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印度音乐研究论文

2023-03-12 17: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印度音乐研究论文

  印度是一个拥有着深厚 文化 底蕴的国家,你了解印度的音乐文化吗?下面是我分享的印度传统音乐文化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印度传统音乐文化特点介绍
  摘要:印度音乐是世界音乐史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神秘的 历史 遗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印度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来入侵,所以印度音乐铸造着各种民族文化的精华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同时印度音乐在数千年来的特定宗教文化氛围中熏陶,又独具宗教神秘特色。

  自古以来印度就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度,有数千年的宗教文明史和音乐文化。印度民族的宗教支配着人们从生到死,事无巨细,而音乐却能够让灵魂超脱尘世,使信仰与音乐的基本精神结合为一个整体。同时受入侵者的影响,使印度音乐又呈现出多民族特色的特点。其它那绵延不断的旋律,错综复杂的节奏,强烈多变的鼓声,余音缭绕的琴声,多样式的装饰音,无穷尽的装饰乐句,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和演奏,构成了一幅印度音乐美妙的画面,让人回味无穷。
  印度音乐的宗教特色
  在印度历史上出现过多神及多宗教崇拜(印度教典籍中记载的神有3. 3亿个)、多民族和多语言(100多个民族、1650种语言)。[1 ] (P34-40)截止到2001年,印度有人口10. 27亿,其中印度教徒8. 2亿人,约占总人口的79.8%;穆斯林1.2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7%;____徒24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 3 %;锡克教徒20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9%:佛教徒8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0. 8% ;眷那教徒4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0.4% 。[2 ] (P44)

  在印度现存有的诸多神及宗教中,印度教及三大神的历史最为悠久,因此信徒也是最多的。印度教的如果从《梨俱吠陀》成书时算起己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长期以来,它所形成的经典、教义、哲学、伦理、 法律 、文学、神话和音乐等对印度民族的信仰与音乐文化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也正是在这样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之下,印度音乐也独具其宗教的特色。

  印度音乐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印度教人生哲学是分不开热“梵我一体”为印度教的核心教义。在《爱多列雅奥义书》中,关于“自我”与“大梵”的一体是这样论述的:“是为谁耶?我辈敬为‘自我’者也。是谁自我耶?是以彼而见色,以彼而闻声,而彼而闻香,而彼而吐语言,而彼而辩甘苦者耳阶“凡为此心者,亦此意者,桑若那也„„情欲也,意欲也—凡此,诚皆般若那之称也77“世界为般若所领导,安立于般若那中,般若那既大梵也“涡摩提婆以此般若自我,生出此世界(至)乐彼方天界中,尽得其乐欲,永生其臻至矣!其臻至矣!-22)[3] (P21 也就是说,人一旦克服了自身肉体物欲,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本质的精神的本质的话,它就会实现“梵我一体”。在这样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印度音乐的艺术成为印度教文化主要内容的化身,把克服物质欲望、追求精神本性、实现“梵我一体”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

  现今的各种印度舞乐视频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妖娆的舞娘,明丽的音乐。宗教特色体现于场景的布置,印度教的建筑风格以“多层次”为典型特征。建筑屋顶小,挑檐和格窗且 雕刻 、 壁画 装饰及 装修 大部分采用了印度教风格,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息,高贵大气神秘。这样高贵神秘感同样也存在于舞娘和音乐特色中。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味无穷。
  印度音乐的民族特色
  在印度史上共有四次的主要入侵:第一次是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月氏人建立贵霜帝国;第二次是穆斯林的入侵;第三次是15世纪后半期蒙古人帖木儿的入侵;第四次是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殖民剥夺。在这四次重大的入侵之后都给印度的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使得印度的文化富含民族多样化的气息。但多民族的文化并没有影响印度本地音乐,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丰富。传统丰厚、特色鲜明、引人注目的音乐,它那绵延不断的旋律,错综复杂的节奏,强烈多变的鼓声,余音缭绕的琴声,多样式的装饰音,无穷尽的装饰乐句,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和演奏,在极具特色的环境下,构成了一幅印度音乐美妙的画面。

