可以毫无顾忌地和他一起吃饭、打水甚至洗澡,但永远觉得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隔开了我们,隔开了我的爱。我觉得我被软禁,忧伤正无休止地生长,正如唇上渐渐浓密的胡须,与心里渐渐失控的小情绪……其实我的爱与忧,都留在了故乡。北风扑面而来,这一刻,我像风中的一粒种子,身边没有了熟悉的土壤,没有了知根知底的朋友,没有了心灵的抚慰,我差一点流下眼泪。风从北方吹来,凄厉的风声又从家乡的楼角掠过了吧?麻雀在风中踉跄地飞着,苍劲干瘦的枝条又在寒风中抖动。阴霾袭来了吗?孩子的小手没有被吹裂出口子吧?

  (2012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片段)

  “我觉得我被软禁,忧伤正在无休止地生长, 正如唇上渐渐浓密的胡须, 与心里渐渐失控的小情绪……”这个“忧伤”的比喻非常鲜活,令人耳目一新。尤为奇妙的是“我像风中的一粒种子”这个比喻,引领着后面一连串生动有趣的画面,将少年的心思表现得栩栩如生。

  第二招:添枝加叶。

  “一朵花”不如“一朵紫罗兰”具体,“提着一袋子东西”不如“提着一袋子零食”细致。 “他进来了”显然不如“他冲进来了”形象,而“他像一头猛兽似的冲进来了”自然更具体一些, “他像一头猛兽似的冲进来了,圆睁着双眼,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形象便跃然纸上。运用素材如果能够这样添枝加叶,绘声绘色,文采自然随之猛增。

  作文片段:

  独处斗室,掩卷深思,一阵栀子花的幽香进入鼻中。临窗而望,夕阳的余晖含笑笼在一片栀子花丛上,笼得清风微醺似醉。一只逗号般大小的虫子带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发黄的扉页上,生命如它,那样渺小而又脆弱,让人在担忧之际多了一丝玩弄的念头。被学习搞得焦头烂额的我,颇有兴致地拨弄笔尖,一次次挡住它前行的路,它便转变着方向,反复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东西,静静地待在书上。

  (201 2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片段)

  借用发散思维,先是从嗅觉展示栀子花的幽香,继而引出视觉中栀子花的模样,然后写“逗号般”的虫子, 牵扯出我捉弄它的情趣,并引出对生命的喟叹。丝丝入扣,别开生面。

  六、素材运用故事化

  ●技法诠释:

  是指选用形象生动的类似故事般的素材,用以演绎、诠释、展示作文主题,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第一招:先引素材后点睛。

  作文片段一:

  有人问智者:“请问,怎样才能做到所向披靡呢?”智者笑笑,递给他一粒花生:“用力捏它。”那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只留下花生仁。“再搓搓它。”智者说。那人又照着做了,红色的皮被搓掉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实。 “再用手捏它。”智者说。那人用力捏,却没法把它毁坏。 “再用手搓搓它。”智者说。当然,什么也搓不下来。

  (2012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成功的秘密》片段)

  为了论证“屡遭挫折,才能造就一颗坚强心”这一道理,作者讲述了一个“捏花生”的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令人印象深刻。

  作文片段二:

  在一处古村落,一帮游客正兴致盎然地参观清代某五品官员遗下的豪宅。古宅形体庞大、精巧别致,给人极大的新鲜感。站在宅前,游客们心里都纳闷:这宅子的尾栅真奇怪,怎么做成了一个小巧的屋子?导游小姐卖了个关子,指着屋檐下那间小巧的屋子问道: “大家知道这间小屋子是干什么用的吗?”经这么一吊胃口,游客的兴趣就来了,纷纷抢答。

  有人说: “放鞋子用的。人进屋后,把鞋子脱了搁在这里。”

  有人说: “训小孩用的。小孩犯错了就把他关在这里,闭门思过。”

  有人说: “雨天进门,把伞放在这里。”

  有人说: “关鸡的。”

  导游小姐抿嘴一笑,无奈地摇摇头,告诉大家: “都没猜对。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遮风避雨、歇脚过夜用的。”游客们哑然。

