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护理论文研究计划

2023-03-12 11: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护理论文研究计划

护理管理 运用科学的 方法 组织、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为病人创造优美的休养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急诊护理人员角色技能论文 》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护理工作已由单一疾病护理转向了整体全面护理。即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模式。护理模式的转变符合社会的要求,符合病人的需求,它使护士的角色和技能得以扩展。作为医院窗口形象的急诊科护士,其自身角色和技能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急诊科是抢救伤病员的场所,亦是一个缩小的社会环境,在面对突发危重病人的同时,也必须面对不同知识修养、不同 文化 背景、不同生活习俗、不同经济能力的形形色色的人,因此,急诊护士首先是一位社会工作者,她必须有高尚的敬业精神,丰富的社会工作 经验 ,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注意与患者单位、患者家属、肇事方、警察和 保险 人员的协作关系。

面对成批的、突发的急、危重病人,能及时给病人提供来自社会团体、单位、家庭和亲朋好友的社会支持。它包括两方面的支持:

(1)精神的支持,即上述团体和人员对患者的理解、安慰、鼓励,有助于减轻或缓解患者的情绪紧张或精神上的压力。这点对自杀未遂、突遇重大事故的患者很重要。

(2)物质和经济的支持:及时给患者提供有关法律、保险及治疗方面的信息,协助患者争取上述团体和人员的物质和经济援助,以解决生活困难,筹集治疗资金。尤其对刑事案、治安伤害案、购买了保险的意外伤害和车祸伤患者应提醒其及时报案,收集保存好相关资料非常重要。能有预见地、有序地、有效地与各医技科室合作,创造一个高效救治环境,为患者赢得宝贵的后续治疗时间医|学 教育 网整理。急诊护士还必须有较强的法律法规意识,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效应,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专业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以前护理是从属于医疗的专业,随着护理的发展,它已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护士必须改变其处于被支配地位的观念,树立专业工作者的意识,掌握本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独立判断病情的能力和对各种危险信号的鉴别能力及突出的应变能力。熟练掌握急救复苏技术,迅速正确地使用各种急救监护器材,熟悉各专科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具有解决护理上具体疑难问题的知识和技巧,能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了解急诊专业的新进展。护理专业的发展除与医学专业同步外,还与许多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社会人文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急诊护理更是处于护理变革的前沿。因此,急诊护理人员还必须具备获取和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的技巧,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完善自我,从而更有信心、更有方法、更有预见地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提高配合医生抢救病人的成功率。

3.心理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是直接面对突发的急危重病人,致病致伤原因复杂,患者及其家属难以面对残酷的现实,因而情绪不稳或失常,加之抢救工作紧张繁忙,有时甚至不能按时下班,因此急诊护士还必须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且掌握了心理工作技巧的人。她应具有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乐观开朗的性格,善于调节患者及其家人情绪的能力。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患者、患者家属、同事和其他协作者,获得他们的拥戴、信任、支持及配合。能尊重病人的感情,对待病人个人感受表示理解并认同,通过耐心解释,真诚劝导,热情鼓励,细致关心,周到服务,使病人身心受到裨益。不当众探究和议论患者隐私,防止命令、责备、泄密、无用等消极情绪传递,从而避免患者产生自我价值低估和无助的恶劣情绪。另外,急诊护士还要善于控制和消除来自自身的不良情绪及压力,防止可能无意中伤害患者、患者家属及同事和协作者的言行,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救治氛围。

《 急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探微论文 》

急诊护理是研究各种急性疾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性危重病人抢救护理的一门新专业,其发展迅速,而目前尚未出现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反映专科特色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各医院仍采用常规评价标准。这种标准不能充分体现各科室护理特色,缺乏实用性、专业性、完整性、科学性。为了体现实用性、科学性、完整性和专业性,急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标准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突出实用性。

急诊科病人发病急骤、时间性强、随机性大、可控性小、专业性强等特点,这给急诊科医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兼具多重角色,除了医疗服务主体外,也是灾难救援的组织者、协调者,更是公众急救教育的指导者、咨询者、教育者医|学教育网整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对急诊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诊治上要求时间快、效率高、收费低、服务全。在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时要从急诊护理的工作内容及临床实际情况着手,突出工作重点,体现实用原则,评价各项工作流程应简捷、便利,分诊、出诊、抢救、诊治、健康教育令人满意。

2.注重终末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环节评价,突出科学性。

目前护理质量评价仍以终末质量评价为主,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假象,具有不稳定性和失真性,护理人员易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表面形式上以应付检查,难以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实施终末评价的过程中结合环节质量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能动性、创新性,开拓思维、引进竞争,以期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促进学科发展之目的。例如同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同样的结果,这不同的途径、方法就是环节评价所需控制的,它是从原因和本质上改进质量,其方法更切实可行。

护理人员是质量评价的核心,环节评价还要求其了解质量评价的目的、方法、标准,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做到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3.护理质量评价系统要全面,突出完整性。

急诊科具有门诊性质又具有病房特色,其质量评价也应兼顾一般病室和特殊门诊的管理标准。病室管理上除设施规范、职责明确外,在排班上更应突出灵活性、机动性;病历书写除客观、规范、简洁、详实外,在时间记录上更要求真实、精确;技术操作评价上要突出高效(准确、及时、规范);院内感染评价上除常规院内感染评价标准外,急诊科在各类传染病的上报和消毒隔离上也应有相应评价标准;整体护理评价上应突出实用性、创新性、实惠性、服务性,护理管理应制定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标准,增强法律意识。

4.评价系统分区管理,体现专科性。

急诊科的急、重特点要求每个医护人员要有时效意识、救命意识。评价时集中表现在急救呼叫后能否迅速做出反应(出诊时间、出车速度),各项 措施 是否得当,各种急救物品是否齐全、功能是否良好,各种异常情况是否能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急救物资是否有较大的储备能力,联系通讯系统是否通畅有效,协作系统是否同步配合等方面。急诊病人和突发事件多,而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又极其有限,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分区管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分区管理就是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集中分级分区诊治,变无计划性、无秩序性的工作为相对有计划性、有秩序性,突出工作重心,把技术力量、仪器设备重点放在危重病人抢救上。

