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风险论文参考文献

2023-03-12 14: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风险论文参考文献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下面是我整理的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刘洪浩.浅议项目风险管理理论[J].抚顺市中医院学理论.2011,34:73-74, 85.

  [2]尹志军,陈立文,王双正,苏春生.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进展研究[J].基建优化.2002, 23(4): 8-12.

  [3]郝继升.浅谈软件项目风险管理[J].延安大学学报.2009,28(4): 28-30.

  [4]王希华.海洋石油工程的风险管理及预防[J].中国造船.2008, 49:676-679.

  [5]胡静芳.工程项目风险辨识过程研究[J].山西水利.2009,6:83-84.

  [6]王要武,李晨洋.项目风险辨识[J].企业管理.2005: 50-51.

  [7]李玉刚,林焰,纪卓尚.海洋平台安全评估的发展历史和现状[J].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中心.2003,18(1) : 4-8.

  [8]王晓燕.海洋工程的.安全风险评估研究[JL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2005,18(5) :44-48.

  [9]陈高君,张凤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应用与实践[J].煤矿开采? 2006,11(3) : 64-65,89.

  [10]廖伟生.支付清算系统风险评估内容及方法研究[J].金融会计.2009,5: 50-56.

  [11]秦炳军,张圣坤.海洋工程风险评估的现状和发展[J].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1998,16(1) :14-22.

  [13]J. S. Arendt. Using.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in the Chemical ProcessIndustry[j].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1990.29:133-149.

  [14] 丁鹏,张敏.应用国际上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J].管道技术与设备.2010, 28 (3):41-42,49.

  [15]王玺,张平.试谈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定量分析方法[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1,20(6) :78-82.

  [16]田娜,陈保东,陈其胜.灰色关联分析在长输管道肯特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油气储运.2006, 25(4) : 7-10.

  [17]苏春华,余建星.基于过程分析方法的海洋工程项目承包风险评估[J].海洋技术.2006,25(2): 93-97.

  [18]李典庆,唐文勇,张圣坤.海洋工程风险接受准则研究进展[J]. 2003. 21 (2): 96-102[19]陶冉冉,闫相 桢 ,刘锦坤.浅谈安全评估在海洋平台上的应用[J].石油与化工设备.2010,13: 46-47,56.

  [20]成小江,宋加建.施工企业的项目风险控制[J].江苏建筑.2010,S(l): 101-102[21]杨彬.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油气开发项目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92-111.

  [22]张国兴,胡绍兰.项目风险监控研究[J].基建优化.2005,26(3): 30-31.

  [23]彭俊好,徐国爱,杨义先,汤永利.基于效用的安全风险度量模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 29(2): 63-65, 73.

  [24]张俊.浅析项目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3 : 266.

  [25]葛治江.国际石油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安全风险因素分析[J].石油化工建设.2009,31(4): 26-29.

  [26]李敏,刘云.浅析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J].甘肃科技.2008,24(15):101-102,120.

  [27]武昱.谈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 2007,17(25) : 300, 304.

  [28]孙磊,江梦策,李栋.关于如何做好项目安全管理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21:114-130.

  [29]HSE. The Tolerability of Risk from Nuclear Power Stations. Health and Safety-Executive [J]. HMSO. 1992,30:553-560.

  [30]涂力强.工伤事故类别划分探讨[J].江西冶金.1993,13(4) : 45-46. ;

审计风险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内容太多了,给个具体的题目和邮箱。以下是一些参考,你看哪个有用。
1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及应用研究 ,辛旭、刘佳,品牌, 2010 No.01 查看全文

2 煤炭企业内部管理审计风险及防范 ,丁在乐,中国煤炭工业, 2010 No.02 查看全文

3 国家审计风险及其对策 ,钱云飞,现代经济信息, 2010 No.02 查看全文

4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夏旭,煤矿现代化, 2010 No.01 查看全文

5 我国关联交易审计风险规避对策探讨 ,张肃琪,理论界, 2010 No.03 查看全文

6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时东来,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No.10 查看全文

7 新会计准则下的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审计风险 ,刘宏洲,改革与开放, 2009 No.22 查看全文

8 论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对策 ,李东艳,中国电子商务, 2010 No.02 查看全文

9 实施风险导向审计,防范高校内部审计风险 ,罗洪霞,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7 No.03 查看全文

