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关于排球论文文献

2023-03-12 19: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于排球论文文献

写作思路:首先阐述一下关于排球的起源,然后讲述一下排球比赛的规则,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连贯等等。

正文:

排球,是球类运动项目之一,球场长方形,中间隔有高网,比赛双方(每方六人)各占球场的一方,球员用手把球从网上空打来打去。排球运动使用的球,用羊皮或人造革做壳,橡胶做胆,大小和足球相似。

排球运动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约克市,由韦廉姆·G·摩根发明;1900年左右,排球自美国传入加拿大。1905年,排球传入古巴、巴西、中国等国家,成为当时风靡美洲的一项时尚运动。1949年,首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举办。

1896年,摩根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排球竞赛规则,同年在斯普林菲尔德专科学校举行世界上最早的排球赛。斯普林菲尔德市立学院的特哈尔斯戴博士将其命名为volleyball,意为“空中飞球”。

排球最高级的组织机构为国际排球联合会,截至2020年9月,共有222个协会会员,分属欧洲、亚洲、非洲、中北美和加勒比地区、南美5个洲级排球联合会。中国排球协会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团体会员,是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承认的全国性专项运动协会。

排球比赛场地为18米×9米的长方形 ,四周至少有2米空地,场地上空至少高7米内不得有障碍物。场中间横划一条线把球场分为相等的两个场区。所有线宽均为5厘米。球的圆周为65-67厘米,重量为260-280克,气压为0.40-0.45千克/平方厘米。

场地中线上空架有球网。网宽1米 ,长9.50米,挂在场外两根圆柱上。女子网高2.24米,男子网高2.43米。球网两端垂直于边线和中线的交界处各有5厘米宽的标志带 ,在其外侧各连接一根长1.80米的标志杆。

球员通常不需要掌握全部六种技术发球、一传(接发球)、二传(举球、托球)、扣球、拦网、救球,而是通常根据球队的战术,以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专长。最常见的位置分配包含三种位置:攻手(分为主攻手和副攻手)、二传手和自由人(专职防守的球员)。 为了有效阻挡对方的进攻,并在对方有足够反应时间之前将球以陡峭的角度高速弹回对方场地, 一般来说由身材较高且弹跳力好的球员担当攻手。

世界排球的三大赛事是世锦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其中,前两者是排球界的专项赛事。

排球世锦赛是排球界的最高赛事,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项排球赛事。其参赛队伍最多、赛程最长、赛制相对最为严谨和苛刻。因为含金量很高,世界很多传统强队都很在乎世锦赛。

排球世界杯是正式三大赛中最年轻的。自1991年改换比赛年份后已经逐渐变成奥运选拔赛。同时也影响形成了国际排球比赛如下的节奏:轮空年、世锦赛大年、世界杯外围赛、奥运大年。

奥运会是世界上除足球世界杯外最著名的体育赛事。任何一个奥运会项目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奥运会已经成为不少国家的国家任务。