目前急诊科多分为初诊区、观察区、监护区、手术区。初诊区主要负责就诊病人的分诊,初步诊治和维持就诊秩序。根据病情优先处理的原则,体现生命第一的观念,并且还参与危重病人的初步紧急抢救和灾难救援组织协调工作。因此,对初诊区的护理质量的评价应体现分诊正确率、病情上报率、出诊及时率、危重抢救成功率等。观察区主要负责一般急诊病人(无生命危险及暂不需住院治疗的病人)的观察治疗,主要体现的是服务意识和多学科专业技能,因此质量评价应从服务理念、就诊环境、病人满意度、基础护理操作、专科健隶教育、病情观察处理等方面人手。

监护区主要负责危重病人抢救直至生命平稳。随着我国急救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和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型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床旁化验分析仪、心肺复苏器等均需要有一支高专业水平、高技术操作的急救护理人员。因此,对她们的护理质量评价重点应放在业务技术上,考查以各种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对各种急重症病人的观察应对能力和创新科研意识。手术区主要负责急诊的手术治疗,评价重点在于手术的成功率、术后感染率、手术配合熟练程度及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

总之,护理管理者应更新观念,掌握最新动态,建立服务于急诊护理实践的管理标准,以促使急诊护理质量向着高水平方向发展。

《新生儿窒息护理论文 》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除两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及时抢救和有效的复苏及复苏后正确的护理和治疗,能够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观察;护理

1.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出生和外院转入我科的新生儿中,有42例发生窒息。中轻度窒息(阿氏评分)28例,重度窒息14例,因母亲患糖尿病引起窒息1例,母亲患妊娠高血压5例,前置胎盘5例,脐带绕颈6例,羊水胎粪污染有胎儿宫内窘迫7例,产程延长5例,头盆不称2例,破宫产3例,早产8例,合并颅内出血9例(头颅CT证实),肠麻痹1例,肺出血1例,临床治愈38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

2.抢救方法:

在胎头娩出后,助产者必须用左手自鼻根向下颌挤压,尽量挤尽口鼻内粘液和羊水。胎儿娩出后使新生儿仰卧,肩下垫起,使头后仰,用吸管吸净鼻咽喉及口腔粘液、羊水,负压不超过30mmHg,每次吸10秒,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道粘液堵塞部位深,可用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吸出。亦可用徒手插入法。动作必须迅速及时,要在生后1分钟内完成,注意勿损伤呼吸道粘膜。清除呼吸道异物后不能呼吸者,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同时给予吸氧。心率慢于60次/分钟者应先用胸外心脏挤压。经上述处理,心率仍不见改善,应予药物辅助治疗,复苏过程中要确保输液通畅。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保暖。患儿娩出后立即擦干新生儿潮湿的身体,减少散热,最好有远红外线保温床设备。因寒冷会提高代谢增加耗氧,加重酸中毒。

3.窒息后的护理:

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复苏,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呼吸,增加通气,保证氧气的供给。其次是维持有效循环和药物治疗等。

保暖:

在无暖箱的情况下,可将婴儿贴身放在母亲怀中,外面盖上衣被,或用热水袋保暖。但需防止意外,发生烫伤,水温以不超过50℃为宜。

如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患儿置于暖箱中。暖箱温度应根据患儿体重调节。患儿皮温尽量维持在36.5℃左右的中性温度,以减少耗氧量。

监测生命体征:

呼吸是监护的重点。如果呼吸频率持续大于60次/分,呼吸暂停大于15秒~20秒/分,伴有心率下降,唇周及四肢肢端发绀,并常有呼气性呻吟,这时患儿常需要氧气吸入。一般采用头罩给氧4~5升/分。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氧浓度,因为低氧会造成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损害,长期高浓度吸氧又会造成氧中毒。

心率和血压的监测,它们常随呼吸情况而改变,监护中主要测心率,注意心音强弱,心律齐否。心率如果低于80次/分,应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或应用兴奋心脏的药物。如果心率高于180次/分以上,并伴有肝肿大,可能有心衰发生,根据医嘱使用强心药等。如果有心动电流图、心脏超声等设备,则可早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对提高患儿的成活率起到积极作用。血压的收缩压约45~80mmHg.

观察病情变化:

因新生儿窒息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良好。我们必须严密观察患儿的不良表现,如哭声大小、有无尖叫、四肢肌张力、末梢循环、皮肤温度及颜色、各种反射是否正常、意识有无障碍、大小便情况等。如发现上述有异常,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影响患儿的生命。

由于窒息缺氧患儿的肛门括约肌松弛,胎粪可在生前已部分排除,而生后无粪便或因肠蠕动减少而少粪便,也可因窒息缺氧血液重新分布而致肠道缺血。于生后几天出现腹胀和带血性大便,小便也因缺氧缺血导致肾脏受损引起排尿减少。故对大小便的次数、量、颜色、性状的观察和记录都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感染:

因为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低,病原菌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可适当应用抗生素。新生儿要求住单间或同病种患儿住在一起,减少探视人员,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戴口罩、穿工作服及干净鞋子。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接触患儿。患儿所用物品必须清洁,必要时需经过高压消毒后使用。病房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做好患儿的皮肤、臀部及脐部护理。

喂养:

轻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如反应好、吸吮力好,可直接喂母乳。如果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或胃管喂养。重度窒息复苏恢复欠佳者,适当延迟开奶时间,防止呕吐物吸入再次引起窒息。如果喂养不能保证营养供给者,给以静脉补液,一般先静脉点滴10%葡萄糖,以后根据需要加滴复方氨基酸、中性脂肪、血浆等进行静脉高营养治疗。

安静:

窒息儿必须保持安静,减少搬动,护理和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头部略抬高以减少颅内出血。

