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天眼论文参考文献

2023-03-12 22: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天眼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天眼”已发现脉冲星240余颗,能将我国深空探测能力延伸至太阳系边缘。

11月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新闻发布会,自今年1月验收以来,“中国天眼”(FAST)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基于“中国天眼”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40余篇。借助“中国天眼”,我国科研团队迅速成为国际快速射电暴领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近1年来,“中国天眼”已观测服务超过5200个机时,超过预期设计目标近2倍。今年2月,“中国天眼”团队克服疫情影响,正式启动科学委员会遴选出的5个优先和重大项目,近百名科学家开始使用并处理“中国天眼”的科学数据。

据介绍,“中国天眼”的超强灵敏度使其在射电瞬变源方面具有重大潜力,有望在短时间内实现纳赫兹的引力波探测、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时期的原初引力波,为研究宇宙大爆炸原初时刻的物理过程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还有能力将我国深空探测及通讯能力延伸至太阳系边缘,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扩展资料

中国探测到快速射电暴重复爆

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柯伽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探测到1例全世界仅有21例的快速射电暴重复爆FRB180301,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该重复爆的辐射具有非常丰富的偏振特征。这一观测对快速射电暴的辐射起源提供了新的信息,显示了磁层在快速射电暴辐射机制中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林琳博士、北京大学张春风博士、国家天文台王培博士等联合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对银河系磁星软伽马重复暴源SGR 1935+2145进行多波段联合观测。在SGR 1935+2145发生高能暴发的同时,借助“中国天眼”超高的灵敏度对射电波段流量给出了迄今为止最严格的限制。该成果说明SGR和FRB暴发具有较弱的相关性,磁星暴发产生FRB必须依赖于极其特殊的物理条件。

上述成果论文分别于北京时间10月29日、11月5日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杂志正式发表。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中国天眼”已发现脉冲星240余颗,能将我国深空探测能力延伸至太阳系边缘

中国天眼意义和价值

作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天眼”工程圆满收官,意味着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类探索未知宇宙有了更深邃视角。“天眼”的成功,体现中国智慧、中国技术、中国力量,更彰显中国担当。

对世界科技界来说,“天眼”提供了探索宇宙所需的研究工具。“重大突破,仪器先行”,从宇宙星辰,到基本粒子,人类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越来越离不开“高大上”的科研仪器。天文学界通常认为,宇宙中只有不到1%是人类能看见的发光物质。科学家们常常通过射电望远镜来提升观测宇宙的能力。在此方面,“天眼”的灵敏度是全球第二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2.5倍以上,其高灵敏度很可能帮助科学家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取得突破。

中国天眼意义和价值

“中国天眼”意义▼

一、不在短期内实现经济效益或搜寻奇异天体

1、FAST的主要目标不是在短期内实现经济效益,而是用来扫描宇宙背景微波辐射,观测和研究宇宙中的遥远信号和物质。

比如宇宙中间的气体、微波激光以及脉冲星,实现对宇宙物质成分和演化历史最基本的理解,满足人类对于未知宇宙的探索。

2、FAST将可能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用来观测脉冲星(大质量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后的致密残留物),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

从脉冲星中遴选出脉冲信号稳定的毫秒级脉冲星,将来有望应用于空间飞行器导航领域

(靠吸血存活的奇异天体)

二、有助于信息科学领域数据存储与计算

1、FAST作为射电天文学界的“世界第一天眼”,其对数据存储与计算的需要同样也是“天文级”的。

天文学作为最先经历信息爆炸的科学领域之一,历来以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复杂著称

2、短期内FAST的计算性能需求,至少需达到每秒200万亿次以上,存储容量需求达到10PB(1PB相当于1000TB)以上

随着时间推移和科学任务的深入,其对计算性能和存储容量的需求将爆炸式增长,数据量和计算量更是会“大得惊人”。

(惊人的科学海量大数据)

“中国天眼”对普通人价值

有助于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危机

与一般民生工程相比,类似于FAST望远镜的各种大科学装置离普通的我们实在太远,

很多人会看不到其现时利益,而觉得是“无用浪费,空耗钱财”的事。

其实并非如此!

