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论文题目_论文选题-2011年最新参考
第一组:
1 北京市健身气功推广模式的研究
2 竞技太极拳原地旋风脚360度接提膝独立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3 衡阳市金融业从业人员健康和体育锻炼概况的调查分析
4 河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散打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5 健身气功、太极拳和健身秧歌锻炼对老年人健身功效的对比研究
6 苌家拳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7 大学生太极拳锻炼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8 武术舞台剧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9 小学生武术学习评价方案研究
10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11 禅宗思想对少林拳拳种的影响研究
12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散打运动技能影响的研究
13 河南省登封市武术(馆)学校发展状况的研究
14 武术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15 北京市太极扇项目开展的调查研究
16 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节奏特征研究
17 乾隆养生术对老年人健身功效的研究
18 郑州市小学体育课武术内容中运用攻防技法的实验研究
19 论中华武术国际传播中的武术文化传承
20 杨式太极拳“野马分鬃”动作肩胸与骨盆旋移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
21 散打职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22 “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套路运动员比赛成绩分析
23 健身气功五禽戏熊晃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24 截拳道的创立与传播研究
25 高尔夫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途径探析
26 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7 湖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28 湖南省“全国武术之乡”群众武术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29 竞技散打摔法技术的分类及应用研究
30 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保护机制研究
31 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多媒体教学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
32 陈氏太极拳起源研究
33 太极拳之太极哲理阐微
34 李小龙对中国武术推进效应研究
35 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整的分层研究
36 大众对中国武术发展的需求研究
37 国学视野下中国武术的学科归属问题研究
38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39 北京花会中民间体育的研究
40 振藩截拳道武学研究
41 开封武术文化研究
42 内蒙古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43 河北省武术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开发研究
44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攻防转换能力结构及其特征研究
45 普通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
46 对当前自选南拳整套动作风格定量化研究
47 高校武术自卫防身术课程内容构建研究
48 和谐社会背景下河北省传统武术继承与发展策略研究
49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建设研究
50 湘西自治州民族健身操的整编与推广研究
第二组参考:
1 竞技武术套路竞赛成绩影响因素研究
2 山西省推手竞赛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3 从武术传播的方式特点看武术的发展
4 石家庄市老年人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锻炼现状研究
5 河北省本科高校健身气功的开展现状研究
6 武术散打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与性格特征的关系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
7 湘西民族传统体育的整理与保护研究
8 精武会社会网络之研究(1909-1941年)
9 体育养生思想对心理健康促进作用的研究
10 当前形势下传统武术训练的新思考
11 河北省散打竞技运动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12 河北省竞技跆拳道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13 河北省优秀散打运动员转身后摆腿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14 国外优秀男子散打75-85KG级运动员的技术运用特征研究
15 越南竞技武术散打发展现状的研究
16 中国跳绳竞赛项目设置与竞赛方法研究
17 健身气功•六字诀对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民间舞龙运动的流变及发展前景研究
19 武术散打与人的社会化研究
20 河南省心意拳传承研究
21 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策略研究
22 商丘市农村武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3 现代社会下佛汉拳价值取向的变革
24 中小学武术段位制发展策略研究
25 竞赛规则视野下竞技武术套路的美学分析
26 中外优秀男子大级别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比较及对策研究
27 武汉体育学院舞龙舞狮课程开设现状调查与研究
28 沧州女性百岁老人长寿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29 北京天桥中幡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30 健身气功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动作特征的生物力学分析
31 我国学校武术百年嬗变的研究
32 北狮优秀运动员赛前训练身体机能监测与分析
33 山西省城市社区武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34 中国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研究
35 桩上徒搏的技、战术训练研究
36 现代武术发展研究
37 浅析武术套路动作节奏的训练
38 太极拳技击遵循的原则和力学原理的运用
39 论习武荣辱观
40 急性低氧暴露时不同模拟高度对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强度指标的影响研究
41 福建南少林武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42 福建省普通高校学生对太极拳功能的认识研究
43 太极拳对多动倾向儿童影响的研究
44 福建南少林武术与明代抗倭战争关系研究
45 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发展探析
46 恩施州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类别、流变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
47 中外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攻、反技术运用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48 中国武术现代流变历程及其规律探索
49 影视武术之研究
50 武术散打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特征研究
看看以下资料能不能帮助你,希望对你有用
民间文学 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包括神话、民间传说(见中国民间传说)、民间故事(见中国民间故事)、歌谣、民间叙事诗、说唱文学(如平话)、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文学作品。
民间文学的特征
①口头性。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劳动人民不能使用文字,他们只能用口头语言去构思、表现和传播。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认识文字,但不少的场合,他们仍然要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广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如故事、歌谣等。
②集体性。民间文学作品,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所谓集体创作,既包括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诸方面,更包括整个创作和流传的过程。有些作品,在不断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无数唱述者的加工、琢磨。所以,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无法署名。有一些民间文学作品,经群众中具有优秀才能和丰富经验的歌唱者、说故事人的加工,具有一定的个性,但其个性是能够与广大群众口头创作的集体性融和在一起的。
