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多彩乡村主题论文

2023-03-13 14: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多彩乡村主题论文

据报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千百年来,乡村文化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乡村振兴同时还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千百年来,乡村文化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表示,目前我国乡土性特征已经发生变化,乡村社会的实体结构及乡土文化呈现新趋势,构成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后乡土性特征。 乡村文化振兴,要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伴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城市文明的扩张,传统乡村文化被忽视、被破坏、被取代的情况比较严重,一些地方传统生活形态、社会关系日趋淡薄,乡村文化日渐荒芜。同时,厚葬薄养、铺张攀比、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风气蔓延。农村是人情社会、熟人社会,要在红白喜事、结婚彩礼这些“关键小事”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不良习气蔓延。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乡村生活四年级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乡村生活四年级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生活是美好的,乡村生活是快乐的,乡村生活是自由的。我爱乡村的生活!

星期日,我来到了奶奶家,在行走的过程中,我就闻到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到那一看,原来是奶奶种的桂花开了。进了奶奶家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瓜架,奶奶正忙着摘丝瓜呢!一见我来了,说:“哟!孙子,快去看奶奶的花坛吧。”我一看,花坛里的花姹紫嫣红,它们一个个昂首挺胸,正享受着日光浴吧。白的羞羞答答,红的分外妖娆,黑的黑里透紫,招来了许多蝴蝶、蜜蜂,真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啊!

接着,我来到了果园,苹果羞红了脸蛋,石榴裂开了笑脸,好像在对人们说:“我又大又甜,快来摘我吧!”

啊!乡村生活真美啊!

乡村生活,平淡而有趣,有趣而充实。

早晨,天还没亮我们坐车来到了乡下。刚下车,就看见几个妇女拿着衣服和脸盆,一起到小河边洗衣服,她们一边洗衣服一边谈天说地。他们洗完衣服回到家,家里人早已做好了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起来,刚放下饭碗,便拿起工具预备下地干活了,这一去,便要等到天空中只剩下最后一抹晚霞。乡村的生活,也许是平淡无味,但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久……

乡村生活是有趣的,孩子们放学后,都会到那一片片绿色的草地上滚来滚去,不知给那些绿油油的草地增添了不少活力!孩子们就在这儿里玩耍,男孩子踢足球、竖蜻蜓,女孩子跳皮筋,踢毽子。放眼望去,这里已经变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天刚朦朦亮,太阳露出了半边脸,从远处传来了几个妇女说说笑笑的声音……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乡村的一天又开始了。

乡村生活,让人们心驰神往。它自由、美丽,流连忘返,意犹未尽。

这里,不见钢铁森林、车水马龙,却又鸡鸭相伴。阳光扫尽负面情绪,令一切都美好。远处小丘传来一声雄健的鸡鸣,朝那望去,只见几只鸡挤作团。再定神一瞧,原来他们在争夺食物呢。它们毛色油亮,羽毛在微风中颤动。只见其中一只扑腾着翅膀,收拢爪子,弹到了石槽后面。脖颈一伸,尖嘴一啄,玉米粒就吃进肚里了。另一只“咕咕”叫唤,将半个身子扎进食槽,却不慎跌入,令我哈哈大笑。这里的一切都充满活力,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在这里,不仅动物活力四射,景色也如诗如画。

来到一处平原,这里的风光使我惊叹不已。看那水,清澈无比,波光粼粼;闻那风,缥缈虚幻,清香舒服;摸那草,浓密柔软;听这鸣,神清气爽。将自己投入自然,感受自然,才是乡村最大的妙处。

乡村生活,滋润了我的心灵,流淌在我的笔尖。

乡村田园,虽然没有城市那么豪华,但是那里拥有着新鲜的空气。

我家后院有一个很大的花坛,里面又菊花,鸡冠花,芍药……一到春天,它们依时令顺序开放,还有些人们在屋后种着几十枝竹子,青的叶,绿的竿,显得格外好看。

夏天的时候,大人们在地里种那个松树,渴了让我们小孩区给他们送水。傍晚,他们拎着锄头往回走,把工具放在门口的墙角,我们把圆桌搬到门口的银杏树下,吃着妈妈和奶奶做的香喷喷的饭菜,聊着有趣的事情,我们的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庄。

