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动画导演毕业论文

2023-03-12 10: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动画导演毕业论文

动画短片创作中的情感设计
在世界动画艺术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集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
动画作品,其中既包括叙事详尽、引人入胜的长片动画作品,也包括短小
精炼、令人耳目一新的短片动画作品。它们共同为动画艺术的发展谱写出
了新的篇章。动画短片大多以艺术片、实验片的形式出现,例如,获柏林
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的中国动画艺术短片《三个和尚》,以及水墨动画片
《牧笛》等。另外,国外一些实验动画短片也十分引人注意:例如加拿大
国家电影局动画部的开创者一一诺曼·麦克拉伦的代表作品《线与色的即
兴诗》、《同步曲》等,还有费德利克.贝克的作品《摇椅》、《种树的
人》以及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动画学派”动画大师一一波尔多的《学走
路》、《好奇心》等。这些影片从根本上讲大多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
是创作者个性的张扬,反映其对某种艺术境界和特定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一
种追求。
动画短片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表达一个完整的情境和独立的思
想,往往考验到创作者是否具有驾驭动画语言的技艺。其次,它的篇幅较
短,从编剧、导演到制作,往往仅由一个或几个人参与,成本投入较低.
还有,其注重创作材料、创作手法以及创作工具的突破与创新。以上特性
使动画短片创作的功用性不以创造商业价值为目的,而是更多地为了推动
和锻炼动画的原创力量和艺术的探索,使其成为众多动画院校动画教学的
一个重要教学和实践课题。
动画语言具有鲜明个性,主题内涵有独立的情感追求。在许多国内外
优秀动画作品背后都显露出塑造地非常形象鲜明的情感世界。例如:《美
丽密语》这部动画片看上去内容并非曲折离奇,只是描叙了一个少年身边
发生的一些琐事,以及他在刚刚涉入青春期的阶段,内心深处涌动的朦胧
而美好的情感。作者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并加以发挥,用这一情节作为主
旋律,构筑了一部色彩瑰丽充满幻想的视觉“交响乐”。这是一部浪漫的
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影片及其注重少年青春其阶段日益丰富、日趋成熟的
情感上的体验,它存在于每个过度或正在过度青春期的人的心底,因此它
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题材.它唤起了人们对那段至真至纯的感情的怀
念,并为这种美好的东西不知不觉间的流失而暗自伤怀.他不是一篇戏剧
化了的故事,只是一段人所共有的美好体验的升华,它在最大的程度上引
起了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影片采用了大量的笔墨铺陈和渲染了罗伍奇异
浪漫的梦幻之境,为本片打造了深邃的意境,使观众深深地沉浸在作者构
思的情景之中,心怡而忘我。
情感再现是设计者创作的灵魂
情感是人类共有的属性。动画中的情感再现是设计者创作的灵魂。优秀的动画必
然会深深的打动观众的心灵,动画短片创作受到现代设计思潮的影响,正与传统动
画大相径庭并形成了自己的设计方法.现代动画短片创作总体而言是在设计理念的
支配下,以动画剧本为基础的前提下展开的。但它又有着自己的创作方法和情感意
境的创造、有着多元的设计资源构思路径及灵感的引导。
八匕一j自心月月护了一;
情感的再现过程
情感是难以捕捉的抽象形态,也是令创作者感兴趣的内容,如:喜、怒、哀、
乐等,然而情感的再现则需要情感的物化。情感是动画设计表现的普遍与永恒主
题,特别是高度工业化的现代社会,人们希望在个性化的动画作品中宣泄多彩的情
感:狂喜、愉悦、快乐、痛苦、悲伤、愤怒、思念一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语
言来沟通的,而动画则是通过具体形态画面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传达信息的。设计师
在创作动画时,赋予动画角色一定的形态,而形态则传递出一定的特征,就如同它
从此有了生命力,人在观看动画作品的过程中,会得到种种信息,引起不同的情
感.动画形态一般给人传递两种信息,一种是理性的信息,即动画角色的形态、场
景的布局、色彩的搭配、光源的照射等,另一种是情感信息,如:动画角色的行
为、语言、思想等.前者是动画存在的基础,而后者则是动画生成的关键。它们互
相为用,创造完美的形象画面及无形的情感遐想。
情感元紊情感系统
一个动画短片是由角色、场景、情节等元素的相互发展变化,通过两三个不同的
情节与场景的组合而形成一个整体的情感环境。那么这就必须要我们从整体的环
