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五四论文获奖题目

2023-03-13 01: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五四论文获奖题目

论五四运动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深刻影响

跪求关于共青团的论文,题目不限

共青团工作社会化机制探析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共青团工作
社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共青团组织要构建社会化载体,进一步扩大
团组织的覆盖面;构建社会化运行机制,大力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构建社
会化配置方式,有效整合团组织内外资源;构建社会化服务方式,实现团组
织全方位服务青年。
关键词:共青团工作;社会化;机制构建所谓“社会化”,是指新的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学
习知识、技能和规范,接受文化传统,逐渐适应社会
生活的过程。后来被研究者引用到组织领域,成为一
个组织依靠社会、动员社会,又作用于社会,以实现
特定社会目标的互动过程。对于共青团工作来说,
“社会化”既是有效的工作手段,又是系统的工作思
路。通过不断的实践,可以使共青团工作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加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改革
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巨
大变化,对共青团工作社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构建社会化载体,
进一步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非公经
济空前活跃,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不断涌现,
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在竞相迸
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纷至沓来。以青年为主
体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青年作为最
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社会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
市,外来务工青年大量涌入,在为所在地的经济社会
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产生出一个庞大的青年
需求市场。相比之下,传统的共青团组织设置方式却
先天性不足,有团员无组织的现象大量存在。在中西
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青年劳动力资源的大量输
出,许多农村成为“空壳村”,团组织有名无实,工作
无法运转。因此,如何因地制宜设置团组织,实现团组
织设置的社会化成为团组织应对工作挑战的重大课题。
共青团组织要做到更好联系和引导广大青年,顺
应时代发展,服务党政工作大局,就必须改变以往局
限于工作单位开展活动的状况,树立大社会的观念,
构建社会化载体,不断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要构建
共青团工作的社会化载体,首先要求团的基层组织设
置要从单位转向社会、向社会延伸覆盖。在城市,由
于非公经济中企业的社会职能逐渐转移到社会,需要
所在社区团组织承担起其责任和义务。对于非公经济
企业团建工作,团组织只有争取到企业业主的认同和
支持,才能为团建工作奠定基础。团组织在非公有制
经济组织中站稳脚跟之后,要以“一建三争”(建立
团组织、争当青年岗位能手、争当优秀团员、争创优
秀青年集体)为载体,采取挂靠、联合、选配团建联
络员等方式逐步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在农村,要以新
农村建设为契机,以“青春建功新农村”活动为抓
手,积极应对农村团组织建设遇到的挑战。利用新农
村项目建设引发青年劳动力回流的有利态势,推进农
村团组织建设。同时,把一些力量薄弱的村级团组织
就近与其他强村结对、合并,实行强村带弱村战略,
推动村级团的工作整体推进。以农村青年中心为纽
带,积极探索依托基地,农产品协会等形式建团。对于各地的流动团员,要积极探索“一个身份,双重管
理”的模式,继续搞好社区建团工作,在试点已取得
经验的基础上成熟一个,组建一个,“不求所有,但
求所在”。团组织只有肩负起反映民意、服务社会、
凝聚民心、动员社会的职责,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和
战斗力,成为组织和引领青年社会力量的坚强核心。
二、构建社会化运行机制,
大力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
青年是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力量。随着经济的发
展,时代的进步,青年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
网络博客、自组织社团、新型协会不断涌现。近几年
来由青年个体根据业缘、趣缘、地缘而成立的大量青
年社会民间组织,就是以休闲、娱乐、交友、体育、
旅游、车迷等多种兴趣为目的和为环保、慈善、维权、
公益事业义务贡献等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比如上海
出现的“相约四季”俱乐部、“青年白领”俱乐部、
“帕奥车友”俱乐部等。开放包容的社会为青年展示
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需要团组织的工作形式随
着青年社会民间组织需求而转变。共青团组织要更大
程度地吸引和凝集青年,就应该构建共青团工作社会
化运行机制,根据青年的物质文化需求开展工作。
构建共青团工作社会化运行机制,需要研究青
年、认识青年。共青团对于青年的调查和研究要更贴
近青年的现实生活,更贴近党政和社会对青年的关注
点,通过建立青少年社会调查系统,让党和政府及
时、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青年的动态、需求和呼
声,影响和参与政府及有关社会组织关于青少年问题
的决策,进而形成青年问题及有关社会问题的预警反
馈机制,同时增强共青团组织在有关青年事务中的发
言权和权威性,促进有关青年立法、青年政策和青年
工作的发展。
构建共青团工作社会化运行机制,在自身职能的
履行上要“补位”。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原来一部
分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逐步由社会团体来承
担,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管理上的缺位,如青
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进城务工青年权益的维护,青
年志愿活动的组织协调等,这些工作与青年自身发展
密切相关,也是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易被“边缘化”的
部分,共青团组织有自己的政治、组织、人力等方面
的优势,完全可以承担青少年事务的管理、青少年权
益的维护、青年文化的弘扬等部分职能,因此,共青
团组织要在自身职能的履行上自动“补位”,进一步
扩大工作范围,更好地融入社会。
构建共青团工作社会化运行机制,服务青年的工
