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前 教育 论文中,题目占据着重要地位,题目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论文质量高低。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学前教育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一)
1.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 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3. 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4. 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5.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6. 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7. 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8. 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9. 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10. 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11. 某地区 儿童 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12. 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13. 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14. 美术教学(音乐、科学、语言、数学、游戏、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15. 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研究
16. 论幼儿园的研究性教学
17. 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时间、空间、物质)及对策
18. 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的实践运用
19. 关于幼儿小班游戏发展的研究
20. 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研究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二)
1. 特色幼儿园研究(园级特色、班级特色、教师特色研究)
2. 幼儿园男性教师特色塑造研究
3. 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名师、入门教师、跨行教师等)
4. 震后灾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5. 震后灾区幼儿心理抚慰教育研究
6. 灾区幼教机构环境创设研究
7. 幼儿歌谣创编研究
8. 幼儿早操研制的理论与实践
9. 幼儿舞蹈编制研究
10.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毕业学生的调查)
1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12. 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13. 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4. 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5. 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6. 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7. 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8. 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9. 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20. 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三)
1. 幼儿园各年龄班阅读材料的选择情况调研
2. 幼儿园课程内容综合化情况调研
3.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研
4. 民办幼儿园教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5. 幼儿园 安全教育 实施现状研究
6.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个案研究
7.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认同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8.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9. 幼儿园双语教学的个案研究
10. 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11.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
12. 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3. 在园幼儿心理伤害问题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14.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对策的研究
15. 幼儿园家长工作现状的调查
16. 班级中教师对幼儿个别化教育的调查
17. 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的调查
18. 幼儿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和指导情况的调查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四)
1. 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设计与研究
2. 优秀教师自主成长影响因素研究
3.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4.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5.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6.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7. 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
8. 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
9. 幼儿园的奖惩制度与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相关研究。
10. 关于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11. 关于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2. 关于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3.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取向的研究。
14. 关于家长选择幼儿园时的主导因素研究。
15.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期望的现状研究。
16. 关于家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配合现状研究。
17. 35岁以下年轻父母的早教观念的现状研究。
18.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19. 关于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20. 关于男幼儿与女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差异因素研究。
猜你喜欢:
1. 学前教育类论文题目
2.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3. 学前教育学术论文范例
4.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本
5.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您是大学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做的,老师都是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对学生的学习都是由要求的,所以您就要按照要求做。毕业论文是在毕业实习的过程中的实际经验来写的----题目---概述--论证--结尾。您就好好自觉的写。
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就要了解行为习惯包括的内容: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的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要想培养好农村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一、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如今的农村幼儿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特别娇惯,只要孩子高兴要什么给什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缺点不给予及时的纠正,以至于带入到幼儿园,在农村工作的幼儿老师特别难,班上孩子人数的超额工作量大,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也不太理解,他们关心的是孩子每天学了几个字,谢了几个字,算了几道数学题,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根本不怎么重视,他们不明白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要想得到家长的重视必须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任性和无理取闹时一定要说
不 ,同时要注意孩子的 第一次 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抓住 一
