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舞龙研究相关论文

2023-03-13 04: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舞龙研究相关论文

论文关键词:舞龙运动 创新 发展
  论文摘要:龙狮运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活动,我国舞龙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我校舞龙运动的开展状况,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弘扬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中最优秀的 文化 遗产.本文通过分析探究舞龙运动的创新与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这项
龙是中国最为神圣的动物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是我国各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性的民间文娱体育活动;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活动.每逢庆典、节日,人们往往用舞龙来庆祝、共欢.舞龙又叫“龙舞”、“玩龙”、“龙灯”等.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龙是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是由龙珠、龙头、龙身、龙尾构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一般为7节,9节和13节、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体大而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舞龙是由龙珠、龙头、龙身、龙尾10个人在4名鼓乐手的音乐伴奏下以大幅度的舞动来表现龙的各种腾跃加滚翻.珠引龙走,龙跟珠行,节节相随,快慢有序,组成各种巨龙腾跃的优美形态.自1995年龙狮协会成立10余年来,我国竞技舞龙运动发展迅猛,国内赛制齐备,国际比赛也初成系统,我国已经训练出一支具有较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舞龙运动队伍,并在学校得到的大力推广,部分高等院校的舞龙代表队经过系统训练,在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并先后在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龙狮训练队以及科研基地.我校作为龙狮训练基地之一,龙狮运动发展迅速,并在大学生第三届舞龙运动中,获得男子规定、自选套路和全能项目金牌,以及女子荷花龙、规定套路第一名,在第四届大学生舞龙运动中,我校龙狮队又获男子传统套路、女子规定和自选套路金牌,至我校龙狮代表队参加比赛以来,总计摘金1O余枚、夺银1O余枚等骄人成绩.近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和世界各国舞龙 爱好 者的努力下,舞龙运动这项集健身、娱乐、喜庆、竞技、 教育 于一体的民间体育项目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社会普及性、竞技性,并拥有国家级、世界级赛事规模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舞龙运动应跟上时代的步伐,被赋予时代的含义,以满足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因此,舞龙运动作为一种优秀的具有深刻 传统文化 内涵的传统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和义务对他进行挖掘、整理,本文通过对传统舞龙运动进行改造和创新,包括对舞龙器材的改革创新,使舞龙运动更适合高、难、美、新的运动需要和人们对审美的追求;对舞龙运动形式的改革创新,使舞龙运动更适合朝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对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进行选择性继承,赋予现代竞技体育的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文化理念,使舞龙运动更适合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需求.并能达到对如何有效继承和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更加完美结合.
  1传统舞龙运动的创新
  1.1舞龙运动器材的创新
  在传统习惯中,人们把龙视为吉祥的化身,龙的形象各有特色,一般用竹、木、纸、布等扎成,舞龙时,由一人持彩球戏龙作舞.另外,还有用荷花、蝴蝶等组合成“百叶龙”,用长凳扎成的“板凳龙”等等.近年来,我们在传统舞龙运动器材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竞技体育的运动要求和人们的审美需求,对舞龙运动的器材进行改革和创新,我们初步自主研究和生产了“荷花龙”.“荷花龙”,是一种构思、制作均极奇巧的舞龙,舞者手执荷花叶,翩翩起舞,朵朵荷花紧紧相扣连,组成龙身,片片花瓣,变成龙身上的片片鳞甲,显得非常的漂亮.女子荷花龙是通过女性的温柔和阴性之美,以荷花为主体的龙为载体,在一定的民族音乐融合下,表现女性独特的肢体美、运动美、思想美、文化意境等理念.使龙与女性特点、女性文化完美结合,使其意味深远,使人留恋于其中.荷花本是象征着善良、淳朴、美丽,而用其花瓣 编织 成的“荷花龙”则体现了炎黄子孙内心的那种善良和淳朴.现已有多所高校根据自身的特色,在舞龙器械上不断创新,先后生产了多种“荷花龙”种类.因此,“荷花龙”这项舞龙运动通过在器械上的创新,更适合舞龙运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1.2舞龙运动形式的创新
  在传统舞龙运动的基础上,我们将根据舞龙运动的特点和运动形式,对舞龙运动方式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和实践,其中包括对男子舞龙增加了舞龙的难度和速度,主要是:①简单的直线行进曲线行进走圆场等基本发展创新为空中造型的游龙动作如“跑斜圆”、“走圆场”、“一人双穿高龙门”等,幅度大,动作流畅.②在动态中增加了纵向移动、横向移动和水平方向的旋转如“纵向曲线慢腾进”、“纵向曲线快腾进”、“飞龙追珠”、“原地螺旋形跳龙”、和“螺旋跳龙磨转”、“大立圆”、“逆向跳龙”等;③从地面动作表演,向叠罗汉技巧表演发展,扩大了表演区域和空间如创“三塔盘”、“站肩舞龙”、“站肩直躺舞龙”等;④以组合动作和表演为主,增加了动作密度,对运动员加大了体能要求,提高了表演效果;⑤各类动作交融组合,特别是 武术 与舞龙动作相结合等增加了动作密度,提高了难度,增加了表演气氛,突出了舞龙的神、韵、意、美.使舞龙运动适合现代体育的发展需求.同时,我们根据百叶龙这项传统舞龙运动初步创造了“女子荷花龙”这项舞龙运动,使舞龙运动与音乐、舞蹈以及器械达到完美结合,呈现出了舞龙运动的新、韵、意、美等特征.这项自主创新的项目在比赛和演出中得到了专家、同行的高度评价.我院于2007年被授予全国大学生龙狮训练基地,现任院长谭伟平教授被授予全国龙狮协会副秘书长,为怀化学院赢得巨大的荣誉.
  1.3舞龙运动文化内涵的选择性继承
  传统舞龙运动有着很深的传统文化内涵,舞龙运动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干百年来在华夏民族中代代传承,它与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 民俗文化 ,以及宗教文化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我们有选择性继承.抛弃守旧、娱神、迷信的文化,继承其内在积极的、科学的文化.龙的勇猛、忠义、不屈的禀赋和精神应是华夏民族每个成员所推崇的,炎黄子孙应将龙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形成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崇尚正直、忠信的道德观念,从而构成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文化和道德规范.舞龙运动在民间有很强的生命力,但要成为一项现代体育还需积极努力,必须使舞龙动作结构不断更新,演练技巧和表演水平不断提高,并将其赋予现代竞技体育的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文化理念,使舞龙运动呈现出高、新、难、神、韵、意、美文化内涵,舞龙运动才能更加适应现代体育发展的需求.

