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毕业论文职业教育

2023-03-13 04: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毕业论文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浅析》

摘 要:职业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为科教兴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新时期推进高教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祖国的明天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教学能否收到良好效果,方法固然是重要的,但教师的教学态度、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等,都会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个人状况 职业教育作用 现状 生源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68-02

走上工作岗位后,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积极向上、努力进取,认真学习理论,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为学生学习设想,言传身教,一心扑在教学上,辛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我在工作中注重掌握学生基本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在与学生交流、解答疑问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带领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取得了进步。同时大量阅读教育类书籍,为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从更高的层次上对教育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从小事做起,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用积极地态度工作: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学生的一次进步,家长的一次感谢,同事的一次赞许,都给我莫大的鼓舞。因为我一直从事的是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因此对职业教育有着以下的一些认识:

一、经济发展以教育为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潜在的和综合性的,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及各种专门人才。教育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劳动力知识存量的多少、国民素质的高低。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大业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科技进步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恰恰在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中有其他类型教育所不具备的功能,即可把具有普通文化素质的劳动者培养成为掌握某一行业技能的专门人才,使职业教育成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作用最直接的教育类型。简单来说,职业教育可向经济社会提供能掌握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进而丰富社会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经济发展的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教育作为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工具,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与经济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更是明显突出。人力资本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教育投入的增加促进了人力资本形成以及技术创新的速度,进而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持续增长又为教育的投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并激发了教育投资的进一步增加,可以说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循环关系。

二、职业学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经济和社会矛盾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反映。就目前看,一方面许多职业学校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社会急切呼唤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企业苦于找不到理想的技术人才,许多有教育需要的人也寻不到理想的学习场所。这表明: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不优的问题同时存在。这是制约当前职业学校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职业教育的发展,受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同时自身发展存在各种问题:

1.职业学校社会认可度不高

社会歧视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将学历歧视放在第一位。普高热的冲击。就业形势的严峻,加剧了人们对学历的追求,读大学成为大多数人认为求得好职业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也迅速发展各种专业,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加上一般高校逐年扩招,高职院校也打通了对高中生的招生渠道,多种社会力量都为普高毕业生提供了宽松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条件,不少家长对升学形势盲目乐观,认为现在就是把孩子送入高中、再进人大学的大好时机。因此不少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职校就读,以及一些学校自身管理的疏漏导致声誉下降,也是导致生源日益枯竭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生厌学数量居多

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在初中学习、纪律双差。经历中考失败的打击而产生强烈的厌学心理,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同程度存在问题,更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少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想法走进职校。厌学情绪不仅制约学生的发展,也困扰着职业学校教师,不少教师由此产生职业倦怠感。

3.专业不专,特色不特

随着社会发展,一些传统优势专业的地位受到挑战,一些新兴、弱势专业还没有形成特色和一定的影响力。目前就业看好的汽车维修与驾驶、数控机床、挖掘机培训,护理学等专业根本没有软硬件设施,甚至没有办学资质;而联合办学又是需要条件的,实质上是帮助别的学校招生办班,这些都影响到学校的特色发展与整体竞争力。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用工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而学校的发展却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步伐,企业需要具备更高科技水平的技术人员,而职业学校毕业生对此几乎无法胜任。另一方面,技术含量型企业比例偏少,就业准入门槛较低,出现了职专生与非职专生同工同酬现象,无法显示职专生能力优势,也影响了上职教的积极性。就业出路的困难,是职业学校遭冷遇、招生困难的一个直接的主要的原因。

三、改革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2.完善制度,创设有利于技术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环境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首先,提高教学和就业质量。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苦练内功,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学校既要拓宽就业渠道,保证出口畅通;既要加大外联力度,又要狠抓质量管理,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最受企业、用人单位欢迎的并且具有吃苦耐劳精神、遵纪守法意识并能熟练掌握一门或几门实用技能的人才。

其次,拓宽办学思路,实施产教结合。实行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培养。学校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再次,着力搞好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水平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条件,要以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和师德素质为重点,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尤其应当加强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除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外,在能力和素养方面还有特殊要求:一是行业职业道德。“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并遵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二是行业职业素质。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三是组织管理能力。要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四是协调交往能力。“双师型”教师要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办事,具有较强的交往协调能力。五是创新能力。要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形势,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解析论文

职业生涯(Career)规划这个概念的含义曾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过很多变化,在70年代职业生涯专指个人生活中和工作相关的各个方面。随后,又有很多新的意义被纳入到“职业生涯”的概念中,其中甚至包含了生活中关于个人、集体以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是否成功,能否被大家、社会认可,并达到社会对其相应的回报,决定于这个人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大小及其对社会的意义,换句话说,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与否、满足与否,关键在于他是否能在所选择的工作中发展和实现自我,进而享受他所选定的生活方式。

职业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一个人的收入、生活水平、社会地位,个人的价值和生活的满足愉快与否,进而决定其一生是否成功。人生这么重要的事情,没有相应的规划将是很难成功的。