▼“赫兹在证实电磁波存在时发现了雷达的工作的原理,从而影响了二战的进程;而我们现在使用的GPS最早可以追溯到1957年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屠呦呦站在诺贝尔领奖台之前,我们甚至不清楚40多年前就立项的研究出路何处,可是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FAST研究涉及众多高科技领域,如天线制造、高精度定位与测量、高品质无线电接收机、传感 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等。所以,从长远来看,FAST很可能会有助于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危机

1970年,赞比亚修女 Mary Jucunda 给 Ernst Stuhlinger博士(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Marshall 太空航行中心科学副总监)写了一封信,信中问道: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每年,都有大概一千项从太空项目中发展出来的新技术被用于日常生活中,这些技术打造出更好的厨房用具和农场设备,更好的缝纫机和收音机,更好的轮船和飞机,更精确的天气预报和风暴预警,更好的通讯设施,更好的医疗设备,乃至更好的日常小工具。

你可能会问?

为什么先设计出宇航员登月舱的维生系统,而不是先为心脏病患者造出远程体征监测设备呢。答案很简单:解决工程问题时,重要的技术突破往往并不是按部就班直接得到的,而是来自能够激发出强大创新精神,能够燃起的想象力和坚定的行动力,以及能够整合好所有资源的充满挑战的目标

太空探索不仅仅给人类提供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它还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以及面对严峻现实问题时依然乐观自信的心态。

我相信,人类从宇宙中学到的,充分印证了Albert Schweitzer那句名言:“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意义

对世界工程界来说,“天眼”丰富了超级工程的创新实践。由4450个反射单元构成的反射面、由6根钢索控制的馈源舱重达30吨、500米的尺度上测量角度精确到8角秒、将卫星数据接受能力提高100倍……“天眼”的非凡之处俯拾皆是。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天眼”这样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让高质量发展所需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圆满落地。可以说,“天眼”的成功再一次向世界贡献了中国的发展经验。

对世界未来来说,“天眼”成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脚。面对浩瀚的宇宙、未知的世界以及科技的潜能,人类是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天眼”从一诞生,就肩负全球使命。从开工建设到国家验收的短短9年间,“天眼”产生论文300余篇,发现脉冲星优质候选体146颗,在国际甚长基线干涉测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天眼”这座伟大的工程,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又一个珍贵礼物。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天眼”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正是这样的民族精神,成就了“天眼”,并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注入力量。

中国天眼9月预计可启动地外文明搜索观测现状

中国天眼的存在让中国的文明更进一大步,中国天眼9月预计可启动地外文明搜索,一旦开启了我们就可以接收到许多宇宙的信息,那么下面就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晓下更多信息吧中国天眼9月预计可启动地外文明搜索搜索地外文明是中国天眼5个主要的科学目标之一。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际宇航大会(IAC)搜索地外文明计划常设委员会(IAASETI)会员、中国地外文明搜寻(SETI)科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宇宙学与地外文明研究团组首次透露,在设备升级后,中国天眼预计9月可正式启动针对地外文明的搜索。虽然目前捕获的可疑信号还有待进一步甄别,但经过验证,中国天眼的后端设备非常有效。高分辨率,对宇宙噪音的处理能力非常出色,这将让中国天眼在外星人搜寻上如虎添翼。针对后端设备的调试效果,截至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发表了三篇与地外文明搜索相关的论文,包括中国天眼第一批地外文明搜索研究成果、中国天眼进行地外文明探索巡天的量化展望和地外文明的理论研究。地外文明观测现状没有专门经费支持地外文明搜索蹭观测也许是知道很多工作都是无用功,在地外文明的观测上,很多望远镜都不想给它时间,由此发展出了一套叫共时观测的模式。这样,科学家在观测其他科学目标时,地外文明搜索的研究者才得以蹭观测,在互不干扰的前提下,分享其观测数据,并以地外文明搜索为科学目标进行数据分析。中国天眼的观测模式,也是如此。这是一种权宜之计,研究者无需大笔科研经费即可开展地外文明搜索。但是,伴随着中国天眼对地外文明搜索的正式开启,海量的数据将源源不断,针对数据的储存和计算能力,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迄今为止,在搜寻外星人上最大的一个手笔,是俄罗斯巨贾尤里·米尔纳联手霍金组织的突破性聆听。历时10年,耗资一亿美元,全由尤里·米尔纳支持。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系与宜居行星中心JasonT.Wright起草了由126名科学家签名的美国地外文明2020年白皮书,分析了当前国际地外文明研究现状,倡导推动国际地外文明的研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