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海军论文专题模板

2023-03-13 16: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海军论文专题模板

海军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它以战船或舰艇为主线,从原始简单的古代战船,发展到多系统的现代舰艇,从个别分散的技术推演出密集综合的技术,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过程。
中国海军军徽
木质桨帆战船时代
古代埃及、腓尼基、中国、希腊是世界造船和航海的发源地。古代埃及的造船和航海历史最为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最早的战船于公元前1200多年出现于埃及、 腓尼基和希腊,主要用桨划行,有时辅以风帆。
英国、瑞士和其邻近地区,均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独木舟,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1万年前。远古时期的独木舟[1] 。中国造船技术在历史上一度处于领先地位,在7000年前已能制造独木舟和船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已建造用于水战的大型战船。公元前5世纪,地中海国家已建立海上舰队,有双层和三层桨战船,首柱下端有船首冲角。古代史上著名的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146)中,罗马舰队用这种战船击溃海上强国迦太基,建立了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权。中国在三国时期(220~280),有高三、四层的"楼船"以及"蒙冲"、"走舸"、"赤马"等多种船型,并且已有风帆战船。南北朝时期发明车船(亦称车轮船、轮桨船),以脚踏木轮推进。公元11世纪,中国已将指南针用于舟师航海。唐、宋时期(618~1279)使用了水密隔舱、减摇舭骨,舰船建造工艺方面采用画"船样"设计施工、铁钉联接、桐油加麻丝捻缝技术、船渠修造、仿照船模造船、滑道下水等,木质舰船建造技术已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 明代(1368~1644)已有关于造船的专著《南船记》、《龙江船厂志》;关于航海技术的专著《指南正法》、《渡海方程》,以及涉及大量战船武备的《武备志》等。在明末抗击后金的斗争中,登莱巡抚袁可立已有成建制的海军参与战斗,并取得了良好战绩。“(袁可立)设游兵两营,飞樯往来策应于广鹿诸岛。制炮设墩,旌旗相望。而虏遂远徙,乌鰂之帆不复逍遥海上矣。”(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
15世纪,中国舰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适航性最好的船舶。郑和(1371 或1375~1433或1435) 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已能综合使用陆标导航、罗经指向、天文定位、计程、计时等技术, 留下了著名的《郑和航海图》。西方帆船舰队的发展,帆装和驶帆等技术的日趋完善,对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地的掠夺和开发起了推动作用。中国古代海军兵器除刀、矛、弩、矢等冷兵器外,还有专门用于水战的长钩矛、长斧、钩拒、拍竿等。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最早出现火药武器。明(单级和二级火箭雏形)等火药武器;最迟在明洪武十年(1377)中国战船开始装备金属管形火器──火铳;明代唐顺之(荆川)所辑 《武编》(1549)记载有人工操纵的"水底雷"等。古代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海军技术发展缓慢,使用木质桨帆战船,一直延续几千年。船上战斗人员,主要使用刀、矛、箭、戟、弩炮投掷器和早期的火器等进行交战。

