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
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参考文献是论文后面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很多同学对参考文献的写法有很多疑惑,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的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格式为作品的“出版年份”或期刊的“年、卷(期)”+“:页码(或页数范围),”对于多个引用文件,每一引用文件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些出版物也将表示引用文件位置的信息作为页码)应分别列在每个引用文件的序号中,放在方括号后(仅列出编号,前面和后面的单词和字符,如“p”或“page”没有添加)和标记。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如下:
1、所列参考文献应为便于读者考证的官方出版物。
2、所列参考文献应当标明编号、书名、作者和出版信息。
扩展资料:
论文格式的.注意事项:
1、打印要求
所有毕业论文均采用A4纸打印,上下边距2.5cm,左边距3cm,右边距2.5cm。行距为行距的倍数(设定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封面为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封面。
2、字体要求
纸上使用的字体要求是宋体。
3、字号
第一级序、题为小三黑体;第二级序、题为小四黑体;第三级及以下序、题为小四宋体,正文与第二级相同。
4、页眉及页码
毕业论文每页为页眉,以宋体为中心,宋体5号,印有“XX大学X X X理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页码应按阿拉伯数字(小字体五字)在页脚内连续排列,中间书写。
参考文献是根据GB/T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辑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编著录规则”。参考文献的书写样式不可随意更改,要按照标准仔细地进行排版。
参考文献的编写顺序是按照论文中引用文献的顺序进行编排,采用中括号的数字连续编号,
依次书写作者、文献名、杂志或书名、卷号或期刊号、出版时间。
参考文献的书写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参考文献的全角和半角问题。其实很简单,英文标点+半角;中文标点+全角。可以自己试一下全角和半角的差别在哪,其实就是字符问题,全角字符占两个字节,半角是占一个。另外我们要了解一下关于参考文献都有哪些类型。一共是分为16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其中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我们可以具体的学习一下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 起止页码.
[序号] 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序号]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序号] 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序号]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相信这些大家都很清楚怎么用,参考文献的书写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其中有几个小点也许一直被同学所忽略,我这里要提醒一下大家。第一,文献中的英文名字不可进行缩写,一定要写正确的人名称呼。第二中文和英文参考文献书写并不相同。中文的作者一般是“姓+名”;而英文参考文献是采用“姓,名.”的方式。第三,如果引用的中文文献作者有多个,一般是采用前三位作者署名,第三位作者后面添加等字;英文文献则采用,“姓,名,and名姓”的方式进行书写,除第一位以外,都按照正常顺序写。第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注意无意间的空格,尤其是在书写英文的参考文献当中。第五,参考文献要按照论文引用文献顺序依次书写,这样论文的整体比较严谨,也不会混乱。
吕后掌权15年,在她快要去世的时候,她知道吕氏家族一定会受到刘氏以及拥簇刘氏朝臣的反对,所以她派大将吕禄和吕产分别驻守京城的北面和南面,由此,京城就会一直在吕氏的手中,那么刘氏一帮人将一时很难铲除吕氏一族。从吕后的逝前交代中可以看出,吕后的政治远光非常敏锐,她看到了刘氏一族想要复仇的心思,虽然吕氏一族在吕后掌权期间已经非常强大了,但是吕后仍然担心刘氏一族的复仇。
吕禄被吕后派往京城北部担任驻守北部的将领,按道理说,他应该明白自己职责的重要性才对,但是他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以及对刘氏一族的认知错误,导致刘氏一族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京城北部。由此可见,是吕禄的无知导致他拱手让兵权,那么作为吕氏一族的守护者,吕禄为何要这样做呢?他难道不知道就算和平交出兵权,也难以摆脱吕家不被灭族的后果吗?
吕产是驻守京城南部的将领,自从吕禄和平交出兵权之后,吕氏一族能够保护全族的就只剩下吕产了,但是吕产高看了吕禄轻视了敌人,作为一众族人的守护者,吕产跟吕禄不同,吕产想要分离抗敌,但是无奈的是上了当,很快被除掉了。当吕禄和吕产都被刘氏一族除掉之后,这不仅代表着吕氏一族的灭亡,也代表着刘氏一族复仇成功。
吕禄被吕后封为北部守将之后,其实一直守在北部,跟他的兄弟吕产分别在一北一南,按道理说两人的配合加上京城是战略要地,所以吕氏一族手中还是有王牌跟刘氏一族进行较量的,不过吕禄虽然作为实行操控者,但是当他面对陈平等人的好处利诱时,却将吕氏一族的利益置于绝地,最终选择了将兵权交出。这说明吕禄不是一个将才,在政治敏锐上,他远远不如吕后。那么吕禄被智取的经过是什么呢?吕禄交出兵权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吕禄不可能白白交出兵权,即使他再愚蠢,但是如果守不好北部,那么就会落入刘氏之手,所以要想研究吕禄为何能够看中刘氏一族给的好处而交出兵权,就必须要了解吕禄当时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先来说一下外部环境,在吕后去世之后,仅仅时隔一个月,齐国的刘襄就举兵攻吕。
