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减负课题研究论文

2023-03-12 15: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减负课题研究论文

一、成立学校减负督导小组
  为使减负工作得到真正实施,切实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均衡学习发展的培养为目标,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校特别成立了学校减负督导小组。
  减负督导小组由校长、党支部书记王锁庚牵头,由学校教导处、各教研组以及一线教师队伍中的骨干构成。
  在减负工作中,减负督导小组积极向广大教师和家长进行减负宣传,组织大家学习减负资料,提供减负工作的研讨,协调减负中出现的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冲突,对落实减负工作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许多教师认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是个实践问题,不是理论问题。主要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针对着一种看法,学校减负督导小组组织了广大教师进行讨论,使广大教师明确--这个问题既是实践问题,也是理论问题。例如为什么要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学生负担过重已经造成了哪些危害?怎样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减轻了负担会不会降低教育质量?等等。这些问题均属于认识问题,都涉及理论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就不可能在行动上坚决贯彻,就必然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
  学校还通过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上级文件及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教师自觉从三个方面"负重",努力使学生"减负"。
  一是思想上"负重",即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局出发,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为己任,以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学习生活为目的,使学生体味到成长中的快乐,使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扩大视野,看到纷繁美丽的大千世界,使学习融入学生成长的过程之中,并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在业务上"负重",一丝不苟,更新观念,解放思想。通过学习和工作中的实践、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和能力。并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教学工作,以高效、创新的劳动切实为学生松绑,提高教学效果。

关于是否应该减负的议论文

在考场上,我看到了一幅这样漫画。
上面画了一个小男孩,带着眼镜,再灯光下学习。我想也大概到了晚上十点多了吧,他还没睡。他手中的铅笔和眼镜组成了“100”,说明了他渴望考到好的成绩。他的眼神让我感觉到他想“减负”。
减负?这不就是令学校的老师、家长头痛的问题吗?这不就是教育家争论不出结果的问题吗?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再加上有的父母亲布置的家庭作业多得像座小山。有的孩子被逼着做家庭作业做到了11点多,还没睡,第二天上课又没精神。一些家长认为,让孩子减负,不让他做家庭作业,分明就是把他们的孩子往后“拉”。其实,那些家长完全想错了。如果孩子做家庭作业做到11点多,第二天上课就没精神,那么,他那天所上的课还不是一样没听到。这样,还不是弄巧成拙吗?还有些家长认为,星期六、星期天是孩子们的“充电器”。一到星期六天,就把孩子拼命往里边塞。把孩子两天的课程安排得的满满的。让孩子根本就没一点喘气的机会。怪不得,一些孩子总是渴望有个星期八,好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个自己满意的课程。
其实,那些家长并没有错。只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情太急罢了。如果他们认为减负是对的,那么,有一天,“考考考,老师们的法宝;分分分,学生们的命根”这句顺口溜就成了个回忆。家长们放手吧,让孩子们“展翅飞翔”吧。让他们自己尝一尝跌倒的时候。人只要有两只脚,他就会有跌倒的时候。放手吧,爸爸妈妈!

关于减负高效的作文5、6百字就行

网上多了去了,百度搜减负增效论文即可,下面有几篇,自己选择

“减负增效”之我见

金坛四中 张云皎

近年来,全国性的“减负增效”大讨论可谓轰轰烈烈,大家讨论后发现其根本原因无非是科学的发展,学科的增多,“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影响,以及学校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升。这样一来便造成学生课业太多负担过重,但在知道这个原因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减负并非是简单的减轻学生学习的课业数量,更不是不布置课外作业,“减负”行动不是简单的“减”,在减的同时也要有所增,而这个“增”字我认为就是增强教育效率,增加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正处在教育上“增效减负”的改革阶段,我想从如何增强教育效率,增强学习效果作为切入点,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拙见:

一、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任何人都具有某种内在潜质和天份,当这些内在的力量受到充分诱导和激发时,他们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我们教育学生就是要激起与推动他们一系列内部的发展过程,而不是施加外部因素来装饰他们。如果在教育过程,老师有意识地控制和调动学生的内因,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其教学效果必然不同凡响。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必然会在主体地位充分实现过程中应运而生。我们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在升学考试、中显得力不从心,看起来似乎仅是知识储备不够,其实是主要的根源还是在于他们中的多数人不善于学习,不能及时有效地实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力,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二、改变师生传统角色定位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关系,老师高高在上,处于教学的核心位置,学生学习是被动的,其个性和主体得不到充分发挥。因而对学习也就缺少激情,缺少主动性。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在学生的思想中是一种煎熬,而不是一种求知探索的过程,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没有学习的效果,也就没有成就感的获得。

所以,要改变师生传统角色定位。而这种关系就体现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老师担任导演,是学习征途中的引路人。学生是主演,是学习活动的求索者和开拓者。对于学生能力与责任范围内的各种活动,应给予关注与鼓励、启发性地帮助学生战胜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严格施教、悉心据点,但决不越俎代疱,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充当主角。