 2舞龙运动的发展展望
  2.1物质层面
  物质层面是最容易受到社会发展影响而变化的一个层面,但同时它又是最容易使人感知文化内涵的外显层面.舞龙运动的器材和服装等,作为属于舞龙文化的物质层面,其受社会发展的影响而形成的变异,就更直接和明显.舞龙的器材,虽古之风韵犹存,但无论从制作工艺还是从制作材料上都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而器材的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运动技术,在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 体育运动 会上就已经显现出器械的现代化问题.面对竞技化发展带来激烈竞争以及高新科学技术和材料,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而言,需要在物质的传统性和现代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使其更具观赏性和实用性,以满足时代的需求.舞龙运动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之一,其器材和服装是展现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因此必须关注物质器材的民族性、传统性、时代性的特点,既要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继承,展现其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又要表现其具有的鲜活的时代气息,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2.2制度层面
  如果从体育文化的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来看,那么制度层面在这三个层面中具有枢纽的功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另外两个层面有着极强的制约性和促动性.因此,舞龙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来领导和协调舞龙的组织管理工作,理顺各方面的关系,适应新的形势,促其良好发展.1995年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和国际龙狮总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龙狮运动开始进入规范有序的管理轨道并被世界接受.在龙狮协会的领导和组织下,龙狮运动高中级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制度,龙狮管理干部培训制度,龙狮人员 出国 审批制度,全国龙狮运动之乡评比制度,龙狮团、队、俱乐部管理与评比制度,龙狮市场管理制度,龙狮裁判员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式列入全国体育四类比赛项目.2003年12月,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龙狮分会也宣告成立.这些龙狮协会的成立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龙狮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标志着中国龙狮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截至今天,已在亚洲、欧洲和美洲也相应建立了自己的龙狮组织,为国际龙狮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突出龙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联合世界龙狮运动组织,特别是从未来进入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需要考虑,2006年l2月在印度尼西亚举办的国际龙狮总会代表大会上决定,国际龙狮总会更名为国际龙狮运动联合会.目前,我国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国际龙狮邀请赛,国际龙狮总会每年还举办一次国际龙狮锦标赛和若干次国际龙狮邀请赛.其制度层面的完善,使舞龙运动逐步实现教育化、竞技化、市场化及国际化建设.