  印度在1757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此期间印度的 政治 、经济落后,而宗教和文化却相对稳定。印度人从出生、成年、结婚,直到火葬离开这个世界,都少不了传统的音乐 舞蹈 ,传统音乐文化根植在印度这块土地上,并茁壮成长。南印度有这样一条格言:“如果艺术和科学能得到保护和滋养,它们就会像金刚钻那样发出耀眼的光彩,否则它们就会成为毫无价值的碎石子。”

  印度音乐不是单纯停留在传统音乐形式上,也不全盘照搬西方音乐,而是在保留印度古典音乐风格特点基础之上,融合来自西方的音乐元素,形成了“东方与西方的交流”。这种交融主要表现在乐曲创作上,例如,南印度著名的小 提琴 家苏不拉马尼亚姆与苏联列宁格勒基洛夫交响乐队合作的《吠陀圣歌幻想曲》,这首幻想曲以印度吠陀诗歌为框架,创作上运用西方复调的创作手法,旋律变化曲折,装饰音运用较多,配和交响乐队浑厚的和声效果,使这首幻想曲具有辉煌、细腻的特点。在 乐器 演奏上,从欧洲传来的乐器慢慢都被印度化了。其中,以小提琴表现得尤为突出,小提琴与南印度古典音乐融为一体,除保留了原小提琴的形状和四弦定音以外,演奏形式变为坐姿,持琴改为放在胸前和右脚问,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演奏系统,演奏时多用滑音,长弓多,碎弓少。印度的小提琴还与印度琐呐、维纳琴合奏。另外,印度特有的乐器也与西欧乐器合奏。
  印度音乐的基本特色
  在印度音乐中,声音被称为“纳达”(Nada)纳达是印度音 乐理 论和音乐研究的最初始的问题。印度音乐理论家们把纳达分成了五种类型:用手指弹出的声音、在某种皮膜上敲击出的声音、用气吹出的声音、金属物撞击出的声音、人类喉咙所发出的声音。这五种声音实际上是五种产生声音的方法,其中包括了人声和乐器声,而乐器声中又包括了弹拨乐器、敲击乐器和弓弦乐器。古代印度音乐学家哈瑞纳亚克(Harinayak)把声音分成了三种。一是 生物 之声音,如人声;二是非生物之声音,如乐器声;三是生物和非生物的结合之声,如民间的口[4 ] 弦。[5 ] (P21)

  印度音乐的音阶同样由七个音构成,这七个音称为“斯瓦亚”(Swam)每个斯瓦亚又有自己单独的。关于斯瓦亚的来源,印度的音乐理论家们也没有确切一致的说法。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1.吠陀说。认为音阶中的七个主要的音并不是同时出现的,其中有其发展变化的过程;2. 自然 说。认为音阶中的七个音是来源于对 动物 声的模仿。3. 物理 学的观点。认为斯瓦亚来源于人的六个器官。这六个器官是:肚子、胸腔、鼻腔、喉咙、口腔和头腔。4.古籍《音乐论》(Sangit Makaranda)中的观点[5 ] (P38-45)。《音乐论》是一本有关音乐的书籍,在这本书中也论述了有关音阶的来源问题,其观点具有神秘色彩。书中认为七种不同的圣人(Rishis)创造了七个不同的声音(Nadas),而且是在七个不同的岛上产生的,在七个不同的时间里产生的,并且用了七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七个不同的神灵。这种理论与中国的 五行 学说有着很相似的地方。

  我们知道印度色节奏,音阶,节拍,旋律都尤其不同于西方音乐的独特体系,是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和丰富下而形成的,而这些的形成正是印度音乐吸引人的地方。

  印度音乐在宗教和民族文化的不断丰富下,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印度音乐也是世界音乐史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受印度教的印象,印度音乐形成了独具神秘色彩的文化。受殖民主义的印象,使得本土的音乐不断丰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音乐文化。

猜你感 兴趣 :