三、着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方式也要发生极大的转变,由过去简单重复劳动转向充满智慧的教学策划与创造。这种变化无疑对教师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俗话说得好: 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现在,知识信息正高速发展,教育系统的新事物也是层出不穷,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的制作,软件的开发等等。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教学方法更是不断优化和创新,具有其先进性。不是一流的导演,绝不会导出一流的戏剧。说得正是这个,所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刻不容缓,学校也必须贴近实际需要,用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充实教师。教师自己更应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时不我待地不断学习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

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学生的成长也不例外。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同样需要依照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过程,循序渐进地实现,决非立杆见影,一日之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完成这种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务必研究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紧扣教学大纲,瞄准教学目标,吃透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使之形成具有梯度渐进特点的知识模块,通过这些可操作性模块一步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课前预习--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叩开思维之门

在预习过程中,老师可将学生所应掌握的教学内容,转化成问题或某种情境,让学生独立学习,自行寻求答案并体验知识获取过程。通过这类“学习问题”的设置,激发他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带着疑惑去叩响知识宫殿的大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一种有备而来的主动状态。

2.课堂教学--对话讨论,启发思维,精讲疑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提问和对话的方式开展教学,指派部分学生阐释预习中所拟定的各类问题,以及求解过程体验。鼓励其他学生围绕这些内容参与讨论、补充。老师最后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归纳,对重点难点环节加以剖析和强调,凡学生通过预习自身能很好完成的教学内容,只作点评、不再花时间讲解。对理解掌握不全和不透的部分,应分层次进行精讲。在精讲的过程中,重点解决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思维障碍,而不是简单地提供结论。

在教学中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的预习反馈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教师不能不知,在教学中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是很有必要的。获取反馈信息的方式很多,可提问一些中差生,也可面向整体学生发问,还可以让学生上黑板练习,可以在讲授完某一知识点、某一练习后让学生举手示意获取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教师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 直到学生理解和掌握为止。

3.课后反馈--掌握信息,优化教学效果

在课后,老师应及时收集学生在预习和课堂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疑难。通过对疑难问题的整理、归纳和分析,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程度,找出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将提炼后的问题再返回给学生,以问题征答的方式,调动所有学生的思维来共同思考和解决这些难题。止。定期组织适当的教学形式,让他们充分发挥发表各自见解并展开辩论。对不能解决或难度较大的问题,老师再进行点评和启发,直至他们凭借自身能力或合作学习完全解决为止。

4.复习巩固--补差补漏,提炼升华

老师应根据人的遗忘规律,及时安排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向他们传授记忆方法,提供适量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完成。除常规性练习外,老师还应设计若干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查阅文献资料,借助专业工具或通过调查、实验或讨论来完成,同时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复习课还可定期归纳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强化认知,深化理解,理顺知识脉络,达到提高升华的目的。

五、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能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动机,关系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成败。由于长期受旧教学习惯影响,有很多学生无法适应新的教学形势,学习自主性差,对老师和教材有着过分的依赖和盲从,对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心存恐惧。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将严重制约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要承担起端正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义务,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时代的变迁。老教师更应不识时机的关心他们,教育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实践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六、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习评价机制

布卢姆第一次将形成性评价运用于教学活动当中,他认为形成性评价不仅是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学习效果、形成适合于教学对象的教学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的重要手段。

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倾向于终结评价,只看结果,不重过程。而能力的培养却重在过程,若每一个过程的完成都是有效的,那么它的结果必在预料之中。因此,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学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通过这种评价,严格控制各环节的实施质量,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相对应的评价激励方式,让学生及时准确地获得自身学习情况,客观认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及时调整现有的学习状态,保证学习过程按照科学的程序有效地进行。

“减负增效”一直是我国教学中长期讨论的话题,是项系统工程,除了教师和学校的努力外,这项系统工程还需社会、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需各学科的协调平衡,统一思想,才能更见成效。当然对于“增效减负”这项系统工程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是哪种见解,只要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革的春天就会来到。

此文获

“减负增效”之我见

金坛四中 张云皎

近年来,全国性的“减负增效”大讨论可谓轰轰烈烈,大家讨论后发现其根本原因无非是科学的发展,学科的增多,“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影响,以及学校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升。这样一来便造成学生课业太多负担过重,但在知道这个原因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减负并非是简单的减轻学生学习的课业数量,更不是不布置课外作业,“减负”行动不是简单的“减”,在减的同时也要有所增,而这个“增”字我认为就是增强教育效率,增加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正处在教育上“增效减负”的改革阶段,我想从如何增强教育效率,增强学习效果作为切入点,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拙见:

