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江苏教育研究论文

2023-03-13 13: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江苏教育研究论文

11月31日。2022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1月31日时候出结果。江苏省,长江三角洲地区最重要的省份 ,东临黄海,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江苏自古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共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慕课的定义、分类以及在国内外的发展

慕课MOOC是一种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其特点分别是大规模参与、开放式、在线访问、精品化[1]。2008年,第一门慕课出现,201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出的Coursera、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推出的Edx以及私立教育组织推出的Udacity成为国际慕课教育三驾马车。2013年北大清华加盟慕课,复旦、上海交大与Coursera签约,2014月3月,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建设暨慕课联盟成立;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字为“慕课”的文献数量,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篇、167篇与1395篇,慕课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慕课主要包含CMOOC、XMOOC及TMOOC三类教学模式[1]。其中,CMOOC以联通主义理论为指导,师生运用社交软件每隔一定时间围绕专题开展研讨共建教学,是一种基于交流的慕课,这是慕课设立的初衷;XMOOC以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教学视频讲解为主,结合在线测评、同伴互助及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学习,是一种基于知识传播的慕课;TMOOC让学生运用工具独立完成一些任务,老师对利用网络提交的作品进行点评,是一种基于任务的以掌握复杂技能为目的的慕课;Coursera、Udacity、EdX三大MOOC机构的开放课程主要采用XMOOC模式。此外,通过慕课教学互动获取的学生行为数据和反馈信息还可用于基于大数据的教学分析与评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慕课目前正逐步推出学分学位认证与就业推荐等内容,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2慕课相对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微课的优点

2.1慕课与远程教育的比较

慕课是从远程教育发展而来,但它完全免费对外开放,实行突出重点难点的片段教学(单课时长一般控制在10~20分钟),提供在线论坛互动,因此大幅度提高了课程利用率、降低学生认知负荷、增进学生学习效率。

2.2慕课与精品课程的比较

精品课程强调对一门课程的综合性评价,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六个方面内容,由于重申报、轻建设以及设置了访问权限,导致建设效果低下、建成资源闲置;慕课的师生互动共建和开放式访问模式有效弥补了这些不足。

2.3慕课与微课的比较

首先,慕课和微课都是以视频教学为主要模式,但是微课强调的是个别教学点的片段教学,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在国内主要应用于中小学基础教育[2];慕课强调的是整个“微课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在国内主要应用于高等教育;慕课有开课周期,教学视频是随着课程进度进展而陆续放出,当下一轮教学视频有更新时还会暂停下载;慕课视频的开放程度远大于微课。第二,慕课在教师视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隐去授课人的PPT视频教学与高成本的情景剧式视频教学(包含设备、视频剪辑和后期处理、人力成本)两种模式。著名的“可汗学院”采用的就是PPT教学视频模式;麻省理工学院制作的“物理学的地标”课程是在意大利、荷兰和英格兰实地拍摄后创设出虚拟旅程,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将实际地点与物理学概念结合起来的高成本情景剧式慕课。第三,慕课增设了可进行师生互动的社区论坛,当该课程达到一定规模,拥有一定数量的在线答疑人员和广大学生后,这种互动式交流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慕课通过仿真实验、交互测试、无纸化考试软件测评等措施进行课程效果评估,并根据学生在视频学习中所产生的行为数据、互动热点、测评结果,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跟踪记录、推理分析和意义挖掘,实现反馈分析。总之,与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微课的比较再次突出了慕课的.开放性、规模性、互动性、可评估性等优点,它不仅包括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标准,还大幅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与教学效率。

3慕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与优点

3.1增强预习效率,推动翻转式教育的发展

以课堂授课为主的传统教育提倡通过“预习—学习—复习—练习”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接受性学习;传统教育被诟病的“填鸭式”教学通常也是由于学生缺乏预习等主动认知学习过程,导致教师不得不采用被动式传授模式。新兴的翻转式教育强调学生加强预习过程,将部分接受性学习翻转到课前,课堂中与教师通过互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教师因材施教,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相对于以书本和电子课件为主的传统预习模式,慕课是信息时代的预习复习新手段,它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预习效率,也是实现翻转式教学的必要辅助方式。但是,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指出,“人际互动思维碰撞是完整教育的必备过程”,翻转式教育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授课教育,而只是一个有益补充。

