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层半月卷,做2个,20号孔,5mm宽草绿色41cm(54cm减去13cm)➕5mm宽白色18cm(一根分成3份)。
2,第二层柳叶卷,做2个,22号孔,5mm宽草绿色41cm➕5mm宽白色18cm。
3,第三层柳叶卷,做2个,24号孔,5mm宽草绿色47cm(54cm减去7cm)➕5mm宽白色18cm。
4,第三层柳叶卷,做2个,26号孔,5mm宽草绿色1根➕5mm宽白色半条。
5,共做10个,零件做好后涂胶组合,用珠针定型,干了拔掉即可。
1,半月卷,3mm宽浅绿色1根,17号孔,2个半月卷涂胶组合,再用浅绿色包边一层。
2,如图组合,4个一组,花心用半根3mm宽白色卷紧卷。
3,组合后,胶水要干透还没干透的时候放在手心,按压白色花心,花朵自然就立起来了。微微有点立体感即可。
做7个。
1,半月卷,3mm宽青色,18号孔,2个组合在一起,包边一层。
2,花心用3mm宽白色半条卷紧卷。如图组合
3,快干了的时候放在手心按压。花朵会立体起来。
共做6个。3mm宽青色,做3个,丹迪纸3mm宽淡青色做3个。
1,水滴卷,5mm宽白色13.5cm(1根分成4份)放入圆孔尺10号孔,捏成水滴卷。4个如图组合在一起。
2,共做25朵。
1,丹迪纸3mm宽桔粉色,如图用梳子缠绕,再用2条包边,最后再用1条3mm宽白色包边。一朵做5个
2,水滴卷,丹迪纸3mm宽桔粉色半条放入圆孔尺11号孔,捏成水滴卷。做6个,花心用3mm宽白色半条卷紧卷。
3,如图涂胶组合,快干了的时候放在手心按压。花朵会立起来,微微有立体感即可。
共做3朵。丹迪纸3mm宽桔粉色做2朵,丹迪纸3mm宽淡青色做1朵。
1,第一层,3mm宽鲜粉色1根,17号孔,用镊子取出,用珠针固定涂胶。
2,第二层,3mm宽鲜粉色1根,22号孔,用镊子取出,用珠针固定涂胶。
3,第三层,3mm宽鲜粉色1.5条(一根加半条),24号孔,用镊子取出,用珠针固定涂胶。
4,第四层,3mm宽鲜粉色1.5条(一根加半条),26号孔,用镊子取出,用珠针固定涂胶。
5,以上每层都做8个。干了取下,捏型,前后都捏一下。
1,花心为流苏卷,1cm宽鲜粉色1根用剪刀一刀一刀剪,剪细一点。剪好后用卷纸笔卷起来,剥开即可。 共做3个, 1cm宽鲜粉色2个,1cm宽桔粉色1个。都用一根做。
2,做三个花托,先剪个圆形,直接约4cm,中心点剪一刀,涂胶完成漏斗状,用夹子夹住。干了取下。
1,组合,先涂胶组合大花瓣,一层一层叠加。
2,放个花托。让花朵有立体感,最后放花心。
3mm宽鲜粉色做2朵,丹迪纸3mm宽桔粉色做一朵。
蝴蝶做法参考下图,颜色替换即可。
1,做蝴蝶的翅膀用丹迪纸3mm宽粉色,身体用鲜粉色。
2,根据线稿图的形状,插大头针。
3,身体用1根3mm宽鲜粉色放22号孔捏成水滴卷,细长的,一面涂胶。用夹子夹住,过一会去掉。头部用半根鲜粉色卷紧卷。
4,触角用15cm长鲜粉色衍纸条,对折,两边卷紧卷,留2.5cm左右涂胶固定。
1,用小刀把色粉笔刮出粉末,用纸巾涂抹,由下往上涂抹。
2、此款底卡纸不涂色也是可以的,白底的也很好看。
然后把线稿图放在涂抹好的卡纸上,用笔描一遍大致轮廓,稍微用点劲。然后底卡纸上会留下印记,按照印记粘贴,线稿图就没用了。
阳光下拍摄
电子管风琴、服装达人、趣味3D打印、衍纸花语、艺版艺眼、炫酷的小马达……这不是在暑假才有的兴趣班,而是朝阳区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在新学期的课程。记者从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了解到,新学年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更大的空间中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走班上课。
这种打破班级限制、学科设置更加丰富的选课模式,得益于集团“走校教学”课程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今年九月份开学,集团内的40名科学、美术、音乐和综合学科教师将参加走校教学,使朝阳区实验小学幸福校区、润泽校区、罗马嘉园校区的2400余名学生直接受益。
据了解,走校教学模式是基于集团的校区分布状况以及各校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而开发的。朝阳实小集团一校6址,其中5个校址位于北京,除幸福校区外,其余校区均位于城乡结合部、农村及远郊区。为了进一步促进各校区的均衡发展,朝阳区实验小学于2015年年底开启了教师走校教学构思,并于2016年9月启动了教师走校教学试点,先期在幸福校区和润泽校区开展试点。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