10 关于审计风险的特殊考虑 ,王如燕,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2 No.04 查看全文

11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及其图解 ,朱锦余,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2 No.01 查看全文

12 煤炭企业环境审计风险探析 ,张红轶、张芳梅,国际商务财会, 2010 No.02 查看全文

13 金融危机环境下审计风险的应对 ,徐蔚,审计与理财, 2010 No.01 查看全文

14 金融危机、财务舞弊与审计风险 ,刘芳芳,审计与理财, 2010 No.01 查看全文

15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措施 ,赵艳,科学与财富, 2010 No.02 查看全文

16 谈企业内部审计风险 ,单琢,科技信息, 2010 No.02 查看全文

17 浅谈审计风险形成的主客观因素及防范 ,韩道琴、王淑晶,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Vol.24 No.01 查看全文

18 刍议医院内部审计现状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及防范建议 ,赵玲,经济师, 2010 No.02 查看全文

19 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邓芙蓉,北方经贸, 2010 No.03 查看全文

20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以及防范 ,唐元龙,大众商务(下半月), 2010 No.02 查看全文

谁有现代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论文的参考文献

2 周爱丽. 企业财务风险浅析[J]财会研究, 2004,(03) . 3 王芳云;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研究 [D];山东大学; 2005年 4 郑汉男; 民营科技企业创业的风险识别及控制研究 [D];吉林大学; 2006年 5 冉晓枫; 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D];四川大学; 2006年 6 王淑琴; 浅议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J]; 北方经贸; 2006年06期 7 陈文俊;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评估与处理 [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5年03期 8 赵振钦,崔子栋; 风险管理的研究与教育 [J]; 北方经济; 2007年S1期 9 全晓红,康卫平;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防范对策 [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03期 10 刘平,贺武; 财务风险成因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J];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10期 11 范世森; 财务风险及其防范初探 [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02期 13 夏国栋;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对策 [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34期 14 欧阳能; 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02期; 67-70 15 吴景杰 ,施绍梅; 财务风险的控制 [J];理财杂志; 2005年06期; 33-34 16 王淑琴; 浅议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J];北方经贸; 2006年06期; 70-71 17 委胡华;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J];会计之友; 2004年01期; 54-55

托管业务的风险分析论文

托管业务的风险分析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托管业务的风险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要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所有的托管业务行为都应坚守风险合规底线,这是托管业务经营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是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生命线。要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在托管业务管理制度框架下落实。托管行各机构需要明确部门、岗位职责,运用科学有效的业务流程,做到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进一步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摘要: 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增长模式由资本依赖型逐渐向低资本消耗型转变。资产托管业务占用资本少,除了稳定的托管费收入外,还增加了稳定的资金沉淀、创造中间收入,创造结算、结售汇等多项连带收益,业务协同效应显著,成为银行首选的战略性中间业务,综合贡献度不断提升。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以下简称“托管业务”)自1998年至今,业务规模越来越大,服务范围越来越广,客户类型越来越多,市场参与度越来越深,这些都对托管业务风险管控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托管业务存在的一些风险点作了分析,尝试提出相关对策,希望能对托管业务的稳健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银行;托管业务;风险;防范

一、托管业务简介

(一)托管业务是什么

“商业银行托管业务”是指托管银行基于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资产保管职责,办理资金清算及其它约定的服务,并收取相关费用的行为。根据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托管银行提供的服务还可包括会计核算与估值、投资监督、绩效评估、投资管理综合金融服务以及其他资产服务类业务。作为现代金融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资产托管行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引入了托管机制,这种机制在消除市场信息不对称,提高资管和交易效率,保障投资者的资产安全,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托管业务收入稳定、不占用经济资本,特别是托管资产由于监管要求需保留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应对各类情况,这类资产往往是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在,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成为难得的稳定、量大优质存款。此外,托管业务部门还能建立联动机制,充分整合内部资本、渠道和项目等资源,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各商业银行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格局,纷纷看到托管业务的优势,对这项“资本节约型”的中间业务,均不遗余力的加强投入,提升托管业务战略地位,促进经营结构向轻资产转型。截至2016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资产托管规模首次超过百万亿元人民币,达103.5万亿元,同比增长53.6%。2012年以来,中国银行业资产托管规模增速始终保持在50%以上,并有逐年上升的态势。在行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市场参与主体也在不断扩充,国内拥有公募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现已达27家,其中稳居第一的工商银行资产托管规模已达13万亿元。