③变异性。由于口头语言的不稳定性,民间文学作品在流传和讲唱的过程中,常常因时间、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听众的情绪变化等因素,而有所变异。这种特征是上文所述的口头性、集体性所产生和自然的果实。
④ 传承性 。民间文学同风俗习惯一样,一般都靠行动、语言传播和继承。这种群众集体传承的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生命力。德国16世纪的民间故事《约翰·浮士德博士的一生》不仅在当时深为人们所喜爱),后来也一直在民间流传,成为后世作家(如歌德)创作取材的源泉。
⑤直接的人民性。在衡量文学的价值时,往往提出“人民性”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人民的口头创作有它的巨大优越性。民间文学的作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它的见证人。具有优越的人民性的民间文学,内容相当广阔,它蕴藏和放射着人民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献身精神等崇高思想和美德。民间文学不仅表现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也表现了他们的典范人格和崇高品质。
⑥优越的艺术性。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一种用语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艺术。它必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艺术的特点。散文故事、叙事诗等大都有人物、情节,长诗、短谣以及部分谚语、谜语,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韵律,小戏有故事情节与对唱形式等。但仅仅这些还不能完全证明它的艺术性。许多民间文学作品还有独自的和优越的艺术特点。中国近年陆续发现的兄弟民族史诗,其艺术成就使世人惊异。至于那些多得数不清的情歌和抒情歌谣,在表现欢乐和痛苦的情思上 ,往往超越作家的同类作品 。而那些短小的故事 、谚语、歇后语,真正使思想、经验、智慧凝缩得像 5个指头捏紧的拳头 。从风格上说,朴素、简练 ,是一般民间文学的特点。总之,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和优点是多方面的,有的还是不可企及的。
民间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民间文学是广大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它凭他们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和流传,它反映了他们各方面的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它直接或间接地为他们的生活服务——给以知识 、教诲 、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构成部分。与一般专业作家文学相比,在这一点上,民间文学有其独特性。由于它的作者人数众多和生活在底层,他们能够更广泛、深切和精确地反映社会生活。它的社会功用,也和书面文学颇有不同的地方。许多民间谚语就是劳动人民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不少劳动歌,是他们在各种劳作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着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许多保卫乡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永远给予广大人民以鼓舞力量。
民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
民间文学与专业作家的书面文学在内容与形式方面有很大歧异。但这两种文学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从来源说,它们的共同根源是原始文学。在没有阶级的社会里,文学的一些种类——神话、歌谣、传说大抵已经产生,这是氏族和部落大众共有的文学。阶级社会形成后,替上层阶级服务的文艺专职人员以及史官、诗人和宗教执行者产生了,文学日益书面化。与原始文学的传统距离远了 。但是 ,广大的下层人民因为被剥夺了文字的使用权,基本上仍沿用着原始文学的传统,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前进加以变化。这两种本来同一发源的文学的性质和面貌,在长期的阶级社会里呈现出极大的不同,形成对抗或对立的状态。 另一方面,这两种文学又互相影响。不但有不少民间文学作品被记录下来成为书面文学;而且,不少书面文学的诗歌、故事、传奇、小说等体裁,往往也是由民间文学发展而成的。至于书面文学取材民间文学或用它作“词藻”的,就更多了。同时作家的书面文学,在思想、想象和语词等方面也多少对民间文学起过一定的影响。到了现代,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思想等的剧变,两种文学互相影响的地方就更加增多。 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影响 民间文学是多民族的民间文学,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存在着相互交流、影响的明显现象。不同民族在文化上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在中国,汉族的民间文学,与各民族民间文学交错着、联接着。特别是那些民族间接触较早或居住交错、比邻的民族所产生影响或承受影响的痕迹更为显著。 各民族之间民间文学的接受影响,大都是以自己民族的生活和文化为基础,对它进行选择、取舍、改造、加工。他们尽力使它民族化。这是民族间文化交流影响的自然法则。
民间文学的世界关系
民间文学的某些体裁,如民间故事,在国境以外,甚至在地理上相隔较远的地区,民族的民间故事 、传说和谚语等 ,不仅有许多构思 、表现手法相似,有的故事连基本的人物、情节都相同或相似。像灰姑娘型故事、天鹅处女型故事等"世界大扩布"的民间叙事作品,就属这一类。此外,像故事或叙事诗里,某些构思或部分情节相似的,可能是直接或间接受别的民族影响的结果。如中国与邻国印度、朝鲜、日本等,就有长久的文化上的交往。因此,中国的民间文学与那些国家的同种类作品的关系相当密切。从民间文学的互相交流、影响现象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及文化的交流是源远流长的。 民间文学的研究 民间文学是国家、民族中广大物质财富生产者所创造和拥有的精神财富。它不但有自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也有它独特的表演过程和传播方式。对民间文学进行研究的学科称为民间文艺学。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类民间文学作品进行的探索和阐明,或对它的历史进行清理和论述。近年来,学术界把民间文学作为民族文学的重要部分给予科学的探索和确当的叙述,给予民间文学以应有的地位。 民间文学的搜集、研究与文化史以及文化学的关系,同样是密切的。文化史和文化学的探究、叙述应该以世界的或民族的整个文化为对象。要叙述一个国家的文化史或文化学,决不能抛掉民间文学这种重要的精神文化产物,否则,不仅概括不周全,还可能影响到对整个文化现象评价和叙述的准确性。
提供一些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
1、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
2、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
3、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
4、新闻特写研究
5、深度报道研究
6、新闻叙事研究
7、网络新闻研究
8、电视声画面研究
9、电视艺术研究
10、电视诗歌散文创作研究
11、“超级女生”的广告效应研究
12、试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
13、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
14、试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15、试论媒体语言的“雅”与“俗”
16、电视新闻语言研究
17、电视广告语言研究
18、记者的修养
19、论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
20、论报纸的新闻策划
21、论都市报的发展趋势
22、新闻评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23、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24、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形象分析
25、网络“暴力”初探
26、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
2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
2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网站的兴起
2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
3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
3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
3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
3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3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
3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
3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