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去年我所在的小班来了一名小男孩,父母不在身边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当时他年龄较小还不到3岁,长得很结实个头也很大,第一天入园有些怕生,爷爷奶奶怕孩子吓着轮流抱着一直到放学,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所有的家长不允许陪伴孩子,爷爷奶奶就不停的交代老师多抱抱他们的孩子,后来一个月后其他的孩子都已经熟悉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可他还是每天哭闹着让一位老师抱着,就是因为他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多不便,如果第一天爷爷奶奶对他说
别的孩子都没有抱,我们炜炜也很能干不需要抱
多给他一些鼓励,更不会让老师抱习惯,他肯定会和别的孩子一样早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生活中家长只有不轻易的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第二次、第三次。
2.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的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家长良好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的接受,对于3到5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家长要做个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扬赞许形成习惯,对不良的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要指责他,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而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 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家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习惯、整洁清洁的习惯、喜欢看书的习惯等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幼儿时期是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能力有限,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很重要的。
这次在武汉 影子教师
跟岗学习中,永红幼儿园小四班的孩子习惯培养特别棒,从入园到放学一日的生活中每个孩子每个环节都做的特别好,就连家长们也配合的很不错,在开运动会之前老师要给家长开个会,老师在上面讲活动的安排,没有一位家长和孩子讲话,家长很认真的听孩子们也学着家长很耐心的听。农村的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忙了一天从农田回来收拾好农具,把手脸洗干净,脏衣服不到处放,鞋袜摆放整齐,不要当着孩子面吸烟,不随地丢垃圾,说话不要带脏字等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的跟着学,长期坚持孩子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中要注意方法和方式,切记简单粗暴
在农村幼儿园一线工作的老师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位家长和老师交流:
某某老师,我们家孩子特调皮不听话,在家他只怕棍子,在幼儿园做错了事情您尽管打他,我们家长不会介意的
。像这样的家长我们可以理解,他是想通过打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但他不明白对孩子来说,孩子喜欢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和打骂,他的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可能更加激起他的不良情绪和更多不良行为。如果家长理解孩子了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农村的家长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农村幼儿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还必须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首先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统化教育,3到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的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况,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活动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循的一些规则,确定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三轻 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午餐要求做到 三净
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教育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还要对孩子进行各种节日的教育,
三八 妇女节爱妈妈的教育, 六一 儿童节的好儿童的教育, 七一
爱党的教育等等。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三、培养农村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适合中大班幼儿),要让孩子自己说 我需要养成什么好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地区遵守常规。
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
杰出人物好习惯进行榜样教育,身边的成人也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老师、还有身边的小朋友,老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需要持久的训练,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坚持训练,才能保持好习惯的养成。
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评估表扬,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才能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
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的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情随时与家长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要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结束语
作为一名农村幼儿老师这次有机会参加 20XX国培计划 的学习,让我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武汉永红幼儿园 影子老师
跟岗实习的一个月里让我受益匪浅,永红特别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农村幼儿的教育也应该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和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可以相信只要我们辛勤付出,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更轻松。
听课笔记:
提纲:母亲和孩子情感联结关系
1.母亲是孩子第一个爱的关系,母子/母女依恋关系是孩子的心理需要和生存求。妈妈对孩子的爱虽是本能,但是也有关键期。
2.孩子哭要不要抱的辩论。哭是孩子的表达方式,用哭和肢体语言来和照顾他的人沟通。所以照顾他的人要正确解读并予以和式的回应。
3.母亲和孩子的关系不但影响孩子的情商,他的性格,还影响孩子大脑的发展,影响孩子的IQ,他的智商的发展。
前言:0-6岁的孩子有社会性敏感期
社会性敏感期分为两个部分:
0-3岁孩子和母亲及家人的关系,包括和自己的关系,0-3岁时孩子的精神胚胎期。这段时间孩子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孩子和母亲的关系;
3-6岁,主要是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的关系,对别的小朋友感兴趣,学会分享、轮班、换位思考;
一、母亲是孩子第一个爱的关系
1.母亲的重要
1)妈妈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人,是因为妈妈怀他的人,从怀孕的时候起孩子就跟妈妈在一起,在母腹里呆九个月,和妈妈连为一体。
2)孩子在母腹里得到最好的保护:安全、温暖、舒适、安静。
3)生产的时候,孩子经历了很痛苦的过程,离开熟悉的环境,降临在陌生的世界。
4)陌生的世界对孩子来说是嘈杂混乱的世界,没有安全感。
2.依恋关系
1)新生儿最紧要的就是找到妈妈,找到了妈妈就找到了他的生命源头,找到生存所依赖的,妈妈的一切都是他所熟悉的
2)孩子具有与生俱来的本领,一生下来就会吃奶,会触动妈妈的爱的神经,会用肢体语言和哭声与妈妈沟通
3.妈妈对孩子的爱
1)母亲对孩子爱的感觉就怀孕的时候就开始了,有人把孩子刚出生的头几个小时看作母亲对孩子的敏感期
2)生物学对母亲对孩子这种“一见钟情”的亲密关系的解释是:当孩子刚出生那关键的时期是母体荷尔蒙最高的时候,母子母女马上的身体接触产生亲密的感觉。
4.依恋关系的建立
1)孩子和母亲之间亲密的情感联结关系是复杂持续的过程,通过日常生活中喂奶、抚摸、抚摸、对视、微笑等来满足孩子最基本的需要,同时也是孩子大脑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对孩子脑部链结起到重要的作用。
2)母亲和孩子之间一来一往,和谐的舞步使彼此间爱的关系悄悄地滋长,成为孩子第一个爱的关系、爱的定义、爱的理解,成为孩子人生中所经历的一切爱的关系的雏形,是一切人际关系的源头。
3)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Harry F · Harlow指出:婴儿出生后第一个爱的关系是他的母亲。这种依恋关系是他的母亲。这种依恋关系是如此的温柔,亲密,让人觉得是一种神圣或神秘的力量,一种无法分析的本能。
5.依恋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1)当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基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也是自尊心和信心的开始
2)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就会感到不安全,会产生信任和不信任的感觉,这种感觉会种在孩子的心里,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和成人的阶段,甚至是成人后的夫妻关系
二、孩子哭要不要抱?
1.孩子为什么哭?