军事理论课 老师布置论文,我个人比较想写一则关于中国海军的论文,希望可以从中外实力对比

科技——美国有硅谷,世界500基本强都在硅谷,中国人才都往国外跑,你说科技谁发达?
经济——美国到处放债,到处借债,还与不还斗是他说了算,中国主要靠出口和资本家你说呢?
军事——美国全球有几百个军事基地,任何国家的战争都能在第一时间干预,美国两个航母战斗群可以藐视中日韩所有海军。关于陆军人家进军之前飞机大炮轰几十遍,毫无陆军可言。空军,中国主力机型仍旧还在歼-7,至于军事网说的歼10,11,15,都是少数。美国空军不解释。伤亡比例美国在朝鲜和越南的伤亡是中国的N分之一。
人才——在第一项就说了,再补充一点在美国你5年级会背99乘法表是神童 中国你苗苗班不会背是弱智。但是美国的人才产量却是中国的几倍,仅有的人才也以出国为荣。可见中国的读书人以赚钱为己任,只要文凭不要学问,都是死读书,就算读的再好,放在那1、2年全忘了。
工业——这一点很有的说,论工业产量中国是处于领先的,但是那是用人力堆积起来的,美国的工业本身就没什么名气,工业是日本和德国最发达,从数控这一点来说,在中国大厂都用日本的法拉克,国外用德国西门子,国产只有山寨的,可以忽略,而且国外工人工资是国内的N倍。中国工人是贫民的象征,外国工人是高收入家庭,看见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国税局抖都不抖。工资稳定,别墅,车子什么都有。
总结中国的发达是基于人力资源,共产主义社会,资本家乱窜,挂猪头,卖狗肉,毫无民主,言论受阻,怎么可能超过美国!
科技:保守估计差距50年以上,中国目前科技是还可以,但有几个是自主研发的?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科技产品都是美国的技术,中国目前别说美国了,离日本还有很远呢,人家机器人都出来了,我们还不知道在哪呢,美国60年代就上过月球了,我们不过出仓行走就恨不得嚷嚷的让全世界都知道。经济:等什么时候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再说吧。军事:常规军事,地球上没哪个国家抗的住美国打的,核武器也只有俄罗斯能跟他掰腕子。我们老说自己陆军天下无敌,就说最近的越战吧,美国打了5年,才伤亡3万多,中国刚打两天就死伤4000多人,这仗也只有咱们这个人多的要命的国家才玩的起。现在演习还在玩什么阵地战,蓝方看到红方就认输,自己过家家玩啊,花了那么多钱搞个阅兵,家底全哪出来了,结果换来老美一句,刚刚到我们80年代的水平,丢死人了,老美从不搞阅兵,为什么大家都认可他的战斗力?人家没那闲功夫得瑟,玩真的,冷战结束到现在打了好多仗,超级军事强国完全是打出来的,不像我们吹出来的。而且我们的单兵肯定是比不上人家的。学生时代,我们的士兵放了学就回家乖乖写作业,人家美军士兵可是三三两两的扛着家里的枪去野外玩射击,咱们入伍以后忙着演习装样子,人家在战场上忙着玩真的,能比吗?人才:一句话,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80%都去美国了,您自己算吧。工业:老美二战的时候一年可以制造4万多辆坦克,160多艘航母,11万架飞机,而且还是一天上班8小时,周末可以休息,这水平就是现在的我们都办不到,有人是说我们生产能力强,中国生产的都是什么衣服,鞋子等等,难道拿这些上战场丢人家吗?总体来说起码50年内中国想跟美国对抗完全是做梦,可能我的话伤了不少FQ的心,但这是事实
对于海军我知道美国有十几个航母战斗群,100颗军用卫星信息化海军建设好!配备四代隐形战机,中国的宝贝三代战机J-10才100多架,美国四代隐形F22都1370架,隐形轰炸机1400多架,这些很多可以航母配备!还有护卫舰﹑驱逐舰,两栖登陆舰(中国为0)
中国的航母今年可以下水,但是那是上个年代的产品,真正国产还得我们努力!