境、宏观的意识下去调整动画情感的设计。我们可以将整个动画情感的把握理解成
一个相对的生态环境系统,这样有利于我们进行情感的创意。动画情感的生态环境
由多种元素组成,当然这种元素是虚拟的,但不是空洞的,它原于生活又高于生
活,是剧本内容和设计师自身体验和感受的折射.它包括动画情节、场景、语言、
色彩、灯光、动作、音乐、音响、角色的特征属性、设计师自身的专业修养等元素
的综合。这些元素的变动将会直接影响到这个情感系统的产生。
符号化
在动画创作中情感的设计需要将情感物化形成特定的符号。通过设计师之手将组
成动画设计情感的相关元素进行符号的再现,通过视觉,听觉等形式向观众传递出
整部动画片的情感意境。
视觉符号包括情节、场景、角色的特征属性、动作、色彩,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艺
术强化与夸张,获得情感上共鸣的艺术效果。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个性画面,获得感
人的艺术效果。
在许多动画设计中,个性情感的发挥是通过形式感达到的,强烈的形式语言与视
觉审美效应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对其他设计艺术门类的借鉴是设计师创作优秀动
画片的重要因素。现代的动画设计使用多种创作手法.在高度发展的现代文明世界
中设计艺术形式语言的多元性为动画情感的设计创造了有利的创作空间.设计师所
需要做的是如何将设计元素和设计质料进行合理的组合搭配,提炼出精妙的视觉效
果。
例如《黄色潜水一
艇》是一部融合插图艺
术创作,画风、设计自
成一格,与迪士尼唯美
人物造型、浪漫故事情
节全然不同的动画作
品。片中讲诉披头士装
扮花椒军士以“帕伯军
士孤独之心俱乐部乐
队”击溃敌人,确保了
他们唯一的信念“你需要的就是爱”,只要心中有爱必可战胜一切,爱、欢笑、音
乐又再回到了花椒国。我们可视《黄色潜水艇》为一种视觉艺术,它融合了普普艺
术中采取的一连串游戏性动态组合,且游走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非常吻合披头士
6(拜代中晚期偏爱的超自然冥想主张,因此在《黄色潜水艇》中可看到色彩缤纷的
图像,许多装饰性的设计。用如此强烈的形式语言和审美风格浪漫地表诉了表面看
起来只不过一再强调邪不胜正、暴力必亡的主题,但是我们如果再深一层了解,会
发觉披头士早在3眸前就传达了“爱与和平”的讯息,现在透过黄色潜水艇动画电
影,可以说对“爱与和平”有了更深一层的诊释。
语音符号和视觉符号一样也是动画情感体现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动画情感设计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人声、音乐、和音响三部分组成:语言是传递情感、思
想、意志及其他信息的最重要的工具。其表意最直接、最明确、最容易达成理解与
沟通。语音的音色、音质、音量、节奏、力度都关系到动画片所要传达的情感信
息、动画片情绪的烘托和角色性格的塑造;音乐能够极大的影响动画角色的情绪和
情感环境气氛,能够很好的表现动画角色的个性特征,有力的烘托出特定的情感主
题,也有着极强的象征作用;音响是除人声和音乐之外,生活环境中所有声音的总
称,在动画片中音响具有独特的作用,因为动画片是设计师心灵构造的一个艺术空
间,它的存在是以一个虚拟的形式表现的,对情感的烘托需要使用各种音响符号有
利于增强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当然作为情感动画设计创意活动,也包括某些特殊的规律,如创意中的非理性
因素作用,如无意识的偶发性因素作用,这类因素在动画情感设计的创意活动中是
神奇而生动的,这中灵感的显现带有偶发色彩,随机性强。它是建立在前述方法的
基础之上的,是个人经验、修养、情感及其他元素的融汇和表达.仓
1] 王智勇. 浅析动画短片的艺术魅力[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7, (04) .
[2] 徐碧珺. 试论中国哲理动画艺术短片的现代价值[J]. 美与时代(上半月), 2009, (07) .
[3] 陈伟. 动画短片创作中的模糊思维[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 (07) .
[4] 王余烈. 论动画短片的故事创意[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6, (01) .
[5] 李国生. 动画短片创作浅谈[J]. 电影评介, 2007, (22) .
[6] 涂先智. 论动画短片的艺术特点[J]. 电影文学, 2008, (09) .
[7] 苏延辉. 动画本体研究——浅谈动画短片与动画长片的异同[J]. 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 2005, (03) .
[8] 高琳. 论先锋性动画短片的实验与传播[J]. 装饰, 2007, (07) .
[9] 黎青. 动画短片《平衡》的现实指导意义[J]. 文艺研究, 2005, (08) .
[10] 林婷. 东方化语境下的中国形象——以美国动画电影为例[J]. 今日科苑, 2009, (13) .