谁能给我15个以上的排球论文参考文献 在线等

  [1] 主红. 对排球大力跳发球失误的技术原因分析[J]. 科技信息, 2010, (14) :404
  [2] 隋远杰. 辽宁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现状分析[J]. 辽宁体育科技, 2010, (02) :38,41
  [3] 卢文平. 排球比赛中发球心理影响因素研究[J]. 内江科技, 2010, (04) :152
  [4] 苏玉凤. 对不同阶段影响中国女排竞技水平发展的因素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 (05) :50-51
  [5] 郭立平, 宋林. 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扣球高度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1) :120-122
  [6] 刘作忠. 首次由中国人主持的全国运动会[J]. 寻根, 2010, (02) :34-38
  [7] 胡永奎. 初中女生排球正面上手传球练习方法探究[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 (03) :18
  [8] 任国平. 西岗,激情与活力的热土——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教师专业成长纪实[J]. 人民教育, 2010, (01) :20-29
  [9] 刘纯献. 体教结合论[J]. 体育文化导刊, 2010, (03) :74-77
  [10] 谢曙, 周威, 雷文军, 许名鑫. 广州2010年亚运会排球馆大跨预应力箱梁设计[J]. 建筑结构, 2010, (04) :63-65,75
  [11] 刘菁. 排球正面双手上手传球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及教学方法[J]. 体育科技, 2000, (01) .
  [12] 马志勇,杨焱. 排球上手传球技术教法的改进[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2) .
  [13] 张力. “导学——学导”教学法结合心理训练法在高校排球上手传球教学中的运用[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7, (02) .
  [14] 李其顺. 排球上手传球的易错与纠错[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12) .
  [15] 符智勇. 想象训练在排球传球教学中的应用[J]. 成功(教育), 2008, (03) .
  [16] 姜晓阳,马金玉. 普通高校女生排球传球教学方法探索[J]. 教育探索, 2007, (07) .
  [17] 王俏英. 排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的教学方法[J]. 凯里学院学报, 2008, (03) .
  [18] 郑欣. 浅析高校女生排球课正面传球的教学方法[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7, (02) .
  [19] 周俊芬,潘年丽. 排球传球技术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与纠错方法[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2) .
  [20] 陈高国. 排球正面传球教学探讨[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4) .

  还有英文的参考文献,自己选吧

  1.
  Influence of ankle functional instability on the ankle electromyography during landing after volleyball blocking
  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 Volume 19, Issue 2, April 2009, Pages e84-e93
  Eneida Yuri Suda, César Ferreira Amorim, Isabel de Camargo Neves Sacco

  2.
  Body weight changes and voluntary fluid intakes of beach volleyball players during an official tournament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Volume 11, Issue 2, April 2008, Pages 139-145
  E. Zetou, G. Giatsis, F. Mountaki, A. Komninakidou

  3.
  A novice-expert comparison of (intra-limb) coordination subserving the volleyball serv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Volume 16, Issue 5, October 1997, Pages 653-676
  Jacques Temprado, M. Della-Grasta, M. Farrell, M. Laurent

  4.
  Somatotype, size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competitive female volleyball players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Volume 11, Issue 3, June 2008, Pages 337-344
  Grigoris G. Malousaris, Nikolaos K. Bergeles, Karolina G. Barzouka, Ioannis A. Bayios, George P. Nassis, Maria D. Koskolou

  5.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a Female Collegiate Volleyball Player with Costochondritis
  Journal of Manipulative and Physiological Therapeutics, Volume 30, Issue 4, May 2007, Pages 321-325
  Donald Aspegren, Tom Hyde, Matt Miller

  6.
  Comparison of landing maneuver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volleyball players
  Clinical Biomechanics, Volume 19, Issue 6, July 2004, Pages 622-628
  Yasar Salci, Behzat Bahadir Kentel, Cengiz Heycan, Sabire Akin, Feza Korkusuz

  7.
  Individua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in high-speed motion of volleyball spike jumps by phase-matching and averaging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Volume 38, Issue 10, October 2005, Pages 2050-2057
  Mitsuru Tokuyama, Hirotsugu Ohashi, Hisao Iwamoto, Kunio Takaoka, Mamoru Okubo

  8.
  Humeral torsion and passive shoulder range in elite volleyball players
  Physical Therapy in Sport, Volume 10, Issue 2, May 2009, Pages 51-56
  Laura M. Schwab, Peter Blanch

  9.
  Spine Injuries in Volleyball
  Spine in Sports, 2005, Pages 81-94
  Scott F Nadler, Peter Yonclas, Luke Rigolosi

  10.
  ANALYSIS OF THE VOLLEYBALL SPIKE USING WORKING MODEL 2D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Volume 40, Supplement 2, 2007, Page S760
  Wendy Linnell, Tom Wu, Pierre Baudin, Pierre Gervais

  11.
  Three-dimensional kinematic analysis of the volleyball dig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Volume 24, Issues 3-4, 1991, Page 266
  Joe F. Garrett, Gregory S. Rash

  12.
  Kinematics analysis of landing from volleyball block
  Gait & Posture, Volume 28, Supplement 1, August 2008, Page S19
  R. Lobietti, S. Fantozzi, R. Stagni, F. Merni