论"辽宁号"服役对我国海防的意义的军事论文2000字

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航母入列,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海军装备建设新的发展成果,标志着中国没有航母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从改造、恢复一艘废旧的航母起步,从无到有,实现了中国航母“零”的突破。这可谓是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重要起点,将加速推进中国海军由“黄水海军”向“蓝水海军”的全面战略转型。驶向深蓝”已是大势所趋。
没有强大的“蓝水海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蓝水海军”,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国打造一支强大的“蓝水海军”,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国家发展的自然结果。
例如最近的航母MV,推出展现辽宁舰及水兵的MV令人耳目一新,显然也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传统上,中国海军处于次要地位,不管是在军队中还是在公众的印象中。辽宁舰或许是中国最引人注目的民族自豪感象征,它加入海军充分说明了海军在武装力量中的地位上升。这部MV是严肃认真的公关行为,不只是为了中国的爱国主义,甚至不只是为了辽宁舰,而是为了整个海军。正如一位喜欢这部MV的人对中国媒体所说,这部短片让很多人认识到,中国的舰载机也很 从这部MV和美国防长哈格尔最近参观辽宁舰的事情上看,中国显然已经充分准备好把展示海军引以为傲的东西作为一种公关工具。中国军事专家李杰说,这种展现反映了对中国军力的信心日益增强。辽宁舰一直作为中国新的军事地位的明显象征。拥有航母是中国成为世界级海军大国征途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辽宁舰服役后,中国终于可以足够轻松自由地开始真正展示它的这个新装备。
航母的建造有利于海防,中国的海岸线很长,水域覆盖很广,许多蕴藏丰富天然气和渔业资源的中国领海都远离大陆。中国作为一个历来重视陆军发展的国家,多年没有注重海军建设,自然使得周边的国家,特别是日本,菲律宾等国更加容易的占据远离中国本土的中国岛屿。中国必须利用航空母舰来加大中国空军和海军的作战范围以加强这些岛屿的防卫,否则对今后中国外海就很可能频繁受到周边国家的侵略。
航母是一个国家实现远洋的必备条件。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在海外的利益不断深化,中国人已经不能满足于牢牢控制在本土的自然资源,商业契机和政治影响范围。如今许多中国的石油钻探,商业贸易和渔业作业等都逐渐向远离本土的海域和地区延伸。如果中国迟迟没有一个航母战斗群来保护这些海外利益,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在不久的将来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利益被别国吞并而无法阻止。拥有航母就代表中国可以派海军到远离国土的地区去保卫本国的利益和国民的安全。
.除了自卫和保护海外利益,如果中国拥有航母就可以向外国 - 特别是和中国有领土争端和反华势力显示中国绝对不是软弱可欺,可以利用航母战斗群航行在世界各地让敌视中国的国家心存顾忌。知道随时可能遭到中国的打击而不敢随意的持远无恐来挑战中国的基本利益。

另外,拥有航母的中国就可以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例如这次索马里海盗事件,如果中国拥有庞大而坚不可摧的航母战斗群,就可以在亚丁湾常年巡洋,不单保护本国的船只,也可以保护其他各国船只不受海盗欺负,甚至可以更加主动的为国际社会除去一大害,赢得国际声誉和主导国际发展趋势。

一旦一个国家拥有航母,则进可攻,退可守,更加灵活和主动的保卫本国的国际利益不被随意侵犯。中国作为一个准备复兴和不断取得国际积极地位的国家必须拥有航母来达成我们的目的。
可以说,辽宁舰的服役,是中国军力增长的标志,更是中国建设远洋海军的标杆!
望采纳。幸幸苦苦整了半天啊!!!!

形势与政策关于海权的论文怎么写啊?只要1000字左右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的脱离海洋而独立于世界之上,即便内陆国家依然如此。海权紧密的联系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具体如下: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地球财富和地球本身”。全球化发轫于近代航海地理大发现,海权从一诞生就打上了全球化烙印。一个多世纪以前,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在创立海权论时就强调世界正处于今天我们称之为“全球化”的时代,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审视海权对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深刻意义。

  1政治方面:实际上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而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深水良港、关键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当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此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

  2经济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

  3安全方面:“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的战术战役可以使制海权抗拒敌方的登陆,大的战略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可以说制海权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就会掌握多少。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都表明,海权对陆权具有特殊的优势,掌握制海权的一方可在世界范围调动各种资源来压制坚持陆权战略的一方。海权能够凝聚分散的陆权势力从而形成合力,因而是陆权的“倍增器”,因此,获得强大海权的陆权帝国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没有海权的陆权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何英国与德国在北非发生激烈争夺?因为德国一旦占领北非控制中东后,就会把英国本土同它的庞大殖民区域拦腰截断,英国就难以调动雄厚的海外力量投入战争。

