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体面劳动论文题目

2023-03-13 15: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体面劳动论文题目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和谐是保证企业实现长远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之一。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社会关注力度逐步加大,扩大就业稳定就业的压力仍较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劳动关系双方各自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发展,关键是利益双方通过一定的机制,进行利益协调,在某个阶段实现劳动关系与利益关系的和谐。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立足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新要求,要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围绕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以改善劳动关系、提高职工工资、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为重点,在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和根治欠薪问题上取得新成效,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取得新突破,在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促进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上取得新进展。

  1、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积极稳妥推进《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把加强指导服务与依法规范企业用工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大中型企业的劳务派遣用工行为;扩大劳动合同制度覆盖范围,特别是要在小餐饮、小商店、建筑企业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对农民工集中的中小企业通过推行简易劳动合同文本等方式,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引导和督促自由职业者、隐性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加入社会保障;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灵活调整工作时间,满足企业生产需要,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利。

  2、大力推进协商机制建设。以推进三方联席会议制度为抓手,努力促进劳资双方通过协商解决争议。一是着力提升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效性。将工资增长、工资支付、劳动定额、福利待遇等作为协商的重点内容,通过协商预防和解决争议。在推动单个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同时,积极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二是建立健全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体系。在企业中建立健全工会、职代会制度,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健全劳动者表达意见的渠道,增强劳动者与企业的沟通协商能力,落实劳动者民主管理权利。三是进一步发挥各级社团组织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努力发挥工商联、台办、行业协会、商会等社团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作用,指导协调企业建立合理规范的管理结构,形成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氛围。
  
  3、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充分提高主动监察意识,确保劳动纠纷处于可控状态。一是做好劳动纠纷预控工作。对区域内企业劳动关系苗子性、隐患性、倾向性问题,建立月报、旬报制度,在一些重要时期建立每日零报告制度,对一些可能引发矛盾的突出问题建立快报制度。对上报的情况并结合投诉、举报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突出矛盾与趋势性情况,形成分析材料与对策措施,在此基础上明确工作重点及形成工作预案。二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结合不同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开展日常监督检查;结合各个时期的劳动关系的特点,重点开展以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内容的专项检查活动。三是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劳动纠纷。按照“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制定方案,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的要求,做到及时介入、有效疏导、快速处置。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用足、用好欠薪保障金等政策,及时、有效处理好群体性劳动纠纷。
  
  4、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进一步发挥大调解格局工作效能,形成合力共同化解劳动纠纷。一是提高劳动仲裁调解率,快速、及时、方便化解劳资矛盾;二是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调解网络;三是发挥各级职能部门作用,共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5、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通过加快完善工业区规划和功能布局,加大工业园区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大工业区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优化企业和谐发展环境。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务工人员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有效保障务工人员生活、居住、就医、子女就读等权益。
  
  6、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在后危机时期,要将维护外来农民工基本权益作为工作重点。鼓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以人为本、永续发展”理念,注重职工全面发展,实现职工和企业共同发展。同时,引导职工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全面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增强融入城市、适应社会能力,增强抗压耐挫心理素质,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同时,要健全企业党群组织,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职工归宿感和认同感。

让劳动者体面的工作

实现“体面劳动”,重要的是让“体面”落在实处。怎样才叫落在实处,就是要让劳动者不再拿“廉价工资”,不再出现有跳楼、跳桥讨薪现象,不再有超负荷劳动的过劳死、不再有“开胸验肺”的维权之难……如果让每个劳动者都能实现“体面劳动”,那么人的精神与道德将会插上腾飞的翅膀。 让劳动者“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是实现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有效途径。实现“体面的劳动”意味着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和充分的社会保护,也意味着有足够的工作岗位。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既是执政党的目标,也是执政党的责任。只有“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劳动者才能真正淡化身上的工具色彩,成为现实的创造者,改革发展的成果分享者,“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才能最终实现。