  13.
  The motion of the shoulder joint during the overhand volleyball serve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Volume 24, Issues 3-4, 1991, Page 266
  Lisa A. Schaller, Mary C. Verstraete

  14.
  Does landing technique displayed during volleyball training replicate the demands of competition?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Volume 9, Supplement 1, December 2006, Page 47
  C. Wild, B. Munro, J. Steele

  15.
  Pressure distribution under the foot at the take off in volleyball jumps and fosbury flop high jumps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Volume 27, Issue 6, 1994, Page 677
  Thomas L. Milani, Ewald M. Hennig

有关排球的参考文献。紧急用,谢谢大家

从中文期刊网查找到的文献,你自己小花点时间,把期刊名输到百度里,就可以找到页码了,没这么多时间给你填页码了,见谅!我分几批贴上来,总共100个
[1]卫雍绩,. 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踝关节骨关节病特征分析[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1).
[2]卜小龙,. 浅析排球运动灵敏素质与感官训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
[3]张晓丹,葛春林,王卫星,. 中国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J]. 中国体育科技,2009,(1).
[4]丛滋龙,许瀚声,. “金龙鱼”三人制排球赛对高校排球选项课的启示[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
[5]鲍强,. 关于排球运动场上意识的探讨[J].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8,(1).
[6]崔晓晖,萧林静,李世远,魏建辉,. 排球游戏教学法对高职大学生健康素质影响的实验[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
[7]陈珂,倪伟,徐光荣,. “9网段54区”构想及数字信息在排球训练和比赛中的应用[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
[8]吕传清,. 美育在排球选项课教学中的运用[J]. 各界(科技与教育),2008,(1).
[9]方文利,桑磊,. 高校排球运动中的髌骨劳损调查及其分析[J].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10]刘美娟,. 浅谈排球普修课中启发式教学的运用[J]. 内江科技,2008,(1).
[11]相群,. 排球比赛中时间控制的必要性及相应规则的修改[J]. 内江科技,2008,(2).
[12]沈艳,. 游戏在排球教学中的积极效应[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
[13]徐兰君,张爱军,. “异性效应”分组教学法在高校排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
[14]王思平,陈健,钱建华,韩永亮,. 大空间辐射采暖的数值模拟——以沈阳体育学院排球馆为例[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15]陈秀平,陈铁成,. 厦门市开发沙滩排球市场的SWOT分析[J]. 体育科学研究,2008,(1).
[16]陈丽,魏统朋,李海峰,. 2007年瑞士女子排球精英赛中国队运动员非技术指标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8,(1).
[17]徐银华,李毅钧,. 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对比赛服装颜色的偏好及情绪体验[J]. 中国体育科技,2008,(1).
[18]郑华伟,许浒,. 我国男子排球队备战奥运会阵容配备设想及进攻战术发展与创新思路探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8,(1).
[19]韩敏,王光军,王伟,董永霞,仝彤,高彦伟,张玉平,张静,. 排球运动对女大学生甲襞微循环的影响[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1).
[20]崔自璞,. 浅谈排球训练中踝关节的损伤及预防[J]. 现代医院,2008,(2).
[21]魏翀,张建平,. 影响高师体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
[22]刘东辉,. 从肌肉工作原理分析排球的支线扣球原理[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23]王虎,屈春兰,. “参与式”教学法在排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3).
[24]孙士杰,张萍,. 我国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心理控制点类型的研究与分析[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1).
[25]刘大明,. 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探析[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3).
[26]曾黎,顾伟浓,. 排球扣球技术助跑起跳节奏控制的教学实验[J]. 体育学刊,2008,(2).
[27]陈艳平,. 排球二传手战术意识形成的因素及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2).
[28]吴苏延,. 对排球运动员“球感”的作用及培养途径的浅析[J].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2008,(1).
[29]尚岩,秦俭,. 浅谈对排球运动中意识培养的再认识[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1).
[30]崔洪宇,杨萍,. 对软式排球与全民健身运动的探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