3.2提高优质课程利用率,促进高校课程建设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郭英剑院长提出,“特色高校、品牌教授、精品课程是慕课吸引听众的三大要素”。优质名校优秀教师的慕课,一方面可以提高该校其他平行班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其他普通院校的相应课程建设,但这也导致高等专科学校自身构建的慕课访问率不高,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名校之间的竞争在于做出特色课程,达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而高等专科学校建设的慕课资源,应首先面向校内生和成人教育学生,达到实效获得认可,提高社会知名度后再逐渐向校外拓展。

4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思路

硬件设施不足以及学生自觉性较差是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只有着力解决这两个问题,才能进一步推动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的建设与普及。

4.1硬件设施薄弱

国内重点高校的电脑和网络普及率较高,但是高等专科学校网络带宽较小、服务器较少、校内学生拥有的电脑不多,使得“硬件”薄弱点较为突出。以某高等专科学校的网络选修课为例,该校推行网选选修课政策,数千名学生抢登校内服务器,造成整个校园网瘫痪,平时5~10分钟内可以完成的选修操作竟然需要耗费1~5小时完成,学生因此将选修课戏称为“抢修课”;仅仅是数千人的登陆操作都会造成网络拥塞,这样的网络肯定无法满足慕课视频对外开放多点播放的客观需求。

4.2学生完成率较低

在欧美国家,传统家庭、学校教育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好的独立自主习惯,因此他们进行慕课学习时自觉性较强;中国传统家庭和中小学教育塑造的学生学习依赖性较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尤为突出),专科学校教师是对“半定型”学生进行再塑造,多数学生的自觉性往往是留级与考试制度逼迫产生,具有较强的被动特征。此外,慕课视频时间大约为传统授课时间的1/3,会大幅增加学生课后学习压力。因此,缺乏学习压力和目标的“放养式”慕课教育在高等专科学校的完成率较低,只有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与认证体系,才能更好地提高慕课课程完成率与达成效果[3]。

4.3发展思路

投入资金拓宽校园网带宽、增加服务器数量是做好慕课对外开放的前期准备;增加机房计算机数量,将慕课资源存入机房电脑中,在不耗费网络资源的前提下解决校内学生拥有电脑较少导致的内部慕课学习瓶颈问题。将慕课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相关专业学生的预习资源和其他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资源,普通课程作为所有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资源;抓大放小,安排慕课在重点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局部施行,降低学生必修课的额外学习压力;同时以选修课方式促进慕课学习在所有专业的全面推广。

4.4慕课与选修课、成教课的有机结合

将慕课引入选修课体系,既可以弥补选修课课程数量的不足,又可以提高学生课程学习质量,并扩充知识面。一方面,专业核心慕课作为本专业的前置选修课,以视频自学的慕课模式让学生提前预习推动翻转式教育的施行,为后续的授课式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提高重点核心课程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作为其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可进一步扩充学生知识体系结构。为确保慕课出勤率,以选修课班级为单位,在校内机房实施,由机房人员进行考勤;并可以通过QQ学习群以及校园网论坛,实现以宿舍、班级或专业为单位的互动学习,提高慕课教学质量。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与课程结束时,利用无纸化考试软件测评学生学习成效。成绩数据一方面可作为后期的选修学分和质量认证依据;另一方面还可作为教学反馈的有效补充和测评依据,与未参加慕课学习的学生进行对照比较,检验慕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幅度。慕课应用于成教课程,既可解决外地学生上课难问题(并进一步扩充外地生源),也可扩大学校慕课的社会影响力与认可度,推动其社会化发展进程。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中断式问题和每隔几次课的电子学习报告,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率,学习结束后以回校考试,确保慕课课程的质量评估以及成教学分的认证。

4.5构建高等专科学校慕课教学体系测试平台

国内外不少知名高校已经开始试行对慕课质量进行评估认证,比如运用网络视频远程监控考试,将某些慕课学分与必修课学分挂钩;不少学者也对慕课在高校教学等领域的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4-6]。但相关研究主要从宏观角度分析慕课给传统教育带来的改变以及大型高校新型课程体系的构建;由于高等专科学校的资金和技术限制,大范围实施网络监控考试等评估手段还较难实施,因此其慕课与必修课学分挂钩措施目前尚不成熟。本文从微观角度探讨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的示范应用,提出了构建以校园网和计算机机房为硬件平台,以选修、成教学分为激励机制,以无纸化考试软件为测评系统,以翻转式教育为预期目标的慕课教学体系测试平台(如图1),对高等专科学校慕课校内实施和校外推广有一定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1):1-7.

