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报告
1.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个完整的程序,其最终成果是社会调查报告,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通过对数据加工、处理、研究,认识到现象背后本质的东西。
2.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特点:
调查研究报告是调查者对某种事物或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后,经过认真
分析研究而写成的一种书面报告。
调查研究报告是社会调查工作的最终成果。
调查研究报告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反映。
3.调查报告的特点:
① 社会性:对社会具有指导作用:经验总结对社会具有警戒作用。
e. g. 留守老人、儿童。流动儿童。企业问题。差老问题,
②针对性:明确针对什么去做调查。什么样的群体。什么样的问题。
e.g.农民工的具体问题:婚姻、家庭、社会福利、市民化问题。
③真实性:在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充分的调查是最重要的。
④典型性:可以是小事,放大出很多问题。
⑤新颖性:新发现是很重要的。
二、调查研究报告的类型
1.根据调查对象反映范围
①概况调查报告:是围绕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而写的,对全部调查的结果进行比
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
e.g.政治、文化、思想、地理、历史到政府部门
②专题调查报告:是围绕某个问题撰写的,可以是典型经验、专题情况、新生事
物、历史事件或存在的问题等等。
e.g.典型经验(红色七月赴青岛时的发现、济南老字号知识、文化产权、典型事
逊人物巡访)
2.根据调查对象反应内容①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e.g.大学生创业教育
②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社会生活某一方面、政府关注,为政府参谋。
e.g.济南社区志愿服务评价
③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选择问题视角、专项调研、判断真相、提供解决方案。
e.g.村民自治问题
3.依据调查目的的不同
①理论研究型:补充证实,讲究方法
e.g.慢性病与居民健康问题
②实际建议型:重点在建议的提出
e.g.农民工的生活福利问题、关于大学生村官怎么做
三、选题
1.现实性
①高度关注现实,是否有现实价值
社会学论文提纲范文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事实(客观事实:社会行为、社会结构、社会问题等;主观事实:人性、社会学心理等)的拥有多重范式的学科。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社会学论文提纲范文,欢迎参考阅读。
篇一:社会学论文提纲
(以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程度的实证研究为例)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 2 研究视角
1. 3 文献综述
2、研究设计
2.1 研究思路
2.2 核心概念界定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区域与对象
2.5 研究样本结构
2.6 被调查儿童父母的相关情况
2.7父母在外打工情况
2.8 小结
3、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
3.1 学习社会化状况
3.2 生活技能社会化状况
3.3 交往社会化状况
3.4 规范社会化状况
3.5 小结
4、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监护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无法对儿童学业提供帮助
4.2 与监护人沟通过少,留守儿童孤独感较高
4.3 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致使留守儿童劳动负担加重
4.4 与父母缺乏沟通,导致亲情疏远
5、加速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对策
5.1 家庭支持
5.2 监护人支持
5.3 学校与教师支持
5.4 农村社区支持
5.5 社会支持
6、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篇二:社会学论文提纲
(以日常生活视域下城市社区楼宇农业经营活动研究为例)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研究缘起
1.2研究意义与目的
2、研究设计
2.1核心概念
2.2分析视角与理论依据
2.3实证研究方法
3、城市社区楼宇农业生活方式兴起的根本原因
3.1中国城市生活异化表现
3.2城市生活异化给城市社区居民带来的危害
3.3楼宇农业是城市社区居民应对城市生活异化的新型生活方式
4、城市社区楼宇农业经营场所和主体是家庭
4.1城市社区经营楼宇农业人的数量在增加
4.2城市社区家庭成员经营楼宇农业的低龄化趋势
4.3城市社区家庭经营楼宇农业的多域化趋势
5、城市社区居民经营楼宇农业的动机
5.1城市社区居民为改善居住环境经营楼宇农业
5.2城市社区居民为丰富生活内容经营楼宇农业
5.3城市社区居民为打发闲暇时光经营楼宇农业
5.4城市社区居民为保障家庭提供食物安全而经营楼宇农业
6、城市社区楼宇农业生活方式的多元功能
6.1扩大城市社区绿色空间的功能
6.2改善城市社区生态环境的功能
6.3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功能
6.4传承农业文明的功能
7、研究结论及讨论
7.1研究结论
7.2讨论
7.3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篇三:社会学论文提纲
引 言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目的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概念使用
(二)国外相关概念使用
三、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的实践价值
四、论文结构安排
五、研究方法
(一)多学科理论相结合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
六、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族群议题背景
一、中国族群现状与发展
(一)族群构成多样且增长迅速
(二)族群分布广泛
(三)各族群之间差异明显
(四)族群流动人口问题日益突出
二、理论研究与实务实践的发展
(一)社会工作的`族群议题
(二)中国民族工作机制创新
第二章 族群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与相关概念辨析
一、核心概念辨析
(一)族群
(二)民族
(三)社会工作
(四)民族、族群与社会工作
二、相关概念辨析
(一)国内相关概念的辨析
(二)国外相关概念的辨析
第三章 民族社会工作的提出、应用与局限
一、民族社会工作概念的提出与应用
(一)政治语境中的概念
(二)专业术语概念
二、民族社会工作概念的局限
(一)未能体现和把握民族议题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矛盾
(二)未能体现社会工作社会性
(三)与社会工作个别化原则不匹配
(四)“民族”概念在中西语言中无法有效对接
第四章 族群社会工作的理论依据
一、族群理论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
三、多元文化理论
四、生活世界与公民社会理论
五、治理理论
六、社会工作建制化与二律悖反命题
七、社会工作个别化原则
第五章 族群社会工作的提出与阐释
一、族群社会工作概念的正当性
(一)体现和把握民族议题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矛盾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什么?——怎样确定研究课题