对体面劳动与社会条款的理解和思考

一、影响体面劳动的主要因素

1、法律法规缺失是影响体面劳动的根本因素。一是立法滞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对劳动者维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有些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经过各级相关职能部门宣传、贯彻、实施,引起了社会各界和企业、职工的广泛关注,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在贯彻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盲区,少数外资、港澳台资企业,部分小企业、新招商引资企业以及个别园区成为劳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薄弱地带。曾引起巨大轰动的河南开胸验肺事件,就折射出执法监管的缺失和受害工人的无柰,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深思。二是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致使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企业经营者由于对劳动法律法规研读不够,片面理解或肆意曲解有关条款,甚至做出一些违背法律本意的举动。今年在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中,除部分案件各有胜败外,企业绝对胜诉的案件不足10%,而且劳动争议案件大多涉及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不经与劳动者协商随意安排加班或超时加班、不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不兑现带薪年休假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三是执法环境不宽松。劳动执法受地方投资发展软环境的特殊保护政策影响处于两难境地,有时对企业违规行为有所迁就照顾,使得企业无所畏惧,同时也影响执法的严肃性。少数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和应尽的社会责任,缺乏诚信度,把劳动者当成廉价商品,对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劳动强度、文化生活等基本条件和合理要求冷漠视之,严重伤害了职工的感情和人格尊严。四是劳动者法律意识薄弱,维权能力不强,对企业违法侵权行为往往采取忍让的态度,以保住工作岗位,从而使得企业有恃无恐,劳动者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害。

2、收入分配不公是影响体面劳动的核心因素。我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从1985年起连续22年下降,按高、低收入人群占比10%计,1997年为7.3倍,2007年跃升到23倍,10年拉大15.7倍。目前,我国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最低与最高收入行业平均工资差别已经达到15倍。石油、电力、电信、烟草等行业的员工人数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其收入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60%左右。部分国企高管年薪达到当年社会平均工资的128倍,大多数上市公司高管的年薪是其一线职工工资的18倍。社会不平等状况已相当严重,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已迫在眉睫。职工工资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没有按照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和单位经济效益增长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有的企业长期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发放标准。少数小企业工资支付不规范,没有规范的财务制度,工资发放没有工资表,给多给少老板说了算,职工劳动报酬权益受到侵害现象时有发生。

3、就业环境变化是影响体面劳动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就业岗位不足促使劳动者“有岗即安”。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特别是一些抗风险能力弱的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由于接不到订单而面临生存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能保住“饭碗”就不错了,哪里还敢奢望更好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劳动力结构性矛盾迫使部分劳动者“望岗兴叹”。许多企业技术性强的岗位招不到合适的技能人才,而技术含量低的往往是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的岗位,大多数普通劳动者没有多大的择岗空间,致使一部分劳动者只好降低标准、屈尊就业。另外,少数企业苛刻的招聘条件将部分劳动者拒之门外。

二、实现体面劳动的基本路径

1、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是实现体面劳动的根本途径。公平的制度与执法环境是实现体面劳动的前提条件,只要在公正的法制之下劳动,实现劳动者的尊严并非难事。当前的首要问题仍然是继续加大对《劳动合同法》等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一是要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推动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及时修订和出台新形势下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法律法规政策,形成有法可依局面。二是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利用各种手段和载体,既宣传企业依法规范用工的先进典型事例,又报道企业违法用工、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反面案例。要让企业的经营者懂得劳动者不是廉价商品和资方的赚钱工具,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容侵害,只有依法规范用工、关爱职工,才能达到劳资双赢,否则将加大违法成本支出,劳资两害。三是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能力,突出重点难点企业,严肃查处各种违法侵权行为,大力营造公正合理的执法环境,不为权、不为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四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制定劳动法律法规培训考核计划,定期举办企业法人代表、人力资源人员、工会干部培训班,交流新情况、破解新问题、促进新发展。五是要通过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诚信企业评比等载体活动,促进企业依法规范用工行为,增强企业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度。

2、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是实现体面劳动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健全就业失业保障机制。就业是民生之本,充足稳定的就业岗位是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的基本条件。一是要加强服务指导和相关政策支持,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要指导企业依法规范裁员,控制企业裁员规模、减缓裁员速度,确保就业岗位的稳定。三是要重抓城乡统筹就业。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信息网络平台、就业服务平台和就业政策制度,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四是要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全面开展免费创业培训,重点扶持应届大学毕业生或有创业欲望和能力的人员兴办创业实体,实现积极就业。五是要关注困难群体援助就业。及时开发预留一批公益性岗位,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要做实基本养老保险帐户,有条件的企业可参加企业年金,确保职工老有所养。二是要做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帐户,保障职工病有所医。三是要强力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积极与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会商,将住房公积金缴存纳入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条款。四是要不断探索惠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