  (201 2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善良也是一种习惯》片段)

  简短小故事,意蕴大无穷:远在清代的人就知道给流浪汉建个小屋,我们为何渐渐失去了关爱他人、帮扶弱者的情怀? 人活于世,谁没有难处?读者的心弦就这样被拨动了

谈最遥远的距离作文素材

导语:人生最重要的应该是情,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如若无情,心灵间的距离恐怕连光年都无法丈量。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谈最遥远的距离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什么是最遥远的距离?天文学家说,无边的宇宙,是最遥远的距离;社会学家说,生离与死别,是最遥远的距离;心理学家说,对面不相识,是最遥远的距离。

宇宙是浩瀚无边的,但是只要肯去探索,宇宙的距离就不会遥远。古人说天圆地自方,那只是窥得地球的一隅;哥白尼的日心说告诉人们地球是圆的,宇宙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然后是太阳系、银河系……虽然宇宙还在不断扩大、无边无际,但是人们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就在宇宙当中,宇宙并不遥远。

离别是撕心裂肺的,但是只要学会牵挂,离别的距离就不会遥远。就像余光中的那首《乡愁》,不管是邮票还是船票,不管是坟墓还是海峡,离别的距离,就是这头到那头的距离。牵挂的人就在心底,不论千山万水。离别阻隔不了我们的牵挂,离别并不遥远。

孤独是无处诉说的,但是只要懂得豁达,孤独的距离就不会遥远。“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晏殊是孤独的,可是他并不停留在“心事谁人知”的怨艾中,而是吟咏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千古名篇。不是眼前的人不懂你的心思,把心思说出来,总会有人倾听。孤独,其实并不遥远。

那么什么才是最遥远的距离呢?其实距离只不过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没有远近的区别,遥远的只是人心。

浩渺的宇宙,深邃的空间,让人望而却步,所以宇宙是遥远的。然而,每个人都曾有过遨游太空的梦想,于是,阿波罗11号载着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了第一步,从此,我们的脚步从未停歇。心有多大,宇宙就有多大。所以,宇宙从来不曾遥远。

痛苦的离别,长久的思念,让人难以释怀,所以离别是遥远的。然而,即使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也仍然带着那不改的乡音,这样的生离又怎么会遥远;不必上穷碧落下黄泉,只需举杯邀影共此月,虽是死别,遑论遥远。相聚之后才会有离别,离别之后才会有重逢。所以,离别从来不曾遥远。

对面不相识,心事无人知,让人无所适从,所以孤独是遥远的。然而,“有什么比和自己的思想进行交流,与上帝沟通更有意思呢?”鲁宾逊就是这样在孤岛生活了十年,心有所依,所以他并不孤独。用心去交流,你就会发现远方关心你的眼睛。打开心扉,不愁别人不懂你的心思。所以,孤独从来不曾遥远。

什么是最遥远的距离?没有什么最遥远的距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路是用脚走出来的,迈开大步向前走去,距离就近在咫尺。

拿到这个题目,我想了很久很久。没人知道最遥远的距离有多远。曾记得泰戈尔说过: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在我看来,距离的远近决定于个人的感情。当你想得到某物却无法得到时,当你失去某物却无法挽回时,你才会知道“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含义,你才能体会得到“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悲哀。

对于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可会有一万个答案。但是无论他的答案是什么,所回答的必定是他渴望的。也正是由于这段距离,给予了人们走向成功的动力,正是由于哥伦布的渴望,使得欧美大陆间漫长的距离被征服,正是阿姆斯特朗的渴望,使得地月间那一线的距离被串联。在中考临近的日子里,在申奥临近的日子里,大大小小的计时牌都在提示着我们距离越来越近。它为什么会给我们压力,给我们动力,给我们那满怀的激情,不是这段距离,不是我们心急,而是我们对距离背后那成功的渴望。

老人们坐在摇椅上,把着草扇,唏嘘着当年的岁月,那是对青春的渴望。病人们卧在床榻中,捧着热茶,承接着明媚的阳光,那是对健康的渴望。我们坐在这教室里,捧着课本,读书学习,就是为了和自己的目标减少距离。