4.体会:

本文中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在胎儿出生后,采用新法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生命体征和病情的监护及精心的护理,及时的治疗,除2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提示我们在新生儿发生窒息时,必须及时进行有效的复苏技术及监护生命体征的变化,因缺氧可引起多器官的损害,特别是大脑在缺血缺氧四分钟以上,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而且窒息儿的智能异常,并发症发生均与缺氧时间存在重要关系医|学教育网整理。因此,应正确有效地处理,力争尽快复苏,减少后遗症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优生优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生儿窒息的治疗与护理,不需要名贵药物、名贵仪器,最主要的是需要医务人员的责任心、爱心和信心。

有关护理研究论文范文推荐:

1. 护理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2. 护理研究本科论文范文

3. 最新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6. 医院护理科研论文范文

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护理是人们谋求生存的本能和需要。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项目名称: 护患沟通方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立论依据

(包括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相关概念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传递和反馈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护患沟通:就是护士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护理工作:是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服务的工作。

研究背景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推行,人性化的的护患沟通制度成为护理工作的一 项重要内容。国内有资料表明,99.45%的患者希望护理人员与其进行交流沟通,然而88.30%临床护士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对沟通目的内容方法等也知之甚少。颜霞等[1],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30%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83.3%的护士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33.3%的护士认为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不加理睬。有研究发现,77.78%的患者希望每天与护士交谈1次。这两组数据中不难看出,目前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要求还远远不相适应,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沟通的理念、知识和技巧。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患者的价值观念﹑健康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护理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护患矛盾日趋

趋突出,加剧,护患纠纷的发生呈逐步上升趋势[2],这种现象众所周知,有目共睹,这不仅使患者(家属)感到不满意,也严重困扰着广大医护人员,阻碍医学进一步发展。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走进患者,走进他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沟通,沟通既可清除误解与冲突,也可促进和谐与亲密[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医疗纠纷的发生均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而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却微乎甚微。

因此,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护患沟通的目的

目前,我国护患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成为当前社会矛盾的热点和难点[4]。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微乎其微,许多纠纷发生与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2002年1月~2004年1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326所医院进行了多项选择式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由医患沟通不畅引起的医疗纠纷发生率高达98.4%,在“医院内部因素”选项中,选择“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纠纷的占49.5%[5]。由此可见,加强沟通,减少医疗纠纷是国内外共同的目的。

2 人员配备:

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护理人力不够时,护理人员对于基本的治疗和护理,都需要一种高节奏工作流程才能完成,没有时间与病人进行充分交流、沟通。目前,我国护士队伍严重缺编,供不应求,皮

平均千人护士比例为1,而世界大多数国家千人护士比例为5以上,世界大多数国家,一个医生配2~3名护士,而我国医护比例为1∶0.6[6]1。而在爱尔兰,每个病区内护士与病床的比例为(1.0~1.5)∶1,在ICU护士与病床的比例为(3~4)∶1。护士由注册护士、执照护士及护士助理组成,遇有紧急情况则需要调动流动护士,这一部分护士主要来自于中介机构[7]。我国护理人员缺乏的现状,导致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病人进行沟通。3知识系统

有调查显示[8]:护患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沟通知识缺乏占45%,专业知识缺乏占30%,病人方面占25%。同时缺乏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听懂方言的能力,也是导致护患沟通障碍的原因。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国家,在新加坡中央医院,护士长排班,必须考虑各民族的护士混排上班,即每一个班总有华人护士、印度护士、马来西亚护士上班,其目的就是满足各民族病人与护士交流的语言需要。有些发达国家在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入“角色训练”,加强沟通能力[9]。由于目前我国护士缺乏完善的疾病知识、护理伦理、心理及其他相关的理论知识,使沟通无法有效地进行。

3护患沟通的目标

在我国,病人被动的依从医生和护士的决策,医护人员对病人也仅限于基本的治疗和护理,与病人沟通时仅限于满足医学需求的'医学交流,较少考虑其心理和社会、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

在国外,护士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运用护理程序系统地护理病人,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各方面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帮助病人最大程度

地达到生理与心理、社会的平衡和适应;护士的角色已不仅是病人的照顾者,更是病人的教育者、咨询者和健康管理者;病人有权参与对其治疗和护理方案的决策等。

综上所述,我国的护患沟通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缺陷,护患沟通方式比较陈旧,忽略了患者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本研究旨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护患沟通研究的现状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新的护患沟通方式,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减少医疗纠纷,培养全面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玉霞,张士化,吴宏霞,等.从护理管理上防范护患纠纷[J].实用护理杂志,2002,9:74.

[2] 卢仲毅.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必要性[J].重庆医学,2003,3(4):385 386.

[3] 赵长云,范宇莹。谈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73

[4] 张秀云,王庆珍. 参照法律法规实施护理管理[J]. 护理学杂志,2000, 15(9): 551.

[5] 李承水,安秀玲, 马素贞. 加强护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的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 75 76.

[6] 黄人健. 温故知新——展望2007年的护理事业[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1): 5.

[7] 吴爱丽, 车爱红. 爱尔兰医院护理见闻[J]. 护理研究,2007, 21(1): 89.

[8] 胡国萍. 护理人员护患沟通方法调查及对策[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1, 17: 238 239.

[9] Debra Nestel and Tanya Tierney, Role play for medical students learning about communication: Guidelines for maximising benefits [J]. BMC Med Educ, 2007,7: 3.

