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印问题研究论文

2023-03-13 01: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印问题研究论文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和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提升,有关中国与印度比较的学问已成为国际显学,印度科技部长不久前访问中国时也对双方经济做了全面分析和比较。其实,中国与印度比较问题的核心实际上是谁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谁更具有发展潜力。如果能清楚地认识两国各自经济体制的优势和不足,并在相互合作中取长补短,中国与印度完全可以在交流和学习中最大限度地释放合作潜能。

中国与印度经过长期摸索,分别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制造业驱动,伴随着境内高储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境外直接投资和外贸扩张,是一种兼顾内需和外向的发展模式。

而印度的发展模式较为独特,它重消费而非投资、重内需而非出口、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产业而非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工业,这种方式使印度经济对全球经济不景气冲击的抵抗力较强,表现出比较强的韧劲和经济平稳增长的长周期性。

印度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的确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例如,印度境内的储蓄水平只有中国的一半,每年流入印度的境外直接投资大约只有中国的10%,印度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比中国落后大约10至15年,但印度却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速,而且它有30%至4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生产力的增长,而不是资本或劳动力的增加。

不过,印度经济模式中的问题也同样十分明显。例如,印度境内办事效率较低,往往不能集中力量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在印度开办一项业务所花的时间是在中国的两倍,注册资产在印度要花67天,而在中国只要32天;履行合约在印度要花425天,而在中国只花241天。

印度社会经济的分化也十分严重,现代化与落后共存,是一个对比鲜明和充满矛盾的国家。印度位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但世界上最贫困的人口中有四分之一生活在印度;它是世界第六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但数以亿计的印度人劫缺乏电力能源;它的250多所大学培养了300多万名科学精英,但40%的印度人口仍是文盲。在德里和班加罗尔等城市,茅草屋往往与跨国公司的摩天大厦交织在一起。

内容提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有许多共同或相似之处;既是邻国、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又是全球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两国的经济发展为世界所瞩目。而中国与印度也是最具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 魅力的国家。本文比较了两国利用外资格局的明显差异:FDI在中国更多流向加工制造业,在印度则更多流向软件服务业;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存在差别的原因是基于总体引资环境、经济发展战略侧重点等方面的差异;且中印利用外资对经济产生了不同的重要影响。因此两国应该向对方借鉴经验。
  关键词 中国 印度 FDI 比较分析
  
  一、中印利用FDI概况
  
  (一)中国利用FDI概述
  自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前的近三十年时间里,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基本上是空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979-1986年起步阶段、1987-1991年稳步发展阶段、1992-1996 年持续快速发展阶段、1997-2001年为调整阶段和2002年入世以来进入发展
2.熟练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外资进入中国的重要因素
  由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丧失殆尽,迫使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纷纷转向发展中国家。2003年3月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结果表明,在制造业领域,纽约、东京、上海三地人均月薪分别为2300美元、2500美元、207美元。显然,中国上海更具有成本竞争优势。
  3.中国拥有庞大的潜在市场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指出,市场因素主要为市场规模、市场增长、市场的格局及顾客的类型, 是跨国公司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国, 拥有13亿多人口, 市场庞大, 投资有利可图。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快速膨胀,世界排名快速前移。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越英国和法国,跃居世界第四位(美、日、德、中),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从2003年至2006年,中国持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而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使中国具有了吸引外资的重要砝码和更大的发展潜力。
  4.加入世贸组织为外商提供了更大的进入空间
第一是中国软件行业的人才供应与印度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中国软件人才缺口较大,据最新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每年至少存在20万软件人才缺口,并且这个缺口还在以每年20万左右的速度增加。比较而言,印度软件从业人员约110万,此外,在海外工作的印度软件工程师达10万人,使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人才国,为印度软件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
  第二,印度的人力成本目前低于中国。据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美世咨询2005年11月中旬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中国42种职位中,95%的基本工资成本要高于印度 (如表3所示) 。
  第三是人口老龄化。印度目前有近10亿多人口,其中大部分为青壮年、儿童,年龄结构很年轻。数量如此众多的劳动力 (或准劳动力) 资源,是印度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以2003年数据为例,印度65岁以上老人的总数为5400万人,占其总人口比重为5.07%;而中国65岁以上老人的总数为9401万人,占其总人口比重为7.27%。这说明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印度严重。