  2.3精神层面
  舞龙运动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和象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了解、学习中国文化.目前,舞龙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际化,一些国际性的舞龙赛事中,有越来越多的外国舞龙团参与,既包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东亚国家,也包括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法国、巴西等西方国家,舞龙运动的国际化正在逐步加强.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舞龙运动国际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国,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渴望与中国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另外,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也是推动舞龙运动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从参与舞龙运动国际赛事的人员来看,华人居多数,这正说明是他们把舞龙运动这项中国传统文化带到了国外,在国外生根、发展.舞龙运动的魅力是不言而喻的,相信,随着历史的前进,必将有更多的外国人参与进来,舞龙运动的国际化,会使舞龙运动的科学化、教育化、市场化更上一个台阶.使舞龙运动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项目.这也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对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对于构建和谐体育和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结论与建议
  近年来,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日益发展的新形式下,舞龙运动作为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已被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和社会体育工作者挖掘、整理并规范起来.舞龙运动也开始走向了竞技化的道路,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强调舞龙运动的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要实现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努力增强和提高舞龙运动的规范化、社会化、市场化及健身化程度,从而使舞龙运动走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增强民族体质,弘扬民族文化服务.
  各级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力度,给予经费、场地、器材等支持,规范龙狮市场,采用政府支持民间集资等 方法 ,保证龙狮运动的健康和顺利进行.

关于舞龙的论文,写好点哦

每逢节日庆典,我们都能看到欢腾旋跃,让人兴奋不已的舞龙。舞龙也称“龙舞”、“耍龙”、“闹龙灯”、“玩龙灯”、“龙灯会”。那么,为什么要舞龙呢?

舞龙的用意,概括起来不外乎这么几条:一为祈雨祈福,二为娱神娱己,三为彰显力量,四为兴旺人丁。

其中,祈雨祈福是最基础的。两湖一带民间传说,战国时的鬼谷子和金角老龙相遇,鬼谷子说:“据我掐算,近日有雨,城内三十六点,城外四十八点。”金角老龙有意让鬼谷子的预言落空,便利用职务之便,让城内下了四十八点,城外下了三十六点,结果城内不少老百姓死于水患。后来玉皇大帝问罪,金角老龙受到贬黜。为了赎罪,老龙便在每年的新春到来之际,逐门逐户地向老百姓鞠躬赔礼,并承诺一年的风调雨顺。于是,人们便据此传说,用竹条铁丝、绸缎纱布扎制成彩龙,每逢年节舞耍一番,表达欢快喜悦之情,也寓意老龙臣服,天随人愿。四川铜梁一带的传说也异曲同工:东海龙王患腰痛病,变成一个老头上岸求医。大夫通过把脉知其非人,便让其恢复原形,并从其腰间捉出一条蜈蚣。龙王病愈后,以泄露天机为谢:言人们只要照它的样子造一条龙四处舞游,便能保雨水及时,五谷丰成。

舞龙祈雨在先秦时期已开始流行,到汉代已具相当规模,形式也多有讲究。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汉代人春旱求雨舞青龙,炎夏求雨舞赤龙或黄龙,秋季求雨舞白龙,冬天求雨舞黑龙。这些龙长达数丈,每次出动五至九条不等。

后世的舞龙,大都包含有祈雨祈福的意味。如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山区的“龙头蚕身灯”。该灯由“龙”的头和“蚕”的身与尾组成。制作考究,形体小巧,头尾能曲能伸,宛转灵活。竹圈联成蚕身,绳索系其内,白布蒙其外,外用红绿彩环缠身,由三个舞技出众的民间艺人分别持头、腰、尾三个部分执耍。“龙头蚕身灯”一般都是成对出行。出灯前,每对灯都要下到江边“吸水”,然后才沿门沿户祝福吉祥。为什么要“吸水”呢?很好理解,龙吸饱了水,才能保证雨水充足。

南方一些地方流行舞草龙枣由柳条、青藤、稻草扎成,夜晚舞耍时,龙身上满插香火,因而又称“香龙”、“香火龙”。舞龙结束时,还要在喧天的锣鼓鞭炮声中,恭恭敬敬地将草龙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用意也是让龙回龙宫,以保佑一方地面风调雨顺。