二、研究方案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护患关系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关系的作用,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2 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无言服务”的旧护理模式,重新认识临床护士的责任,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发展的要求,符合病人的心理,以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安全意识和对护患沟通的需求

3 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依据。

4 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评价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

研究内容

1研究护患沟通的方式并对其做出筛选

2护患沟通与患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3护患沟通流程与护患纠纷的关系

4护患沟通方式在临床的试验并对其检测﹑筛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护患沟通方式的确立

2护患沟通技巧在临床工作中的试验

3收集患者对护患关系方式应用的态度

(二)本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

研究方法

1文献回顾法:使用Internet、CBM数据库和Medline光盘检索国内外关于护患沟通方式的资料

2理论分析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前人的经验,初步确立护患沟通的新方式

3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写问卷内容在汾阳医院对患者和护理人员进行问答,并收回。

问卷内容:a.入院前沟通,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

b.常规沟通,护理人员一周进行几次

c.术前沟通,患者的心理情况

d.术后沟通,患者的反应

4调查表法:调查表中使用护患沟通方式沟通的病人与满意度的关系的相关数据,护患沟通方式沟通的患者与护患纠纷的关系的相关数据

5统计法:利用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计算其相关系数

技术路线

可行性分析

(1)国内外护患关系的研究和大量的文献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线资料

(2)护患沟通技巧发展的研究,以及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些经验, 为本研究提 供了重要的依据

(3)汾阳医院的问卷调查可以为促进本研究的实施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本研究综合分析国内外护患沟通现状,查阅文献和问卷调查收集最新的资料,结合前人的工作经验和借鉴外国的护患沟通模式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护患沟通方式,并进行实证研究,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套新的有效的护患沟通模式。

研究计划及预测进展

20XX.09-20XX.10 查阅文献

20XX.10-20XX.11 撰写综述及开题报告

20XX.12-20XX.1 问卷调查及收集资料

20XX.2-20XX.3 整理资料,统计分析

20XX.3-20XX.4 撰写论文

预期研究成果

1.建立新的护患沟通方式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应用

2.提交科研论文2 3篇,并按时完成学位论文

三、研究基础

与本课题有关的,前期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1 已查阅了大量的文献

2归纳分析了国内外护患沟通方式及内容

3已与汾阳医院做好了沟通并同意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

4 预调查问卷已形成

5会用基本方法进行统计

护理开题报告范文

临近毕业了,大家的论文写好了吗,下文是护理开题报告,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一、题目(标题、文题)

论文题目是全文给读者和编辑和第一印象,文题的好坏对论文能否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题目应尽可能在一完整的的句子中囊括三个基本要素,即研究对象、处理方法和达到的指标,使读者和编辑对论文研究的内容一目了然。例如:对心肌梗塞病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处理方法)监护指标的观察及护理(达到的指标),这三个要素并无先后之分,可根据文章偏重介绍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取舍,但无论怎样调整,必须直接反映论文所表达的内容。要用有限的文字表达数千字的论文内容,使题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必须学会概括、准确、新颖、精练地表达主题的技巧,具体要求:

l.概括:即用简短的文字囊括全文内容,体现全文精髓,使人一看就能对全文含义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引人入胜,便于记忆。

2.准确:用词应符合医学词语规范,准确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实事求是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做到文要切题,题要得体,防止题大文小或用过时词语,例如“肺癌护理”,肺癌治疗可用多种手段,如果此文是关于肺癌化疗期间预防化疗药物反应的护理,用此命题就显得题目过大,不够具体和准确。又如乙肝表面抗原在国际文献检索中已普遍用hbsag表示,再用“澳抗”就不够适宜。

3.新颖:题目一定要有特色和新意,不落俗套,避免与已有文献的题目雷同,亦能引起编辑和读者的注意。例如“白血病化疗的护理”,白血病化疗已形成常规,缺乏新颖性,而文章观察的内容是有关白血病化疗期间出现细胞溶解综合征的护理,如改为:“白血病化疗期间出现细胞溶解综合征的护理”,则较为明确、新颖。

4.精练:标题用词应力求简短精练,一般不超过20个字,切忌冗长繁杂,用词要字斟句酌,尽量省去一些非特定词,如“的观察”、“的研究”等,不需写成有主语、谓语、宾语的完整句型。但也不应过于笼统,过于简短,例如

5.基本格式:文题应居中书写,一般不设副文题,确有必要设时可用破折号与主题分开,亦应居中书写。长标题需回行时应注意词或词组的完整,并居中书写,使之匀称美观。

二、署名

1.单位署名:单位一般指作者从事本文工作时的单位。单位署名应标明所在省市的全称,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进行联系。单位署名的数量一般不超3个,署名位置应居文题之下,作者署名之前,居中书写,并与作者署名之间留空一格。单位名称前还应标明邮政编码。

2.作者署名:作者署名必须遵守科学道德,实事求是,署名不仅是一种荣誉,更重要的是表示对文章内容负责。论文作者一般指下列人员:(l)课题的提出者及设计者;(2)课题研究的主要执行者;(3)进行资料收集并做统计处理的人员;(4)论文的主要撰写和修改者;(5)对论文主要内容能承担全部责任,并能给予全面解释和答辩的人员。

3.署名注意事项:(l)每篇文章作者署名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人,并以参加主要工作者为限;(2)作者署名顺序,视其在工作中贡献的大小而定。通常第一作者应是研究工作的主要设计、执行及论文的主要撰写人。署名时不应搞无劳挂名或照顾关系。当作者署名顺序有异议时,应征得主要作者的同意方可改动。指导者一般列于最后,或在文末注上“致谢”,但均需征得本人同意;(3)在论文发表之前,参加研究者如已调往其他单位(如进修人员等),可在署名末尾右上角加注符号,并在同页脚注中说明;(4)署名必须用真名.不得用化名、笔名和假名,以示文责自负,如为集体成果,应在文末参考文献之前,写上执笔人或整理者姓名,便于读者咨询和联系。

三、内容提要

提要一般置于正文之前,主要作用是提供信息,便于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论文内容做大致的了解,以决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同时也便于进行文献检索。 1.提要内容应扼要概括地说明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宗旨和解决的问题)、基本步骤和方法(研究对象、研究途径、实验范围、分析方法等)、主要发现(重要数据及其统计学意义)和结论(关键的论点)以及经验教训和应用价值。着重说明研究工作的创新和发现,将研究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和最独到之处反映出来。

