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税务会计论文格式

2023-03-13 00: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税务会计论文格式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同志们帮我拟个关于税务会计方面的论文,不要太广义了,最好范围小一点..谢谢大家了

试论税务会计的独立性
摘 要〕本文在分析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目标、法律法规依据、核算原则等方面区别的基础上,提出了税务会计独立性的客观需要
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区别;意义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和税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
是从1994年开始的税制改革,使得我国的税收制度越来越
表现出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相分离的趋势,财务会计不再
融财务、税法于一身,而是遵循会计原则,努力实现财务会
计目标,而税法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其独立性已经具
备了内在需求和外在驱动力,并且分离模式的合理选择具有
现实的可行性。为此,将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间的差异在财
务会计系统外单独反映的税务会计应运而生。所谓税务会
计,是以现行税收法规为准绳,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
对纳税单位的纳税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
通过税务报表向政府说明其纳税义务履行情况的专业会计。
它是一门融税收法令和会计核算为一体的特种专业会计,具
有其自身固有的功能作用,在中国国情下,税务会计独立与
否,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务问题,对其独立性进行研究,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目标不同
税务会计的目标是保证国家税收的充分实现和公平税
负,有利于政府征集税收收入,满足国家利益的需要,又为
企业合理选择纳税方案,科学进行税务筹划服务。它要根据
国家政治权力的需要确立应税所得范畴,对可供选择的会计
方法必须有所约束和控制,超过税法扣减成本费用范围的要
依法纳税,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主要服务于国家税务部门和企
业经营管理者,税法反对估计,不允许有不确定的核算原
则。财务会计目标是为了保证会计计量及其利益分配的公正
无偏性,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能真实、客观、公允地反映
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要求企业如实地反映
收益和费用,并允许在一定情况下对收益和费用进行合理估
计。两者目标不同,必然使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发生差异,
在某些业务的处理上必然存在矛盾,实现税务会计与财务会
计相互独立,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积极作用,
而且有利于保护纳税人权利,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减少偷漏
税款的行为,维护国家利益,更好地完成受托责任。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法律法规依据不同
税务会计是以国家现行的税收法令、条例为依据,以稳
定税收作为出发点,采取统一税收制度确认计税标准,按照
一般的会计原则处理各种纳税业务,具有强制性,并且,随
着国家税法的不断改进,处理纳税业务的具体方法也会随之
而变化。财务会计在我国是以《会计法》为准绳,依据《企
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来处理会计事项,企业可
依据宏观经济状况、经营对象、经营方式、管理组织的不同
对某些相同的会计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具有自主
性。税法和税务会计处理方法的严肃性、唯一性与财务会计
准则规定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的矛盾是税
务会计独立性的内在动因。税务会计以价值形式真实地、系
统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纳税活动,行使其核算反映职能和监督
管理职能,更多地体现了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财务会计主
要是满足微观企业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的需要,体现的是投
资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独立的计税标准与企业会计
制度的分离过程就是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差异增大的过程,
计税标准与财务会计制度分离的必然性,也就是建立我国税
务会计的必要性。
  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原则不同
虽然,税务会计在处理企业由于纳税活动而引起的资金
运动时,没有必要完全摆脱财务会计的原理和方法,但两者
在存货计价、工资支出、捐赠支出,业务招待费支出、折旧
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根本区
别是确认收益的实现时间和费用的可扣减性,税法是按照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混合计量所得的,对某些按照会计原
则确认的收益允许在纳税时扣减,而财务会计主要采用权责
发生制的计价方法计算收益。收付实现制要求纳税人只在其
收到或支付年度列报损益或列支费用,但权责发生制强调收
入是否实际发生,以及收入与费用配比。同时,税法为了保
障税收收入,便于征管,一般不允许估计收益和费用,要求
贯彻税收刚性原则,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保证会计所使用的
会计处理基础稳定并保持在一定水平上;而财务会计只要求
达到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目的,允许企业
在一定情况下对收益和费用进行合理的估计,企业按会计准
则进行的会计核算呈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因此,税务会计计
算出来的应税所得和财务会计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有一定的
差异,并且,随着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企业
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有日益扩大的趋势,会计处理方法的灵
活性不断增强,强制性将会逐渐削弱。因此,依据会计原
则、方法计算的会计收益将会严重背离于按税法要求计算的
应税所得,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是我国现实的选
择,财务会计不再融财务、税法于一身,而应遵守会计准
则,努力完成财务会计目标。
  四、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是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大体上可视为税务会计与财
务会计合而为一的模式,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主要为国家服
务,满足国家集中资源并对国民经济进行严格计划管理的需
要,而税务部门代表国家,二者无根本差别,没有税务会计
产生的土壤。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模式就显得有些
反映迟钝,而对变化的市场、变动的价格、经营的风险和经
营成果的不确定性,它更缺少反映的手段,在会计方法的选
择上没有灵活性。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其主
要驱动力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符合国际惯例”,并在
这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但限于当时的客观环境,其
改革只是偏重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一般信息需要,仍没有
跳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分的圈子,并未体现出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会计信息的厚重内涵,更没有充分反映出现代企业