以娱神娱己为目的舞龙可追溯到汉代的“鱼龙曼延”。《汉书·西域传赞》载:“孝武之世……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颜师古解释说,巴俞都卢、海中砀极都是歌舞名,而“鱼龙”,则是由人装扮成一种来自西域的巨形珍兽枣舍利之兽,先在庭前舞蹈戏乐,然后到殿前激水,水花飞溅中,化作一条巨大的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目”。然后,再化作身长八丈的黄龙,“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故又名“黄龙变”。由此看来,“鱼龙”,当是一种由人装扮成巨鱼和巨龙进行表演的大型舞蹈。由于巨鱼和巨龙之间有一个“变”的问题,因此在表演时,可能还需要幻术、布景、烟雾等来配合。

那么,“曼延”又作何解释呢?“曼延”也作漫衍、曼衍、蔓延等,是古代一种大兽的名字。据说这种大兽“似狸,长百寻”,可以“仿此演为百戏。”古代八尺为一寻,百寻就是八十丈。因而《西京赋》中有“巨兽百寻,是为曼延”之句,薛综注曰:“作大兽,长八十丈,所谓鱼龙曼延也。”由此推断,“曼延”是“假作兽以戏”,是由人扮演成各种巨兽的舞蹈。“鱼龙”当是其中典型的主要的一种,因而称作“鱼龙曼延”。

东汉张衡在《西京赋》、李尤在《平乐观赋》中都有对“鱼龙曼延”的生动描述。从中可以看到,作为汉代的大型歌舞,“鱼龙曼延”集合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演员阵容以及布景、道具和特技,可谓规模宏大,幻象纷呈。除中心节目“巨鱼变巨龙”外,还有由人扮装的熊、虎、猿猴、大象、大雀、大龟、大蟾蜍及其它不知名的奇兽参与演出。

史料之外,还可以从汉代画像石上找到“鱼龙曼延”的影子。如铜山洪楼发现的乐舞百戏画像石,山东沂南出土的角抵百戏画像石,上面都有鱼龙作舞的图像。

“鱼龙曼延”从汉至唐,延续了将近七八百年的时间,唐以后,整体上逐渐失传,后世传留下来的,只是其中的部分节目。民间的龙舞、狮子舞、麒麟舞等,可视作对“鱼龙曼延”的传承和演变。

灯与龙的结合,大约起始于宋时。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道:“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这样的龙灯,即是我们所说的放置在那里专供人们观赏的龙形灯饰。问题是龙是一个能行走、善飞腾的神物,总不能呆到那儿不动啊,况且无论宫廷还是民间,自古都有舞龙的传统。既然舞,就不光在白天舞,晚上也要舞,晚上舞就离不开灯,因此大凡舞之龙,都通称“龙灯”。

“龙灯会”一般在佳节、盛会时举行,场地选在长街广场、村头湾边开阔平坦的地方。龙的品种丰富多彩,有竹龙、木龙、荆龙、草龙、布龙、纱龙、纸龙;有由荷花和蝴蝶组成的“百叶龙”,用刨花扎成的“木花龙”,用铁皮卷成的“铁皮龙”,等等。

龙灯各地都有。四川省铜梁县的龙灯比较出名。国庆50周年大典上的金色巨龙,就出自这个县。铜梁龙灯有“正龙”:头大、胫长、节内点灯,以灯光取代烟火,玩时比较安全。还有用竹编作龙骨,纸扎龙头,布做龙脊,借助灯火而起舞的“彩龙”;用皮纸或绢绸做皮,彩绘鳞甲,龙身能伸缩转动的“肉龙”或“蠕龙”;天旱时求雨,舞时可泼水的“黄荆龙”;用白花扎成,用来祭祀亡灵的“孝龙”;用稻草扎成,插入竹竿,执持起来耍舞的“草把龙”;以及由孩子们耍舞的,用一棵棵大白菜插上竹竿,点燃红烛,中间串以绳索的“菜龙”,等等。

铜梁人舞龙有不少讲究。过去沿袭汉代的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现在逢年过节舞彩龙,舞到人家门前就暂时停下来,龙头频点向主人拜年祝福,然后再上下翻腾,左盘右旋。这时,主人必须鸣放鞭炮以示欢迎,并有所答谢:裹着钱的“红包”或糖果香烟等。