2.写提要不宜列表、附图或引用文献。一般不分段落,内容能独立成章,文字一般以 100—200字为宜(占全文的 5%)。一般性护理科技文稿,如工作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短篇的报道等一般不写提要。写提要后文末不再写小结。

3.提要应置于署名之下,正文之前,书写时与正方相区别,“提要”二字顶格书写,留空一格后接提要内容。

一、设计(论文)依据及研究意义:

婴儿抚触是通过医护人员或父母对婴儿非特定部位肌肤施以轻柔的爱抚,它是一种爱的传递方式,可增加新生儿的情商指数,同时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气氛,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抚触可以增加胸腹肌锻炼、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加心肺活量。其成本低、易掌握,已广泛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

1、主要研究内容:

了解婴儿抚触护理的研究进展,通过医护人员或父母双手对婴儿进行科学的温和爱抚,让大量温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官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使婴儿感到安全、舒适,情绪安定,减少焦虑和烦躁。在舒适的抚触过程中,母亲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语言,愉快的情绪,母子亲情的交流与传递使这种良好的刺激作用于新生儿,使婴儿得到感情上、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安慰,使身心发育更健康。

2、预期目标:

三、设计(论文)的研究重点及难点:

1、研究重点:

了解婴儿抚触护理的研究进展,促进婴儿身心健康发展。

2、研究难点:

能够运用科学的婴儿抚触方法进行按摩,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全社会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立论依据

(包括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相关概念:

妊娠期糖尿病(GDM) :是指无糖尿病史的女性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减低,是一种特 殊类型的糖尿病。临床资料显示,GDM 发病率占妊娠期女性的 1%~5%,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容易造成孕产妇感染、早产、羊水过多、高血压、酮症酸中毒等,还可引起胎儿畸形、巨型胎及胎儿宫内 发育迟缓,严重危害母婴健康。 护理干预:通过使用护理措施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研究目的和意义: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对 产妇以及胎儿的健康造成威胁,所以不良妊娠结局和血糖高低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做好妊娠期糖尿病的 筛查以及诊断工作,合理治疗以及有效护理,对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产妇妊娠的过程会使得 妊娠期糖尿病的病情严重,并且复杂程度加重。妊娠期糖尿病病人在怀孕期间容易发生胎儿早产、胎儿畸 形、酮症酸中毒甚至流产等一些症状。同时产妇以及婴儿的安全也得不到保证。因此,医护人员一定对妊 娠期糖尿病病人加强护理,从而保障母婴安全,并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产妇和胎儿的健康得到保证。 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首先是各个地区对这个方面的研究和重不均衡的,有一些地区,比如说上海、北京、深圳、广州 这些地区,对妊娠糖尿病已经进行了一些系统化的管理了,无论是从诊断、治疗以及产后的随访,都已经做 的比较系统化。那么还有一些地区甚至对妊娠糖尿病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甚至连妊娠糖尿病的筛选试验都 还没有开展工作。所以这就是一个不均衡的表现。另外一个方面,妊娠糖尿病在全国范围内,它的发病情况 也是不均衡的。当然也有一些单位在进行一些基础研究,比如说探讨妊娠糖尿病的一些相关的病因学研究, 比如说炎症、肿瘤坏死因子这一类,还有一个就是脂肪因子,这些都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系,因为我们目 前知道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妊娠糖尿病的一个原因。这是大概的一个国内的现状。国外现在对妊娠糖尿病的研 究可能从基础方面做得相对比较多一些,主要也是研究妊娠糖尿病的原因,可能从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了一 些探讨,做的更多一些就是他们比较重视妊娠期血糖控制好坏,与将来这个孩子成人或者是儿童期甚至学龄 前、青春期或者育龄期一直到中年老年,他的一个远期影响问题。我们最近几年在国内也慢慢的接受了一个理论,叫多哈理论,它是指成人疾病的胎儿起源。从妊娠糖尿病这一块、这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 最近几年在世界各地也开了很多相关的这些会议,我们国内也把这个理念引进到国内,所以现在国内也有一 些单位在从事相关的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1】郑玉巧,妊娠期糖尿病悄然攀升[J],医药世界.2007,(10):44. 【2】韩静艳,浅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8(4):126-127. 【3】吕丽珍等,饮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7):96. 【4】胡凤婵.28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社区医学杂志,2010,8:69-70. 【5】李明子.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护士进修杂志,2008,23:676. 【6】肖丽波.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2:61 【7】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54. 【8】肖丽波.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4) :1. 【9】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6. 【10】杨慧霞,董悦.加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3,19. 【11】李明子.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01. 1 【12】乐杰.妇产科学[M].第 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 【13】王蔚军,崔咏怡.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情绪状态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9):46. 【14】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3-135.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研究设计:实验性研究。 (2)研究对象: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并选取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医院的 84 例住院。纳入标准:①.年龄 24 到 36 岁,平均年龄 27.5 岁。初产妇 52 例,经产妇 32 例,孕周均在 25—42 周间。②. 50 g 葡萄糖负荷 试验:1 h 血糖≥7.8mmol/L,并且空腹血糖≥5.8 mmol/L。③.无其他严重的疾病,家族史及并发症。④.自愿 参与本调查的。 (3)研究内容:随机将 84 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 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4)护理干预方法: ①. 心理护理:大多数孕妇得知患有 GDM 后表现为紧张、焦虑等,主要是担心胎儿宫内安危,所以心理压 力较正常孕妇大。GDM 病人的焦虑及抑郁症发生率达 25.6%,尤其焦虑症和焦虑水平均高于正常孕妇。护士 应关心体贴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与病人交流沟通,对孕妇和家属进行卫生宣教,向其解释糖尿病只 是暂时的,经治疗可以痊愈,使其意识到