制度的微观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是
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管理体制实行两权分离,企业不再是
国家的附属物,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它要求
财务会计不仅要为国家财政服务,而且要为企业经营者、众
多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服务,这种情况下,税务财务合一
型会计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与企业
之间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税务关系,需要通过税务会计核
算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那么实行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是正确处理这种关系的必要条件
和重要保证。只有这样,现代企业制度才能最终摆脱传统计
划经济观念和做法而得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体制和运
行机制才不会流于形式,财务会计所揭示的各类企业会计信
息才会更加充分和客观。
  五、税务会计的独立是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的基
本条件
  在实行税务、财务合一型会计制度下,不能明确区分会
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界限,造成应税所得的确定上刚性不
足,致使税基严重受侵蚀,税收的强制性体现不充分。现行
《所得税会计》的实施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如新税法规定按
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忽略了纳税人的实际现金支付能力,
导致纳税人人为避免或推迟纳税而采用不开发票或推迟开发
票的现象出现,这需要税务会计单独加以研究和规范,保证
纳税基础的可靠性和严肃性。我国自1994年开始的税制改
革和实践,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的差异
得到承认,税务会计的独立也已具备了客观条件。
税务会计是否独立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财政收
支状况的影响。从世界各国的现状来看,其财政收支状况还
未达到政府无需制定强制性和主观性的税务会计的要求。同
样,我国政府仍要从稳定税收的立场制定税务会计制度,保
证税收目标的实现,这种强制性和主观性,导致应税所得偏
离会计收益甚远,税务会计的独立就势在必行。通过税务会
计强制性的监管职能,既能促使会计主体自觉申报纳税,正
确计算税款及时上缴税款,又能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
长。
  六、建立税务会计是完善我国会计学科体系的
需要
  在国外,许多国家的会计学体系中,税务会计已发展为
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已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并驾齐
驱,共同形成会计学科体系,并且有关税务会计的理论与技
术方法也已相当完善,并且已成为西方各主要国家会计模式
中的两个重要支柱,对充分发挥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各自的
能动作用,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一般经济关系,其实践效
果都是良好的。在我国传统的会计规范体系中,会计学科的
发展过多地依赖于国家财政、财务、税收制度的规定,其中
税法规定的影响尤其明显,形成“制度加说明”的模式,不
仅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说明”,而且还有多变的税收
法规制度的“说明”,会计工作缺乏连续性、稳定性和规范
性,从而也给会计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随着我国具体
会计准则的陆续颁布和实施,建立税务会计的基本条件已经
成熟,税务会计的建立既可以用来体现和协调财政、税收法
规的变化,又能够丰富我国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完善
我国会计学科体系的内容。只有这样,以会计准则为依据的
财务会计理论研究,才能体现出一贯性和相对稳定性。同
时,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以后的修订必须充分接近国
际惯例,充分体现会计准则的“客观、公允和真实”的要
求。
尽管税务会计长期以来被看作是财务会计的延伸,但事
实上,税务会计在许多方面已经具备了成为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会计学分支的学科特征,即从需求方面来看,税务会计已
经具备了独立成科的必要性。通过税务会计课程,系统地学
习国家现行税法,明确企业要缴纳哪些税种,如何计算,怎
样进行会计处理,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如何将税收因素考
虑其中,进行纳税筹划,寻求企业的纳税利益等。建立以税
法为规范的税务会计,一方面可以此来体现和协调财政、税
收法规的变化,另一方面还扩充了我国会计学科体系的内
容,使之得到完善。
  七、建立税务会计是提高我国会计人员业务素
质的需要
  我国企业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后面临的新形势,迎接挑
战,就需要有大批熟悉国际商业规范、掌握国际经济技术发
展最新动态、适应全球化需要、具备国际经营战略意识的会
计人才。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中,需要企业会
计人员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树立市场观念和效益观念,在合法的前提下,从维
护企业自身权利出发,最大限度地使用合法的政策技巧、计
算技巧和会计处理技巧为企业实现税负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进行税务筹划。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从税收和会计两者的
相互关系入手,理论联系实际地研究税收与会计应用方面的
问题,促使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要求他们不仅要
精通会计准则及会计技术方法,还要掌握税收法规、用活税
收法规,并熟悉税收与会计两套法规之间的关系。
  八、税务会计的独立,便于国际间的对比
我国加入WTO成了世贸组织的成员,从而加速了我国
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必然加快我国会计规范化,科学
化、国际化的步伐,经济活动规则与国际进一步接轨为企业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依据税法对纳
税人的应税所得进行确认,使得税务会计的监督职能带有浓
厚的强制性特色,这也符合国际上英美等大多数国家的做
法。目前,西方国家税务会计已单独成科,把应税所得的确
认方法独立于财务会计,有利于使我国的所得税法与国际上
大多数国家接轨。经济全球化后国际经济交流活动会更加频
繁,产品市场的活跃也必然带动资本市场以及相关企业的发
展,大量外资企业及其经营活动的进入,也带来了国外先进
的管理模式、方法和手段。国外税务会计的形成与发展,为
我国税务会计的建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税务会计的独
立,便于国际比较,促进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加快我国经
济建设步伐。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随着会计改革和税收
改革的不断深入,税务会计独立成科已经具备了客观条件和内
在要求,国外税务会计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笔者认为税务会计的独立,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对我国会计
准则的建立与完善及会计教育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加强税务会计理论框架与实务研究迫在眉捷。
〔参考文献〕
[1]梁云凤.试论税务会计的独立[J].财会通讯,1999,(4).
[2]谢志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统分与信息披露的客观性[J].
财务与会计,1999,(2).
[3]盖 地.税务会计独立成科是必然趋势[J].会计研究,1998,
(9).
[4]邓学芬,章道云.浅谈建立税务会计体系的必要性[J].财会
月刊,2001,(8).