我们的答案都不相同,却各有各的道理。古有“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爱情。近有“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乡情。而对现在的我来说,最远的距离是当一名生物学家。这是我从小的梦,并一直没有放弃。谈到这我不免要感叹几句:人们总是随着见识的广泛而修改自己的目标,因为觉得自己达不到那段距离。小时候人人都想当科学家,人人都想上清华北大,但又有几个人坚持到底?其实本没有最远的距离,不要自己吓唬自己,目标很近也很远,但是我坚信它很近。

在距离的路上,铺满了勤奋的砖。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有充沛的体力,有灵活的头脑,还有用不尽的汗水,磨不灭的毅力。最远的距离,可能……只在你的脚下!

最遥远的距离,是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隔着一堵厚厚的心墙。——题记

什么是最遥远的距离?航海者说:“最遥远的距离是在海洋里看不见海岸,找不到归途的方向。”攀登者说:“最遥远的距离是山顶到山脚的距离,因为这一路的攀登是艰辛困苦的。”,面对亲人的别离,有人会说:“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生与死的永别。”但是,我认为,最遥远的距离是心灵间的距离,是人心隔着一堵厚厚的墙。

古今往来,有多少像这样的例子。你看,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一个活生生的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就是在那样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像孔乙己这样的读书人也不免成为穷困潦倒的下等人。生活在孔乙己周围的那些人,缺乏同情心,漠视他人,不同情可怜之人。当孔乙己偷盗别人财物而被追打时,周围群众只是冷冷地站着笑,不时又指手画脚地对孔乙己冷嘲热讽。这种麻木不仁、冷漠无情、入木三分的人际形态便划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想,如果当时的人能多一点同情心,多一点怜悯之心,多几句关怀安慰的言语去关心孔乙己,那么,也不至于他后来无故的离开人世。孔乙己和周围群众的距离便是最遥远的距离,是一道划开人与人之间互爱互助的距离。

2008年的那场汶川大地震的灾难中,便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患难见真情,当巨大的石块压在受难者的身上,我们国人的心如刀绞,解放军展示也义不容辞的站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上,帮助无数受难群众脱离苦海。此刻,人们血溶于水,用团结友爱的力量铸就钢铁般的长城,距离近了,陌生的面孔不再陌生,不同的言语不再是障碍,只因你我心连心。

说到这里,我便想高声的赞扬那驻扎在灾情第一线的解放军和志愿者,是他们挽救了一条条可爱的生命,是他们众志成城的勇气缓解了灾情。然而,该批评的是那群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人们,是他们腐朽的心灵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孔乙己和他周围的人们。最亲近的距离,莫过于灾难下人们团结一心的精神。

最遥远的距离,是一条划不开的隔膜,是一道隐形的线条,是一根连接爱心、同情心和友爱之心的绳索。让我们打破这遥远的距离,用双手送给他人温暖,用行动去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友善的情感!

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想到了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夙慧篇》中的一则故事:

当初晋元帝突发奇想,想要考一考身为太子的晋明帝司马绍。于是,他把司马绍叫到榻前,问他:“长安、太阳哪个更远?”他想了想,答道:“太阳。我听说过有人从长安来,却没听说有人从太阳来。”晋元帝大为诧异:“这个孩子的回答真是出人意料地与众不同。”后来,晋元帝在朝廷上和大臣们提到了此事,又问司马绍:“太阳、长安哪个更远?”司马绍不加思索地说:“长安。我抬头就可以看见太阳,环顾四周却看不见长安。”

作为一个有科学常识的人当然知道:太阳离他的距离要远远大于长安理他的距离。所以他在第一次回答时答了“太阳”。但他的第二次回答的答语更富哲理——长安看似比太阳离他更近,实际上在他的心里,长安是重要城市,地位比太阳要重得多,可望而不可即,因此他才会说太阳近而长安远。