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就不是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
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A.实践来源——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
教育教学与其外部的矛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
B.理论来源——现有教育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以及理论体系中的空白和矛盾点(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产生的过程)
2、怎样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
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怎样对一个课题进行论证呢?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A.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B.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D.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E.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F.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3、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3.1 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3.1.1 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3.1.2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1.3 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3.1.4 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3.1.5 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
3.1.6 规定统一性标准
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
论文写作思路的写法如下:
一、广泛地搜集、阅读
1、能够反映研究对象本身各种具体特征的专题材料
充分熟悉对象,是正确认识对象的必不可少的前提。除了直接了解对象本身的各种具体特征,通过有关作家的全部作品,有关问题的各种知识,还要把握一切能够影响研究对象的生成和发展变化的社会、历史条件或精神、物质因素。
2、作为明确方向和思想指导的理论准备
所谓科学研究,就是通过正确、严密的分析、概括和抽象工作,从具体的事物和现象中找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来。这项工作,本身就要有正确的理论,专业理论和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起作用的哲学思想所指导。科学实践和发展的历史还告诉我们,进行一项研究工作。
不仅需求充分的专业理论、知识,最好还能力求广泛通晓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通过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的相互渗透,相互启发。例如,用系统的方法分析艺术形象的美学特征和社会功能;把模糊数学的方法引入修辞学研究中去,往往可以更好地带来新的发现;新的突破。
3、别人对于这—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意见
这方面的材料要尽量搜集。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自然不必再花力气去作重复劳动;充分吸收别人已有的经验,或是了解别人所遇疑难的焦点所在,对不同观点仔细进行比较研究,既可以少走弯路,也便于发现问题,就象兵法上所说的那样,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二、认真地整理、辨析
要使材料发挥作用,还需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下一番辨析、整理的工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材料系统化,条理化,真能有助于分析、解决问题。
三、确定主题
确定主题就是立论。确立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主题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作者要说明问题的基本观点,是文章全部思想内容的调度概括,是作者写作目的的集中体现。是主题在文章中是贯穿首尾、支配一切的中心,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
四、构思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经脉。选取了材料,只解决了言之有物的问题,确立了主题,也只是实现了言之有理,如何把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之言之有序,是文章结构要解决的问题。
结构就是文章的内部构造,是作者对如何运用材料以表现主题的组织安排,经过逻辑思维所形成的思路在文章中的表现。结构在形式上表现为层次,段落等文章的构成框架;内容的内在联系方面,表现为文章的逻辑结构,即文章的思想体系和它的组成要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思路中,最重要的就是研究方法了,所以这里整理了几个常用的研究方法,以供参考:
1、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
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原理;演绎则是从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个别结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
门捷列夫使用归纳法,在人们认识大量个别元素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后来他又从元素周期律预言当时尚未发现的若干个元素的化学性质,使用的就是演绎法。
2、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
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特征和因素而加以认识。它是把整体分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
分析是达到对事物本质认识的一个必经步骤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务不仅仅是把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3、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又称类推或类比法。它是对事物或者问题进行区分,以认识其差别、特点和本质的一种辩证逻辑方法。在资料不多,还不足以进行归纳和演绎推理时,比较分析法更具有价值。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4、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5、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