电脑影视动画系毕业论文

.论动画人物造型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2. 论色彩搭配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3、论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4、论印刷技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5、论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6、论平面设计中色彩的应用
7、谈中国平面设计的现状和展望
8、)1.论商业广告宣传画设计
)2.论构成形式在广告中的应用
9、论书籍封面设计
10、论贺卡的设计与制作
11、Flash MTV制作
12、Photoshop中婚纱制作模板的设计
13、论建筑漫游动画的设计
14、Auto CAD多层室内建筑图纸的绘制设计
15、论Coreldraw卡通漫画的制作
16、论三维软件中建筑效果图或建筑动画的设计
17、Auto CAD三维建筑模型效果制作
18、论设计创意在效果图中的应

求个动漫专业的毕业论文

动画设计中对2D方面的色彩研究
内容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动画片色彩设计有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在创作者能够吸收和借鉴各种创作元素,比如电影中的色彩元素,国画中的色彩元素,民间皮影、剪纸中的色彩元素等,而且我国的动画创作者还能大胆学习国外先进的色彩设计经验,移植国外成熟的创作模本,来为我国的动画创作服务。但是,我国动画片色彩设计走向成熟与辉煌的路还很遥远,我们必须实实在在地去应对、解决一系列问题,调整与完善现有条件的内部结构,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并且在学习与反思中发现新的运作思维模式,从而开拓出一片更为广阔、自由的市场空间。

关键词:动画片 色彩 人物造型 艺术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artoon color design of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which the creators could absorb and draw from all kinds of other creating elements, such as the color elements of the films, the Chinese paintings, the shadow plays and paper cut. And our creators also study from advancing foreign experience of the color design and transplant the mature creating models to serve our own cartoon creating. But as we all know ,there is still much things to do for us to make the cartoon color design mature and glorious. We must deal with it carefully, solve all kinds of problems ,adjust and perfect the inner structure under present conditions. We shall make full use of what we possess and find new thinking methods by learning and self-examination. By these means can we open up broader and freer market space.