  趋势

  与历史上最好的防御是进攻不同,全球化时代最好的防御是合作与预防。。自近代以来中国海防的悲剧一演再演,其根源首先在于海防观的落后和不切实际。1874年,大清王朝为应对第一次海洋浪潮的冲击,开展了一场影响百年的《海防大筹议》,其结果却是出于对工业革命的恐惧,自我封闭的战略思想做出了“以守为战”的决策,结果作茧自缚,不仅导致北洋水师覆没在自己的家门口,而且造成中国海防的一蹶不振。今天,经济全球化正带来第二次世界性的海洋发展浪潮,中国需要一个符合时代发展精神的海防观。与第一次海洋发展浪潮相比,历史条件和发展内涵有了很大差异,前者是海洋国家霸占海上通道去掠夺陆地资源,建立海外殖民地,海防的第一要务就是击退海上入侵者;而今新的海洋发展浪潮则是全球性地开发海洋资源,海防的重心转移到塑造和维护海洋开发的和平环境,海防观需要因应新的矛盾做新的历史定位。从总体上说,海洋经济与海洋开发处于一个充满局部冲突的共同利益体中,具有鲜明的地缘政治特征,维护海洋环境、海上通道和海洋经济体的共同安全与处理海洋权益冲突的历史责任决定了中国的海防使命将是开拓合作、预防危机。一方面,从周边安全合作、地区安全合作,到全球海上安全合作,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海上防务都面临着同一个发展命题。另一方面,在防御性政策框架下预防双边海上危机,防范地区性海上冲突,遏制海洋安全秩序的崩溃,并应对非传统威胁挑战。从一定程度上说,走合作与预防的海防之路也是对中国古典海防思想的回归。

  海军与海军决斗的时代走向终结,海战进入远程联合防卫作战的新时代。去年,我在美国访问时,不少人问我同一个问题,就海战能力而言,假如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甚至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来一场对抗赛,会不会又是一场甲午之战。我告诉他们,这个前提很难成立,因为随着联合作战和远程精确武器的发展,从舰与舰的决斗到海军单军种较量的海战将走向终结,未来的海战将不再是海军唱独角戏,而是舰艇在一线、空中为二线、陆基为三线、天基为支撑的远程联合作战。伴随海战从近战体系向远战体系转变,国土面积大、战略纵深广的国家将获得占据优势地位的自然条件。对此,我们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把握海上力量的发展趋势。

  方法

  全球利益需要一支蓝水海军

  海权是一个国家运用军事力量对海洋的控制能力,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海上力量(海军)的强弱,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需要锻造一支强大的、确保随时有效执行任务的海军队伍”,是实施中国海权战略的号令。发展“蓝水”海军,作为中国海权战略的第一步,已使这种令国人尴尬的情况有所改变,但与大国掌控海权的要求,与真正的蓝水海军相比,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
  武器发展的选择应立足体系配套,航母留给未来的最大启示是体系化建设思想。历史经验表明,武器发展的目标不是追求最强大的武器,而是追求符合使命任务需要的最优化武器体系。历史经验还表明,高技术武器中最强大的武器也有最娇嫩、最脆弱的一面,要想发展大型武器平台需要有与打击能力相配套的预警、通信、指挥、机动、防护和保障能力。吨位增加一倍,风险可能要提高三倍。这个问题在美军中也是热门话题,我走访美海军战争学院时,一些教授就站到了航母的对立面,而将军们则坚守继续发展航母的阵线。我想,航母的价值不仅是作为战略长臂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它区别与同时代其他海战武器的特质,这就是它是一个作战体系,而其他武器只能称作是作战系统。因此,吸取航母的思想,体系化改造海上作战平台,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少的成本、较成熟的国有技术,将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改造成具有远程侦察打击能力、立体防御能力、持久续航能力的轻型“航母”、微型“航母”和水下“航母”,将有望从整体上实现海战武器的跨越发展。