秋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去小水沟里捉螃蟹,发现水沟里有很多的蝌蚪,于是我们就比赛,看谁捉的蝌蚪多,就算胜利,我们玩的非常开心。

冬天的小院一片白茫茫的,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到处都被白雪覆盖着,看到银杏树全白了,像一个穿着白棉袄的巨人守护着我的家。

乡村田园生活真好啊,我喜欢乡村,我向往田园生活。

乡村田园,虽然没有城市那么豪华,但是那里拥有着新鲜的空气。

我家后院有一个很大的花坛,里面有菊花、鸡冠花、芍药……一到春天,它们依时令顺序开放,还有些人们在屋后种着几十枝竹子,青的叶,绿的竿,显得格外好看。

夏天的时候,大人们在地里种松树,渴了让我们小孩去给他们送水。傍晚,他们拎着锄头往回走,把工具放在门口的墙角,我们把圆桌搬到门口的银杏树下,吃着妈妈和奶奶做的香喷喷的饭菜,聊着有趣的事情,我们的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庄。

秋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去小水沟里捉螃蟹,发现水沟里有很多的蝌蚪,于是我们就比赛,看谁捉的蝌蚪多,就算谁胜利,我们玩的非常开心。

冬天的小院一片白茫茫的,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到处都被白雪覆盖着,看银杏树全白了,像一个穿着白棉袄的巨人守护着我的家。

乡村田园生活真好啊!我喜欢乡村,我向往田园生活。

一放暑假,妈妈就把我丢到外婆家做作业,当然也有时间玩。

我一进外婆家的门,就跑到放谷子的一口缸前,撸起袖子拿起碗,舀了一碗谷子,然后学鸡叫——“叽叽”。外婆家的`鸡很有灵性,一听到“叽叽”就知道可以吃东西了。我见它们来了,立刻把米洒在地上就跑,躲在屋里看着鸡啄食着,啄了这个又啄那个。

还有一次,我和外婆比赛,看谁瓜子吃得多。我们自己决定比赛完后再数,定时两分钟。“好,预备,开始!”我和外婆争分夺秒地吃瓜子,二十、二十一、二十二……

突然,有人打电话过来。为了公平,外婆没接电话。可是吃着吃着,我不小心呛住了,只好停下来。外婆帮我捶捶背,我才好一点。一下子,我们又从那里重新开始。我们快吃完瓜子的时候,两分钟到了。我们各自数了一下自己吃的瓜子,我64个,外婆69个,所以外婆胜了。

我非常喜欢乡村生活,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爱乡村生活,真希望快点放长假,我又可以回到乡村生活了。

乡村虽然没有城市那么繁华,但是它有自己独特的生活。

每到过年,我都要去我的老家--尺八过年。奶奶在她的院子里养了十几只鸡,当我们从它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一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着一群小鸡觅食。小鸡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鸡好似鸡群的家长,无比尊严。耸着尾巴的雄鸡一边吃着粮食,一边欣赏风景,真是悠闲自得。

在乡村里,种植蔬菜是最有趣的,也是最辛苦的。春天,在田间地头,我们经常能看到农民犁地,他们把土地犁得疏松,以便播种。到了插秧的时候秧田里长出了绿油油的秧苗,农民忙着把秧苗插到水田里。育秧了,农民利用塑料地膜保温保湿,精心培育和护理秧苗,让它们茁壮成长。育了秧还要田间管理,农民为了让水稻茁壮成长,还需要施肥、灌溉、喷药、排水。沉甸甸的稻穗弯下了腰,收获的季节到了,农民开始起早贪黑地忙着收割。

乡下生活丰富多彩,我喜欢乡下生活。

今天,我离开了日日生活的城市,来到了乡下一奶一一奶一家。

早晨,我早早地起来,站在一阳一台上打开窗户。我听到了欢快的鸟叫一声,而不是汽车的鸣笛声;看到了一簇簇美丽的鲜花,而不是耸立在城市中心的高楼大厦;闻到了芬芳扑鼻的花香,而不是汽车排一出的尾气。

午饭过后出去走走,你会瞧见许多美丽的花在风中舞蹈,好像在和我们挥手呢!向前走,一条清澈的小河映入眼帘,欢快地唱着歌,好像在和小花仙比舞呢!