1)饿了、不舒服、受到惊吓、胀气、生气、无聊等都会哭
2)孩子有需要了只能用哭声表达,向照顾他的人传达需要
3)最重要的就是对孩子发出的信号有正确的解读,予以正确的回应,满足孩子的需要
4)当孩子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心情会平静或喜乐
2.母亲能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1)家长对孩子的情感联结和调整能够平衡孩子的神经系统,孩子会感到积极的平衡状态,这是自信的开始,产生对家长的信任
2)这种积极的平衡能帮助孩子精力集中,喜欢学习并善于探索。
3)著名学者Allen Schore认为婴儿和照顾他的人的关系不能能帮助婴儿调整情绪,实际上是在协助大脑结构的成熟特别是右脑的成熟。
三、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1.依恋关系对大脑的影响——塑造孩子积极的大脑
1)我们成人-照顾孩子的人,我们的情感世界,右半脑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孩子从我们学习,从我们的反应来认识他的世界。
2)如果我们言行不一致就会对孩子起到消极的影响,产生消极的大脑。
3)母子间面对面的社会性互动,能增加孩子充满生机活力的感觉状态。在孩子大脑里产生喜悦的生化反应,修直了联系孩子喜悦和动机的神经通道,产生积极的大脑。
4)孩子在婴儿期间母子俩有稳固的亲密关系,等他到了幼儿时期,学前期表现更积极、好奇和自信,和小朋友的相处更融洽,在情感的处理上更有弹性,更富有同情心。
2.影响依恋关系的因素
1)从怀孕的时候母亲对孩子的感觉都各有不同,怀孕经历也各有不同
2)孩子出生后会打乱母亲的时间表,会影响母亲,和母亲的性格、经历都有关系
3)孩子的健康程度
4)孩子有不同的天性
5)是否足月生产等等
因此,母亲要做好自我调适,确保母亲的足够的营养饮食和足够的休息,说话要轻柔,注意孩子发出的信号,平静加上细心照顾, 不要有压力,家里的其他成员都要参与到其中,帮助母亲和孩子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
3.如果母亲不能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1)谁带大的孩子就跟谁亲,缺乏早期的母子亲密关系,孩子长到后也很可能与母亲的关系疏远
2)母亲对孩子的爱也很有限,常常感觉爱不起来,对孩子的缺点很难接受
3)如果母亲不能提供这种亲密关系,照顾他的人一定要有一个人是孩子可以信任的,可以依靠的,让孩子确认自己很可爱,他周围的人也是很可爱可信的。
4.母亲外出工作
1)母亲外出工作,找到一个有爱心并且细心照顾他的人
2)幼儿园的硬件不是最重要的,有爱心的老师是最重要的
3)下班回来不要对孩子有愧疚感,不要给孩子过度的刺激
四、母爱心声(督导课)
这首诗的名字叫 母爱心声 ,这个写作背景,就是完全根据依恋关系以及孩子的成长规律所写的。下面跟大家分享:
宝贝,欢迎你来到这世上!
爸爸妈妈盼啊盼,盼了九个月,终于和你面对面了。
你是如此的独特,是上帝手中的杰作,是家人的盼望和喜乐。
宝贝,欢迎你来到这世上!
你那娇小的身体,趴卧在妈妈的怀中温暖了妈妈的心,浸润了妈妈的眼。
你那纤细的手指环握着妈妈的手,拨动了了妈妈爱的神经。
宝贝,欢迎来到这世上!
虽然一切对你来说都是陌生与新奇,但妈妈对你的爱,却是始终如一。
饿了,妈妈喂你吃奶;空闲了,妈妈陪你说话,微笑;困了,妈妈陪你睡觉。
宝贝,欢迎你来到这世上!
妈妈会用爱来伴随你成长,很快你就会翻身,会跟妈妈咿呀说话。
你会蹒跚学步,迎接爸爸回家,你的每个成长过程,妈妈都会珍惜并与你一同经历。
宝贝,欢迎你来到这世上!
妈妈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涌上心头:
宝贝,妈妈爱你!
无论何时何地,妈妈的爱会与你同在!
心得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父母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不仅对孩子大脑的发展起到关键的积极作用,也对孩子的人际关系,孩子的性格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在爱中的孩子,往往会在人际关系上有良好的表现,他们会自信,表现更积极、好奇和自信,和小朋友的相处更融洽,在情感的处理上更有弹性,更富有同情心等。
如果孩子的母亲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陪伴孩子,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会比那些在母爱中成长的孩子要艰苦的多,但是如果照顾孩子的人,无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的人很爱这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也可以与照顾他的人建立依恋关系,让他觉得自己是可爱的,是被爱着的,他有可依赖和依恋的人,从而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健康地成长。
问答题(没有字数限制)
1)什么是依恋关系?