一、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讲就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要从事的工作、相应的学习培训以及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要根据实际条件具体安排。还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确立适当的变通性。虽然是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 职业规划 也是个体的人生规划的主体部分。

换句话说,职业生涯规划的意思就是: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组织,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如何通过你的学习与工作达到你的目标?针对个人进行的职业生涯设计,可以为人才提供优良的发展规划,使被设计者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为在工作中更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行自我改进。事实证明,不少人事业无成,并不是缺乏知识和才能,而在于没有设计和取得最适合于自己成长与发展的职业生涯。

二、当前国内外职场人员职业规划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的生涯教育的起源还是比较早的,但是可惜中间中断的时间比较长。中国最早在1916年由清华大学周寄梅先生引入并实施“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辅导,可能是中国生涯教育的开山之作。1917年吴廷芳、梁启超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以“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宗旨,针对当时国内学校教育和生活脱节、职业结构改变、人力供需失衡、以及国民职业教育观念较差的现实,大力推动生涯规划教育。1918年出版了《职业 指南 》,1923年出版了《职业指导》。1924年更是推动中小学建立“职业指导委员会”或者“职业指导部”,建立“职业指导员”队伍协助学生进行职业抉择。但这只是昙花一现。之后由于战争、社会等因素,我国在生涯规划领域的发展几乎停滞,大大落后于国外或境外。

目前在国外己有大量的公司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服务。在美国有60%的在职人员希望在未来的12个月里换工作;80%的被调查人对自己目前的职业失去兴趣。在日本,人们每到年末便主动去参加个人测评,对自己及所能胜任的工作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并根据测试结果来判断自己的工作去向,修正职业生涯计划。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人才测评 考试 在很多国家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从事职业

生涯规划设计的机构也越来越多。

我国进行学生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教育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才开始在我国学习和推广前沿的理论和做法。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在理论的发展和本土化的工作方面,尚未出现理想的结果。因而,对于进一步运用和实践起到了阻碍的作用。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专业背景差异较大,而且教师生涯辅导和职业咨询等专业培训项目目前只有上海和北京等发达地区开设,并缺乏资深的督导教师。总体来看,我国在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处在学习、模仿和探索的起步阶段,专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如要满足日益增加的对于生涯规划教育和咨询,需要加大发展步伐。此外,由于我国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和教育发展上有相当的差距,在生涯规划的教育领域差距更是明显,如何促进各地区的交流和共同发展,并发展出具有******的生涯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也是目前所面临的特有问题。

三、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现状剖析

1、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与实际现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据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还是比较陌生。调查中,只有176位学生称对“职业生涯规划”非常了解,这个比例还不到被访问总数的10%,有34%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虽然,大多数被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并不了解,但是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67.2%的被访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19.2%的被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程度不置可否;只有4.2%的被访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超过7成的被访学生(包括研究生)非常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帮助;只有3%的被访学生认为不需要这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很多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都是相当缺乏的。虽然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但是大学生自身对职业发展指导方面的需求十分强烈。职业生涯指导作为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贯穿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要从入学初期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2.大学生缺乏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十分盲目。目前,大学生在学校接触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一般有学校或院系组织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导师的单独辅导、辅导员的一对一的指导、师哥、师姐的指点等,调查数据显示:近4成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即使是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多数学生也只是受到过师哥、师姐的指点而已;参加过学校或院系组织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的学生只占被访学生总数的29.8%。

相对而言,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四和研三的学生在学校接触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较多一点,尤其是参加学校或院系组织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分别占该年级被访学生的41.3%和34.2%。当被问及“你在学校接触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哪些内容?”时,一半以上(53.6%)的被访学生接触到过学校提供的本专业的就业信息范围和就业状况,其它内容依次为培养自身对专业的兴趣(32.7% )、促进自我认知的培训( 27.0% )、建立与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资源库,为学生见习和就业提供服务( 21.6% )、进行某些职业 心理 的教育和能力训练(17.7% )、对选择职业有特定辅导(14.3% )、进行过特定择业技能的培训(11.70/a )。

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相关职业生涯发展的教育还很少。虽然各校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在职业发展指导工作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是还存在着参与同学范围较小,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还不能满足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职业发展方面的要求。这说明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学生还有很多的此类需求。

3.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实现理想的实际行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所了解,也有了初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许多人也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没有把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认真按规划执行。77.5%的被访大学生中只有24.6%的被访学生认为很清楚实现理想的途径,而且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有26.9%学生开始经常关注他所希望的就业行业,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调整自己的发展和规划;有42.4%的学生虽然没有了解过他所希望的就业行业,但是这部分学生还是非常有意愿能有适当的渠道进行了解;另有22.6%的学生对此根本没有考虑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6.9%的被访学生他们虽然想过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需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但并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