傍晚,在院子里走走,正对面是房子,左边是一个菜园,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蔬菜,各式各样;房子右边是一个花园,一年四季都有诱人的花香。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后院走过,你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地上面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公鸡,在地上大步走来走去。

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转眼就要回城里了,我一定不会忘记这美丽的乡村!永远不会忘记这美丽的农家风光!

我们的家乡是在南阳,一年四季都很美,虽然生活很淳朴,但是我们也过着开心美妙的生活。

春天到了,杨柳发芽了,我们家乡有一句话;春江水暖鸭先知,所以春天的时候鸭子就戏水报春,在暖暖的春天里,辛勤的农民在种东西,有些农民在有水的土里放牛,把可爱的小脚丫都不可爱了。春姑娘悄悄的脚步来到了大地,万物复苏,乡春里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小鱼小虾无忧的玩耍。

秋天的乡村,是一个丰收的好季节,你瞧,田野上长满了稻谷,像一大遍金子,又好像铺上了一张地毯,毯子金黄金黄的,树上长满了香蕉,黄黄的可以吃的。

我的乡村是多么的美!无论什么季节都很美,是多么丰富多彩,乡村也是我成长的瑶篮,幸福的了园!

每年暑假,我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回乡下姥姥家了。

姥姥家有个大院子,院子里有两棵大枣树,长得枝繁叶茂,树下特别凉爽,我们一群孩子最喜欢在树下玩了。

院子里还有一块花坛和一大片的菜地,小小的花坛里种着各种花,蝴蝶花迎风飘舞、串串红耀眼夺目、鸡冠花争奇斗艳……菜畦里种着各种蔬菜,有豆角、黄瓜、生菜、韭菜、西红柿、南瓜等,绿油油的一片。一些藤蔓植物顺着院墙爬出了小院,偶尔还有几朵喇叭花点缀其中,特别好看。

夏日午后,我喜欢在大枣树下看书、写作业。姥爷在菜地里浇水,嘴里还乐呵呵的哼着小曲;姥姥在院子里洗衣服,发出有节奏的“嚓嚓”声;姨家的小妹妹在树下玩泥巴,不一会儿就做了许多泥巴饼。这时候,小鸟在树上欢快地跳跃,知了在枝头放声歌唱,小狗花花和小可在我的书桌下歇凉,院子里一片和谐的景色。

我喜欢这样的乡村生活。

我的老家在九集镇吴家集村,那是个美丽的地方。

乡下的红瓦房旁边,总会种上丝瓜、苦瓜、南瓜、扁豆、葫芦等。你不需要精心照管它们,只要下一场及时雨,就足够滋润它们一段时间!太阳出来了,瓜藤攀上架子,爬上房檐,垂下一些藤蔓。待它们结出果实时,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或红的瓜、白或紫的豆荚交织在一起,真是赏心悦目。

经过乡下房前屋后,你定会瞧见领着雏鸡的母鸡,还有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油亮亮的脖子、金黄色的脚,大公鸡长着大红冠子,穿着花外衣。它们在场院中走过来走过去,就像将军检阅着士兵。

夜幕降临,纺织娘娘的演唱会开始了。那歌曲婉转动听,赛过催眠曲,陪伴着辛勤劳作的人们甜甜入睡。

愿你的暑假生活给你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美丽乡村建设议论文怎么写

我国农业大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国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方式改变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及农村城镇化水平提高农村垃圾多样化、集化、露天化现象日益突出垃圾围村、垃圾围路、污水随处排放农村许多地区依普遍存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何破解垃圾围村之困笔者认应加强下方面工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央和地方政府应设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综合协调、资金整合、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等工作统部署共同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把垃圾处理列入乡镇规划和乡镇领导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近年来些农村基层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发展经济上美丽乡村建设盖楼房、铺水泥路忽视了环境问题对此应把农村垃圾长效管理列入乡镇规划纳入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列入干部年度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因镇、因村制宜制定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管理法农村垃圾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当前农民环境意识还相当薄弱多数农民没有养成保护环境生活习惯乱扔乱丢垃圾和废弃物现象普遍存对生活垃圾特性、生活垃圾资源化水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生物降解垃圾系统管理和利用等方面还存多认识误区对此应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使广大农民逐步提高对生态环境建设认识改变消费方式号召村民尽量减少日常生活垃圾提

