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思路:可以将隋炀帝在众人眼中的形象,在说出在自己心中的形象。
正文:
有人说:“隋炀帝是个暴君。为了征句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不顾客观条件,不顾老百姓的生死,把国家和百姓都拖进了灾难中。所以称他为暴君。”
也有人这样说:“隋炀帝聪明多智,广学博闻,是有大功的人。”而我认为,隋炀帝只是想急于表现出自己的雄才大略,迫不及待地希望早出成果,完成宏图大业,功追三黄,名超五帝。
而正是由于他的迫不及待,没有得到民心,反而这一项项大功程,导致老百姓大多数因为工程的事情而累死,但隋炀帝也不知情,因为他觉得自己不是在滥用民心,而是在为以后(长远)打算。
后来的唐朝,之所以会繁荣昌盛,那都是前一个王朝(隋)的功劳。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一。科举制的出现,让那些普通、贫穷、有能力的老百姓,也能通过考试做官,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能任由官宦人家的子弟来当官做爵。
所以,我觉得隋炀帝并不是一个暴君。
今天看完了《隋唐英雄》,忍不住来品一品隋炀帝。说到隋炀帝,就忍不住在心里骂上两句,他可是继秦始皇之后的历史上第二大暴虐皇帝。虽然隋炀帝暴虐,但他还是对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大运河。
隋炀帝杨广,华阴人,生于隋京师长安,是隋朝第二代皇帝。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次子,开皇元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七月继位。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城,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隋炀帝下令开挖修建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秋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
隋炀帝造隋朝大运河有功,但是他太耗费民力,每次一召一百万人民,男的没了召女的,民心惶惶:后来他又费了大量民力,造大船南游,这是他后来灭亡的导火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