广东佛山人也喜欢舞龙。四五十年代,佛山龙多是用一把把雨伞连接再绘上图案的“伞龙”,或用稻草扎成的“草龙”,做工比较简单。现在的佛山“彩龙”,用竹篾、铁丝做骨架,龙头、龙尾用纸糊,龙身蒙丝绸,配以金属镜片、铝金纸、剪纸、绒球做装饰,造型美观,色彩艳丽。佛山彩龙的品种多样,有金龙、烟花龙、火龙、彩灯龙、坐龙、卧龙等。近年来,“机械龙”、“电脑龙”也走进佛山彩龙的行列。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龙能喷出水柱和肥皂泡,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佛山彩龙出游时很壮观,旌旗、日月旗前边开路,塔灯、鲤鱼、龙珠作引,然后才是张牙舞爪的龙,龙后面跟着锣鼓音乐。舞龙者在锣鼓音乐的伴奏下,表演盘龙、跳龙、扣龙门、穿龙尾、龙过桥、玉龙盘柱、二龙戏珠、蛟龙漫游、巨龙腾空等舞蹈造型。香港回归期间,九龙各界举办“万尺金龙献瑞祥活动”,其高10米、长9米、宽3米,重一吨多的巨型龙头就是由佛山工艺社承造的。佛山彩龙近年来还走出国门,远渡重洋,出现在墨尔本、夏威夷、温哥华、伦敦、路易港等地的街头广场上。

改革竞技舞龙运动竞赛规则的设想论文

改革竞技舞龙运动竞赛规则的设想论文

【摘 要】 竞赛规则是竞赛的准则和杠杆,具有导向作用,是技术发展方向的指南,技术的发展又能促进竞赛规则的不断完善。本文依据中国舞龙竞赛规则和近几年来舞龙裁判工作的经验与教训,从竞技舞龙运动发展与竞赛规则间的制约关系着手,探讨了现行竞赛规则中存在的与竞技舞龙运动发展不相适应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了不断完善竞赛规则,满足竞技舞龙运动快速发展要求的可行性建议与对策。这对推动舞龙运动的普及与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舞龙运动 竞赛规则 设想

1 前言

舞龙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是一种以自发性、娱乐性、随意性为特点的中国民间传统文体活动。1994年5月国家体委将舞龙列入体育竞技项目,竞赛体制也随之逐步完善。1994年5月第一届全国舞龙“佐海杯”邀请赛在福州举行,试行了第一套“舞龙竞赛规定套路”。它标志着中国舞龙从民间活动向竞技体育的转变。在此基础上,第一套“舞龙竞赛规则”于1995年3月出台。1996年10月,第三届农民运动会舞龙比赛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舞龙首次列入农民运动会。2001年4月,在马来西亚举行了国际舞龙锦标赛,并在此基础上修订出台了《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使竞技舞龙的竞赛规则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国际化。2004年10月在第五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中又增设了3个竞赛项目,即:抽签舞龙、竞速舞龙、障碍舞龙。目前定期举行的赛事有:全国农运会龙狮比赛、全国龙狮锦标赛、国际龙狮邀请赛、全国体育大会龙狮比赛、全国龙狮精英赛及多次商业性比赛。

2 对规则的一些内容的分析与讨论

舞龙运动从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走向全国并被列入全国正式比赛(四类)项目,继而又走向国际,突破了地域和民族的界线,实现了从传统舞龙表演向现代竞技舞龙的转型。现代舞龙由于对动作不断的创新,使演练技巧和表演水平迅速的提高,已呈现出高、新、难、神、韵、意、美不同组合的表演形式,发展前景一片灿烂。但是目前施行的竞赛规则仍是2002年经国际龙狮总会审定的中英文版《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裁判法》,规则的完善与发展步伐已远远落后于竞技舞龙运动的发展步伐。因此,完善竞技舞龙运动竞赛规则并使其与运动发展相适应是目前竞技舞龙运动发展的迫切需求。

2.1放宽对比赛器材的严格限制

放宽对比赛器材的严格限制。比如,龙头的重量、外形尺寸等限制。舞龙比赛,比的是运动员的演练技巧和表演水平,比的是对“龙”在形象、气势、风韵、神采上的体现以及对“人龙合一、龙乐一体”完美意蕴的诠释。舞龙器材过重过大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演练技巧和水平的发挥。现代高校舞龙由于动作结构不断更新,演练技巧和表演水平不断提高,已呈现出高、新、难、神、韵、意、美不同组合的表演形式,简单的说就是舞的更快、舞的更高、舞的更花、舞的更美。这也是高校舞龙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竞赛规则对比赛器材的严格限制会毫无疑问的阻碍高校竞技舞龙的发展速度。