良好的血糖控制将预防母婴并发症的发生,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 生做好各项检查和治疗。 ②.饮食护理:除营养需求与正常妊娠期女性相同外,GDM 患者应加强对饮食的控制,这是治疗的关 键环节之一。采用专职营养师对实验组孕妇营养进行咨询,同时进行个性化营养指导。控制孕妇餐后血糖在 8mmol/L 以下,每天总热量按 30~35kCal/kg,碳水化合物占 50%~55%,蛋白质 20%,脂肪占 20%~30% 供给。孕妇每天进食 4~6 次,为了保证供给婴儿的需要,防止夜间发生低血糖情况,孕妇睡前须进食 1 次。 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苹果、梨、桔子等让孕妇在两餐之间食用。 ③. 血糖控制: 对实验组孕妇教会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使用微量血糖仪监测餐前或餐后 2h、睡前的血 糖,并做好记录。根据情况调节饮食。注重监测孕妇肾功、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注意孕妇血压、水肿、尿蛋白 的监测情况。 ④. 运动疗法: 对实验组孕妇进行适当的运动疗法,适当运动可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 控制血糖和体重。运动的种类有散步、练太极拳等。对实验组的孕妇,孕妇用完餐让其休息一小时后,安排 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散步时间,步行距离在 1km 以上 2km 以下。在运动时医护人员要注意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⑤. 药物护理:血糖的控制对于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围产期存活率至关重要。GDM 患者血糖饮食控 制效果不良时,常规采用胰岛素治疗,禁用口服降糖药物。由于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因此 需要根据自身血糖水平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实现胰岛素用量个体化。 ⑥. 产褥期护理:密切监测产妇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做到定时测量,准确记录, 维持液体出入平衡,血糖和尿酮体各测 1 次/2 h,新洁尔灭擦洗会阴 2 次/d,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必要时给 予抗生素防止产后感染。 (5)研究工具:观察两组新生儿并发症(低血糖、宫内窘迫、巨大儿、新生儿黄疸)和孕妇并发症(感染、 胎儿宫内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剖宫产)及 36 周前孕妇血糖控制情况:餐后 2 h 血糖低于 6.7 mmol/L,空腹血糖低于 5.6 mmol/L 为有效。 (6)资料收集的方法: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后,最后由护士长统一收回。 (7)统计学分析方法:应用 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 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的阶段计划:

2012.09.10——2012.10.01:选题,文献检索,研究设计,问卷设计 2012.10.02——2012.10.22:收集研究资料,预调查,发放问卷 2012.10.23——2012.11.12:收集问卷,数据分析

2012.11.13——2012.12.01:论文书写与答辩

3. 研究的预期成果:

门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门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段忙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要即将结束,大家马上就要开始最难熬的毕业设计阶段,在做毕业设计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那么问题来了,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门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题目 :舒适护理模式在门诊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1、选题意义和背景

1 研究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门诊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况、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情况、术后晕厥发生情况及术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门诊手术患者舒适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的意义。

2.1 与整体护理的目的相一致。

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模式相比较,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患者不愉快的程度,保持最愉快的身心状态,从而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整体护理模式更加强调理论化,而舒适护理模式更实际、更直观、可操作性更强、更加个性化,如果将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体护理内容将更加丰富地拓展,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将更明确,患者将更加受益。

2.2 舒适护理改变了护理理念。

传统的护理理念对患者的舒适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在舒适方面的需求。舒适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考虑细致周到,全面的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以患者满意为工作重点,它要求护理人员从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的制定到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实施,都要以患者舒适为首要的操作原则。有研究显示,将舒适护理的理念进一步应用于临床,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在围手术期患者身上进行护理干预,保证了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顺利实施,为患者术后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

3.3 舒适护理能多角度满足患者的需求。

舒适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从细微之处着眼,及时寻求舒适问题的方法,并加以解决,以满足患者的舒适需求。门诊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术后康复;将术后患者处于平卧位、实施放松疗法等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恶心呕吐和疼痛感。

3、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1 国外研究进展。

南丁格尔曾强调病房的环境应清洁适宜,她的此种观点成为早期舒适护理萌芽;有关舒适护理的报道出现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 Kolcaba在 1995 年提出舒适护理的定义,认为舒适护理是对护理艺术追求的体现,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舒适感受与基础护理及其研究充分地结合。舒适护理模式的应运而生,使护理领域开始有目的地将此模式进行应用和推广。

1.1 临终舒适研究。

某些医疗机构十分重视舒适护理,他们向癌症、临终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服务,并设置舒适护理病房(Comfort care uint),目的是对他们进行临终舒适关怀,如使用麻醉剂和镇痛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呼吸困难,使临终患者处于较高的生活质量,不再痛苦而终;据夏威夷法律规定,患者有权选择临终时是否被复苏,患者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安详的离世;大量患者和医生认为,患者在最后的日子里接受侵入性治疗,肯定会产生痛苦、恐惧心理,患者对临终舒适应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医生也应协助授权。研究显示,现如今护理人员角色服务范围进一步得到拓展,不光要为临终患者做好舒适护理,还需帮助他们抉择临终方式。

1.2 舒适调整护理研究。

舒适护理的对象是所有有护理需求的患者。舒适护理模式的实施可提高患者在接受护理时的依从性,使患者主动参与到医疗护理活动中来。Kirchhoff指出舒适护理重点应该为能否够对患者提供恰到好处且合适的照护,希望将安慰疗法和治疗护理充分的融合,并调整至最佳状态,使患者处于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教育和支持都非常重要;Janice研究显示,对住院患者而言,为其创造舒适的环境是重要的护理工作,将患者置于明暗度、气味、声音、温湿度等适宜的感觉刺激的环境中,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而缺乏适当的刺激却容易引起患者厌倦及压抑,如向婴幼儿提供喜欢的玩具、活动的音乐盒等都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帮助。

有研究指出,舒适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舒适水平,又可以使患者主动参与其中,而一旦减少舒适护理容易引起患者身心失调。无论疾病治愈与否,护理人员均应积极向患者提供恰当的舒适护理措施,以缓解其焦虑、疼痛等不适症状。