3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
38、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
39、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
40、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
41、论新闻报道失实
42、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
43、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
44、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
45、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46、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
47、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
48、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
49、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
50、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
51、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52、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
53、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
54、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
55、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
56、 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
57、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
58、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59、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60、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61、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62、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63、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64、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65、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66、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67、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68、论报纸的组合报道
69、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70、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71、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
72、报纸品牌个性塑造
73、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74、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75、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76、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77、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78、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79、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80、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81、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82、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83、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8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8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86、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
87、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88、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89、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
90、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91、网络言论的传播与管理
9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93、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
94、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
95、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
96、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
97、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
98、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
99、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
100、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
101、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
102、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03、 广告创意理论研究
104、 广告诉求理论研究
105、 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
106、 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
107、 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108、 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109、 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
110、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
111、 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
112、 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13、 如何看待名人广告
114、 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
115、 报刊广告文案创作
116、 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
117、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118、 网络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分析
119、 试论广告创意技巧
120、 试论广告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121、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体报道
122、《百家讲坛》——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嬗变
123、从《艺术人生》看人生的艺术
124、试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从韩剧的细节设置分析
125、试论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视角
126、关于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现象的思考
127、论民生新闻中的“新闻平衡”
128、探析《百家讲坛》兴起原因及启示
129、谈《鲁豫有约》与《艺术人生》的异同及启示
130、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考证
131、论新闻访谈的原生态
132、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
133、一个“纸包子” 引起的思考-------试论中国电视新闻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
134、浅析民生新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135、《新闻调查》中的采访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