论文《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该怎么写

  作为乡村旅游设计与乡村度假开发的专业机构,山合水易已形成新农村旅游、新农村民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十七届三中全会后乡村旅游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研究、古村古镇古村落、郊野度假屋等多个专项研究报告,并已经结合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的最新精神,为北京、贵州、云南、广西、福建、湖南等地的多个乡村旅游项目提供了咨询与规划设计指导工作。

  发展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手段
  大部分偏僻的农村从自然和区位的角度也无法走工业化致富的路子。走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生产的发展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设想,但依然有许多制约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是农村的生产资料使用权分散,现代生产技术技能掌握程度低,农村农民发展经济存在融资难,农民无法完成原始积累。事实上,许多农村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无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有多快,对该类地区无实质性影响。政府在现阶段也无能为力实施人口的战略转移,农民从整体上分析大都缺乏转移的经济能力和技能。

  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就城市化而言应实行错位发展。城乡之间有一个“围城现象”,城里人想出去,因为有了经济基础,城里人空余时间要返朴归真,要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回味田园风光;而乡下人则希望进城,城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城里有丰富多彩灯红酒绿的生活。这么一个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互换,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的农村提供了极大的商机,就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城里人到乡下消费,为乡下人带去滚滚财源。这两年一些所谓“农家乐”项目被制止,实质上并非发展“农家乐”旅游政策有误,而是投资者的误读。一是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性质,二是手续不齐备,三是背离了“农家乐”的本义。

  关于乡村旅游应该如何发展,山合水易的专家们给出了几个观点: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应注意自然生态。 地方特色文化众多、民族民俗风情浓郁、优质农副产品、淡水产品众多的实际。 发展乡村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改善农村落后面貌都十分有利。

  无论从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 大多数农民依旧无法摆脱对土地和农业的依存。农业由于其天然的弱质性(抗风险能力低,农产品收益不高),农民由于生产资料不足(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有效金融支持,人多地少),现行的农村生产模式无法参与市场竞争。

  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成功。 一定会拉动农村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自然生态,管理民主”的方向发展,推进农村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全面协调发展。换一句话说,乡村游项目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注定也不会成功。

  另外,从整体而言,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和农民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依然会处于“温饱有余,富裕不足”的状态。大量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虽然带回可观的收入,但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青年一代不会也不屑于农耕技术,这个文化不高、城市谋生技能不足的群体,受城市文化浸染较深,但又不能在真正融入城市,不愿意生活在物质文化匮乏的农村,变成了城乡之间的游离人,失去了对家乡的热忱,农村也失去了发展的活力。大力发展好乡村旅游,可以给这一群体提供很好的创业空间,还可以为农村的中壮年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离土不离乡,增加农民收入。

  从深层次意义上看,乡村旅游可以使原本封闭的农村提高声望,增加原住民的社会交往,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唤起农民建设家乡的劲头、爱护家乡、保护环境的热情和责任,并可招引人才和资本流入,使农村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人文资源乃至生产资源得到充分整合,产生综合经济效益,提高劳动和产品的附加值。

  乡村旅游是我市主线旅游产品很好的补缀,也是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乡土人情、特色美食展现的有效载体,十分符合周边城市人口的周末休闲需求,通过消费,让城市的财富流向农村,形成城市反哺农村的一种很好的财富再分配机制。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

  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以政府主导+公司带动+集体、农户参与的模式进行,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注重以原住民为主体,形成三方共赢的格局。

  政府的职责是政策引导,主要基础设施(交通、电力供应)的建设、适度的财政激励机制、融资配套、有力的监管和完善的服务体系的建立。要对乡村旅游进行全面的规划,按自然风光、人文特色、物产特色、客源预测分类布局,规模发展。要提供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风格、风景设计、民俗节目艺术等的指导,使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农业生产景观得到最好的演绎效果。政府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作用是要对发展乡村旅游进行全面有力的监管和服务,要提供包括法律师、政策、税务、项目管理、价格标准、定价原则、融资计划、补贴申领到公共安全,水资源管理、餐饮卫生、食品安全、乡村公共保洁、投诉等方面的咨询和协调。