2 国内研究进展。

2.1 以研究具体的舒适护理措施为主。

目前,虽然有关各种疾病的舒适护理报道较多,但是舒适护理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护理模式,将其确立下来尚有待商榷,国内尚无关于住院患者舒适护理系统性研究的报道,关于舒适护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处于初级阶段。罗珊、马凤婵针对患者的特点,将舒适护理模式运用于肾移植术后的患者中,将患者的主观意愿确立为护理人员为其实施护理工作的中心环节,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给予患者连续细致的护理,减轻了患者的不适及心理压力,增强了患者的舒适感,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至 96.6%,使患者能够在身心、社会及精神等方面都感到满意,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李琳进行的关于呕吐患者的舒适护理研究,对其实施松弛疗法,让患者平卧,并调高病室内的温度至 17℃~18℃,略低于普通病室温度,综合应用各种舒适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患者因呕吐带来的痛苦感受。

3. 建立舒适护理病房。

目前,某些疗养性质的医疗机构也非常关注舒适性服务的建设,对舒适性护理服务理念进行界定,对舒适性护理服务文化进行营造,对舒适性护理服务具体措施进行规范,建立了特需病房的基础上的舒适护理病房,以便向患者提供更好的舒适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各项舒适需求。疗养性质的舒适护理服务与现在的医学模式转变相适应,充分展现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创造出了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氛围,赢得了广大疗养人员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舒适护理已经有效地应用于广大的临床护理工作,而且呈现出范围逐渐扩大的趋势,但多数研究和应用均集中在对问题的质性描述方面,多集中于陈述关于通过舒适护理在各领域的具体实践,使患者处于最佳的舒适状态,意义显着,而设计缜密的量性研究研究很少,主观判断较多,过于形式化,无法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具有临床实践意义的循证医学依据;另外,目前对舒适护理的研究对象的选择多局限于患者身上,而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医疗护理服务的提供者,她们的舒适程度也将直接影响到医院舒适护理的开展,现阶段对护理人员自身进行的舒适研究的相关报道较少。总之,关于舒适护理服务还存在较多的空白,需要后续研究加以完善。

4、论文提纲

第 1 章 绪论

1.1 护理模式的定义及发展

1.2 舒适护理模式概述

1.2.1 护理与舒适

1.2.2 舒适护理的概念

1.2.3 舒适护理的内涵

1.2.4 舒适护理的分类

1.2.5 舒适护理模式的特点

1.2.6 舒适护理模式的可行性

1.2.7 影响实施舒适护理的各种因素

1.3 舒适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第 2 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患者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2.1.4 分组方式

2.2 研究工具与评价指标

2.3 干预措施

2.3.1 手术前舒适护理干预

2.3.2 手术中舒适护理干预

2.3.3 手术后舒适护理干预

第 3 章 结果

3.1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情况比较

3.3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前焦虑状况比较

3.4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水平状况比较

3.5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与基础血压差值情况比较

3.6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率状况比较

3.7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率与基础心率差值情况比较

3.8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3.9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晕厥的发生情况比较

第 4 章 讨论

4.1 舒适护理模式对患者手术前焦虑水平状况的影响

4.2 舒适护理模式对患者围手术期血压与心率的影响

4.3 舒适护理模式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的影响

4.4 舒适护理模式对患者术后晕厥的影响

4.5 影响舒适护理模式的因素

4.6 促进舒适护理模式开展的有效手段

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将 2012 年 6 月~2013 年 12 月在解放军第 208 医院接受门诊手术的 100 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单号为干预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各 5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式具有可比性(P>0.05)。对干预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模式。

术前用 Beck 焦虑量表对患者进行术前焦虑测验和评估;使用多功能监护仪测量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血压和心率;观察患者术后发生晕厥的情况并记录;手术后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以获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定量资料采用 t 检验或秩和检验,定性资料两组间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一方面,舒适护理强调护理人员要加强相关内容的研究,并将所得成果回馈给患者,使患者受益,但现行的护理管理体制、护理人力资源、护理人员受教育程度、先进的护理产品准入等问题,均制约着护理人员做相关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舒适护理计划的实施,要求患者、家庭成员与护理人员一起共同努力,以便满足患者及其整个家庭的身心、社会、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舒适护理模式,要求医院从方方面面,从硬件到软件,从医疗设施的投入到使用的护理措施等均能够使患者的舒适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7、预期的结果

1. 干预组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前,与对照组在血压、心率及焦虑得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干预组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后,患者术前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3. 干预组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术中血压和心率差异具有显着性,血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术中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4. 干预组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干预组运用舒适护理模式,术后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存在差异(P<0.05)。

6.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晕厥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8、论文写作进度安排(略)

9、参考文献

[1]白继荣。基础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80-81.

[2]陈蓓敏,陈清。护理模式的实施现状与分析[J].护理研究。2007,21(4):1039-1041.

[3]陈霞。医学模式的发展对护理模式发展的影响[J].医学信息,2007,20(1):66-67.

[5]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湾:华杏出版社,1998:5.

[6]张宏。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1,2(16):15-16.

[7]初秋英,古娜依。浅谈舒适护理[J].新疆中医药,2005,23(4):53-54.

[8]周艳,刘晓丹,李勤,等。舒适护理的人文底蕴[J].护理研究,2008,22(12):3105-3106.

[9]谢玉兰。舒适护理在化疗病房的实施体会[J].护理与康复,2005,8(20):1721-1722.

[10]魏天星。临床实施舒适护理的探讨[J].上海护理,2005,5(1):62-63.

[11]唐永云,乔昌秀,李丽。萧氏舒适护理模式[J].全科护理,2009,7(4):992-993.

[12]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5(7):40-41.

[16]龚梅,王玥珏,徐悦。新生儿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1B):95-96.

[17]苏冬梅,胡晓英,杨琼等。护理管理在创建舒适护理模式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2004,19(15):36-37.

[15]周锦云,张晓娜,李婧岩。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诊断及体位疗法[J].铁道医学,2000,28(6):377.

[19]岳晓香,吕慧君。神经外科舒适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5,26(4):75.