4.大学生对自己认识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盲区。调查发现,在被访的2321位大学生中,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特长都非常了解的占总数的35.0%;对自己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职业都非常了解的占总数的20.4%;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都非常了解的16.3%;十分了解自己将来从事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的占总数的11.7%;十分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职业发展计划的占总数的10.3%。当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层次进一步深入时,我们发现人数却在减少。大学生对自己的喜好并不十分清楚,更不必谈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规划。

5.学校提供的指导内容和范围欠缺,学生满意度低。从调查中看,学生不仅仅只是满足于一般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介绍,而是深层次适用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而目前各所大学现在为学生提供的有关职业生涯方面的指导并不十分充足和完备。另外,还有11.6%的学生没有参加过本校的职业生涯指导;42.7%的学生没有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或相关的讲座或招聘面试技巧、就业理念相关的培训。

从数据来看,大学生急需学校提供的服务内容和项目依次为“了解自己是怎样性格特质的人,适合怎样的职业”( 33.6% );“了解自己的专业与职业发展有关的内容”(29.7% );“提供自己在想从事的行业进行实习”(15.7% );“了解学校就业工作的政策和基本状况”(13.6%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上,最大的需求是要了解“我”、“自己”并想通过科学的方法、专业的手段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诉求、价值。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职业测评(55.1%)和专家一对一的咨询(53.7%)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次想知遣的是自己所学与未来职业的关系,包括动力和阻力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客观条件;再次是希望自己在校期间能对将来从事的职业有所实践,另外,社会大环境给予的政策也是学生十分关心的。但是大多数(61.1%)学生还是希望得到相关的指导,在大的方向上明确目标,并为所需要的素质做准备。有32.2%的学生表示顺其自然,不用这么早考虑,他们认为到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再说也为时不晚。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仍有6.7%的学生感到前途渺茫,无所适从。

在西方许多国家,大学前两年并不限定专业和方向,学生可以广泛选修各学科的基础课,高年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才考虑选择专业和方向。而在中国,受高考体制的制约,很多人在选择专业时都很盲目,从而导致很多人才走错了路,选错了行;有2-4%的学生被大学录取后不去报到,其中绝大多数是因为对专业不满意,给国家、社会和个人都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而对于在校生,如何择业成了大问题,很多人直到毕业还不清楚自己到底能干什么,适不适合这个专业,应该把什么作为工作,把什么作为职业,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已屡见不鲜;另外,毕业生由于对专业不感兴趣,选择其它方向 考研 、考博的也不乏其人。

这些现象都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在现行的教育下,高等院校应该对学生进行怎样的人才培养导向?应该看到,有些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并不很清楚本专业的情况和分配去向,对于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也不清楚,此阶段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引导,就可能会使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浮于表层,专业思想不巩固。

四、高等院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义

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非常必要的。社会给予成员个人选择自己真正想做、又能做得更好的职业的权利和自由,这种择业权必须受到员工本人素质和社会需求的约束,个人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要尽量从能发挥自己优势的事业着手。高校学生涉世不深,经验不足,择业目标不明确,在形形色色的职业面前,往往表现得无所适从。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校学生虽处于青年中后期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缺乏丰富的经验,但他们的心理品质己全面、完整地发展起来,心理智能已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塑性较强,个性逐渐形成并定型化,自我意识的要求和能力显著增强,更加关心自己,完全可以对未来的工作、职业、事业展开想象与设计,而且能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奋斗。只有树立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激励人们努力奋斗,并积极去创造条件,实现目标。

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

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其他相关问题探讨

(一)高职学生是否要完成毕业论文在教师中,对高职学生是否要完成毕业论文的困惑由来已久,甚至在本科院校也有取消毕业论文环节的动议,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方面:一是认为,高职毕业生与本科生一样,完成毕业论文,要求太高;二是在以往的指导过程中出现的前文所述的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写作水平有限,缺乏积累,再就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使得教师指导甚为困难;三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的篇数太多,教师工作负荷过重等。毕业论文是学生总结学习成果,巩固、综合已学知识,进行专业训练,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本文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要求其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这也是世界许多国家的通用作法。在一些先进国家,特别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连小学生、中学生都要完成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也可以称作为论文、调研报告,至少也是小论文吧;另一方面,从职业活动的需求看,在人的职业生涯中,人们要不断地与外界沟通,与上级、内部其他部门及下级沟通,要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工作等,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个人职业的发展极其重要,这是无可置疑的。至于上述困惑的解决有些可以寄望于学校资源的改善,作为教师我们主要可以做的是,通过合理的安排、规划,指导学生收集来自实践领域的、专业领域的资料,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论文水平。

(二)提倡高职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实践以全面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论文写作,体现在论文的选题中,在学生专业知识应用和业务技能训练前提下,尽可能结合生产经营需要,积极选取从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题目。选题的实践性强,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所学,解决或深入了解一个实际问题并积累实践经验的途径;选题的实践性强,既能为生产、管理服务,又能接受生产、管理实践的检验,同学们可在实践中得到磨砺和提高,应大力提倡。建议可否将论文写作全部或部分纳入实践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卢德馨研究型教学20年—理念、实践、物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周建松主编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代写的论文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