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1日13时08分,试飞员李刚驾驶着我国自主研发歼-20成功着陆,用时18分钟地歼-20隐形战斗机首次试验飞行顺利结束。
5年后的11月1日,歼-20战斗机在珠海航展进行首次飞行展示。这也是我国歼-20战斗机的首次公开飞行。这个在美国口中"中国不可能在2020年前研制成功的战斗机",于2016年11月1日向全球亮相。
歼-20战斗机的研制成功离不开其总设计师杨伟的呕心沥血和刻苦研制。杨伟在成功设计研制出歼-20这一对我国国防意义重大的战斗机之外,他本人的人生经历更是让很多人直呼"开挂"!
一、杨伟的"开挂"人生
初中毕业就上大学,研究生毕业才22岁的杨伟,他的传奇一生让普通人难以望其项背。
1、"神童"杨伟
杨伟自幼好学,他的好学不仅仅体现在他勤奋刻苦,热爱学习,更为让人钦佩的是他会学习。他不仅学的比同学快而且学的比同学好,甚至于学习方法都和同学们不太一样。相比于同一年龄段的同学,他学的知识更为扎实透彻,运用起来也更为熟练。
他的这一"特殊本领"贯穿了他整个学龄阶段,更是为他今后的事业打下坚实基础。杨伟1963年生于北京,15年后刚刚上完初中的他在参加中考时一共6门考试,每科100分满分,他考了599分。由于成绩优异,他获得了破格参加高考的机会,于是他的人生轨迹就这样被改变了!
年仅15岁的杨伟高考完填了清华、北大等一些名校之后就回高中读书了。虽然杨伟没有怎么准备高考,但是他的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距离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少年班录取线只差了2分。虽然前几个填写的志愿杨伟上不了,但是后面几个志愿院校很是想要录取他。遗憾的是,杨伟在体检的时候发现自己色弱,这一个小小的疾病导致杨伟只能学习力学或者是数学。
他报考的其他专业都学不了,就在杨伟以为自己今年无缘大学的时候,西北工业大学的老师联系到了杨伟的父亲。西北工业大学的招生老师告诉他,西工大的罗时钧主任愿意招收杨伟做他的学生。
就这样已经在高中读了一个月书的杨伟,知道消息后开开心心收拾了书包,挥别同学去往西北工业大学开启自己为期7年的本硕生涯。
2、彪悍人生的背后
15岁就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的杨伟,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他当时学的是空气动力学专业。那一年是1978年,当时的中国在航空航天事业领域十分落后,连教学课本都没有现成的,上课用的书都是国外教材,还是尚未翻译的英文原版。杨伟看着满书的英文字母并没有被吓退,反而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英语给啃下来。于是他白天上课读书,晚上就用自己买的小灯接着背英语。
就这样杨伟凭借自己惊人的毅力啃完了一本又一本厚重的相关专业书籍。对于自己曾经令现代人惊叹的刻苦努力,杨伟不以为然,只淡淡的说道,同学们都这样。他还说那个时代的学生都是很刻苦的,他的同学白天在教室上课,晚上就翻墙进入教学楼继续读书,像他一样挑灯夜读的同学大有人在。
从杨伟的口中不难听出,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似乎都憋着一口气,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好像不约而同的都要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的精神与行为,与现在一些只求"60分万岁"的大学生相比真的是天悬地隔的差距啊!
7年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求学经历,让杨伟拥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专业素养。研究生毕业后年仅22岁的他去往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的伯乐,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了非凡的人生!