(二)托管业务的关键点

资产托管业务主要服务于资产管理行业,是连接投融资市场主体的重要平台和纽带,其关键点主要在于:客户的多样性。近年来资管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日益丰富多元的托管客户资源,从最初单一的基金管理公司扩展到保险公司、券商、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建立了企业年金的企业等等。服务类型多。托管业务主要提供资产保管、资金清算、会计核算、资产估值和投资监督五个方面的基础服务。还可提供外汇交易、公司行为、风险绩效、会计外包等增值服务,这类增值服务往往成为托管行竞争客户的焦点。涉及面广。托管业务涉及资本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投资品种,涵盖境内境外市场.需要面对我国金融业全部的监管部门,从人行、保监会、银监会到外管局,甚至还包括劳社部。操作的复杂性。托管业务的特点是数据量特别大、报表种类特别多、市场规则特别复杂、客户订制特别多、准确及时性要求高。

二、托管业务的风险点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和资本市场稳步发展,托管业务也迎来了广阔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风险,存在着一些潜在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业务系统风险

目前大部分托管行都在使用外购的托管业务系统,由于历史原因无法进行集中的系统管理和数据共享,自动化程度和批量处理能力较低,在市场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系统已勉力支撑、不堪重负,而且饱受到逐渐积累的各种补丁的困扰,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无法满足各类新兴创新型产品的要求,大大影响了业务效率和质量,同时增加了操作风险隐患。部分个性化需求由于外购系统内在的系统架构局限无法实现,客户往往会因为托管行无法提供某些功能服务而转投他行。

(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在托管业务各环节操作过程中,因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或者人为因素造成操作失误或违反操作规程等引致的风险。例如:由于不熟悉业务系统功能和流程要求,在数据齐备前进行了操作,导致数据错误;录入的数据有误,而复核人员又没有检查出来,依据错误的录入数据进行操作,导致出错;数据齐备且无误的情况下配错了规则,调用了错误的功能,从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业务系统停摆无法正常使用;归类错误,在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分错了类型。

(三)制度建设风险

资本市场发展飞快,容易出现真空地带,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尚未形成对托管产品、流程的全覆盖,个别新产品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补充。以P2P托管为例,现有制度基本未涉这个领域。监管发生变化后,制度未作相应变更,一些规定难以有效落实,例如监管部门陆续取消审批制改备案制,不再有产品批文,分行便无法向公安机关申请为托管产品刻章。

(四)内部管理风险

不同监管部门之间存在较大的法规和监管差异。证监会的规定在保险资产这边就可能被认为不适用,同样,直接采用保险法规去规范企业年金也是不合适的,因此一定要注意托管资产所属资产类型及其归口的监管部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业务人员配置不足,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业务需要,面对日趋繁多的托管业务要求,托管业务工作量不断增加,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员素质及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准入与审核机制不明确,分行越权办理业务、合同签署不规范;未能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托管人职责。

(五)声誉风险

托管业务中,特别是证券投资基金,如果当错误达到或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0.5%时,除了要接受监管部门质询外,还要信息披露公告。例如工银瑞信标普全球自然资源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净值错误公告上,托管行是和管理公司一起登在报上的。一旦有这样的公告发出,对托管行的声誉是不小的打击。托管业务系统发生影响较大的故障,某个环节上的一个重要数据错误很可能会造成大面积错误,也会给托管银行的声誉蒙上阴影。

三、风险防范的对策

商业银行如何确保托管业务运营规范、做到零失误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需要从系统、制度、管理等多方面着手,采取得力措施有效防范托管业务风险:

(一)业务系统支撑有力

应从业务实际出发自主开发全行集中、统一的托管业务系统,用系统来规范业务流程,加强对业务的管理和监控。切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特征,强化信息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力求托管业务系统的硬件设备运行稳定,软件应用功能、数据处理准确可靠,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积极应用技术系统实现风险控制,在系统架构层中就嵌入风控设计。实现外部数据统一接入、内部数据统一管理,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控制数据风险。系统升级前必备回退机制,如果出现大的问题应回退到上一版本,重新测试成功后方可再次升级。切换新系统时应设置足够长的并行过渡期,通过并行结果核查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修正并优化,特别是检查各项风控措施是否到位落实、需求是否得到准确有效满足。