其实,没有所谓的“最遥远的距离”。最遥远的距离是物与心的隔阂(当然也包括心与心的隔阂)。

《庄子·齐物论》中有这么个故事:有一次庄子睡觉,忽然做了个怪梦。在梦中,庄子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它一忽儿飞东,一忽儿飞西,在草丛花枝间翩翩起舞。要说快乐呀,那真是快乐极了!庄子所变成的这只蝴蝶,只是一个劲儿地飞来飞去,完全忘了自己是庄子。它玩得正起劲,忽然醒了。庄子一看自己还躺在床上,这才明白原来那只蝴蝶不是自己,自己是人,是庄子。可是庄子忽而又感觉到这未必对:自己或许本来就是一只蝴蝶!是做梦,梦中才变成庄子的!接而又想,这恐怕是错了:自己明明是庄子,刚刚肯定是在做梦!就这样,庄子一会儿这样想,一会儿那样想,想来想去,总是搞不清自己究竟是庄子还蝴蝶。就像庄周梦蝶一样,人与蝴蝶本是毫无瓜葛的两样事物,它们看上去相差甚远。但在庄周心里,物我之间,已经到了相互依存的地步了。正如道家所言:“万物即我,我即万物”。这样,遥不可及的两件事物通过心与心的交通,最终划上等号了。而就连庄周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庄周还是蝴蝶了。其实在这时,庄周与蝴蝶之间毫无差别,他们之间的距离不存在了。

有人说:“还在不断扩大,无从探测边界的'宇宙,就是最遥远的距离”;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生与死的永远分别”;更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的心思。”我要说:“都不是!”倘若你心系宇宙,无垠的宇宙就在你心里;倘若你心系逝者,你就可能幻想他/她就在你身边,哪还有什么距离可言呢?抑或你能够理解一个人,即使他/她不理解你,早晚有一天,他/她也会明白的,又怎能成为最遥远的距离?我觉得: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心与心的隔阂。

心与心的隔阂,并不是指某一方不理解另一方,而是指彼此之间的不理解。比方说:你的心里想着一个人,你能够理解他/她的心,但他/她却不能理解你的心,这不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我不能理解你,你也不能理解我,两个人没有丝毫的共同语言(或者说两个人刚认识,对对方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两个人就算面对面的站着,心中也充满着冷漠。假如这两个人在聊天中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一个共同的话题(或者说心灵逐渐相通),距离也就逐渐缩短。最后,距离有可能就消失了。其实,自然本身并没有所谓的“最遥远的距离”,距离就在你的心中。

当年,蔡邕哭董卓得罪了司徒王允,被捕入狱。蔡邕知道这次幸存的可能性很小了。他捧出了宝贵的焦尾琴,弹了起来。蔡文姬从琴声中听到了父亲有死难当头,伤恸五内,五脏欲裂。蔡邕事先并未告知文姬其死难,但凭借着父女之间特有的心灵感应,她还是听出来了。她们之间没有距离,心灵相通,所以没有什么秘密瞒得住。

总之,距离是具有可变性的。没有最遥远的距离,只有心与心的隔阂。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物与心的距离。只要心灵相通,距离自然也就消失了。

站在大海这头,望着遥遥无际的海面,寻找海的另一头,好遥远的距离;立在大陆的彼岸,眺望着它的雄姿,好遥远的距离;坐在父母的对面,瞅着他们憔悴的面庞,与父母相互思忖着各自的心思,中间树起一道无形的冷墙,也许这就是最遥远的距离吧…

从呀呀学语到满腹经纶,身边最亲的人,同时对子女花费最大心思的人只有父母。但,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改变,父母与子女之间也就有了一堵冷墙,也就是所谓的代沟。于是最亲的人便从最近的生活距离跨越到了最遥远的心灵距离。从无话不谈似朋友的亲近到无话可谈似陌生人的遥远,这一切竟是那么遥远。

也是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心灵之间就好像两个人孤寂地站在一望无涯,波涛汹涌的大海两岸,无法沟通,遥不可及;也似身在异乡流浪魄落的游子,在大陆彼岸望着它不能回归时的无助。