答:依恋关系是指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亲密的情感联结关系,孩子依赖和信任母亲,触动母亲爱的神经,母亲更爱孩子,这是一种积极的正向的亲密关系。但如果各种原因,如果母亲不能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照顾孩子的人也可以与孩子建立这种依恋关系,可以慢慢培养这种信任和依赖。
2)孩子哭到底要不要抱?
答:孩子哭只是在向照顾他的人表达情绪或者其他信号,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孩子哭的真实原因,对孩子发出的信号有正确的解读,予以正确的回应,满足孩子的需要,当孩子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心情会平静或喜乐。
3)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丰裕的经济条件,父母外出打工,老人或保姆照顾孩子,父母觉得这是为孩子好,你同意这个做法吗?
答:我不同意这个做法。因为精神富足远比物质丰裕重要的多,0-3岁是孩子的精神胚胎期,是孩子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需要的最好的大脑的食物就是来自父母的爱、抚摸、拥抱、微笑等,父母给孩子的爱是无法替代的。另外这也是父母与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期,如果父母外出打工,孩子长期见不到父母,孩子就很有可能与父母疏远,父母对孩子的缺点也会觉得无法包容,无法真正的爱孩子,对孩子有耐心。错过了孩子的关键成长期,这是不可弥补的,是金钱换不来的,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和成人的阶段,甚至是成人后的夫妻、家庭、亲子关系等。
小论文:(200字以上)
从依恋关系的角度来论证为什么说0-3岁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请根据前两次作业的小论文接着写~)
依恋关系
几乎所有的孩子一出生就会哇哇大哭,因为孩子来到这个对于他来说极其陌生的世界的过程是极其艰苦的,这个世界的环境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极其艰苦的,这个世界既嘈杂又陌生,孩子需要时间去适应去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幼小的婴儿一出生是极其无助且不安的,他一出生就想要找到自己熟悉的妈妈,他在妈妈的母腹环境中已经熟悉了关于妈妈的一切,妈妈的气味,妈妈的声音等,一旦孩子找到了妈妈,就好像迷失在荒漠的人找到水源一样欣喜且有安全感,找到了妈妈就找到了生存所依赖的,找到了生命的源头,这是孩子的本能,从此,孩子就与妈妈之间建立一种亲密的依恋关系。
0-3岁是孩子的精神胚胎期,也是社会性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会特别的依恋母亲,除了睡着了,几乎不能让妈妈离开自己半步,他们喜欢让妈妈抱,喜欢妈妈的微笑,喜欢听妈妈温柔的说话,喜欢听妈妈唱歌,喜欢妈妈的一切。孩子有需要的时候也会第一想到找妈妈,饿了找妈妈吃奶,困了也要找妈妈哄睡觉,无聊了也找妈妈逗笑等等,当孩子的需要得到妈妈的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基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也是自尊心和信心的开始。同样的,妈妈还会因为满足了孩子的需求而感到喜悦和满足,从而越发的爱自己的孩子,这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良性循环,建立起亲密的情感联结关系。
0-3岁的孩子需要与母亲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结关系,这种亲密的关系对孩子的大脑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母子间面对面的社会性互动,能增加孩子充满生机活力的感觉状态,在孩子大脑里产生喜悦的生化反应,修直了联系孩子喜悦和动机的神经通道,产生积极的大脑。孩子在婴儿期间母子俩有稳固的亲密关系,等他到了幼儿时期,学前期表现更积极、好奇和自信,和小朋友的相处更融洽,在情感的处理上更有弹性,更富有同情心。
如果没有建立好依恋关系,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就会感到不安全,会产生信任和不信任的感觉,这种感觉会种在孩子的心里,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和成人的阶段,甚至是成人后的夫妻关系。因此,在孩子0-3岁建立好依恋关系对孩子尤其重要,0-3岁也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阶段。
听课地址: 点击进入
在“儿童之家”里,蒙特梭利应用在那六十位三至五岁小孩身上的方法,得到了惊人的成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加上欧洲各报章、杂志、书籍对儿童之家生动的报道与描绘,使来自各国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乐口称道,誉为奇迹。蒙台梭利写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很快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2000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1912年,她的教育法在旧金山博览会中的展示得到了大会唯一的两面金牌奖,“儿童之家”遍及世界各地。她后来在意大利政府任督学。 蒙特梭利为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实现世界和平奋斗了一生。她生前曾经获得许多荣誉和奖励,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她的热爱与尊敬。例如,法国授予她 “荣誉社团会员勋章”;她的故乡安科纳和米兰等地授予“荣誉公民”的称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授予她“荣誉哲学博士”学位;苏格兰教育研究院授予她“荣誉院士”职位。1949、1950、1951年连续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资格。蒙台梭利的一生正如牧师所说:“她的历史成就已经说明那个,蒙台梭利已不仅仅是一个意大利公民,更是一个世界公民。”
蒙台梭利认为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强制性的,惩罚成了教育的同义词。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