一、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任何人都具有某种内在潜质和天份,当这些内在的力量受到充分诱导和激发时,他们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我们教育学生就是要激起与推动他们一系列内部的发展过程,而不是施加外部因素来装饰他们。如果在教育过程,老师有意识地控制和调动学生的内因,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其教学效果必然不同凡响。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必然会在主体地位充分实现过程中应运而生。我们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在升学考试、中显得力不从心,看起来似乎仅是知识储备不够,其实是主要的根源还是在于他们中的多数人不善于学习,不能及时有效地实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力,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二、改变师生传统角色定位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关系,老师高高在上,处于教学的核心位置,学生学习是被动的,其个性和主体得不到充分发挥。因而对学习也就缺少激情,缺少主动性。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在学生的思想中是一种煎熬,而不是一种求知探索的过程,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没有学习的效果,也就没有成就感的获得。

所以,要改变师生传统角色定位。而这种关系就体现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老师担任导演,是学习征途中的引路人。学生是主演,是学习活动的求索者和开拓者。对于学生能力与责任范围内的各种活动,应给予关注与鼓励、启发性地帮助学生战胜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严格施教、悉心据点,但决不越俎代疱,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充当主角。

三、着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方式也要发生极大的转变,由过去简单重复劳动转向充满智慧的教学策划与创造。这种变化无疑对教师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俗话说得好: 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现在,知识信息正高速发展,教育系统的新事物也是层出不穷,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的制作,软件的开发等等。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教学方法更是不断优化和创新,具有其先进性。不是一流的导演,绝不会导出一流的戏剧。说得正是这个,所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刻不容缓,学校也必须贴近实际需要,用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充实教师。教师自己更应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时不我待地不断学习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

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学生的成长也不例外。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同样需要依照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过程,循序渐进地实现,决非立杆见影,一日之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完成这种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务必研究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紧扣教学大纲,瞄准教学目标,吃透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使之形成具有梯度渐进特点的知识模块,通过这些可操作性模块一步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课前预习--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叩开思维之门

在预习过程中,老师可将学生所应掌握的教学内容,转化成问题或某种情境,让学生独立学习,自行寻求答案并体验知识获取过程。通过这类“学习问题”的设置,激发他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带着疑惑去叩响知识宫殿的大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一种有备而来的主动状态。

2.课堂教学--对话讨论,启发思维,精讲疑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提问和对话的方式开展教学,指派部分学生阐释预习中所拟定的各类问题,以及求解过程体验。鼓励其他学生围绕这些内容参与讨论、补充。老师最后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归纳,对重点难点环节加以剖析和强调,凡学生通过预习自身能很好完成的教学内容,只作点评、不再花时间讲解。对理解掌握不全和不透的部分,应分层次进行精讲。在精讲的过程中,重点解决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思维障碍,而不是简单地提供结论。

在教学中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的预习反馈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教师不能不知,在教学中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是很有必要的。获取反馈信息的方式很多,可提问一些中差生,也可面向整体学生发问,还可以让学生上黑板练习,可以在讲授完某一知识点、某一练习后让学生举手示意获取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教师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 直到学生理解和掌握为止。

3.课后反馈--掌握信息,优化教学效果

在课后,老师应及时收集学生在预习和课堂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疑难。通过对疑难问题的整理、归纳和分析,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程度,找出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将提炼后的问题再返回给学生,以问题征答的方式,调动所有学生的思维来共同思考和解决这些难题。止。定期组织适当的教学形式,让他们充分发挥发表各自见解并展开辩论。对不能解决或难度较大的问题,老师再进行点评和启发,直至他们凭借自身能力或合作学习完全解决为止。

4.复习巩固--补差补漏,提炼升华

老师应根据人的遗忘规律,及时安排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向他们传授记忆方法,提供适量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完成。除常规性练习外,老师还应设计若干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查阅文献资料,借助专业工具或通过调查、实验或讨论来完成,同时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复习课还可定期归纳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强化认知,深化理解,理顺知识脉络,达到提高升华的目的。

五、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能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动机,关系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成败。由于长期受旧教学习惯影响,有很多学生无法适应新的教学形势,学习自主性差,对老师和教材有着过分的依赖和盲从,对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心存恐惧。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将严重制约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要承担起端正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义务,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时代的变迁。老教师更应不识时机的关心他们,教育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实践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六、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习评价机制

布卢姆第一次将形成性评价运用于教学活动当中,他认为形成性评价不仅是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学习效果、形成适合于教学对象的教学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的重要手段。

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倾向于终结评价,只看结果,不重过程。而能力的培养却重在过程,若每一个过程的完成都是有效的,那么它的结果必在预料之中。因此,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学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通过这种评价,严格控制各环节的实施质量,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相对应的评价激励方式,让学生及时准确地获得自身学习情况,客观认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及时调整现有的学习状态,保证学习过程按照科学的程序有效地进行。

“减负增效”一直是我国教学中长期讨论的话题,是项系统工程,除了教师和学校的努力外,这项系统工程还需社会、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需各学科的协调平衡,统一思想,才能更见成效。当然对于“增效减负”这项系统工程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是哪种见解,只要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革的春天就会来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