(二)规范操作常抓不懈

对托管业务的履约风险应有充分认识,在履约管理、规范操作方面加强执行力度。建立奖惩机制,对规范运营、小心谨慎、注意防范业务风险的给予奖励,对违规操作、没有责任心等行为予以警告、通报。在纠错机制、业务连续性方面也要有充分的准备,制定有完备的应急预案,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迅速的定位,并及时实施解决方案。遵循全面性、独立性、有效性原则,在业务系统、岗位人员等方面建立适当分离的防火墙,以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要求业务人员明确岗位职责、熟悉系统流程避免出现顺序错误甚至遗漏,对重要数据和参数必须执行复核和定期检查机制,贯彻统一的分类和操作标准并遵照执行。在人员配备方面,应根据业务需要配齐必要的人员,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托管队伍。

(三)制度建设持之以恒

要建立有效的托管业务管理体系,核心是制订统一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凡有业务必须制订相应的具体制度,不能形成制度上的缺项。在深入了解监管政策、法规以及产品运作模式和相关要求的基础上,首要任务是制度建设。建立托管业务制度定期梳理机制,检查是否完整齐全、是否需要变更修订。对市场上影响托管业务的信息,能够快速反应和并开展逻辑分析,尤其是对监管政策的变化和新产品的出现,应提前做好业务影响分析,认真准备应对工作,例如对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态势与监管的分析,密切关注监管动态,将新法规、新政策的要求直接反映到托管业务流程和制度的调整上。建立沟通渠道。完善托管业务问题报告制度,明确汇报路径和程序,畅通解决问题的路径。各机构在运营中有疑问或改进的建议,可以找到具体负责人并在规定时限内得到反馈。避免出现由于职责分工、报告路径不清晰,出了状况不知道找谁。打造完善的托管业务管理制度体系,需要凝聚整个托管条线的合力。

(四)基础管理做实加强

要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在托管业务管理制度框架下落实。托管行各机构需要明确部门、岗位职责,运用科学有效的业务流程,做到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进一步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对规章制度的要求严格执行,将管控措施落实到位。把好产品业务审查关。对于不具备条件的产品业务,不能盲目开展,要考虑是否能够有有力措施确保合规,吃透监管政策,加强风险识别,合规开展业务。建立定期自查机制,以问题为导向,自我发现、自我纠正问题。要定期开展合规自查工作,特别是对容易出现风险和以前检查出现过问题的方面,要加大自查力度,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建立全行抽查机制。增加内部检查频率,检查内容覆盖全面,特别是对行业中新出现的问题要予以特别关注,对照分析做好自查工作,不犯简单、低级和重复的错误。建立检查通报和检查问题跟踪制度,以便对整改事项进行持续追踪,确保落实。特别是以往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已汲取教训,做到了认真全面的整改。已发现的薄弱环节,要抓紧完善、补齐短板。

(五)合规意识时刻绷紧

要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所有的托管业务行为都应坚守风险合规底线,这是托管业务经营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是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生命线。必须意识到托管业务风险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前途,更关乎商业银行的声誉,一定要秉持风控优先的理念提高合规经营意识,在规范经营的前提下拓展业务。加强合规风控教育,大力倡导合规风控理念。注重培训,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各种线上或线下培训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建立从业资格必备机制,各机构负责人必须具有基金从业资格,确保其熟悉托管业务政策要求和基本理念。定期开展考核,强化全员合规经营意识,将合规风控持续化、常态化,避免发生有损托管行声誉的事件。资产托管已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空间最大、创新领域最广的新兴业务之一,要更好地保障金融安全,维护投资者权益,必须贯彻“规范高效、独立运作、确保安全”的原则,确保托管业务能够稳健高效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银行业协会.商业银行托管业务指引,2013[2]银行业协会.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16),2016

[3]孟杨.上半年工行资产托管规模达13万亿元[N].金融时报,2016

[4]孙学立.我国P2P借贷模式及其监管问题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4

[5]基金份额净值计价错误公告[N].证券时报,2013

[6]蒋先玲,徐晓兰.第三方支付态势与监管:自互联网金融观察[J].改革,201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