Key words: cartoon, color, character shape, art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1.1动画片的发展... 2
1.1.2动画片色彩设计的现状... 2
1.2研究意义... 3
1.3研究方法... 3
第二章色彩概述... 5
2.1色彩概述... 5
2.1.1色彩的概念和特征... 5
2.1.2色彩的作用... 6
2.2色彩的发展历程... 6
2.3色彩的分类解读... 6
2.4色彩对心理的影响... 10
2.4.1色彩对大众情感的影响... 10
2.4.2色彩对大众认知的影响... 10
2.4.3色彩对大众判别力的影响... 11
第三章几个典型环境中色彩运用的分析... 12
3.1张艺谋电影中色彩的分析... 12
3.1.1张艺谋对色彩的运用分析... 12
3.1.2经验总结... 13
3.2国画色彩表现的分析... 13
3.3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分析... 14
3.4皮影戏的色彩运用分析... 16
第四章《童年》中人物色彩分析... 18
4.1对人物心理的分析... 18
4.1.1作品人物的认知能力特点... 18
4.1.2作品人物的情感与意志... 18
4.1.3作品人物的个性形成... 18
4.2对色彩搭配的分析... 19
4.3对色彩搭配与心理的关系分析... 20
4.3.1红色的反映特征... 20
4.3.2橙色的反映特征... 21
4.3.3黄色的反映特征... 21
4.3.4绿色的反映特征... 22
4.3.5蓝色的反映特征... 22
第五章经验及启示... 23
5.1色彩设计彰显人文关怀... 23
5.1.1色彩设计应构建以人为本的理念... 23
5.1.2人文关怀源于细节... 23
5.2色彩设计体现个人风格... 25
5.2.1依据内容,确立基调风格... 25
5.2.2依据台本,确立艺术效果... 25
5.2.3依据个性,确立鲜明特色... 26
5.3色彩设计体现人物形象... 26
5.3.1运用色彩的符号化处理... 26
5.3.2通过色彩搭配矛盾凸显人物形象... 27
5.3.3通过作者独特的创造体现人物形象... 27
5.4色彩设计配合主旨需求... 28
5.4.1真诚的理解... 28
5.4.2准确的定位... 28
5.4.3特写的运用... 28
5.5色彩设计符合玩家情趣... 29
5.5.1衬托场景,体现情趣美... 29
5.5.2拓展外延,体现意境美... 29
第六章结论... 30
参考文献:. 32
致 谢... 34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与十年前相比,中国的动画事业似乎是有了一定的成长,国内也涌现出一批批相当优秀的动画人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与完善,以及一系列相配套措施的陆续出台,也带动了动画事业的发展进程,使得每一个中国的动画迷都为之感到欢欣鼓舞。也正因为如此,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事业也应该有能力、有基础长大“成人”了,让它从一个只是面向低龄幼童的“益智玩具”的角色中摆脱出来,从而发展成一种更具活力、更市场化、更有经济潜力的行业,它需要面向更广、更多层次的观众,它还需要书刊、电视、电影、游戏及周边等更为广泛的宣传和运作。

1.1.1动画片的发展

在我们的记忆当中,我最早能够接触到的新型动画是日本的武内直子(现在是姓“富坚”了)的《美少女战士》,它是被刊登在96年《少年漫画》的创刊号上。近十年之后,我国无论是本土动画家的数量还是本土漫画本身的质量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可即使是这样,现今能够引起广大中国动画爱好者热切关注的却依然还是那些“进口产品”。而这一切或许就是由于中国的动漫行业的不成熟所造成的——无论是给动漫创作者的天空还有待拓宽,还是漫画本身的质量问题。不过,这一“小小”的挫折并不能真正打击到中国漫画业自身所具有的那一股难以抵挡的生命力,它只不过是还很“幼小”罢了。它就好像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在渴望与憧憬中等待着一个适当的成长机会。不过经验告诉我们,单纯的等待所带来的只能是失望和无奈。我们看到类似于Flash或手机短信等其他娱乐性事物在短期内迅速崛起。其中的原因除了作为动漫专业人士自身的消极被动,还有两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中国人对日、韩类“文化”本性上的排斥,其次则是“动画根本上就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的观念。但事实上,在这片广大的、有待开发的动画市场中,评价一部动画作品的良莠已有了新的定义:只要是可以吸引广大动画迷眼球的、能够有本事让动画迷们为之掏空腰包的动画片,就是好的动画片。我们应该相信现代人的审美眼光,放手地去创作一些更有意义、更生动活泼的动画作品。再加上中国在漫画方面是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实力的,我们可以在保持一个谦

虚地向他人诚心请教的学习态度的同时,独立地发展中国式古典动画。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按照市场要求有重点、有层次、积极主动地去将整个动画行业发展壮大。就现今市场要求而言,中国的新型卡通类动画已成为广大漫迷所关注的焦点,所以,使其先行一步地完善,或许可以被称之为当务之急。

