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的当然算省级的,因为上海是直辖市,直辖市是和省平级的,市委书记又兼任中央政治局委员,除了广东和新疆,天津,重庆的书记是政治局委员外,其他省,自治区没有一个比他们级别高的,管辖的区也要看什么区,如果是浦东新区那就是和副省级城市一个级别,其他区都是和地级市平级的。
1965年6月生,河南人。1997-200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攻读博士学位;2000-2002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2002年6月博士后出站留校在工程力学系一般力学教研室工作。2002年8月起任职副教授,2005年8月起任职教授,2006年1月起任职博士研究生导师。发表论文100余篇,SCI和EI检索70余篇。目前兼任上海市力学学会理事和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和结构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应用力学学报》编委。2004年荣获上海市“曙光学者”,2006年和2009年两度荣获校优秀教师,2009年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独自),2010年荣获校教学名师和宝钢优秀教师。在所培养的研究生中,一人荣获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两人荣获上海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和2009年)。研究方向:(1)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2)结构主动控制及其时滞问题。做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十项纵向基金:(1)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3ZR14062):“柔性多体系统主动控制”,2004-2005,已结题;(2)上海市“曙光计划”(04SG16):“柔性多体系统主动控制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2005-2006,已结题;(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472065):“刚柔耦合动力系统的主动控制研究”,2005-2007,已结题;(4)教育部重点项目(107043):“带有柔性附件航天器的动力学建模理论与主动控制研究”,2007-2009,已结题;(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772112):“柔性结构系统的多时滞主动控制研究”,2008-2010,已结题;(6)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20070248032):“柔性结构的时滞主动控制及实验研究”,2008-2010,已结题;(7)军口“863”创新基金,2008,已结题;(8)上海市教委科研重点项目(09ZZ17):“结构主动控制中的时滞辨识和鲁棒控制研究”,2009-2011,已结题;(9)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 (GKZD010807):“海洋平台主动控制中的时滞问题”,2009-2010,已结题;(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072146):“空间大型柔性结构的模型降阶、控制设计与实验研究”,2011-2013。
1984年、1989年分别获结构工程学士学位、硕士学位,1997年获浙江大学结构工程博士学位,1997年~1999年在同济大学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在《Int.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Mechanics Research Communications》、《Computers and Structures》、《Computers and Fluid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Engineering Structures》、《Acta Mechanica Sinica》、《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及《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工程力学》、《空间结构》和《振动与冲击》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70余篇,英文论文40余篇;另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论文数十篇。主持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1项、上海市重点(基础)研究项目5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参与首都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北京奥运会国际体育馆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计算。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30人,其中1人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2010)。近年以来,每年赴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2002年11月~12月,参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基金管理与改革赴美学习班、2007年1月~2月参与上海交通大学“现代大学管理赴美学习班”。周岱博士现为《振动与冲击》和《空间结构》等学术杂志编委,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钢结构专家委员会理事、索结构专委会委员,国际薄壳与空间结构学会(IASS)会员,上海绿色建筑促进会副主任、上海土木工程学会工程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曾任上海土木工程学会工程结构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还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学科发展与建设处处长,上海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工作专家咨询组成员、上海交通大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赵玉政,博士,副教授,2007年7月获山东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6月获华东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现担任SRL Biotechnology & Bioengineering、SM Journal of Bioinformatics and Proteomics、Genetic Engineering and Gene Cloning: OpenAccess国际期刊杂志的编委以及《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审稿人。先后获得中国科协首批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2015),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2015)、华东理工大学青年英才(2015)、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2013) 、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3)、第 13 届亚洲大洋洲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联盟大会青年科学家计划奖学金(2012)、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012)、第三届上海市高校研究生生命科学论坛一等奖(2011)和全国宝钢优秀学生奖(2011)等人才计划资助和奖励。迄今已在Cell Metabolism (2篇), Nature Protocols,EMBO Journal,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9篇,其中3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Cell子刊和Nature 子刊。已申请5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国际PCT发明专利,其中已授权1项 。
学科概况 根据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1989年,研究所设立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3年,设立核科学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所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14个(其中专业学位4个)并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核科学技术 学位点设置培养层次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 博士 理学 物理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光学 无机化学 工学 核科学与技术 核技术及应用 核能科学与工程 硕士 理学 物理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光学 化学 无机化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生物物理学 工学 核科学与技术 核技术及应用 核能科学与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 光学工程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专业学位领域名称 工程硕士 光学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生物工程 资料来源: 学科方向 200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创新三期学科方向调整为四个: 先进光源和束线的科学与技术研究; 基于N&NBIU(核技术与纳米、生物、信息和成像、超快技术)汇聚技术的交叉科学研究; 核物理实验和理论研究; 核技术科学的应用研究。 根据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于1964年招收物理专业研究生2人,“文革”停止招收研究生。1978年,重新恢复招收研究生,首批招收人数为4人,均为物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历年来共培养硕士毕业生265人,博士毕业生230人;2008年,有在读研究生345人,其中硕士生189人、博士生156人。2007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招收物理专业留学生3人。 截至2014年底,研究所共有在学研究生402人,其中硕士生195人、博士生207人)。 截至2008年7月底,研究所共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47名,其中2名为与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联合培养。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共申请到国家、中科院和上海市各类博士后科研工作资助21项,4人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和“上海市优秀博士后”称号。 获奖人论文 获奖名称 赵杰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RHIC)实验中双轻子的产生》 2014至2015年度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 冯超 《高增益自由电子激光新运行机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2014年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薛亮博 《反物质氦4原子核的实验观测及其产生机制研究》 2013年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裴昊 《基于DNA的功能化纳米材料的设计及其在生物诊断中的应用》 2013年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邓海啸 《基于谐波运行的中等能量束团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 2012年中国粒子加速器学会 “希望杯”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