[20]康华之。疗养舒适护理管理初探[J].护理管理杂志,2003,9(3):40-42.

摘要 :[目的]观察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在眼科门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0例眼科门诊病人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顾问式全程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对护士护理技术、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热情服务、形象感觉、服务态度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意外事件、信息核查不到位、护理投诉、护患纠纷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眼科门诊病人护理质量,减少门诊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 :眼科门诊;护理质量;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6.14.035 文章编号:1674-4748(2016)14-1485-02

眼科门诊病人由于发病突然,大多数病人可出现全身性病理症状,病人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加之病人及其家属对疾病治疗期望值过高,因此容易导致护患关系紧张[1]。研究表明,对眼科门诊病人应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眼科门诊护理风险[2]。顾问式护理服务是以顾客的形式帮助病人解决相关咨询问题的一种护理服务模式。通过对病人实施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病人与护士间的沟通能力,确保病人能获得最佳的护理方法,提高病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3]。本研究将探讨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在眼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旨在为眼科门诊临床护理提供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3年6月选取我院眼科门诊病人200例,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42.3岁±3.4岁;疾病种类:干眼症2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8例,沙眼52例,青光眼72例。将2011年6月—2012年5月治疗的100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治疗的100例病人设为观察组,两组病人均为同一组医生、护士负责治疗与护理。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文化、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对病人行视力、眼压、血糖、血压等常规性检查,对病人行眼部护理、预防感染、用药指导、病情观察等。观察组实施顾问式全程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1建立护理顾问团队顾问团成员主要由眼科门诊资深护士、眼科门诊护士长、眼科住院部专科护士组成,护士学历均为大专以上,眼科工作经历在3年以上,具备眼科专科操作技能,如裂隙灯的应用、眼压的观察及测量,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及奉献精神。

1.2.1.2门诊服务病人首次就诊时由眼科中心护士热情接待,向病人介绍医院相关专家优势及擅长内容,根据病人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专家就诊。当病人在候诊区时由专科护士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病人心理需求,向病人介绍疾病、健康饮食等相关情况。对病人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向病人提供眼科疾病宣传资料,指导病人进行早期疾病筛查。病人就诊后对其进行相关检查、用药知识、入院流程等方面指导。1.2.1.3心理护理初诊病人对自身疾病缺乏了解,在候诊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容易引起医患矛盾。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回答。护士应帮助病人参与诊疗,对就诊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病人心理不适感。1.2.1.4输液护理穿刺时护理顾问在旁应采取安慰性语言消除病人对穿刺的恐惧感。输液过程中对病人加强巡视,密切留意病人输液过程中是否出现不适感,对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人应立刻停止输液。

1.2.1.5输液后护理由护理顾问向病人询问护理需求,尽可能满足病人个人需求,同时嘱病人输液结束后留在门诊观察20min后方能离开。

1.2.2评价指标:

①护理满意度:由病人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门诊护士应用顾问式全程护理前后门诊护理技术、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热情服务、形象感觉、服务态度6个项目进行调查,每个项目满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②对两组护理意外事件、信息核查不到位、护理投诉、护患纠纷等情况进行比较。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眼睛作为人体视力器官,当病人视力受损或出现障碍时,对病人身心容易造成较大的打击,病人容易产生负性情绪,从而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容易引起护患纠纷[4]。传统的护理模式只能解除疾病对病人造成的影响,并不能改善心理、精神等方面对病人造成的心理影响,使病人对护士的需求与实际需求产生心理差距,从而引发护患纠纷[5-6]。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贯穿在病人整个康复及医疗护理过程中,其核心是尊重病人生命价值,并为病人营造高层次的人文关怀及服务理念,充分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7-8]。同时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作为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获得眼科门诊病人及其家属的支持及配合,提高了眼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及病人满意度,从而提高了医院及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专科护士的培养及发展[9]。本院为了验证顾问式全程护理的效果,以眼科门诊作为试点,经过1年多的实践表明,顾问式全程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使门诊护理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及严谨化。本研究中观察组病人对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与医生配合度、与病人沟通能力等方面评价均高于对照组,表明顾问式全程护理能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及工作技能,将被动的护理工作变得主动,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1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眼科门诊护理意外事件、信息核查不到位、护理投诉、护患纠纷差错发生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顾问式全程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工作差错发生,从而促进门诊护理工作的开展。此外,为提高顾问式全程护理工作质量,在实施前应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士对顾问式全程护理理念的了解,使顾问式全程护理能更好地开展及实施,提高护理效果。综上所述,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眼科门诊病人护理质量,有利于降低门诊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尽管顾问式全程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眼科门诊的护理质量,但由于实践时间尚短,工作中仍呈现一定的不足,对于如何更好地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在日后护理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及规范。

参考文献:

[1]王菊珍,谢秋菊.眼科门诊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的实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91-92.

[2]林丽萍,黄玩英,吴素虹,等.眼科门诊治疗室精细化管理的成效[J].现代医院,2012,12(9):81-83.

[3]孙伍花,胡玉龙.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在青光眼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28):2644-2645.

[4]林丽萍,黄思建,吴素虹,等.眼科门诊优质护理模式探讨[J].现代医院,2013,13(1):107-109.

[5]杨君.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17(6):826-828.

[6]凡荣欢,肖建华,郭琼玲,等.优质护理服务管理在眼科门诊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3):109-110.

[7]王岩,李俊莲.护理风险管理在眼科门诊就诊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89-2090.

[8]张静女.眼科门诊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16):156-157.

[9]曲峰.眼科门诊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231-232.

[10]杨赛,李素云,习辉,等.创新病房设置顾问护士提供全程服务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5,30(6):49-51.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像你介绍一些好的论文网站,一定有适合您的。 论文范文大全 学生大 中国知网 论文资料网 法律图书馆 法学论文资料库 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mba职业经理人论坛 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论文商务中心 法律帝国: 学术论文 论文统计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论文中国 :
满意请采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