1.1.2动画片色彩设计的现状
FLASH的短片动画形式的盛行,在于它为电脑网络的娱乐性提供了优良的服务。但它在其他方面却受到了很多的限制,这时我们终于发现自己对动画的开发还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因为就动画本身而言,无论是题材的选择、制作的手法,还是其所需的表现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它应该可以和现今任何一种面向公众的艺术表达形式相媲美,它能够很容易、形象地为每一位观众展现出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涵。如果应用得当,它可以向大众展现更为复杂、纤细的精神世界和想象空间。无论是现实,还是虚幻它都有能力将其拿捏的很好,因为它具有极强的可操控性。在不久的将来,动画一定可以成为一种能够积极适应市场要求的主流产品。
首先,从动画色彩设计的手法上来看,我们还有很大空间可供使用,如:国画、泥人、皮影、年画、电影等等。
其次,动画色彩表现形式的选择应该更加地多样化,并以电视、电影等主要传媒体系为主,以FLASH制作为副。其原因是,电视与电影所面向的观众群更为稳定,人们对其的关注也会比较持久,而FLASH则是一种优秀的广告载体(当然, FLASH也不仅仅只是适用于广告) ,在有了它的支持势
必会如虎添翼。可是就目前状况而言,依然是困难重重。
最后,色彩设计要始终围绕内容来展开,因为内容才是贯穿动画整体的灵魂,是观众对动画作品感不感兴趣的关键。动画作品的主要功能是娱乐,作为一种有颜色、有声音、会动的艺术文化载体,它需要引起观众视觉和意识上的冲击和共鸣。如果在动画所选择的剧本内容里,有立意不够明确,情感不够丰富,内涵不够深刻等类似的问题,哪怕是再精良的制作,也势必会降低这个作品的档次。
在我国主要的动漫消费群已不再是12岁以下的儿童,而更多的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并且在不久的将来,这个群体一定还会向更高年龄层、更高文化水平的观众扩展。所以,思想单薄、色彩单调、情节简单的动画片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我们应该在动画作品里添加一些更为成熟的东西。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的信息来源不会仅仅局限于动画,反而会使其因为动画本身的信息量太少而对动画失去兴趣。所以放宽我们的视野,真

正地拓展、丰富动画色彩,加深动画内容内涵,用动画手段表达更真实的生活与思想空间才真正是我们动画作品发展的走势和方向。当然,这个所谓的放宽也不应该是毫无顾忌的,它应该和漫画遵循着同一个原则——成熟、严谨、正面。

1.2研究意义

本文对于色彩设计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我国动画行业现实存在的三个基础性问题。
一是画面问题。如今,我国已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动画家,他们的画面精美,甚至华丽,分镜也更为灵活、成熟,但是,却还不够“精致”,更多的动画画面甚至是粗造、生硬。最明显的是,人物与背景不能相互融合,即透视关系不合理。
二是,色彩搭配在塑造人体构造、肌肉表达、体态展现方面均不够完美、不够正确(特殊画风另当别论) 。
三是背景色彩过于单调——不是黑就是白,不是花网就是气氛网。
最后,还有个别漫画家笔下的人物色彩搭构雷同,目光呆滞,表情不生动、不合理。而且本土漫画还存在着一个创意贫乏的现象,就如服装来说,我们很难穿出一件属于自己动画人物的衣服,不是穿不起,而是真的没什么可穿的。平庸的画面造就了人物平庸的脸、衣着和发式。我们需要更为强而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我们想要让自己的漫画能够像日本经典作品那样长久地留在漫迷的心中,那么我们应该本着“不择手段”的决心和毅力,不断学习、不断磨练,并为追求完美而努力。
此外,本文中对动画所给出的部分意见也许是适用的,浅见中无疑会有纰漏和不足之处,所以我希望能得到每一位能够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的谅解和批评。不过文章的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希望它能多少引起一部分人对动画行业的关注。而这关注不仅仅在于动画存在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对其发展的一个思考:所谓发展,往往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而资金往往又是发展的最大阻碍之一,同时也是其发展的最终目的之一。所以,我希望众多有关人士能够选择性地放弃所谓的限制,并正视动画所拥有的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且试着去了解它、运用它。这也是让我国动画行业逐步成熟,面对现实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更是动画工作者在为每一位动画爱好者全心服务的目的和动力之一。