这最遥远的距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希望见到的。它让亲情不可以流露。每个子女都希望与父母回到那些无话不谈的时刻,如此的话我们就努力自主的缩短这段距离,用心灵,用沟通缩短“最遥远的亲子距离”…

看过周星驰电影的人都知应该道,在他的《大话西游》里有那么一句感人肺腑的名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在谢霆锋的《情癫大圣》中却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我看时才十一二岁,并不能理解这其中的含义。经过了这些年,心智渐渐成熟了,也只不过能稍微理解一点点。

我认为,他们说的应该是心灵的距离。

有些人,我们一年难得见一次面,而我却感觉到十分满足。而有些人,我们天天见面,然而却形同陌路。古人有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想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只要心在一起,人是否在一起其实是不重要的,所以相比之下《大话西游》里的那段话,我更加认同,我觉得这句话不仅仅用在爱情上,对于什么事情都是一样的。就好比一个球队,如果大家的心不在一起,那便无法发挥出最完美的实力,就会被对方轻易的战胜。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现实中的距离。而现实中的距离是不一定的,只有更遥远,没有最遥远,我们无法定义从某处到某处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至少,以现在人类的能力,是无法做到的,因此更有一些人认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句感慨。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也许只是对两人之间那深深的隔阂的一举轻叹,又或许是对那浩瀚无际的宇宙的一声惊叹。然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它到底是什么,它象征着什么呢?我不知道,我想也没人知道。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看法,或许有人觉得是心灵的距离,又或者是现实的距离,我个人觉得所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只是一个称呼,一个形容词而已。它仅仅只代表人们对距离遥远的一声感慨,仅此而已。

有理性的人说,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人类目前可观测的宇宙边境的两段,它拥有一-个令人头晕目眩的庞大数字,约930亿光年。也有文艺的人说,生和死中这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是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无论是前者,浩瀚广袤的宇宙全貌,还是后者,神秘的生命谜团,都令我们对这些无法深入理解的事物深深着迷。

把无知变成已知,这是千百年来,无数科学家,乃至每一个人努力的方向。“无知”和“已知”,虽然只相差一个字,但却拥有着最遥远的距离。

每一个无知到已知,都带来天壤之别的变化。在1774年,一个叫做舍勒的瑞典化学家首次发现了氯气,从此以后就有了漂白剂,消毒水。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人类首次解开了电和磁之间的谜团,掌握了电的产生规律,于是各种电气发明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上市。每一个突破无知的小进步,却可以让人类一下子进入下一个时代,这样的距离可不谓不遥远。

每一个无知到已知,都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辛苦奋斗,才能在那个领域上小小地前进一点。袁隆平爷爷,可谓是家喻户晓,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如此荣耀的背后却是从1960一直到现在,将近六十年的不断钻研,才取得了如此的硕果。每一项发现,每一项发明都是如此堆积出来,由每一代的人们用汗水,智慧,时间堆积出来的。每一小步,相去天渊。

已知可以变成无知吗?答案是肯定的。科学证伪主意的观点是:理论可以证明是错的,但不能证实。也许明天就会有一个新的理论证明你昨天是错的呢。在很久以前,所有人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有一个哥白尼的人却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大家都不信,哥白尼也因此被烧。但在若干年以后,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已经成了常识。但每一个已知变成无知也不是一件坏事,它代表着人类对它的认知更加客观、真实。

无知和已知之间的轨道,看似处处交集,却又转瞬间消逝。但我们对未知的好奇、神往、恐惧....却又让我们不顾艰难,飞快地探索着。在《流浪地球》中有一段话:“当你发现了一个谜团,你实际上就已经解决了它。”

是啊,相对于第一个细胞的诞生到第一个对天空产生好奇的森林古猿的出现,与这期间那么漫长的岁月相比,破解这个谜团所用的几百年时间是这么的微小,简直可以直接约掉。

跨无知到已知的桥梁,在这段最遥远的距离之间的纽带,就是我们无休止的好奇心探索欲,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人,对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发问的人,对不了解的事物孜孜不倦探索的人。有了这样的人,遥远不再遥远,无知,终将变成已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