二、科研征途前路漫漫
1、千里马遇伯乐
由于杨伟的硕士结业论文选题就是国家某机型的研制相关内容,于是他在刚到研究所工作之后就敲开了"歼-10之父"宋文骢的办公室大门。杨伟见到自己的"偶像"开门见山道:宋总,您好,我叫杨伟,我要做您的助手。
此时已经年近半百的宋文骢还是第一次见到直接问自己要工作的新毕业研究员。经过一番了解宋老收下了这个不怕虎的初生牛犊。杨伟后来回忆道:那一天宋老告诉我"国家需要一支强大的空军,我们需要加油干!"。就这样两代战斗机总设计师开始了长达38年的亦师亦友情谊。
早年间我国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处于空白阶段,西方各国为了防止我们研制成功拥有这一技术,对我们严防布控,极力打压,更是放言"没有我们的帮助中国不可能拥有这项技术!"在这样的高压之下杨伟带领课题组熬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睡沙发,吃干粮,在研究所耗尽了心血与脑力。终于,在几个月后杨伟所带领的团队突破技术难题,完成既定研究任务,让我国的空军国防领域得以迈进新的阶段。
杨伟与宋文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饶是杨伟再智商超群,聪明过人也无法在没有科研经费的条件下研究技术,突破难题。研究所的经费紧张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总师宋文骢甚至为缓解家里的经济紧张只能在下班后卖面条补贴家用。
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研究事业的继续,杨伟只得去往民用航空做项目,为研究所赚取经费。民航的第一个项目完成就获得了几百万的报酬,这个数目可是研究所好几年的奖金总和!于是上级开始考虑将杨伟调往民航领域工作,但是那个时候歼-10的研究工作还有大半未完成。
这个时候总师宋文骢坚决的将杨伟留在了研究所,他相信杨伟一定能在军用飞机领域做出不俗成绩。只是经费问题刚刚刚解决,杨伟的团队却被抽调干净,只剩下了他自己。这时的杨伟想要出国深造。宋文骢知道后,以一个长者对后辈的身份希望他能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为了中国的空军发展留下来。
就这样已经手握护照的杨伟在恩师宋文骢的殷切目光下选择留下。师徒二人齐心合力终于在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成功,激动的宋老更是将自己的生日改在了这一天。歼-10凝聚了宋老的毕生心血,更是我国空军国防力量的一大进步!
2、"神机"问世
杨伟视宋文骢为自己的恩师,宋文骢将杨伟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培养。宋老更是在每次学习交流会议上将杨伟带在身边,逢人便介绍"杨伟这个孩子很好,是我的接班人"。杨伟也不辱师命,继承了宋老的衣钵,成为歼-20的总设计师。
歼-20隐形战斗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5代战斗机,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可以自主产出第五代战斗机的国家。歼-20项目自1997年开始,到2011年首飞成功,数十年磨一剑。歼-20的问世让中国的航天事业真正迈入大国行列!
落后就要挨打,对于这一句话全世界不会有任何国家和民族比我们理解更深刻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100多年来的屈辱历史,100多年的被动挨打,让好不容易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阻止战争的最好办法就是准备战争,只有将敌人打怕了,才不会被动陷入战争。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有敌人前来进犯。
也正是由于前辈们的艰苦奋斗和不怕苦累,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攻坚才有了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
毕业论文的英文翻译是thesis,音标是英 [ˈθi:sɪs] 美 [ˈθisɪs] 。
n.论文,毕业论文;论点,论题;命题
1、There is no empirical evidence to support his thesis.
他的论文缺乏实验证据的支持。
2、How well does this thesis stand up to close examination?
这个命题经得起推敲吗?
3、He has finished his thesis.
他的论文完成了。
4、She's finished writing her thesis.
她那篇论文写出来了。
5、Please write an abstract of this article 〔 thesis 〕.
请写一份这本书〔这篇论文〕的摘要。
The article has a clear-cut thesis and arguments, but lacks reasoning.
文章论点、论据鲜明,但缺乏论证。
杨伟的译本直白简练,遣词恰当,读来舒适流畅,无过多杂质,大体意义上符合日本的“私小说”风格。杨伟译本叙述语感很棒,不仅是因为字句修辞得当,而且还将译者的情感与译本相融合,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大多表达了出来。实为诸译本中之上品。
下面是杨伟译本第一手记的开头:
“我过的是一种充满耻辱的生活。”
对我来说,所谓人的生活是难以捉摸的。因为我出生在东北的乡下,所以初次见到火车,还是长大了以后的事情。我在火车站的天桥上爬上爬下,完全没有察觉到天桥的架设乃是便于人们跨越铁轨,相反认为,其复杂的结构,仅仅是为了把车站建成外国的游乐场那样又过瘾又时髦的设施。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都这么想。沿着天桥上上下下,这在我看来,毋宁说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俏皮游戏,甚至我认为,它是铁路的种种服务中最善解人意的一种。尔后,当我发现它不过是为了方便乘客跨越铁轨而架设的及其实用的阶梯时,不由得大为扫兴。
译本的选择这种事情是私人化的,是一击即中的,又是带着感情去享受的,第一印象的等等特征。所以,合适就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