1.3研究方法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笔者参阅了大量与动画色彩创作相关的书籍和学术论文,同时积极关注国外动画片发展的最新进程。为了使本文论述的更加切合我国

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结合自身留学的经验以及切身工作感受,还参阅了相关网站的相关资料,并与部分业内人士进行了详实的访谈,采用对比、分析写法,着重论述了六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初序言和结尾外,还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如下:
第二章是对于色彩的概述,主要阐述了色彩的概念和特征,并对色彩进行了分类解读,在此基础上还着重阐述了色彩与心理的关系。
第三章是对几个典型环境中色彩运用的分析,文章中第一个分析了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运用;第二个分析了国画中的色彩运用原理;第三个分析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以及民间皮影的色彩运用。并且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动画色彩设计应该吸收和借鉴的有益成分。
第四章是对笔者创作的动画作品《童年》中色彩设计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进行剖析,并且分析了色彩设计与表现人物心理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动画创作指明道路。
第五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概括,着重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动画片色彩设计应该考虑

文字超过 一万字 不能全部回复 请到网站查看
参考资料:

请高手帮忙翻译毕业论文摘要 动画专业 不要用软件或者在线翻译 谢谢

Animation of the minutes of animation footage is a metronome, not only in the content of the animated description of the screen, the more the rhythm of the entire skeleton animation framework, but also film and artistic creation, one of the important artistic means. Visual arts is a picture of the script text to achieve, how the script which brought us the story of the emotional impact to be expressed through the screen, which is sub-lens useless animation. Animation at the camera need to be the screen text language conversion language in order to grasp the video content and rhythm. Animation at the camera need to grasp many of the elements is a means of integrated arts, but also the intention of the direct embodiment of the director. Animation at the rhythm of the master lens is pre-animation work,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net effect of animation. In this paper, I only learned in light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nimation sub-lens design of the impact of the main factors include: Do not View lens, the lens of time, the design of the three elements of action corresponding paper will be sub-lens-paced animation art as an important film and television arts means of expression analysis and research.

毕业论文打算写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少女形象,现在刚入手,有点混乱,不知道怎样写大纲,请高手指教指教!.