  公司的作用主要是在乡村旅游规模发展的区域打造起核心作用的主线旅游项目,起到聚集功能和资源市场化配置优化功能,以及产业的行业服务功能。

  村集体和农户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并不是说等待政府和开发商把肉送到嘴里,而是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建设和投入。遵守乡村旅游游戏规则的村集体和农户,一是可以获得政府的各项政策支持,二是通过开发商的投资拉动,可以在存量拥有的资源中获得可观的增量收入。家乡的山水、田林果自留地、承包地、河流、草地、蔬菜、家禽、农副产品、水产品、村里保留的民间民俗活动和传统技艺,都可以通过参与劳动或资金投入,获得大幅的增值,大批中壮年富余劳动力非常适合乡村旅游及后勤服务工作,并可在家门口获得就业机会。

  三、乡村旅游的内容构成

  乡村旅游的产品,应是赋有纯正本土文化和乡土气息,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观赏,生产生活和娱乐结合的田园牧歌景观,略带野趣风韵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悠闲自得的旅游方式。不能说乡村游会成为主流,但绝对是观看了古人的鬼斧神工、大自然的天物造化、领略了漂流的刺激、享受了温泉的舒适和异域外族风情后的最佳补缀。甚至有半天之闲的城里人,以换口味的心理,乡村游也不失一项极受欢迎的内容。

  乡村旅游原则上是以原有古村落、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为依托,配以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风景,本地产的优质绿色农副水产品和配套的现代娱乐生活设施。乡村旅游产品的结构有若干层次的结构,适应不同规模的投资和对象。1、户外旅馆。选择交通便利,在优美的乡村环境,视野开阔和绿树竹林茂密的地方建设,周边有可以发展主线旅游产品的人文资源或自然资源。建筑风格最好与族群文化的村庄一致,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建设标准不低于三星级,招商开发。村集体可以采用土地调整,开垦荒坡地置换成集中面积,以土地入股或一次性收取使用权流转金,由村集体用作其他项目配套开发,这种旅馆适合周边有大型主线旅游产品的地方,单位对口的公务接待和外地游客。

  可由村集体通过宅基地置换和拆取旧民房的面积置换土地,统一规划建设“农家乐”餐厅,表演传统工艺的作坊,可让游客互动的乡间民俗表演等场地,以本地特色的农副产品烹制鲜美的农家菜招徕游客,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和娱乐服务。2、旅游宿营地。旅游宿营地适于在离城市不要太远的地方建设,最好选择有山有水,视野开阔的有连片耕地的地点,营地内设置青年旅馆式的低层农舍式建筑或颜色明快的板房和帐篷区,宿营地内利用坡地旱地植草,开展高尔夫练习、骑术、草地网球、小型足球、灯光篮球场、划船、垂钓,参与性强的民俗节目,烧烤场篝火晚会等适合集体活动的娱乐项目。发展好乡村旅游,为农民提供了增收的渠道,促发农民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农村的社会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农民积累向城市转移的经济积累和城市生存生活技能技术的掌握,更有利于农村的长治久安,无论从任何角度看,乡村旅游值得各级政府大力去推进。推进乡村体制机制的创新,关键点应放在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活力上。要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引导旅游企业以农民参与等方式形成新的产业优势,改变“大产业、小景点”的现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市内外投资开发商的资金、品牌、管理、技术和专业化经营管理团队。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多年专注于休闲产品设计与度假项目开发,积累了大量业界的知名专家、专业团队与专业技术合作伙伴,形成了项目总体实施、专业资源整合以及后续服务跟进的实战项目理念。以旅游产品休闲化升级、度假区规划设计、乡土景观与生态建筑设计为核心竞争力。