2.2改革评分规则,重视难度分值的体现

现行的评分规则虽然也考虑到比赛套路的难度分值,一方面它占的`比例太少,不加创新难度分值仅占总平分的3%。另一方面,随着竞技舞龙技术的不断发展,一般水平队伍比赛套路的难度分值早已达到或超过现行规则最高难度得分对难度分值(12.1分)的要求。国内一些高水平运动队甚至能达到20分的难度分值。众所周知,比赛套路难度越高,对运动员的技术和心理要求越高,比赛的观赏也越强。但是对参赛队来说也就越容易出现失误,比赛的风险也增加了,而比赛规则对动作失误,特别是较大失误动作的扣分,往往是参赛队不可承受之痛,严重影响比赛结果。所以在这种风险与利益的权衡间,参赛队伍往往会降低难度系数以求稳定发挥,这就严重影响舞龙技术向更新、更难、更美的方向发展。所以本研究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应将完成套路难度分值达到对应分值的标准相应提高,或者是重新规定A、B、C三级难度动作名称和类别。将一些开始出现的比较难以完成的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大多数队伍都能轻松完成的动作的难度等级向下降低。另外,本研究认为,还可以在改革评分标准过程中,裁判评分时不再考虑难度分值,在裁判评分的基础上乘以相应的难度系数,得出参赛队的最后得分。总之就是要改革评分规则,重视难度分值,促进高校舞龙技术更快发展。

2.3竞赛规则改革应增加舞龙配乐、服饰、器材外观等方面的评分分值

音乐是舞龙表演的灵魂,服饰、器材是表演的外在包装。在舞龙表演中只有把内在美和外在美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出较高的观赏价值。以舞龙配乐为例,它在烘托气氛、转换节奏、激励队员情绪和引起观众共鸣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旋律快慢强弱的转换和每一个舞龙动作的协调配合,使音乐的流畅性与舞龙的流动性构成了一幅和谐完美的画面。音乐是舞龙运动的灵魂。鼓、锣、拨等传统打击乐现仍是舞龙配乐采用的最多的形式,而选用音乐带伴奏的比例也在逐年地提高。音乐带伴奏,要求龙运行的节奏变化与音乐的轻柔舒缓变化节奏变化相一致,达到很好的融合效果,一环紧扣一环,音乐烘托表演的气氛,表演表现音乐的意蕴。如果音乐配合得当,可以把表演者和观众一起带入高雅的意境,达到忘我境界。同时由于音乐带伴奏时间是固定的,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在音乐带的伴奏下完成动作不必考虑套路的完成时间是否超出规定时间。舞龙运动向舞台艺术、高雅艺术发展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能够配合这种舞台表演,并且体现出高雅艺术特质的舞龙配乐,首先应该是包含多种音乐元素的高雅音乐,显然这种仅由鼓、锣、拨合成的体现浓郁民族特色传递喜庆祥和的打击乐不能够完全满足舞台表演需求,而选用合适的合成音乐伴奏却能够完全满足舞台表演对音乐多元性的需要。另外,选用音乐带的伴奏,在参加比赛和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增加便利,减少比赛或表演开支成本。所以选用音乐带伴奏也是舞龙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故而竞赛规则改革应增加舞龙配乐、服饰、器材外观等方面的评分分值,同时要充分利用规则对舞龙运动发展的导向作用,大力提倡使用多元合成的现代音乐。

2.4竞赛规则要向简洁化、量化的方向发展,且易于操作竞赛规则要向简洁化、量化的方向发展,且易于操作。还要在赛制上寻求改革,在年龄、性别、专业类别等方面加以分组进行比赛。

3 结论与建议

竞技舞龙运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竞赛规则的制约和导向作用,因此对舞龙运动竞赛规则的完善显的尤为重要。首先竞赛规则要向简洁化、量化、易于操作的方向发展;其次竞赛规则的修改不仅要放宽对比赛器材的严格限制,重视难度分值的体现,还应增加舞龙配乐、服饰、器材外观等方面的评分分值。总之,要充分利用舞龙竞赛规则对运动发展的导向作用,顺应现代舞龙动作结构不断更新,演练技巧和表演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将舞龙运动导向“舞的更快、舞的更高、舞的更花、舞的更美”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裁判法.国际龙狮总会审定,200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