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具有独立审美意识的艺术样式,自20世纪初逐步确立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普遍的发展,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格,产生了很多具有鲜明个性风的动画作品和优秀的动画家。 而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以其东方世界的浓重诗意与掸意,以其向现代工业社会进行的意味深长的倾诉,以其朴素到让人为之感动的含蓄情腾,在这个领域占据了傲人的地位。
纵观宫崎骏的个人作品,从1984年的(《风之谷》),到2005年的最新力作(《哈尔的移动城堡》),他的创作道路是一个向前发展的过程。立场角度的不断多元化使他的善恶观完整而不绝对,年龄的不断增长使他展现出深远宽阔的大爱,感情的不断投入使他创造出的人物鲜活又拥有旺盛的存在感。
谈及宫崎骏动画作品中的人物,很自然地便会浮现出一连串的少女形象。从完美无瑕的娜伍西卡(《风之谷》),到有着全部小女孩成长过程中别扭性格的千寻(《干与干寻》),从执着又勇往直前的月岛(《侧耳倾听》),到总在让回忆左右自己的妙于(《岁月的童话》),从高傲、优雅、乐观的格拉莉丝(《鲁邦3世·卡里奥斯特罗城》),到平凡、质朴、乐观的农家姐妹SATSUKI和MEI(《龙猫》)。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几乎集合了各种各样的少女形象,正如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一样,他也拥有属于整个艺术界的美丽的“少女长廊”。
在这些“宫崎骏的少女们”身上,有生命的活力,有大人所没有的纯真,有探寻世界的好奇的眼睛。这些少女们,她们还未被俗世的价值观侵扰,心灵好似刚刚开放的百合花,纤尘不染。遇到问题的时候她们可能会有一丝害怕、一丝沮丧,可是她们都能很快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或自己重塑信心,战胜困难;或经过别人的点拨,勇敢面对。她们有最明澈的眼睛,她们珍惜每一个生命,她们追随最真实的直觉行事,不讲拯救人类的大道理,却拥有最大的智智。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少女还没有把自己和自然分离开来,所以她们能与自然成为一体,能和万物成为友伴,更能看见成人所看不到的地方。不得不承认,宫崎骏在人物造型和性格的塑造上有许多相同点,但在我看来,这种模式化的含义却不代表才思枯竭,因为这种理念在每一部作品中得以自然延续,构成了他作品的整体格调。这些女性角色,都是有着“真诚不变的生命准则,善良、坚定的神情,浓浓的原乡情结和冒险欲”,这让宫崎骏的创作理念得到整合。
宫崎骏影片对于少女形象十分偏爱。从客观角度来说,与男性相比,女性既富于外在的美感又具有内在的力度的本性与魅力。女性自身的魅力决定了她更适合人们的视觉欣赏。所以艺术作品,“常常会借用女性命运来表现艺术家的思考。女性占据着艺术家观察社会的一个角度,包含着艺术家解释社会的一种独特方式”(杨远婴 著 《电影十导演》 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年版)。而女性中的少女又可以说是最为美丽的一个群体,不论是她们正在发育中的肉体,抑或是半成熟的灵魂,都充满着无尽的芬芳与甜美。这个阶段的女子可以毫不夸张地拥有任何女性品德而不被质疑。然而,宫崎骏的少女们被安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出现,往往肩负着对于世界、环境、自然的追求,对人生、生命、梦想的哲学探讨一类重任。所以,她们注定不能作为单纯的少女形象存在。
《千与千寻》中,年幼的少女千寻开始时一直扮演着弱者的角色,四肢纤细,眼神茫然。她是在白龙、锅炉爷爷的保护下生存在异世界。在这里,她遗失了名字,不再是在父母羽翼下受保护的“千寻”,而是需要通过劳动来使自己生活下去,通过劳动来救出父母的‘小千”。现实世界里,名字虽然说起来只是一种代号,但实际上,在人类社会中代表身份与价值的两大信物就是“名号”与“印玺”人们出生时便承袭自父母的赐名。其中,“姓’是累代传承的世族徽记,“名”是父母的期许与自我一生努力的标志,这一点中国与日本是相同的。人犯进入监狱的第一件事,是“去名”。以一组号码,取代名字的“尊严”。是的,失去了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一个没有个人意志的代称,代表天赋人权的一切价值,已经被一个“符号”或“代称”所剥夺了。在影片中,名字的意义更为重大,它代表了个体的独立性,白龙就是因为失去名字而丧失了自我的。汤婆婆之所以要改“干寻”的名字为“小千”,就是拿一个泛泛的代称扭曲其独立人格的属性。