我现在写一个论文,题目是中印关系对峙的原因,我现在需要一份提纲我该怎么写

提纲就是对你论文的概括,就是你打算写哪几个方面。比如你可以写:1.中印矛盾的根源。
2.中印在领土上的冲突 3.中印历史上发生过的军事冲突 就类似这种的,也就是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你的论文

求中国领土争端论文

领土争端:中国稳定周边的重大考验

中国是一个陆地和海洋大国,周边情况十分复杂。中国与邻国的陆地和海上领土争端,大多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仍然悬而未决。从目前情势看,这些难题不仅短期内解决无望,而且趋于恶化和复杂化,这对中国继续贯彻稳定周边的方略,无疑将带来重大考验。

中印边界争端,是中国迄今唯一存在的陆地边界纷争。这些年来,印度不断在东段争议地区采取单边行动,建“邦”立“府”,加快移民,企图迫使中方承认其“实际管辖权”。为此,印军在东段争议地区增兵6万,并部署武器,加强机场、道路等战场建设,其长期占有中国领土的目的暴露无遗。就中印在争议地区的政治、军事态势而言,总体上是印度得势得利,中国处于较被动地位。在此情况下,中国希望谈判解决争端,无疑面临很大困难。

中日钓鱼岛争端,既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是中日关系的现实麻烦。钓鱼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占领该岛不仅可以控制台湾北部重要港口和空中航道,而且雷达监视范围可达中国大陆沿岸的福州、温州和宁波等大片地区。钓鱼岛附近还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立场毫不松动,并采取了新的控制措施。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宣称,将同美国协商,把钓鱼岛问题纳入日美安保条约框架内。美国政府也表示,钓鱼岛一直在日本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这些情况说明,中日钓鱼岛争端存在升级的危险,而日美联手的可能性也明显增大,解决钓鱼岛争端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

中国与越南及南海诸国的海上争端,是近年来日益凸现的问题,今年则呈现出更加恶化的趋势。南海诸国在争议海域采取“双加快”方针,即“加快事实占领”和“加快独自开发”。越南是南海诸国中唯一宣称拥有南沙群岛全部主权的国家,也是侵占我南沙岛礁最多的国家。今年以来,越南在南海问题上动作频频,不仅公然任命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主席",还大肆抓捕中国渔民,并联手马来西亚向联合国提交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案”。越南等国在南海的开发,早已进入获利阶段,中国至今却没有一口油井,要想既得利益方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恐怕也是十分困难。

为什么这些国家如此肆无忌惮?因为它们都号准了中国的"脉搏",即为了谋求和平发展和维护周边稳定,不会轻易使用军事手段解决领土争端。多年来,中国一直奉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但要看到,取得这种稳定也付出了很大代价,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忍让态度换来的。中国历来主张以谈判方式解决争端,中国老一代领导人甚至提出,把这些问题留给后代去解决,足见中国的和平诚意。但在目前情况下,中国不能无视严酷的现实。谈判桌上当然是以实力为后盾,但如果对方看准你不会用实力做筹码,那么主动与被动,强势与弱势的地位,显然会对谈与不谈,谈出何种结果带来更大影响。

就中国现在情况而言,稳定周边的大政方针当然不会改变,但对于日益凸现的领土争端问题,在需要时中国应该做相应的军事准备。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打”为解决方式,中国需要具体稳定周边的军事震慑力,使与之有领土纠纷的国家不敢轻举妄动。能否有效应对领土争端这个重大考验,将决定中国能否营造长治久安的周边环境,也将影响到中国未来的长远发展。对此,在战略上需要深谋远虑,政治、经济和军事上也应做好必要准备。

中国和印度因为啥闹纠纷。我要写作一篇中印关系的作文,该写些什么呢?

主要是边界领土的争端产生的争端: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1700余公里分西、中、东三段;

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

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我们手中;

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

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约90000平方公里,即网上常说的藏南地区,现全部控制在印度人手里;

在整个中印边境争端中,东西两段是争议重点,1962年的边境冲突也是在这两段打的。

中国与印度两国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西、中、东3段。西段约600公里,中段约450公里,东段约650公里;

1962年两国因边界争端爆发了一场边界战争;

30余年来,虽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寻找公平、合理解决边界争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印边界官员级谈判已举行了15轮,专家小组会议召开12次。但两国政府从未放弃努力,2003年6月瓦杰帕伊总理成功访华,第1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也于今年10月23日至24日在新德里举行。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