  中国的海权究竟应该如何解决和什么时候解决和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呢?中国的海权问题,可分为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解决的性质可分军事解决和政治、外交解决;解决的策略又可分为被动解决和主动解决等。东海问题,基本上只有日本问题。而钓鱼台是个关键的、具有很大象征意义的岛屿。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更大的压力逼迫日本让步,同意于东海共同开发,即使在台湾问题解决之前,中国大陆无意进一步显示自己在钓鱼台附近的存在,但也绝对不允许日本变本加厉的升级行为。如果日本变本加厉该区域的主权显示,中国应该有比严正声明更加切实的行动:比如把钓鱼台列入中国导弹试验场:日本不登岛、不设置建筑,就不试验,如果有新的设置,就定期用导弹清除;布雷封锁钓鱼台等。至少要做到,近期谁也别想在钓鱼台有进一步的行动。东海问题,容易激发成难以控制的冲突,台湾问题没有解决之前,解决和管理钓鱼台的成本都将是最大的。钓鱼台等东海问题,应该是中国真正强大之、台湾问题解决之后(具有航空母舰不是强大的指标,航空母舰基本不会用来进行日本和美国之类对等势力国家的军事对抗)。南海问题牵涉到的国家比较多,相关国家也是见缝插针找点麻烦、制造点事端。针对南海问题,中国不能够只有抗议没有行动。特别是对特别连中国退让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都要挑战的国家,选择一个合适的,适时狠狠教训一下,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否则,一些国家看到中国雷声大雨点小,就会有样学样。如果说,东海问题我们现阶段我们可以适时强硬的被动解决方式的话,南海问题,我们就应该在一些国家挑衅启动争端后,采取更多的主动策略。比如对那些企图通过法律来侵占中国领海的,要限期让其搬迁出其侵占的岛屿,否则就用导弹清除。以退为进。让已经被侵占的岛屿回归为零。在南海要软硬兼施,政治、外交优先,划定红线,软的更弱,硬的要有行动;东海问题,要和台湾相互呼应,软有底线,硬有表现,避开其转移国内矛盾的表演等。

  中国的海权问题,不但检验我们是否真正强大的指标,也是考验我们的信心和国之骨气的指标,更是展现我们解决这些包含经济军事外交多种复杂因素智慧最好场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提防有人故意利用这些问题转移国内矛盾,我们不应该配合其表演,但绝不允许逾越红线。更不能惧怕这些问题带来的国际甚至是军事麻烦,更不能迷信将来我们的军力更强大。我们发展,别人也在发展,无论何时解决,我们都要面对同样的麻烦和挑战。如果我们面对挑衅不能够有相应的反应,不但会措施解决问题的良机,也会被历史定位真正的软弱。

谁有关于甲午海战的论文啊要3000字的,

甲午战争

——
日本

百年国运

之豪赌

G1001
张诗锦

甲午战争,一个中国人人皆知的名词。
1894
年爆发,伴之以令国人不堪回首的耻辱,再
一次用鲜血染红了中国近代史。
泱泱大国的中国惨败于东方小邦日本,
腐朽的清政府在又一
次重击下摇摇欲坠,
而日本则在战争赔款下青云直上,
一跃成为亚洲强国,
完全摆脱了半殖
民地的地位。
中国朝贡体系被打破,
日强中弱改变了千年以来在东亚以中国为中心的平衡局
面。日本赌赢了,它改变了东亚的面貌,甚至世界的面貌,直至当代„„


.
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的原因

日本人不仅想称霸世界,而且还制定了一整套战略方针。这就是所谓的“大陆政策”

公元
1865
年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
推翻了幕府统治,
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资本主义经
济迅速发展。
但是由于日本地域狭小。
资源短缺难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日本需要扩展自
己的发展空间。中国当时处于清朝末期,政治腐败,军事落后,经济分散。面对西方国家的
侵犯只有招架之力。
面对日本步步紧逼,
清政府并没有认真备战,
把大量资源用于兴建颐和
园和操办慈喜的生日庆典,
其实中日两国关系在此之前就已经极度恶化,
1874
年日本侵犯台
湾,
1890-1899
年间强占了大清的附属国——琉球王国。对中国来讲,朝鲜是中国的战略屏
障,
中国绝对不愿意看到在朝鲜出现一个敌对势力。
而对日本来讲,
朝鲜就像一把匕首插向
它的腹部。
因此朝鲜一有风吹草动,
中日两国全都紧张起来。
而在
1894
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
起义,这成为中日战争的导火索。