急求:会计毕业论文提纲格式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摘要:上市公司由于其重要地位而在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上市公司信息质量披露存在较多问题。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失真的现象,从原因、危害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失真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失真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披露不真是,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时。

  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情况
  自1720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了投资人和债权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由此催生的现代审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世界各国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未如投资人和债权人所希望的那样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案件还时有发生。在中国,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据有关资料披露,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在2000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这147户共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深沪两市上市的1000余家公司共被审计出应调减虚增利润189亿元,挤掉利润水分达15.9%。其中,审计调减利润317亿元,审计调增利润128亿元,调增调减利润总额445亿元;审计调减资产903亿元,调增资产842亿元,总体调减资产61亿元,调增调减资产总额1745亿元。特别是有6家上市公司资产调减幅度超过50%。同时在上市公司中也发生了如红光股份欺诈上市案,琼民源、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这些舞弊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使会计的诚信基础受到了严重挑战,而且也严重损害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也有制度缺陷的影响,同时还存在道德层面的问题。我国处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在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外部监督机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综合考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我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建立发展起来的,存在着市场机制缺失、市场结构单一与市场行政化等方面的问题。由于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低,企业融资渠道少,具有“壳资源”属性的上市资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依据现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会计盈利能力作为标尺,为了满足上市或配股的条件或避免退市,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从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余管理或会计造假活动。同时,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人为分割,流通阻滞,“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加之国有股一股独大,小股东所持股权较少,较少关心企业经营实际,投机风气严重,很容易引发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产,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如“郑百文”在自身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为获得上市募集资金的目的,虚构财务赢余以获得上市资格;“银广夏”为维持和重获配股资格,虚构交易、夸大利润以哄抬本公司股价;“蓝田股份”采取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套取银行贷款;以及在2003年1月9日国家颁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之后,以锦州港、大庆联谊为发端,掀起了一股证券民事赔偿的高潮。这些事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具有较强的政策拉动的特征。

  (二)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经济学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每个个体都在他所依存的体制所允许的有限的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于个体利益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
  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而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动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赖”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而有些则不然。有时由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出于某种特殊目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等的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这些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的目的不利的话。从债权人角度分析,它们关注债权是否能按期收回,也应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尽早采取对策。目前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是否所有银行真的都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呢?恐怕未必。这里同样涉及到银行的利益问题。目前我国的银行大部分是国有银行,接受贷款的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如果说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有所要求的话(实际上连这一点都存在疑问),那么贷款发放之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银行和信贷人员自身业绩考核的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不见得有好处,二是就算他们知道借款企业的真实情况(当然是财务状况不好的情况),他们也无法做些什么。剩下股东,应该说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因为他们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最明晰,其利益相关性最大。但以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而论,投资与投机并存,后者占的比重较大,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甚众,而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却为数甚少,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对广大股民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是否会令股价上升,因为这才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有时,不同的产权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标,可能相互串通,合谋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虽然这不仅可能损害其他产权主体的利益,而且可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