刘襄为何会做第一个攻吕的诸侯王呢?其实这里面大有原因,至少有三条,一是刘襄是刘肥的儿子,刘肥虽然是齐国的一把手,但是却是受到吕后欺负最惨的一个,短短的时间里,吕后就从刘肥手中拿走了多个郡,并且将这些郡全部分给吕氏一族的人,刘肥是一个懦弱的人,所以只能忍受吕后的欺负的,刘襄虽然是刘肥的儿子,却很是勇敢,对吕后以及吕氏一族怀恨在心;二是刘襄代表刘氏一族,吕氏分封吕家的行为已经违背了刘邦的白马之约;三是刘襄有自己的兄弟在朝廷作内应。
就这样,刘襄举齐国之兵攻打吕氏一族。在刘襄起兵的消息传出之后,天下很快进行了响应,于是不仅是刘襄的部队起兵,还包括其他诸侯王的势力。所以吕禄等人面对的外部势力是非常强大的。
内部的原因是吕禄等人的不善察人和眼光不高。当吕禄等人听到了刘襄等各地诸侯王起兵的时候,想要出兵攻打,但是他们不能离开京城,所以就需要在朝臣中间选择一人出兵做主将,最终选了灌婴。吕禄等人的选人标准有两个,一是必须有带兵打仗的才能,灌婴从15岁就跟随着刘邦,经过数十场大小的战役,非常能打;二是灌婴在吕禄看来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原因是灌婴在吕后执政期间一直非常安稳,并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抗吕行为。但是等到出兵到了荥阳时,灌婴却立即倒戈攻吕。
灌婴的倒戈说明了两点,一是吕禄等人不善察人,二是灌婴倒戈实际上是和刘襄合作,两者的合作实际上也代表着功臣派和皇族派的合作。
陈平和周勃同时也在商量如何拿下吕禄,之所以先拿吕禄,原因有二,一是吕禄跟吕产相比,更加糊涂一些,更容易受骗,二是吕禄是实力最大的一个,假设先骗一个不好哄的吕产而美哟成功,那么一定会招致两吕合作。陈平等人借助吕禄的好友俪寄口,向吕产说明了交出兵权的好处,一是能够让刘氏放心,自此不会找吕家的茬了,二是刘襄等人已经逼近京城,如果刘吕两家兵戎相见,那么吕家一定会被灭亡的。
在听了这一番建议之后,吕禄就交出了大将军的印信,也就相当于交出了兵权。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即周勃等人为了防止吕禄不听从建议,特意拿到了印有皇帝玉玺的印信,凭借此印信到达北部军中,然后夺走了将领用的一切控兵的符号,之后召集士兵开会议,重新调整了北部军队。周勃此举相当于真正掌控了北部军队。
吕产跟吕禄不同,吕禄是一个政治糊涂人,但是吕产却相对精明,他在一直等不到吕禄的消息后,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决定挟持皇帝,由此可见,吕产比吕禄聪明很多。但是吕产有一个弱势,就是他在进攻挟持皇帝的时候,并不知道吕禄已经交出兵权、北部军队已经被陈平等人掌握的消息,所以在吕产进入皇宫的时候,其实他还以为吕禄依然在坚守北部,也正是因为他坚信京城依然在吕家手中,所以他才仅仅带领小部分人到达皇宫。不过此时的皇宫已经被周勃等人控制住了,所以等到吕产进入宫中之后,刘章就带领一千士兵除掉了吕产。
吕后任命吕产和吕禄担任北南将军,这就充分说明了吕后高明的为政策略,不过吕后也是用人不善,吕禄的无能愚昧使得京城北部很快被陈平等人掌握,正是由于吕禄的糟糕决定,才使得吕产被杀、吕氏一族被很快灭族。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就由此认为吕后毫无政绩,在位的十五年期间,吕后一边在对刘氏进行赶尽杀绝的同时,一边也为政有功,例如在面对匈奴问题上,就忍住了愤怒而使得两国疆界和平。
在吕后去世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吕家就被灭族,从中可以看出,刘氏一族以及支持刘氏一族的人对吕氏是多么的愤恨和不满,并且这股不满势力还非常的大,否则不可能在两个月之内就除掉了吕氏一族。这恐怕也是吕后所没有料想到的,毕竟在她经营的十五年里,还没有人如此大规模的反抗。
吕产和吕禄是守护吕家最后一道防线,但即使如此,吕氏仍将被灭掉,原因有三,一是皇族派和功臣派的合作,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二是吕氏一族曾经为掌权,对刘氏一族已经支持刘氏一族的朝臣进行大批的诛杀,所以仇恨吕氏一族的人非常多,因此在吕后去世之后,很多人都起来反对吕氏;三是尽管吕后掌权十五年,但是在天下当中得人心的依然是刘氏,从民心所向上看,刘氏必然消灭吕氏。
参考文献:
《史记》
《资治通鉴》
《汉书》
参考文献一般是写在论文的最后面,例如: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6
〔2〕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
〔3〕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
〔4〕郑日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5〕傅道春.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
百度百科是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里面的内容也是收集起来的,可以在搜索该参考文献的具体出处,按格式写上即可。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参考资料: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_百度百科
论文的参考文献是按照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顺序排列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论文中的引文需要标注,标注的时候需要和参考文献联系起来,所以参考文献一定要按顺序排列,因为如果不标注引文,就会被计入整个论文的重复率,严重影响论文的重复率。参考文献在我们的毕业论文当中是占有相当重要成分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为我们论文中的论点提供强有力的论据,同时也可以精练文字节约篇幅,增加论文的信息量,而且还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 参考文献的格式是什么样的?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有一定的格式,但要明确列出序号、作者姓名、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和字号、专著序号等。有些参考文献是论文,有些参考文献是书籍,有些参考文献是期刊。所以对不同格式的参考文献有不同的要求,你需要根据论文写作提纲中参考文献格式设置的要求来设置。
参考文献设置好后,此时将整篇论文的引用部分插入到注释中,整篇论文此时完成。最后一步是检查引用部分是否全部插入评论,然后再次检查整篇文章的格式。如果没有问题,那么你的论文就完成了。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一部分,注释是正文的一部分,功能不一样
正文里面是注释,讲的是你对正文的补充,包括印证的补充
论文后面是要写参考文献,表明你论文参考了哪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