作手臂要“延伸”。一个重要的“延伸”是通过青年
联合会,青联地方会员组织作为联系各青年团体的联
合组织,其形式的调整和变化将有利于联系社会青
年,联系民间青年社团组织,同时易于青年的认同和
接受。还可以通过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兴趣社团,
甚至“QQ网络群”等多种形式,把青年组织起来、
联系起来、凝聚起来、调动起来。各级团组织要把青
年工作的开展向非团员延伸,向八小时之外延伸,向
下级团组织延伸,形成团组织工作运行机制的社会
化、网络化。对于不同性质的青年群体采用不同的组
织联系形式,有利于提高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有利于填补社区两新组织团建中的空白,使两新组织
的青年职工在政治意识淡化的情况下,在企业提升自
己的经济收入和业务技能的同时,也能参与融入以团
组织为核心的青年外围组织活动。
三、构建社会化配置方式,
有效整合团组织内外资源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形
式,其最大的特点是资源配置社会化。共青团工作社
会化层面的推进,要求共青团积极营造社会对青年组
织的需求,在青年工作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上,充分
整合社会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方
面团的一些资源在流失,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资源在流
入。要使共青团的资源流入大于流出,关键的问题是
要营造青年和社会对共青团工作的需求。只有存在需
求,才能有市场;只有有市场,才能有各类资源的进
入。当前共青团在这方面具有多方面的可能性和充分
的现实条件:一是政府工作对共青团的需求,如参与
再就业工程等;二是社会上的各类青年群体的发展对
共青团组织的需求,如“白领”青年群体,迫切需要
有人为他们建立互相之间及其与社会其他人群之间沟
通、交流的渠道;三是2007年中国人均GDP达到
2000美元以上,青年日益增长的生活和文化需求。
共青团工作只有进一步适应这些需求,才能赢得更多
资源的支持和投入。
共青团的各类资源是开展团的各项活动的重要保
证。团的各类资源主要包括人、财、物、信息等。这
些资源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来源于上级,如人员的调入、经费的划拔、党政、党团共用阵地等;二是
来源于自身,如由团办实体、团的刊物发行所创费
用,这两个方面的资源来源有限,且受多种因素的制
约,因此需要下功夫进一步整合资源。
首先,争取组织资源。要争取上级支持建立青
联、青企协、少工委、预青办等组织,充分挖掘与青
少年事务相关的部分资源,优化共青团的工作环境,
及时争取政府职能部门在人员、政策、技术、经费上
的支持。其次,争取资金资源。随着共青团工作职能
的不断拓展,共青团单纯依靠财政拔款、依靠自身的
有限资源开展工作已远远不能满足共青团事业可持继
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共青团组织必须遵循经
济规律,注重市场法则与组织优势的结合,在服务大
局和社会的过程中,整合社会资源为我所用。要依托
社会力量建立各项基金,采取多种形式,争取多家企
业建立各项基金,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推进救助社
会性弱势群体工作的深化发展。通过青联、青企协等
组织进行融资。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定期组织举办联
谊会、座谈会、培训班和参观考察等等,以及通过争
取有关部门在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青联委
员、青企协会员支持,加强协作,同时赢得青联委员、
青企协会员对共青团工作的信赖和工作资金支持。
再次,争取社会资源。团组织设计的主题活动和
工作,采取企业出资协办,给予企业冠名权,扩大企
业的知名度。对已通过市场化运作的阵地如读书社、
律师事务所、农业服务中心、青年中心等,通过团组
织的政治优势进行扶持、命名,建立团组织参与管理
的合作式的团的活动阵地,团员青年在参加活动时凭
证优惠,团组织负责提供宣传、推介等方面的服务,
既达到了服务青年的目的,又扩大了团的活动阵地。
最后,争取人力资源。通过开展青年人才开发活
动,扩展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力,通过“五四青年奖
章”、“十大杰出青年”等项评选活动,发现和树立一
批青年典型,通过“十杰”带动青年的各项公益事业发
展。要通过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不断树立青年良好形
象,满足青年的人生成就感。此外“青年文明号”创建
活动,青年文化活动,青工创新创效等团的品牌活动在
不同程度上为共青团组织争取了更多的人力资源。
四、构建社会化服务方式,
实现团组织全方位服务青年
在社会转型期青年的发展需求是多方面。从近年
来的情况来看,就业已成为青年发展的第一需求。中
国作为世界青年人口大国,就业不仅是青年生存和发
展的根本,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共青团组织要
紧紧围绕青年就业创业这一中心,切实搞好服务。一
方面要对市场定位进行分析。通过对青年就业和创业
特点的长远分析,确定青年创业行动的初级目标是就
业,高级目标是创业;确定把实现就业作为青年创业
行动服务青年群体的措施,把帮助创业作为服务青年
个体的措施;确定青年创业行动的现阶段目标是就业
和创业,社会目标是大力弘扬青年创业的时代精神。
通过对团组织能力和作用的分析,把团组织的切入点
放在青年创业的第一个环节。另一方面,要对市场潜
力进行分析。既要做盘活存量的文章,更要突出做好
增量的文章。共青团组织既要积极在企业和青年中牵
线搭桥,提高就业和再就业的成功率;又要通过扶持
青年企业家和青年创业典型,使其事业做大做强,在
其自身发展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就业
机会从盘活存量到提高增量,从基本内涵到持续递
增。团组织要根据青年现实需求,多做服务于青年的
实事,如培育就业中介组织、建立就业信息平台,促
进青年就业;加大青少年培训教育建设力度,建设务
工青年培训学校,加强青年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
广大青年的就业创业。
农村和城市包涵着各种不同的单位和经济组织。
共青团组织要通过与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更好地服务
于青年的学习和成长,维护广大青年的合法权益。要建
立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图书室、阅
览室,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推进青少年“维权
岗”建设;建立社区青少年各界专业人才服务队、青少
年法律学校,深化青年文明社区活动;组织社会力量
开展志愿服务,服务特殊困难群体,扶助弱势青年群
体,关爱特殊青年群体;运用好社区的阵地资源,优
惠向未成年和青年开放,为社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
的外部环境,从而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
共青团工作的社会化运行有利于解决团的基层组
织设置与青年群体分布结构不适应的矛盾,青年的需
求旺盛与团组织供给能力薄弱和工作方式陈旧的矛
盾,以及共青团事业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在社会
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探
索,为共青团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奠定了基础。■