1. 民族音乐的特点

2. 印度传统民俗文化

3. 日本音乐文化的特点

4. 中西方音乐文化特点浅析论文

5. 古巴的文化特点

6. 民族音乐赏析论文

浅谈印度塔不拉鼓

塔不拉鼓(Tabla)在北印度无论是室内乐、其他乐器合奏、声乐、民间庆典 ,舞蹈 .戏曲表演 宗教颂赞等领域,不可缺席的印度手鼓乐器。

虽然印度有非常多样的鼓乐器,但北印度古典音乐中,唯有塔不拉最能符合传统印度风格的节拍搭拉Tala的要求,誏乐师与听众得到最大的足!
但塔不拉的鼓手,无论和西塔(Siter)等古典音乐伴奏或独奏(Solo)的表演其技巧功力,是非常严刻,难度很高。除了技巧熟练,乐理的融会贯通,才得己胜任。塔不拉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笔者的老师美籍(Dr.Boos)打了30多年他仍谦称逊的说;天天在学习。印度老师姆客气(Guru Mukergee)每天仍要勤练二小时。已仙逝的塔不拉鼓大师阿拉朗卡(Ustad Alah Rakha )在80多岁时,在演练中,突然高兴的呼叫---今天我打这声 NA. 是我这辈子最满意的一次!我死而无憾了!一幅朝闻道 夕可死,修成正果得道之愉快状!

当今能在台上表演的或出CD的 都有5年10年/20年/30年的老师(Guru)才能胜任,因此塔不拉鼓,被誉为史上最难学的打击乐器,在印度则被称为乐器之王之尊称。!

塔不拉历史

塔不拉鼓虽然不是印度最古早的鼓乐器,如魔力单(Mridang),帕卡瓦甲(Pakhawaj)等已有千年历史。西元13 世纪,印度知名的宫廷乐师阿米枯罗( MrAmir Khusro) 根据古乐器帕卡瓦甲(Pakhawaj)魔力单根双面鼓,分割成高低之分的双头鼓 为早期塔不拉鼓鼓的澜沧(此人亦将维纳琴改良成西塔琴,也创作制定很多波斯风格的印度拉格(Raga)。当时在宫廷中演出 但并为受到重视,毫无地位。后来逐渐经由有名的乐师,舞蹈家一起塔配为皇军演出,才逐渐受到菁睐,吸引更多人学习塔不拉。

隔了几个世代,终於出现一位大师尤汗(Mr Ustand U Khan)从魔力单的南印度古鼓之鼓谱,依塔不拉的特性及印度塔拉的法则及哲学理念研发,并建立塔不拉的学习理论及标准。因此后人方有学习的范本,经验的累积,对塔不拉鼓的普地位的提升,功德无量。如今塔不拉鼓,虽然在印度己建立王者的地位 在国外也广受欢迎. 欧美己有上百的塔不拉教学班 每年吸引上千人在学塔不拉,塔不拉几成为印度鼓的代表 但在南印度魔力单根仍然是不可缺的印度鼓. 在印度塔不拉及魔力单根各有一遍天。但回顾塔不拉的鼓手的地位,如同早年的其他鼓手地位,是相当卑微的。

他只不过是其他乐器师如西塔琴(Sita),刹罗琴(Sarada )刹林吉(Sarangi)或声乐家或舞蹈家的附庸或顾聘的伙计而己,如碰见脾气暴燥的乐师,即使是乐师走音,只怪罪塔不拉鼓;因此塔不拉鼓手,变成乐师的出气桶。即便尔儿有独奏Solo的演出,就当时社会结构,塔不拉的鼓手,宛如二等公民。这种待遇一直到二十世纪中期笫二次世界终战。印度的独立,社会的结构受到世界朝流,冲击;学院派的乐师对鼓手的尊重,有别於传统的乐师。传统在庙会私人宅第表演的听众,也和现代音乐厅或学校的听众,有助於塔不拉鼓手地位的提升。但其中最重要的改变还得功归於当时几位伟大而了不起的大师如哈美姜 (Ahmed jan Thirakwa 1892-1976)及马哈拉甲(Kanthe Maharaj1880-1996 )哈必布丁汗(Habibuddin Khan 1899- ) 及近代的阿拉朗卡(Ustad Alla Rakha khansahib1919-2000) 他们天赋的美学素养及不断追求开拓塔不拉的新领域,伴以出凡入胜的技法,充分的发挥塔不拉的能量,努力的追求塔不拉的极现及重视经验的传承,不亢不卑的向世人展现出对塔不拉的敬爱,终於誏塔不拉争取到和其他西塔琴等乐师同等之地位,赢得世人的尊敬,如今塔不拉更印度更有乐器之王的尊。在此特别向这早期默默为塔不拉付出一生心血的大师,致上最高的礼赞。

印度西塔尔音乐鉴赏论文

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