  (三)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起码应该达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来进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的记录于适当的帐户,从而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保证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所以从理论上讲,一切的错误和舞弊是能够被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的。但是,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着缺乏,则很容易发生发生会计舞弊。同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控制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地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发挥作用。舞弊信息之所有能通过会计系统最终形成财务报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已极不正常,这才使得会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四)外部监管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
  在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是财政部。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制度及监督实施。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按理说,我们的监管应该是有效的,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但是,实际上监督乏力、监管手段缺乏的现象依然存在。证券监管、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监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各个监管部门缺乏配合,各自进行监管,没有达到各家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补充的监管机制。就拿受到监管比较多的上市公司来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是有目共睹的。企业上市后,经营不善的,就采取各种手段,虚增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获得增资配股的资格,进一步套取广大投资者的资金。有的上市公司还配合庄家,违规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到了亏损得无法维持下去的时候,就进行债务、资产重组,出卖手中的壳资源。这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一道风景线。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97年底,郑百文公司在实际亏损1.5亿元的情况下,采用虚提返利、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年报中向社会公众披露盈利8560万元,并在1998年通过配股筹集资金1.5亿元。郑百文公司巨额亏空和造假事件于2000年披露后,证监会才介入调查。由于证监会监管的力量和手段都有限,很难及时发现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其他部门也未起到相应的作用。

  四、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金和市场。上市公司向公开市场提供的会计报告信息是外界了解企业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上市公司公布其会计报告后,企业会计报表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和其它社会公众,都会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信息(资产—负债状况、经营情况等)来做出自己的决策。如果企业向公开市场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不真实的,投资者就会感觉上当受骗了。而如果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感觉到上市公司在利用这些虚假的会计信息向他骗钱,他就不会向上市公司投资;同样地,如果银行知道公司提供的报表是假的,他们就不会再借钱给企业。如果大家都不向上市公司投资,则企业就会象无水之鱼,迟早会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它不但会严重销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危害了广大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使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基础产生怀疑,也会从根本上动摇了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削弱和扭曲了证券资本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资源调配功能,危害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建议
  治理上司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提高上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改善股权结构,明确市场机制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是要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的会计监管体系反应太慢,当发现问题时,通常后果已无法挽回。以市场为主的会计监管机制主要依*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发现和揭示问题,发现速度往往要快得多,而建立这一机制需要调动投资者挖掘上市公司会计问题的积极性,需要以股东多元化、股权微观分散化与宏观集中化的股权结构为前提。因此,降低国有股比重,构造多元化股权结构,依*市场机制增加股权流动性,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首要任务。

  (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
  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合同,该合同广义地规定了哪项任务应当由企业中的哪些成员来完成,在这里,基本权力(收益索取权、使用权、让渡权)实际被分割给了不同的利益团体。在产权不明晰的企业里,权力的让渡不足,使得企业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未能按市场的规律实施企业行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并未按市场的需要提供。
  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2、推行独立董事制度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确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应当有三分之一以上为独立董事,其中应当至少包括1名会计专业人士。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审计、提名等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当占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责是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履行诚信与勤勉义务,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是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独立董事将在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中体现“独立”的价值。独立董事具有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单独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或咨询机构等特别职权,并就上市公司重大关联交易的公允性等事项发表意见。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制衡作用,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舞弊行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1、制定发布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强化内部会计监管,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了尽快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政部应制定和发布统一的单位内部控制标准,供所有单位执行或参考。一般地,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是制定的标准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二是将共性的内容制定详细具体的标准,对复杂和特殊的内容制定原则性的标准;三是对于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和单位履行法规制度的控制内容,应制定规范性标准,对于仅涉及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可制定示范性标准。
  2、组织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
  首先,要大力宣传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次, 切实履行财政部门的法定职责,通过定期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三,通过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指导、帮助各单位搞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同时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力量,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提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四) 加强企业外部监管机制的建设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处罚力度
  要充分发挥《会计法》在发扬正气和打击歪风方面的威慑作用。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继续完善《企业会计制度》。针对各个行业的特殊业务,抓紧研究制定分行业的专业会计核算办法。强化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透明化,减少交易双方信息差异,并完善包括司法调查、证券监管、违规预警、行业自律、媒体监督等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并在立法方面,加大对虚假披露的惩戒力度,从制度上提高信息披露违规违法行为的成本。
  2、完善独立评审制度
  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相关政策不配套,因而在前进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专职注册会计师人数不多,职龄内人数不足,缺少必要的风险基金;有的事务所单纯追求收入,忽视执业质量,甚至出具虚假报告;由于组织机构部门化,审计业务行政化,介绍业务按比例分成,收入按比例上缴,成为主管部门搞福利、发奖金的重要经济来源,因而严重损害社会中介组织的形象和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的地位等等。党的十五大确定了我国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把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提到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高度。因此,我们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通过脱钩和改制两步走推进事务所体制改革,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及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并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督,使社会会计监督机构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会计监督机制对会计审查的结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充分发挥其作用,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严肃性。

  参考文献

  1、赵煊君.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与投资者保护[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2、薛祖云.会计信息与市场管制[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3、张俊民.会计监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3月
  4、中凯,郑小平.如何健全与完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 [J].《企业参考》,2004年
  5、唐俐.正确计算和运用企业财务评价指标 [J].《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6、张先治.财务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