3、依法建立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体面劳动的关键举措。一是要深入推进工资指导线制度、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预测预警三项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工资指导线和人工成本信息对企业工资增长的引导作用,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对企业不同职业、岗位工资的指导作用,使劳动者工资水平与人力资源市场价格相适应。二是要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分类调节办法。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行分类指导,完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资决定办法,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抑制部分垄断行业、企业工资水平过快增长,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收入分配比重,积极倡导社会公平与正义,进一步缓解分配不公的矛盾。三是要健全完善工资收入分配机制建设。深入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百日要约行动”,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扭转和抑制部分人为压低职工工资水平的现象,逐步构建企业工资分配共决机制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四是要健全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强对企业执行《最低工资规定》等工资分配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多年一贯制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企业实施跟踪监测,督促其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保障并逐步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五是要推动加大工资立法进程。应注重督促企业参照“三个比例”来调控工资分配:即职工工资占GDP的合理比例、产品成本与人工成本比例、经营者(高管)薪酬与一线职工工资水平比例,切实解决一线职工工资涨不涨无约束力的问题。

4、尊重劳动注重人文关怀是实现体面劳动的本质要求。进一步加强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园区)、步行街、商贸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执法监管作用、工会组织的主动维权作用、企业组织的监督引导作用,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文关怀,着力推动劳动条件、劳动标准、福利待遇、居住条件、文娱生活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改善和优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推动体面劳动的实现。一是要认真研究如何发挥集体劳权作用,提高个体劳权的抗风险能力。积极探索如何利用集体劳权的标准处理劳资纠纷,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在劳动法律法规框架内实施经营管理,依法规范用工行为,切实增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三是要推动国家机关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劳动定额、劳动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用工需要。

论述劳保法中的体面劳动?

我是你们学校梁高峰老师,今年的题是我出的,还是下去好好看看书吧,把我上课讲的好好看看,按自己理解答~

体面劳动的社会意义

对于“体面劳动”的社会意义,社会学家艾君阐述说,如果我们从社会观点和文化角度看,实际上,“体面劳动”的本质含义反映着一种广义的社会劳动关系,而这种劳动关系,并非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利益关系,它是一种反映了组织内部与外部,组织与员工之间所体现的劳动地位、劳动者行为和价值观念的文化,体现的是包括社会政治、价值、法律、道德、习俗、礼仪等关系等文化范畴。他认为,“体面劳动”是双向的,社会不仅要创造出体面劳动的氛围和环境,而且劳动者同样要体会到劳动的愉悦和幸福……要实现社会的体面劳动,不仅要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体现劳动者的价值、创造劳动这工作环境等打造体面劳动的氛围上下功夫,也要在打造“德才”兼备的劳动者队伍,提高劳动者素质上做努力。没有和谐的社会基础是不可能体现出“体面劳动”的社会价值;一个企业或组织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就难以实现“体面劳动”;没有高素质的劳动者不可能体会到劳动的愉悦和幸福。劳动者的素质高低决定了“体面劳动”所体现的社会认可度和价值 。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同样一个人,做同样的一件事情,其完成的质量与其精神状态息息相关。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能够让自己感觉到体面的职业才能真正热爱,而热爱了就更容易提高劳动水平,通过同样的劳动形式和时间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反之,比如一个企业的多数劳动者都感觉不体面、不自信,以自己的工作为羞,可以肯定该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让更多的劳动者获得体面的感觉,从小处说可以提高一件产品、一项工程的质量,也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从大处说可以促进一个国家的发展。关于劳动者的心态可以左右产品质量,有这样一个饶有趣味的例证: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了一个结论,即考证证明,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并非希罗多德所描述的“由奴隶所建造”。但同样的推断,早在1560年就有人作出过了。当时一名瑞士钟表匠在游历金字塔时,以自己曾在被囚禁状态下制造钟表的经历悟出:金字塔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建造者必定是一批体面的、怀有虔诚敬业之心的自由人。440多年以后,考古终于证实了这位钟表匠的直感。这件史实,很好的证明了劳动者精神状态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