[2]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5-18.

[3]邓宏钟,李孟军,迟妍,等.“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7):212-215.

[4]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7):22-26.

[5]邰杨芳,贺培风,袁永旭,等.基于MOOC构建高校课程教学新模式[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23(7):2-7.

[6]殷丙山,李玉.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29-34.

“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活动网上审报何时开始

关于2010年度全省中小学“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现将2010年论文评选活动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

全省在职中、小、幼教及特殊教育工作者,包括在职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均可以独立或合作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参加评选。

二、论文选题

有关教育教学、课程开发、学校管理、教师发展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包括一些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均可成为研究对象与论文主题。

三、参评要求

1.为方便作者参评,今年不再要求作者寄送论文的纸质文本。在去年“网上申报”的基础上,同时提交论文电子稿即可(具体方法见“申报流程”)。

2.同一篇论文的电子稿要准备两份,一份是上传给“网上申报平台”的,一份是发送至指定邮箱的。上传给“网上申报平台”的电子稿中,除论文题目外,不得出现作者姓名、所在学校、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以便实施匿名评审。发送给指定邮箱的电子稿正文中可以写清楚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主要是作备份之用。同一篇论文不得在网上申报两次。

3.上传的论文电子稿只能是word生成的doc格式文件,尽量不要上传图片。

4.参评论文的形式,可以是教育基本理论探讨与宏观教育分析,也可以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教育随笔、教育活动案例与分析等,但都必须符合各自的写作规范。论文要注重“科研”含量,切忌泛泛而谈。严禁抄袭,抄袭者一经发现将被公布。往年已参加“师陶杯”评选并获奖的教育科研论文不得再次参评。参评论文已产生某些社会影响(发表、交流、获其他奖项等)者请在文末注明。

5.正文前要有“摘要”(200字以内)和“关键词”(3-5个)。引文要细加核对。注释统一用脚注,每页编号。参考文献置于论文最后。注释和参考文献要写明作者(主编、译者)、篇名(书名)、报刊名称及日期或期次(出版社及出版年份)、页码等项。

6.论文篇幅在5000字左右,文章格式设置为:正文五号宋体、单倍行距。

7. 为了从时间上确保论文评选质量,中小学论文报送截止日期为2010年7月31日。

四、申报流程

1.进入“网上申报平台”

中小学论文网上申报请登录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网站(),进入“中小学‘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专栏;

2.填写学校、作者及论文信息

进入“网上申报平台”界面后,请按提示步骤逐一正确填写学校、作者及论文信息。每篇论文都会获得一个相应的编号,请作者牢记每一篇论文的编号。

3.上传论文电子稿

按平台的提示将论文电子稿上传。

4.论文备份

网上申报成功后,请作者向指定邮箱发送电子邮件以做备份之用。中小学论文发送至。具体要求为:(1)邮件主题为论文编号,并加注学校名称。例如:E-03-000405-001(徐州市为民小学)。如果是多篇论文一起发送,编号则为起始号码至结束号码。例如:E-03-000405-001——102(徐州市为民小学)。(2)以添加附件的方式发送论文,附件为word格式,附件的文件名为论文编号(如果是多篇论文一并发送,请打包),附件中的每一篇论文电子稿请写清楚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5.邮局或银行汇款

每篇论文收取评审费50元,主要用于评审、授奖和印刷优秀论文集等。评审费可采取邮局汇款或银行汇款方式。

中小学论文邮局汇款地址及收款人姓名为:南京市北京

西路77号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孙向阳老师,邮编210013。联系电话:;

银行汇款方式为:开户行是“工行南京大方巷分理处”,账号是4301011109001290883,户名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请在汇款单上写清楚汇款单位、汇款人姓名,便于查对。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