小学德育论文获奖题目

小学德育论文获奖题目

德育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德育的总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精神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包含了道德、思想、政治、法制和心理教育。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德育论文获奖题目,欢迎阅读。

1、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2、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3、握山小学“四融合三阶梯”德育模式探索

4、在开发名人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小学德育活动

5、小学班主任应细抓德育教育

6、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7、浅谈小学德育教育

8、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

9、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10、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初探

11、以人为本构建解放小学德育教育体系探讨

12、邹城市匡衡路小学构建君子教育德育体系培养新时期的少年君子

13、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4、论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5、小学德育--养成教育实践探究

16、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

17、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

18、浅谈农村小学体育课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19、试论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20、基于“一校三门”德育管理模式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

21、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研究

22、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23、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24、浅谈小学德育教育

25、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

26、战前日本小学的德育教育--以美浓传教团事件为中心的考察

27、小学体育与德育教学结合问题思考

28、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分析

29、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30、对小学语文教材德育内容的反思--以《语文教学论》为例

31、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32、道德认知模式下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再思考

33、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34、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35、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36、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37、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38、浅议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39、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文德育渗透探微

40、小学德育对小学生竞选行为的作用研究

41、有效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42、论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

43、浅谈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问题

44、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

45、浅析当前小学德育工作

46、浅谈慕课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47、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48、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49、谈小学德育教学

50、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51、浅谈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52、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5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研究

54、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党组织的作用分析

55、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导师育人途径的探索

56、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现状与应对

57、新形势下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分析

58、在“过好自己的生活”之后--深化小学德育课程与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59、让小学蒙语文课堂洒满德育阳光之实践策略

60、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61、小学多媒体德育教学的利与弊

62、对小学德育工作管理新途径的探索

6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64、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65、关于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66、浅谈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养成教育

67、从立德树人看小学语文教科书德育内容的'改进--基于苏教版与人教版的比较研究

68、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69、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70、浅谈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教育

71、小学班主任应细抓德育教育

72、对小学德育有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73、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方法探究

74、关于提高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的方法实践

75、浅谈新时期如何贴近和加强小学的德育工作

76、素质教育视域下小学德育的开展

77、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78、谈小学的德育建设

79、也谈小学德育教育

80、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

81、谈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82、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探析

83、小学德育教材中儿童德育境遇的转变及其伦理困境

84、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85、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

86、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策略

87、寻找德育衔接的独有校本课程资源--以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杨仙逸小学为例

88、雷锋精神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深化--以本溪市迎宾小学实践活动为例

89、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90、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渗透分析

91、小学中年级德育教育的相关思考

92、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浅谈

93、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小学英语德育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94、小学语文德育的实践与探索

95、小学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的德育体会

96、让德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97、小议德育渗透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性

98、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99、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100、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