列强的态度:
面对中日战争,
西方国家肯定不会漠不关心,
俄罗斯本来把东北和朝鲜看
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不会允许日本插足这一地区事务,
但是由于欧洲的形势更为严重,
俄罗
斯的战略重心在巴尔干半岛,它无暇东顾。对日本的行动只能睁一眼,
闭只眼。英国面对俄
罗斯的战略压力只能寻求日本的帮助来平衡俄罗斯。对日本的行动表示支持。美国、德国、
法国都有某种投机心理,希望在中日战争中有所收获,因此也支持日本发动对中国的战争。


.
中日甲午
战争失败的原因

甲午战前的几年,平均年度军费开支高达总收入的
31%

1887
年天皇下令从皇室经费中
挤出
30
万元作为海军补助费,
这笔钱虽然不算很多,
但表达了最高统治者的决心,
势必对全
国产生很大激励。果然,在天皇的感召下,全国富豪纷纷捐款,一年就有
100
多万元。这不
仅增加了军费,
也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
日本一面扩军,
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
朝活动,
在甲午战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我国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和渤海沿线的每一座小丘,
每一条道
路的详图。
日本就像一架制作精良的战争机器,时刻不停地运转着,一旦时机成熟,便会毫
不犹豫地诉诸武力。
与之相比,
清政府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就显得很不到位,
对遭受侵略
缺乏应有的预见和警惕。

一些有识之士,
如两江总督沈葆祯,
台湾巡抚刘铭传等看出“倭人不可轻视”
,但朝廷
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
“蕞儿肖邦”
的阶段,
“不以倭人为意”
。在日本倾全国
之力扩充军备,
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
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
以财政紧张为
由,削减军费预算,从
1888
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
1891
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


.
中日甲午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战后日本国内迅速弥漫起一种自大而又鄙视中国的风气。
当时日本的各大报刊纷纷主张
通过这次战争进一步征服中国
,
由天皇来统治中国。
《时事新报》
刊登社论说
“日本开战是为
了文明开化的进步”
,
内村鉴三甚至以英语发表论文说“中国是进步的大敌”
,
这样一来
,

日本的一般国民中就产生了
“战争有理
,
蔑视中国”
的心理
,
为日本全面侵略打下了民意基础。
就连日本小孩都唱起
“支那佬
,
拖辫子
,
打败仗
,
逃跑了
,
躲进山里不敢出来”
这样轻侮清朝人
的歌谣。另据记载
,
当时许多日本人甚至公然以“豕尾奴”之类的字眼直接辱骂首批清朝留
学生
,
使后者因无法忍受此种侮辱而愤然归国。

还应指出,
以上数目尚未将日本通过此次战争从清朝掠夺的财物计算在内。
据统计,

本通过甲午战争所得的赔款及财物,
总计约合库平银
3.6
亿两,
折合日币
5.1
亿元。
这是一笔
巨大的财富,
其数目是日本实际军费支出的
3.4
倍,
也是日本当时全国年度财政总收入的
6.4
倍。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当时
7
年的财政收入,日本朝野对此欢欣鼓舞,日本外相陆奥宗光
高兴地说:
“在这笔赔款之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几亿,本国全部收入只有
8
千万日元,一想
到现在会有
5
亿
1
千万滚滚而来,无论政府和日本国民都觉得无比的富裕!
”甲午战争后,日
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飞速扩张,
为其在上世纪
30
年代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埋下了伏笔。
当时日
本共有工业资本
7000
万元,银行资本
9000
万元,年进口额
1.7
亿元,年出口额
9000
万元,年
财政收入
8000
万元,
这些指标除了进口量与清朝相当外,
其它都低于中国,
说明当时日本的
经济实力和中国一样并不强盛。赔款中
80%
投入了工业建设和购置军备,特别是重工业,三
菱集团等均曾受益,
日俄战争时日本的战列舰全是在甲午战争后进的货。
其他的即全都应用
在扩军侵华的准备上;
一方面从娃娃抓起,
培养了三十年后全面侵略中国的后备军;
另一方
面用于制造杀人武器的物质基础,使得日本彻底走上了军国主义侵略扩张之路。