可实际上,在异世界,千寻不再是千寻,被需要的理由使她急速成长,宫崎峻动画片中的女孩几乎都是在经过了这样一阵“强风”后使自己蜕变成熟。同时兼备人类的理性和自然的灵性的千寻激发了身上蕴涵着的强劲生命活力,她的外表依然很脆弱,然而内心却坚定无比。可谓柔中有刚。她的单纯能够透过恐惧和欲望的迷雾,直接与别人的内心相对,最终找回了名字,找回了劳动与爱的价值,恢复了生命活力,拯救着自己的同时也在拯救着他人。
当汤婆婆大骂:“你又任性,又爱哭,又笨,这么没用,到底能干什么?”的时候,千寻忍住所有的恐惧,一滴泪也不掉,只是一再恳求:“我想在这里工作”,最终连凶恶的汤婆婆也无奈地点了头。这就是凭借心中信念,在看不到希望的黑暗中狂奔的意志与勇气。在我们的世界里,那些有能力,有想法,有梦想的年轻人,最缺的就是这种坚持。他们工作一不顺利就想跳槽,可跳到哪里都是一样没有机会。那些中层的领导不能容忍新人的能力超过自己,年轻人都不敢为了梦想坚持到底。他们敢辞职,却不敢越级上告。然而千寻这个成人口中的“小孩子’,却一直在坚持着,最终得到了工作的机会。
当千寻用带血的手掌贴住娃娃的脸,质问;“你怕不怕,怕不怕?”的时候,表情严肃而认真,也正是这句话,将一直相信“外面”有病毒而缩在自己狭小天地里的娃娃带到了广阔的世界中。那个痴肥娇嗲的娃娃感觉上像极了中国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们,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接受灌输的思想是一味的“外面的世界很可怕,只有爸爸妈妈的怀抱才是永远的家”。推卸责任,逃避义务,拒绝长大。或者是一径地依赖亲人,或者做出愚蠢的所谓‘叛逆”举动。成长的永远只有肉体而已,在心灵世界依然只是个娃娃。他们需要一声质问“你怕不怕?你怕什么!”
千寻拒绝无脸男的金子时,明确地讲到;’我要的东西你不能给我!”无脸男困惑了,但却给了我们一个沉重的问题,一个少女都知道自己的目的与要求,那所谓成人呢?在碌碌人生中,有几人还记得曾经的宏伟抱负,还记得曾有过的执着追求?又有谁可以大声喊出:“我要的东西是……”?无脸男没有面孔,他的优点、缺点都来自于旁人的引导与潜移默化。但是人类不同,上帝给予人类一张脸,人类却为它带上了各式各样的面具,最终将真实的自己也混在了一堆面具中,再也找寻不到了。
被千寻的话语所改变的还有紫发少年——白龙。千寻俯在白龙耳边,轻轻地念到“你的真名就叫琥珀川”的那一刻,白龙的鳞片尽数剥落,片片银白在空中飞舞,伴随着千寻幸福的泪水,背景音乐是清澈纯洁的“岛唱”(日本冲绳岛的一种民歌形式)。被感动的同时,也不禁想到。在这个现实世界上,有何其多的人需要这一声殷殷叮咛啊!如果人的一生中找不到真正的自我,那么注定是永恒的悲哀,因为失去了自我,在世间就等于一具漂泊无所依归的灵魂,只是知道自身的“寂寞”与“丧失”,却不明白如何充实生命的意义。而明白真正的自我,从名字到自己的价值,再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准确定位,这个漫长过程中是多么期盼一句确定的话语来指明方向!
其他的少女们呢?还有那为了回报自然母亲而愿意永远居于森林中的幽灵公主,还有那为了追求理想而顺从既定生活模式的音乐少女,还有那为了友情、为了亲情而继续飞翔的速递魔女。虽然到最后,她们都或多或少地背离了作为普通少女的基本行为与情感。但是,她们的异化源自于心中的无私、善良与坚强,源自于一份对世界,自然的保护之心,源自于对未来、梦想的深深爱意。
宫崎骏作品中的少女们其实并不复杂,她们单纯得如一个孤独地在灿烂阳光下,凝望着碧草蓝天的初生婴儿一样。清澈的眼睛里,还能滤受到这个世界的诗意,还在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但如果觉得她们是简单的,那么又错了,我们总以为少女的心灵是髓弱和稚蜡的。可是当我们看到她们面对着这个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坚忍、平静、宽容的时候。不得不承认,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是多么希望成为那些少女们——心中的梦想不曾死去。当成年人因为经历苦难而学习着放弃和妥协,学习着互相倾轧和争斗的时候,“宫崎骏的少女们·总是默默地站出来挽救这个世界。她们总是那样的安静而质朴,自然得如早晨田野间吹过的一阵轻风,在压力之下保持着温和而优雅的风度,但却从来不懂得摆什么豪气冲天的姿势。其实,她们从来都只是一个人,不管她们变身为骑着扫帚的小女巫,还是舍身保护王母群的女战士,她们一直以来,都只是宫崎骏内心中那个不曾死去的孩子。他用他的动画将他召唤出来,也努力将我们心中的孩子召唤出来,让我们看到,原来在我们的内心中,是这样地渴望着和平与爱。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