你的关于乡村旅游的论文写好了么,可以发一份给我参考下么? 3Q

  中文摘要: 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年全国旅游的主题为“中国乡村游”。这种大环境下,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广大的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如何可持续发展,以促进该区域的资源的科学利用,完善旅游系统结构,解决制约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持续发展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是在对前人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系统科学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新农村建设理论开展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和定量及实证分析研究,重点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运行系统进行了构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建立起了乡村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影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体系进行了模型分析,并运用该模型对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太子岩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SWOT分析,构建了河北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论文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次将技术环境运用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环境中,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运行目标,构建了系统运行的保障机制,创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运行的动态调控机制。论文...
  英文摘要: In 2006,China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entitled the year the theme of“Rural Travel in China.”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e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DR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areas rich in resources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ith the purpose to promote the region’s scientific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tourism.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
  目录: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一章 绪论 10-19
  1.1 乡村旅游本质及其发展 10-13
  1.1.1 乡村旅游本质 10
  1.1.2 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10-12
  1.1.3 乡村旅游的类型 12-13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15
  1.2.1 理论研究方面 13-14
  1.2.2 开发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 14-15
  1.3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5-16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6-17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7-19
  第二章 国内外乡村旅游相关研究进展 19-33
  2.1 国外乡村旅游理论相关研究 19-27
  2.1.1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19-26
  2.1.2 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方法 26-27
  2.2 国内乡村旅游相关研究 27-30
  2.2.1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背景 27
  2.2.2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27-30
  2.3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比较 30-32
  2.3.1 研究内容的差异 30-31
  2.3.2 研究层次的差距 31
  2.3.3 研究方法的差异 31
  2.3.4 研究理念的差异 31-32
  2.4 本章小结 32-33
  第三章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分析 33-47
  3.1 我国乡村旅游兴起的历程 33-35
  3.1.1 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步和逐步形成 34
  3.1.2 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阶段 34-35
  3.2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35-40
  3.2.1 发展模式现状 35-36
  3.2.2 主要的开发形式和分布 36-37
  3.2.3 乡村旅游运行机制的现状分析 37-40
  3.2.4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总体特点 40
  3.3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0-46
  3.3.1 对乡村旅游的认识 41
  3.3.2 宏观管理力度不够 41-43
  3.3.3 缺乏系统的营销策略 43-45
  3.3.4 负面影响日益加剧 45-46
  3.4 本章小结 46-47
  第四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 47-67
  4.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47-50
  4.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50-66
  4.2.1 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 50-54
  4.2.2 旅游系统理论 54-56
  4.2.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56-60
  4.2.4 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理论 60-66
  4.3 本章小结 66-67
  第五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系统分析 67-90
  5.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体系 67-69
  5.2 乡村旅游系统的结构 69-71
  5.2.1 旅游客源市场系统 69-70
  5.2.2 旅游目的地系统 70
  5.2.3 旅游出行系统 70-71
  5.2.4 旅游支持系统 71
  5.3 乡村旅游运行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环境分析 71-76
  5.3.1 区域生态环境 72
  5.3.2 区域经济环境 72-73
  5.3.3 社会文化环境 73-74
  5.3.4 政治法律环境 74-75
  5.3.5 技术环境 75-76
  5.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运行目标分析 76-81
  5.4.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76-77
  5.4.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运行目标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77-81
  5.5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保障机制分析 81-87
  5.5.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保障系统 81-82
  5.5.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系统 82
  5.5.3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系统 82-83
  5.5.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系统 83-84
  5.5.5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文化保障系统 84
  5.5.6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支持系统 84-85
  5.5.7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危机管理机制系统 85-87
  5.6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调控系统分析 87-89
  5.6.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联与反馈分析 87
  5.6.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运行系统的调控 87-89
  5.7 本章小结 89-90
  第六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90-107
  6.1 乡村旅游评价与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90-91
  6.1.1 评价标准 90
  6.1.2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90-91
  6.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91-96
  6.2.1 评价目的 91
  6.2.2 评价内容 91-92
  6.2.3 指标的筛选 92-93
  6.2.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单项指标评价及其赋值 93-96
  6.3 综合评价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模型 96-106
  6.3.1 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96-98
  6.3.2 各评价指标的评分 98-99
  6.3.3 评价模型 99
  6.3.4 灵敏度分析 99-101
  6.3.5 案例分析: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太子岩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101-106
  6.4 本章小结 106-107
  第七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107-129
  7.1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107-108
  7.2 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108-111
  7.2.1 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108-109
  7.2.2 河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特征 109-110
  7.2.3 河北省乡村旅游市场定位与发展前景 110-111
  7.3 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11-118
  7.3.1 优势分析(S) 112-114
  7.3.2 劣势分析(W) 114-116
  7.3.3 机遇分析(O) 116-118
  7.3.4 威胁分析(T) 118
  7.4 河北省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118-127
  7.4.1 总体发展思路 118-121
  7.4.2 发展策略 121-127
  7.5 研究展望 127-128
  7.6 本章小结 128-129
  参考文献 129-139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139-140
  致谢 14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