.
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中日双方签订
了《日中媾和条约》通称《马关条约》
,它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是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社会的极其重要的步骤:
首先在领土方面,
日本割占了中国台湾,

继沙俄之后在中国割占领土最多的国家,
迫使台湾和祖国隔离,
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
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其次在赔款方面,巨额的赔款接近于清政府全年总收入的
3
倍,远远超过了中国财政的
承受能力,
迫使清政府不得不以主权作抵押大借外债,
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
命脉。
再次在设厂方面,
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
满足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战前列
强在中国设立工厂还不算“合法”
,现在却援引“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先后
享有这项新的特权。他们在中国“合法”地经营许多轻工业,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
直接增强了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最后在开放口岸方面,
《马
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口岸的通商通航,又使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
从江浙到四川全部向帝国主义开放。总之,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
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
大加深了。但同时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中国人民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潮。


.
中日甲午战争对当今中国的启示

很多人认为甲午海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政治腐败,但是,科技实力不济同样不可忽视。
联系当前中国的许多先进设备仍然需要进口,
我们应当引起相应的重视。
中国现在已经成了
“世界工厂”,
“但真正有多少东西的核心技术是我们自己的?”中国国内对科学技术的作
用也有一定的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早已令人耳熟能详。但是,更多的是喊口号,
热血沸腾,
而日本在科技上的投入已经超过了
GDP

3
%,中国尚且不到
1
%。除此以外,在
投入程度并不充足,
科技水平并不高的情况下,
中国科学界的道德建设同样令人担忧。
中国
科学院近日完成名为
《我国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基本分析和建议》
的咨询报告,
抨击中国科
学界存在“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盗名欺世”“屈从权力”“学术霸道”“权学交
易”“心态浮躁”“科研欺诈”等八宗罪,直指中国科学界“道德沦丧”。

中国的改革在改革开放后也逐渐开始全面化,
刚开始是经济,
现在政治体制改革也在逐
步开始,而其中加入
WTO
,参与到整个世界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另一位专家也对本报
记者指出,
中国应该从
1894
年被日本击败的现实中吸取教训,
身为当时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北
洋舰队全军覆没,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腐败。
而目前官员中存在的一些腐败问题也应该引
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在政治体制上如何更好地使国家得到发展,
无论任何时代都是一个必须
不断探讨的命题。
他认为“当时造成战争失败的一些原因近年来甚至也有一些苗头,
当然程
度上没有那么严重”。尽管今非昔比,但是以史为鉴能够让中国发展得更好。众所周知,修
建颐和园的款项很多都是从北洋海军的军费中挪用的。
据统计,
这些钱足够再组建
10
个北洋
海军。
一个突出的事例是,
撞沉“致远舰”的日舰“吉野号”原来就是中国在诺丁汉船厂定
购的,
但是由于缺乏经费,才被日本所购买。
联系到前段事件的审计风暴,
大量的款项被各
级政府机关挪用或者截留。当时,北洋海军陷入浴血奋战之际,南洋海军却在一旁看热闹。
“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宏观调控不力,
地方割据,
各自为战。
而中国今年以来在经济过
热上的调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中间也出现了像铁本事件这样的不和谐音符,
其他
诸如三农问题,
拆迁问题仍有不少得不到解决,
这其中地方保护主义的因素仍然存在。
这些
其实都是我们要从甲午战争中吸取的教训。”

虽然甲午战争中我们惨败于日本,
但日本为准备这场战争而付出的一切也让我们清醒地
认识到,
战争的成败并非是偶然因素造成的。
它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时刻警惕以及一只
常备不懈的军队。
国家的强大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它来源于国家长期的战略筹划和全国若
干代人的辛勤努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